时间:2023-08-27 14:56:08
序论:在您撰写素质教育行业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是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最重要途径应该是课堂教学。在当前的素质教育研究中,应该提倡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由于学科教学的课堂不同于思想教育课,所以利用课堂教学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在渗透上下工夫,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而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则可以集中有效的时间和内容对师范生进行专门的师德教育。可见,只要我们重视利用课堂教育的途径对师范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一般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班、团主题活动是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班级和团组织具有较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应该利用班级和团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主题班团会这一活动形式对处于青年初期的师范生具有较大的教育作用。主题的启示作用对于学生自觉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分析自己,为自己确定奋斗目标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3.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课堂
教育实践活动是师范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师范生以一个教师的身份与学生接触,其心理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时他们所受到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外在的动力,更多的是内在的动力。另外在教育实践中,他们和小学、幼儿园的教师天天接触,这些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无私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品质会对师范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们自觉地向这些教师们学习,并形成自己的优秀品质。
二、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方法
对师范生进行思想品行教育方法与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基本相同,但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又有其自己的特点。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种方法是比较科学有效的。
1.学科渗透法
学科渗透法是指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学科渗透,有结合教学知识的渗透、结合教学过程的渗透、结合教学方法的渗透、还有教师治学精神的渗透。如教学方法的渗透主要是教师以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教师治学精神的渗透,则是以教师对学生、对学业的自律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来实现的。
2.教师人格影响法
教师是师范生直接学习的榜样,因此师范院校的教师应该自觉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成为对学生精神影响的最大力量。如我校有位退休的老教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对事业对学生有一颗令人敬佩的无私奉献的心,并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人格上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3.专题研究讨论法
所谓的专题研究讨论法,是指教师可以在特定的集体活动中,提出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命题,组织学生集体研究相互讨论,然后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教育要求。这种教育方法效果非常明显。
4.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是指定期组织小学、幼儿园中的优秀教师或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对在校学生现身说教,让优秀的典型和实际生活的榜样,启发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完善自己。
那么如何提高职业教育教师资队伍素质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1 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差、自我约束力差。 他们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往往是对授课教师“度德而师之”。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意义,明确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而且要“修己德,正己身”,为人师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必须在为人师表上狠下功夫,提高道德素质,各个方面都要做学生的表率。正如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是这种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导师,而且是学生的道德形象楷模和思想道德领路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2 重视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心理学、教育学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理论。对学生来说,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扬其所长,因材施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它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发现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才能选准教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潜能。这些都需要熟练地运用心理学、教育知识。随着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心理学、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新内容,丰富自己的头脑,探索规律,才能把学得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成人教育中去,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3 改革创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问渠哪得清水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师高素质的源泉和基础。现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联系本地实际,精通多门适用技术,才能使自己的学识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对应的是终身学习。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员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他们之间的差别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单向传递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教师不但要有能力回答学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要同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认知交往。所有这些都迫切地要求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量,不断地接纳和吸收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造和更新。
4 提高与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固然对教学水平及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样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素质。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知识经验三者之间不再是一条链式结构。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于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于教学的监控能力等。教师对于知识的处理能力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教学中主题鲜明、简明扼要、条理清晣、生动有趣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还要有对知识的组织处理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还要有很强的接受能力,能够站在科学文化的前沿,避免思想陈旧,知识老化现象的出现。同时教师还要有熟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能力,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有效地融进学科新成果、新信息,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教师对于教学的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在教学全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5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教师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把理念有机地转化为创新实现。作为学校,要经常引导教师培养“科研先导”、“科研兴教”的意识,经常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要引导教师主动地参与教育科研,在教育科研中将有助于教师把握教育教学的动态 ,明确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使之成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使之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教学服务。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教师肩负着引导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使命,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不辜负这个神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简明中国教育简史》(北师大)
[2] 《古文观止》
[3] 《论语·子路》
[4] 《朱文公文集》
[5] 韩愈:《师说》
论文摘要:从职业的角度看,怎样做好我们自己的职业,实际内涵较多,除了先进的设备、技术、制度、技能等因素外,作为职业人,其职业道德、情感、习惯的培养尤为显得重要,这也是实现高职教育理想的必然选择。
一、职业素养教育的深远意义
今年有幸在日本呆了一段时间,过去对日本的印象是从书上获得的或是从到过日本的朋友所提到的,在我知道自己有机会去日本的时候,我就开始想象日本与我们国家的不同,不管怎样努力去想象,得出的印象就是:日本是一个岛国,是地震、海啸经常光顾的地方;置于日本国中,只要不开口说话,谁也看不出我们就是中国人;说的语言虽不同,但满大街的海报或标签文字有不少都是我们能通过其字面意思揣摸出来的。说实在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一)日本给我留下的印象,显现出每一个日本人对待自己职业的精神
1.日本公共场所秩序井然的美丽。来到东京,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空气清晰,街道整洁,但并没有觉得有啥不一样,毕竟是在日本国的首都嘛,接下来,在横滨、富士山、浦郡、京都、大阪等我们到过的大街小巷,没有发现任何随意丢弃的垃圾,也没有看到可丢弃垃圾的装置—垃圾桶(我们的城市为了街道的整洁,随处可见到的装置),更没有看到为了城市的整洁,大家应万众齐心爱护我们自己生存的城市的大幅激励性质的标语。在公共场所,如公共汽车站停靠点、大型购物场所的电梯间等人多聚集的地方,没有拥挤混乱的窒息感,惟独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惬意的秩序井然的美丽。
2.日本人的务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在我们人住的酒店里,有一个惊奇的发现,不管是档次高点的酒店,还是档次低点的酒店,在他们床头柜随手可触摸到的地方,有一个可应急用的手电筒,后来从导游那里得到证实,是日本人为了防备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突然停电以备紧急使用的,我心里有一种不信任感,认为这恐怕是装装样子给人看的吧(在我有限的人生经验里,我所知道的,是我们往往会辜负一些人,又被一些人辜负,于是,因为辜负和被辜负,没有安全感的怀疑正在侵蚀我们的生活,我们逐渐成了本能的怀疑论者)。接下来,在其他酒店人住后,我第一件事就是验证这个手电筒的应急功能,果然每一个酒店的手电筒只要,就马上发挥了它作为手电筒的应急作用,亮起来给你看。我为自己以前的想法感到无比羞愧,从这种公共设施的完善处,让我看到了日本人的务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让我感受到他们对秩序的迷恋与维护达到了国人所不得不为之赞叹的境地。
(二)团结的形成与维持
日本公共场所呈现出的秩序井然的美丽,充分表明了日本人的务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让我马上想起“团结”这两个字非常适合这个民族的集体精神,团结是日本人对秩序的迷恋与维护的决定性条件和全部社会理性的基础。
团结离不开对自己和他人的真实,对自己的真实就是自爱和自重,对他人的真实就是一种友谊和友情。处于团结中的每个人都尽量表现出自己的真、善、美,在他人中认识自己,相应地,他人也在我们中认识他自己,处于团结中的每个人都不破坏对“公共秩序井然的美丽”的信仰和拥护。处于团结中的人关心的是共享生活情境的完整性,处于团结中的参与者从来不会体验到敌意或憎恨,顶多是有礼貌的观点差异。
综合来看,团结的形成和维持,不是一种刺激—反应的结果,不是上行下效的结果,而是参与者相互行动、不断生成的结果。尽管不同的参与者都带着自己的目的来,但在团结这种关系的调节下,各自的目的消融在一个主体间一致中。主体间一致比较直接的意思是,我与他人的沟通是何以可能的,另一个具备全部个性和特性的人,如何能在我的意识中构成,然而又实实在在地有别于我。主体间一致就是全民基于语言和行动的知识共有和理解共享,即把双方的主观性都暂时去掉,以实现一种共同性和更高的普遍性。
(三)职业素养教育的深远意义
从职业的角度看,如果没有每个日本人的务实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就不会有日本公共场所秩序井然的美丽。要使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基于语言和行动的知识共有和理解共享,在从事职业时,如何使处于团结中的参与者不会体验到敌意或憎恨,如何将我们所有的主观性都暂时去掉,以实现社会职业环境的共同性和普遍性,达到社会的真正和谐。
如今年夏天济南市雨灾,导致34人死亡、数百人失踪受伤,看似是天灾人祸,但追根溯源责任在于城建排水系统的“总设计师”,好看的城建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政府的政绩和形象,但这种华而不实的城建景观却经不起自然灾害的检验,这也是我的不信任所导致的对日本国家的区区手电筒也产生怀疑,可日本人就没有让我们中国人失望,出了问题,也不象我们拿德国人在青岛设计的租界排水系统相比,说人家的工程技术人员有远见、职业道德高尚。无独有偶,今年这个夏天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媒体朋友们所报道的纸馅包子事件、“史上最毒后母”事件,这些假新闻事件让媒体这个行业承受巨大的耻辱,一个怀抱理想和职业追求的媒体人,耻辱感应该是其职业的生命。又如我们人人都会到医院去看病或者不幸做手术,医院的设备往往都是一流的(很多医院的医疗设备清单足以证明这一切);医生的技术往往都是顶尖的(宣传栏内教授级的专家也会让我们眼花缭乱);医生、护士、要害部门的各种巡查制度也是一应俱全的,但各种“医患关系”仍是大家耳熟能详较突出的社会矛盾。在当下社会,我们发现很多社会矛盾的存在,并不是我们的设备、技术、制度,或者职业人的专业技能出了问题,而是职业人的道德、情感、习惯等职业素养出了问题。要整体实现高职教育的理想,满足“世界制造中心”对职业人才的无限需求,这也必然地对我国职业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教育体现自身特色的关键环节,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更是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关于职业紊养的内涵
(一)职业的内涵
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
从目前高职学生就业的情况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劳动方式逐步由简单向复杂方面转化,过去单一技能就能胜任的工作,现在往往需要相关专业的许多知识和技能。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和协作大大加强,增加了一些以人与人之间联络、沟通为表现形式的内容,职业的内涵也由此扩大了。
从职业的角度看,怎么做好职业的间题,实际上内涵较多,除了先进的设备、制度、技术等因素外,还有人与人之间以联络、沟通为表现形式的职业道德、情感、习惯等内容。
在当下作为一个职业没有做好的,很普遍。因此,中国高职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这也是高职教育存在的普适意义。
(二)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由于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有着共同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受到共同的职业训练,因而,往往具有共同的职业理想、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特征。职业道德是将各种职业规范转化为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术、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
职业情感是人体对某种特定职业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如职业兴趣、职业美感、职业意志等。职业人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浓厚的兴趣,才能自觉地刻苦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引发强烈的职业热情,形成对职业的长久注意力,时刻关注与自己职业有关的新信息和新技术。只有热爱自己职业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在本职、创一流”。 每种职业都有其特定的要求,长期从事某种职业的人,都有着与职业有关的良好习惯,有时我们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即可判断他的职业。
可见,做好一个职业,除了企业、组织所提供的先进的设备、制度、技术等客观要件之外,职业人本身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是做好一个职业的充要条件。
三、实现职业素养教育的措施
(一)按行业、组织特点确定职业素养教育培养标准
在职业素养的培育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的标准要明确,什么标准才算是有素养,在很多国家这是有标准的,把标准定下来后,就按此培养。如给当与不当一个标准,让学生在行为之前就可以预判自己的行为。给学生的行为一个确定的规范,而不要用恩威莫测的办法来神秘管理。恩威莫测的做法,只能使学生嗓若寒蝉、恐惧于未知的祸福、唯唯诺诺、手足无措,而不足以使学生培养出道德和尊严。
1.确定标准,让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在完成专业学习之前,规定在完成专业教育计划以取得毕业证书的过程中,学生应当获得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习惯。这主要包括:维护公共利益和提高对社会责任的敏感度;坚持持续的发展和终身学习;保持可靠性、责任感、及时性以及谦虚和尊重的行为;遵守法律和法规。让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让他们致力于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习惯的建设之中。因为适当的职业道德行为、职业情感行为、职业习惯行为同技术行为一样重要。
2.参照标准,明确所承担的任务和发展目标。学生可根据即将从事的职业所承担的任务和发展目标,参照所确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能力要求,评价自身职业能力的优势与缺陷,平衡其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的发展。同时可通过确定的职业能力框架为学生制定即将从事的职业标准提供指南,因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的内容与要求,能更有效地判定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素质,使学生的能力持续地与其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任务保持一致。
3.按照标准,衡量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评估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时,集中衡量通过学习之后职业素养的获得与保持情况,比衡量已完成的各种学习活动更优越。也就是说,在评估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时,应评价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职业素养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而不是评价其是否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
(二)结合专业开发职业素养教育课程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因地制宜,可开发相应的选修课程,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如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可开设知名人士创业案例等课程;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可开设网络礼仪等课程;会计、证券投资与管理等专业可开设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发展历史等课程;文秘、旅游专业可开设有关地方语言发展、地方特色景点、民俗等方面的课程;服装专业可开设传统粤绣技艺的历史沿革方面的课程:汽修、模具等专业可开设中外知名企业发展比较等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既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历史与现状的了解,又可以使学生自发地产生对本专业的热爱之情,进而加深对专业的研究,还可以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感和习惯,更好地为各行各业服务。
随着培养目标的深化,为实现“零对接”,主动掌握行业和组织对职业素养有哪些更新和扩展,可与企业密切合作,开发相应的职业素养专题讲座。在开发课程时,组成一个课程开发团队,团队的成员应包括:学校教学人员、工厂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培训部门专职培训人员。这样的开发团队可保证在课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开发出的专题讲座,由这些专家进行讲授,这是难得的活页教材,即使是纯学术的专题讲座,也可以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如通过这些专题讲座内容中涉及的各学科、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们的奋斗经历、科学态度,或自己的人生与学术经历、学术思想、专业技术成长过程,等等,都可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得到启发教育,从而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和勇于探索、创新的职业情感。
(三)在专业教学中实施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的养成,教师在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1.创设职业问题情境,加强职业道德训练。如很多服务行业,职业道德是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模拟学习,可让学生扮演职业人角色,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模拟各种真实情境,可人为制造一些麻烦,如客户排起了长队,情绪变得烦躁不安,看学生如何处置?客户和扮演者商量、吵闹时,看学生是否还能毫不犹豫地按原则办事?平时的业务程序必须严格遵守,若出现了程序错误,出现责任事故看学生怎么办?
关键词:光电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07-02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逐步认识到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并于2006年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经过四年的试点探索,目前已在机械、电子信息等10类专业领域的102个专业点开展了专业认证,初步构建了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同于以往的专业评估,它并不看重某些突出成绩,而是要对整个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考量,以确保每一位毕业学生都是国内外互认的合格工程师[2-3]。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使命是将接受了基础教育的刚成年的学生培养成符合国家要求、社会需求的人才。根据大学间不同的自我定位、生源质量、教学专长,人才培养模式应截然不同。国内第一流大学,毕业学生大多会进一步深造,应注重培养他们的理论分析和科学研究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研究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毕业学生大多直接进入对口企业,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使其成为应用型人才。而作为一本重点院校,中国计量学院,将人才培养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是符合当前工程教学改革主题和我校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路径。
二、光电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十项基本要求,包括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方法;创新意识和研究开发能力;法律法规知识;组织管理能力、团队能力;适应发展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国际的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等。因此,我们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生发展、师资队伍四大方面对光电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1.建立课程结构比例科学、满足预期毕业生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针对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实施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上,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行业和产业的需求,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我们采取多形式的调研、邀请相关行业和企业界人士参与讨论、选派教师深入企业锻炼等形式进行。通过针对国内外光电学科和长三角暨浙江省光电产业布局和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找出了目前光电类产业急需人才的专业素养要求与学院现有专业培养目标的差距,汇编的调研报告成为企业人才需求的一手资料,受调研企业积极配合,并对我院能够与其沟通人才需求而感到欣慰。当前,专业类课程约为总学分安排的40%,根据以上调研结果,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课程进行删减,相关内容的课程合并。增加应用性课程和前沿技术课程,体现了光电学科的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约为总学分安排的25%,包括五大模块,即课程实验(含课内实验和独立设课实验)、大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实习教学(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创新训练(学科竞赛、课外科技、论文专利等)、毕业论文(设计)模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2.建立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相统一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常常忽视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内在联系。在理论课程中过度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强调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深度,忽视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实践环节中过分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忽视其背后的理论内涵。但是,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将二者有机统一,让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理论课程的教学侧重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广度,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岗位适应性和技术创新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注重讲授有现实需求的专业知识。同时,利用鲜活的实际应用例子和匹配的课程实验让学生能够结合应用学理论。以光电专业的骨干理论课程《信息物理基础》为例,我们改变了以往讲授纯理论半导体知识的局面,结合当前热点的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产业,讲解切合实际需求的新鲜专业知识,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在实践环节的教学方面,建立起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精神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给学生创造较大的探索空间。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注重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回顾和提升,并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理论分析和解释。
3.采用多种方式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建立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的制度,发挥学院的科研优势,以新苗人才计划、本硕创新、开放性实验项目等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以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学院创立的学科公司、学院参与的LED产业创新联盟等社会实践平台为依托,积极推动学生参与校外学习、实践和创新。以光电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潜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仪器设备网络、数字图书馆、交互性学习系统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搭建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使学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享受最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4.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大了教师的培养力度,组织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召开经验交流会,定期旁听优秀教师授课,给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教师素质持续提升。制订专业教师队伍的进修、科研和发展规划;注重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教师队伍的多元化,选择一定比例的行业、企业的一线专家为兼职教师,引进有工程背景的教师。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教师在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也对一定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可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产生新的课程亮点。学院已有多名教师被选派至相关的企业单位和行业学会,如杭州中宙光电公司、浙江省照明协会LED专委会,并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最新的工程教育知识。另一方面,学院要求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理论、实践课程的讲授和指导,还要担当起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一方面,要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背景有充分了解,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穿针引线,帮他们找到实习、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束语
总之,我校光电学科利用申请和接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契机,自主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和专业知名度,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起“思想品质好、综合创新能力强、视野开阔适应性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体系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创业就业竞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启迪,稳步推进专业认证工作?摇提升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9,(2).
[2]罗正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校实践教学的影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
素质教育指的是,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学生通过教育、实践和自我修养等活动,达到基本品质的养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大学生来说,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除了上述的基本素养之外,还要强调心理上的理想、道德、人格、品质等,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保障要素、支撑要素、拓展要素三部分。其中,保障要素对大学生起到的是基础性、根本性作用的因素,比如说身体健康、体制能力、心理状态、意志品质、沟通交流等;支撑要素指的是能够对将来的职业和岗位起到支撑性保证和后盾的要素,如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这些知识和能力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毕业后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进入全新的工作状态;拓展要素主要指的是大学生将来的个人发展潜力,从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能够充分体现出长远的目标和理想,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等方面不断的完善自我。
二、加强旅游专业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学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哲学文化教育、艺术熏陶等方式进行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综合素质。不仅如此,人文素质培养能够奠定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知识、综合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可以促进这些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见,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另外,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性质比较重要,也具有强度非常大的实践性,而且还要求行业工作者具有宽度、广度的知识构架。不仅如此,旅游行业中还具有艺术气息与审美特性,这种特质同时也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旅游资源不仅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与历史内涵,还体现着丰富的中国人文文化。因此,旅游业的相关工作者对于旅游业的特性需要必须有扎实的了解,在熟练掌握旅游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还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地理文化、人文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学校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中国、中国艺术渊源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以此来不断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当前高校旅游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高校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行业需求。当下,许多高校旅游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都缺乏针对性,导致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实际能力等方面与行业旅游专业岗位需求都有较大的差距,简而言之,高校培养出来的应届毕业生与社会行业市场需求无法较好地融合。这种结果同时也是由于高校在旅游专业教学中过分重视生存因素,忽视了发展因素,才导致旅游专业学生在个人综合素养上具有一定的漏洞,才无法满足市场中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
2.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高校在安排教学时间、设定教学内容、设定教学人员、选购教学施舍以及管理教学系统的时候,往往没有从素质教育这个核心关键出发。大多数高校在安排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方案是这样操作的:各专业部在设定好各专业学生的前两年素质教育方案后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再交由就业部负责后两年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而学校仅仅负责推荐学生就业。这种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缺陷显而易见,没有将大学生四年的素质教育连成一线,而且和社会行业的实际需求不对接。此外,素质教育的手段迂腐、不当、不科学,导致素质教育开展的效果十分不理想。
3.忽视素质教育
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却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从高校开设旅游专业以来,学校就一直重视传统的旅游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行业需求的基本技巧、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但是,学校却一直都没有设置与旅游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教学,将道德教育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导致学生对于旅游行业的职业道德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明确的概念,对于旅游职业道德的了解仅凭个人的理解,导致这种理解不到位甚至完全不正确。所以,如果高校仍然采取“重技能、轻道德”的教学方式,将会严重影响旅游行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
4.师资力量不足
在我国,旅游专业属于新兴专业之一,发展时间并不长,所以该专业中的部分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进行教学的,这种“半路出家”的师资队伍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导致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都明显偏低,不仅数量不多,名师就更加少了。近年来,已经开始有旅游专业毕业的教师加入师资队伍中来,他们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实践能力模块却成了较大的问题。由于他们都是从学校毕业进入学校工作的,缺少了社会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也并没有为这批年轻教师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与此同时,由于旅游专业兴起较晚,其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过程,无法适应当下社会对于旅游专业的人才需求,与现实严重脱节。
四、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将素质教育融于高校旅游专业教学理念中
当前,高校专业教育的执行关键就在于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并在其指导下开展高效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了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首先是要在全体学生范围内提高德育成绩在学生考核中的比重,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使学生们不仅仅在智力发展上有所建树,还要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要想高效培养专业性、应用型人才,就要坚持文化知识与素质培养相融合。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众所周知,发散性思维有别于传统的依附性思维的最关键要素,就是其核心是创造性的想法。而这正是从素质教育中可以得到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到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举一反三,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想法和灵感。多发现问题,多思考问题,多解决问题,正是素质教育无与伦比的魅力所在。
2.课程设置由“知识体系”转为“综合能力”
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必须坚持以发展“综合能力”为根本目标,不断完善学生人格的发展,在培养学生旅游专业知识的同时,设置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系统课程,不断发展成以素质教育、工商管理基础教育、旅游专业课程教育构成的三段式课程。在培养体系中要积极发展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旅游专业的行业特点,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通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于工商管理基础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假期的社会实践、获取更多旅游专业的相关职能资格证书等途径。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通过其他途径提升自我能力。
3.重视职业实践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连接学生理论知识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地带。所以,高校教育必须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学生要从学校这个象牙塔真正走向社会,面对的挑战并不仅仅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更多的是旅游专业行业内部任职的原则与要求,但这些在学校的单纯环境之下是无法得到体验的,只有真正走上社会经历过这一切锻炼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行业的需求,也会让他们受益匪浅。所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要开展传统的社会实践,还要积极开展与高校旅游专业、社会行业需求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实践活动。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分为是:企业认知见习、校内仿真实训、假期专业实践和专业顶岗实习等。企业认知见习可以视为学生提高职业素质的基础点,在学生刚刚接触旅游专业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各个景区、旅行社等旅游相关地点参观,通过这种了解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于今后工作的地方、行业的就业前景、岗位的任职需求有初步的了解。校内仿真实训是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通过旅游专业导师的手把手教学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校内通过特定场所、特定设施的设定去感受模拟的真实职业氛围。假期专业实践主要是指在“十一”、寒假、暑假前往校外旅行社、景区等实践基地进行实习训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于旅游行业前景的进一步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强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的教育市场是比较广阔的,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关注是非常多的。教辅是一个市场需求量非常大的领域。而且各个出版社都会以提高经济收益为切入点对教辅进行编辑。所以要想让教辅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服务,应该先让素质教育概念在教育领域进行普及。教师们如果能对素质教育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有对教辅的需求。教师对教辅的需求也是比较大的,教辅在进行编辑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教师的参考意见。更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特点,现状以及教育领域的教学方式进行编辑。这样才能编辑出一本科学化的教辅。这对于学生们的素质教育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突破。教辅对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应该有更多的涉及,我国的教育领域应该体现教师教学的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中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学生们在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辅有一定的需求。教辅市场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1]。
二、教辅市场中竞争激烈对教育行业的主要影响
我国教辅图书印刷量是比较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来讲是比较稳定的。更新教辅内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对于出版单位来说,稳定的受众人群是固定收入的主要来源。教辅市场的竞争对于图书行业来会是一个非常重要激励。图书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就是市场竞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诱人的利润空间会让众多出版社以及民营公司参与到教辅出版当中。很多培训机构以及教辅策划机构也会对教辅编辑工作进行插手。当前的教辅市场需要针对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编写出更加符合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辅内容。教辅的品质是市场竞争中重要的因素。图书市场中的竞争将通过品质来体现。出版市场应该让市场竞争中存在更多的活力。我国的素质教育应该被提上具体的日程,学生们的素质教育需要和知识教育同步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在全国正式开展,教辅也要进行参与。教师要和学生们共同使用专业的教辅,这对于素质教育开展是非常有利的[2]。
三、教辅编辑如何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
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展示教育改革的优势成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辅编写过程中需要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及时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教辅的主要作用是对主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扩展。教辅类图书想要有长远发展的过程就要让产品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增强相关的适应能力。与时俱进才能让教辅不被时代所淘汰。在进行正确的改革过程中,可以对国内外的优秀教辅图书进行了解,不断的创新不断地完善才能打造独特的教辅图书特色。
(一)第一学期1.目标。对于一年级新生,针对其要完成从高中向大学转变的需要,开展稳定专业思想等方面的适应性教育和实现学习角色转换等方面的文明修养教育。2.活动。开展“连心桥”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包括医学生入学宣誓仪式、新生入学导航讲座、“心连心、手牵手”互帮互助活动等;组织“党在我心中”党的基本知识宣讲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青春绽放在美丽校园”文化素质系列教育活动,重视激发学生广泛的文艺兴趣,鼓励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参加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药学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二)第二学期1.目标。在学生早期接触药学专业课程阶段,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使其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有充分认识,树立牢固的自信心。2.活动。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使学生在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中接受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行业的性质特点和道德要求,体验到岗位生产的各项规范,并将自身的职业品质转化为自觉的职业行为,在实践中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将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具有专业文化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三)第三学期1.目标。对于二年级学生,针对其成长的目标和定位,联合友好企业等合作单位,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提升的系列专题教育,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2.活动。坚持课堂教学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职业素质教育应当进入每一门专业课程教学,由专业任课教师根据本门学科的具体专业要求来实施,做到讲授知识与传授工作经验相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用生动的实例授课,使药学职业素质要求深入人心,为学生展现直观的职业前景规划。以就业为导向,联手企业,让学生以切身的体验重新认识自我,找准合理的自我定位,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第四学期1.目标。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针对其即将走上实习工作岗位,实现人生角色重要转变,开展企业文化宣讲教育,加强职业关键能力等方面的培养。2.活动。组织企业文化知识竞赛,使学生切身了解不同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加强意向职位的自我学习和知识补充。组织人文知识类讲座,加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职业关键能力是除职业技术能力以外,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组织实习动员大会,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实习,完成角色转换。
(五)第五学期1.目标。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进入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因此,帮助学生适应工作环境、增强抗压能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顺利完成实习工作是主要目标。2.活动。通过实习检查和日常工作,加强对学生实习期的人文关怀,通过QQ、微信、手机短信、电话和面对面等交流方式,关注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为下阶段的求职就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六)第六学期1.目标。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求职的攻坚阶段,加强学生的求职心态、求职技巧、求职注意事项、政策法规、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职业素质教育是本阶段的主要目标。2.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广泛收集各类就业信息,提供准确及时的招聘信息,传授一定的面试经验,拓宽学生就业面。辅导员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通过信件或网络平台,开展互动式的一对一交流沟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建议与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学生下基层、到企业,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尽早就业,顺利迈过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二、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制度建设,促进职业素质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构建药学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评价体系,必须坚持适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可操作性与不确定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二)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1.思想理念评价。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加以引导和监管,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在学校育人体系的渗透,从而提高学校育人水平和质量。2.条件保障评价。全方位、立体化的组织管理与制度保障是顺利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条件,包括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优良的师资队伍,充满生命观、人道主义精神的人文环境,丰富的舆论宣传平台等。3.活动过程评价。主要对各个阶段活动项目的主题、具体内容、组织形式等进行质量监测。在方法上,将职业素质教育活动项目作为一个目标进行监测,控制活动项目开展的质量,保障活动开展的有效性。4.教育效果评价。采取座谈、问卷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测验,以此掌握职业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还要考察学校、家庭、医院、企业等对职业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面参与的职业素质培养的良好局面。
三、保障体系
(一)组织机构1.成立专家指导组。聘请相关部门领导、行业专家担任指导组成员,负责指导、监督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开展。2.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落实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案。
(二)师资队伍保障1.建设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突出高等职业药学类教育特色,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及岗位技能的“双师”素质和骨干教师队伍,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质量。2.建设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辅导员队伍。加强辅导员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具体实施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案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