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范文

时间:2023-08-27 14:56:06

序论:在您撰写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第1篇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 共青团 素质教育 实现路径

一、实现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素质教育职能转变,广大共青团干部要认清新形势,积极从我做起,努力探索素质教育职能模式

当前,面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有企业改革向深水区的迈进,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新环境较以往发生的重大变化,煤炭企业共青团员自身在思想领域、个人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也呈现出新特点,这为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开展素质教育提出了现实挑战。面对当前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员自身在思想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努力实现教育职能的大转变,广大国有煤炭企业团干部在开展对广大共青团职工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新形势、思考新问题,积极从我做起显得至关重要。在素质教育职能模式上,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干部要从当前国有煤炭企业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提高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素质、团结进取素质、廉洁自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具体素质入手,积极建立和创造与国有煤炭企业和谐发展相适应的素质教育体系。

二、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实现素质教育职能转变,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与当前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适应的现代化素质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在国有煤炭企业实现素质教育职能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有国有煤炭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以安全生产为核心的生产经营发展思路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多数国有煤炭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共青团组织在提升广大青年职工各项素质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积极性,没有对共青团开展素质教育的各项手段予以较大投入和关注,当前一些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仍然滞留在传统的、落后的手工操作层面上,已经成为影响到对广大青年职工开展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职能的最大障碍。从这个角度讲,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真正发挥素质教育职能,必须要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化的素质教育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有煤炭企业团组织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实现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首先,可以在对广大青年职工素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借鉴和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发掘大量的、在本企业之外的素质教育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极大的丰富本企业广大青年职工的素质结构,提高广大青年职工参与素质教育活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可以极大提高开展素质教育的效率和力度。通过引进与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会大大提高广大青年参与素质教育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意识、增加青年群体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手段在职工素质教育中的应用,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争取更多的资金,对企业素质教育现代化教育硬件和软件建设;二是不断加强企业网络平台建设,在网络上开辟专门的素质教育栏目,为广大青年提供思想交流的学习互动的平台;三是鼓励广大青年职工用实际行动参与到团委开展的现代教育活动中来。

三、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实现素质教育职能,必须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

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想真正发挥在企业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按照新时期共青团建设的新要求、新思路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建设自己。

首先,要把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到国有煤炭企业整体工作之中。这就需要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认真按照团中央十七大报告精神,不断完善自身组织建设,提升团委整体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团委工作的静止性和封闭性。

其次,在国有煤炭企业开展的原有素质教育职能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强化自身建设;在开展各项素质教育活动中要始终贯穿创新型思维,在自身组织建设、完成素质教育职能中充分发挥创新性观念和创新性思维,将广大青年职工素质教育统筹纳入到共青团的工作机制、工作体制和业务范围之内。

再次,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要从积极营造和谐、积极、向上、文明的企业文化建设入手,通过营造企业文化强化和发挥素质教育职能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于丰富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素质教育职能具有很强的辅作用。从这个角度讲,为实现素质教育职能的发挥奠定坚实的软环境基础是必须做的。

结语:

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素质教育作用、实施素质教育职能转变,必须要从当前国有煤炭企业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广大共青团干部要认清新形势,积极从我做起,努力探索素质教育职能模式、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与当前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适应的现代化素质教育手、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国有煤炭企业共青团素质教育职能。

参考文献:

[1]冯专.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推动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全面发展[J]. 改革与开放, 2011/12.

第2篇

【关键字】素质教育;汉语教学;少数民族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而言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在重视受教育者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心健康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以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随着我国社会与教学事业的发展,汉语教学逐渐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并在教学的进程中有了新的突破,其主要体现在它不仅要实现各种文学知识的传播,还要有效实现“文道关系”的处理。“文”即语文工具,“道”即思想文化。也就是说,在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在实现“文”教的基础上,以“道”教来进行素质教育,从而实现我国教育高效性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

一、 通过汉语教学来实现素质教育质量提升的便利性

从我国目前的教学现状开看,应试教育成了各个中学校的病症之一。然而,在这种教育的作用下,不仅不能够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性发展,还不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也即是说,素质教学成为了大多数中学校的空口号。因此,为了能够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实现学习与素质共同提升的教学愿望,就需要在利用汉语教学的便利性,来进行相关的素质教育。

1. 通过汉语教学来实现素质教育,能够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化

教师,是一个学校能够顺利开展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又由于现阶段汉语教学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便是要实现“道”的教育。因此,当汉语教师在进行该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融入有关的素质教学,从而实现了两种课程,同一教师,同一课时的资源优化的目的。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一些中学校本来教师相对较少,且语种不同,汉语教师缺少的条件下,就可以利用汉语教学的便利性,在汉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互通之处,来实现素质教学素质提升的教学目的。

2. 通过汉语教学来实现素质教育,能够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而我国目前应试教学的病症又十分严重,所以,通过汉语教学来实现素质教学,便是充分发挥汉语教学的便利性,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这种较为融洽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实现汉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中学生更加稳固的掌握文学知识,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个性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逐渐割除我国应试教学的病症。

3. 通过汉语教学来实现素质教育,能够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统一

要想实现良好的汉语教学结果,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处理“文道关系”。也就是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关心的是如何利用良好的教学过程,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因此,通过汉语教学来实现素质教学,便是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的重要途径。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与其融合,就能够更为良好的展现汉语教学内容,更为突出了强调教学重点,也就更为优质的实现教学成效。

二、 利用汉语教学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的问题,并能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优先的原则。因此,利用汉语教学的特殊性来实现素质教育,便是解决如何培养素质性人才的有效方式。

1. 树立观念,实现汉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

树立观念,也就是学校、教师要有在汉语教学课程中将汉语教学与素质教学相结合的意识。也就是,汉语教师能够主动地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素质教育与其结合,在进行汉语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相关的素质教育,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素质提升的有效性目的。例如在汉语教学课程中,在剖析相关文章时,就需要在相关文学知识、文字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对人物个性分析,在分析课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并从中感悟相关的人生道理与思想哲学,从而给受教育者的思想以影响,并用此指导今后的人生道理,实现个人素养的提升。

2. 注重汉语教学的文化课程,融入素质教育内容

注重汉语教学的文化课程,融入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也就是要在教学的课程中恰当的处理好“文道关系”,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汉语知识,实现语文工具的灵活运用,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思想文化层次的提升,彰显素质教育的有效作用,实现素质教学的教学成效。素质教育也就要求学生能够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文化课程教学,传承民族文化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就可以开展一些相关文学的书法、国画、中国功夫等相关于中国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教学课程,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能够实现中华优良璀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3. 培养高质量汉语教师,实现教学技巧优化

要想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相关素质教育,并能够凸显该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就需要一个教学技巧熟练并优异的汉语教师。因此,学生就需要引进汉语知识较为专业的文学教师,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并对其进行培养,提升其相关的教学技能,实现其教学技巧的优化,从而能够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够有机的实现应试教学与素质教学结合,在以人为本、教学结合的基础上,提升整个教学课程质量,培养出综合素质能力较高的中学生,并改变少数民族汉语程度不高、知识水平不一的局面。

素质教育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培养优质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革新我国目前教学弊端的重要措施。所以,为了实现新型人才的创造,就需要以教育之手,行优质之学,将汉语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从而实现由繁杂到简洁教学过程、由单一到多元的教学实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徐健. 语言教学与素质教育[J].青海师专学报

第3篇

1、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我国各高校内部普遍展开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评价以教学为对象,以教学目标实现与否为检验的手段,以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为工具,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上的评价,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其中建立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关键。目前,我国多数高等学校都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相差无几,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1],并没有直接出现关于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既定发展目标为宗旨的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面向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更应呈现多样化、特性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模式从偏重知识的教育向注重素质教育转变,而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监督手段,将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发展进程。没有良好的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就不能科学地评价教学工作,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起着激励、导向、鉴别与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巨大作用,必将导致其从传统型的单一指标评价转变成素质性的综合指标评价。可见,教学质量评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而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又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两者彼此促进,且有相互制约。

2、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2],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之间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观”引导树立全新的教育质量观。因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不能孤立地评价某个学生的单项素质,应从整体视角考察,看其各项素质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和谐全面的发展。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还需要了解和评价教学实施进程,从而改进与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要从学生的发展需来改革教学评价,再用改革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良性互动,才能达到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因而必须全面实施各项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应体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自我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角色的变换,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发挥它应有的正确的激励、导向、鉴别等功能。因而,制定教学评价体系时以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和互动性为重点,将各项评价指标贯穿在如何灵活、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线上。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价应体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为重点,容易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动手实践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素质教育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在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要采取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全面考察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使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因素分布在相应的评价指标中。

3、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点

3.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的要求,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确定教学目标的核心要素;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理论联系实际,举例贴切,体现出生活化和丰富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3.2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策略有目的性、计划性、实效性,还要因势利导,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乏味,要灵活调整,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给予充分的指导;教学手段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其它教学辅助手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手段,为素质教育的提供有力的支撑。

3.3教学效果。这一重点直接考察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与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此主要评价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关的以下几方面: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包括学生是否全体参与、是否全程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地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面是否广;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发展是否全面,学生是否能对知识能运用、迁移、整合、创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是否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第4篇

1、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我国各高校内部普遍展开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评价以教学为对象,以教学目标实现与否为检验的手段,以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为工具,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上的评价,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其中建立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关键。目前,我国多数高等学校都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相差无几,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1],并没有直接出现关于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既定发展目标为宗旨的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面向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更应呈现多样化、特性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模式从偏重知识的教育向注重素质教育转变,而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监督手段,将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发展进程。没有良好的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就不能科学地评价教学工作,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起着激励、导向、鉴别与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巨大作用,必将导致其从传统型的单一指标评价转变成素质性的综合指标评价。可见,教学质量评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而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又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两者彼此促进,且有相互制约。

2、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2],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之间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观”引导树立全新的教育质量观。因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不能孤立地评价某个学生的单项素质,应从整体视角考察,看其各项素质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和谐全面的发展。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还需要了解和评价教学实施进程,从而改进与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要从学生的发展需来改革教学评价,再用改革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良性互动,才能达到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因而必须全面实施各项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应体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自我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角色的变换,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发挥它应有的正确的激励、导向、鉴别等功能。因而,制定教学评价体系时以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和互动性为重点,将各项评价指标贯穿在如何灵活、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线上。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价应体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为重点,容易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动手实践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素质教育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在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要采取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全面考察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使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因素分布在相应的评价指标中。

3、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点

3.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的要求,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确定教学目标的核心要素;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理论联系实际,举例贴切,体现出生活化和丰富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3.2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策略有目的性、计划性、实效性,还要因势利导,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乏味,要灵活调整,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给予充分的指导;教学手段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其它教学辅助手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手段,为素质教育的提供有力的支撑。

3.3教学效果。这一重点直接考察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与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此主要评价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关的以下几方面: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包括学生是否全体参与、是否全程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地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面是否广;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发展是否全面,学生是否能对知识能运用、迁移、整合、创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是否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第5篇

关键词:小学 美术 素质 教育 联系

前言:美术教育对小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它能够有效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健全学生人格,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审美欣赏水平,实施美术教育无疑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教育中,将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必将对小学素质教育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小学美术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美术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充满趣味、人格的感性教育,通过兴趣的激发,使人的感性思维得到培养,从而促进人不断完善。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从中接触到、感受到美的存在,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意识,不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正因为美术教育其独特的特点,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促进人全方位的发展和素质能力的提升,美术教育能够较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人全面发展。一方面,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并不是依靠简单的说教便能取得预期成效的,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从思想上培养人的道德观念,从美中孕育德行,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知善恶、识美丑,提升思想境界。

2.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教育中身心获得健康成长。美术教育实践性强,对学生自身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在美术教育中,通常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去,体验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创作乐趣。与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相比,这种实践性的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理论型教学魔咒,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不断提升,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使学生身心保持健康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体现着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内在的必然联系。

二、小学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的具体表现

德、智、体、美的全面提升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美术教育在实施中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有着共性和紧密联系。

1.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的紧密联系。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与德育教学都属于素质教学范畴,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首先,道育在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都属于重要内容,美术创作和作品表现通常蕴含情感,是对时代背景和意义的真实写照,在美术作品中彰显社会正面题材和价值理念,与社会主流价值理念和道德理念契合;另一方面,德育观念的培养和宣传需要借助美术教育载体加以宣传和弘扬,不仅使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拓展道德素质培养的深度和广度。

2.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又一联系点在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智力的开发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功能。据科学研究表明,美术教育对人体右脑的开发作用明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实现小学素质教育目标。

三、美术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可行性建议

1.强化小学美术老师教学能力,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考评美术老师是否称职,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美术老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能仅以美术职称和头衔作为教师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毕竟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中学生接触的是最基本的美术知识点,其处于自身审美理念萌发的关键时期,老师基础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使美术教学生活化,而不是专业化,让美术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注重美术教学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制定科学教育方法,给学生提供发挥个性的理想空间,满足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2.小学美术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节奏,充分利用现代化美术教学设备,实现美术教育素质化教育目标。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美术老师应该积极接受现代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利用信息资源了解、学习美术知识。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美术老师要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认真设计美术教学课件,准备教学素材,勇于尝试并创新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理念和方针贯彻到美术教学过程中,探寻出二者间紧密结合点,共同推进小学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注重美术教育,探寻其与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点,利用美术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尤为必要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找准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契合点,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手段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实现小学美术教育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培养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参考资料:

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素质

一、思想政治融入创新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创新素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标和成效的重要衡量依据,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等教育手段和教育渠道将创新素质教育具体化,提高其操作的可能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了创新素质教育具体化的首选。

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这种必然选择是两者之间互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思想教育手段,而这种教育手段是多种教育理念融合的多维的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必然也包括了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内涵。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带有这种实践意义上的素质模型的建立和素质维度的构建,同时在素质模型构建过程中也会考虑素质渠道的选择和素质测评模式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创新素质教育提供了开发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个开发的平台,由于其是为各种教育理念的综合,因此所提供的素质教育平台具有发散性,相比专业化的教育课堂,更具有包容性。而这种包容性也是学生本身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为创新素质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涵提供了可能性。创新素质教育作为较为专一的单项的素质维度,在开发的平台中具体的实践更具有实践的融合性。

这种实践的融合性,在创新素质教育维度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创新素质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种开发性和融合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融入创新素质教育衡量维度就成为必然性。而其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由于创新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教育体系,其带有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特征,因此创新素质教育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来实现学生创新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二、思想政治创新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开发性的特征,但是由于是两个教育系统和管理体系的融合,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然带有两者或者两个体系各自的特征,这可能导致系统融合之间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创新素质教育体系也必然会出现类似问题。

体系融合中的价值和目标融合存在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融合综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初创期的价值的融合和统一型目标体系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创新性素质教育价值相对宽泛,表现为一般的素质教育,而创新素质教育又具有相对独立,具有相对完善的专业衡量标准,因此从一般到特殊使得目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特殊的素质标准,但是在现实中由于高校教育管理者对两者之间价值和目标体系的融合认识不足,使得教育目标体系相对单一和独立,使得两者之间的融合存在问题。

由于体系融合存在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素质教育之间的模式融合也成为了必然。但是这种体系融合必然带有两者教育体系中教育模式的融合,而现实融合过程中教育体系的融合还存在着问题。教育模式的融合在实践中表现为教育渠道的选择和教育方式的融合。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渠道的选择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有课堂教育也有社会上实践教育,但是由于对创新素质教育更多的是理念上的探讨,能通过社会实践来进行实践学习和素质能力的培养相对可能,因此往往会脱离实践教育而专注于相对容易的课堂教育,使得两者之间教育模式相对独立。这使得两者教育手段的融合也存在了问题。

三、思想政治中创新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思想政治与创新素质教育体系构建首要任务在于统一的目标体系的构建,这种目标体系构建是在统一的价值基础构建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分析两个目标体系中的共同的价值目标,同时分析由于目标体系不同形成的不同的目标价值判断。形成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共性的价值目标体系,同时对非共性目标体系进行有效的分解,分析其中存在着的目标价值环境,同时在共同价值体系下分析其存在的意义,形成统一的目标构成。

其次是目标价值体系中的实现模式的选择。这种选择包含了素质教育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融合问题,也包含了素质教育模式的再创造和新适应过程。教育模式的融合指两者在进行教育过程中使得教育手段和教育功能既兼有一般的素质教育功能,也使其具有创新性素质教育特点,因此需要对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功能性的选择,增加创新素质教育的特性教育。同时素质教育由于还处于理念教育阶段,需要进行再创造和进行环境的新适应阶段,提高其进行模式融合的效率。

再次是形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素质教育测评体系。素质教育测评的目标在于对实施进行有效的评价,为下个素质教育计划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的监控,使其能保持既定的目标管理实现既定目标。测评的实践首先是共同目标的制定,同时形成相应的测评标准,在此基础上考虑测评的手段和方式,保证测评的客观和正确。只有在此基础上实践创新素质教育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有效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徐金梧.大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素质教育;地位与现状;改革建议

随着我国不断推行素质教育,高中地理教学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尽快使高中地理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1高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应用

素质教育是一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全面的专业文化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一定的生活劳动技术,还需健康的心理状况和强健的体魄等。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结合多种手段和方式才能够得以实现。在中学教学科目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等都是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是其中最具优势且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地理知识。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逐步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而高中地理就是将这些问题放在核心,通过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对资源观、生态观等进行全面的教育。地理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对于改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高中地理教学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2.1落实教学目标方面

由于地理学科并未得到社会的重视,加之目前只是会考的一项科目,因此地理老师在课堂上通常只注重传授地理知识,对于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方面的培养则被忽视了。这与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任务并不相符,并且与我国目前运行的素质教育相违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这两方面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按照目前地理教学情况发展,不仅会严重阻碍教学目标的落实,还会使素质教育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

2.2教学模式与师生关系方面

目前国内课堂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身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将自己放在课堂内的主体地位,使得目前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一直传授课业知识,加上学生由于年龄和自我认识不足等原因,使得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无法锻炼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2.3课堂教学手段方面

由于目前地理只是一门会考科目,这使得一些教师对地理科目的重要性产生质疑,对于课堂教学的手段并没有充分重视,这就使得地理课堂教学缺乏现代化手段,教学方式十分机械、落后。这些问题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的严重的影响,不但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重要的是削弱了高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3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建议

3.1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地理教师应当尽快认清教育形式,加强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尽早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实现教学观念、认识的转变。地理教师应当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严格规范自身教学活动。地理教师应当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将以教师和教材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并将关注点放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上,注重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方法,并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挖掘各学生的潜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转变观念和思想是实行地理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关键,如果不转变观念并提高认识,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就无法实施。

3.2贯彻落实新的教学大纲

新的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地理学科实行素质教育,因此认真贯彻落实新的教学大纲是不断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关键。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大纲中要求的内容。此外,教师应当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切实实行素质教育。

3.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主要还是要依靠课堂教学,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认真备课,确定每堂课的重难点,再根据重难点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课堂目标的实现和知识能力体系的构建做好准备。

(2)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当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3)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高效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4)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

4结语

改革与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促使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够促使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适应新的地理高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