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春季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27 14:56:05

序论:在您撰写春季心理健康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春季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

一、活动目的

为了普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营造人人关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进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育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校决定开展以“和谐校园、幸福人生” 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

二、活动主题

和谐校园、幸福人生

三、活动时间

2017年5月

四、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宣传周启动暨国旗下讲话(具体内容如下):

1、宣布心理健康活动周开始

2、宣读xx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方案

3、以“和谐校园、幸福人生关”为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

(二)“做个抗压小能手”心理健康讲座

1、参与对象:六年级全体学生

2、地点:多媒体

3、内容:故事导入抗压事例,说明提高抗压能力的好处,提供毕业班学生提高抗压能力的办法。

(三)心理健康手抄报

六年级学生围绕主题“学会面对挫折”出一期有心理健康手抄报,每班上交3张,学校将择优展出并表扬。

(四)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读心理方面的稿件

在宣传周期间,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读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稿件,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意识,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

(五)心理健康漫画

五、六年级学生围绕主题“和谐校园、幸福人生(杜绝学校霸凌)”出一张心理漫画(4K),每班上交3张。

(六)班级心理健康主题班队会活动

1、时间:各班自定

2、地点:各班教室

3、参加对象:各班班主任及全校学生

4、要求:各班主任针对校园潜在危机,开展心理班队会。

五、活动总结

1、资料整理

2、总结活动过程中的得失,为下一个活动做准备。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参与。

全校师生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自主提升心育意识,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活动周系列活动。

第2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青春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41

1 积极心理学及青春期

积极心理学指的是对人类力量与美德等积极因素运用较为完善而有效的心理学方法与手段来进行研究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在这一思潮下,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辩证观,使青少年的积极力量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等等。

所谓青春期指的是青少年的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并出现了第二性征的一个阶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界定,10至20岁都属于青春期范围,青少年从10岁到12岁开始出现第二性征,一直到20岁时身体基本成熟。在中国,青春期一般指的是11岁至17岁的青少年。这一时期,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可是心理成长却相对比较缓慢,所以这一时期也是青少年心理转折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非同步,青少年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所以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也是难以避免的,如情绪激动、冲动以及对异性的爱慕等等。在传统研究中,很多心理学家都关注检测与矫正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可是却极少有明显的效果。此时,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从而让我们对青春期能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2 积极心理学对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的主旨就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它认为人的本性就追求积极的,在研究人的心理品质时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在解释问题时也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从理论上讲,建立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前提就是假设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积极的人格品质。这一理论认为,人是能够做到自我生成、管理、导向以及适应的一个有机体,在应对问题的时候能够坚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心理学家在面对人类潜能时能够使用更开放的欣赏眼光。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一理论中有了更加充分地体现,因此也就真正地担负起了心理学的功能与使命。

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 树立辩证观,发挥青春期积极力量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青春期是一个相对比较危险的阶段,这一阶段青少年容易出现各种消极问题,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比较狭隘的,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青春期的青少年。我们不但需要对青少年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研究问题解决的途径,还需要对青少年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行深入地研究。例如,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一般情绪都比较容易产生波动,这样的情绪虽然会让人无所适从,可是若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也说明了他们的情绪情感比较敏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心理教育者,应该对青少年给予更多的关心,认真而耐心地与之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掌握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方法,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再比如说,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特别容易冲动,经常容易惹事,可是若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也说明这些孩子充满了青春活力,勇于作为,对于这种积极的行为表现,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就能够让这些孩子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3.2 开展积极心理素质课设计,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

按照积极心理学理论,教育行为是快乐的,教育者应该对人类的潜能和优势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所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其中,设计一些可以增强青少年幸福感的课程。幸福课的基础就是积极心理学理论,这一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挖掘人类的优势,帮助人类获得幸福与快乐。现在我国部分心理学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参考了欧美国家的幸福课实践经验,并结合一些学校的心理课活动,共同编写了《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幸福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网络自助、团体心理活动、讲座等等。这些内容为我们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活动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人生的追求目标离不开幸福,教育活动要发挥真正的效果也不能离开幸福。所以说,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对青春期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关键。

3.3 开展积极价值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在对青春期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时,我们需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看到那些所谓问题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青少年有着极大的潜能,他们能够通过努力来进行自我愈合,并获得积极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时要尤其关注开发青少年在这一方面的潜力。实际上,青少年正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即使是烦恼、痛苦等看起来比较消极的体验,实际上可以让青少年的阅历更加丰富。

3.4 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创造积极乐观的环境

按照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要形成积极的人格就必须有一个积极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说良好的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员能够互相尊重,在遇到问题时民主讨论,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幸福快乐,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反之,家庭中如果经常吵架或者不民主,孩子就会感觉到压抑、恐惧、自卑,时间长了就会养成孤僻、悲观的心理特点。第二,良好的学校氛围对青少年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尊重与爱护,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并积极地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形成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第三,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施行有效的政策策略,各个新闻媒体要加强监督与宣传工作,努力创造和谐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就可以积极乐观地成长,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度过一个轻松愉快而健康的青春期。

参考文献:

[1]杨稣,武成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2011,(3).

[2]林燕.青少年思维方式教育的实践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方式视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6).

第3篇

【专家提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丛立新:自信心的状态与人的心理健康存在密切关系。自信心强的学生通常要比自信心弱的学生更能够积极充分地参与各项活动,更容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也更能经常地取得各种成就。在青春期能否建立积极的自信心,对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自信心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个体的成功经验及成就感。相当数目的青少年对于自己的评价是以学校生活中的体验为基础的。显然,青春期教育应当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经验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肯定自己长处和优点的机会。同时,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人的,也就是说,人们通常要参照他人的看法来确定“自我形象”。因此,应当引导青春期学生对这种关系有所了解,并且学会帮助他人建立自信。另外,使学生掌握切实可行的交流技能,对于建立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确认自己在生活中的成功,并与大家分享。

教学要点:自信不是我们一出生就有的,而是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人很容易形成对自己的消极想法――只要陷在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里就可以了:语文考试倒数第一,运动会上摔了个大跟头,个子比谁都要矮……但是,如果你想要建立自信,就必须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长处和成功的经历之上。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十分乐观,对自己信心十足,遇到挫折也不泄气。如果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些人的共同特点:他们十分了解并且相信自己的优点,比如才华、能力、人品,以及过去的成功。

认识自己的长处可以建立自己的自信,指出别人的长处,可以帮助他人建立自信。

活动步骤:1.在纸上绘制生命曲线,如波浪状,在起点标明:出生(或入小学),在末端标明:现在。

2.将自己的三次成功经验写在曲线的适当位置,写清时间,并作简短说明,再用图片、照片或自己画的图相配。如:小学三年级学会骑车,画自行车或小孩骑车;五年级学会做饭,画饭锅或吃饭的小孩等形象;数学考满分,画成绩册、试卷……

3.全班交流。可采用全班、分组、教师介绍等多种形式。

活动说明:1.提醒学生,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成功的经验不仅限于学习。给别人一次帮助,结交了一位知心朋友,学会一样乐器,织成一件毛衣,养好一只小动物等,都是成功。

2.在绘制“生命线上的成功”时,尽量利用多种色彩、画报、杂志上的图片和自己的绘画。这不是美术比赛,而是尽量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

讨论问题:1.认识并说明自己的长处、成功与吹牛皮有什么不同?

2.参加这一活动有什么感受?

教学建议:1.由于时间关系,可以在课堂上简单完成,要求学生课后重新制作较为美观的作业。

2.对作品具体形式不做过多详细规定,鼓励有个性化色彩的作业。

3.建议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成功经验与家长分享。

4.可以办一期壁报,展览所有学生的作业。

5.教师尽可能参加,制作自己的“生命线上的成功”。

6.教师应特别注意那些学习上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并专门表扬他们的“成功”。

非言语的感情交流

【专家提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丛立新:青春期个体感情的层次及其种类显著的多样化,普遍地会经历以前从未感受到或很少感受到的情感体验,例如嫉妒、忧郁、孤独、陶醉等等。但大多数人对此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应当及时地引导受教育者对于感情做一些基本的认识。由于这些变化是十分迅速地出现的,青春期个体经常不知道如何分析和把握自己的情感,可能盲目地听任感情的支配,青春期教育要帮助受教育者摆脱这种盲目性。青春期个体在感情上容易走极端,他们会因为一些很小甚至微不足道的挫折,便宣称“陷入绝望”,进而在思想上产生“我完了”“我再也没有希望了”等结论,甚至导致严重后果;也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成就过分陶醉,不能自拔。当然前者更容易对个体造成伤害。青春期教育应当使学生能够接受并学会转化消极情绪情感。

【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了解非言语的表达感情方式及意义。

教学要点:人们在用言语交流感情时,往往同时附带使用一些非言语的方式。比如,讲话的声调,用样一句话,用不同声调讲,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例如:“我当了语文课代表了”(教师依下面要求各讲一次,请学生回答)。

重音在“我”(似乎认为该是别人,不会是自己);重音在“语文”(似乎自己应当是其它科目的课代表);结尾是“?”(这件事很奇怪,不可信);结尾用“!”(表示兴高采烈);结尾用降调(表示很不情愿)。

除了声调外,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等等也有表达、交流感情的作用,有时配合言语,有时可以单独用来交流感情。

活 动 一:非言语的感情交流方式(全班讨论)

活动步骤:1.在黑板上写出如下标题:动作(如叉腰、挥拳……);声音(如口哨、笑声……);讲话速度(加快、减慢、忧郁……);呼吸(很快吸气、叹息、屏住呼吸……);姿势(低头、昂头、挺胸……);面部表情(皱眉、扬眉、撇嘴、吐舌……)。

2.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相应的具体方式,并可以解释表达怎样的感情。

3.教师将其写在相应标题下(可按标题顺序进行)。

活动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或自己说明了解非言语感情交流的意义。

1.可以使自己的感情表达得准确。

2.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认识他人的感情。

3.语言可以“言不由衷”,而非言语的方式往往自然流露,真实可信。

活 动 二:猜猜看(小表演)

活动步骤: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张卡片,上面写有几种情感,要求是比较复杂的,如陶醉、焦急、惊喜、忧郁、沮丧等。

2.每次请一个学生抽取其中一张,并且不让其他人看到。

3.按卡片上的内容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可以任用非言语方式,但不准讲话。

4.其他同学在每个人表演后猜测。

讨论问题:1.为什么要了解非言语的感情交流?

2.哪些非言语的感情交流方式是你所常用的?哪些是你所不熟悉的?

3.了解非言语的感情交流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教学建议:1.活动中学生的表演可能有困难,教师可给启发。

2.“活动二”中的感情可以另外选择,但要求是比较复杂的,不能只是“喜、怒、哀、乐”这样较单纯的感情。

3.充分、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准确地了解他人感情是讨论非言语感情交流的根本目的,教师要适时加以突出和强调,避免学生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具体方式上而忽略这一根本目的。

家庭乐趣

【专家提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丛立新:在青春期,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变化开始构成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青春期个体对父母的逆反心理、抵抗行为其实质是个体的成熟趋向使然――要求调整乃至重塑家庭关系。事实上,这一时期的个体仍然相当依恋、信赖父母,并且将父母作为自己生活中重要的支持者。他们只是渴望在家庭中扮演新的角色:有自己的权利、隐私、有表达意见的机会……这使得原有的家庭关系不再适应,需要以新型的关系代替。但他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和自如处理这个问题,因而会采用过激的方式,使得矛盾人为地尖锐和激化。青春期教育应当为他们顺利完成这种转换提供可操作的实际帮助,使其掌握一些进行家庭交流、增进家庭情感、促进家庭关系的知识技能,并尽可能地争取家长的参与,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一致,从而增加学校教育的效果。

【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掌握各种令家庭成员共享天伦之乐的方法。

教学要点:现代社会的高科技直接改变了人们家庭生活的内容,最典型的便是电视。过去,晚餐之后常常是一家人最亲密的时光,大家聚在一起,谈心、说笑,其乐融融,而现在放下饭碗便坐在电视前,彼此间共享天伦的时间无形中减少甚至消失了。现代少年是家庭中积极的、建设性的成员,要为促进家庭的亲密关系有所作为,今天,我们就做一点实际的努力。

活 动 一:快乐时光(小设计)

活动步骤:1.要求每个人设计一种或几种方法,使全家人可以共度快乐时光。应当健康、有趣,不要或很少花钱。

2.个人设计(如家庭联欢、家庭猜谜、家庭卡拉OK)。

3.分组交流。

4.全班交流。

活 动 二:家庭奖券(小制作)

活动步骤:1.要求为家人设计一些优待券,如“凭此券可让我沉默十分钟,无论当时我多想说话”,等等;还可同时决定奖券发行的条件,如抽奖、赠送,等等;奖券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书签型、字母型,等等。

2.个人准备。

3.交流。

教学建议:1.根据时间,可两种活动都进行,亦可选择一种。

2.“快乐时光”可以鼓励学生介绍过去自己家里用过的方法,鼓励带有自己家庭特色的方法。

3.教师参加,效果更好。

第4篇

一、 青春期心理,“花季”中不可避免“雨季”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发生质的变化,而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变化。首先,是身体方面的变化。这时,孩子正由儿童期步入少年期,身体突然地长高了。而与身体迅速成长的同时,第二性征也出现了。其次,由于成长迅速,肌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肌体与环境之间往往出现暂时失去平衡的现象。心智、调节能力的发展比肌体的发育迟缓。这就使这时期少年身心发展极为复杂:一方面,身体的突然长高,使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是“小孩子”。心理上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对异性同学渐渐疏远,不肯在一起学习和活动。另一方面,自我意识也迅速发展,“成人感”增强,不愿成人对自己干涉过多,也不轻信成年人。但是,他们又往往以成人为榜样,对成人存在依赖性,处理问题片面,容易冲动,显得幼稚。因此,这时期的学生心理会产生许多变化,对许多东西感到新奇、困惑,而又羞于启口,易产生莫名其妙的不安、焦虑、恐惧、抑郁,甚至睡眠障碍。

六年级的孩子,正值十二、三岁,花一般的年龄,可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突然性、多样性、特殊性,使孩子们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出现了“花季”中不可避免的“雨季”。这时的孩子,不需要过多的道理或教条,他们需要的是帮助,需要长辈那只有力的手,和他们一起撑好青春这把伞。

二、 学校要开展必要的青春期生理知识教育

虽然少年期是一个复杂的危机期,但一般说来这时期的孩子是天真、单纯和直爽的。教师要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一般的成长规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身心变化是正常的,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青春发育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向他们系统地讲述性生理构造、功能和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懂得女生月经初潮,男孩遗精,都是纯生理现象,如开花结果一样正常,使他们避免产生因身体变化而引起的焦虑、恐惧心理。

云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自从六年级第一学期春节的那次煤气中毒住院后,性格变化很大,易怒,不大合群,成绩也退步了,连作业有时都完成不了。我决定找云谈谈。一节体育活动课,我下去操场找到云。这是个敏感的孩子。听我说要找她单独谈谈,立马变得很紧张,非拉了一女生作伴不可。看这情形,我只好天南地北地随便聊了一下,也试探地说女孩子长大了,会来月经的,不知我们班有没有女生已经来了,她一声不吭,但当我说我女儿是五年级第二学期来的时,她却脱口而出:“我也是。”当陪同的女生问:“你也是什么时候来的?”时,她却掩饰说:“没什么!我是说别人。”后来,我还是将我的青春期发育的经历告诉了她,她被那时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我逗得哈哈大笑,在笑声中,我看到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以后,她竟开朗了不少,成绩也上来了。

三、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扬起自信的风帆

随着“成人感”的增强,六年级学生的目光不再只是投向自己、家人和要好的小伙伴,而更多的是投向周围和社会。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渴望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无论是身高、长相还是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容易把别人当作自己的镜子,拿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引起自卑、焦虑不安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使他们懂得“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正确认识对待自己的不足,不再感到迷茫、困惑,从而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寄宿制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远离父母,性心理健康如果没有恰当的引导是非常容易造成学生性心理的混乱的。因此,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学过程中,将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青春前期性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1.加强学生青春前期性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农村寄宿制小学针对学生的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教育教学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让学生能够从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心理需求、素质能力以及对性知识的了解等方面解决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问题。青春前期指的是8~12岁,此时孩子们基本上都在小学。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发生了变化,性发育已经开始,到了12~13周岁达到顶峰。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对青春期有关的知识所知甚少,甚至什么也不知道,当身体出现变化的时候,有些学生甚至会惶恐不安。即便是和家长团聚的日子,可能家长对这方面的指点也较少。学生的无知将会造成思想压力过大,成绩大幅度下降等各种不利的因素。因此,加强学生青春前期性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2.青春前期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小学六年级,青春前期的懵懂让异性之间开始互相吸引,有个别男女生可能出现一些“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可能就是幼稚的早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寄宿制小学的教师要关注学生青春前期的性心理,对学生进行必要及时的卫生保健,帮助学生缓解青春前期引起的思想压力,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青春萌动期的躁动。学生在青春前期之间的紧密联系有着更为重要的转变,对青春期的问题一般不会和父母去探讨,而是转向家庭以外的同龄人去寻求帮助。而同龄学生也并非都能向学生阐明这种关系,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正确的青春前期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关注学生的青春期性心理,能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避免形成不良品德

1.教师要关注寄宿制学生青春前期性心理,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

农村家庭的家长一般情况下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觉得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成长自然就很健康。但是一旦家长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或者采取粗暴的压制教育方式,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学校寄宿,远离父母,和父母交谈的时间较少,导致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变化不清楚。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应试教育,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有些学生内心世界意志非常脆弱。教师要抽出相应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影视录像等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的心理健康疏导可以让学生正确关注男女生之间的友谊甚至爱情,摆脱在青春前期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

2.教师要细心观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要把握班会课以及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师要细心观察,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和不良行为习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籍,或者对学生的异常行为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时纠正,让学生减少不良心理对他们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确保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评价自己,以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塑造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象,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1.塑造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象

小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一方面是来自于自我感知,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师以及家长的认可。作为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多理解、多宽容、多激励,还要多帮助学生塑造积极的自我意象。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抑恶扬善,点燃学生积极进取的火焰。教师要不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在宿舍生活中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成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强化信心。学生只有具备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才能更好地度过青春前期。

2.有针对性地进行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随着年龄差距的不同,性心理状态也不一样。作为小学教师,要把握寄宿学生的青春前期的性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性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素质。学生是一个个生命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有着自身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多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进行青春前期性心理教育。

总之,农村寄宿制小学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学生自身性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教师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小学学业的重要一环。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性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第6篇

很快就要开学了,我们要为开学做好一切准备,迎来新学期的到来。为了让开学顺利进行,很多地区积极组织师生和家长在线观看省《开学健康安全第一课》直播或者录播节目。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一听了_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二通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远程培训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因为我不仅接触了这种新颖高效的学习方式,也更能使我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多方面内容,给我带来了良好的学习契机。

本次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既包含了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容,还涉及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新知识,也让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我们片面认识的学生心理,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需要加强的一种教育。尤其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因为未成年学生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自我意识,所以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有效解决自身、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对待自己要做到会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被小事激怒,甚至做出有失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针对学生应该做到对待任何一个学生都要平等、公平,要学会尊重学生。对待任何一个孩子,不能有私心有偏见,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顺孩子之天性,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在此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另外,我认为我们对待每一个孩子,除了要公平公正平等,还应该要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真诚是最重要的,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想孩子之所想,知孩子之所需。我们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位孩子,只有这样,我们与孩子之间才真能建立互相信任、彼此帮助的关系。还有,我们教师还应该多关心那些有缺点的孩子,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因为某些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叛逆,心理变得很脆弱。如果他们一旦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势必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有可能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或严重的事情。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感化学生,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其实谈到这点,我自然地想到了我们班级里的一个小男生,他现在是六年级的学生,根据以前教过他的老师描述,他这个孩子淘气顽皮,爱惹事,脑子很聪明,就是不爱学习。通过六年级以来这半年的观察和接触,我发现老师们对他的评价还是很到位的。具体分析起来,尤其是他的课堂表现,他在课堂上永远直不起腰来,懒洋洋的样子,明显的让人看出他是在走神。即使在课堂上给他点出来了,下一秒他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这样让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没有吸引力,甚至还会影响我上课的心情。除此之外,他在课下总是有意无意地惹事,不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他总爱招惹他们。但是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他其实并没有所谓的“胆量”。根据他的情况,我也与他的家长沟通过,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总结起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或纵容,导致他缺乏纪律的约束。而且他还缺少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针对这一点,我曾经找他谈过心,刚开始他并不想和我聊天,对我有抗拒性,后来在我和他聊聊我自己的故事后,他才慢慢放下戒心,逐渐谈谈出自己的看法。他说他欺负我们班的好学生,特指男生,其实是因为看不惯他们比自己学习好,看不惯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当我听了之后,我有些无奈也有一丝欣慰。无奈的是他太自我,永远把自己看得多重要,受不了自己看不惯的现象存在,这说明他还是很自私自我的,一旦走到初中高中,甚至社会,往往会做出冲动的事情。欣慰的是从另一方面看出他还是很想得到老师及长辈表扬和鼓励,说明他还是很有上进心的。抓住这点积极的方面,我与他聊天、谈心,告诉他现在的心理状态,也告诉他怎样才能做到心理平衡,从而更积极地肯定自己。从那天的聊天之后,我发现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我发现他的这种对学习缺乏热情度的现象仍然存在,这还是需要我长期督促他的。这也说明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有耐心有恒心。

另外,我从此次研修的过程来看,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也是当务之急。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心理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去,比如在语文课上,以教材中超多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上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潜力和个性。如果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之中去,那样就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我相信,我们以后通过多种方式,会使自己更加充实,更加提高自己。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三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四所谓健康,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强健的体魄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我认为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今天下午的讲座,对于我们这些还很年轻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师生关系、家长关系和同伴关系的不协调是导致当今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当前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要克服这些我们应该做的措施就是调适好师生关系,按照人际关系中的互动的规律去做。其中,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人类的心理变态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失调。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虚的,还是喜欢听。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措施,比如赏识、赞赏。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因为赞赏可以改善机体气氛,有利于搞好儿童教育,提高教师的领导艺术,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这些赞赏必须是真诚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况下人都是在利益相关的时候为自己考虑的多一些,不过这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还有就是在某种情况下会出现嫉妒之心,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观察了解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否则有的后果会很严重。还有一种就是就是羡慕之心,这是产生在一种美好基础之上的。

还有就是心理归属感。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很惧怕孤独、希望能够远离孤独,尤其是差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地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自己也是这个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从它的`闪光点出发,逐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觉得孤独。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担,同时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有很多学生跳楼自杀的、离家出走的、误入歧途的这些悲剧发生。我也在想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能够及时地去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关心他们、去教育他们,也许就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了。

通过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讲解后,让我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的包容和帮助,我们老师不应该嫌弃他们,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会觉得有乐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庆幸能够有这么好的机会去学习,给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最后几天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五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内容。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健康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班级中各色各样的学生,我常感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欠缺。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聆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解,收获颇丰。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常感受到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对学生影响之大。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和谐的氛围,让你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我认为教师心理素质的健康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教育实践中,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的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

这次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职责不仅是传道受业,还在于呵护学生的心灵。在日常教学之外,也应抽出时间来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问题及行为。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都影响重大。我们常常能在新闻及生活中听到学生自杀的事件,有学习方面、也有生活方面等,这也说明当代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有待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也该多学习,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当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学会同学说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可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过程。

第7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5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复学前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精神,预防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切实保障我校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本次排查工作做一情况说明。 

本次排查全校共随机发放心理调查问卷928份,返回问卷928份,无效57份,有效卷871份。从排查情况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学习自主性等,这类学生有78人,占排查8.96%。主要反映在不想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上的问题、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上课不认真听等。二是情绪问题,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这类学生有53人,占排查6.08%。主要反映在不善于向别人诉说、容易不适应身边环境、易怒、苦恼等。三是人际交往,缺乏自信、害羞是现在学生中的主要问题,这类学生有36人,占排查4.33%。主要反映在胆子小、多疑、多虑、不敢与其他人沟通等。

总体看,全校心理问题的占抽查19.73%。从排查情况表明,就大多数的在校学生而言,。

虽然我校学生心理发展总体较健康,但也存在一定的危机情况,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查漏补缺,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实效

以活动为主安排课时,防止学科化倾向,突出问题导向,着重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因环境适应、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校园欺凌、学业压力、家庭因素等造成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监护的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机制,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及时建立、更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三)关爱特殊群体

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四)严格落实班主任职责

安排班主任,采用电话、实地访问等形式,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班主任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对重点人群,要及时疏导,防止意外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