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4:56:02
序论:在您撰写素质教育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留学生培养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从国家层面来讲,文化和教育交流被视为增强其全球影响力和实现政治利益的有效途径,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可作为其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来说,发展留学生教育有利于中外学生全球化思维的培养,增加国际交流,提高高等教育学术声望,提升国际知名度,丰富多元文化,形成国际化人才高地,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由上可以看出,留学生培养目标可分为两个:一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建设者,二是培养担负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实施者,其中,后者的目标更加突出。开展留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使其具备除科学素养之外的人文素养,同时深入感悟中国人文文化的博大精深,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基础。从这一角度来说,开展留学生素质教育,是满足留学生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
二、实行人文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中心
首先,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而人文教育便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通过人文教育培养出的人文精神,是“人格塑造”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留学生到中国来的主要目的除了学习一技之长,还要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发展,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只有通过人文教育,才能使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了解中国人文的精髓,从而更快更深入的融入到中国的发展中。
其次,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人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留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科学轻人文的教育观念和方式,难以在学校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蕴涵,难以在学校形成整体形象和文化气质。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无法离开人文教育这个主渠道。实施人文教育,可以带动高校从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从而重组、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与育人过程,能够有效加强高校师生的人文修养和文化素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最后,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体现在各种具体实际的校园教育教学和文化活动中。主要内容包括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系列讲座、各种读书活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社团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以上内容、途径、方法等各方面的系统构建,将无形的校园文化融入到有形的人文教育活动中,将学校的内在精神理念外化为各种可见的文化符号,从而全方位推动大学素质教育。
三、文化的共通价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共通价值”的意思是,在不同民族文化之中可以有某些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念。为什么存在各不同民族文化的“共通价值”?这是因为同为人类,必然会遇到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在各种不同文化中都会有对解决人类社会遇到的问题有价值的资源。
当留学生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时,不同文化的冲击会使他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感,甚至会出现忧郁症状。这种认知、情感及行为上的不协调的心理行为体验称为文化冲击。文化冲击的影响力足够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结构。除组织多元文化体验活动,丰富和发展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经验,以经验促认识,提高文化差异认知能力和文化冲突对策能力的常见方法外,还应以文化的共通价值入手引导留学生提高文化适应能力。这样做的优点在于:
1.帮助留学生发现、挖掘中华文化的魅力。崇尚友道珍惜人伦是文化的共通。在唐宋诗词中,这种人伦情怀是一种不但在空间上不分地域,普遍存在的情感,而且在时间上不分古今,十分持久而又十分高尚的情感。
2.让留学生在心理调整过程中尽快渡过文化冲击期。留学生走进校园时,大部分却仍未从心理上真正“留学”:怀念以前美好生活,对学习前景焦躁不安……面对从国内到“国外”的角色转换,学校要帮助留学生积极调整心态,尽快度过文化冲击期。除了从学习环境、生活上本着急留学生所需的角度出发外,从教学上以文化的共通价值入手培养其文化适应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3.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留学生教学管理中,经常遇到留学生难以管理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留学生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除了来源于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外,更多的是由于所采取的教育方法的切入点的问题。如何让留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如何把握留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一个通畅的交流平台成为摆在教学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只有借助文化的共通价值这个桥梁才能让留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其教育方式,从而有效地加强教学管理。
四、留学生素质教育亟待加强的几个问题
1.优化课程设置,充实人文教育内容
人文教育的落实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没有丰富的人文教育的内容,不注重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协调和统一,人文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加强人文教育,就是要改变课程结构,使人文课程进入整个课程体系,确立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使课程成为把教育思想、观念、目的和宗旨转变为教育实践的中介。要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要把愉快教育、情境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等纳入教学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接受,在心灵上有所触动,真正在思想上解决深层次问题,力求实效。
2.加强实践环节,注重三课堂相结合
课堂教学作为传播人文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在留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是一种教化、一种示范、一种熏陶,起着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须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健康向上、充满活力、富于创新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风尚统领校园。
3.强化通识教育
自2006年起,凡被复旦大学录取的外国留学本科生,第一学年将不分专业,进入复旦学院接受一年“通识教育”——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文理兼顾的系统教育。次年,复旦将依据留学生本人志愿、通识教育成绩等原则,来确定外国留学生的专业划分。这种在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值得其他高校借鉴。通识教育能全面提升留学生的文理水平,对留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千龙网.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突破29万人.2012,(2).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懂得如何做人,使学生在健体的基础上,实现道德、审美、价值规范、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个性化。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的整体素质在素质教育中便具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的结构逐步改善,教师几乎都具备硕、博士学位,应该说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已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但过去的事实告诉我们,仅具备这样素质的教师只可以培养出专业能力较高的专才,培养不出整体素质较高的人才。要当好一名高校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们还需要具备更加优秀的素质。我认为高校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科研素质外,还应该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在整个教师素质中占主导地位。它包括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强烈的事业心、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的爱心。
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敬业爱岗精神。教师要用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无数事实证明,身教重于言教,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1],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教师的人格渗透于教师劳动的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使学生终身受益。
2.健康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的素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健康心理教育就成为应有之义,高校教师就是这一教育过程的主导。
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本人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没有健康心理状态的教师,就教不出有健康人格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拥有宽容的心态,克服心理偏见,能够容忍学生的无知,原谅学生的过错,很好地破译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应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也应有正确的应付挫折、迅速摆脱挫折对心理消极影响的方法,绝不将个人的不幸转嫁给学生,将自己的积怨发泄给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事实上的不公也会牵扯到教师。这样,教师更应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始终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传递给学生;教师要永远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每天都快快乐乐。比如我经常会在课间把自己感悟到具有哲理性的东西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当然我也会用一个恰当的角度把自己经历的挫折和面对的困难告诉学生,进而激励学生要珍惜光阴、好好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提高自己的整体能力才会很好地战胜明天的困难。从学生回馈的信息来看,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理性思维的培养都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3.人文科学和哲学素质
人文科学知识是理工科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方面。可能有人会觉得,对于搞理工科的,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呢?这些知识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在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上具有指导性意义,是方法论、认识论上的功底,有时还是新思想和创新的源泉。历史上众多的科学家,不仅是本学科的专家,而且是一个“大家”。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如此,他是两弹一星的总设计师,是大科学的战略家和组织家,熟知科学技术总体发展的规律,善于协调各方的关系,能合理地组织安排科学工程的各个环节。
人文知识、哲学思想对搞大科学很重要,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很重要。在定理证明、公式推导、实验设计和数我就给学生渗透一些哲学思想,让学生知道不仅在做事情时要抓主要矛盾,在科学分析推导中也要抓住主要矛盾。为了加深这种思维理念,我又给学生引申了一个问题:如果让大家给土豆建立数学模型,应该怎么考虑土豆的成分?很多学生都知道土豆中含有多种成分,感觉到给土豆建立数学模型很难。我提示学生土豆中虽然物质成分很多,但大约70%的成分是水后,很快就有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把土豆的成分看成水,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这其实也是一个矛盾的主要性问题在科学中的应用。这两个问题由简到深,由课内到课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哲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除了要传播专业知识外,同时也要管理好课堂秩序。科学地管理好课堂秩序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面对违纪现象,既不能不管,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严厉地批评,而是应该给学生们灌输一些正确的人生理念,以理服人,让学生明白,老师维护课堂纪律是维护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让学生知道他们也是“职业运动员”,自觉学习是他们的职业。比如面对众多迟到现象,学生的理由都很充分,夏天因为太热,晚上睡不着;冬天因为太冷,早上起不来。我告诉学生,如果一个人只追求结果,那他一定会成功,如果只喜欢找原因,那他就不可能成功。从道理上说服学生,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进而养成按时上课的好习惯。
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学术功底是根本,人文修养是灵魂,再加上适当的教学方法来铺垫,专业课程就会含有丰满的人文精神。
4.教学艺术化素质
高校教师必须懂得教育学理论,尤其是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应该尽力成为一名教育学专家。否则,就会出现满肚子的知识不知如何教给学生的尴尬局面。
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很多学生都感觉理工科的课程很枯燥,都是一些定理、公式和实验。面对这个问题,我告诉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定理、公式和实验。一首流行歌曲、一件时装大家都会喜欢,因为它美,其实这只是一种简单的美,是无法与那些定理、公式和实验相比的。试想,一个定理的发现,一个公式的证明,一个实验的设计,都可能是一个科学家或几个科学家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的成果,甚至是几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里包含了伟大的智慧、深层次的美,必须用欣赏的眼光、积极的态度来学习。学生都很认同这个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些生活中简单的例子来比拟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让问题简单化。比如在RC电路的暂态分析中,RC电路在换路前处于一种稳态,换路后电路也会趋于另一种稳态,两种稳态之间有一个过渡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换路瞬间就能完成的,因为电容是储能元件,而能量是不能跃变的,这个过渡过程的时间是与时间常数τ(τ=RC)有关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可以举一个学生很熟悉的例子。下课是一种稳态,学生可以自由活动,谈笑风生;上课是另一种稳态,学生安静地听老师讲课,上课铃声一响,教室的学生就会由下课的稳态变成上课的稳态,这两种稳态之间是有一定过渡时间的,当然希望这个时间越短越好,影响这个时间的因素很多(这里认为学生都很自觉),但最主要的是与学生的人数有关。这个例子虽然不是十分恰当,但通过它却很容易让学生明白RC电路过渡过程的问题。其实世界上很多问题从本质层面上看都有相似性,很多复杂的科学问题都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比拟,这需要教师具备深刻的理解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要准备一些“包袱”,设计一些“陷阱”,一节课让学生开心一两次,减轻学生的听课疲劳,延长学生的兴奋时间,活跃课堂气氛。
另外,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这样,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复杂事物就会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问题的难度,加大感官刺激,从而提高参与程度。
5.创新素质
创新性是知识经济的首要特征,是知识经济的灵魂。[2]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取决于该国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3]时任德国总理赫尔佐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反复强调:“创新能力将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未来市场上的位置,取决于其人才素质和如何有效地推进创新。”[4]目前,我国在整体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创新人才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必须富于创造性,敢于开拓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重复,一年又一年地上课、复习和考试。新世纪的教师,人人都应努力成为教育家型教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想“为什么”,把学习和创造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这个定理、这个公式是怎么想出来的,我能否独立想出来?这个定理或公式有什么用处,能否找到新的应用?这个定理和公式有什么缺点,应该怎样改进?引导学生猜想、思考、创新,使整个课程如行云流水,自然而出;鼓励学生发言,鼓励课堂上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答案。另外,教师也可以留下一些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分成小组来自行解决,然后将解决答案带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难点、收获和体会。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又可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的正确与错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神圣使命,所以,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要当先生,必须先当学生”。在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里,教师接受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知识,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梁诸英.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0-42.
[2]周远清,季羡林等.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三卷)[C].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龚花萍,杨选辉.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J].科技广场,2006,(10):77-79.
[4]许倩,白林,朱艳.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J].求实,2003,(6):262-263.
一、提高思想素质
1.改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主,教材为中心,教师按照已经制定好的课程顺序进行授课,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知识与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来决定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2.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或者教师做示范,学生跟着模仿,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学习。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本领,培养他们能够在未知领域中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构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新教学方式。
3.提升教学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健康第一”是目前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必须通过体育教学,根据不同的个体需求,努力使全体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健康基础上获得提高。同时还要重视长远效益,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业务素质
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学校衡量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有如下几个标准:“一专多能”是衡量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标准;“一技之长”是衡量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另一标准;训练运动队的水平如何,在教学中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其他标准。
如果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来衡量上述几条标准,已不适合现代的教学要求。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体育课必须跳出单纯的学科范畴,走向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课程。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显得非常单薄,原有的知识内容显得非常匮乏。而在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新理念下,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围绕“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来评价。所以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1.提高汲取新知识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列内马尔指出:“教育正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方向发展。”因此学习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权利和责任。当今社会,新的教学形势正迫切要求教师加强自修,努力让自己成为具有崭新科学内涵和人文本质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摒弃学历至上的陈腐观念,以鲜活的童趣保持对新知识的热情,并以系统和深入思考来“统帅”这些自修环节,消化新知识、再塑自我,从而为教育科研奠定坚实基础。
2.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归纳演绎能力和创新求异能力。
(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对教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才能视野开阔,自主和自觉地将自己的教育积累和学术活动融入时展的潮流中。
(2)归纳演绎能力是教师从“实践性”向“实践+研究型”转化所必备的能力。归纳能力要求教师在观察和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将理论升华,提炼出更具普遍性和指导性的教育思想。演绎能力要求教师具备缜密严谨的抽象思辨能力,具备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力。
(3)创新求异能力,是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到成熟阶段后的一种鲜明标志,达到这种境界的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揭开复杂的教育现象,提出让人深思,蕴涵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在研究中寻觅规律性真谛,即善于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
3.提高动作示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想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就必须掌握必要的运动技术和技能。虽然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但绝不是让体育教师再也不用做动作示范,不需要讲解了,而是在这两方面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教师标准的、优美的示范动作和精辟的讲解,势必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会不由自主地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提高评价分析能力
评价分析能力,即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活动往往要在操场或其他自然环境中进行,学生的心态最容易暴露,平时养成的不良行为也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在新的教学要求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课堂上出现问题的概率比以往要多得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机智的判断,认真观察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目前体育教师面临的困难
面对素质教育,这些年来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缓慢的,这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上重智轻德更轻体,导致体育项目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使体育教学发展缓慢。
(2)缺少体育专业人才。近几年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降低,特别是体育专业的教师,许多学校在近十年里未曾有新人进入,而原有体育教师年龄偏大、思想守旧,较难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形势。有的学校让其他专业的教师改行做体育教师,这从业务能力上就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3)随着素质教育推行力度的加大,体育课的比重明显增加,而体育教师人员短缺,导致工作量过大,因此体育教师根本没有精力从事更多的体育研究,使体育课质量下降,体育教学成为素质教育中最薄弱的一环。
四、对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几点建议
(1)不遗余力地推广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2)主管部门应合理分配教师资源,为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引进高水平体育专业人才。
(3)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近几年来,我市教育局多次举行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这大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
(4)培养教师自身的自学能力。体育教师长期以来轻视理论学习,学习风气很淡,学校可以在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上进行改革,促使教师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
一、小学历史教学现状
当前,国内小学历史教育的目标是人格教育和公民教育。历史学科最基本的任务是:了解过去,服务现在,面向未来。即一个是发展观,以实现学生的历史知识发展为本;一个是人文观,面向学生的精神与情感的培养。虽然在我国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历史作为一个非主科课程,其重要性较其他主科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在高度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内的小学历史教育越来越受到来自教育主管部门、小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的重视。但是目前小学历史小科课程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学生自己对历史学习也不重视。他们受到历史影视剧等的影响很深,对枯燥的历史课堂学习并不是很满意。
国外在小学或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中对历史教育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课程地位的上升和国家历史标准争论的展开,在美国中小学的历史学科中,教育模式从编年叙事或信息载体走向历史探究。如阿拉斯加州将养成历史探究的各种技能和程序作为四大历史标准之一;又如,科罗拉多州历史课程标准将知道如何使用历史资源和探究方法作为六大标准之一。
就目前的中国师范生教育培养目标来看,并没有专门面向小学的,而是小学教育单独拿出来了,这样并没有那么专业,而且也限制了历史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对历史这个现在被视为冷门的学科本来就业前景就很狭窄,现在作为历史师范生,我们有必要开拓未来专业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
二、师范生职前培养视野的拓展
目前师范生的眼界太过狭窄,所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把控课堂,在入职前需要多加实践,深入到学生群体内,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纸上得来终觉浅,什么都需要实践。这样可以更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历史师范生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师素养,担任起德育素质培养的大任。历史学科在小学不是主要学科,它的主要功能要有所认识,切记教学大纲要求,跟着课标完成教学任务。要对每课内容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传递给学生。历史师范生要本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怀着带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的高尚师德,站在三尺讲台之上,不能纸上谈兵,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讲透知识点,不让学生一知半解。有些学生知道的知识就少说,对于能力方面培养的知识要结合实际,锻炼培养学生。在入职前就应该做好准备教各个层次学生的准备,尽量找好自己的目标,然后专研相关学科知识。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主要是在小学阶段,则需要看小学生心理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学科,自己注意知识的整合。
三、学科融合路径的探索
历史学作为一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类学科,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增加学生爱国情感等思想教育。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对其加以熏陶和感染。在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的分析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质,在小学课业不是很繁重的情况下摆脱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现状。学生快乐的学习历史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以后初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科书的运用中,摆脱教科书至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的改革教材。
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专业知识进一步基础化。小学生不需知道太多过于晦涩难懂的历史专业知识,可以将历史知识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学生在学习中深刻明白历史与文学的共性与差异性,增加区分识别能力。教师在达到高标准的素质教育要求时,要虚心求教,努力专研,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有自己的特色。学生爱学习,并且不给学生增添课业負担。作为小学历史教师,需要做到能够多学科融合,在给学生讲述历史史实的时候注意均衡发展,各科都要有所涉及,比如历史上的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的成就和相关故事。学生在今后的其他课业学习中也能有所取向,培养兴趣爱好。
四、路径探究的意义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现代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数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就其本质来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教育目标的。“素质”一词包涵了更多内容,它不仅重视受教育者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人的可持续的、更长远的发展,这是和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地方。应试教育更关注眼前利益,完全为一张试卷而努力,往往陷入某种固定的思维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无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从数学这一学科来看,素质教育更容易被人忽视,以为数学本来就是机械的、无关情感的学科,谈不上什么素质不素质。持这一观点的人,大多是远离数学的人,不懂得数学素质在当今社会是多么的重要。本文拟从当前数学教育的弊端谈起,就数学素质的提高在理论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何为数学素质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需立足长远。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不矛盾,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与照顾个别学生的教育也不矛盾,它们是有机的整体,互为前提。所以,数学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在考试中拿高分,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丰饶的成长土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有人认为,所谓的数学素质是一个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在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以及相关矛盾时的悟性和潜能,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品质的和谐统一,而数学思想和方法则是数学素质的精髓。论者认为,一个人的数学素质表现在四个特征上:第一,数学意识。用数学的眼光、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看世界;第二,数学语言。它是一种科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第三,数学技能。不仅包括基本技能,还包括“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第四,数学逻辑。数学是逻辑的体操,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①
在我看来,这些是数学素质的显性素质,其隐在的情感方面的素质也不容忽视。
二、数学教育的弊端
据新华社马德里2008年7月21日的报道,在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队以总分217分的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三名获得满分的选手中有两位来自中国,②可谓成绩斐然,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数学家丘成桐到杭州与取得好成绩的数学尖子见面,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他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做习题的机器,这样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出什么数学人才。”目前,在中学数学教育方便存在多种弊端,阻碍了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1.缺乏对非智力因素的足够认识。许多学生,也包括老师总觉得数学学习与文科学习无关。诚然,从短期效果来看,诸如语文、历史等学科对数学学习是没有直接效果的。然而,这些学科对于培养个人情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越是优秀的科学家越是离不开情感力量的支持。
以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为例,他在追求和探索数学的至美境界时,并没有把眼光局限在数学一个方面。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史记》,他在接受《东方之子》的采访时谈及数学和文史的关系:“因为我和朋友在做数学的时候,看一些问题看得很微小,看得很微观,单做一个很小的问题,一点点地做,没有一个很宏观的看法,我觉得看历史对我宏观训练(有帮助),……所以我看问题的方法跟很多我的朋友不是一样,跟我的学生也不是一样,我想跟我看文学的看法有一点点相同。”而文学则是他在情绪低潮时候排泄感情的一种方法。③这一点很值得我们这些数学老师学习。
2.在教材安排和课堂教学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论者指出,目前数学教材在编排上重应用而轻原理,常以实用与否来取舍教科书的内容,对原因和原理解释不够,其实,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原理是培养数学素质、能力和思维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此外,教材的开放性不够,中学教材与大学教材衔接不够。④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重视题型,往往把眼光放在习题的解答上,努力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让学生记住的往往只是概念、定理、公式等等,而疏忽了对数学兴趣的培养,没有把数学的魅力展现出来。
3.单一的评价体系。对于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只在那一张试卷上。它不能考查出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潜能,也不能考察出一个学生的创造思维,更不能考查出学生对数学文化和价值的体会和认识。这个评价体系——不过是评价标尺,也不能称之为体系,仅是把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缺乏对数学这一极具魅力的科学的充足认识。这表现了对数学的集体的普遍的误解。这个评价标尺更反映出人们观念上的落后。
三、如何提高数学素质教育
首先在于端正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树立长远的教育观念,自觉抵制着眼于应试能力培养的做法。鼓励数学特长班的开设,但必须避免走向一个极端,不能减少、割裂或者剥夺了学生文史方面的学习和熏陶。目前,几乎所有学校学习奥林匹克数学的做法已遭到了专家的批评,它的副作用也渐渐的显露了出来。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这里的丰富是指:1.为学生多提供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许多时候,学习思维的练习远比得到一个固有的答案要重要得多;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到某一种思路上。正确固然正确了,但如果打压学生的“怪想法”,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会僵化和固定,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再次,关注想象和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是思维的舞蹈,在数学思维中,想象推演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获得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在数学领域中,许多高深的问题都是以“假想”“猜想”的形式出现的,这正是想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注释:
①韩学锋.《关于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科技资讯》.2009.03.
②材料出自:chinamil.com.cn/site1/big5/xwpdxw/2008-07/22/content_1374106.htm。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数学的素质教育似乎没有出现“人喊马嘶”的热闹场面。作者认为,数学教育急需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本文分析了目前数学教育存在的弊端,立足长远,在数学基本素质之外还需注意那些非智力因素对数学教育的积极意义,并从理论角度提出了一些提高数学素质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数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就其本质来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教育目标的。“素质”一词包涵了更多内容,它不仅重视受教育者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人的可持续的、更长远的发展,这是和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地方。应试教育更关注眼前利益,完全为一张试卷而努力,往往陷入某种固定的思维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无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从数学这一学科来看,素质教育更容易被人忽视,以为数学本来就是机械的、无关情感的学科,谈不上什么素质不素质。持这一观点的人,大多是远离数学的人,不懂得数学素质在当今社会是多么的重要。本文拟从当前数学教育的弊端谈起,就数学素质的提高在理论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何为数学素质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需立足长远。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不矛盾,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与照顾个别学生的教育也不矛盾,它们是有机的整体,互为前提。所以,数学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在考试中拿高分,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丰饶的成长土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有人认为,所谓的数学素质是一个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在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以及相关矛盾时的悟性和潜能,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品质的和谐统一,而数学思想和方法则是数学素质的精髓。论者认为,一个人的数学素质表现在四个特征上:第一,数学意识。用数学的眼光、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看世界;第二,数学语言。它是一种科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第三,数学技能。不仅包括基本技能,还包括“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第四,数学逻辑。数学是逻辑的体操,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①
在我看来,这些是数学素质的显性素质,其隐在的情感方面的素质也不容忽视。
二、数学教育的弊端
据新华社马德里2008年7月21日的报道,在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队以总分217分的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三名获得满分的选手中有两位来自中国,②可谓成绩斐然,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数学家丘成桐到杭州与取得好成绩的数学尖子见面,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他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做习题的机器,这样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出什么数学人才。”目前,在中学数学教育方便存在多种弊端,阻碍了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1.缺乏对非智力因素的足够认识。许多学生,也包括老师总觉得数学学习与文科学习无关。诚然,从短期效果来看,诸如语文、历史等学科对数学学习是没有直接效果的。然而,这些学科对于培养个人情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越是优秀的科学家越是离不开情感力量的支持。
以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为例,他在追求和探索数学的至美境界时,并没有把眼光局限在数学一个方面。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史记》,他在接受《东方之子》的采访时谈及数学和文史的关系:“因为我和朋友在做数学的时候,看一些问题看得很微小,看得很微观,单做一个很小的问题,一点点地做,没有一个很宏观的看法,我觉得看历史对我宏观训练(有帮助),……所以我看问题的方法跟很多我的朋友不是一样,跟我的学生也不是一样,我想跟我看文学的看法有一点点相同。”而文学则是他在情绪低潮时候排泄感情的一种方法。③这一点很值得我们这些数学老师学习。
2.在教材安排和课堂教学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论者指出,目前数学教材在编排上重应用而轻原理,常以实用与否来取舍教科书的内容,对原因和原理解释不够,其实,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原理是培养数学素质、能力和思维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此外,教材的开放性不够,中学教材与大学教材衔接不够。④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重视题型,往往把眼光放在习题的解答上,努力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让学生记住的往往只是概念、定理、公式等等,而疏忽了对数学兴趣的培养,没有把数学的魅力展现出来。
3.单一的评价体系。对于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只在那一张试卷上。它不能考查出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潜能,也不能考察出一个学生的创造思维,更不能考查出学生对数学文化和价值的体会和认识。这个评价体系——不过是评价标尺,也不能称之为体系,仅是把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缺乏对数学这一极具魅力的科学的充足认识。这表现了对数学的集体的普遍的误解。这个评价标尺更反映出人们观念上的落后。
三、如何提高数学素质教育
首先在于端正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树立长远的教育观念,自觉抵制着眼于应试能力培养的做法。鼓励数学特长班的开设,但必须避免走向一个极端,不能减少、割裂或者剥夺了学生文史方面的学习和熏陶。目前,几乎所有学校学习奥林匹克数学的做法已遭到了专家的批评,它的副作用也渐渐的显露了出来。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这里的丰富是指:1.为学生多提供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许多时候,学习思维的练习远比得到一个固有的答案要重要得多;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到某一种思路上。正确固然正确了,但如果打压学生的“怪想法”,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会僵化和固定,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再次,关注想象和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是思维的舞蹈,在数学思维中,想象推演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获得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在数学领域中,许多高深的问题都是以“假想”“猜想”的形式出现的,这正是想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注释:
①韩学锋.《关于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科技资讯》.2009.03.
②材料出自:chinamil.com.cn/site1/big5/xwpdxw/2008-07/22/content_1374106.htm。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政治教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帮助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本篇文章主要对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给予相关的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方式落后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就强硬的要求学生背过,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政治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教师的教学模式误导了学生的政治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受过去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过分的强调考试的技巧和方法,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只是根据以往考试的重点内容讲解,讲解的内容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听得懂,只是机械的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机械的接受,根本不能够理解,导致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缺乏主体性。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探究式教学质量不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一些教师虽然转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但是一些高中政治教师的探究式教学的质量不高。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看起来非常活跃,但是教师讲解的相关内容和教材的知识不相适应,学生学到的教材知识不多,学习效率也就很低。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还是非常死板的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解,教学方式不灵活,设计的探究活动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一些探究性活动缺乏创新,导致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堂不感兴趣,课堂上缺乏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3.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政治的热情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认为政治课并不重要,只是在临考试之前背一下就能够应付考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政治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政治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的课程,导致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讲课内容只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式,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也不断降低。
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
1.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师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并且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进行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在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课时,教师要事先收集一些关于人生价值观的一些事例,如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等这些表现出正确价值观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这些事例,根据教材上的相关内容,提问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除了举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例子之外,还要通过列举一些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如社会上的一些撞人逃跑现象、偷窃、抢劫等,通过列举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全面开展探究式教学,政治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的质量,从而不断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开展的探究活动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政治探究教学。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和敢于解决问题,对于不会的问题要及时的和教师沟通,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政治积极性
高中学生要不断转变对政治课程的观念,增加对政治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单纯依靠学生自身来提高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远远不够,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给学生传授政治知识,同时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