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范文

时间:2023-08-25 16:34:10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德育教育 渗透

语文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进行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习相关的语文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成绩;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古今中外的佳篇名作,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文学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整体素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挖掘和剖析语文教学的其他功能,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便成为初中语文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

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课程,其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担负着两个重要的教学任务,一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授和传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二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和点拨,使学生能够深入进行语文教学篇目的探究和剖析,使学生领会初中语文文学篇目中的人生智慧和深沉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于自身的思索和审视,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纠正,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高尚的品德、德行,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上,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的认识还不是太全面,理解还不是太深入,对于初中语文课程所担负的德育教育责任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使得初中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面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提升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首先,德育教育不仅是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也是该门课程所担负的重要责任和重要使命,因此,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出发,发现和认识自身在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面存在的误区和不足之处,扭转自身的教学理念,为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顺利有效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于语文篇目的分析和语文知识的讲解上,认为只要学生学习了教材上规定的学习篇目,掌握了相关的语文知识,便是完成了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很多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语文课程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性和局限性,任课教师们过分注重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所具有的巨大影响作用,也就是忽视了初中语文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对于学生的德育作用。

这种固有的教学理念投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就使得教师将教学注意力和教学重点单一的放置在了知识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没有给予德育教育以适当的应有的位置和空间。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的程度上埋没并且扼杀了初中语文课程所具有的强大的德育功能,不利于学生真正深入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无法使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品德。针对以上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及时扭转自身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初中语文课程所具有的德育教育功能以及其自身所担负的德育使命,将语文德育教育纳入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范畴,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的展开和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进行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和语文篇目进行重新的研读和更为深入的剖析,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发挥语文教学文本的德育功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初中语文课程中所编排的教学篇目是诸多学者在精心整理和思考之后做出的选择,因此这些教学篇目不仅具有强烈的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美感,耐人寻味,同时,更饱含着古今中外众多优秀人物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们真挚的思想感情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和德育意义。

因此,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之前,将语文教材中的教学文本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切实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含义,将其中包含的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因素挖掘出来,在进行语文文本教学时,将这些德育因素和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一的对应和分析,使学生在学习教学文本知识的同时,清晰地认识到其中所包含的德育教育成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和德育渗透,进而提升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能够阐发自己的看法和学习感受,抒发自身对于文本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说出自己在进行文本学习时关于德育方面的感知和收获,使学生在文本内容的激励和感染之下,以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为榜样,以其为标准,审视自己、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

第2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初中生大都是十四、五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学知识和养成优良品德习惯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个时期的初中生加强德育教育,将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当下的初中生对问题的判断上不仅仅是对错的问题,他们会受到外界一些因素的干扰,影响他们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呵护,对自己没有严格的约束,很容易受外界的诱惑而犯错,像说脏话、叛逆、沉迷网络、不尊重他人等等,而且遇事很容易走极端。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初中的语文教材中往往都蕴含着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以及优良的品质,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所学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约束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的人生打好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渗透意识

由于语文教学本身特殊的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非常有利。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就得对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德育的内容进行精心组织整合,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及道德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学习当中,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养成积极健康的品格。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首先应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学生一般模仿性很强,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些言行,所以,教师得注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品格,端正工作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真正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树立良好的作风。

2.利用所学课文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在以往的语文学习当中,只注重对课文中的字、词、句以及写作方法等进行分析,而忽视了课文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这样必会造成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降低。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文章的中心,真正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刻体会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揭示,启发引导学生的深思。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课,在父亲面对自己失业、祖母去世时,还坚持送儿子到浦口车站,而且在自己年老体弱的情况下迈过铁道,爬过月台买橘子给儿子,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位关心、疼爱儿子的好父亲形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照想想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和文中的父亲一样,在奔波忙碌的生活当中又不失给予自己温暖呢?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而自己却理所当然地接受着,不曾意识到如何感恩。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认识得到彻底的感悟,发自内心地懂得感恩。

3.利用作文训练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性训练,它能培养学生正确地描述客观事物以及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正确具体的描述来反映客观事物,抒发自己内心真实健康的思想,这也是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所以说,写作训练不单单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指导培养学生写作立意,选材,构思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发现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写真实的事情,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

例如,要写《我的母亲》这篇作文,学生肯定要联系到母亲日常的所作所为,看自己从哪个角度出发来写,是母亲为了这个家操劳,不注意养护自己的身体;还是因为自己的不懂事或是任性,使母亲感到忧愁;还是母亲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而忙碌等。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来写,通过这篇习作,都能反映出学生发自内心对妈妈付出的感动。通过作文训练,更能让学生理解自己的家长,更能懂得去如何报答。

4.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当中,通过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例如,教师指导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真诚、勇敢、正直、纯洁等优秀品质,让学生通过阅读之后的交流,感受到文章主人公“汤姆”在历险中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精神,以及对朋友那高尚纯洁的友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应该如何与人相处,遇到困难如何克服,激励学生内心的向善向美。

第3篇

【关键词】 德育 熏陶 潜移默化 渗透

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之一,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下面就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 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对初中学生而言,它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是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二是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四是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语文不是政治课,它是以使初中学生通过训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根本宗旨的。另一方面,"文以载道"的特点,又决定了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总是承载了大量的思想内容。这两点,决定了初中语文课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特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这方面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一是其思想内容大多呈现为经验形态,并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而逐步深化和发展。例如革命爱国主义的内容,以《最后一课》为代表。这是法国作家都德的名篇,它通过学生小弗郎士幼稚的心灵和眼光,直观地表现出教师韩麦尔对自己母语的爱,实际上寄寓了对自己祖国的深切的爱。小弗郎士的"经验",使课文显得浅显易懂。而《藤野先生》、《雷电颂》等爱国主义的内容不但在量上增加了,其表达方式也复杂起来。后者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但在日本期间的见闻,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给别人示众的材料,从而使他毅然弃医从文。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何传达给学生,是需要教师认真下一番功夫的。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要借助于感情。一种经验要成功地向别人传达,也必须借助于感情。所以,初中语文课中的思想内容多数呈现为经验形态,决定了语文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注重相应的情感教育。

二是其思想内容的载体极富形象性,这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载体,这里指包含一定思想内容的课文。它们大多由具体的事实、事例、人物等等所组成。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绝大多数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总是通过对特定情感的表达、事实的叙述、景物的描写、故事的展开,来寄寓特定的思想内容。茅盾的《白杨礼赞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杨朔的《荔枝蜜》等课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对某种品格的赞美和对美的热爱。《生命的意义》和《鞋》等课文,既是对保尔和"大个子军人"这两个英雄人物的描写和赞美,又表现出 一种生命哲理的思考,使读者的思维受到一次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

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

1、教师要不断增强德育渗透意识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在教材处理中善于发现和深入挖掘德育的内容,不断地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才能使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师以身垂范,为人师表,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是寓德于文成功实施的基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打成一片,运用自己的影响和感召力,去营造良好的德育智育氛围,培养和谐、融洽、彼此信赖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吮吸健康成长的甘露,获取全面发展的营养。

2、在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目标

语文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编辑学校小报、墙报和黑板报;指导学生搞好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才能。

3、发挥德育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当前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工作,创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的:"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时刻牢记"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不顾此失彼,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新世纪的"德育工程"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的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窦桂梅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紧扣教材,渗透德育》魏俊尤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德育教育

实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后,小学和初中都采取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设置课程的方式,构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结构,既加强了课程内容的综合衔接,又淡化了各学科的界限,并强调了在各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和实施德育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把德育教育纳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抓好贯彻落实。在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与心理特征,善于和敢于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引导初中学生的正确行为,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进行分析探讨,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德育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对初中学生而言,它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是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冲突、渗透是不可避免的。21世纪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更大胜利的世纪,培养学生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正是语文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二是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前,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需要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执著追求正义和理想的精神,逐步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等等,显然,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这些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三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正在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爆炸性增长,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相互关系日益复杂,这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有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怀、乐观的人生态度。四是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现代化社会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法制化。这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法制观念、守法意识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也是我国悠久的人文思想传统中一个明显的薄弱点。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传道授业解惑”中,应当有意识地自觉加强这方面的努力。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德育

(一)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物品质,进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比如在《徐霞客游记》中,教师要通过教材描写徐霞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敢于抛弃传统的思想观念,不畏艰险,游览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并创作出了有名的《徐霞客游记》,并以此教育和引导学生要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陶冶学生积极的情操

陶冶学生积极的情操,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情感是构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心理因素,初中学生的情感正处于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其心理发展状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初中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积极赋予学生情感因素,教育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使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进而不断地陶冶自己积极的情操。

(三)增强学生调节的能力

增强学生调节的能力,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实施德育教育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材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积极主动磨练自己的意志。

(四)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

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沟通能力,进而逐步消除心理障碍,也能够使师生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进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学生缺乏自信、恒心和毅力等实际情况,积极教育和引导他们,从而使他们受到极大的启发,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促使其全面健康发展。

(五)开辟心理沟通的渠道

开辟心理沟通的渠道,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的初中学生为了应付教师,并没有讲真话。针对这一现状,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辟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与学生进行充分平等的沟通交流,同学生一道探讨人生问题,进一步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乐,进而了解和掌握其出现不良心理因素的原由。此外,可以通过与学生个别进行谈话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思想,同学生培养感情,进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学生。由此可见,积极开辟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有效和科学合理的。

总之,德育教育虽然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那么,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探讨与实践。因此,我们要制定详实有效的目标和计划,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积极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寓教于乐,切实把德育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领域,加强道德教育的内化,积极探索和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所谓德育主要指的是思想品质教育,它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渗透到每一位初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生实行德育的渗透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既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意义

1.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初中生年龄大都在12~15岁,这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所接受的德育将会对他们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很少有中学会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而语文这门学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可以将德育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又能从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2.陶冶初中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承担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任务。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家,初中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又一次沐浴在教材中折射出的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中。如,鲁迅,为了改变国家危难的局面,毅然选择弃医从文,在他的身上无不体现出优良的个人品德和深深的爱国情怀。

语文教师通过对初中生进行类似的思想教学,则能使他们受到更加深刻的思想鼓舞,并使其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加伟大的贡献。总体而言,这也对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1.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名篇课文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生的心智整体上还是不够成熟的,因此对身边的人、事、物的看法也不够全面,而且极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要借助课堂教学对学生开展德育。而借助教材中的一些名篇进行教学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以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为例,主要讲述的是父与子之间的一种爱,其文章结构围绕亲情所展开。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后去寻找相关的故事或者讲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一些感人故事。

通过这样的方法既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又能让中学生感受到亲情的重要性,同时也借助语文课文进行了有效的德育渗透。

2.将古诗词配乐进行德育渗透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可以带我们进入美好的时空,让我们忘记烦恼,使我们的精神永远处在一个五彩斑斓的境界。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熟记品评古诗词,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会有意识地将古诗词进行配乐,将枯燥的语文课变成音乐课,在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也使德育实现了潜移默化的渗透。

古往今来,最为著名的一首中秋词,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了,这是一首中秋月兼思念亲人的典范。初中生如果通过传统方式先背诵上下阕,再逐字逐句解析,那么其难度可想而知。而通过配乐的形式进行深层次的德育教学,在音乐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背诵记忆,还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苏轼在中秋佳节,因望见一轮明月而产生的思念之情,此时学生的内心也将受到强烈的感染。

3.通过大声朗读课文进行德育渗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由于每个作者的写作风格不同,以至于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作为教师也要为此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冬天的百草园的描写就十分优美,通过大声地朗读,细细品味其中一系列动词的使用,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百草园以及三味书屋的不同感

情,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德育在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仅只停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鉴于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应得到深入的推广。不过对于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还有待完善。因此,语文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入挖掘和发现,才能将对学生的德育加以深入的贯彻和执行。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绝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一定要有德育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建设强大的国家与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

语文与政治课不同,它不是要把正确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在教学生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上,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将文字承载的思想内容传授给学生,这就决定了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涵盖德育的文章思想内容多以经验形态出现。例如至爱亲情的内容,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代表。它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述,直观地表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与关怀,实际上也表达了朱自清对自己父亲的无比思念与尊敬。作者望见父亲爬栅栏买橘子的“经验”,使本篇课文生动形象,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跃然纸上。然而教师在向学生传达这种至爱亲情的思想感情时,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亲身经历,借助情感教育,使他们深切感受到这种珍贵的感情。

二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载体丰富形象。初中语文选材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我们在教材中很难看到长篇的议论。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通过推理得来的,而是从他们对某些特定事物和对故事的描述中体会的。例如高尔基的《海燕》和刘禹锡的《陋室铭》,通过对事物和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某种优秀品格的追求与赞美。教师通过这些丰富的载体就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渗透德育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实施德育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和当今社会的变化,初中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对事物的判断不再只局限于单纯的错与对,往往会受到外界社会思想的影响,就极有可能形成错误的思想。而且,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小就在父母的宠爱下,过着“小公主”和“小王子”般的生活,导致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事物缺乏一定的判断标准,在面对社会诱惑时易入歧途。若是通过专题教育,学生往往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然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但其中通常会蕴含着作者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些课文,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1.教师要有较强的德育渗透意识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对德育渗透十分有利。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中有关德育的内容,在学生现有的情感与道德观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课程,组织正确的教学课堂,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道德与情感主题,在良好的智育氛围里陶冶情操,逐渐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思想品德。

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在对学生实施德育之前,教师应当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是影响学生思想、心理与情感的施教者。教育者的一些行为也许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从而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因此,教师自身应当拥有健全的人格,并通过端正自己的态度向学生灌输良好的思想,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优良的作风。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应同时进行。教师在组织课堂时,既要注重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注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提高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为祖国作贡献,为人民造福的宏伟目标。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也正是建立正确的三观的重要阶段,面对着外界众多的不良因素,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于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揣测学生的思想,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循序渐进的思想灌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洗礼。并且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品质与人格得到有效的磨练。那么我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浅谈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1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会

人类都是具有情感的动物,也正是因为情感,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在生活中有许多情感是值得学生来体会的,尤其在青春叛逆期,学生正是因为缺乏对情感的体验才造成种种矛盾。于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会,就以《背影》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父亲那无言的厚爱。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敏感,常常认为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他们的爱,也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疏远。那么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再过多地纠结于字词的教学,而要通过一步步地深化,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会发现,父亲年轻时那伟岸的背影已经不在了,那到底是什么压垮了父亲的背呢?学生这时会思考,其实父亲并不是不爱我们,而是有来源于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必须要更专注地投入工作,为家庭的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学生就这样一点点地理解父母那些无言的爱,不是不爱,只是厚爱无需多言。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结合自身的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情感的力量解决青春路上的各种困难。

2引导学生养成爱国情怀

学生担负着国家建设的大梁,是国家的接班人,可以说青少年的发展直接关乎到国家的命运。于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养成爱国情怀,能够心系祖国,肩负祖国发展的重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很多诗作都是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爱国情怀。于是教师可以从这些作品出发,开展一次主题探讨会。教师将主题定为“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情怀”,学生则要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收集,全面地了解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又体现了怎样的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探讨会上,学生可以进行即兴的演讲,上讲台来讲一讲自己阅读了哪些材料,又从其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爱国情怀,这便是深化理解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知识,而是深入其中进行探究,领悟其中爱国情怀,感染自身获得力量。

3引导学生提升自身修养

开展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修养,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大纲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优秀人物的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优秀品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就以《陋室铭》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中的名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强调了自身的修养相比外在的环境更加重要,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美德,而不过分将就外在因素。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这一句名句作为教学核心,开展主题教学。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陋室铭》的创作背景与中心思想,并且全面地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而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则不再过于重视对这些理论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同时结合古代良好的风气,借助作品的引证,向同学们展示古人注重内在的良好品德。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结合时代背景,要求学生谈一谈现代学生要怎样做才能提升内在修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深化了核心思想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的品质,提升自身修养。

4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在初中教学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完善人格魅力与养成与品行的端正。而初中语文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让学生接受文学作品中正能量的洗礼。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可用资源,采取科学的策略渗透德育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思想的端正与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刁淑颖.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