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6:34:06
序论:在您撰写劳动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选择题
1.人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旧的社会分工)
2.人为,培养全面的人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
4.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5.最早实用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6.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7.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
8.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二、辨析题
1.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正确。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应反映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三、简答题
1.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由助于个人发展。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2.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除社会目的外,无其它目的。教育结果只能用社会效益加以衡量,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第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4.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又哪些?
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
6.体育的意义有哪些?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系国家、民族的强若盛衰。
7.体育的任务有哪些?
增强学生体质;这时根本任务。具体任务包括: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技能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传授体育卫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通过体育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
8.体育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9.美育的任务有哪些?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具有感受美、欣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0.美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1.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现代工业和手工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农、副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服务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条件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第22期(第七讲),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指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是追求幸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如何沿着幸福的方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这就要进一步弄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功能。笔者在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功能相对比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任务与功能上的发展、提升和完善。
一、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功能
一般认为,任务是要做的工作,担负的职责、责任,也就是要做什么。功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也就是效能。
(一)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有多种说法,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二任务说
面向全体的任务:在全体受教育者当中,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体讲,就是通过专题讲座、团体咨询、个别咨询、学科教学、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满足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比如安全感、得到他人的承认和接纳、受人尊重等,为他们的身心发展提供指导。
面向少数的任务: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个体,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具体讲,就是及时发现教育对象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防患于未然,比如:对他们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在其尚未出现或刚出现时给予指导、积极干预,让他们有所了解、有所准备;对那些已出现的一些消极心理或行为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2.三任务说
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四任务说
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及时提供学生心理健康信息,供学校相关决策、改革时参考。
对有情绪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咨询,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矫正心理偏差,培养健全人格。
及时发现和鉴别中、重度心理障碍学生,及时转介到高一级咨询、治疗机构。
4.六任务说
心理预防:即预防学生在学习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心理咨询:主要指对有心理问题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诊断性评价: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使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
行为矫正:指对个别的学生在语言、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学干预,包括帮助道德越轨、学习困难、情绪挫折和社会性发展不适的学生获得正常的发展。
学习指导: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的各种活动。包括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方法的辅导,学习成绩的评估及其反馈等,特别是比较细致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选择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进而按照良好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进行学习,以便获得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
职业指导:即对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职业加以指导。可通过心理测量等手段,对学生个人的能力、性格、体力、家庭、经历等进行考察,通过调查和统计获得各种职业对能力和特长的要求,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
上述这些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一般任务、具体任务都是毋庸置疑的,但要作为根本任务,显然远未达到应有的高度。
(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一般有三项,即发展、预防和补救:
1.发展。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促进受教育者人格的健全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成熟度,增强他们全面、主动地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功能。
2.预防。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生活经验和一些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帮助,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患于未然,使受教育者掌握应付心理危机的方法,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考验,以免由于他们的脆弱和无知,产生不必要的心理问题或导致悲剧的产生。
3.补救。由于环境或自身的原因,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个别人产生一些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些心理与行为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治,往往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而及时通过某种方式帮助他们进行调整和改变,可以解决问题或者避免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功能就是针对已经产生的现实问题,提供具体的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困扰,使他们重新自信地面对生活。
由上可见,这些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姑且称之为内部功能,但遗憾的是并没有说明心理健康在个体内部整体发展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尤其是并没有专门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即对其外部功能缺乏应有的认识,这导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应试教育阴影下常常被边缘化或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功能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立德树人铸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确立其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我们通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也就是说,教育是塑造雕刻灵魂的事业。而灵魂是什么?灵魂是思想是精神,是能对某人或某个群体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心理方面的核心因素。立德树人既然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立德树人铸魂。
那么,如何为立德树人铸魂?我们提出“具身德育”( Embodied Moral Education)新理念。“具身德育”是指基于具身认知的德育。具身认知是植根于人的身体(包括大脑在内)及其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认知。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我们的认知是被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塑造出来的。它不是一个运行在“身体硬件”之上并可以指挥身体的“心理程序软件”。可见,传统德育过多地将道德作为知识,传授甚至于灌输给学生,这种基于“离身”认知观的传统德育脱离了身体力行,于是知行成了两张皮。“具身德育”主张德之根在心,人之本在劳,二者合起来即立德树人的根本。其精髓为“正心立德”、“劳动树人”。
儒家经典提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可细分为脑力与体力劳动,学校教育相应地主要对接了脑力劳动。尽管教育方针有时在德智体美后面也带上“劳”,而教育中通常主要依靠运动和活动来弥补体力劳动之不足。因此,“具身德育”强调正心和劳动是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将心理、体力、脑力、以及产生心理的客观现实、体力脑力劳动的情景等有机结合起来,将道德融入身体、心灵深处,成为身、心的有机成分,不仅实现了知行统一,更符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实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和谐发展。
首先,我们来看“正心”对立德的中坚作用。《礼记・大学》明确指出: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得以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由上可见,“正心”在德性和德行修养的连续体里发挥着承前启后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那么,如何“正心”?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在积极心理品质的立体结构里(图1),有认知、情感、意志、律己、乐群和超越六大维度,积极心理品质的划分是,小学生13项,中学生17项,大学生20项,教师和成人21项。这在后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讲里将详细展开。
其次,我们来看劳动树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劳动创造人、发展人、成就人、造福人,因此劳动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一再谈到劳动在人类形成中的决定作用。恩格斯在1876年所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明确提出并全面论证了劳动创造人的原理。他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8页)。因为劳动促进了人的形体结构的形成,使人从爬行变成了直立行走,使手得到解放,完成了手脚分工;引起了身体结构和脑髓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发展,以及最初的语言和思维,最后终于具有了高于其他一切动物的智慧,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家;给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人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活动的结果事先已在人的观念中存在,人通过劳动来支配自然界,并在自然界打下自己意志的印记,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是人类劳动必然的、普遍的要素;而制造工具则是人类不同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标志。劳动造福于人,给人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促进文明进步。总之,在从古猿进化到人类以及人类发展过程中,劳动不仅创造人、发展人、成就人,也造福人。
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可见,劳动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立足之本,而我们在成为人尤其是高级人之后,却把这个根本抛弃了,以至于现代人出现了好逸恶劳现象。如今出现的一切为人、做人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劳之根基出了问题。
由上可见,“正心立德,劳动树人”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赋予立德树人的活灵魂。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是为教育发展和人类幸福提供杠杆
如上所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功能停留在针对个体内部发展层面,缺乏在教育发展和人类幸福整体系统中的功能认识。
积极心理学发起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H=S+C+V)。这个总体幸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一个人先天的遗传素质,二是环境事件,三是你能控制的心理力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把第三个因素作为撬起教育发展和人类幸福的支点。
【 关键词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我国的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偏离其培养目标定位的现象,需要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和修正,使其不断沿着正确的轨道、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目标决定模式: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再认识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究竟是什么,教育部2011年10月20日发出的教职成[2011]12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最新定位提法。“技能型专门人才”与过去的提法没有区别,过去只提“高素质、高技能”,首次出现“高端”字样。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与之相适应。
目标决定模式。对目标的误读会造成模式的偏离。当我们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了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我们才可以正确选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二、目标与模式的统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
根据当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构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指向,以以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统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与协调: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协调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具备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首先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忽视了这一条就忽视了高职教育的特色,也违背了国家开办高职教育的本意。但是高职的学生又不同于中职学生和一般技术工人,他同时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养,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学生既掌握较强的实践技能,又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应为工作能力强、愉快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它应该使学习者获得在某一领域内的若干职业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核心技能,使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不至于受到限制,且能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
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既重视理论教学,更要重视实践教学,二者作为教学工作的两翼缺一不可。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保证二者比例的对称,一般应保持理论与实践6∶4的比例;其次是要保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落实,理论教学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实践教学要真正落在实处。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翼齐飞,统筹兼顾,才能保证高职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的更好实现。
(二)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相协调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既具有科技素养和科学精神,也要具备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二者的协调融合才是完整的教育。一般来讲高职院校重科技而轻人文,或者是把二者简单的对立起来,也有把文科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把理科教育等同于科技教育。其实知识、能力、人格的综合,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我们既要培养人才的“高技能”,也要培养人才的“高素质”。爱因斯坦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树立育人的理念,摒弃残缺不全的教育,转变职业技术教育的工具价值取向,培养“高素质”加“高技能”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精心设置人文教育的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既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注重态度、行为、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培育和熏陶情操、品行和人格,培育大学精神,让学生在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里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涵蕴德行,使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应用性人才的需求。
据统计,我国从事技术工作的技能劳动者,大约占到整个劳动者大军(不包括农民工)的三分之一,在三分之一的技能劳动者当中,技师和高级技师才占到百分之五左右,如果加上高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三类人算作高技能人才),三者总数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5%左右,这和国家的发展需求还差得很远。如果工人的技能水平不能满足需要,就做不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教育要贴近社会、贴近市场,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己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专业、设置课程,使得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课程设置、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内涵,提出了实施立德树人的路径和工作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路径;机制
1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内涵
高职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质上就是解决高职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职学生是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其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关乎国家的发展进程。高职生大多是应试教育成绩标尺下的失利者,不少人就学是无奈选择,高职院校要通过以培养良好品质为根本的德育、以支撑职业生涯发展为重点的知识与技能教育和以提升生活品质为重点的人文素养教育,把学生在政治上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业上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每一个学生开启成功多彩的人生之门。
2 高职院校实施立德树人的路径
2.1 课程教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课程育人就是通过课堂、课程、课本等理论教育传授知识,发挥“第一课堂”育人功能。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课程模式改革中。首先,要深化德育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生涯教育,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例如我院思政课“课前一刻钟”(社会新闻事件评论)和“每周播报”(学院身边事点评)就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其次,充分挖掘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和人文精神,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各科教学互相配合补充,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任务。再有,就是抓住高职生实训实习期间与社会、与生产、与岗位实践接触之机,加强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例如我院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施行指导教师和实习师傅写实考核,就收到了积极效果。
2.2 实践活动育人,立德树人的基本途径
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责任感以及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务必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将实践环节纳人教育教学计划,明确学时学分,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活动;完善和坚持志愿服务和社会调查,广泛开展学雷锋等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联系学校和学生实际,丰富德育载体,打造活动品牌,促进学生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成人、成才、成功。我院多年来坚持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在西安世园会、西安地铁试运营、缓堵保畅“跟我排”等大型活动中积极作为,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学生们在服务他人与奉献社会中磨砺了品质、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升华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2.3 校园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隐性途径
大学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凝练具有职教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比如我院在长期的铁路办学中,凝练出了“办学不脱轨,育人不离道”的办学理念,这里的“轨”和“道”,既是指的轨道交通这个办学特色,更是指办学要遵循党的教育方针,要立德树人。学院精神中突出“铁的纪律”,这正是来源于铁路的企业文化,这又充分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中得到了体现,保证了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利用重大节庆日和仪式,开展爱国主义、礼节礼仪、心理健康、军训汇操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园网、电视广播、校报校刊、图书馆校史馆等的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不断丰富现代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
2.4 管理服务育人,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
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服务都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首先要践行师德育人。孔子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既做“经师”,更为“人师”,关爱每一名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当好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其次要强化全员育人理念。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风尚影响教育学生,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积极有效地帮助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政策,让学生体验到党和国家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强爱党爱国的热情。
3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机制的构想
3.1建立“三位一体”的育人主导机制。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中坚、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干部为骨干的“三位一体”育人机制。首先,加强对学校思政教育的领导,强化思政人员培训,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师德评价体系,强化德育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责任意识。第三,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做好德育成果转化。第四,积极调动学生骨干和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
3.2建立“三育人”协同机制。教书、管理、服务体现了育人工作的全覆盖和内在统一性。专业教师不仅是授业者,还是传道者和解惑者,要充分挖掘学科专业和教学过程中所蕴涵的德育要素,使学生获取知识同时得到德性的滋养。管理和服务育人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事务性工作中,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增强教育实效性。通过相关制度和督导检查,落实专业课教师、专职思政教育工作者、教学辅助人员的育德职责,并进行德育工作绩效评估,切实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3.3 建立“四方面”联动机制。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汇聚起学校、家庭、社会、行业企业四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学校为主、家庭配合、社会支持、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紧密协作的德育工作网络,使教育互动、互为补充,产生育人整体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方晓珍.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
[2]李炳义.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J].教育探索,2014,(5).
职业道德教育多元化综合考评体系对话德育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一种社会公认的关于善的标准,是一种标准,是一种行为准则,具体地说,也就是哪些是社会提倡做的,哪些是社会反对做的。职业道德通常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即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其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企业已经把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衡量员工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职业道德是支撑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因此,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而且把职业道德作为招聘员工的先决条件和辞退员工的重要依据。“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直到最后一分钟”,这是职业赋予人的使命所在,忠于职守、认真履行本职工作是人类共同拥有的一种崇高精神。社会学家戴维斯说:“自己放弃了对集体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在这个集体中更好生存的机会。”放弃承担责任,或者蔑视自身的责任,这就等于在事业可以自由通行的道路上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障碍,摔跤倒地的也只能是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我们未来成功的素质航船,而敬业精神和诚信品质则是这艘素质航船的两个强大的动力。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而且还要重视对学生将来从事岗位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机统一在学生的职业教育中。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将来的社会角色,深刻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进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和制约着德育的内容、性质和发展水平,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主动适应和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院校德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职业化是社会生产劳动的普遍形式和社会个体生活的根本,人们正是通过分门别类的职业劳动和社会分工创造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职业劳动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专业能力,还取决于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现状与分析
1.目前高职学院职业道德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学院领导、老师、学生都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
2.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仍然存在的问题
职业道德本身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必将紧扣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脉搏。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仍然存在许多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21世纪初,美国将“职业技术教育”更名为“生涯与技术教育”,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并着重强调了学术课程与技术教育的统一,也突出强调了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同时,在教学内容上,生涯与技术教育强调学术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在同一课程中的相互结合。
1.应组建“学校、社会、家庭”合力式的教育网
当前,德育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职业道德课是显性课程,而整个职业道德教育则更多地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职业道德是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成熟化,在这一过程中,家庭、企业和社会的推动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构建“校企双驱”的职业素质教育机制,以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学校与企业为双重力,创新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立校企共育机制。职业院校只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之一,家庭、企业、社会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主体。
2.学习优秀企业,引入企业文化,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
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和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以及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和激励功能,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结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依托高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积淀形成有个性的意识如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精神信念、审美情趣等,高校校园文化其内在的特点是以学术文化和道德文化为主线,通过制度、规则、礼仪、管理、社团、体育、艺术及教学、科研、校园环境等形成特有的学术传统、价值观念和校园文化氛围。
职业道德本身具有明显的时代性,职业道德教育也必须紧扣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脉搏。坚持“课程对准技术,把课堂搬到车间;职业对准市场,把实训搬到岗位”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继续加强行业调研,突出高职特色的办学思路;遵循“理论够用、技术管用、特长好用、吃苦耐用”的社会需求原则;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育人准则。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真正进入到“招得进、留得住、推得出”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宁.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关键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强有力手段。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这项根本任务决定了必须实施以职业活动、劳动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而校企合作能够较大规模、较快速度、较高水平地培养适应岗位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多种培养方式中的最佳方式之一。
一、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
教育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就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学校必须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深化改革,建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走校企结合的道路。开展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这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这一模式在我国也得到了成功验证,深受学校、企业的认同和欢迎,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笔者所在专业校企合作的一些案例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一直重视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在计算机专业方向很早就迈出了改革的步伐。
1.与企业进行课程置换。2004—2011年计算机软件专业方向与北大青鸟APTECH公司进行启蒙星课程置换。2004年至今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与锐捷网络有限公司进行课程置换。下面笔者就各种合作模式的优缺点进行简要分析。
2.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与企业联合培养。2009年计算机软件方向与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读高二学生21人在快快项目组参与平台开发、数据生成。2010年计算机软件测试方向在读高二学生40人在金山软件测试中心,接受测试专业培训,上岗工作。
三、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从笔者所在专业校企合作的案例来看,校企合作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如何实现双赢,让企业从合作中获利,同时避免让学校成为供应低价劳动力的场所;如何让学校在合作中获得先进技术支持,同时避免企业像做慈善一样只付出资源,无法得到回报,笔者有一些想法仅供探讨。
1.成立校企合作研发工作室,培养教师成为企业型教师。实训设备预算充足的学校(有钱的),可考虑与创业公司合作,小型创业公司的特点就是资金少,对成本控制要求高。可以利用学校资源与其形成优势互补。把学校教师安排其中,作为企业的一员和创业型公司一同成长,等公司长大了,就可以再与其他小型创业型公司合作,把校企研发工作室做成小型创业公司和企业型教师的孵化器。试想,以企业型教师为主体进行工学结合模式教学体系开发,凭借教师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教育教学沉淀,及对学生基本素养、学习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情况的了解,该教学系统肯定能避免工程师开发出的“技术型”,“貌似可爱交互型”教学体系,是有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2.举办校内生产经营性合作实训基地。实训设备预算不足的学校(缺钱的),可引进企业将生产车间、设计室、产品研发室、业务部等建在校园内,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完成“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的办学模式。学校通过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研发团队和经营管理团队,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和研发能力,有力地支援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
总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切实举措就是校企合作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多层次的校企合作体系,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满足了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多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5-11.
[2]王秀清、马俊哲.强化产学研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3]郭兵.保定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4]郭爱平.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工作室制 顶岗实习 教学改革
一、引言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就要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地位,以创新创业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电子商务是一种极具创新意识的新兴的产业,是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商业贸易的广义的现代服务业。浙江是电子商务大省,依托电子商务拓展国内外市场是新一代浙商的重要特征。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如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成为急需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二、引入“工作室制”培养,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
“工作室制”培养以典型工作岗位为基础,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和具备较强研究、设计、开发经验的专业教师为教学团队,充分尊重学生自愿进入各专业工作室学习与创新创业。培养形式上采用开放式教学,学生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全程直接参与项目的开发。其意义表现为:
1. 引入相互竞争机制,增强教师使命感与责任感。工作室实行创业导师负责制。创业导师领导工作室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等全面工作。创业导师的学术思想、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地传达给每一位教师,教师又在教学中不断充实、推广、完善,使整个学科体系得到巩固和强化,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高度统一。
2. 完善现有课程结构,更新知识体系结构。工作室的建立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兴趣,统一学习基础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工作室,进一步了解不同专业的特性,然后根据成绩和个人意愿选择进入有利于自身特点的重点方向,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充分参与IT项目开发,及时获取来自就业市场的最新信息反馈。
3. 拓展学生发展空间,提高基本能力与素质教育。现今社会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工作室提供学生参与整个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践项目中的运用,而且初步走向社会,学习到人与人沟通技巧等。
4. “教学做证赛创”六合一,增进IT竞赛创新创业实践。工作室健全的设备、良好的学习空间为我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努力做到教学、学习、练习、考证、参赛、创业六合一。根据各工作室性质,通过开发企业项目的经验,“以赛代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学科技能竞赛,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创业创新对专业影响力与辐射力。
三、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创新学生实践能力,推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校企合作,根本是工学结合,有效途径是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充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可以通过“校内仿真环境教学实训―阿里巴巴大学生实习计划―阿里巴巴顶岗实习―阿里巴巴会员单位顶岗实习―校内创业园、淘宝网自主创业”等五种途径开展顶岗实习为主线人才培养。
――校内学习情境教学与实训。通过校内高仿真设施与设备或全真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学习情境,完成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达到网站设计开发、网络营销、网站运营管理等单项技能的充分训练,通过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助理电子商务师认证、阿里巴巴专业认证,为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做好准备。
――阿里巴巴“大学生实习计划”。阿里巴巴“大学生实习计划”是我们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的阿里诚信通会员企业顶岗实习项目。用六周的时间为诚信通会员企业开展针对性的“1+1”服务(即每个企业派一名学生),重点帮助企业完善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等工作。
――阿里巴巴顶岗实习。阿里巴巴公司的顶岗实习是组织学生到阿里巴巴公司进行为期一年或者半年的顶岗实习,涉及B2B国际贸易、国内贸易平台、淘宝网、支付宝公司、网站开发部等岗位,实行师傅辅导制的独立顶岗,全面掌握国际领先的平台型电子商务的核心技能。
――阿里巴巴会员企业顶岗实习工作。安排学生到阿里巴巴推荐的会员企业进行为期16周的毕业顶岗实习,重点参与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等工作。
――淘宝网和校内创业园自主创业。发动学生利用免费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开展创业实践,通过有效的网络营销勤工俭学。在学院提供的创业平台创业园内以独立法人的资格开设企业,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经营、承接项目、学会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