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6:34:05
序论:在您撰写化学探究的主要步骤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通常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同时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学习探究的平台。探究实验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发现化学领域中的问题,提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最终让学生自主完成化学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的学习过程。
(二)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具体步骤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具体步骤是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实验假设—得出实验结论的顺序进行的。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阶段,由于一部分学生只把目光局限于化学课程或化学课本中,所以很难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将目光范围扩大,从生活中、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出发,帮助学生寻找具有代表性的、可操作性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在提出实验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的阶段,学生会对已经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进一步引发学生对问题提出实验假设,借助教学工具书、互联网等手段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并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适当地补充,最终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在验证实验假设和得出实验结论的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自行完成实验,认真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及数据,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高中化学探究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实验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策略性问题。教师可以明确高中化学课本中的重难点,进一步帮助学生完成化学探究实验。②理论性问题。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探究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原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③实事性问题。由于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将化学课堂“生活化”,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
(二)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种类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种类通常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高中化学的操作性探究实验,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不同的实验设备完成实验,达到熟悉和巩固化学知识的目的。第二类是高中化学的知识性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第三类是高中化学的能力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通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类是高中化学的创新性实验,主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步骤或实验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对新的实验步骤或实验方法进行探索,进一步针对实验结果分析研究,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实施过程
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转变为探究性实验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实验中,从而达到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目的。
三、结束语
关键词:问题意识、结构型探究、诱导型探究、自由型探究、反思型探究、学科素养
【分类号】G633.8
一、问题的提出
大多数高中学生认为化学难学,化学实验更是难上加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数高中学校的实验软硬件都离教学大纲要求,而新课改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对新课程目标的达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体验式探究学习”。即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实际问题的操作、解释与应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学习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体验式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对转变学生化学实验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体验式探究学习”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实施体验式探究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科学领域和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其次要求学生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再次学生要有独立开展探究活动的能力,通过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所以教师有必要在事前向学生传授各种方法,对学生的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最终达到学生独立尝试探究的境界,并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提升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体验式探究学习”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根据上述探究能力培养的发展原则,可以根据不同学段、不同课题开展结构型探究、诱导型探究、自由型探究、反思型探究等不同层次的验教学,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 实施结构型探究实验教学,养成学生探究的基本技能,优化学生的探究作风
结构型探究实验教学是指在实验教学中,对所进行的演示或分组实验给予探究目的、提供实验探究框架、提供探究及实验所需材料、提供实验步骤等内容,但不给出预期的结果和结果要反映的实质性知识,学生只要在相应框架下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的实验教学活动。其功能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形成比较规范的操作技能和探究方法,不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实验步骤的培养。如关于氯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教学活动:
实验 1、取两瓶氯气观察,然后把一瓶倒扣在水槽中,振荡;与另一瓶氯气对比观察。
实验 2、先闻氯水的气味,然后取2ml氯水于试管中,并滴加2滴石蕊试液。
实验3、取2 ml的氯水于试管,先加AgNO3,再滴加稀硝酸。
学生通过这些步骤的学习,养成手取物品、倒扣、振荡、定向观察、对比观察、药品取用、仪器使用等基本操作,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的能力,养成探究过程的严谨之风。
2、 实施诱导型探究实验教学,养成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优化学生的探究思路
诱导型实验探究教学是指在实验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情景创设,提出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动机,探究问题或探究目的明确,但没有提供实验的具体步骤,药品及器材都需自行准备,实验步骤自己规划,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请教教师,整个探究实验建立在教师指导和诱导下进行。这种探究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但必须建立在规范操作基础之上,对科学素养的培养有比较高的提升。
如,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教学,教师结合带来的钠,提出如下问题和新闻背景。
【事实一】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海水中储量极为丰富,但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NaCl、Na2SO4、Na2CO3、NaNO3。
【事实二】一则报道:珠江河段“水雷”剧烈爆炸(钠的爆炸)(详见中国新闻社2001年7月9日)。
进而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自然界中不存在单质呢?钠有什么性质?
在引导学生对钠原子结构进行分析、猜想后,教师提供实验探究思路指导:
⑴鉴于上述对钠的了解和猜测,你准备如何探究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请考虑药品用量及仪器。
⑵请写出你的探究步骤?
⑶小组合作交流,。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所得的结论小组交流。
(4)对出现不同现象者,请提出质疑性的问题。
通过教师诱导,学生半开放式的实验探究,金属钠的性质渐渐展开,学生的学习逐渐推向。
3、 实施自由型探究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境界
自由型实验探究教学指教师借助学习和生活平台,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为解决实验中遇到具体的问题或为解开某一感兴趣的模糊领域的事情而自发进行的实验探究学习活动。这种探究属于探究学习的最高层次,在化学的模块教学体系中比较少用,但适用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查阅相关物质的性质知识依据物质的性质和实验条件确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步骤和具体操作方法选择、准备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推理、判断,得出结论。如课程实验的问题也可成为很好的自由型实验探究课题,通过这些实验中产生的新问题,拓展化学探究的空间,延伸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取新的知识。
4、 实施反思型探究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勇气
反思型探究实验教学是指利用实验教学平台,对教材中不成功的实验或自己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进行反思,调整实验思路,更换实验器材,调整实验周边环境,在实验的成败得失分析中获取知识。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传统地按教材实验室用NH4Cl与Ca(OH)2加热制取氨气时,室温在28℃以上,试管不易破损。室温在28℃以下,试管易破损,温度越低,破损率越高,在温度低于25℃以下,试管破损率可达90%以上。如果改用(NH4)2SO4来代替NH4Cl制取氨气,试管不易破损。另一方面,生成的CaCl2会吸收大量的氨气,造成药品浪费。因此实验室用固体加热制取氨气,(NH4)2SO4是最优试剂。
袁振国指出:“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因为任何知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它产生、发展、更新的过程。”其实,追寻知识发展的过程,就是将我们的思维活动一步步带入深入的过程。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过程体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实验手册 人民出版社2008
[关键词]化学实验 探究 实验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192-01
林芝(1964-),吉林长春人 吉林省长春市第55中学,化学教师,中教一级。
一、化学实验探究的优势
(一)提高实验兴趣,塑造科学品格
相对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不知道实验的结论,全靠在实验过程中得出,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使实验者对实验的结果充满了期待,因此,提高了实验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才能“学好”。同时,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必须保证每步都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地观察,准确地记录。因此,塑造了实验人员科学严谨的实验品格。
(二)有利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化学实验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实验人员要通过如此多的现象看到内在的本质,得出结论。实验不仅要求人员具有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要具有分析综合能力,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三)充分发挥了实验人员的主体作用
在探究式化学实验中,实验人员不再是事先就被灌输了某种概念,也不是一味的在旁边观看导师操作,而是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中,自己来设计,自己来分配,充分参与到实验中,对实验结果的产生具有完全的直观感受,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了热情,也对结论的得出印象深刻。
二、应用的要求
(一)重视培养实验思维
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化学实验探究中要做好过程设计,为实验人员创造好的实验情境和思维导向。选择能够启迪思维,激发热情的实验内容,使实验人员能够热情投入,积极领悟,尽早掌握化学实验思维要求。化学实验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不能按部就班,要勇于创新,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使实验人员掌握实验过程和物质特性,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产生积极的成果。
(二)重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化学实验的结果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实验人员具有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实验中要着重培养实验者这方面的能力。将实验的本质定位为探究知识的本质,实验内容不局限,与多学科相联系,使实验人员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研究。
三、应用的程序
(一)明确实验目标
当前,化学实验探究要求实验者不仅是用实验验证某个结论,更是通过探究的过程得到新的结论。因此,实验者必须从始至终专注于问题的探究,而不是中途被溶液艳丽的色彩所吸引。所以,在应用化学实验探究模式时,必须首先明确实验的目标,并在实验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培养实验独立性和操作性中,对实验过程不断提出问题,加深对每个实验步骤的掌握。
(二)做好准备工作
化学实验探究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偏离目标或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更要在实验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根据实验的目的、实验环境的条件制订符合实际的实验内容,采购适合的实验器材和用品。其次,认真构思实验环节。化学实验探究是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问题,这主要是通过各种的提问实现。因此,导师或每个实验中的领导者要在实验之前认真构思好实验的每个环节,包括可能出现的问题、现象,在哪一个环节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实验沿既定目标前进,同时提高效率。
(三)做好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是实验者通过操作呈现出的种种现象,要获得某项知识归根结底是要靠对实验整个过程的分析和总结,系统的归纳产生知识点。
四、应用举例
题目:铁锈生锈原因探究
步骤一:列出各种假设原因,如铁锈生锈的原因是:1.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所致;2.与水中的氧气化合所致;3.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化合所致。
步骤二:根据假设设计实验。1.取一铁钉置于干燥的试管中并密封,使铁钉只与空气接触;2.将一铁钉置于纯净的蒸馏水中并以油封,使铁钉只与水接触;3.将一铁钉一半置于蒸馏水中,上半部暴露于空气中。
步骤三:观察铁钉生锈情况,对实验过程做出讨论和探究,得出结论,铁锈是在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的。
步骤四:对实验进行总结。考虑得出的结果和经验是否吻合,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是否足够充分证明结论,并对各自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交流,看是否得出了一致结论。
【关键词】探究实验;高中化学;应用研究
1、探究性实验概述
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知,从而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对化学概念和理论实现比较全面系统学习。探究性实验不仅注重化学实验的结果,同时也为科学合理的学习化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知道任何一个化学理论和知识都是基于事实的论证。探究性实验就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步骤理论来得出实验结论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实验不同于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和学生都知道实验结果,是教材中既定的实验。教师为了让学生直观清晰的观察,所以在课堂上将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相关的模拟和创新,旨在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的认识。但是探究性实验是提出问题,让学设计相关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最终根据具体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探究性实验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同时,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学会相关的基本技能,并且还能够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得到发展和提升。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实现由“静态的教科书教学”向“动态的知识教学”的转变。
2、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探究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加深高中化学知识理论基础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探究实验的过程是最重要的。教师会根据探究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学习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大胆的猜测实验结果,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实验结果有个大致的方向,然后根据具体的实验结果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其实对于探究实验来说,最重要的是实验设计的过程,因为探究实验不同于其他实验,要根据探究问题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根据具体的实验设想去设置实验步骤和过程。当得出探究实验结论以后需要和之前的猜想进行对比,如果不相同,那么就要看实验过程是否出现了问题,甚至可以进行二次实验,要不求甚解,直到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以下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探究实验的步骤:
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通过以前的一些化学知识引出问题,并且把问题扩大化,从而引起学生的想象。
在化学中,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但是氢气和水不发生反应,氟气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氧气,那么试探究氯气和水反应吗?如果反应生成物是什么?
其次,随着探究问题的出现,学生也有一定的好奇心,通过化学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也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想法提出猜想和假设。
A同学认为:氯气和水不发生反应
B同学认为:氯气和水发生不完全反应
C同学认为:氯气和水可以,反应生成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实验过程和方案,设计的实验方案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必须具有可行性,能满足化学知识理论的相关规律。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教师沟通来完成实验过程,教师还要为学生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材,然后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步骤。
在含有红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边滴加边振荡,发现红色逐渐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可以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中和了氢氧化钠溶液;也有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使得红色酚酞试液变成了无色物质。
最后,对导致实验结果不同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在之前褪色的溶液中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红色能够重新出现,则是因为盐酸和次氯酸中和;如果红色不再出现,则是因为次氯酸的强氧化性。
2.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实验要注意安全
探究实验作为一种让学生自己亲力亲为的实验,要求学生要熟悉不同的实验材料和器材,同时还要熟悉器材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并且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可行。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溶液,产生各种气体,有些气体是有毒有害,这样的气体要做好收集处理工作,保证空气流通。还有些气体是易燃易爆的,也要充分的做好处理准备。在用试剂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有些试剂是具有腐蚀性的,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接触到皮肤。在实验开始之前,要认真的了解相关知识,并且准备好相关器材。充分熟悉所用试剂溶液和器材的性能和特点。准备好以后,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带来的危险。实验完成以后,要科学合理处理气体和溶液,针对一些仪器要清洗干净,放置好。所以在进行探究实验的时候,不仅要保证实验过程和步骤的严谨性和正确性,同时还要保证人身安全。
3、结束语
面对高中化学新教改的不断推进和实施,高中化学教学也要进行不断的突破和优化。作为教师应该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步伐,不断的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全面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过探究实验教学总结出更好的途径来贯彻落实新课改,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宝年.如何创设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情景[J].文理导航,2011(07).
[2]黄素雯.化学实验表演教学集萃[J].发明与创新,2011(05).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本文把近几年中考对实验探究试题综合为四个方面,将实验综合试题分类、提炼出相应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对实验内容进行复习,以提高得分率。
[关键词]
中考;化学;实验;科学探究;复习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探究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模块,科学探究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都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及辽宁省各市的《考试说明》均以科学探究为考试重点,尤其是中考中实验探究题的分值所占比例较大,彰显了对科学探究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都注重考查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同时注重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其中,实验能力考查既包括基本实验技能,也包括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每年的中考试题中,化学综合实验题的平均得分率较低,原因在于试题种类较多、知识点混杂、综合性强、复习难度大。如果能将实验综合试题分类、提炼出知识点和能力点,站在比较高的层面上进行复习,能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得分率。
如何在复习中提高对科学探究试题的应试能力?一是,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二是,研究教材,吃透教材;三是,理解实验原理,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即应理顺知识、明确内容,进而理清考点、把握方法、提高成效。本文从中考试题中选取一定量的试题实例进行分析。
近几年的中考对实验探究试题的考查可分为这样几个部分:
一、基本实验操作
【例1】(2006北京)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食盐 C.纯碱 D.植物油
【例2】(2011本溪)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例3】(2015本溪)请根据有关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理由是________。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测定酸性溶液的酸碱度时,预先润湿pH试纸,导致测得的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分析:这三道试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及常用仪器的用途和基本操作,均为记忆性知识,影响试题得分率的主要因素是考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其中【例3】中的(2)和(4)低于【例1】和【例2】中的(1)、(3),原因在于学习【例1】【例2】中的(1)、(3)大多同学都自己动手做过实验;(3)虽然做过实验的很少,但由于涉及到自身安全或教师的演示实验或播放的视频印象深刻,得分率较高,其他实验虽然教师讲解过,但不如做过的实验记忆深刻,因此,丢分较多。
应对策略:重视实验操作,抓好实验基础的复习。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此类试题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因此,掌握基础知识,熟知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是提高准确率的前提。复习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做一些让全体同学都参与的实验,让学生真实感受实验的过程,强化对实验知识的记忆,在“做中学”,而不能以“读文字”代替“做实验”。
二、演示实验与学生活动实验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例4】(2015铁岭)请根据相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为:溶解、______、蒸发、计算产率。在粗盐溶解的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如右图所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收集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_;说明了水是由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依据的是________。
【例5】(2011抚顺)请将下列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如图A所示,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未放少量的水或沙子,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
(2)如图B所示,用量筒量取43ml的水,俯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3ml。
(3)如图C所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上述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在探究活动和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除考查了实验步骤外,考查了学生在具备了一定实验操作知识的情况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对策略: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分析、整合。
让学生能够主动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思考、推理和联想,远比结论更重要。我们可以将平时教材中的这类实验尤其是错得较多的内容录制成视频播放,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相应实验内容,让学生从中指出错误,从而进行自我校正的过程,提高辨识能力。
三、物质的制备
【例6】(2013兰州市)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以上________(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
(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反应原理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分析:气体制备是教师普遍重视、学生有兴趣学习的典型实验内容。其中,还涉及到气体检验、验满及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实验操作步骤等的考查点。命题的中心是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大气体的制备,用来考查学生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仔细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看出,此类试题在分值以及考查形式上都比较稳定,考查的都是课标要求的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化学知识。
应对策略:重视实验基本功以进行识记类知识的学习。
教师在复习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归纳、掌握规律和方法,理清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如:多功能集气瓶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试管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或者在课堂上展示多种仪器让学生选择、组合、操作,等等,将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合,既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增强其应变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不能因为是复习内容,而把“做”化学实验变成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的过程,那只能使复习过程枯燥无味。
四、物质的性质
【例7】(2014本溪)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1)写出步骤三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应方程式________。
上述三个步骤的A试管中固体始终无明显减少,那么能说明A试管的水中溶有氢氧化钙的现象是________。
以上实验结束后,B试管中固体消失,溶液澄清并呈无色。
【提出问题】步骤三的溶液中,除指示剂外溶质的成分还有什么?
【猜想】猜想一:溶质为CaCl2、HCl;
猜想二:溶质为CaCl2、Ca(OH)2、HCl;
猜想三:溶质为________。
【小组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了猜想________一定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利用下面的实验验证了猜想一。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步骤三B试管中溶液倒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______\&猜想一正确\&]
【讨论交流】小红同学所做的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所得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例8】(2015北京)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水,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___。
Ca(OH)2
分析:【例7】试题内容来自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下册69页学生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5)。本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碱的性质,是一道原创试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置于具体实验活动中的碱的性质与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应用实验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没有做过该实验,学生接触到该题时,会感觉到陌生,尤其是对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这部分知识丢分较多。
相应策略:利用教材内容,开发教材中的实验。
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对教材中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对性质实验的复习不能局限在“做题”“讲题”“对答案”上,而是要结合需要复习的内容,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得到升华,所以,要加强对学生活动实验与重要物质性质的研究,开发教材实验,促进知识的生成。
分析:【例8】这是一道综合实验探究试题,利用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作为“科学探究”问题中心,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样的实验探究题,目的是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和求异思维的科学探究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相应策略:主题式探究复习。
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可以围绕具体知识点,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题探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活动。如:探究“暖宝宝”的成分;探究食品包装袋中干燥剂;厨房中的化学系列①调味品与化学②燃料与化学③炊具与化学及【例8】中的实验意外,等等。
总之,从历年的大型的实验探究题来看,考查内容主要有两类:探究实验的分析、探究实验的设计。具体包括: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分析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的方法、预测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的结论、修订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的数据、查找实验误差或差异现象的产生原因等。中考试题中一般不会出现原题,实验探究题中的探究内容可能是来自书中,也可能是教材以外的内容,命题者都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从教材中都会找到试题的影子,所以,要挖掘教材,整合教材,带领学生从所给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炼规律和原理,在迁移到未知的问题上进行探索。
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美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科学学科的教师,就是科学界派往课堂的代表”,这句话意味着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当实验结果与理论记述不符时,必须尊重事实,找出原因。要对日常生活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比较敏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好的实验素材用于教学。平时注意热点问题素材的积累,从中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取相应素材,编制一些高质量的实验探究试题,以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关键词:探究实验;高中化学教学;操作能力
探究实验主要指的是在进行实际实验的时候,是以学生为实验主体,根据一定的猜想或架设进行实验的学习方式。探究实验的学习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进行最大程度的激发,并保证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受伤害。从目前来看,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中,探究实验运用得较为广泛,这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究实验的内涵分析
如上文所说,探究实验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对学生的实验活动进行引导,并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探究实验是学生自己根据所需要探索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假设,并根据假设内容设计相关实验。当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开始进行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对实验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完成后,学生可根据得到的实验结果对实验开展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指导教师可根据实验的结果以及实验开展的步骤,对学生的实验活动做出客观评价。一般来说,探究实验的主要过程分为以下几步:首先,需要提出问题;其次,进行猜想与假设;再次,对实验方案进行科学设计;第四步,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第五步,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根据得到的结论,反思与评价开展的实验活动。从探究实验开展的步骤中也可以看出,探究实验的开展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全程参与实验。通过这个过程,也能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积极性进行最大程度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的探究实验,并不都是实际操作性实验,也有能力实验、知识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就操作性实验来说,它是高中化学课堂上常涉及的一种实验类型。操作性实验主要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并依据获得的实验结果可以对之前的实验假设进行验证。进行操作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对课堂中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进行充分的掌握。就知识性实验来说,其主要作用是将高中化学课堂上学习到的新旧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不仅学习到了新知识,还能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如高中化学中提到的氯水漂白实验就属于知识性实验。就能力性实验来说,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方式、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进行培养,它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实验类型。就创新演示性实验来说,这种实验方式主要是根据学生已经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对实验后得到的现象以及数据进行总结,并通过一定的改进方式,使得学生对于化学知识能够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为了使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更为明显,本文选取高中化学课堂中涉及到的“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为案例进行说明。首先,提出问题: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将会产生什么物质?其反应方程式是什么?反应需要何种条件?其次,提出猜想。反应方程式需要通过实验加以说明;反应条件是常温下进行,或对其进行加热,或对其进行搅拌;反应后生成物质应该有硫酸钠、水分子等。再次,对实验方案进行科学设计。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分液漏斗、铁架台、烧杯、平底烧瓶以及瓶塞,玻璃盖等,并准备一定量的稀硫酸与碳酸氢钠,将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按照书本上的规范进行组装。第四步,进行实际实验操作。打开分液漏斗,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缓慢进入平底烧瓶中,平底烧瓶中加有一定量的碳酸氢钠。透过烧瓶可以看出,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开始发生反应,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并产生了一定量的气体。可利用向上排空气法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并将点着的蜡烛放在收集的气体中,发现蜡烛熄灭。这个现象说明,收集的气体不是氧气。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判定收集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实验完成。第五步,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关结论。根据上述得到的实验结果,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最后,根据得到的实验结论,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操作进行反思并进行评价。反思主要是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进行。反思在对实验器材进行组装的时候,是否符合教材上要求的标准;如铁架台与烧瓶固定是否牢固;进行实验时,分液漏斗放置是否正常;收集气体是否充足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拍摄设备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拍摄,在进行反思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实验视频重新播放一次,让学生对自己在实验中的操作不足有充分的认识。反思过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对其提出相应的修改指导。综上所述,在现今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仅能将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期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另外,由于探究实验有其自身的步骤过程,因此,在进行实际实验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验过程实施相关的化学实验,以保证实验步骤不出差错。而且,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进行相关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欢,季春阳.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3):58~59.
[2]孙建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2):70~73.
[3]孙娟.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91.
关键词:化学实验;能力培养;兴趣;探究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25-0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评价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是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的奠基人波义耳认为:“只有应用严密和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把化学确立为科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必由之路,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尊重知识、追求卓越的上进精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二、补充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既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九年级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作为教师应把握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渴望及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教学中,教师可演示一些兴趣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
兴趣实验一:魔棒点灯。
教师问:怎样能点燃蜡烛、酒精灯呢?
学生答:用火柴、打火机等点火工具。
此时教师用一根玻璃棒蘸点药品(白磷)后轻轻一碰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奇迹般地被点燃。
兴趣实验二:“清水”变“牛奶”。
教师准备一小烧杯“清水”(澄清石灰水)和一根吸管让一学生往“清水”内吹气,过一会儿“清水”变为“牛奶”。
兴趣实验三:“牛奶”变“清水”。
再让一学生在兴趣实验二的“牛奶”中吹气,过一会儿“牛奶”变为了“清水”。
兴趣实验四:反复无常。
教师在无色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颜色变红,再滴稀HCl,颜色消失,再加NaOH溶液再次变红,如此反复几次。
通过兴趣实验,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神秘与好奇,从而把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来,使他们在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中激发出求知与探索的强烈愿望。
三、重视实验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强化学生思维培养,是掌握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学习活动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和化学入门的向导,学生以实验操作为基础,初步了解化学原理,归纳化学知识的规律,从而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网络,构建化学知识框架。因此教师在讲授化学实验课中,应适时结合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创新思维,总结规律,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各方面得到综合提高。
切实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根据实验的三个关键步骤,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化学实验的三个关键步骤为:①反应原理;②仪器组装;③实验操作过程。任课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对三个关键步骤进行理解、探索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是反应原理的思维培养。反应原理,是一个化学实验的理论原理,即用什么反应物,通过什么条件,得到所需要的物质。可从以下角度指导学生思维:
1.变化原理――什么反应物(有没有代用物,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理论依据是什么),属什么反应类型,生成什么物质,有什么副反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2.反应条件――化学实验时需要什么温度、压强,是否使用催化剂,物质的状态是什么,选择这些条件的依据是什么。
3.定量关系――即反应物之间的微粒数目、体积、质量等的定量关系,为什么这样的定量关系才是最佳的比例关系。
其次是仪器组装的思维培养。“仪器组装”是指为了完成某个具体的实验,应选择什么设备、仪器,进行什么样的连接,达到反应的最佳效果。应从以下二个方面指导学生思维。
1.选用仪器――根据反应原理,对反应物需要选用什么仪器进行称量或量取,对生成物需要选用什么仪器进行检验、收集、干燥、除杂、分离以及尾气处理等,对反应条件需要选用什么仪器进行加热、缓冲等,这些仪器为什么是最适宜的仪器,有没有可代替的仪器。
2.组装仪器――遵循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和实验需要,选用不同规格、大小的仪器合理搭配、组合连接,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还应思考有没有代用仪器以及不按照此组装顺序进行会带来什么后果。
最后是实验操作过程的思维培养。“实验操作过程“是根据反应原理、仪器组装,由学生根据一定程序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活动的过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思维。
1.实验步骤――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最佳实验步骤,充分利用反应物,节约药品,消耗最少能量,最大限度减少环境的污染,完全收集生产物,合理处理反应废弃物。
2.安全防范――根据反应原理及实验步骤思考实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确定安全防范措施,做好事故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准备必要的应急药品和必要的应急物品。
3.注意事项――实验操作过程应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注意应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实验顺利、安全完成。
运用化学实验的三个关键步骤可以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学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本身就是一件动手动脑的活动,学生若不亲自动手,就无法体验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只有动手做实验,才能观察到生动有趣的化学变化,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动手、动脑、动眼,发挥人体潜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已动手做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讲述H2的制取时,教师可提供稀H2SO4,让学生自备药品Fe(铁钉)、Zn(废干电池外壳),让学生做Fe和稀H2SO4反应制H2和Zn,与稀H2SO4反应制H2的实验,观察对比实验现象,通过师生讨论,对比得到Zn和H2SO4反应的速度比Fe和稀H2SO4反应快,而且Zn的价格比Fe便宜。因此,实验室制取H2用Zn和H2SO4。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化学与社会联系的意识。在讲完浓H2SO4稀释的注意事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稀释浓H2SO4,让学生感受溶解时能量的变化以及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安全操作意识。
在演示实验中,也可让学生参与,如在讲述《CO2的性质、用途及制法》时,在预习中要求学生思考实验时应如何操作,并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家庭装修时废弃的大理石碎片。在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做CO2的性质实验:①CO2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②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并加热的实验。③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实验。实验时要求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记录并注意规范的实验操作、仪器组装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分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的意识。
让学生参与实验,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并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收集并整理证据,作出解释与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化学实验的探究步骤:实验探究观察记录结果得出结论。化学实验的探究,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
探究实验一:啤酒瓶打开后逸出气体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实验准备:用集气瓶收集满3~4瓶刚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
实验步骤: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口,发现木条未复燃,则说明气体主要成分不是 。
2.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集气瓶中,发现试纸变红色,则说明该气体中含有能与水反应且生成的溶液显?摇 性的气体。
3.向另一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大量的?摇?摇?摇?摇气体。
探究实验二:农民将玉米秸秆粉碎后放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发酵制沼气,发酵后的残余物可做农家肥,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据此同学们围绕“玉米秸秆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进行探究实验猜想与假设:根据沼气的成分猜想玉米秸秆中主要含有碳元素、氢元素。
设计探究实验及步骤:
结论与解释:1.将玉米秸秆烘干的目的是: ,
。
2.玉米秸秆中一定含有 、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通过探究实验,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式,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激励学生的创造意识,增加求知欲。
六、重视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其仪器和药品均可从生活中寻找,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
家庭实验:蜡烛及其燃烧。
学生准备仪器和药品:一支蜡烛、两个茶杯、一把小刀、一盒火柴、半杯水、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发现其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的 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将一只冷而干燥的茶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茶杯 ,片刻后取下茶杯迅速向茶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结论:蜡烛中一定含有 、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极大地诱发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精心设计实验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习题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题和实践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如: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以“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探究实验,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鱼鳔内含O2约占四分之一,其余主要是CO2和N2。
探究实验分两步进行:
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B.在水下刺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你认为这两种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理由是 ,写出与理由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完成下表:通过习题和练习,可以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八、注重化学实验与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有密切的联系,加强化学实验与社会的联系,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如通过实验模拟面粉的燃烧爆炸,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面粉厂、加油站、油库要“严禁烟火”。学习化肥后,指导家长怎样合理使用化肥。也可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现有的材料做实验,如:除去热水瓶胆和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白糖和食盐的溶解性的大小;将蛋壳放入食醋中产生气泡并检查气泡的成分;利用厨房中的材料来鉴别食盐和纯碱;用石灰水存放鲜鸡蛋等。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操作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同时可增加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增加一些实验,并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和深刻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技能,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