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信息化智能化范文

时间:2023-08-25 16:34:02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信息化智能化

第1篇

[关键词] 电网企业现状;智能电网;项目信息化系统;ERP建设;基建管理标准化运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30

[中图分类号] F272.2;TM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052- 03

0 引言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电网建设必须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要求,是电网建设务须完成供电企业目标责任计划任务,并逐渐发展智能化电网,建设智能变电站。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起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目标,投资总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的长远计划。为实现这一重大宏伟目标,公司开始推广智能电网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建立科学合理能源利用体系,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抉择,完成时代赋予中国电力企业的历史重任。由于电网企业的基建工程建设具有的客观复杂性、迫切性,需要进行电力基本建设,以实现电网建设计划任务的全面完成。而基建项目管理中ERP基建管控模块及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广泛采用,为电网企业建立了充足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运用计算机与网络化技术手段的支持,严格运用基建项目管理标准化程序,是建设智能变电站,发展智能电网项目建设,改变以往传统的电力企业管理理念,奠定其坚强有力可靠的基础的唯一选择。 在对项目进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加强基建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进行项目信息化在线可控管理,实现其全过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是这一过程的必然要求。

1 目前电力电网发展面临的环境及现状

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短缺,国民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电网安全及可靠运行问题日益突出,而电网企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具有亟需解决此问题的社会责任,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力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持。当前阶段,由于国家经济的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使经济增长因素对国家能源的依耐性越来越强,电力能源可靠、安全和稳定的供应,电网的坚强可靠,已成为地区性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电力能源的发展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电力是电能的生产、输出、分配和消费各环节组成的一个特殊的整体,而形成这一整体的不断发展扩大,被称作电力行业的基本建设活动。由于电能生产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及组成电力系统后出现的问题,决定了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过程与其他企业部门有着许多完全不同的特点。其表现为:①电能的生产和消费是在同一时间实现的。电能是不能储存的,每时每刻电力系统的发电量取决于同一时刻的用电量,这是电能生产的最大特点;②电能生产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表现在现代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交通运输业等部门都广泛地用电能作为动力来进行生产,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还不断广泛地使用着各种电器用具;③电能过渡过程十分短暂,由于电是以光速传播的,所以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发生变化所引起的电磁方面和机械—电气方面的变化过程是十分迅速的,这就必须采用各种自动装置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各项调整和操作任务,这个特点给电力系统运行、操作带来许多复杂的课题;④电力系统是不断成长状大的系统,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现代化、电气化程度日益提高,电力系统的容量势必逐年增大,因此,在系统规划与运行管理时都必须充分注意并事先做出足够预测,否则将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

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电力需求将长期保持较快增长,国家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油气资源较为贫乏,目前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也较低,加快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和电力可靠供应、改善能源结构至关重要。同时,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水平总体呈逆向分布,3/4以上的煤炭、水能以及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在北部、西部和西南地区,而2/3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主要负荷中心与大型能源基地的距离一般都为800~3 000km。因此,我国的电网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电网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坚强的网架结构和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为基础,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不仅电网安全得不到保证,煤电运输的紧张局面也难以从根源上解决。目前,新的能源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变革的焦点是新能源,核心是电力;变革的关键在于发展坚强智能电网,推动电网的创新发展,因此我国电力发展必须进行智能变电站的整体建设,务必发展智能化电力。

2 面对智能化电网建设中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从电力企业系统的特点出发,以及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显著地位和作用,对电网企业系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①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各个生产部门提供足够的电力;②严格保证用电的可靠性;③积极提高供电的可靠性;④不断提高运行的经济性。电力建设正是实现这一重要目标过程的有效关键环节,也是国家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电力建设作为电力发展的基本点,其基本建设计划执行完成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发展格局。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其增长方式也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电网规模发展,这就必然对电网建设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实现低碳电力的基础与前提,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将智能电网的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纳入到能源发展规划之中,逐步加大了智能电网建设力度,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国家电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辅以通信信息平台的支撑,不断发展了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括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了所有电压等级,实现了“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具有了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内涵的现代电网结构。国家电网依靠自身电网近年来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成就,在电网建设中广泛深入应用,并结合传统电力技术与现有技术的有机融合,迅速地提升了电网智能化水平,并通过传感器技术与信息技术在电网发展中的应用结合、为电力系统状态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起技术支持。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特点,以及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实际国情,都提出了发展“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国家电网建设开始推广智能变电站建设。国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在技术上体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在管理上体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而信息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实施基础,通信信息化平台是以智能电网发展要求为导向,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实现手段,依靠先进的自动控制策略,全面提高电网运行控制自动化水平。互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内在要求,实现电源、电网和用户资源的友好互动和相互协调,才能全面满足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调度、信息等各环节的需求。计算机信息网路系统是建立在电网骨干通信网,按网络类型划分的传输网、业务网和支撑网之上,以传输网(传送网)包括电力光缆、光通信系统、电力微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电力载波通信系统等为基础技术支撑,包括业务网、综合数据网、调度交换网、行政交换网、会议电视网、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等,支撑网包括时钟(时间)同步网、网管网等。加强提高骨干通信传输网承载能力,加快发展中低压通信网接入能力,构建技术先进、布局合理、传输顺畅、延伸到户的电力通信网接入能力,就能达到深化智能电网六个环节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利用,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业务处理互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战略决策科学化,就能增强通信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一体化管理能力,提高对各级通信资源的调配能力,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的抵御能力,并建立起符合坚强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平台,业已全面提供电网信息系统运行支持。计算机网路信息技术的支撑与作用贯穿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实现了电网运行与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营销与市场交易三大领域的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同时,以此为契机,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全面开展实施,并为电网企业信息化得以深入发展,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企业信息化系统在山西电网基建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发展

21世纪以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电网企业信息一体化在不断得到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运行支持平台保障。国家电网资源计划系统(SG-ERP)的建设,是以继承、完善SG186工程建设成果,不断深化应用、发展创新,打造起集约柔性的一体化信息平台。融合智能的业务应用,统一高效的保障体系,是提升国家电网公司科学发展质量和速度,支撑智能电网和实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展支持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公司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在SG186工程建设发展基础上,建立信息高度共享、业务深度互动、覆盖面更广、集成度更高、实用性更强、安全性更高、国家领先的国家电网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G-ERP)模式,是当前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与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技术特征。而现代电网的智能化建设离不开通信信息技术的广泛大力支持。积极发展电网信息化信息技术与电网生产技术的深度渗透,以及“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使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撑的范围和内容大大超出传统模式。国家电网SG-ERP是由一体化信息平台,包括信息网路、数据(容灾)中心、集成服务、信息展现、业务应用,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规划计划、项目管理、运行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协同办公、综合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管控、运行维护、安全防护、标准规范、技术研究、人才队伍等基本构成,并随其发展逐步扩大完善。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了微机技术与普及应用开始,在基于单机单项和局域网技术基础上的开发应用,基本都是面向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基本特征为基于广域网技术基础上的开发应用,开始有了面向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逐步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流,如OA系统、综合统计管理系统、Internet互联网站和Intranet内联网站的推出等,提出了平台共用、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的建设要求。发展至今,对电网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基础有了较大的提升,企业信息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应该面向企业统一加以开发利用,应该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进行一体化建设,成为企业的共识,密切注重一体化建设和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注重信息化基础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抓住机遇,才能迎接信息化发展期的到来。

山西电力公司ERP软件平台是由SAP AG 公司提供的SAP ECC 6.0,并涉及到SAP AG和其分销商所销售的某些软件产品包含有其他软件供应商版权所有的软件组件。山西电力ERP系统项目管理模块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省公司本部和分公司4个试点单位按时开始正式使用ERP系统。2009年国家电网山西ERP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家电网《ERP辅助模块——基建管控》的试运行与正式上线,实现了国家电网公司“三横五纵”基建业务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达到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网省公司、业主项目部以及相关协作单位业务流程纵向贯通和横向集成,满足了电网基本建设业务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和技术管理五大业务需求,发展引用了成熟套装软件与基建管控模块的紧密集成,建立了以基建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工作流程为基础的,并满足精益化管理需求的基建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了基建管理运行标准化、规范化、实用化、高效化管理目标。

4 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基本业务功能介绍与近期运用效果

《ERP辅助模块——基建管控》通用部分具有的内容包括:

(1)项目的立项及决策控制,其内容包括:项目的目的、范围、质量要求、时间要求等,主要进行项目管理策划、项目进度管理,操作内容包括:①维护项目标准模板,②项目定义,③项目概算,④项目物料采购,⑤项目服务采购,⑥项目里程碑及进度管理,⑦项目信息系统查询,⑧项目增强字段定义,⑨项目编码规则。

(2)基建业务主流程:基建项目管理总体流程(项目核准前期、项目工程前期、项目工程施工、项目竣工验收与评价);基建项目管理单项业务管理流程(项目管理策划流程、项目进度管理流程、合同管理流程、项目建设协调管理流程、资信情况统计与上报流程、项目竣工验收及启动管理流程)操作内容包括:①项目的成本计划,②项目预算的分配,③项目计划,④项目确定及任务分工,⑤项目决策与可研阶段,⑥初步设计与招标采购阶段,⑦建设施工阶段工作流程,⑧竣工验收与总结评价阶段。

(3)项目执行及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管理策划、进度管理、招标配合、合同管理、建设协调、信息与档案管理、资信情况统计与上报、项目管理综合评价、项目的物料管理、项目的预算管理、项目的费用管理、项目的信息管理、项目的审批管理;操作内容包括:①系统主界面,②工作平台,③项目管理,④质量管理,⑤安全管理,⑥技术管理,⑦综合管理。

(4)项目的整体管理及主要管理标准:包括项目管理策划、进度管理、招标配合、合同管理、建设协调、信息与档案管理、资信统计、项目管理综合评价;操作内容包括:①新建任务,②待办任务,③任务查询,④ 项目控制等等。

基建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现场部分,更加充分贯彻了现场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思想,建立了一线施工、监理、业主项目部业务数据网,以及报审的及时性、准确性平台,完成了公司对施工现场精益化管理要求。2009年国家电网ERP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家电网《ERP辅助模块——基建管控》的试运行及正式上线,实现电网公司“三横五纵”基建业务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达到公司总部、网省公司、业主项目部以及相关协作单位业务流程的纵向贯通与横向集成,满足了电网基本建设业务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和技术管理五大需求,引用了成熟套装软件与基建管控模块的紧密集成,建立了以基建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工作流程为基础的,并满足精益化管理需求的业务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项目管理运行标准化、规范化、实用化、高效化管理目标。当前,公司信息化已进入高级发展阶段,公司网络已迈入全程全网服务型网络发展阶段。企业以“十二五”信息化和通信网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服务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两中心”建设为重心,在系统信息深化融合基础上,“抓建设、重运行、促应用、保安全”,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电网和企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信息化系统向更集约、更精益、更专业方向发展。

5 结 语

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基建项目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保障电网输变电基建项目按计划,高效、高质科学性完成建设任务,及时掌握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经营信息,进行企业信息标准化管理,建立企业建设的综合信息以及相关的市场变化信息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电网企业信息化就是要为电网企业及基建项目部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管理和市场信息,保障管理和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电网企业信息化实现基建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前提。发展智能电网、进行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提升电网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优质高效电力服务,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用电,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好务,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用电,促进社会和谐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保障的共同要求。

第2篇

关键词:商务智能;企业信息化建设;作用

截止2012年,我国大概有57.7%的企业主要在财务系统、公司网站、企业邮箱、办公自动化等建设的初级阶段实施了信息化,企业管理层在管理观念上对信息化没有全面的认识,他们只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却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企业管理层管理理念的根本变革。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收集、储存、提取、转换、整合不合理,导致很多企业走进了误区甚至是信息化建设的失败。

一、商务智能概念及发展

1996年,分析师HowardDresner提出了商务智能并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商务智能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管理理念的结合,以及对企业内外数据的集成、加工,最终提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其面向企业战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指导性意见,广泛服务于管理层和业务层,促进企业信息转变为知识,最终向利润转变的进程,是企业实现更好的绩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其涉及层面包含企业战略、管理思想、业务整合及技术体系等。商务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了迅速收集、分析数据的技术和方法,把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决策的质量。其具有服务企业战略、提升企业绩效、商务智能的层次性、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用户多样性等特点,其核心就是改善企业商务决策水平。2000年,Gartner的一份报告中对工业将产生重要影响的五项关键技术中,人工智能和KDD和排名第一。其提出公司未来5年内投资的新技术领域中就包含了商务智能。我国从2004年开始,商务智能的应用市场以超过40%的速度快速增长,从国内来看,商业智能是企业信息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到2012年。我国商务智能市场规模达到51亿元,并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商务智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设立专门的信息主管及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实际需求,增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和设备。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包含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商务智能被很多企业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网站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之中,那么,它在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第一,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对庞大的信息数据,其传统的数据分析工具及方法,一般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完成。而商务智能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数据仓库、数据联机分析处理及数据挖掘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快速有效的完成对信息的处理,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其先进的数据处理系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加快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据调查,国内已经有独立的智能商务研究系统及生产厂商,其产品被很多企业采用而且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发展及应用的强劲势头。

第二,及时准确的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商务智能是企业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对信息处理及控制及时的要求不断提高的产物。商务智能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其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完成企业各项相关数据手机,并对有用数据进行严格筛选,将其中有质量的数据提出来并进行转换并存入数据仓库,对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将有效的决策呈现在用户面前。整个过程,全部由计算机管理系统完成,不仅使企业的信息数据更加的快速真实有效,而且还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第三,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商务智能改变了企业管理层以往在信息不全面不准确时,凭经验给出决策的的局限性,其先进专业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系统,不仅仅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其减少了管理者收集数据、获取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并避免了人为因素给数据带来的各种影响,其通过对企业现状的了解分析,根据市场发展趋势,为企业提品结构调整、分销渠道,企业资源优化提供数据保障,大大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

第四,改善关系并创造获利机会,网络经济环境下,商务智能本身在长期信息搜集及处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企业、顾客、供应商及大众的有用信息,增强了整个信息链的一致性,一个参与其中并掌握充分信息的顾客更加有可能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改善了顾客与企业的关系。掌握各种商务信息的企业可以出售这些信息从而获取利润。

第五,有效保证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智能商务对各种有效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体系,其满足了企业信息化对信息的需求,促进了企业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要想处于领先地位,软件设施的更新与改善是重中之重,而商务智能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软件问题,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三、智能商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企业要充分认识了解自身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将商务智能和自身优势相结合。更加有效地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中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各种发展战略。

第二,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企业自身行业和规模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每个企业信息化建设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使商务智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提出更好的战略规划。

四、结语

商务智能作为一个新兴的充满希望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前景,企业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一切先进的技术力量,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完成自身管理的创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振国,朱杰.商务智能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7.

第3篇

【关键词】商业智能 企业信息化 竞争力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已掀起信息化的浪潮,信息化的层次也在不断演进,从MRP,MRPII,ERP到CRM,从数据仓库到数据挖掘,每一次变革都极大地推动着企业信息化的升级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功能强大的、面向事务型的信息系统在各个行业中大量应用。然而,这些应用都集中在前端的数据查询、存储和简单处理方面。现在企业已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有研究表明,平均18个月信息量就翻一番,但是能分析的数据估计只有7%。如何将大量的数据转换为可靠的信息以挖掘潜在的商机,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由此,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就商业智能如何提升企业信息化以及在现实企业中应用模式进行探讨。

1企业信息化阶段模型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里查德·诺兰(Richard.Norlan)首先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4个阶段,即开发期、普及期、控制期和成熟期,这是按时间顺序建立的四阶段模型。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系统的用途不断扩大,此时诺兰又提出了六阶段模型。即初始期、普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这样诺兰模型已成为说明企业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有力工具,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型,它在概念层次上对企业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对信息化的计划制定过程和衡量企业处于哪一个信息化发展阶段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发现诺兰模型有其局限性,不能只是从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人们接受使用计算机的水平来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进程,而要从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数据有效管理、系统有效集成,甚至还要从具体企业的信息化实施过程出发,所以就出现了业界普遍认可的企业信息化四阶段模型,这四阶段分别是:单一部门信息化,跨部门信息化,企业级信息化,产业链级信息化。如下表:

从这四阶段模型看,都是基于企业实现信息化过程,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实施信息化,不必按部就班按照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在现代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必须结合技术、管理、文化因素渐进地进行,使新的智能技术融入到企业管理中。

2 商业智能内涵

商业智能这一术语1989 年由Gartner Group 的Howard Dresner 首次提出,它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Data warehouse Institute组织认为“BI是将数据转换为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商业行为上的一个过程”; Gantner Group则认为“BI是将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然后通过发现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简单地说,商业智能是对商业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分析过程,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和洞察力,促使他们做出对企业更有利的决策。其实,商业智能不是什么新技术,它只是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为此,把商业智能看成是一种解决方案应该比较恰当。要深入认识商业智能,必须了解商业智能组织架构体系。

商业智能组织架构体系主要由数据仓库、OLAP以及数据挖掘三部分组成。

按照W.H.Inmon这位数据仓库系统构造方面的权威设计师的说法,“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时变的、非易失的数据集合,支持管理部门的决策过程”。这个简短而又全面的定义指出了表明数据仓库主要特征的四个关键词:面向主题的(subject-oriented)、集成的(integrated)、时变的(time-variant)、非易失的(nonvolatile),将数据仓库与其他数据存储系统(如关系数据库系统、事务处理系统和文件系统)区别开来。

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简称OLAP)是一类软件技术,它帮助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种可能的观察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企业维度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理解。

数据挖掘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已有的数据进行信息开采、挖掘和分析,从中识别和抽取隐含的模式和有趣知识,并利用它们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数据挖掘的任务是从数据中发现模式。模式有很多种,按功能可分为两大类:预测型(Predictive)模式和描述型(Descriptive)模式。

3 商业智能技术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

企业信息化进展到一定程度,数据量激增,面对海量数据,人们感慨数据丰富,信息贫乏。许多国内外企业纷纷决定采用商业智能技术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3.1 提升企业管理决策能力

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老总往往可以参考不多的信息凭借经验直接给出决策。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这样制定出的决策往往是偏颇的。而现在事实上很多决策者仍在采用此种方法,因此提升战略决策者的洞察力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企业应用商业智能,战略决策者能够冲破自身的局限性,产生有意义的深远的洞察力。这是因为:决策者通过商业智能提供的图形、图表、表格等工具来陈述问题。图形和图表是一种直观的问题陈述方式,它强调数据之间的关系,管理者可以对图形或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相比传统的报表,管理者更能够尽快作出反映,提升分析问题的洞察力。有研究表明,26%以上的决策者不能够恰当的选择问题陈述工具以辅助问题解决。这种不恰当的选择,导致问题解决时间的延长及结果的偏颇。图形等陈述手段对决策者的启示作用是有限的,为了解决问题,进行相关信息的推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开始通过搜索或分析开始数据探索的出发点。这种向导式的分析,通过借助储存的专家系统可以给决策者带来新的理念,更新决策者的思想。向导和决策者间的交互激发了知识的产生,即决策者洞察力的产生。

3.2 整合企业信息,提高报表分析

商业智能从技术层面上看,都是以数据仓库为基础,利用OLAP或数据挖掘技术根据决策者的需要从中提炼出各种表或视图。大致有几种类型。①企业级报表,这类报表生成器用来生成很好的格式化的静态报表,如财务报表、企业销售报表等。②立方体分析,它是基于立方体的商业智能工具向业务经理们提供简单的切片和钻取分析能力。③任意查询和分析,如关系型OLAP(R OLAP)工具供超级用户对数据库进行任意的访问,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切片、钻取,从而分析到最细粒度的交易信息。④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它是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可以使用各类模型进行预测或者寻找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相关性。⑤报表分发和预警,它是基于报表分发机制,可以根据订阅、调度或者数据库中的触发事件向大量的用户群发送整个报表或者告警信息。

4 企业信息化中商业智能典型应用

4.1商业智能典型应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那些企业需要具有商业智能的软件,主要集中在竞争激烈的数据密集型的生活消费品行业和零售业以及金融服务业:如银行、保险等。使用商业智能都可以立竿见影地带动销售,这一点在零售业表现最为明显。这就是商业智能中的销售管理,它通过系统存储的产品销售信息建立销售模型,分总体销售模型和区域、部门销售模型,对产生不同结果的销售模型分析其销售量和销售策略,进行销售影响的因素分析和评估,根据不同的销售环境对相应的产品销售方案进行改进和创新,及时落实产品上架和下架计划,提高企业营销额。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还可以建立提高销售量的预测模型。但是国内的生活消费品行业和零售业利润薄,信息化程度低,资金实力不强,没有足够能力实施。反而是电信、金融、航空等行业被商业智能厂商们看好,因为在国内这些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高,并且这些行业从某种意义上都是服务业,客户的需求在这些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准确、科学地把握客户的需求是身处这些行业的企业决策者们孜孜以求的东西,所以利用商业智能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尤为重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平台集成客户信息,能有效保证客户信息的集中、统一和规范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帮助企业在适当时间、通过适当渠道、为客户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通过发展曲线企业及时发现市场和顾客异常情况,快速采取措施,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收益。如信用卡分析,银行、保险等行业的欺诈监测等。

4.2 商业智能应用案例 ——中国光大银行国际结算系统

光大银行的国际结算系统于2001年正式运行,是光大银行的重要的业务,业务品种主要包括进口开证、到单、付汇、信用证通知、议付、结汇、转让信用证、出口托收、进口代收、进出口押汇、贴现、包买票据等,并实现了与SWIFT、会计系统接口。国际结算系统上线运行一段时间后,面临的问题是无法解决有效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所以急需建立一套强大的报表和统计分析系统,提供给光大银行总行和各分支行的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对国际结算业务的经营和收益进行深入分析。

光大银行建立面向国际结算部的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利用光大银行国际结算系统积累的大量有价值的历史交易数据,国际结算统计分析系统真实地反映光大国际结算业务的经营状况、揭示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和报表,并且支持OLAP验证式分析功能。光大银行国际结算统计分析系统基于数据仓库和OLAP技术,提供一个易用、灵活、快速的,集成了分析、统计、报表、数据挖掘的商业智能系统。国际结算统计分析系统是一个全行集中的分析系统,分支行无需配备该系统的维护人员,最大限度地降低光大银行的维护成本;而且各级业务人员无需科技部门的协助就可以自己定制各种报表和分析报告。

国际结算统计分析系统:(1)提供及时、方便的信息获取的方法,涵盖国际结算业务系统统计分析需要的全部数据,以及汇款柜台系统的部分数据,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及时性,可以通过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信息查询。(2)可以让业务人员方便地定义各种报表,得心应手地在报表中嵌入分析结果,并且支持报表下钻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3)支持快捷地绘制各种指标的走势曲线、对比柱图、占比图形,对数据进行内在关系和深度挖掘,为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定提供有力的依据。可以从机构、行和客户等角度分析国际结算业务的收益情况。(4)能够及时地对异常的情况进行告警,使决策者随时掌控全局。分级的等级评估更是预警、各种比较的有效方法。

光大银行国际结算统计分析系统为光大银行国际业务部的决策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查询、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报表定制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减少系统的维护成本,达到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掌握业务的变化和收益的变化,帮助用户从“市场占有率”观念转变为“利润贡献度”观念,从而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4篇

关键词:商务智能;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由企业专设信息机构和信息主管,在满足企业自身需求的基础上由企业为自身增添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并且还要为企业配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现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仅是直接关系企业利益的重要因素,而且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将具体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对商务智能的全面应用以及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对商务智能的应用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1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对商务智能的全面应用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内部所有信息的组织管理者,企业通过对商务智能的应用成功地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在每个企业中,信息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要,因为企业所有的商务决策都是需要准确且及时的信息“保驾护航”的。企业为了获得对自身更为有价值的综合信息,通常需要运用商务智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报告,接着及时查询工具。另外,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获得企业信息的高效率沟通,确保企业内部人员沟通顺畅,完成企业资源和知识的共享,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合作意识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企业的管理和凝聚力都能得以实现和增强,企业的投资成本也能得到明显的降低,进而实现企业竞争力持续保持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着将自身的优势和商务智能进行结合,这非常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保持。如果企业能够将商务智能和自身的优势得以全面结合并成功地应用到市场竞争中去,这无疑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大力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企业一系列的成本节约、创造剩余价值、实现各种发展战略的目标实现起来就会更加顺利。商务智能对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同样是一种巨大的推动,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企业的总体规划在之前总是存在抽象化的问题,智能商务在其中的应用使得企业的总体规划更加的具象化,极大地推动了操作性更加突出的战略规划的出现。通过对社会各行业的调查研究,企业信息化会因行业的差异和规模的大小存在不同的特点,所以,各个企业在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时,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各个企业自身发展的真正需要为依据着手建设。并且要学会整合和利用各种河阳的有效信息资源,这是确保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可以建立良好信息化建设体系的重要步骤。总之,智能商务可以促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为工业化进程做出良好的信息铺垫,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它还能满足企业信息化的需求,有效地推动了企业信息产业的前进,和企业软件业的发展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头态势,我们一定要加强企业软件设施完善和更新的强度和力度。商务智能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种非常大的推动。商务智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商务分析中,达到优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当今社会,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信息的竞争,每个企业想要获得最新最快的信息,对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商务智能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氛围中“诞生”。商务智能对企业信息进行处理的整个过程具体为首先对企业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行收集,接着在这些数据中提取出那些真正有用的数据,随后要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来对这些数据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筛选,经过筛选之后我们要将那些有质量的数据提取出来并且完成转换的过程,接着需要工作人员将这些数据存入数据仓库中,同时要对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相关的处理,最终,将有效的决策全面呈现在用户面前。为了帮助企业达到大量节约成本的目的,上述的所有工作环节都是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修理的。商务智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有效应用,促使企业信息化的可靠性得到全面的提升,除此之外,其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企业的整个信息数据要比之前更为真实有效,为企业的最终决策奠定下良好的信息基础。

2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对商务智能的应用

现阶段,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电子商务网站,它是企业通向互联网的一扇大门。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变得相当普遍,受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的影响,作为新兴产业的电子商务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方面都有着不错的成绩,许多企业都逐步开始在互联网上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网站,并且网站的发展现状良好。这些网站因为企业的产品不同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有的网站侧重提供企业相关的技术支持,有的侧重开展自身的电子商务,有些只是简单的在网站上对公司的文化和产品进行相关的介绍,还有一些会选择运用互联网组织企业的进货和销售。现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里巴巴公司所经营的淘宝网,以及百度旗下的一些相关业务服务。简而言之,电子商务成为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的“助推剂”,帮助企业在市场中保持着自身的竞争力,同时电子商务还逐步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它的这种方便、快捷的服务和消费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接受,未来的时代将是电子商务的时代。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问题在商务智能的帮助下研究成果显著,这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极大推动。每个企业对数据都不陌生,尤其是大型企业中,数据的量非常大,现在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每个企业面对的数据量会越来越大。如果我们在面对这么大数量的数据时依旧采用传统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数据展开分析,这促使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量急剧增加。商务智能的成功应用,实现了企业对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这样一来,一方面为企业节约成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为企业更高经济利益的取得奠定下良好的基础。这些功能的实现和智能商务本身具有的实时性、操作性以及完成业务流程的集成、跨越企业边界等的特性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以商务智能的实时特性为例,具体该特性的商务智能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完成数据的处理而且能够有效地缩短顾客和公司之间的距离,帮助决策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总结出合理全面的决策。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我国独立存在的智能商务产品制造厂商数量非常多,而且它们企业本身业务运营的较好,这也从侧面展现出我国每个行业对智能商务的使用量呈现增长的态势。未来几年,我国商务智能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壮大,商务智能也会受这种趋势的影响迎来自己发展的鼎盛时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商务智能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商务智能作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兴领域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推动。随着各类企业的全面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商务智能的需求会不断增大,要求会逐步提升。为此,相关人员要不断地完善旧的商务智能技术同时还要及时去开发新的智能商务技术,研究出更多适用性更高的商务智能理论和应用技巧。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商务智能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力度,尝试着将其推向更宽广的企业发展中去,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商务智能的应用帮助企业从各个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智能商务应用推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促使企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截止到现在,商务智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所有的相关人员在未来社会都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为企业获得更大的运营效益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徐延干.商务智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1(03).

[2]崔柔刚,温阳东.数据挖掘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3]郭琪瑶.计算数据分析在学生管理决策中的模式应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

第5篇

Abstract: It's necessary to do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for accelerating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China from a big country to a powerful country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formationization affec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 various aspects, including activating creative impulsion, providing the innovational platform, and offering technique support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关键词:信息化;制造业;技术创新

Key words: informationization;manufactuing industr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160-02

0 引言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报告,2009年中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份额达到15.6%,仅次于美国19%的份额据世界第二位[1]。但代表制造业技术水平的重大装备制造业中,70%的数控机床、70%的轿车工业装备和纺织机械、76 %的石油化工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100%的光纤制造装备及大型飞机、大型科学仪器、大型医疗设备等都为国外产品所占领[2]。

由此可见,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际经济分工中处于生产产品的较低位次,只能进行转包生产和来料加工。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走信息化强国之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信息化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以信息化来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知名品牌产品涌现在世人面前,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1 信息化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

1.1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的概念首先由日本学者Tadao Umesao在1963年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提出,他认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

此后,国内外的学术界对信息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①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②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③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④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等。简言之,信息化是手段,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整合社会资源,参与社会生产,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产生新的生产力,使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而造福于社会的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1.2 关于技术创新能力 著名经济学家Schun peter(1912)提出技术创新概念,他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采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来源和实现新的生产组织等来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3][4]。

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Barney(1986)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在资源基础上构成的一种“经验基础”[5]。Prahalad和Hamel(1990)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组织中的群体学习能力[5]。朱斌等(2002)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有目的、有意识地依靠自身或借助外部力量,准确识别、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有效应对技术和市场变化,开创性地进行研究开发,并把研究开发成果成功导入市场的能力[5]。

这些观点从不同的研究角度阐述了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创新主体的系统行为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其中创新的系统性、过程性和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尤为重要。企业这种综合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利用。企业在利用这些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创新过程中,通过资源的协调组合,产生新思想、新办法、新技术,并运用到研发、生产、市场营销等环节,最终实现新思想的综合能力。

2 信息化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 财务工作 职能转变 影响 必要性 方向 问题

科技革命不断地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然而一个企业的企业价值与企业财会职能的发挥联系更加紧密,这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因而财会工作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则深刻的影响着企业财会工作职能的转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随之产生并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只有具备强大的财务管理运作机制和高效率的财务管理水平,坚持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赢得有力地位。

一、信息化环境对企业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

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更多的是从事会计本人单独进行核算与监督,而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等信息网络手段,通过erp等方法进行数据库资源共享。过去企业要做出各个部门的充分连接才能做成一项目标工作,而信息化的财会管理系统由于资源的可共享性大大减少了部门之间连接难的问题,不仅仅减少了工作量,而且各个部门可以面向企业的综合管理与监督。

(二)信息化条件对财会工作流程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工作队记录有严格的控制,以记录为基础,对公司的基本资金流动进行步骤性的分析与角色。采取传统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的生成方式。而信息化条件下,可以通过erp模式,一改过去繁琐缓慢的结算方式,可以使资金的记录、分析与决策同步进行,大大减少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各项工作连接的更紧密。信息化的会计工作也将工作流程采取固定的模式,避免了过多的人为控制,企业的财会工作也因此更加规范。

(三)生成结果的信息化

财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提供会计报告,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在汇报工作时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信息的实时更新和报告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企业的财会信息从收集到加工整理都实时的存储在系统的数据库中,会计从业人员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及时将信息发给上级。上级也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将意见反映给汇报者,实现双向互动方式。

二、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会工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财务工作职能的转变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方式。

(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

事实证明,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更加适应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需求和汇报工作的进行,国有石化企业正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一方面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驾驭能力,通过向信息化方向的转变,企业能够快速的对内部信息和外部市场做出反应,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利益方面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正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

(二)是适应信息现代化坏境的本质要求

信息时代的快速推进追赶着每一个企业的行进脚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产业链不断升级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企业财务工作向信息化转变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尤其是如中石化的大型国有企业,更应该积极的将财务工作向信息化靠拢,以信息的快速实时性为轴,科技创新为轮,真正带动企业的飞速发展,努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的目标,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快速脚步。

(三)是企业规范化管理,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

信息化的大背景条件不仅使企业的

务工作从纸上转到了网络,更加方便快捷的财务工作避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缩减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促使了企业全面性系统化的调整,公司面向快捷精准的管理方式发展,加强了各部门协调处理各项工作的能力。企业的各方面管理统一规范,可以快速的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信息化环境下财务工作职能的转变方向

在传统财务工作中,会计核算是其工作重心,但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有必要对其财务工作只能进行转变。

(一)信息换背景下,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基础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要谋求企业的发展,我们就要对这种现今财务工作的职能进行转变。会计核算不仅要符合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同时还要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资讯,以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为此,企业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实现财务与业务信息的共享;同时还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优化,加大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对会计核算的支持力度,以此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信息化背景下,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心

要实现信息化背景下财务工作职能的转变,加强信息化财务管理是重点。为此,企业要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资金运用过程的管理,通过明确的规章条款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统一化和规范化;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健全企业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其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为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奠定基础。

四、面对财会工作职能转变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并不是可以马上接受并且进行良好的运用,尤其是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够,经验不足等。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在向信息化职能转变中应该充分注意到下面几个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名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层的管理人员,首先要从观念上接受新事物的革新,严格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理财观念,积极培养全面认真学习的态度,重视信息化时代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积极参与信息化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刻苦学习,并以此带动整个企业信息化观念的快速转变。

(二)运行机制的管理和信息化设备的支持

一个完备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有一套强大的运行管理机制作后盾,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高效规范的运行,同时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不稳定的一面,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实时监控,防患于未然。看重把内部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完备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相结合的思想。另外网络存在着偷盗信息,黑客干扰等危害,因此对数据库数据的保护需要下大力度,不断完善更新信息网络系统,查杀病毒和恶性干扰,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营。

(三)高素质信息化财务人员的培养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就能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信息化的到来,不仅观念需要及时的转变,对财务人员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也是很大的难题。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对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知识水平要求更高,人员的知识结构也需要及时作出改变和调整。对此,在人员培养上应该下大力气,管理人员既要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又要对财务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同时需要有积极快速的工作效率。

(四)财务管理工作职能创新困难

对于一项新技术的实施,多数企业往往欣然于照搬照做,而缺少自主创新的环节。创新可以引领时代的进步,更能带动一个企业的快速发展。如中石化这种大型国有企业更应该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的开拓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在财务工作中打破传统观念,建立强大的信息控制平台,借助有效地转变方式,有重点有目的的加快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

五、结束语

网络计算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财务系统的理财观念和经营观念,日益完善的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新的内容。信息化的多样性和时效性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考验着每个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信息化的到来并没有改

变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还要看企业自身的调控与应变能力。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建立一套完整有效地运行机制的同时还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增强。由此也可以看出,一次以网络信息化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信息革命呼之欲出。

参考文献:

[1]赵险峰.会计信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分析[j].商情,2008

[2]刘华治,刘志强,陈耿,龚丽娟.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会工作职能转变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2年

第7篇

一、ERP的基本概念

ERP又名企业管理计划,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信息化集成的最佳解决方案。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想实现在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相关的产业链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ERP系统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让企业在有效管理自身的同时,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控制,为企业发展增添优势。ERP是一款计算机软件,更是一款有效的企业管理工具,是管理理念与信息化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只有有效的利用ERP系统,通过其来对企业各相关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才能为企业发展增添助力,确保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案列分析

如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引进ERP系统之后,通过五年多的时间运行和不断改进,将公司的销售收款、采购付款、资金管理、物流运输、生产管理、质量监督、人事办公等一系列管理流程潜入ERP系统运行当中。通过ERP系统各个环节的操作、审核、审批等相关流程,解决了一些在管理过程中的扯皮事务和三不管地带,提升了公司内部控制和管理效率,对公司的发展具有现实性的意义。本文结合案例进行一下总结和分析。

三、计算机软件ERP系统对财务系统的影响

1.对会计核算职能的影响

公司引入ERP系统后,有好多业务操作、审核、审批管理流程嵌入到了系统中,同时一些基础性的数据输入工作分散到生产、销售、采购、仓储等各个业务部门相关人员操作完成。在计算机ERP系统的运行环境中,财务工作人员要抛弃原本的作业模式,利用信息化带来的技术便利,来转变职能,调整管理模式,将原本比较分散的会计核算转变为实时交互的财务管理。通过ERP的系统管理,企业中处于不同地域的财务人员可以同时进行平台操作利用ERP系统中的财务模块,进行财务数据的核算,不仅可以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极大的优化了财务管理流程,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在ERP系统中,可以清楚的知晓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在满足出货的同时,又可以有效的控制物料,从而降低企业库存的压力和风险。ERP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业务可以将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通过系统导入财务模块,并生产各种会计凭证。ERP系统分为多个子模块,不同的会计人员通过数据录入,最终全部汇总到总账模块之中,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可以有效的控制数据的重复和人为的改动,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2.对财务组织结构的影响

ERP系统是一个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促使财务部门结构趋向扁平化发展。使原本的部门界限逐渐淡化,财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范畴变的更加丰富多样。作为ERP系统的技术维护单位,信息中心负责相关数据和财务资料电子档案的备份任务,预防系统故障时的有效恢复。而相关的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变化由业务部门输入系统,完成与财务的对接,共同来完成成本效益的核算,这样就极大的减少了财务任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公司属于出口型的生产企业,出口的比重占70%以上,出口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物流费用比较大,有出口内陆运费、港口费、报关费、海运费、国外DDP费用等等,年物流费用达1000多万元。在引入ERP以前,对这部分物流费用的核算,只能进行比较笼统的分类核算,无法实现细化的成本核算与财务分析; ERP系统上线后,我们将销售下单―仓库备货―物流运输―发票核销―财务付款流程有效的关联起来,使物流运费核算到每一订单、每一产品,同时通过各港口、航线的物流费用比较,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费用,实现了物流费用成本核算与财务分析的精细化管理,为销售接单与公司经营管理提供合理的决策数据,同时也有效的实现了公司物流费用审核与控制。财务部门在信息化环境下,工作职能结合系统平台的管理,实现由单纯的记账、报账等核算型向提供分析和建议的管理型职能转变。

四、对会计监督、审核职能的影响

1.对监督职能的影响

在ERP系统引进的半年内,发现每个月的收款计划与实际收款误差渐渐加大,经过3个月的ERP系统追踪分析确认,是由于销售业务人员在填制销售收款天数时出错导致。在信息化环境下,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促使财务会计工作范畴涵盖了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融入到企业运行中的各个环节。要实现业务流程的全程参与,为企业做好财务统计与管理,就必须将财务的监督职能由原来的事中、事后活动转变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处理分析。依托信息化技术平台,结合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来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运营。在ERP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相关数据录入由各个部门内相关操作人员完成,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成为财务监督中的一大难题,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监督职能急需重新设定,来改变目前的依靠人员自律来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现状,为财务工作的严谨、准确奠定基础。

2.对监督方式和方法影响

ERP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整合,推动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建设,但是依托网络为平台的ERP系统功能相对复杂,模块分类较多,专业性很强,要实现对系统的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需要财务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实现由原本的人为操作向系统化程序操作的转变。ERP系统中设置了相应级别的授权,以实现监督审核的作用,没有相应的签核确认,承办事项就会停留在系统中无法继续向前进行。在ERP系统的推动下,企业将总账会计的相关职能分摊给了各个相关模块,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更新目前的监督手段,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但ERP系统各个模块的设置是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而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为财务的监督职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所以,财务部门要实现对企业整个业务流程的有效监督,就要转变工作模式,顺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财务职能转变和优化

ERP系统的应用,将公司管理和内部控制嵌入到ERP系统的管理当中,财务部门要通过ERP系统实现对相关事件、资料和数据的监督管理、内部控制和管理分析,就要通过财务人员工作职能的转变和优化来实现,要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企业流程,对财务核算职能进行优化;第二,对财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升财务人员对ERP系统的熟练掌握和有效利用;第三,提出明确的责任划分,确保监督职能的落实;第四,设置系统审核确认,对监督方式和方法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