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区治理的原则范文

时间:2023-08-25 16:34:00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治理的原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社区治理的原则

第1篇

1社区护理的原则

1.1社区护理工作应遵循三大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社区护理工作必须遵循下列三大原则[1~4]。

1.1.1社区护士必须要有满足社区内卫生服务需求的责任感。社区护士应运用社区内可利用的资源,发挥护理功能,以满足社区内居民的健康需求,如学校护士应协调并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组织、政府机构等相关资源,共同努力推进学校卫生计划,维护及促进师生员工的健康,并将触角延伸到社区中。

1.1.2社区内的弱势团体(老弱残障)应列为优先的服务对象。社区护理关心全人类的幸福,其对象是不分种族、宗教、年龄、性别或其它任何特征的。但是传统上妇幼健康应得到特别注意和照顾,其原因是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母亲健康一旦遭到永久性伤害,不仅造成母子二人健康的损害,且影响到整个家庭生活,间接造成社会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强盛。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他们将逐渐从社区生活中退出,照顾自己的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照顾非常重要,故在社区护理中应重点维护妇幼及老年人的健康。

1.1.3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必须参与卫生服务的计划与评估。评估是指对个体及其家属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评价,了解每个个体、家庭、团体以及整个社区健康的需求,以保证社区护理计划的落实。

2社区护理的目标[1~4]

2.1增加个体、家庭、团体的抗病能力。

2.1.1发掘和评估健康问题。每一个人、家庭、团体或社区,其健康需要和问题不尽相同,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其问题,然后再研究解决其问题。如缺乏养育经验的孕妇,必须让其尽快了解有关养育知识。

2.1.2协助家庭成员了解卫生知识。社区护士不仅要发现及评估个人、家庭、社区的卫生问题,而且要让社区所有居民都认识此问题的存在及其构成的危害性,并采取行动以解决问题。如不少人对癌症认识不清,对待癌症病人就像对待传染病病人一样,采取远离的态度,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给病人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健康恢复。

2.2提供各类人群所需要的护理服务:

社区护士依照个人的特殊情况,提供适当的护理、转诊、或社会资源的利用。如对长期卧床的心血管病人的家属给予基本护理知识指导(擦浴、翻身、测血压等等),以期提供病人舒适、安全的护理。

2.3控制(或尽量消除)威胁健康或降低生活兴趣的社会环境。社区护士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安全工作,去除威胁健康的因素,如意外事件、传染病疫源、药物成瘾、水源污染、噪声、空气及土壤污染、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2.4协助居民早期发现健康问题,早期治疗。社区护士通过借助各种健康筛检和对居民的健康评估,早期发现个体疾病,早期治疗,并劝导每一个人戒除不良卫生习惯。

3社区护士的职责

3.1工作内容:与医院临床护士比较,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

3.1.1社区护理的重点是家庭、社区以及有关团体。

3.1.2社区护士在不同的机构内根据不同健康层次提供相应服务。

3.1.3社区护士必须与不同机构打交道,有时为了个体和工作必须与相关单位协调。

3.1.4社区护士除做居家护理时有必要执行医嘱外,一般情况下是独立工作的。

3.1.5社区护理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除传染病外,应鼓励家属的自主与自我管理。

3.1.6社区护士通过与各家庭的各种接触,可以观察到家庭环境中对健康的影响因素。

3.1.7因个案的需求可能必须与其他医学专业人员联系,所以,社区护士与其他人员的联系较多。

3.1.8社区护士必须对个体及其家属在其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方面进行评估,帮助个体寻找社区资源,使其能达到自我照顾的最终目标,这是社区护士的基本职责。

此外,居民的健康筛检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通过筛检,要能够确认自己所服务的地段和社区中的高危人群,并能给予持续性照顾,以预防疾病发生。

3.2职责范围:了解国际与政府卫生组织和卫生法令;进行生命统计;协助环境卫生和团体卫生工作;实施卫生教育;从事妇幼卫生工作;协助公共安全与传染病管理;从事家庭访视及护理;心理卫生指导;执行医嘱;巡回服务;运用社会资源;保存正确记录。

3.3社区护士应具备的条件

3.3.1资格:①全日制护理专业教育毕业的护士、助产士。②具有两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③接受过半年以上的社区护理训练。

3.3.2条件:身心健康,品德优良,知识丰富,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

4社区护理模式

社区护理究竟应按照什么样的模式进行运转,作者认为社区护理工作者应从实际工作出发,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4.1影响健康因素

4.1.1生物、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遗传特性、体质、抵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和个体的心理品质。

4.1.2环境因素:环境是指个体的生存空间,包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场所、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气候的急剧变化、地震、噪声、水源及空气污染、生活场所是否安全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家庭或社区人群的健康。

4.1.3医学科技与医疗机构因素:不可否认,医学科学的进步为挽救生命、延长人类的寿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医学科技的适当运用与资源的恰当分配在维持人群中起着决定作用。

4.1.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完善、教育的普及、居民的收入、社会福利、家庭等都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4.2工作优先次序:预防(prevention)是社区护理工作中的最高目标;保护(protection)是将暴露在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因素或不良影响因素降至最低;促进(promotion)在社区护理工作中是属于消极和被动的,因为所采取的策略和行动不是个体在理想或最佳的健康状态下,而是为去除已造成对个体的不良影响因素及使个体恢复健康而施行的。

参考文献

[1]胡敏予,肖水源,周昌菊等.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的设想.山西护理杂志,1997,11(2):57~58

[2]左如梅,郭钟隆,冯德馨等.公共卫生与公共卫生护理学.台湾:南堂山出版社,1994.1~11

第2篇

【文章摘要】

由于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的特性,那些共同权利的拥有者从自利的角度出发,往往选择“搭便车”和机会主义等不合作行为。通过博弈论分析,这是“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何能破解这种困境,使其能选择走向合作?这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供给,离不开一个可置信的第三方来保证有效的沟通、比较透明的信息和对违约者的惩罚。通过农民用水者协会模式的构建和完善,实施农民参与的自主治理,能利于这个问题的化解。

【关键词】

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博弈分析;治理

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的特性,导致其在利用中往往无法避免“囚徒困境”的结局,农户在用水过程中的“搭便车”和机会主义行为造成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甚至对整个资源系统的破坏。尽管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的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治理的根本在于有效的制度安排。

1 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治理的博弈分析

在一次性囚徒困境博弈中,唯一的纳什均衡策略是(不合作,不合作),所以导致理性的参与者之间无法摆脱“囚徒困境”的悲剧。但如果有一套新的制度安排,使博弈的得益函数和博弈结构发生变化,并使参与方选择(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能成为博弈新的纳什均衡策略,就可以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可以使个体利益最大化,这样就实现了集体行动的目的。唯一的问题是,建立新的制度安排的成本要低于新的均衡建立之后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要打破“囚徒困境”的博弈均衡,需要有一个“可置信的第三方”,来实现一种对博弈双方来说的“可置信的承诺”或者说对违规者的“可置信的威胁”。

从而克服参与者之间的不信任感,坚定彼此采取“合作”行为的预期和消除机会主义行为。在“囚犯困境”博弈中,就是使两个囚犯选择(沉默,沉默)成为新的纳什均衡,而都被无罪释放,从而获得对参与者自身,也是对集体来说的利益最大化。那么这个“第三方”如何实现这个“可置信的威胁”?这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够与每个参与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能保持公正,而被双方信任;三是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实施对违规者的惩罚。这样参与者的最佳选择就是选择不违规而遵守承诺。

根据博弈论的分析,在无限次重复“囚徒困境”博弈中可以实现(合作,合作)的结果。这也是为许多实践所证明了的。但是这要求博弈双方认为:博弈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不会终止。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结果实现的原因是:博弈双方在反复试错的过程中,认识到长期利益的重要性,形成理性认识上的突破,而获得彼此行为的默契,并最终形成一种习惯或惯例。并且这种合作结果的实现,在能相互沟通和有良好合作传统的社区中能更容易实现。这其实是非正式制度安排对社区成员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更加长远。这也是为何公共池塘水资源在有些民风淳朴的社区也能够得到良好治理的原因。社区内部良好的文化习俗和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可置信第三方”的角色。如果某一个社区成员经常采取“搭便车”或机会主义行为,由于社区内部人们相互之间非常了解,他这种行为就逃不过别人的监督,就会失去“声誉”,在以后的集体行动中,就得不到别人的配合。“搭便车”者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利益。因此,从长期来看,社区成员的理是相互合作。

2 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治理模式分析

基于上面的分析:政府集权式的治理模式,如果能做到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有效承担“可置信的第三方”的角色,尽可能的降低治理成本,也并非不能实现公共池塘水资源的有效治理。问题在于:政府作为国家的人,其具体的管理行为也是由具有自利倾向的官员(人)来实施的,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往往难以克服问题和行为;同时,政府对农村社区内部琐碎的生产、生活,及其成员的具体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很难与集体行动的参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沟通往往通过村干部,这里面就又有一个人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也难以对投机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加之,政府官员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行为,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没有对政府官员行为的有效监督和激励(对政府官员来说,其政绩往往并不体现在农村社区的治理情况好坏上),从自利的角度出发,政府官员也有规避责任,选择“不作为”等投机主义行为的动机。所以,政府集权治理的方式对处于水资源利用末端的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常常会失灵。在实施政府集权管理的模式下,政府官员的作风行为、办事效率和依法秉公办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效果。

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的治理要实现集体行动的结果,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第一,对能清晰界定产权的水资源及其设施,实施民营化。但只适用于规模较小,能以较低成本实现“排他性“使用的小型农村水利设施。民营化之后,这部分水资源及其设施就不再属于农村社区公共池塘资源;第二,对必须采取集体行动才能有效运营的公共池塘型水资源及其设施,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安排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置信的第三方;成员之间能够沟通,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成员对规则的执行能遵守规则和承诺。

3 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治理中的农户参与模式选择

结合上文分析,针对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更实际的选择是实施农户参与式自主治理的模式。

农户参与式社区水资源管理是指社区内农民建立农民用水协会,采取自愿加入的原则,共同协商并投资修建、营运和管理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系统,协会成员共同在相互监督和协调下分享水资源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中,参与投资修建的农民根据一人一票制的原则,利用某种投票机制从所有参与者中选出协会的负责人。设施引水成功后,按一定方式分配水资源。农户每年以实物或资金的形式,为农户用水协会组织提供一定比例的资源份额,用以偿付系统运行控制和维护人员的费用,并使水资源按照大多数同意的原则进行分配。在需要集体行动清理渠道并承担常规或紧急维修工作时,协会成员有责任投入劳力。

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自主协商的制度安排,把当地利益相关、彼此熟悉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让所有农民对彼此的活动了如指掌,能够清楚了解在当天清理渠道任务等日常维护活动中没有参加的农民或消极怠工的农民,很容易排除不付费享用灌溉水资源的农民,能较好的监督相关人、财、物的投入支出,提高了农民对规则的遵守程度,降低了“搭便车”的潜在成本,因此在水资源的利用和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上,能够使农民克服机会主义行为,而在集体行动中选择(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实现集体行动的效益。组织有效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在某种相当于上文分析的“可以置信”的第三方,能够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水户会议或地方论坛)在相互熟悉的社区农户之间实施监督,对违规农户实施惩罚并实现对规则的可信承诺。

在农民自主协商灌溉管理制度中,农民通过参与规则制定、不断地设计有效规则等活动,抵消了负面的消极影响,增强了合作的积极性。协会内部农户深知相互依赖的重要性,沟通、理解和协商工作易于开展;另外,他们自己协商制定的规则,更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被选择的监督管理人员常常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并且是当地有一定威望的人,这样,这些为自己的需求工作、又熟悉灌溉系统运行的工作人员,既有技术优势和自身内在动力,又有解决利益冲突的“道德权力”—声誉,而有利于制度规则的遵守和灌溉系统的有效运做,从而能提高管理效率,增强设施利用率,更好的满足农民对水资源的需求。

农民自主协商的自主治理制度适合在农民居住集中、稳定,彼此熟悉,地块相邻,灌溉水源单一,水资源用途相同的农村地区。这符合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尤其是我国缺水地区,以村为居住单位,居住地和承包地比较集中,家庭经营规模也比较小,因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李代鑫.中国灌溉管理与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5)

[2]理查德·瑞丁格.中国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自主管理排灌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6)

[3]刘文荣,陈鹏,马晓明.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的自治制度分析[J].环境科学动态,2004(2),14-15

[4]张陆彪等.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绩效与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3(2):29-33.

第3篇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现状;困难;对策

责任制护理的特点是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即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由专人负责全面计划和实施护理。责任制护理采取专人专管的方式,以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1]。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0年响应上级卫生部门的号召,积极开展责任制护理,采用分床到护、分工明确、不定期检查、每月考核的方法具体实施。

1社区责任制护理的现状

1.1护士床位分配除护士长、供应室护士及预检台护士外,其余护士全部分配床位,根据床位的远近程度、使用率的高低情况不同,适当调整护士分管的床位数,最后每位护士分别负责3-5个床位。

1.2护士每日分工情况除护士长每周一-周五负责管理外,每日安排6名护士上班,其中2名早班负责门诊补液及注射工作;1名主班负责病区医嘱处理、领药发药及出院宣教等工作;1名值班负责接收新病人、特殊患者监测等工作;1名日付班负责病区加药、次日排药等工作;1名治疗班负责病区静脉输液、测量体温及绘制等工作。

1.3责任护士工作情况在完成每日所属班次工作的前提下,利用空闲时间以及为患者更换药液等机会,对自己分管的床位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用药及疾病知识宣教、为患者修剪指甲等责任护士的工作。

1.4每月考核情况护士长不定期每周深入病房,检查患者指甲与皮肤状况并询问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评估责任护士的具体工作进度,并将检查结果直接记入护士考核分,与每月绩效奖金紧密挂钩。

2效果

2.1我中心自开展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患者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由开展前的80%上升到90%以上,这是责任制护理模式优越性的体现。但患者与责任护士的沟通仍然较少,患者得到的健康知识及心理护理仍缺乏,患者叫不出责任护士名字的情况依然存在。

2.2责任护士管床概念明确,利用发药、换液等进行床边宣教的情况日益增加,说明责任护士工作主动性明显提高。但责任护士在完成每日班次工作的前提下,不能完全兼顾床位,科内护士普遍反映缺乏与患者交流的时间,无法让患者对护士产生最大的信任和满意。

3存在的困难

3.1护士人员不足充足合理的床护比是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更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根本[2]。《护士条例》已明确提出普通病房的床护比应达1:0.4。然而我们医院的现状是:核定床位25张,而实际开放床位45张,导致卫生局根据核定床位配备的人员与实际护理工作所需的护士人数差距很大;而且小部分护士转科,从事非护理工作。病区内也有许多非护理工作由护士完成,如输入医嘱、病区取药等等,导致护士人员严重不足,这是责任制护理工作开展困难的重要原因。

3.2护士素质偏低在基层工作的护士,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平时除了应付日常工作外,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导致护士知识贫乏。部分护士对自身职责不重视,不按要求开展责任护士工作。

3.3患者老龄化社区住院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这些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导致对健康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又加上老年性耳背耳聋的影响,造成护士与患者沟通困难。

3.4不遵守院规由于社区医院距患者住处很近,所以许多患者在完成当天治疗和症状好转后,不遵守住院期间不得私自离院的规定,偷偷回家过夜,导致护士不能利用下午相对空闲的时间对患者开展责任护士的工作。而患者住院时间较短,也导致工作无法顺利展开。

4对策

4.1实行分层责任制和床边工作制,灵活推广责任制护理分层责任制管病人:根据病区床位和当天病人数,把病人分给责任护士,一般每个责任护士分管8-13张床,要求各责任护士对自己分管病人的各项治疗及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和护理记录等进行全面负责。护士床边工作制:每个责任护士均配备多功能护理车一台,放置在所管床位病房门口外,车内放治疗药液、护理用品和盛污物的容器等。责任护士的工作主要围绕在病人身边,把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3]。

4.2加强护士编制管理护士的配置应以符合患者的需求为基本选择[4]。上级部门应根据医院实际开放床位配备护士;门诊与住院分开管理;减少护士分流,保证临床护士配备充足。

4.3加强培训,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的培训,更新护士知识体系,提高护士素质。加强法律法规及责任意识教育,养成人人负责的氛围。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业余大学、外出进修等,提高自身水平。

5小结

社区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护士对床位患者服务不够到位,从而使该模式在我社区医院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根据现阶段社区医院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责任制和床边工作制、增加护士配置、加强培训等是实现责任制护理全面有效开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林兴凤,赵升田,毕建忠,等.以责任制护理为切入点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J].中国医院,2010,14(11):19-21.

[2]杨鲜苹.影响优质护理服务顺利开展的因素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530.

第4篇

关键词: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设计;结构;原则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agricultural land for important point, discusses the region sustainable land us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management and its principl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amework. In this framework, with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land as mainly rely on, will the land quality index as a main body, the main building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have five, maintain, improve the land quality, supply the land resources,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balance needs target, take into account the non-productive functions and achieve social environment support.

Keywords: the region sustainable land use; Management; Evaluation index design; Structure;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虽属于资源丰富的大国,但由于人均分配不均、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针对土地进行可持续利用管理,最主要以指标值、指标量表征,通过它们来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已成为国际主要的研究重点。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持续利用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以经济学、生态学、系统学、土壤学等理论为前提,在对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构建能客观反映土地利用管理的组合匹配状况、行为特征、集合度量系列指标的密切联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度量指标的制定,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反映与衡量,诊断、识别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的制约程度、限制因素,制定可持续利用土地管理的方向机量化的范围。

一、指标体系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作为一种综合评价,主要的依据是指标,而指标是客观度量和描述事物与现象,是联系着关心现象、事物条件与状态的变化信息,主要包含有指标数值、指标名称。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土地资源的条件集合,主要由若干等级层次性、等级结构性、互相补充、互相联系的指标,以构成有机的系列。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主要是由原始数据中直接获取而来,是一种基本指标,以客观反映系统特征、总结基本指标抽象、统计,区域可持续利用土地则是说明各系统的作用强度、联系、整体性的综合指标。而针对我国大部分区域而言,因人类影响坏境,且打破了自然平衡,追求单纯的均衡自然,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匮乏、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关注均衡打破各亚系统,以使物质能量能实现交换,尤其是注意系统动态变化,例如受到人为管理指标、具有控制意义的指标、空间与实践的动态指标、相互变量关系指标、内外环境交换关系指标等。

二、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由于可持续利用土地的管理系统具有自身复杂性,因此其等级具有层次结构,对该中层次结构指标的度量、描述,属于一种层次结构。同时也具有优越性:其一,促使系统更为富有意义且更为完整。在系统发生复杂变化时,层次结构功能可说明单个系统元素的产生影响;其二,各层次结构,根据层次的不同,以对元素归并分类,以完成任务;其三,各层次结构,根据每层次所提供的内容信息,对每层次职能进行深刻理解;其四,层次结构的成效性;其五,层次结构的可变通性、可靠性,对结构的局部扰动,不会扰动整个层次结构。

指标体系作为具有层次结构、互相关联的指标组,是指标组基本指标与综合指标共同构成。针对选择指标组,决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管理评价结构框架,作为指标体系的成功关键因素。必须采用简练、全面的指标组指标,透彻了解特点、功能、结构,清晰了解区域土地管理目标。

三、指标设置原则

因区域土地管理,具有层次多变性、系统结构复杂性、亚系统相互作用性,同时存在互相的输入与输出,有些元素、层次、压系统发生协同改变,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由劣至优或者由优至劣。所以,在选择最灵敏、内涵最为丰富的指标,以作为评价指标,较为困难。针对区域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管理的复杂系统来说,现在没有几个指标可对其变化趋势、系统状态进行描述,需将多个指标有机组成一个共同整体,利用指标体系对系统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在对区域可持续土地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置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如下:

首先,客观性、科学性原则。在选择指标时,必须采用公认科学理论作为依据。各类指标可客观反映土地利用的目的和定义。确保数据的来源具有准确性,数据处理方法具有科学性,获得的数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真实性。对数据进行测定和处理、对指标进行聚合,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其次,系统性、完备性原则。由于指标体系属于有机整体,能全面度量、反应区域的土地利用评价特征、发展状况,能充分直接或间接的揭示不可持续因素,主要应综合考虑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资源条件、人口条件等协同性,以防止出现相互重叠。

第三,地域性、层次性原则。由于层次的不同,功能与目标也就不同,对主导因素、总体目标、存在问题的评价,都会随着层次、尺度、空间的不同而产生蝉翼。区域自然条件、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区域可持续利用土地存在地域差异,也因土地利用的方式,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社会经济的联系,需要在设备上不断反映这些地域的指标差异性,必须针对性的设置。

第四,可操作性。在设置指标时,必须注意数据指标是否具有可得性,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可测性,以便于量化。在进行实际调查时,指标数据必须便于通过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资料,或者从有关技术、管理、科研部门直接获得。

第五,社会经济指标与生物自然指标相互结合原则。土地管理、利用系统中,自然生态坏境、土地质量的变动或特征,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自然发展的符合作用而的得到的结果,表现在两类过程发生综合效益,在综合变化的关键点上反应区域土地利用管理的可持续性。

第六,动态趋势指标同静态水平指标相互结合原则。在现行的土地管理系统中,资源环境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必须综合考虑动态趋势和静态水平,以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评判。

四、结束语

由于在各标准体系下,指标数量、层次均存在较大差异,在系统总各指标并不是独立的,在对不同标准进行衡量时通常需利用同一指标。土地质量指标属于主要指标,而不是以经济发展速度、水平作为可持续评价指标,但经济发展水平也对土地利用管理的可持续性存在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属于我国的资源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重要的评价背景指标,不可作为直接的评判指标。在设置系统时,必须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完备性原则、地域性、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会经济指标与生物自然指标相互结合原则、动态趋势指标同静态水平指标相互结合原则。

参考文献

[1] 齐伟.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

[2] 牛星.区域土地利用系统演化分析与状态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3] 薛永森.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

第5篇

多元智能兴趣班校外教育眼下,校外教育中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林林总总,种类繁多。在报班咨询工作当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不是为“要不要给孩子报班”忧心,而是为了不知如何选班而苦恼。

家长不同,给孩子报班的目的也各不相同:(1)自己没有时间和经验照顾教育孩子,与其瞎玩浪费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多学点知识和技能。(2)别人家孩子报了,我家孩子也报。(3)我喜欢,但我小时候没条件学,现在我有条件,让孩子来学。(4)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孩子,想利用兴趣班使孩子全面发展。(5)希望孩子通过学习,发现他的潜能,长大以后有一技之长。(6)现在的孩子比较孤单,给他更多的机会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习。

以上几种类型的家长,虽然目的不同,但在确定了要给孩子报班之后,都要面临一个问题――如何给孩子选一个最适合的兴趣班。

有的家长自己觉得哪个好,就给孩子报哪个,或者看哪个班最火就报哪个;有的家长会向负责招生的老师咨询,说明自己的目的,孩子的情况,请老师推荐;还有的家长会带孩子先去试课,再从中挑选适合的课程。但是这几种做法都存在着一些弊端:第一种是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兴趣,违背了校外教育的教育原则。第二种向老师咨询,有时老师也并不真正了解孩子的性格和想法,更多的还是跟着家长的“意愿”给孩子选课。而“试课”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更准确的确定孩子想要学什么,却也在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况且孩子好奇心强,试课的时候,五花八门的课程个个都显得那么新鲜有趣,孩子往往会眼花缭乱,拿不定主意,对选择的课程也总是三分钟热度,兴趣班体现不出孩子的兴趣,而只是一时的新鲜。

那么,怎样才能为孩子合理选班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孩子和兴趣班二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只有这样,给孩子报班才能有的放矢,将“特长”和“兴趣”结合起来,让孩子也觉得感兴趣,愿意学。

那么如何评估孩子呢?其实孩子平时有很多举动都是他性格特征、才能天分的一种外在表现。比如有的孩子看见电视里有人唱歌,就能跟着哼唱;有的很小的时候就能跟着节拍扭动身体;有的动手欲望强,家里好多东西他都能给拆开;有的家里来了客人就“自来熟”,问东问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意识到这一点,还有的甚至把某些表现归为了“多动症”,“人来疯”,等等。其实孩子的能力多种多样,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从小会背多少诗,会做多少算术题才是衡量“聪明”孩子的唯一标准。因此,把“多元智能理论”介绍给家长是很有必要的。这个理论可以让家长更全面地认知自己的孩子。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的,他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人都拥有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七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外的幼儿园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因为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由小做起,应该让那些只关注孩子认知发展的家长尽早明白,孩子的发展是包括很多方面的。

为了使多元智能理论更通俗易懂,我们可以用身体上的六种器官来表示:

1.语言文字智能可以比喻为“嘴巴智能”,它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一般来说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等是几种特别需要语言智能的职业。

2.数学逻辑智能可以比喻为“大脑智能”,它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一般来说数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和科学家等是特别需要数学逻辑智能的几种职业。

3.视觉空间智能可以比喻为“眼睛智能”,它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一般来说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

4.身体运动智能可以比喻为“肢体智能”,它是指灵活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速度、力量和弹性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一般来说运动员、演员、舞蹈家等是特别需要运动智能的几种职业。

5.音乐旋律智能可以比喻为“耳朵智能”,它是指准确地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一般像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

6.人际关系智能可以比喻为“心智”,它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可以说是察言观色的能力,这包括对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一般来说比较适合从事的职业有政治、心理辅导、公关、文秘、推销等需要组织、联系、协调、领导等能力的工作。

7.自我认知智能也可以比喻为“心智”,它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了解,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动机、脾气和欲望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这样的人较适合从事与心理辅导有关的工作。

以上说明,每个孩子的智能结构都是多元的,每个孩子都有其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家长需要通过多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去发现儿童的优势智能。下面列举一些多元智能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来辅助家长完成这个过程:

1.语言文字智能。对于生字、词语的学习相当快;喜欢阅读各个种类的书籍;对一件事情可以清晰地表述出来……

2.数学逻辑智能。能够记住很多数字;清楚地记得自己有哪些玩具,种类、数量皆能记在脑海里;喜欢动手测量家中物品或摆设,包括重量、长度、体积能够很快将组合性玩具如积木、拼图等组合完毕

懂得运用技巧整理玩具,如由大而小、分门别类等

对数学游戏或电脑感兴趣

爱玩象棋或其他策略游戏 ……

3.视觉空间智能。喜欢随手涂涂画画;喜欢三维空间的游戏,如七巧板、积木等;喜欢玩拼图、走迷宫……

4.身体运动智能。喜欢户外运动;喜欢触摸环境中的物品;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

5.音乐旋律智能。当听到熟悉的音乐时,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在家中做自己的事情时,不自觉地哼唱;能听出别人唱歌唱的不准……

6.人际关系智能。喜欢接近人群,喜欢热闹;在团队中经常成为受他人欢迎的对象;在别人有争端时,擅长扮演协调者的角色……

7.自我认知智能。比较喜欢一个人玩耍;较为沉默,但时常会提出很好的建议或见解;懂得反省自己,并告诉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

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格利卡.法斯说:“小孩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他们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帮助家长去发现孩子身上多姿多彩的闪光点,一旦让孩子们在“我能行”,“我哪点最行”,“我哪点更行”这三个问题上找到了答案,就可以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特质为他们选择合适的兴趣班了。现在的兴趣班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也正是孩子智能多元化的一个印证。

在对孩子有了正确的评估之后,下一步,就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现有的兴趣班作以评估:

1.语言文字智能:英语、写作、主持、表演

2.数学逻辑智能:数学思维游戏、珠心算、电脑、模型、棋类

3.视觉空间智能:美术类、书法、模型

4.身体运动智能:各种体育项目、舞蹈

5.音乐旋律智能:器乐类、声乐、舞蹈

6.人际关系智能:主持、表演

7.自我认知智能:棋类、写作、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几乎每一个兴趣班都涉及了多种智能因素,上述分类仅是按照某个兴趣班比较突出的一两种因素进行划分的。比如舞蹈,舞蹈最重要的肢体动作要协调优美(身体运动智能),但同时也需要对音乐旋律、节奏的良好感知,对音乐表达情感内容的正确理解(音乐旋律智能),考虑舞蹈姿势和舞台队形的视觉美感(视觉空间智能),在群舞中要体现伙伴之间的配合与信任(人际交往智能),在独舞中有自己的感悟体会(自我认知智能)等等。

另外,“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可以说在所有的课外兴趣班中都会有所体现。因为每一个兴趣班都是孩子兴趣与爱好的体现,这是他在自我认知之后的选择;而在活动的过程中,他要与老师,伙伴进行频繁的交流,这种交流的频率是要远远高于“我讲你听”的校内教育的,孩子作为一个“社会人”来讲,这种与人之间的交流与配合是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现在很多家长也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向我们咨询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说“我的孩子平时不太爱说话,害怕生人,我想锻炼锻炼他”。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校外教育中兴趣班除了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之外,其最有意义的功能是使孩子在互动和谐的氛围中品性得到培养,人格得到完善。

在对孩子和兴趣班都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之后,家长就可以在报班时让孩子有兴趣参与进来,发展他们的优势智能,激发他们的弱势智能,帮助他们把优势智能的特点迁移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中,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愉快的玩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和技能。

认识多元智能理论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长处,通过兴趣班给孩子发掘潜能的空间,但我们希望不要因此助长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毕竟,不是每一个学习画画的孩子都能成为达芬奇,每一个学钢琴的孩子都能成为郎朗……家长给孩子报班,最重要的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孩子,孩子参加兴趣班最重要的是使他们在宽松、健康的教育土壤中,兴趣得以发挥,品格得以完善,各方面素质得以均衡发展。家长也千万不要拿自己孩子的弱势智能与别人孩子的优势智能去比较,而是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点滴进步,为孩子人生教育大楼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

[2]吴志宏.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管床;病种;某综合科

责任制护理模式是现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途径[1]。据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千人口的护士均数约为4.06人[2],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注册护士达到278.3万,每千人口护士数仅为2.05人[3],因此临床中一位护士有时负责近10位患者。由于社区医院病种繁多,流动性强,增加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比如,每位护士都会分管到各类疾病,他们对每类疾病并不熟知,以致机械的执行医嘱,工作流程,死记硬背"十知道",护理质量往往不太理想。随着中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提高,中国护理必然走向专业化。本文探讨了责任制护理结合病种分管患者模式在社区医院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Y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在某综合科住院的41例患者,年龄为7~71岁,平均年龄(42.21±8.97)岁。其中内科疾病28例,包括呼吸系统疾病8例,心血管系统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7例,内分泌系统疾病6例;外科疾病6例;中医3例;其他疾病种类4例。

1.2方法 我科12名护士,每个平均分管4位患者。前期采用按当班护士轮流分管新入院患者,每位护士负责的病种具有随机性,并对患者满意度、专科护理、患者"十知道"进行调查,总分均为100分计算。然后根据病种及护士分层与特点分管患者,其中7位护士分别负责内科系统疾病,同一系统疾病分给一位护士,经验较浅或新进护士负责单一常见疾病。2位护士负责外科疾病,1位负责中医疾病,其他疾病种类由一位经验丰富或年资长的护士负责。采用新护理模式实施护理3个月。开展前后,科室环境,患者结构,规章制度,护理人力资源等均相同,并再次根据患者满意度、专科护理、患者"十知道"进行考核评分。新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按照病种分管患者,并结合护士性别、个性、能力、经验等特征。

1.2.2针对特定护士加强相应病种知识培训,每月进行理论考核,基础护理知识占比30%,相应病种知识占比70%,并每季度开展相关操作考核。

1.2.3负责某病种责任护士,每月开展相关病种护理查房或业务讲课,以提升自我并以点带面让大家共同进步。

1.2.4结合护理考核成绩,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实行绩效分配。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统计学水准,P

2 结果

开展责任制护理结合病种分管患者模式后,与开展前相比,患者满意度、专科护理、患者"十知道"等护理安全考核评分在开展前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的专科化发展已成为临床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4]。传统的以轮流收管新入院患者、连续床号段,如1~5床或病房分管患者,虽然较方便。但是这样导致护士会护理各种类型疾病,不同病种发病机制,治疗,护理措施等各异,因此护士很难掌握患者"十知道"即床号、姓名、诊断、病情、治疗、护理等,护士对患者"十知道"掌握不牢,就很难更加主动专业的提供护理。实施新的护理管床模式要求护士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熟练掌握是前提,因此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考核。同时会存在分配管床患者不均及疾病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需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及奖惩制度,实施多劳多得,优劳多得,以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次临床观察主在社区医院探讨,通过改进责任制护理-按分病种管床模式进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增加,下一步可在综合医院各科室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韩玉书.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环球中医药.201 3,06(01):177-178.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working together for health:health report 2006[M].Geneva:Switzerland,2006:209.

第7篇

作者简介:鞠益芳(1974年),女,汉族,大专,主管护师。摘要: 社区护理人员在不同的场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但担负着护理责任,而且还要提供咨询服务、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等。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医疗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为了给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护理人员要不断掌握新知识,让自身的责任和作用得以最大的发挥,尤其是在药物治疗中,护理人员更应增强责任意识。在此对社区护理人员在药物治疗中的责任及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社区护理人员; 药物治疗; 责任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65-02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及自我维护意识的增强,社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增强法律观念,加强护理管理,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社区护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扮演多重角色,这就要求他们要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在患者药物治疗中,社区护理人员作为医生处方的执行者,更应该明确自身责任,充分发挥在药物治疗中的工作价值。

1 社区护理人员在药物治疗中的主要责任及作用分析

1.1 护理人员在防范配药差错中的主要责任及作用: 由于护士担任着配药的责任,也是患者使用药物的直接提供者。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临床医生也会由于繁忙或者不细心而开错医嘱,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可随意地根据处方用药,而在配药时应细心查看,让患者规范、安全用药。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掌握临床经验及药理知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改正,避免发生差错,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护士要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在工作中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若发现处方中有不明白或者有错误的地方,要主动询问主治医师,确保配药无误。

1.2 护理人员在确保药物治疗效果中的作用: 患者药物治疗中,不但要保证用药无误,还要让药物取得理想的效果[1]。因此,护理人员要交代患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对于有些不易溶解的药物,不可将它们加入补液中,不但造成浪费,也影响了药效,因此,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1.3 护理人员在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主要责任及作用: 随着各种新药品的推陈出新,在临床治疗上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机会,但很多药品都会存在毒副作用,让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且药物的毒副作用要在不断使用中才慢慢发现。护士不仅是药物的最后把关者,在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时,也要细心观察患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只有在细致观察中,才能给临床医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有些患者使用了药物后,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前驱症状不易察觉,特别是老年患者,他们的机体功能出现衰退,反应迟钝,导致症状更加隐蔽[2]。护士要加强巡视,在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或者检查时,要留意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例如、血压、心率、皮疹及精神状态等方面是否发生变化,观察此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2 社区护理人员做好药物治疗工作对策分析

2.1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增强职业责任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医院要谋求发展,就必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而在社区医院医疗服务中,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护理人员都要适应时展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更新知识,充分体现出自己的工作价值。在社区医院治疗患者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护士作为医生处方的执行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药物治疗中的责任和作用,在工作过程中做到严格、正确、规范、科学配药。

2.2 护理人员应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社区服务也应多功能化,服务对象也从患者延伸到家庭。社区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药物治疗方面的作用,就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多参加临床操作,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反应能力。护理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针对每个护士的薄弱环节,有目标地多学习、多思考,多参加一些有益的业务活动,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激励机制。而护士则要明确自身职责,调动起工作热情,增强职业责任感,体现出自己的工作价值,做好护士工作[3]。

2.3 社区护理人员应不断创新,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任何一项事业的进步和发展,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由于我国的护理事业起步比较迟,和世界护理水平比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研究、不断发现。尤其在药物治疗中,更要善于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社区护理人员有责任在工作中见到的各种问题向临床医师反馈,尽量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用药。社区护士要完成社会赋予的责任,要运用灵活、高效的工作方式,具有无畏艰苦、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护理服务,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在药物治疗中明确自己的责任,让自己的工作价值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护理人员要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安全,推动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也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柯庆梅.社区护理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式[J].中国社区医师,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