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6:33:56
序论:在您撰写班级管理理论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认真负责,嘴勤脚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我缺乏的是经验,可我认为“认真负责”、“嘴勤脚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这份责任感不仅来源于我的对这份职业的执着,更来源于我对孩子们的爱。因为我们学校白天是全封闭式的学管理,学生在校用午餐,所以我不仅要管理他们的学习,同时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对于每一个孩子我尽量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与呵护。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人生的过渡。而在班级学习生活中,班主任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最容易了解他们,更容易做他们的工作,所以我在平时时刻注意孩子们的变化,及时地帮助他们拨正人生的航向,驶向正确的人生港湾。
二、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爱生如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几年来,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学生,热心的帮助学生。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爱是教育的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诱导,教育学生。对学生有爱,并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他们。所以这个“爱”必须和“严”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理解你的爱。
四、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中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
值日问题,过去的一贯作法都是只让几个干部轮流,经过实验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好的学生好,差的仍然赶不上。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采取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后,学生表现出十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当值的那天。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学习清洁、纪律、收发作业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通过值日,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
五、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 班事评论员制度的实施办法
第一,由团支部负责实施。
第二,全班学生轮流值日,负责一天。
第三,准备一个记录本,每天一页,每页设计三栏:(1)记录当天班里的考勤、纪律、卫生、课堂表现、活动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状况。(2)对当天同学们的表现、班级事务、班级管理进行评论,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3)进行一个以励志、学习等为主题的演讲交流,记录本上写出演讲的主要内容或要点,高一阶段的演讲可以带稿,高二阶段要求脱稿演讲。
第四,在每晚晚自习前10分钟班事评论员将上面三点在全班进行交流。
二 班事评论员制度的实施
第一,对全体同学进行宣传。明确制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是班级思想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并培养学生的演讲水平。要得到班委的支持和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配合。
第二,对班级评论员制度的管理者进行指导。对团支部书记提出要求:(1)对制度实施进行监督落实,准备好记录本,编排好轮转顺序表;(2)对初始几位同学的评论和演讲要做一些评价和引导(最好班主任老师对初始几天进行评价和引导,然后再由团支部进行);(3)演讲的内容可以分周次确定主题或自选主题,但要积极的、向上的,要防止学生把消极的、对班级建设不利的内容作为演讲主题。
第三,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学生多看社会前进的主流,少看社会阴暗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锻炼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勤奋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提高班级个体的素质引导健康的舆论,以引导健康的舆论提高班级群体素质。
三 班事评论员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主人翁意识。高效的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人人都是班级的管理者,都会在管理中去体会,充分发表自己对班级管理的见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第二,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民主氛围,形成民主制度,逐步形成班集体的传统。班级民主能使正确的言论得以充分表达,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并形成强大的力量,使集体的健康舆论真正形成。传统是一种巩固了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它具有导向性、稳定性与间接影响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传统对于集体是一种社会黏合剂,它可以把集体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优良传统是班集体的财富。
第三,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高一学生刚进入学校,彼此不认识,刚开始时的演讲交流以自我介绍的形式,让大家尽快认识,并为班级的管理出谋划策,制订班级发展目标,把自己融入班级,同时我们也去接纳同学,互相帮助。这些都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第四,有利于良好班级舆论的形成。班级舆论是班集体不成文的言行规范,是学生自我教育、提高素质的手段,也是形成和发展班集体巨大力量的主要途径。班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个人的力量大得多,有效得多。我们经常会见到很多犯过错误的学生并不怕班主任的批评,却最怕集体舆论的谴责。班集体中健康的舆论占优势,就可以战胜不良的舆论,打击歪风邪气,错误的言行就站不住脚,即使出现,也会遭到围攻和谴责,促使这部分个体素质的提高。评论员每天总结一天的表现时必然要涉及对做得好的方面的肯定,及不足方面应如何提高或改进,我们在其中会认识到自己一天的表现,总结反思自己。及时进行批评和表扬,更有利于正确舆论的形成。
第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四 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选择培养好团支部干部,让他们成为班级思想建设和执行班事观察员制度的核心力量。团支部书记人选应具备成绩较好、人际关系较好、品德高尚、有加强组织管理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在管理实践中必须教会班干部一些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使班干部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或者让他们不断总结经验、讨论对策、交流工作思路。还要利用好成绩优秀的、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等,要团结他们、依靠他们、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和评价舆论的能力,使他们和班委会一起真正形成一个集体的核心,一个代表正确舆论导向的核心,这是形成健康的班级舆论的重要基础。
第二,要指导制定具体办法。
关键词:中学教育;班级管理;法德治班;人格师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40-02
班主任凭借自己的职务、权力,利用班级组织机构、班级规章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手段达到管理人、激活人、教育人仅是班级管理工作"依法" 治班管理过程。而班主任利用其自身的人格力量、才能、知识、以及倾注深深的师爱等情感及各种创造性活动,使自己扮演的角色转化为宏观的更具人性化的权威形象,使学生亲闻其声,亲见其形,愿意受其教诲,达到感染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才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班级管理。以"德"治班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
随着西方人类文明的传播,个性解放运动的兴起,人的社会化、自我化、个性化意识的增强,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成功的管理"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卓越的才能"。 "依法"治班与以"德"治班有机结合才有班级凝聚力形成向心力。而人们在班级工作中更多地施行"依法"治班而以"德"治班却时有疏忽,这样班级人心较散,学习目标不易实现。为此浅谈以"德"治班,师爱育人的几点体会。
1. 以高尚的品格感化人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深刻地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诠释。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则不能教人。当今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模仿性强,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要比一般教师多得多,示范性也比一般教师大得多。如果班主任只是依靠其法治性管理,而自己品格低劣,或者行为懒散、作风不正、处事不公,那就很难想象其学生会有很高的道德境界。
学生一日常规从头到脚,内务建设到教室文化建设,课堂学习到课外活动,惜时与良好休息的养成教育,千头万绪,为了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的教育,努力做到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热情关爱学生,准时上下课,和同学们一道劳动,一道整理内务,共同设计美化教室,共同出操等。
实践证明,班主任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给学生以深刻的示范性教育----正所谓"其身正则不令而行"。
2.以出众的能力激励人
班主任要有获取信息、更新知识、开拓创新的能力。面对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迁,班主任工作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要有新思维、新内容、新举措、新方法,使学生保持新鲜感,要因势利导,以激发学生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热情。班主任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班主任要善于把握班级发展的方向,拟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要善于贯彻和实施、监督和检查、反馈和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班主任要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甚至瞬息万变的教育环境,班主任必须依据教育对象的变化和条件的变化,抓住最佳教育时机,运用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巧妙点拔,以取得最优教育效果。班主任要有较好的交往协调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班主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班主任要善于和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协同工作,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教育的合力。同时,班主任还必须有准确的表达能力、较强的自控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班主任有了出众的能力,就能激励学生对班级的热爱,进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落实。教育的性质决定了班主任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从师爱出发,冷静的思考,必定会引领班级学风正,班风浓。
3.以渊博的知识吸引人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需要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人文素养。班主任的知识越多,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就越高,学生就越容易被他吸引,听从他的教诲。"长易 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班主任知识渊博、兴趣广泛、谈吐幽默,学生才会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班主任如果知识疲乏、孤陋寡闻、授课说理杂乱无章,就不可能吸引学生,德治管理也就谈不上了。
4.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
在学校教育中,注重情感渗透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种内在管理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有情感与精神满足的需要。对情感的敏感与珍惜,对平等人格的追求与维护,是当代学生最强烈的思想意识之一。因为在时代的变革中,面对各种情感上的矛盾,他们渴望理解、渴望尊重、渴望信任、渴望情感交流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班主任真挚的各种情感可以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巨大的内动力,使之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育的正确方向前进。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也只有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情感,给学生以亲近和信任,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仰慕心理,才会向老师敞开内心世界。这时,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药到病除"的教育功效,达到既定的班级管理目标。
关键词: 高校班级管理 责任制 理论基础 制度设计
当代大学校园已经迎来了“90后”,根据一些调查显示①,“90后”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追求公正、平等、自由,蔑视传统权威,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少了恒心、毅力、责任感与奋斗精神。于是部分学生将挑战校规、班规等同于追求自由,将不认真听讲等同于蔑视传统权威,这样既可以逃脱责任,又可以找到道德支点以自我安慰。在抱怨声中,部分学生逐渐养成逃课、沉迷于虚拟世界等不良习惯;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上大学并不是自我提升之道而是自我毁灭之道,因为他们不仅荒废了四年美好年华,而且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将会伴随一生并且危害一生。教师之所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于教师及时发现并矫正学生在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使学习阶段真正成为人生进步最快的阶段。大学阶段是学生养成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职业能力最关键的时期,因而高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责任重大。
一、高校班级责任制的理论基础
高校班级管理是一种基层的、具体的、具有挑战性的管理实践。它是高校管理制度的最低端环节,直接作用于学生;管理效果也会直接、具体地通过学生的出勤、及格率等指标表现出来;管理者(班主任)并不具备传统管理者所具备的权力,管理对象差异大、思维敏捷且富有批判精神,因而管理效果很难尽如人意。所以,当前高校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大。高校教师如果仅仅运用经验型的策略,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应该提高管理的理论水平与知识含量。
(一)公平的差异原则:班级管理伦理支点
罗尔斯认为,公平具有两条正义原则:第一条是平等地分配权利与义务的原则,第二条是补偿最少受惠成员的原则②。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已经充分享受到公平的第一原则,但是第一原则的充分保障并不能使大学生取得基本均等的结果。同一个大学班级的学生在进校阶段的水平相对平均,在享有相同的第一条公平原则下,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学习效果差异明显,有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有些获得了相当好的工作,有些考上了研究生;有些同学由于大学阶段不努力,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有些甚至连学位证都难以获得。这种差异使得第二条公平原则的存在显得尤为必要。虽然同学们平等地分配到了权利与义务,但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自控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生行使权利与义务的能力存在差异,进而使行使权利与义务带来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对学习效果差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补偿,是促进班级公平的重要举措。当然,要对学习效果差的学生进行补偿,不能对学习效果进行直接补偿,而是找出学习效果差的原因,完善学习条件,使所有学生都达到一定的、最基础的学习效果,如都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不挂科、顺利毕业、毕业后都有工作机会,等等。
(二)责任与参验:班级管理着力点
传统的班级管理都是采取直接管理的方式。班主任通过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了解、分析与帮助;对自控力差的学生进行实时干预,通过苦口婆心式的循循善诱引导其转变;直接管理的成功者通常被学生视为大哥或知心大姐式的老师。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第一,这种管理模式的管理成本很高。班主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第二,对班主任的要求相当高。需要班主任具有相当的责任心与工作能力,尤其是引导不同个性学生的能力。第三,无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班级管理水平。一两个、甚至一大批尽职尽责的优秀班主任无法促进高校班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因为如果要促进整体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就需要大部分班主任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事实上无法通过榜样的宣传使每个班主任都具有优秀班主任所具备的责任心与工作能力,相反,优秀的、称职的班主任所占的比例相对要小很多。事实上,在目前的高校管理中,班级管理的地位相当低,一方面是学校为班级管理所支付的管理成本低,学校支付给班主任老师的管理报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忽视政策会大大限制班主任的精力投入③。另一方面,目前的班主任大多数由专任教师或辅导员兼任,专业教师由于教研与科研的压力而没有精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辅导员由于无法在本班学生和全院学生之间做到公平,从而很难平衡两种角色。因此,通过采用间接管理的方式,普遍大幅度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与水平,是当前大学班级管理的迫切需要。
责任制班级管理模式是一种间接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提高班干部服务班级的能力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按照一定的管理方式,选拔、培养、监督好班干部队伍。班主任管理班干部的核心思想在于责任与问责。所谓的责任,就是要明确每一个学期的班级目标,即每个学期班干部要完成的任务、要承担的责任。参验④的管理思想源于韩非,他认为君主应该将大臣的承诺与具体的贡献进行对比,以检验大臣的能力与忠心,行不及言与行胜于言都将被追究责任,只有行轨于言才能获得奖赏。参验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是以每个学期的最后结果来检验班干部围绕班级目标所做的承诺,根据完成的具体情况考核班干部。
二、高校班级责任制的制度设计
高校班级管理责任制是要通过责任与参验提高班干部的服务能力,进而增强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使最缺乏自制能力的学生达到基本的学习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之间的结果公平。基于这一出发点,我在所担任班主任的两个班级进行了相应的制度设计。
(一)召开班会商定学年目标
每个学年开始时,班主任主持班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全体同学根据每学年的特点商量学年目标。有些目标是班主任的硬性目标,如出勤率、及格率、四六级通过率,等等;有一些目标是同学们基于自由发展的需要所提出的目标,如大一熟悉老师、学校及周边环境,大二社会兼职,大三考研与职业规划技能发展,等等,学生交往与个性发展等。这些目标就是该学年要完成的任务,也是班干部们的责任。
(二)班委会的组成与班长竞选
班干部要完成相应的任务,需要有一个有灵魂、团结的班委会,因而应该改变原来的班干部普选模式,实行班干部任命制。班干部的任命者是班长,班长为了完成任务,按照班主任制度的一些基本的担任班干部的条件,挑选出一个团结的班委员。班长要获得这一权利,必须通过竞选,由全体同学投票产生。在班长竞选时,候选人围绕目标进行竞选演讲,表达自己的实现目标的做法,以及为班级服务的一些设想,来赢得同学们的支持。获胜者有权通过协商的方式组建班委会管理班级。为了防止班长在用人上的不成熟,要设立一些担任班干部的条件,如不能挂科、坚持早晚自习,等等。
(三)明确每个班干部的职责
虽然班长是完成班级目标的第一责任人,但是班长也需要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因而班长需要与班干部共同商量,将全班目标分解成每个班干部的职责任,每个班干部根据自己所承担的职责设定工作内容及方式方法。需要将具体的分工情况及拟采取的工作方式通过寝室张贴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公布,这既是班干部管理班级的依据,又是同学们监督班干部的依据。
(四)监督与引导
班主任应每个月召开一次班委员,了解班级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每个班干部具体工作情况。有些情况需要班干部每个星期都要汇报,如出勤率,等等。定期找学生了解班干部的工作情况,听取同学们对班干部服务水平的评价,找出问题,提高水平。对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应与班干部共同商量解决,还要提供相应的指导。
(五)奖惩
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如果班干部们的工作完成得比较好,班主任就要对班长和工作出色的班干部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扬与奖励。如果不能完成预定工作,就要进行批评并视情况给予一定的惩罚。
三、实施后的效果与问题
通过一年的实践,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一)效果
1.挂科的现象大幅减少
由于以前是采取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在精力不足时,管理效果较差,从而导致大一时挂科现象比较严重,采取这种管理方式后,挂科现象减少了80%。
2.出勤率大幅提升
采取这种管理模式后,班级的出勤率相对于以往,相对于其他班级,明显要高。目前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班级现在是大三,通常而言,大三的出勤率会大幅下降,但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后,出勤率能稳定在95%左右,缺勤者往往是由于有其他事由请假,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而无故旷课的情况基本得到控制,存在个别同学某堂课无故旷课的情况,大面积无故旷课,某同学长期无故旷课等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基本消失。
3.班级活动丰富多彩
班干部通过制订并落实班级活动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班级活动,活跃了班级气氛,也提高了班级凝聚力;锻炼了班干部,也锻炼了每个同学。
4.同学们有目标、能行动
每个同学都会深入思考自己的未来,并真正行动起来,而且行动并不是个体行动,班干部们会收集大家的目标,为大家提供服务,组织相同目标者集体行动。比如过四级如何通过共同学习携手通过四级,过六级者如何群策群力,考研、考公务员者如何信息共享,等等。当目标有了交集,大家的行动就有了动力。
(二)问题
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在制度设计层面与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在实践中得到的反映,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制度和完善执行提供依据。
1.学生与班干部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接受并理解这一管理理念。这种管理尝试属于个别的管理创新,学生与班干部很难理解这种管理制度的精神与精髓,在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就会影响到班干部的积极性和班级管理效果。有些学生虽然接受,但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一管理模式。
2.该模式过于依赖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学生干部毕竟只是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社会经验和年龄方面的原因,很难真正承担起管理者的职责,并且一个班级内很难有足够多的合格的班干部。
3.该模式会加剧重要学生干部与不守纪律学生之间的矛盾。一个班级内部有一些规则的破坏者,这些破坏者往往会无视班干部的权威,有的甚至会故意挑衅班干部,这会让班干部左右为难。
4.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不够。由于采取间接管理的模式,班主任与同学甚至班干部的沟通不够,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往往只会与班长的沟通较多,因而不能全面了解班集体的情况。
四、总结
高校班级管理责任制的管理模式是基于提高所有学生尤其是自控力不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设计的,以加强班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作用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而且在于具备高效率、成本低、可复制等特点而广泛适用。这种模式在实践中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相信的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学生对这一管理模式的认识会越来越到位,班干部的素质与能力会不断提高,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会更加深入,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也会不断透彻,管理效果会越来越好。再加上班主任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一定能将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注释:
①王宁军.“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②王丽琴.当前高校班级管理的哲学思考.教育与现代化[J].2005,(1).
关键词: 时间管理班级管理陶行知理论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教育,其宗旨是“培养合理的人生”。而时间管理的本质也就是营造合理的教育教学氛围,让每一个班级管理者都轻松自如地进行卓有成效的班级管理。当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之时,新课程改革又掀起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之风,这就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感觉和谐快乐,真正做到班级有班规约束,每一个细节都合理恰当是新时期投身教学管理的班主任所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因此,对于每一个班主任而言,把管理做好,做好的管理既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又符合当今教育的要求,是每个教师都要深入实践的,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班级时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柯维在《与时间有约》一书中用数学的平面坐标系理论,对事情的重要性、紧迫性进行了鲜明的阐述。他依照急迫和重要的程度划分出四个象限,分别为:第一象限(急迫、重要),第二象限(不急迫、重要),第三象限(不急迫、不重要),第四象限(急迫、不重要)。于是,我们日常管理中的许多事件就可以进行量化和分类。实际上,作为每一个班级管理者,都会十分注重第一象限事情的实现,然而我们往往会忽视第二象限的事情是同样重要的,需要我们花费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生命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而我们更应该这样去实践:时间要花费在重要的事情上。按照柯维的理论,我对班级管理方面可能遇到的事情进行了这样分类:重要的事,学生的意外事故或者冲突事件,家长到校与任课老师的联系,其他学校交代必须完成的工作等;不重要的事,无关教育教学的谈话等。一般来说,在重要的事情上多花时间,减少在不重要且不急迫的时间上的花费,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合理的调控。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操作。
一、常规管理定主次,投入时间讲方式
班主任的时间非常紧凑,要参加晨间活动、课堂教学、广播操、午间用餐、午间休息、保洁工作、体育活动、安排自修,安排放学等常规活动,其间还要了解学生的缺席情况、健康状况,与家长联络,处理学生违规事件,完成学校交办事项,批改作业和家校联系本,参加相关会议和听课等,因此需要有事前的规划和安排。我一般看一下每周的时间表再做具体安排,先安排重要的事情,再处理相对次要和琐碎的事情。安排时应该遵从分类理论,不应只看事情本身,还要看到事情背后的意义。
二、课堂管理抓规范,安排时间出效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与主动创设。具体来说,应注重课堂管理的规范性,巧妙安排时间以求得最高的效率。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具备课堂管理的能力。课堂管理即强调课堂中有效的管理与有效的教学之间紧密的联系。从平时的教学中,我总结出要在以下几方面管理能力上下工夫。
1.洞悉。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到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情况,并用言语或非言语予以适当的处理。
2.兼顾。教师在同一时间内能注意或处理两个以上事件的能力,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内,既要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活动,又要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
3.把握分段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
4.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
5.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动机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责罚学生时避免微波效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要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或责罚某个学生。但在责罚个别学生时,要避免产生微波效应。微波效应指教师责罚某一学生后,对班级中其他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了加强课堂管理,教师在处理个别学生问题时,应避免微波效应。
三、学生管理重方法,挤出时间促风气
在整个班级管理中,核心内容是学生管理。如果在学生的管理上制度和方法相结合,尤其是注重方法的实行,挤出时间来和学生搞好关系,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我在平时的学生管理上,往往舍得在以下方面花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给学生留台阶下,给机会改正存在的错误。
2.教育学生用赞美的方式,强调学生的智慧和优点,适当地指出其不足之处。
3.努力创设和学生单独谈心的机会,增进师生关系;经常在家校练习本上和家长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表现。
4.参加或举办学生重视的班级活动,和学生近距离接触,抓住能使班级气氛和谐融洽的绝佳机会,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总之,在他人忽视的而实际又非常重要的地方多花时间,下足工夫,一个理想的班集体就会随着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改善而迅速形成。
四、学期管理设步骤,展开时间看评价
学期管理是一个中长期的时间管理概念,班主任应该配合学校的年度和学期计划的安排,为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作一个整体的规划。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常规做法:一般地,将一个学期目标分成几个阶段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
1.学期初:开学初对班级有一个整体设想和构建,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基本资料,熟悉班级的教室设备和环境等。尤其是新班主任,开学两周以内,应该安排以下内容:规划师生彼此熟悉的过程、班级的整体布置、班干部选举、值日生的安排和调配、班规的制订、尝试和家长作初步联络(电话、书面或家访形式)、与任课老师做好协调联络等。这是一个准备阶段,应该多花时间下足工夫,只有充分的准备才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
2.学期中:依照每个月的特点来进行细微的划分,安排班级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班会活动,持续进行各项班级常规的评比。在这中间,需要以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贯穿始终,班级管理是一项动态的过程,学期中班级气氛、常规、学生的学习情形和行为表现是不断变动的,只有保持密切注意,才能不断维持和增进管理成果。当然在学期中还可以分一些小段来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已有的良好的班风班貌,解决存在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公司化模式;理论与实践
随着世界经济飞跃式发展,社会转型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造成目前高职学生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高职学生比以前更加关注个人利益,面临各种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比以前更加突出。不断变化着的新形势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班级“公司化”管理模式概述
班级“公司化”管理模式,就是直接把“社会”搬进了校园,将企业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把班委会式管理模式改成公司化管理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与学校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谐融合,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和在校体验职场。学习、实习、工作,三者和谐地融为一体。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缩短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的适应时间,提前了解社会和熟悉工作环境。
公司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将公司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劳动计酬、劳动合同关系等因素与学校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位学生都是公司员工,每天面对的不再是老师和同学,而是公司的领导和同事,学生每天要做的也不是简单意义的上课听讲,而是要认真地操作手中的“业务”。通过班级“仿真公司”的锻炼和适应,提高学生对企业的适应力,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迅速提高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敬业、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班级“公司化”更多地是开发学生的资源优势,根据班级的特点,规划配置出六大“事业部”(即学习指导部、纪律督察部、后勤保障部、文体宣传部、企划实践部、人力资源部),公司将分别成立团支部和监事会,监督公司运作和学院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公司员工的思想动态由班级团支部书记和朋辈辅导员负责管理。让全班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做,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的、个性化的、人性化的空间。
二、实施班级“公司化”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必须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就业能力,然而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大转变。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现象,但用人单位很难招到理想员工也是事实,造成这种“两难”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的能力不足问题,这种能力有知识层面的,有技能层面的,也有心理层面的。高职学生毕业后难就业现象的背后,除了就业市场和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的原因之外,与我们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部分高职学生到了企业以后,在短期内无法适应公司严格的管理制度,不会处理企业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高职毕业生就业出师不利的重要原因。在高职院校实施班级“公司化”管理模式,培养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感悟企业精神,减少就业前的岗位培训。提高实际的就业能力是当前每一所高职院校亟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高职院校实施班级“公司化”管理这一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其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高职院校实施班级“公司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人们社会职业行为的准则。高职学生在职业行为中必须履行和遵守职业道德,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理想等诸多内容。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立足于社会。
(二)在高职院校实施班级“公司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通过实施班级“公司化”管理,使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企业文化、道德规范,感悟企业精神,从而懂得在校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还要懂得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基本的做人道理,从而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职业意识,增强其就业观念,提升其就业能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取胜。
(三)在高职院校实施班级“公司化”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分析能力。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公司化管理模式下的班级最大优点是鼓励与带动全班同学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有责任为班级的进步而尽力。由于学生是抱着锻炼自己的心态,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获得自己所感兴趣的公司管理岗位,因此非常重视得到这个机会,对于公司所布置的任务往往会认真的、积极主动的去做,这样可以有效的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在高职院校实施班级“公司化”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
规则意识是要求学生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这是学生毕业后要面对的管理方式。责任意识要求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处事态度。高职学生如果没有责任心,将来走出校门如何去承担社会责任,如何去完成社会或企业交付的各项任务。
三、试行班级“公司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教育的真谛是对人独特个性的宽容与尊重。现代学生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学生的价值,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传统“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已造成制度管理作用的泛化,片面强调用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来强调学生“服从性”、“统一性”和靠班主任辛辛苦苦的“保姆式”管理、强制高压的“警察式”管理或不负责任的“放羊式”管理方式都注定要失败的。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舞台、交流的空间;应该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人文、充满活力和魅力及吸引力的地方,是让学生身心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发展的地方,是让学生毕业后有着美好回忆的地方。从CNKI检索情况来看,关于班级“公司化”管理的理论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通过相关文献和报道,班级“公司化”管理的实践研究主要有“宁波兴港职业高中”、“郑州商贸管理学校”曾先后在班级“公司化”管理的实践方面进行过探索,其主要成果有:上20世纪末1999年,宁波兴港职业高中在全国成立了第一家班级公司,班委会变成董事会,草拟了公司章程和制度,并根据公司制度形式设置班干部,日常考核也以公司考核形式进行。此后在国内先后有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湛江第七中学、北京东方大学清华颐文专修学校、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浙江海宁技校、连云港市中药学校等一大批的学校开始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公司化”、“企业化”管理模式的试点和尝试。
郑州商贸管理学校实施“班级公司化管理,教学市场化运作”被评为2009年度郑州十大新闻事件。该校的职业教育围绕“由过去的学校教育变为岗位教育、由知识传授型教育变为知识应用型教育、由毕业后就业变为学习中就业”的办学思路。“班级公司化,教学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将模拟市场作为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实训基地老师的指导下走向市场,开展业务联系,完成成本核算、生产销售等任务,使学生在校园里就能体验职业人角色,参与就业锻炼,同时学会交流和沟通,合作和竞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育人为中心,坚持内强管理、外树形象、从严治院”的方针和“以素质立身,靠技能发展”的校训,形成了全员育人格局,教学、生活秩序井然。注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强化班级日常管理。并以学生德育量化考评制度贯穿学生管理主线,严格管理实施中涌现了一大批班级管理的行家高手,为探索高职院校班级“公司化”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靠保证。
四、班级“公司化”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
(一)经营理念:
把自信、励志、合作、竞争和发展定位为班级“公司”的企业精神。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所有的同学都应该树立坚定的自信心;要磨练自己的意志,跌倒了再爬起来,要做不倒翁;员工之间要和睦相处,要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树立竞争意识,在学习、生产上展开竞争。使学生能真正成为社会和企业的有用人才,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经营目标:
【论文关键词】职业化 班级管理
中职学校的教育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职业化教育是中职教育的基本方向,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部分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化人文素养。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班级作为中职学校最基本的学生管理单位,对其实行职业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能更好地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班级职业化管理”模式就是指在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中吸收职业内具适用性、有特色的职业制度和职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但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同时也能够感受职业氛围,感知职业文化,感悟职业精神,提升职业化素养,规范职业化行为,提高就业能力。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探索班级职业化管理的实施方法。本文即以本校护理专业班级为实施对象,对班级职业化管理的模式构建进行粗浅的讨论。
一、重视新生入学的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主要是对学校相关专业情况的介绍。刚人校的新生,对学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对所选专业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班主任要抓住机会,通俗而且详细地向学生说明,让他们对自己所选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初步明确自己的方向。笔者对所管理的护理专业班级新生,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介绍:“护理是什么”,“学习护理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护理工作的发展前景怎么样”,“护理工作的要求有哪些”等等。了解专业后,紧接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要来学习”、“我怎样学、”“我学什么”、“我能学好吗”等等。这项工作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通过举办讲座、说课,观看多媒体视频、影像,开展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选专业、行业及岗位的特点与要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指导自己的学习行动。
二、班级建设体现职业化内涵
班级建设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工作,是班级职业化管理的“核心工程”,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内容:
1.班级文化建设体现职业化人文素养
职业化人文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心态和职业道德。班主任首先要对所管理班级相应专业的职业人文精神有充分的认识,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努力融入并充分体现职业人文素养,让学生得到熏陶。
笔者在对护理班级的管理中,首先了解到护理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同样要求必须做好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强化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重视伦理问题,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人民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职责。然后,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医学人文精神,如明确班级的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沟通,有自尊、有志气、有效率、有魅力;班级之家是“天使之家”;班训是“要做一名有爱心、细心、责任心的护士”;在教室的布局上,通过天使园地、信息栏、医学警言等专题的设计,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完成排版、张贴等工作,使教室成为既温馨又有浓厚职业人文氛围的学习场所,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医学人文精神的熏陶。
建立班主任语录制度,班主任每周班会课讲述至少一个与医学、伦理及职业道德等有关的故事或者相关讲座,与同学们一同剖析、讨论,从中总结出简练的格言警句,让每位同学记录在自己的班主任语录本上,经常翻阅反思,深刻感悟医学人文精神,提高医学职业人文素养。
都说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从改变自己的态度开始。通过前面所说的入学专业介绍及班级的文化建设等工作,已经能够让学生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2.班级日常管理强调职业化行为规范
职业化行为规范包括职业语言与职业行为。班级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指纪律的维持、卫生保洁、信息的上传下达、同学关系的处理等工作,琐碎繁杂。笔者首先完善班级组织机构建设。采取自我推荐、竞选演讲、全班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班干部,再以人员相对稳定的宿舍为单位建立若干小团队,构成“班主任——班长一一班委会——小团队——个人”的层级型班级组织机构.营造“班干各司其职、小团队竞争激励、全班合作和谐”的良好局面。其次,针对纪律管理,提出“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找工作,先从遵守纪律开始”等口号,班干做好记录,以小团队为单位进行奖惩。
关于班级卫生管理,笔者经过摸索,对护理班级实行与医院护士相似的轮岗包干制,提出“先学会护理物品,再学会护理人”的口号,把清洁卫生划分为教室护理班、黑板护理班、清洁区护理班、宿舍护理班,以小团队为单位进行轮岗包干。这些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班级管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使得团队内成员互相督促激励,团队之间激烈竞争,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以各种事例、案件进行经常性养成教育与讨论,要求“请”、“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五句文明语言不离口。提倡学生学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融人行业岗位的有关要求,提出“做今天的优秀学生,造明天的优秀职工”。
3.开展班级活动提高职业化技能
职业化技能包括职业资质和职业化通用能力。职业资质就是从事本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是能够胜任本职业的基本标准,是本职业在必备知识和专业经验方面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资质,这是进人某一职业领域的通行证。对于护理专业来说,职业资质就是护士资格证书。虽然学校已经有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以及专业教师等一整套的教育模式,但在班级管理中,仍需要强化培养职业技能,尤其是职业化通用能力。护理专业的职业化必备技能主要有沟通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建设与团队精神、情绪控制技巧等。参加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创造机会提供平台让 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主要有:(1)从第一个学期开始,每天轮2-3名同学与班主任沟通,形式有面谈、书信、电话等,内容不限,连续四个学期。(2)从第一个学期开始,每天晚自修前轮2~3名同学到讲台演讲,内容自定,连续四个学期。(3)成立各种特长小组,如推拿组、礼仪组、环保组、书法绘画组等,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陶冶高雅情操。(4)积极组织班级参加学校的各项比赛活动,这是展示班级风貌,提高班级凝聚力,体现同学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5)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假期活动等,一方面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调动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态度、品质、行为的根本改变。(6)每学期开学不久发放“学生核心能力学习实践方案表”,建立开放性档案。此表作为学生的行动指南与纲领,班主任与班干部定期检查督促,要求同学按时完成,期末上交班主任评分。
4.班级职业化管理模式对班主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