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村发展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08-25 16:33:54

序论:在您撰写农村发展的核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村发展的核心

第1篇

笔者认为,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核心能力的对策,应围绕资源、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制度建设进行模式和方案的设计,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观念。把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来抓,必须澄清一些错误的观念:一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单地理解为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工人化,简单地按城市模式建设农村,按城市的发展路径和经验改造农村,这是十分片面的。应当在保有农村基本的自然风貌和经营特色的基础上,利用农村的优势资源和应用技术改进农村的经济社会状况;二是过分依赖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农村脱贫增收,特别是利用农村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搞低层次、浪费资源和重污染的制造业生产,这样做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是在更深层次上对农业的剥夺。

2.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立与资源优势相和谐的主导产业。我国农村的区域跨度大,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资源分布差异很大,这为农业产业的差异化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实施差异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开发农业的低成本高收益产业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生产还是基本上以村庄或较小的区域范围为限,进行农业生产与流通的布局,结果是农业产业结构严重雷同,行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国内市场农产品的供给不丰富,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个地区和村庄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立与资源优势相和谐的主导产业,实施差异化战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渔则渔,宜休闲则休闲,使自己的经营有特色、有品牌、占尽天地人和之利。

3.加强农村适用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生产利用市场紧密结合的科技运行机制;其次,要加快普及先进适应技术。以产业化经营、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组织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区工程、农业标准化工程、良种产业化工程等科技兴农工程,引导农民发展适销对路的名优特产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三要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借用现代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

4.建立起在宏观上能够激励和约束经济行为主体创业行为、投资冲动和技术创新活动的制度,解决我国农村因制度原因造成的低效率问题。如既要适当延长农业生产资源的承包期限,建立灵活的土地流转制度,加强投资者权益的保护,鼓励经营者进行长期的投资等,还要在合同上对投资者进行约束,要求他们按照维护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经营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进行经营运作,不能随意破坏农村发展的自然规律和长远规划,搞急功近利性的经营。

5.适度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按照经济学的规模效益理论,在适度的规模内,随着规模扩大,经营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是递增的。目前,我国在农业产业和农地耕作上,存在着规模过小、现代科技应用成本过高的问题。所以,要通过农业适用技术的开发利用,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坚持统筹规划、连片开发,提高管理效率。

6.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政府服务和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为方向。在政策上,可以对立足于当地资源开发的项目和农业适用技术开发的项目给予贷款、税收上的优惠;在管理与服务上,建立农业服务信息网络,快速传递农业经济信息资料,对价格波动大的农产品,建立预警制度,避免更多成本支出;建立高效的运销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机能;大力推广农村适用技术,利用各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加强媒体广告宣传,了解本土农业的特色,建立消费者对本土农业的信心与支持。

第2篇

应当看到,随着“两基”攻坚、“两免一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一波又一波重大战略的实施,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很多农村学校校舍面貌一新、功能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校园面积更不用说,基础设施不可谓不好。但即便如此,家长还是愿意送孩子到城市学校就读。

究其原因,是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不仅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虽然城乡学校硬件设施差距已然缩小,但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依然存在。这是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这一差距的核心在于管理水平、师资水平的差距。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管理水平落后,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师综合实施课程的能力不强,很多学校连国家课程都无法开足开齐。

因此,要让农村学校留得住学生,就必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提高呢?在笔者看来,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少,恰恰为实施“小班化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绝佳机会,我省的一些地方,如平凉市早在积极行动,探索出了宝贵经验。

首先,加强农村学校在职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提高工资待遇,让他们率先过上有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培养出留得住的高水平教师是根本的解决之策。

其次,借鉴以前中等师范学校办学经验,改变当前师范院校过于偏重专业、过于注重学术研究的倾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必然合格。

第3篇

一、创新教育教学观念,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角度、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教法,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爱护他们,尊重他们。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要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最新教学技术,迅速树立“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思想。例如:我们学校教师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化的观念,师生进行真实、多向的交流与合作,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新体制机制,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教育法律、法规,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学校各种制度,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利保障,才能建设“富裕西乡塘、文化西乡塘、和谐西乡塘、生态西乡塘和平安西乡塘”。

三、创新办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办学”模式,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现代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大量使用电视、网络办学、远程办学的模式,构建“开放式办学”模式,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为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例如: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集中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培训,要求每位教师都会制作课件,都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开拓视野,加大课堂内信息的容量,优化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创新办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办学”模式,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

四、创新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实现形式。开放创新教育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一切活动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为学生提供有效、全面、真诚的服务。所以,在开放教育中,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服务意识。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开放教育环境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咨询者、组织者,可以说是一个教育的服务者。开放教育离不开服务,没有服务也就没有开放教育。现代开放教育为学生建立了强大、便捷、完善的支持服务系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但不能因此否认教师的作用,放弃教师的职责。例如:我们学校精简和改革学校体制的管理,全面实行服务承诺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为家长、学生提供热情、周到、便捷的服务;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学生入学、升学和社会保障方面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这才真正体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现代教育思想。

五、创新课堂教学,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关键

开放与创新是素质教育教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进行创新地学习必须明确开放和创新与课堂教学的内在联系。把开放与创新充分地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中学习,也能充分发挥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学习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根本。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建立起了这样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会促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实施开放与创新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例如:我们学校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教师提出要求: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教学真谛;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即是自己的师表,又是最亲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第三,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这样才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创新课堂教学,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

2.学会赏识自己学生是创新课堂教学的崔化剂。对于教师而言,课堂上学生好的回答当然要表扬,但肯定会有很多模糊的不完整的、缺乏逻辑性的语言,我们不要马上横加批评,其实这些回答也可用来欣赏,从他的发言中,找出错误的地方,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从中发现他的智慧的光芒。例如:我们学校教师学会赏识自己学生,特别抓住学生的疑问展开教学,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善于提问,及时说出自己的疑惑,善于思考,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及时表扬,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尊重,而会主动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氛围,达到教学预期目标,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

3.创新教学环节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要开放、要创新,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创设教学环节,使学生能真正的在开放和创新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例如:我们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①创设情境。②设计活动环节。③采用分组合作方式教学。

六、创新培养途径,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开放教育中,我们要创新培养途径,培养有新型的学习意识、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等现代教师意识,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胜任开放教育之责。此外,在抓好学生成长教育创新工作方面,我们要抓住学生开放创新主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创新工作,培养创新型学生,让学生做课堂学习主人、学校主人、社会主人。

第4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素养;校本科研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6-0020-02

首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指出:只有全民身心的健康发展,才能称得上全面的小康社会;因此,发展学校体育将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其次,社会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而当下的大学毕业生却满足不了或者达不到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要怎么培养,这些都是我们教育者要面对的问题。据统计,2015年全国中小学在校生农村留守儿童达2019万,面对这么庞大的群体,我们深处农村的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更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思考。

一、背景分析

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为了满足社会各种人才的发展需要,国家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离开学生谈核心素养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学生的成长也离不开教师的发展。

从哲学的角度看:对于同一层面上的两个事物而言,它们之间的距离越近,代表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越紧密,彼此之间的作用与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务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心理学“一致论”指出: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内在关联性紧密,教师发展是学生成长的基础,确保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概念分析

1.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中,个人逐渐掌握应对复杂社会的能力,以及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与健全人格。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各校研究的重点不一样: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学校学科素养建设等,这几个维度都可以阐述。要使核心素养顺利落地,除了关注学生自身素养发展之外,抓好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2.教师专业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师帮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自身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以及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课堂创新能力。

3.体育学科素养:体育学科素养指集广大教师的热情与智慧,积极组建团队,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同时积极关注教师自身成长,并制定教师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提升学校体育文化的一种能力。通过“体育学科素养”建设把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团队建设抓起来,实现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农村体育队伍的建设发展。

三、发展策略分析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目标,学校应依托体育学科素养来实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及团队建设。我们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力图通过教师培训,使体育教师在“教学管理,科研探索、团队意识”等方面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厦门市农村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民工的孩子,受条件制约,导致很大一部分体育教师不知道该怎么发展自己。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及城乡学校,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学校自身的特点与农村体育教师自身的闪光点,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1.基本思路

(1)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提出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旨在通过参与体育学科素养建设,让教师的“教、研、组”三方面都有所提升,能更好地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各方面能力。

基本思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通过校本教研来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搭建校本教研平台,让教师展示自我,提升自己;通过专家引领、名师指导,创建校本科研模式,组织大家进行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建设,寻找学校体育特色来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2)教研组团队建设: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这个大环境。教研组顾名思义要注重“教学、研究、组织”三个领域建设。农村体育教研组建设通过“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理念,搭建教研平台及科研模式,构建队伍文化及体育特色”三个方式来完成教研组建设。

基本思路:由学校组织竞聘选拔一名有责任心的组长,再由组长确定团队口号及发展目标,以一定的目标和理念来组建体育教师共同体,形成团队文化;再设若个备课组,协助教研组完成各项工作。

(3)体育W科素养建设:体育学科素养发展需要团队建设,而团队发展要求有“人、口、才”几个基本要素,应充分挖掘各教师的长处,形成团队合力,以实现体育学科素养利益最大化。体育学科素养建设的具体内容:从课堂教学与运动训练提升、教师科研模式的研究、体育教研组文化的构建三个方面进行。

基本思路:由教研组统一制定学科发展目标、口号,形成团队文化。每位教师提供一张生活照,每张照片下配上教师的毕业学校、专项、特长以及取得哪些教育教学成果;写上每位教师的工作信条与发展愿景,形成学科素养文化。

2.发展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大背景下,我们要先构建农村学校体育学科素养发展的研究思路,成立农村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小组,挖掘本校体育特色;根据本校体育特色及教师个人特点,探索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思路。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策略重在目标的确定,由目标引领行动,会使措施的制定与选择更加明确。制定体育学科素养建设发展分三步走,根据学科特点,立足课堂,密切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具体的行动研究。

(1)个人发展策略。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与详细的三年或五年规划;每个月进行一次小结,每个学期进行一次跟踪评价与考核,对照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队伍建设规划,看整个发展目标进展的如何。教师专业化发展可以依托“教学竞赛、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团队建设、备课组活动”几个渠道来进行。

主要措施: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立足校本科研,校本科研主要是以学校自身为科研平台,全组教师就课堂教学、运动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的一种活动。挖掘学校体育特色,明确每位教师优缺点,进行合理分工,形成以各项目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研究小组;把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罗列出来,共同研究,以具体的项目研究带动教师个人科研能力的发展。

(2)团队发展策略。制定教研组团队建设发展规划,统领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发展规划;教研组长应该由一个负责任、有大局意识的体育人来担任;一个好的组织,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层面要做好教研组长的选拨聘任工作。

主要措施:教研组团队建设规范校本培训。开展教师教研培训,形成条例,每两周一次,每次要有活动主题,明确主持人;积极开展备课组活动,进行教师专业方面的研讨,例如,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教学设计的提升,学科问题的沟通,说课评课的研讨;积极组建青年教师培训班,在专家地引领下开展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等。

3.学科建设策略

成立w育学科素养研究小组,统筹三年或五年的学科素养规划建设,并明确各项目具体负责人;创设教师教学平台、教师科研模式、团队制度文化;制定发展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与队伍建设发展。包含了三个维度:课堂构建意识及专业能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识及校本研讨能力;核心素养意识及团队文化认同。

主要措施:体育学科素养培养应立足于团队文化建设。农村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发展要立足于教研组内进行,强调教师个人在团队中的位置感与责任感;每次活动中教师的个人感悟要及时共享,并形成反馈机制;关注全员参与,注重老教师与新教师的带教对接,并形成定期的反馈机制。

四、总结与建议

教研组应集全组教师智慧,打造体育学科素养建设平台,进行多种形式的学科教研,使教师获得先进的理念,并获取将理念变为行动的方法。挖掘本校或本区域体育教学的亮点与特色,分析体育教师队伍资源,把握学校体育教学问题,选好研究的突破口,将问题转化成课题。

1.总结

(1)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要依托学校或当地的体育特色来进行。

(2)教研组是每个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家”;各位组员要齐心协力,形成合力。

(3)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带领年轻教师成长,构建名师队伍,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2.建议

(1)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重在心态的培植;有为才有位,让自己忙碌起来,持之以恒做一件事。

第5篇

应该说,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确立了在农村经济中的决定性战略地位。如果说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金融体系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性的话,那么随着体制转轨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再也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寻求农村金融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成为必然,而这种变革和创新是根本性的,非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如何打破既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垄断地位,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显而易见,发展体制外的农村民营金融能够推动农村金融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全书在概述已有的农村金融研究、农村民营金融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农村民营金融概念,指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内生出了民营金融的创新主体,农村民营金融的发展是必然的。进而分析农村金融需求以及农村金融供给情况,提出发展农村民营金融是解决资金供求矛盾的关键。从农村民营商业性金融的市场准入、金融监管、市场退出等方面探讨了农村民营商业性金融的发展。检讨和回顾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分析既有的改革难以取得实效的原因,提出发展真正的农村信用社的措施和对策。在界定农村非正式金融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制度优势及其发展的必然性。

作者力图在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贯彻理论分析与比较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求对农村民营金融的发展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提出农村民营金融发展的可行操作思路和措施。作者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重新界定农村民营金融的概念。农村民营金融指农村地区主要由民间资本构成并掌握着经营控制权进而通过资金的融通活动或借贷活动为农民、农村企业等提供各种服务的金融形式。农村民营金融不仅包括正式金融,而且还包括非正式金融,不仅包括民间金融,而且还包括民有金融。这一界定突破了农村非正式金融、农村民间金融、农村民有金融等概念仅仅侧重于某一方面农村金融形式的概括,而忽视了另外一些金融形式的局限。特别是明确提出农村民营金融系统包括农村正式金融(民营部分)和农村非正式金融两个部分,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村民营金融的特点及其制度优势。[HT5”SS]

2.探讨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状况。重新划分了农村金融需求,并对各种农村金融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了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展望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发展趋势。概括了既有的农村正式金融与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各种形式,特别是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供给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情况,剖析了既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局限性。描述了农村民营正式金融与民营非正式金融的发展概况,显示出了农村民营金融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竞争力。

3.明确提出发展农村民营商业性金融。通过比较历史和现实中农村民营商业性金融的发展情况,指出其发展的必然性。但是农村民营商业性金融的发展需要各种明确的、规范的制度进行监管,从市场准入、金融监管、市场退出等方面探讨了农村民营商业性金融的发展。明确提出农村民营金融作为试点应该实行混业经营。

4.提出发展真正的农村信用社。检讨和回顾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发展真正的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进一步指出了目前发展真正的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障碍,提出了发展真正的农村信用社的措施和对策。

第6篇

为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政发〔20*〕20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顺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现就加快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认识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收缩县及以下网点和上收信贷管理权限,加之所吸收存款全部上存用于统一调度和支持大中型项目,使其对市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受到制约。当前,根据中央和省有关精神,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在深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支持“三农”和市域经济发展的高度,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资金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好增存增贷工作,帮助解决农村信用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和支农服务功能。

二、努力扩充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来源

增强农村信用社信贷实力,将涉农资金、财政等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是落实省政府《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市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要积极协调,周密部署,组织各级财政部门、涉农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等管理部门,将国家有关部门返回农村的资金和各级财政资金、预算外资金、社保资金、医保资金、住房公积金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专项资金等存入农村信用社,做好账户的登记、开户以及存款预约等具体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来源,增强农村信用社支持市域经济发展资金实力。

三、进一步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

(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风险小的优质支农项目和中小企业优先向信用社推荐,帮助农村信用社拓宽信贷服务领域。农村信用社要实行多存多贷的信贷激励政策,将按存款额的一定比例,核定相应的信贷资金额度,用于支持本地经济发展。

(二)积极清收各类到逾期贷款。一是凡涉及农村信用社债权的企业改制,有关单位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债权;二是对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要依法给予打击;三是完善和落实内控制度,加大农村信用社管贷人员责任,对违规发放贷款而逾期的,要对相关人员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理,对情节特别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加大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清收力度,严格执行“三停五不”政策,在7月底以前全部清收落实完毕。对由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拖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应由当地财政部门区分单位类别和用款性质逐笔甄别,按省纪委和省政府的具体要求,落实好分期还本付息计划。

(四)化解、盘活村组集体贷款,企业改制过程中悬空的贷款以及农民基金会兑付股单贷款。对村组集体贷款,采用村组集体企业租赁费、渔池、林地、机动地等经营权还贷;对企业改制过程中悬空贷款,采取以土地、房产等优良资产置换方式予以盘活;对农民基金会兑付股单贷款,要签订按年付息、分期还本协议,有计划地从收回的农民合作基金会贷款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扣划偿还贷款本息。

第7篇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业务创新发展的现状

传统业务仍为主导,新业务发展滞后。资料显示,我国各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营业收入中,利息收入占90%以上,以中间业务为主的新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0%,与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40%以上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相差甚远,且从事新业务的人员多以兼职为主,真正全职从事新业务的人员极少。

新业务发展趋同,模仿现象严重。纵观国内各农村合作金融的创新业务,雷同现象十分严重,往往是这家机构刚推出一项新业务,没过多久其他机构也纷纷推出类似的业务,真正能够引领潮流、独树一帜的新业务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各合作金融机构创新缺乏“核心技术”,造成模仿较易,且周期较短。由此形成了原始开发机构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开发出的新业务,当投入市场并显示出较好的增长和盈利潜力时,其他机构的克隆产品随即大量推出,将原始开发机构的新产品淹没在雷同的金融产品中。

投入产出比重倒挂,新业务为传统业务保驾护航情况较为突出。由于客户长期享受免费的中间业务服务,片面理解只要在你这里存款,就理所当然地享受提供的所有服务,致使投入巨资开发出新业务后,在收费环节上遇到客户的阻力。为不丢失宝贵的客户资源,保住传统业务的市场份额,各合作金融机构只能委曲求全,对新业务不收费或少收费,收不抵支情况严重,影响了新业务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业务创新发展的趋向

近年来,央行和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创新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力度和广度前所未有,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创新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人才、科技、网点优势,借鉴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大力开拓新业务领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业务,在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根据企业需求开发多样化的贷款品种。在当前信贷市场竞争客户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应时刻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原则,根据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客户财务费用入手,在贷款受理周期、贷款方式、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方面灵活掌握,推出适销对路的贷款品种,如备用贷款承诺、分期还款等,还可开发社团贷款,满足企业集团化、国际化的需要。

紧盯个人消费趋势,开发消费信贷品种。我国个人消费将进入一个增长期,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应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信贷重点。住房消费信贷的成功开展,不但优化了信贷结构,同时也为开展其他种类的消费贷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消费贷款的进一步推广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尽快制定适应汽车消费特点的信贷方案,通过简化手续、担保形式多样化、增加大众化品牌、降低首付比例等多种形式占领汽车消费贷款这一潜力巨大的信贷市场。

发展各种业务,特别是保险业务。我国保险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快的背景下,保险业将极具发展潜力,保险市场必将有一个超常规、大发展的过程。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网点优势和在其他业务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加强与各保险公司的全方位合作,大力发展保险业务,把保险业务延伸到前台,将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完善信用卡功能,改善用卡环境。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用卡功能过于单一,相互之间兼容性较差,造成客户手持数张信用卡,但却享受不到信用卡方便快捷的服务。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后,服务业的开放和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将会极大地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以支付、结算为主要功能的银行卡将会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工具。外资银行信用卡通常技术含量高,功能多样、一卡多用,会对国内信用卡业务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信用卡业务也将是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的一个有力武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树立危机意识,积极争取监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借助银联这一平台,加强合作,不断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用卡的整体功能和竞争力。

提高理财服务水平。随着个人金融资产的迅猛增长及企业对自身资金使用效率要求的提高,客观上对银行的理财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合作金融应着力开发针对企业和个人适销对路的理财服务产品。对企业的理财服务,可开发诸如设计组合存款,根据企业资金运转规律,在保证企业资金运转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资金投资收益水平;代 办结算中心,针对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资金沉淀额较大,集团总体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帮助企业集团建立自己的结算中心,下属子公司仍单独核算,但资金收支皆通过结算中心,从而缩减集团的总体财务费用。对个人理财服务,特别是资本市场得到充分发展后,个人金融服务将成为银行主要的业务之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推出适应客户理财需求的金融产品,提供诸如组合存款、投资咨询、投资方案等理财建议。

大力发展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充分利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多的优势,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和自助银行业务。提高网上宣传内容的更新速度,体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工作效率。开发和增加网上交易的品种,最大限度地满足网上客户的金融需求,避免网上客户的流失。随着客户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自助式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助业务不应仅停留在取款这样一些简单的业务上,应大力开拓自助存款、自主转账、自助汇款等业务,形成规模,缓解柜面压力,为消减冗员、优化员工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业务创新发展的对策

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加快建立机制创新步伐,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全新的经营机制。一是改革现行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建立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及时淘汰不能胜任业务创新的人员,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竞争氛围。二是明确业务创新部门和传统业务部门的职责划分,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业务创新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在进行业务创新过程中,除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外,内控措施要同步跟上,防患于未然。通过完善授权授信、人事管理、部门设置、内部稽核等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从根本上建立起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新业务安全、高效开展。

成立专门机构。业务创新是银行内部知识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熟悉国际、国内金融创新业务的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筹划管理。一是确定业务创新的总体规划及发展目标,借鉴国内外银行业务创新的成功经验,制定未来的创新方向及业务品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业务创新。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落实全面成本管理,发挥集约化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新业务的经营办法和管理机制,使业务创新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做好与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创新业务大多与传统业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传统部门的支持,创新业务的开展将会举步维艰,专门机构应善于协调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吸收和借鉴传统业务部门经验,促进新业务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