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6:33:53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德育的地位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有人说,在所有的主任中,权力最小数点的是班主任;在所有的主任中,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是班主任。的确,班主任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他是中小学思想首先教育的骨干、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班主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班主任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是没有对班主任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训,班主任工作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二是对班主任工作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班主任权利不明确,任务不清楚,责任不落实;三是班主任责任大,而待遇薄,导致多数教师不愿承担班主任工作。
建设一支思想过关,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班主任队伍是基础。
落实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要从上至下形成一种重视班主任工作的氛围,要特别重视班主任的选聘和培训。班主任这一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绝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聘任一个不合格的班主任,就是对该班学生的严重不负责任,必将导致误人子弟。因此,学校在选聘班主任时,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学经验、业务水平、身心健康以及敬业奉献精神等方面综合慎重考虑。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育人工作,他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应加强对这项工作拭目以待研究和指导,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大力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学校也要把班主任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培训。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努力使中小学班主任真正达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具有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组织能力,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品德高尚,为人师表,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的要求。
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障。
各年级学科教学都有具体的《教学大纲》作指导,而班主任工作没有具体的指导纲要,这就使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评价、督导缺乏依据,带来了难度。要真正落实班主任工作的主业地位,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班主任队伍管理、评价、督导的长效机构十分必要。学校应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班主任工作制度,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实施有效的管理。
首先,要明确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一要明确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的责任。班主任要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任课教师一道,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远大志向,增强爱国情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是明确班主任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的责任。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维护班级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是班主任的基本任务。班主任要教育指导学生自学遵纪守法,维护班级和学校秩序,共同创造团结友爱、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在班级管理中,要特别做好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是明确班主任组织好班集体活动的责任。班集体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要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少先队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四是在明确班主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责任。班主任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都负有责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要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分析和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的发展情况,针对性地做好每一位学生的工作。不歧视差生。
五要明确班主任在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方面的责任。班主任在学生教育中,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切实做好联系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和社区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其次,要重视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
教学工作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评价依据,班主任工作也应该以班主任履行上述职责的开发部和学生的操行表现为评价依据。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对班主任老师的评价以其教学成绩为主,而忽视了班主任工作成绩,这就导致班主任普遍认为教学才是工作的第一要务,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来。学校要根据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定期做出定性定量的评价。
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的评价结果,与教学成绩一样,作为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评优选先和职务晋升的依据。
落实好班主任的待遇,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是关键。
要真正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必须落实好班主任的待遇。
第一,要以适当的权重系数将班主任工作记人工作量。班主任的大量工作都需要课余时间去做,他需要精心的准备,需要深入学生、深入社会和家庭,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平常时间。目前很多学校没有单独计算班主任工和量,即使记了,但权重大小,班主任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班主任工作。
第二,要提高班主任在学校的政治地位。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是这个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是这个基本组织单位的组织者,学校应在实施民主管理过程中,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充分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班主任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
第三,要完善班主任津贴发放办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用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班主任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繁重。适当提高班主任津贴是题中应有之义。班主任津贴的发放要与业绩考核挂钩,充分体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
【关键词】德育 小学教学体系 问题 对策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的教学成绩总体来说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教师通过自我学习统一培训等方式,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有较为充分的了解,教学实践中也能很好地发挥自身能力。但是,综合来看,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德育教材不规范。教材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等问题的关键,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课程的教材存在着极不规范的问题。有些教材与小学生生活相脱节,脱离实际太远,教师的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学生在学习中很难联系实际,对德育教育的体会不深,缺乏明确可感的对象,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其次,小学德育教学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教学目标不明晰的问题。德育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深层次感受和内心体会,然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重视学生的表面进步,对于课程的教学评价也停留在较为浅显基础的层面上,很难触及学生更深层次的道德文化素质。德育教学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等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具体可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动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典型,从而触发学生内心的感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广泛存在着缺乏对学生“生成性目标”的自觉认知能力的挖掘,教学过程经常出现本末倒置,教师由此也会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再次,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性缺失。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小学德育课程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绝对支配的地位,教师对于德育课程的理解程度及专业性教学技能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然而,由于教师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学活动中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感受德育教育的关键,教学活动经常流于形式,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教学成果。另外,德育教育不是课堂教育就可以完全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加以努力,因此学生的课余活动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往往对这一方面的认可程度不足,将学生活动仅仅作为学生自主参加的活动,教师不去参与其中进行相关指导,这种情况可能造成学生的课余活动对德育工作的效果不佳。
最后,小学德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具有强烈道德矛盾冲突事例的引入。由于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以及小学德育引导性的教育功能,当前我国的小学德育课程往往不注重引入更加复杂的更加价值的道德案例,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的案例大都是“对还是错”“好还是坏”的直接判断,只是将枯燥的生活理论加上了一个稍好的外壳。而往往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案例都是更加复杂也更加多元的,在“好与坏”“对与错”之外,往往还有更为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个体原因、价值取向等综合因素,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这些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学生陷入困惑时给出点睛之笔,让学生豁然开朗,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此外,小学德育教学中还广泛存在着教师对学生道德情感激发程度不足、忽视与学生心理需要的连接等问题。正是由于以上多种问题的综合影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才会始终停留在较为落后的阶段,在改革小学教育的时代浪潮中要勇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创新,要将德育教育当做硬骨头来啃,真正实现小学德育教育改革,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成果。
二、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及改进措施
1.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前文已述,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道德和正确价值取向有重要作用,小学生处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对社会复杂问题的思考时需要有一定的指导和支持,而德育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凸显出其重要意义的。德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与小学其它课程的交互影响中,小学教育不仅是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的教育,更是体育、音乐、美术等多元化教育内容的实施舞台,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托,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对于提高小学文化课、音体美等课程教育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德育课程教学,学生培养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的热情。
2.改进小学德育教学措施
改进小学德育教学是新时期小学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笔者在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教育实践,认为改进小学德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情境创设。创设情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前文中提到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往往过于简单,学生没有太多的自我思考空间,小学德育教育中创设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重点考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教育中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为学生接受的道德情境,把学生从充分带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由此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到爱国主义时,教师可以引入更加具体可感的事例,如将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感动中接受爱国主义的内涵。
(2)重视教师个人魅力。德育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教师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时影响德育教育开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更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必须要有言传身教的深刻意识,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身体力行地向学生展示德育的魅力,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
此外,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水平还要进一步规范德育教材,创新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多元化,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德育的定义主要包含:(1)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学校教育的一般特征,即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长周期性,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中介的定向影响和培养过程。(2)德育主要解决的矛盾是如何根据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3)学校德育不能满足于意识形态的灌输和行为规范的机械训练,必须着眼于唤醒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致力于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自省、自律、自强的自我教育能力。
德育体现学校教育的性质、制约学生发展的方向,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首要而又特殊的地位。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培养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人来为社会服务。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德育把一定社会、阶级占支配地位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意识传授给年轻一代,使其具有一定社会和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它所要解决的是“为谁服务”“能否更好地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因而它是体现学校教育性质的决定因素,占学校教育的首位。我国古代教育以伦理为中心,把德育提高到施政、为政的高度。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他对学生的学习也要求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资本主义兴起后,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各国普遍重视自然科学的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依然居于首要的位置。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现代化,许多国家认识到,不仅重视智力投资,更要加强道德教育,这是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生产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美国前总统里根认为,美国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是由于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德育上,主张增加“德育投资”。英国政府认为,只有不吝啬地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够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由此,不论哪个社会,哪个阶级都非常重视德育,总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德育对于稳定社会,发展生产,巩固政权具有极为显著的功能。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一贯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曾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指出:“中学德育工作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因此,能否摆正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实质上是能否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大原则问题。
传统的德育观念往往只强调德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德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把人当作实现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的工具,而不是目的的本身。即没有把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同人的自我完善和个人幸福很好地统一起来,没有把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完美地结合起来。个体的发展表现在许多方面,德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完美个性的塑造上。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正是通过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来制约学生发展方向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视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思想品德。”可见德育在人的个性形成乃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摘 要】儿童文学是一种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他们的整体状况算创作的一种文学,这类型文学在儿童的心理健康引导和审美需求培养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由于这类型的文学能够从儿童的需求角度出发进行创作,因此能够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在小学的语文教育当中,儿童文学的出现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容,并且积极地发挥了教育的功能和育人的功能,引导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具有价值性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儿童文学;地位;作用
小学语文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育内容,儿童文学是从学生的需求情况和实际情况早都出发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将其融入小学语文的教育当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小学的语文教育当中,儿童文学可以发挥自身在德育审美方面的价值,并且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儿童文学的概述
儿童文学是为少年儿童所创作的一类文学作品,这类型的文学作品从少年儿童的角度出发进行整体的构思和设计,因此无论是语言还是整体的风格都更加符合儿童的习惯。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也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但是总的来说,在语言上他是通俗易懂的,在题材上它也是丰富多样的。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1.德育价值
对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它通过内容的传递可以更好地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小学的语文课本当中,《雪孩子》就很好地向少年儿童传递了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是非常丰富有趣的,它在吸引儿童对内容进行阅读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它们想象力的提高。在儿童文学当中,很多作品都会通过真实的描写对儿童的童话世界进行在线,这样的一个的过程会把一些道德教育融入其中,从而让儿童在进行作品阅读和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2.审美价值
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说,它一般都具有比较强的美感,让儿童产生审美的价值,并且引导他们进入到内容的学习当中。通过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对学生的情操以及它们审美的能力进行创造。《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外表丑陋的小鸭子,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美好梦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丑小鸭它飞出了养鸭场,到湖面上去,才接触到了自己的美丽,最终改变了自己。对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它会被美好的事物进行展示,因此它本身就变成美好的感情和想象。
3.满足需求
在我国,儿童文学最早是在期间出现的,在那个时期所出现的文学作品更有比较强的政治味道。从当时的情况来说,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的创造,可以引导儿童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从而在救亡图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儿童文学作品说塑造的情感价值观有了变化,但是不管在任何时期,它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也满足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学习的启蒙教育,才让它在创作上会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因此所创造出来的作品能够满足学生成长和自己情感成长的需求。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1.儿童文学中所包含的情感价值和小学语文教育目的一致
儿童文学作品是为了儿童所创作的,因此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都和儿童本身的想法比较贴近,更好地帮助儿童对这些作品进行理解。在小学的语文课本当中,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寓言故事,亦或者是一些诗歌里面的题材和内容都是符合儿童的审美观的。因此,在教育的题材上,不管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还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那种,它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里面所涉及到情感价值培养利益和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小学是儿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教育当中,儿童文学的出现可以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当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共同完成了儿童情感价值的培养目的,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从当前存在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里面的内容都是带有一定的参与性的,这些教育性内容的存在体现出来的就是和小学语文教育一致的目的。
2.儿童文学作品与小学语文教育同样具有文学教育的地位
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来说,首先,它本身就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对人都会产生这样的功能,具体的教育内容会随着作品中的内容来进行确定。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它的存在也是具有文学教育的地位的,它可以在传统的教育中发挥作用。同样的小学语文教育本身就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儿童情感价值观以及他们的理解阅读能力上的培养,对于文字和美的欣赏能力上的培养是较为突出的。文学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繁荣和文学教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它的繁荣和发展也是儿童健康成长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她和小学生一起组成了文学教育的重要功能,并且在儿童的健康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改的发展,在小学的语文教育当中,越来越注重儿童文学作品在其中的融入,很多教师也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当中选择一些有效的儿童文学作品加入到教育当中。这样的一种措施,也是教学改革中的必要过程,体现出来的是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促进作用。在文学教育方面,儿童文学作品是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已。小学语文教育是他的重要基础框架。二者的结合是文学教育的发展,也是文学教育的必然。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说,它和儿童文学作品有着同样的文学教育地位,在不同的时代,会随着时代的需求和变化产生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都能够立足儿童的心理接受程度,在儿童理解的范围之内,尽量的对它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美学价值观形成进行培养,更好地引导儿童的健康成L。
3.儿童文学作品丰富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有教材中的固定内容,同样也有一些课外的补充内容。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现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是内容上的一个补充,它会以一种更加贴近儿童能够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的形式来对了小学语文教育进行辅助,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产生教育的作用,从而使得小学语文教育开展更加顺畅,教育效果更加突出。对小学生来说,只有生动有趣的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儿童文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小学语文教育内容中知识不够生动有趣的问题。
四、结语
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现对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是一种补充,也是一种途径,二者有着更多的相似性和教育上的一致性。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中有着受欢迎的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下语文教育会产生促进的功能和补充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儿童文学作品必须要和小学语文教育寻找到契合点和平衡点,各自发挥优势,利用儿童文学作品丰富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借助小学语文教育的平台促进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其中的思想内涵能够在儿童当中进行传播,切实地在少年儿童的教育当中发挥着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学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J].未来英才, 2016(10):58-58
【关键词】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培养和塑造全新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重要作用。语文又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在德育和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作用明显,因此,理应将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和德育的主阵地。
一、教师要秉承德育为先的育人思想
新时期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再是要求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是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形成道德辨析和判断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学校应当把道德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普及道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和正确的道德观,不断提高其辨析、选择信息的能力,使其真正能够接受到有效、可信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语文课程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更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支持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角色意识,树立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师观,重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二、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等能力的目的出发,安排一部分时间专门让学生练习口语交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序的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捕捉语言信息的良好习惯。另外,课文中经常有一些优美的插图也可以作为说话的辅助内容。交给学生有序观察及表达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只要是合理的,这样学生就能发散思维。说话训练的过程和内容只有靠近学生的思维敏感区,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速度加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目的不仅是在字词句的训练与运用上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说的勇气和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爱学习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习惯
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应当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和通畅的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教师不仅要积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聆听学生的见解,更要及时地给予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而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里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这样想的原因,说出这样想的理论根据,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教育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课前,教师应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做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动手、动脑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
五、重视能力素质的培养
语文的素质教育要从更多的方面来认识。从实践层面上讲,要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素养应用到实际,培养学生化知识为技能的能力。让学生去广泛涉猎各类文体形式的文章,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以此逐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敢于讨论,敢于质疑,充分发散思维,将启发式教学的特点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无限的范畴,语文的素质教育也在不断地完善中,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探索,并积累经验和实现创新,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做好,服务于社会需要和学校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田本娜.我与小学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杨凤田.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措施探讨[J].大观周刊.2011(23).
一、利用教材中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史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进取精神,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测量、计算,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揭示圆周率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数学史料,了解圆周率的历史。通过阅读,学生发现自己的计算结果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从而产生“我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同时学生还了解到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一千多年。巴黎“发现宫”科学博物馆的墙壁上介绍了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莫斯科大学礼堂的走廊上镶嵌有祖冲之的大理石塑像;月球上有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利用教材中的统计和数据整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数学教材安排了大量的统计和数据整理的教学内容,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统计活动。在教学中,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同时发现统计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背景,懂得数据可以用来了解和揭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以便总结过去,防患于未然。而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只要加以延伸,就能成为良好的德育素材。例如,四年级学习简单的数据整理时,让学生调查并统计自己家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全班同学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就可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
三、利用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的理解、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光靠教的讲解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这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组织讨论,共同思考、共同实践、共同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我组织了“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游戏。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请每组学生将带来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具、玩具等分类摆放整齐,然后由小组共同协商确定单价,学生自主商量谁来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进行游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但让学生认识了人民币,掌握了人民币之间的换算,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与小组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数学教学与班级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爱劳动、爱集体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许多学生不爱劳动,一到值日就想办法逃避。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学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班级环境靠大家,班级卫生应由大家一起来完成和维护。如我班上的刘同学,各方面都很优秀,唯独每次轮到他值日时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因此在教学“加减混合”这一课时,我利用教学中设计的劳动情景问:“这些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学生齐声回答:“打扫教室。”我又问:“如果没人打扫教室,教室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回答:“教室会垃圾成堆。”我接着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能很好地生活和学习吗?该怎么办?”学生纷纷发表意见:“班级环境靠大家,班级卫生应由大家一起来完成和维护。”我说:“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可在我们班却有同学总是有很多理由逃避值日,我相信上完这节课后他一定会有进步的!”
五、在数学概念和计算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计算、推理和证明过程中,一点差错或疏忽,就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大错。哪怕只是一个小数点、一个单位名称或一个错别字,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可能给国家或个人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做,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如学习《正负数(一)》时,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太空游戏” 了解了飞船中的每一个硬件和软件都经过了科学家的认真严格的计算,了解了太空人从准备升空到返回的时间表,了解了火箭发射前后太空人的每一个活动都要严格按照时间表的安排执行,不能有一点差错,才得以成功发射,否则那么多航天工作者的心血就会白流,也会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
[关键词]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要地位
从目前情况分析,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中小思想品德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教育,这使得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更为重要,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好的学习态度,本文对此展开深入的探究分析,通过教学案例重点突出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小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性,谨以此为之后的教学给予参考依据。
一、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现阶段来说,农村地区很多外出打工人员正在逐步增多,而他们将子女留在农村接续接受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造成极大的困扰,部分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诱导导致其思想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对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小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对他们的学习乃至生活都起到了极好的引导作用,而中小学正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理想萌芽的关键时期,而学生本身由于年龄的限制无法独立完成,这时就需要家长、教师的帮助,而家长外出则将重任落在学校教育上,对于教师而言是极大的教学挑战。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凝聚力,让他们能够具有良好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具有一定的团结精神,塑造良好的价值观,这些都是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来完成,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好的发挥其功能性。
二、优化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立足现实,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是特别明显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地实际情况差异性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以农村为例,很多家长选择外出务工,而他们的孩子则留在农村念书,这势必会给儿童的内心给予一定的落差,导致他们的思想受到一定的冲击,缺乏正确的指引,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蛊惑诱导,这就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加强引导,让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并且需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填补学生内心情感空缺。例如:教师在进行情感与态度教学时,需从正确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引导,尊敬师长,爱护家人,针对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爱的需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贺卡或是明信片,将自己想和父母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其邮寄给学生家长,这样能够让学生与父母之间构建情感的桥梁,增进他们的情感,不会由于距离的间隔而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立足现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也是极为有利的一面,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善。
(二)创新教育观念,完善课前教学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照搬书上的教学内容,讲课形式都是以传授为主,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自然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从教学全局掌控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例如:教师在进行家庭的爱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讲述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而言能够起到良好教育效果,缩短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距离,让他们感知父母的爱。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还能彰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思想素质得到最大限度改善,最后促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及生活。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完善教学任务
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不再具有吸引力,因而教师需要不断改变教学策略,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这不仅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因而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课件教学能够让学生感知到课程教学的乐趣,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故事的播放,或是影片资料的截取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课堂教学内容,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最大限度被调动起来,而且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师教学的质量及效率,以更好的教学形态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及目标。
三、结语
总体来说,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展开教学活动,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简要阐述了中小学思想品德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并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切入点,以期获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艳明.浅析当代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