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型民营企业标准范文

时间:2023-08-25 16:33:48

序论:在您撰写大型民营企业标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大型民营企业标准

第1篇

关键词:大型民营企业 创新 现代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125-02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并出现了许多如百度、万科等大型民营企业。在国际竞争加剧的现代,大型民营企业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创新已经成为提升它们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利器。大型民营企业要如何走好创新之路,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1. 创新

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文中提出了创新的含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以获取潜在利润。创新从此被明确为一种生产力。“十二五”规划纲要依然强调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系统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正是这种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创新是一项前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最终结果却不能保证成功并伴有风险的活动。对于我国大型民营企业来说,在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选择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合作创新业是一种博弈。但是,为了企业的长足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选择创新这条路却是坚定的。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有关创新的可行方法来攻克创新路上的重重困难。

2. 大型民营企业的如何实现创新

根据我国大型民营企业的现状,以下几点内容可以为我国大型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1 首先明确自身企业发展背景及企业文化

以模仿跟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企业,则需要先构建企业创新文化;以创新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发展壮大的企业,则应该更多的关注企业组织结构建设。大型民营企业腾讯公司是以模仿即时通讯软件ICQ起家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以之为基础进行改进创新,到2010年3月,其QQ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亿,远远超过了“师傅”ICQ,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腾讯2010第四季度的利润增速创逾三年来最低。IT评论家魏武挥认为腾讯的问题在于马化腾,而马化腾的问题在于太务实,而不敢冒创新的风险,所以腾讯只愿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模仿的巨大成功真的使得腾讯无法超越吗?答案是否定的。缺乏创新意识不完全在领导,更多的是在于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没有奠定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基础。因而要想实现2011新战略目标――进军国际市场,就不得不从企业文化上入手,形成如美国苹果公司、硅谷等宽容失败、鼓励冒险、敢于突破已经取得的成果创新文化。企业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走出思想误区,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它不是简单的思想汇报、规章制度、文化活动或者贴标语念口号,而是要融入到组织中去,真正对创新起到作用的文化。与腾讯不同,天津市炜杰科技公司是靠创新的科学技术起家,走科技路,吃科技饭。他们选择了技术难度大、市场附加值高的阿加曲班项目进行研究,顺利通过生产后,成功进入了所在行业。公司总裁宋洪海认为在这个技术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中,决不能闭关自守,需要研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所以公司内形成了较好的创新企业文化。然而当炜杰科技成长到一定规模时,子/孙公司、分公司会越来越多,为保证公司有序发展,总公司/母公司必须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对麾下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控制程度;这时层级结构也会增加,企业有必要立足企业本身,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提高企业内部工作效率、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2.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大型民营企业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我国大型民营企业必然的发展方向。改变企业制度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除此之外,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用于民企,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然而这不能否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正如加里・哈默教授在《管理大未来》中倡导的:“那些期望获得长期、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企业,更应该关注管理创新。”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不同,它们“腹背受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可以实现权责分明和科学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只不过理论运用并紧密结合实践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因企业而异。

针对具体企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后,选择合适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模式。

2.3 建立企业内部创新体系,将创新融入到企业的所有环节中

有关大型民营企业的创新的研究之多不可胜言。但为什么大型民营企业中仍然问题多多?究其原因之一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内部创新体系。对于企业内部而言,创新体系即为内部有关创新部门和机构组成的网络。对此,海尔集团张瑞敏认为:“企业现在的创新需要发展成一个体系。就像《基业长青》这本书中的观点所说的: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不能做‘报时人’,而要做‘造钟人’。‘造钟’就是打造一个创新体系。”建立企业内部创新体系,最核心是将创新融入到企业所有流程、部门中,需要大型民营企业从管理层到工人层都要参与进来,形成全面参与网络,做到即使“小创新”也要加以关注。企业具体的创新体系支持方案可在规章制度及绩效薪酬方面加以体现,如创立“点子”工程,在该工程下,如果有创新的点子被企业采纳,可根据明确的内容规定,可对提供“点子”的个人或团队进行口头表扬或者发放奖金等奖励。

2.4 进行多向度创新

多向度创新,是指由个体创新,到合作创新;由企业单打独斗,到以大带小,不断改变创新主体的合作形式,由技术创新扩展到非技术的多方面创新。即使是大型民营企业也要根据情况适当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合作创新的方式会将时间、成本和风险都压低,是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情况时可以尝试的办法。多向度创新可以扩大企业自主创新的视野、实现现代化创新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我国大型民营企业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要追求更宽更大的发展就要顺应时代,选择多向度创新之路。

2.5 关注企业创新的外在因素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个系统和过程。创新方面,我们强调关注企业这个系统的内外因素。前文提到的几点均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属于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外在因素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任何一个大型民营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首先,关注国家有关创新体系、技术、产品等方面的法律及政策规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大型民营企业在我国重要性愈加凸显的今天,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也频频出台,其中有许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提出无疑为民营企业的创新提供了外在支持。

其次,要关注企业外在的创新文化氛围。

我国某些地区无论就资源状况还是区域状况而言,都可成为创新的良好条件基础,但创新案例寥寥无几。但有些地区,如浙江宁波、台州等地方虽没有什么区位与资源优势,却因为社会文化氛围激励创新,反倒成为中国创新的高发区。如果一个大型民营企业发现自身所在的外在文化氛围缺少创新,可以通过内在的创新文化意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影响外在创新文化氛围。

再次,关注其他同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取长补短。

大型民营企业的竞争对手往往也是实力雄厚的企业。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其他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的发展动态,博采众长。

3. 总结

我国一批大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龙头,逐渐承担起引导行业发展、应对跨国公司挑战的重任。国家也有意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有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领先的大型民营企业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从而保障我国经济更好地持续安全发展。而前文所提到的几点,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培育创新型企业文化的都有利于同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打破国有企业一枝独秀的垄断局面,提高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二是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三是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城乡新增就业人口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渠道。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从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中,蕴藏着民营企业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一、我国民营企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需要面对的问题

1.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认证体系没有统一

欧美许多跨国公司、商贸协会、多边组织和国际机构制定各自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并且发起实施了多种“准认证”形式的企业社会责任验证、审核、评估以及认证。作为全球产业链条上的一员,我国民营企业在全球化运作中就必须接受国外不同机构的认证,从而提高了运营成本。

2.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有失公平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可能“水到渠成”,而在发展中国家,一般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依靠低的劳动成本参与市场竞争。因此,要求发展中国家履行与发达国家同等的劳工保护等社会责任,显然是不公正的。因此,实施西方制订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将对我国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民营企业的造成严重损失。

3.企业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我国多数民营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没有作到关心人、理解人和尊重人,没有把提高职工的满意度作为企业经营的价值取向。有的民营企业甚至以不惜损害就业者的身心健康的生产方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4.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缺乏有效的监督

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只注重民营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忽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因而导致对民营企业守法行为缺乏有力的监督。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国际化经营有很大作用:①可减少国外客户对供应商的第二方审核,从而节省费用;②在更大程度上符合当地法规要求;③建立国际公约力;④使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建立正面感情;⑤使合作伙伴对企业建立长期信心;⑥有利于民营企业创造更广阔的生存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⑦有助于得到政府的信任而更多地得到政府的资助和优惠政策;⑧可作为企业一种长期的促销手段和吸引顾客的广告形式,从而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大量的客户。总之,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长期赢利能力,实现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2)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改善民营企业劳资关系。民营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标准,尊重人权,保障工业健康和安全标准,实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哲学,促使劳动提供者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和谐的商业伦理关系的具体表现:①将使员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从而改善民营企业比较紧张的劳资关系;②对雇员福利的承诺将提高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③它会促使企业系统地制定并执行一套完整的劳工制度,提高民营企业的生产力。

(3)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从表层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诚信表现之一。为顾客着想,提供优质服务、优质产品,让消费者满意,从而赢得顾客的信赖,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深层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消极影响

(1)企业社会责任壁垒。民营企业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影响最大的是纺织服装业、玩具业和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社会责任标准是一种具有贸易保护性质的“劳保”壁垒,有可能成为民营企业产品出口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降低民营企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中相当多的企业利润空间较小,抗风险能力还较弱,这些企业要达到社会责任标准要求,势必要大幅提高职工工资,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其次,申请SA8000标准的认证,需要给认证公司支付相当数额的认证费和维护费用,也将增加企业成本,削弱民营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3)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社会责任标准一旦全面实施,我国劳动力廉价优势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会丧失,这将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跨国公司也会担心其分包商不能达标而不愿来我国投资,从而对我国吸引外资产生消极作用,影响到作为跨国公司供应商的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不同规模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差异性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型与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阶段、实力和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的具有差异性。

1.大型民营企业经过创业与稳定发展两个阶段的积累,企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快速发展时期,规模越来越大,并逐渐占据竞争的有利地位

企业由原来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转为注重企业的长期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企业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商、社区等相关利益群体的接触日益丰富和频繁,关系也渐趋融洽。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安全的生产、良好的商和供应商关系、高度的信誉已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的发展只有与社会发展目标一致,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另外,很多大型民营企业都是通过转制从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变过来的,原有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安排形成现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路径依赖”,企业将继续承担部分社会责任。随着这些企业实力的增强,企业发展的许多方面对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应随之扩展。

2.大部分中小营企业还处于创业阶段

规模普遍较小,产品种类单一,利润微薄,以追求企业最大利润为惟一目标,企业主要对民营老板个人或为少数的合伙人负责,企业对社会责任认知模糊,承担社会责任的倾向不明显。因此,根据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现实,企业所应承担的扩展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依法进行生产和经营。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绝非易事,因此一些企业偏好于短期行为,损害了国家、社会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造成诚信缺失、企业交易不安全等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求中小企业基于其长远利益,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端正经营理念,规范企业管理,建立自律机制,依法生产和经营。

(2)保障职工的权利,增加职工的福利。中小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即重视职工安全问题,应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的投入,切实采取必要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增加职工的福利,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这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的需要。

(3)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严重偏低,大量自然资源消耗型民营企业的存在使我国资源消耗过快,而且很多企业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资源浪费现象很普遍。因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既是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如今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民营企业如何应对企业社会责任

1.要充分认识SA8000的客观性与重要性

虽然目前国际劳动组织和其他国际标准机构尚未将SA8000视为国际标准,亦没有一国政府规定其为强制执行标准,但是它毕竟体现着当代社会对企业的一种期望,代表着跨国公司将社会责任当作自己责任的先进管理理念。积极申请并获得SA8000认证,不仅有助于打破SA8000对企业销售和出口的藩篱,也是民营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2.在经营管理中贯彻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与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利润的观点相反国内外实践证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在经营管理中执行SA8000标准并贯彻企业社会责任,还可以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重新设计制造成本结构的目的。一方面,需要重视企业管理理论的建设,从制度上保证社会责任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中,将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从上到下贯彻到各个层次。另一方面,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处理生产成本上升与承担社会责任关系方面的成熟经验,采取财务、环境、社会责任三者结合的业绩汇报模式,以透明的方式向社会企业运作的综合效果,从而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3.通过SA8000,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的凝合剂,它通过在企业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来强化员工之间的合作、信任和团结,培养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形成企业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保证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则需要靠先进的企业文化。SA8000恰恰可以推动先进的企业文化的传播。因为,SA8000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企业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的一致性,体现了企业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的一致性。把保证劳动者权利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它使社会责任不再是一种道德的呼吁,而是一种利益挂钩的市场机制。它使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使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使企业文化亿蕴含的深刻内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沿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前进。

4.推动政府促进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一是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帮助民营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观念,要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二是政府应该完善法制建设。将民营企业的相关社会责任要求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三是建立一套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如今中国对民营企业的评价标准还仅仅停留在经济标准上,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的要求。四是在舆论导向上,政府应当扩大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引导社会关注和重视民营企业,营造一种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黎 昀:民营企业如何应对SA8000.商场现代化,2005.11.

[2]苏 鹏 孙朋丽:略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与现代化,2005.7

第3篇

关键字民营企业融资金融支持动产抵押

1金融支持不力是造成目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

充足的资金供给与合理的资金安排是企业良好运行的基础。但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无论是在观念上、体制上还是在技术上,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都不如国有企业。我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资金困难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极大地抑制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调查表明,在整个商业银行客户当中,大户占比约0.5%,得到的贷款额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50%以上。而中小民营企业户头占80.9%,得到的贷款额却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

在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下,继续忽视甚至轻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可能形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民营企业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资金,只好选择地下融资,或非正常渠道融资,可能会增大国家的金融风险;由于民营企业受资金困难拖累使生产经营活动受阻,将会使我国面临更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而且不利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积极辅助作用,进而影响国有资产重组的效果等。因此,有必要将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摆到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予以考虑,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寻求支持途径。

从我国的现实原因与操作情况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金融支持的力度不够。虽然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当前的融资困难已经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去实践与落实相关的政策。而实践与落实相关政策的关键,除民营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与风险防范水平以外,一方面在于对我国金融制度与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在于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对稳健经营原则和产品创新风险之间的权衡与协调。因此,在高度重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与急迫性的前提下,在政府财政对民营企业给予必要资金支持的同时,在金融组织结构上,在整个金融布局的组织结构上,要能够使我们的组织结构更加有利于向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切实从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来解决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才是解决当前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根本办法。

2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制度安排构想

2.1合理金融制度设计,化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体制障碍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央行的信贷政策也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但由于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计对象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导致了现有商业银行面对民营企业的可操作性水平较低。因而,追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要回归到现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问题上来。

笔者认为,从完善金融制度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尽快促使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资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选择贷款对象。其次,在时机成熟时,有必要将一部分金融机构进行非国有化,或者放开一些小的金融机构,从制度上给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开放一个融资渠道。再次,还要进行制度创新,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的授信体制和政策。

2.2搭建资金供求对接平台,谋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协同效应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等诸多因素,需综合协调、配套解决。因此,政府有责任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问题的解决。

在当前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不能完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搭建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资金供给对接平台,协调信用中介机构、担保机构和贷款银行共同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通过谋求金融支持协同效应,争取更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2.3直接融资与债券融资共进,寻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多重渠道

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上市融资或是具有条件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另一方面,还应鼓励民营企业以吸引外部直接投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另外,要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进行间接融资的来源,积极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尤其是发行实用性较强的短期债券。要摆脱民营企业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依赖,构建民营企业更为广泛畅通的间接融资体系。

2.4建立专门金融机构,构建全方位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根据国外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发展经验,金融业务专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鼓励与规范民间金融或合作金融,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地方性、社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

实践表明,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偏爱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重视不够。而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则在贷款成本、信息收集成本、经营灵活度等方面,具有大型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有能力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与此同时,还应抓紧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开发性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票券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构建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国家还可以考虑成立一家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构建良好金融支持环境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发展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专门对符合担保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包括民营企业集资联合建立的商业性担保公司,政府拨款建立的非盈利性担保公司以及其他的小型担保公司,民间组织建立的互担保基金,企业集资建立的行业内互担保基金等。还可以考虑直接由担保公司对民营中小企业进行小额的特定项目融资。同时,为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加紧研究和建立再担保机构,以利于提高担保机构资金放大倍数,扩充融资担保额度,也有利于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促进担保机构与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3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实践操作建议

3.1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发展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各种产品

各个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好大型企业的同时,也要寻求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客户服务。因为,大型企业的融资将来会更加依靠于资本市场,包括股权市场和债券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开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将会成为其未来业务增长的必然选择。而且,银行开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也是调整银行资产结构、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理性选择。各种金融机构应积极寻求业务创新和工具创新,以便更好地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

从花旗、汇丰等大型跨国银行的经验可以看出,要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常是私有企业)进行分类,且分类越细致越好。对每一个风险点进行拆分,拆分后实行专业化操作。这样一来,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与营运成本就会降低。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民营企业市场进行多层次细分,针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采取有区别的操作性强的对策与措施,加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品种创新,开发民营企业在各个金融服务领域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不同的金融服务需要。

目前实行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综合授信、项目开发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和典当融资等都突破了金融业传统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业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针对中小企业抵押能力弱的问题,人民银行还推出鉴证贷款的新业务。只要满足规定条件,企业可以在无抵押担保的情况下获得贷款。

真正的市场化利率是可以完全或基本覆盖金融机构所有的风险和营运成本的,因为,完全市场化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都有自主定价的能力。但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还比较弱,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定价权尚未充分运用好。我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定价技能培养。

3.2强调灵活性与实效性,改革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实践操作

首先,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合理确定和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简化手续和程序;加大基层行的贷款权限和责任,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民营企业可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授信额度。其次,要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和要求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民营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为贷款发放提供便于操作的可靠依据。最后,商业银行在对民营企业加强金融支持的过程中,要注意灵活性与操作的实效性,从不同角度审视、运用多种方法处理遇到的各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如可以考虑支行的贷款审批额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2倍;适当增加民营企业的抵押贷款的比重;信用放款的比例可由目前的10%增加至30%等。

第4篇

关键字 民营企业 融资 金融支持 动产抵押

1 金融支持不力是造成目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

充足的资金供给与合理的资金安排是企业良好运行的基础。但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无论是在观念上、体制上还是在技术上,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都不如国有企业。我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资金困难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极大地抑制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调查表明,在整个商业银行客户当中,大户占比约0.5%,得到的贷款额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50%以上。而中小民营企业户头占80.9%,得到的贷款额却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

在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下,继续忽视甚至轻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可能形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民营企业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资金,只好选择地下融资,或非正常渠道融资,可能会增大国家的金融风险;由于民营企业受资金困难拖累使生产经营活动受阻,将会使我国面临更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而且不利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积极辅助作用,进而影响国有资产重组的效果等。因此,有必要将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摆到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予以考虑,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寻求支持途径。

从我国的现实原因与操作情况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金融支持的力度不够。虽然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当前的融资困难已经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去实践与落实相关的政策。而实践与落实相关政策的关键,除民营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与风险防范水平以外,一方面在于对我国金融制度与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在于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对稳健经营原则和产品创新风险之间的权衡与协调。因此,在高度重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与急迫性的前提下,在政府财政对民营企业给予必要资金支持的同时,在金融组织结构上,在整个金融布局的组织结构上,要能够使我们的组织结构更加有利于向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切实从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来解决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才是解决当前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根本办法。

2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制度安排构想

2.1 合理金融制度设计,化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体制障碍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央行的信贷政策也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但由于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计对象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导致了现有商业银行面对民营企业的可操作性水平较低。因而,追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要回归到现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问题上来。

笔者认为,从完善金融制度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尽快促使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资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选择贷款对象。其次,在时机成熟时,有必要将一部分金融机构进行非国有化,或者放开一些小的金融机构,从制度上给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开放一个融资渠道。再次,还要进行制度创新,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的授信体制和政策。

2.2 搭建资金供求对接平台,谋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协同效应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等诸多因素,需综合协调、配套解决。因此,政府有责任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问题的解决。

在当前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不能完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搭建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资金供给对接平台,协调信用中介机构、担保机构和贷款银行共同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通过谋求金融支持协同效应,争取更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2.3 直接融资与债券融资共进,寻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多重渠道

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上市融资或是具有条件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另一方面,还应鼓励民营企业以吸引外部直接投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另外,要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进行间接融资的来源,积极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尤其是发行实用性较强的短期债券。要摆脱民营企业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依赖,构建民营企业更为广泛畅通的间接融资体系。

2.4 建立专门金融机构,构建全方位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根据国外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发展经验,金融业务专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鼓励与规范民间金融或合作金融,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地方性、社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

实践表明,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偏爱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重视不够。而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则在贷款成本、信息收集成本、经营灵活度等方面,具有大型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有能力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与此同时,还应抓紧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开发性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票券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构建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国家还可以考虑成立一家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构建良好金融支持环境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发展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专门对符合担保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包括民营企业集资联合建立的商业性担保公司,政府拨款建立的非盈利性担保公司以及其他的小型担保公司,民间组织建立的互担保基金,企业集资建立的行业内互担保基金等。还可以考虑直接由担保公司对民营中小企业进行小额的特定项目融资。同时,为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加紧研究和建立再担保机构,以利于提高担保机构资金放大倍数,扩充融资担保额度,也有利于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促进担保机构与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3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实践操作建议

3.1 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发展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各种产品

各个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好大型企业的同时,也要寻求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客户服务。因为,大型企业的融资将来会更加依靠于资本市场,包括股权市场和债券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开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将会成为其未来业务增长的必然选择。而且,银行开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也是调整银行资产结构、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理性选择。各种金融机构应积极寻求业务创新和工具创新,以便更好地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

从花旗、汇丰等大型跨国银行的经验可以看出,要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常是私有企业)进行分类,且分类越细致越好。对每一个风险点进行拆分,拆分后实行专业化操作。这样一来,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与营运成本就会降低。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民营企业市场进行多层次细分,针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采取有区别的操作性强的对策与措施,加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品种创新,开发民营企业在各个金融服务领域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不同的金融服务需要。

目前实行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综合授信、项目开发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和典当融资等都突破了金融业传统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业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针对中小企业抵押能力弱的问题,人民银行还推出鉴证贷款的新业务。只要满足规定条件,企业可以在无抵押担保的情况下获得贷款。

真正的市场化利率是可以完全或基本覆盖金融机构所有的风险和营运成本的,因为,完全市场化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都有自主定价的能力。但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还比较弱,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定价权尚未充分运用好。我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定价技能培养。

3.2 强调灵活性与实效性,改革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实践操作

第5篇

[关键词] 油公司 国有 民营 合作方法

当前国内拥有众多的油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有5000家之多,而其他国家全部加起来还不足100家。众多的生产企业导致了品牌众多,盲目竞争,资源浪费,市场混乱,利润偏低。虽然企业众多,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国内两大油巨头,生产了90%以上的基础油原料和70%以上的成品油。民营油生产企业自身不能生产基础油原料和油添加剂,原料完全依靠外购,也主要从这两大企业采购。对于大型国有油企业来讲,民营油企业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散油用户。大型国有企业的为了控制市场,两大企业采用了控制基础油资源的办法来遏制不断涌现的民营油生产企业,但收效不大,因这两大企业,特别是中国石油,基础油资源相对过剩,不能全部转化为成品油。另外,虽然这两大国有企业产量很大,但所生产的油产品主要为常规产品,而很多品种较为特殊的产品则难以提供。两大公司虽然都拥有研发中心,每年都能开发出不少新产品,但实际投入到生产及应用的却并不多,原因就是难以形成批量生产。本文通过对国有、民营油生产企业的特点及经营方式的综述,提出了国有与民营油生产企业有更多的合作领域,能够实现产品的分工生产与营销,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国有企业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原料、技术及产品检测,将民营企业转变成产品深加工企业或终端生产企业,成为新产品生产试验基地,由此推动科技进步,实现互赢互利。

一、国有与民营油生产企业的特点

1.生产方面

以中国石油为例,大型国有油生产企业从原料的制备到产品的调和全部具备,拥有全套的生产过程,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而且拥有研发中心,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调和型企业,原料依靠外购,技术力量薄弱。如果仅从这方面看,民营油企业则无法与大型国有油企业竞争。但是,大型国有油生产企业虽然实力强大,但多年来生产经营以用量较大的常规油产品为主,如车用油和常规工业用油。这些产品种类不是很多,但用量较大,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调和。有些产品,如变压器油,调和设备必须专用,其他常用油品,也都基本固定了调和设备,避免了不同种类间的污染。调和设备的专用,调和工艺的固定,生产规模的庞大,产品质量的稳定,是大型国有油企业生产的特点。民营油企业虽然在这些方面比不上国有企业,但生产及经营方式灵活多变,能够生产国有企业所缺少的产品。

2.营销方面

国有油企业的产品由于量大面广,终端用户众多,而且分散,因此销售环节较多,大多数产品通过中间经销商销售到用户手里,经销商又有一级、二级和特约之分,只有少数大型用油企业,如汽车制造、变压器生产等,是其直供用户。

相比之下,民营油企业产量有限,用户并不普遍,销售环节较少,直供用户较多,有的民营企业就是依靠几个直供用户赖以生存。

二、油市场经营现状

大型国有企业因品牌知名度高,实力强大,而且拥有资源优势,在竞争中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状态。

民营油企业因基础油原料受控,油价的波动对其冲击影响特别明显。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走高端之路,以生产高新产品为主;走低端之路,生产低档产品,甚至是淘汰了的产品,满足一些低档油用户的要求,以低价位参与竞争;以生产非常规油品为主,避免了与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以生产常规油品为主,采用低价位或灵活手段参与竞争。

究竟走高端还是走低端,生产常规油品还是非常规油品,是民营企业的选择。有的企业认为,走高端销量有限,技术难度大,而走低端销量大,见效快,能够靠走量多挣钱,所以多半民营企业采取了走低端产品的路。但是,低端产品大多是处于淘汰的产品,前景暗淡,而且越来越多的用户都感受到了使用高级油所带来的好处,使高档油这几年的销售比例持续增长。油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油的品种可达500种之多,而车用油和常规工业用油,加起来不到100种,由此可见,避开常规油品与大型国有企业竞争,生产非常规产品来弥补市场的需求是民营企业的明智之举。

2006年油品曾多次调价,而且两大企业控制基础油的销售,使很多民营油企业倒闭。但是,一些以高端产品或非常规油品种生产为主的企业却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走向壮大。

三、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方式探讨

1.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大型国有石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试验基地

新产品的开发是科研单位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技术力量的标志。新产品的开发要经历调研、实验室研究、中型放大试验和工业试生产阶段。中石油与中石化这些年来开发出不少新产品,申报了多项专利,而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后评为成果。但是,目前投入生产应用的只是众多的成果或专利中的一小部分,造成了技术积压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用户不够普遍,用量有限,市场难找;

(2)国企生产规模大,新产品不够一定的量难以投入生产;

(3)由于常规油品种类不多,生产装置数量有限,而且有些新产品的工艺要求,现有的装置难以适应;

(4)由于销售系统内产品种类都已固定,新产品不能及时纳入,不能像常规产品那样正常销售运作。

鉴于上述国企、民企的特点,以及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诸多问题,中石油和中石化可以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民营油生产企业,转让生产技术,提供原料及技术指导,作为新产品的试验生产基地,而且可以在该基地完成新产品的中型放大试验和工业试生产阶段,同时还可以依靠民营企业灵活的销售手段及其销售渠道来推广销售新产品。

2.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分支生产机构

即使是常规油产品,大型国有企业也难以保证随时提供所有的品种,只能保证用量大的一些产品,仍有部分产品不能保证随时有货,需要时也要提交计划安排生产,甚至需要生产厂专门调制,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国有油企业,也可以将部分产品委托民营企业生产,以保证及时供货。

3.民营企业作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异地油品生产及分装基地

成品油通常以包装油形式发送,运费较高,还容易破损,为此大型国有企业如中国石油,在北京等地建有分装厂,从而缩短了包装油的运输距离,减少了破损。但提高生产能力或建立更多的分装厂,将会受到资金和占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选择一些实力较好的民营企业,作为异地生产或分装基地,将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因新建厂而投入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4.民营企业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经销商

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都发展了大批的经销商,但这些经销商大都为销售型的,不具备生产能力。民营油企业则有较多的直供用户,或有着更细致的销售渠道。如果依托这些民营企业生产产品,可利用其销售系统增强自己的销售能力,或者是等于拥有了更多的直供用户。

5.民营企业可作为仓储配送基地

为确保及时供货,在用户所在区域设置仓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要求实行零库存,随时用油随时购买,等于将库存转移到了供油方,迫使供油方必须加大仓储配送能力。但增加仓储必然要花费大量资金,而民营生产企业多数都具有较大的库容量,如果能将其作为生产分支机构,就可以充分利用其仓储能力,更好地为用户配送油品。

6.作为问题油品的处理基地

成品油必须经检测合格才能出厂,但油品在储运过程中,有可能混入杂质和水分,或者是某些指标出厂时合格,但经过一定时期的存放或运输,有可能变差,用户不能接收。发生这类情况,只能退货换货,给供油方造成很大的麻烦。问题油品还要拉回厂里处理,又要发生运费。如果能将问题油品送入就近的民营调和厂处理,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果有自己在当地设置的生产厂,就可将问题油品重新处理合格后销售。

7.应用户的要求对油品质量进行适当地调整

大型油生产厂生产的油品,都是按照有关质量标准生产的,配方与调和工艺都是固定的。而有些用户,因自身设备的特殊条件,有时会对油品质量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如要求更低的倾点、更优的抗乳化性或抗泡沫性,以及对液压油和汽轮机油高清洁度的要求等,对于这种情况,中石油或中石化的大批量生产装置就难以满足要求。但民营生产厂,就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油品进行调整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结束语

总之,油种类繁多,生产和销售领域广阔,为众多的油生产企业提供了商机。民营油生产企业,应该依靠技术,依靠自身的优势,与中国石油或中国石化这样的大型企业密切配合,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明智选择。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虽然控制着资源和技术,但应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生产终端,实现双赢互利。

参考文献:

[1]梁治齐:《剂生产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宋云昌:《新形势下中国油企业的发展战略探讨》[J].石油商技,2007,25(1),10~12

[3]杨俊杰:《和谐社会建设与油行业》[J].石油商技,2007,25(1),14~17

[4]邱建国:《浅谈油企业的品牌经营》[J].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4月,38~40

[5]张华:走向成熟的中国油市场[J].国际石油经济,2004,12(8),16~21

[6]范文养:国营石油公司油竞争谋略[J].中国石油企业,2005,(Z1),74~76

第6篇

[关键词]油公司国有民营合作方法

当前国内拥有众多的油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有5000家之多,而其他国家全部加起来还不足100家。众多的生产企业导致了品牌众多,盲目竞争,资源浪费,市场混乱,利润偏低。虽然企业众多,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国内两大油巨头,生产了90%以上的基础油原料和70%以上的成品油。民营油生产企业自身不能生产基础油原料和油添加剂,原料完全依靠外购,也主要从这两大企业采购。对于大型国有油企业来讲,民营油企业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散油用户。大型国有企业的为了控制市场,两大企业采用了控制基础油资源的办法来遏制不断涌现的民营油生产企业,但收效不大,因这两大企业,特别是中国石油,基础油资源相对过剩,不能全部转化为成品油。另外,虽然这两大国有企业产量很大,但所生产的油产品主要为常规产品,而很多品种较为特殊的产品则难以提供。两大公司虽然都拥有研发中心,每年都能开发出不少新产品,但实际投入到生产及应用的却并不多,原因就是难以形成批量生产。本文通过对国有、民营油生产企业的特点及经营方式的综述,提出了国有与民营油生产企业有更多的合作领域,能够实现产品的分工生产与营销,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国有企业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原料、技术及产品检测,将民营企业转变成产品深加工企业或终端生产企业,成为新产品生产试验基地,由此推动科技进步,实现互赢互利。

一、国有与民营油生产企业的特点

1.生产方面

以中国石油为例,大型国有油生产企业从原料的制备到产品的调和全部具备,拥有全套的生产过程,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而且拥有研发中心,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调和型企业,原料依靠外购,技术力量薄弱。如果仅从这方面看,民营油企业则无法与大型国有油企业竞争。但是,大型国有油生产企业虽然实力强大,但多年来生产经营以用量较大的常规油产品为主,如车用油和常规工业用油。这些产品种类不是很多,但用量较大,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调和。有些产品,如变压器油,调和设备必须专用,其他常用油品,也都基本固定了调和设备,避免了不同种类间的污染。调和设备的专用,调和工艺的固定,生产规模的庞大,产品质量的稳定,是大型国有油企业生产的特点。民营油企业虽然在这些方面比不上国有企业,但生产及经营方式灵活多变,能够生产国有企业所缺少的产品。

2.营销方面

国有油企业的产品由于量大面广,终端用户众多,而且分散,因此销售环节较多,大多数产品通过中间经销商销售到用户手里,经销商又有一级、二级和特约之分,只有少数大型用油企业,如汽车制造、变压器生产等,是其直供用户。

相比之下,民营油企业产量有限,用户并不普遍,销售环节较少,直供用户较多,有的民营企业就是依靠几个直供用户赖以生存。

二、油市场经营现状

大型国有企业因品牌知名度高,实力强大,而且拥有资源优势,在竞争中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状态。

民营油企业因基础油原料受控,油价的波动对其冲击影响特别明显。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走高端之路,以生产高新产品为主;走低端之路,生产低档产品,甚至是淘汰了的产品,满足一些低档油用户的要求,以低价位参与竞争;以生产非常规油品为主,避免了与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以生产常规油品为主,采用低价位或灵活手段参与竞争。

究竟走高端还是走低端,生产常规油品还是非常规油品,是民营企业的选择。有的企业认为,走高端销量有限,技术难度大,而走低端销量大,见效快,能够靠走量多挣钱,所以多半民营企业采取了走低端产品的路。但是,低端产品大多是处于淘汰的产品,前景暗淡,而且越来越多的用户都感受到了使用高级油所带来的好处,使高档油这几年的销售比例持续增长。油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油的品种可达500种之多,而车用油和常规工业用油,加起来不到100种,由此可见,避开常规油品与大型国有企业竞争,生产非常规产品来弥补市场的需求是民营企业的明智之举。

2006年油品曾多次调价,而且两大企业控制基础油的销售,使很多民营油企业倒闭。但是,一些以高端产品或非常规油品种生产为主的企业却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走向壮大。

三、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方式探讨

1.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大型国有石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试验基地

新产品的开发是科研单位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技术力量的标志。新产品的开发要经历调研、实验室研究、中型放大试验和工业试生产阶段。中石油与中石化这些年来开发出不少新产品,申报了多项专利,而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后评为成果。但是,目前投入生产应用的只是众多的成果或专利中的一小部分,造成了技术积压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用户不够普遍,用量有限,市场难找;

(2)国企生产规模大,新产品不够一定的量难以投入生产;

(3)由于常规油品种类不多,生产装置数量有限,而且有些新产品的工艺要求,现有的装置难以适应;

(4)由于销售系统内产品种类都已固定,新产品不能及时纳入,不能像常规产品那样正常销售运作。

鉴于上述国企、民企的特点,以及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诸多问题,中石油和中石化可以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民营油生产企业,转让生产技术,提供原料及技术指导,作为新产品的试验生产基地,而且可以在该基地完成新产品的中型放大试验和工业试生产阶段,同时还可以依靠民营企业灵活的销售手段及其销售渠道来推广销售新产品。

2.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分支生产机构

即使是常规油产品,大型国有企业也难以保证随时提供所有的品种,只能保证用量大的一些产品,仍有部分产品不能保证随时有货,需要时也要提交计划安排生产,甚至需要生产厂专门调制,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国有油企业,也可以将部分产品委托民营企业生产,以保证及时供货。

3.民营企业作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异地油品生产及分装基地

成品油通常以包装油形式发送,运费较高,还容易破损,为此大型国有企业如中国石油,在北京等地建有分装厂,从而缩短了包装油的运输距离,减少了破损。但提高生产能力或建立更多的分装厂,将会受到资金和占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选择一些实力较好的民营企业,作为异地生产或分装基地,将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因新建厂而投入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4.民营企业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经销商

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都发展了大批的经销商,但这些经销商大都为销售型的,不具备生产能力。民营油企业则有较多的直供用户,或有着更细致的销售渠道。如果依托这些民营企业生产产品,可利用其销售系统增强自己的销售能力,或者是等于拥有了更多的直供用户。

5.民营企业可作为仓储配送基地

为确保及时供货,在用户所在区域设置仓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要求实行零库存,随时用油随时购买,等于将库存转移到了供油方,迫使供油方必须加大仓储配送能力。但增加仓储必然要花费大量资金,而民营生产企业多数都具有较大的库容量,如果能将其作为生产分支机构,就可以充分利用其仓储能力,更好地为用户配送油品。

6.作为问题油品的处理基地

成品油必须经检测合格才能出厂,但油品在储运过程中,有可能混入杂质和水分,或者是某些指标出厂时合格,但经过一定时期的存放或运输,有可能变差,用户不能接收。发生这类情况,只能退货换货,给供油方造成很大的麻烦。问题油品还要拉回厂里处理,又要发生运费。如果能将问题油品送入就近的民营调和厂处理,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果有自己在当地设置的生产厂,就可将问题油品重新处理合格后销售。

7.应用户的要求对油品质量进行适当地调整

大型油生产厂生产的油品,都是按照有关质量标准生产的,配方与调和工艺都是固定的。而有些用户,因自身设备的特殊条件,有时会对油品质量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如要求更低的倾点、更优的抗乳化性或抗泡沫性,以及对液压油和汽轮机油高清洁度的要求等,对于这种情况,中石油或中石化的大批量生产装置就难以满足要求。但民营生产厂,就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油品进行调整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结束语

总之,油种类繁多,生产和销售领域广阔,为众多的油生产企业提供了商机。民营油生产企业,应该依靠技术,依靠自身的优势,与中国石油或中国石化这样的大型企业密切配合,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明智选择。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虽然控制着资源和技术,但应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生产终端,实现双赢互利。

参考文献:

[1]梁治齐:《剂生产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宋云昌:《新形势下中国油企业的发展战略探讨》[J].石油商技,2007,25(1),10~12

[3]杨俊杰:《和谐社会建设与油行业》[J].石油商技,2007,25(1),14~17

[4]邱建国:《浅谈油企业的品牌经营》[J].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4月,38~40

[5]张华:走向成熟的中国油市场[J].国际石油经济,2004,12(8),16~21

[6]范文养:国营石油公司油竞争谋略[J].中国石油企业,2005,(Z1),74~76

第7篇

[摘要] 众多的民营油企业与中国石油这样的大型石油企业之间,虽然有一定的竞争,但合作的机遇更多。用户对油种类的需求在不断增多,现有的常规油种类已不能满足要求。虽然大型国有油生产企业拥有研发中心,能够不断地根据用户需求开发新产品,但所拥有的油生产装置规模大,以生产大批量常规油为主。而新型油产品由于量少、生产条件特殊,难以像常规油那样批量生产。但大型国有油生产企业完全可以以技术转让方式让民营油企业成为自己的新产品生产基地,顺利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互利。

[关键词] 油公司 国有 民营 合作方法

当前国内拥有众多的油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有5000家之多,而其他国家全部加起来还不足100家。众多的生产企业导致了品牌众多,盲目竞争,资源浪费,市场混乱,利润偏低。虽然企业众多,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国内两大油巨头,生产了90%以上的基础油原料和70%以上的成品油。民营油生产企业自身不能生产基础油原料和油添加剂,原料完全依靠外购,也主要从这两大企业采购。对于大型国有油企业来讲,民营油企业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散油用户。大型国有企业的为了控制市场,两大企业采用了控制基础油资源的办法来遏制不断涌现的民营油生产企业,但收效不大,因这两大企业,特别是中国石油,基础油资源相对过剩,不能全部转化为成品油。另外,虽然这两大国有企业产量很大,但所生产的油产品主要为常规产品,而很多品种较为特殊的产品则难以提供。两大公司虽然都拥有研发中心,每年都能开发出不少新产品,但实际投入到生产及应用的却并不多,原因就是难以形成批量生产。本文通过对国有、民营油生产企业的特点及经营方式的综述,提出了国有与民营油生产企业有更多的合作领域,能够实现产品的分工生产与营销,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国有企业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原料、技术及产品检测,将民营企业转变成产品深加工企业或终端生产企业,成为新产品生产试验基地,由此推动科技进步,实现互赢互利。

一、国有与民营油生产企业的特点

1.生产方面

以中国石油为例,大型国有油生产企业从原料的制备到产品的调和全部具备,拥有全套的生产过程,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而且拥有研发中心,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调和型企业,原料依靠外购,技术力量薄弱。如果仅从这方面看,民营油企业则无法与大型国有油企业竞争。但是,大型国有油生产企业虽然实力强大,但多年来生产经营以用量较大的常规油产品为主,如车用油和常规工业用油。这些产品种类不是很多,但用量较大,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调和。有些产品,如变压器油,调和设备必须专用,其他常用油品,也都基本固定了调和设备,避免了不同种类间的污染。调和设备的专用,调和工艺的固定,生产规模的庞大,产品质量的稳定,是大型国有油企业生产的特点。民营油企业虽然在这些方面比不上国有企业,但生产及经营方式灵活多变,能够生产国有企业所缺少的产品。此论文转摘于 流星 

2.营销方面

国有油企业的产品由于量大面广,终端用户众多,而且分散,因此销售环节较多,大多数产品通过中间经销商销售到用户手里,经销商又有一级、二级和特约之分,只有少数大型用油企业,如汽车制造、变压器生产等,是其直供用户。

相比之下,民营油企业产量有限,用户并不普遍,销售环节较少,直供用户较多,有的民营企业就是依靠几个直供用户赖以生存。

二、油市场经营现状

大型国有企业因品牌知名度高,实力强大,而且拥有资源优势,在竞争中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状态。

民营油企业因基础油原料受控,油价的波动对其冲击影响特别明显。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走高端之路,以生产高新产品为主;走低端之路,生产低档产品,甚至是淘汰了的产品,满足一些低档油用户的要求,以低价位参与竞争;以生产非常规油品为主,避免了与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以生产常规油品为主,采用低价位或灵活手段参与竞争。

究竟走高端还是走低端,生产常规油品还是非常规油品,是民营企业的选择。有的企业认为,走高端销量有限,技术难度大,而走低端销量大,见效快,能够靠走量多挣钱,所以多半民营企业采取了走低端产品的路。但是,低端产品大多是处于淘汰的产品,前景暗淡,而且越来越多的用户都感受到了使用高级油所带来的好处,使高档油这几年的销售比例持续增长。油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油的品种可达500种之多,而车用油和常规工业用油,加起来不到100种,由此可见,避开常规油品与大型国有企业竞争,生产非常规产品来弥补市场的需求是民营企业的明智之举。

2006年油品曾多次调价,而且两大企业控制基础油的销售,使很多民营油企业倒闭。但是,一些以高端产品或非常规油品种生产为主的企业却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走向壮大。

三、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方式探讨

1.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大型国有石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试验基地

新产品的开发是科研单位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技术力量的标志。新产品的开发要经历调研、实验室研究、中型放大试验和工业试生产阶段。中石油与中石化这些年来开发出不少新产品,申报了多项专利,而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后评为成果。但是,目前投入生产应用的只是众多的成果或专利中的一小部分,造成了技术积压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用户不够普遍,用量有限,市场难找;

(2)国企生产规模大,新产品不够一定的量难以投入生产;

(3)由于常规油品种类不多,生产装置数量有限,而且有些新产品的工艺要求,现有的装置难以适应;

(4)由于销售系统内产品种类都已固定,新产品不能及时纳入,不能像常规产品那样正常销售运作。

鉴于上述国企、民企的特点,以及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诸多问题,中石油和中石化可以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民营油生产企业,转让生产技术,提供原料及技术指导,作为新产品的试验生产基地,而且可以在该基地完成新产品的中型放大试验和工业试生产阶段,同时还可以依靠民营企业灵活的销售手段及其销售渠道来推广销售新产品。

2.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分支生产机构

即使是常规油产品,大型国有企业也难以保证随时提供所有的品种,只能保证用量大的一些产品,仍有部分产品不能保证随时有货,需要时也要提交计划安排生产,甚至需要生产厂专门调制,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国有油企业,也可以将部分产品委托民营企业生产,以保证及时供货。

3.民营企业作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异地油品生产及分装基地

成品油通常以包装油形式发送,运费较高,还容易破损,为此大型国有企业如中国石油,在北京等地建有分装厂,从而缩短了包装油的运输距离,减少了破损。但提高生产能力或建立更多的分装厂,将会受到资金和占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选择一些实力较好的民营企业,作为异地生产或分装基地,将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因新建厂而投入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4.民营企业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经销商

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都发展了大批的经销商,但这些经销商大都为销售型的,不具备生产能力。民营油企业则有较多的直供用户,或有着更细致的销售渠道。如果依托这些民营企业生产产品,可利用其销售系统增强自己的销售能力,或者是等于拥有了更多的直供用户。

5.民营企业可作为仓储配送基地

为确保及时供货,在用户所在区域设置仓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要求实行零库存,随时用油随时购买,等于将库存转移到了供油方,迫使供油方必须加大仓储配送能力。但增加仓储必然要花费大量资金,而民营生产企业多数都具有较大的库容量,如果能将其作为生产分支机构,就可以充分利用其仓储能力,更好地为用户配送油品。

6.作为问题油品的处理基地

成品油必须经检测合格才能出厂,但油品在储运过程中,有可能混入杂质和水分,或者是某些指标出厂时合格,但经过一定时期的存放或运输,有可能变差,用户不能接收。发生这类情况,只能退货换货,给供油方造成很大的麻烦。问题油品还要拉回厂里处理,又要发生运费。如果能将问题油品送入就近的民营调和厂处理,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果有自己在当地设置的生产厂,就可将问题油品重新处理合格后销售。

7.应用户的要求对油品质量进行适当地调整

大型油生产厂生产的油品,都是按照有关质量标准生产的,配方与调和工艺都是固定的。而有些用户,因自身设备的特殊条件,有时会对油品质量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如要求更低的倾点、更优的抗乳化性或抗泡沫性,以及对液压油和汽轮机油高清洁度的要求等,对于这种情况,中石油或中石化的大批量生产装置就难以满足要求。但民营生产厂,就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油品进行调整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结束语

总之,油种类繁多,生产和销售领域广阔,为众多的油生产企业提供了商机。民营油生产企业,应该依靠技术,依靠自身的优势,与中国石油或中国石化这样的大型企业密切配合,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明智选择。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虽然控制着资源和技术,但应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生产终端,实现双赢互利。

参考文献:

[1]梁治齐:《剂生产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宋云昌:《新形势下中国油企业的发展战略探讨》[j].石油商技,2007,25(1),10~12

[3]杨俊杰:《和谐社会建设与油行业》[j].石油商技,2007,25(1),14~17

[4]邱建国:《浅谈油企业的品牌经营》[j].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4月,38~40

[5]张华:走向成熟的中国油市场[j].国际石油经济,2004,12(8),16~21

[6]范文养:国营石油公司油竞争谋略[j].中国石油企业,2005,(z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