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儿童素质教育指导范文

时间:2023-08-24 16:50:37

序论:在您撰写儿童素质教育指导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儿童素质教育指导

第1篇

《指南》延续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家长人力资源并为其提升科学育儿水平提供了有效策略。幼儿教育不等同于幼儿园教育,要想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事关幼儿园、家庭、乃至社会的有效配合。《指南》对3~6岁每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应该向家长进行宣传,共同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待,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从而进行科学的家园共育。从教育实施对象上看,家长作为参与者而非配合者,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延续和扩大家长作为教育的人力资源,更是通过让家长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为他们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儿童学习 人力资源 科学育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是引导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幼儿园保教工作起着导向作用。《指南》倡导的教育观念并非《规程》和《纲要》的简单重复,而是引导包括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型儿童观和质量观。《指南》引导教师及家长了解幼儿的基本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待。这为我们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重新审视家园共育

《指南》延续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家长人力资源并为其提升科学育儿水平提供了有效策略。幼儿教育不等同于幼儿园教育,要想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事关幼儿园、家庭乃至社会的有效配合。《指南》对3~6岁每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应该向家长进行宣传,共同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待,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从而进行科学的家园共育。从教育实施对象上看,家长作为参与者而非配合者,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延续和扩大家长作为教育的人力资源,更是通过让家长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为他们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家园共育的目标是素质教育

《指南》的目标直接指向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盯着知识技能,给予幼儿的应该是对他们现在和未来都有用的东西。一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棍棒教育、超常教育、强化训练和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教育对象的基本品质与素养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力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又是当前我国最为广泛最为深远的一场教育革命,这场革命不只是教育机构的任务,也不是教育机构单方面能完成的,要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教育体系,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的素质必然受到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环境影响。我们只有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实现家园合作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让儿童在理解、等待、宽松的氛围中享受童年。

三、形成素质教育合力

如何发挥各方面的作用,使幼儿园、家庭、社会协同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条主要经验。

(一)幼儿园要积极争取家庭教育配合,共同搞好素质教育

首先是我们的幼儿园要积极主动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是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走在教育的前沿,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师都具备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应该是走在家长前面的。

1.做好宣传工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幼儿发展观。

《指南》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指南》更加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素质教育重视孩子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我们的目标是要引导孩子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健心。传统的育儿观念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家长都比较关注幼儿的显现知识的获得,对于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情感的培养大多不太重视,有的就是不知如何教育,导致重智轻能、重智轻德的现象。我们要利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及家长广泛宣传《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园在做好《指南》宣传工作外,还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家长,抓好针对性工作。如现在家庭中比较重视幼儿智力发展,而忽略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心理的发展,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强、自私、缺乏责任感,这些普遍问题为我们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也有些家长特别溺爱孩子,生怕孩子冻了、累了、受欺负了,过分照顾、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得不到正常发展,在家长工作中就要抓住这些重点,不怕困难、耐心细致地做好这些家长的工作。

2.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和家长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者是否具备相应的素质,我们现在的大部分家长不可能具备相应的素质,但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沙龙、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形式来提高家长素质,指导家长的教育子女实践能力,让家长相互交流如何促进子女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实践经验。一些非常好的幼儿素质教育实践经验得到推广,如支持幼儿的创新实践,在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素质,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等等,我们的家长通过交流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始参与到幼儿园素质教育中来,体会到素质教育才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法宝,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办素质教育专栏,定期制作、发放素质教育导报等形式做好素质教育宣传工作,让家长了解、配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

(二)家庭教育配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观念。家庭教育要配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首先要端正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教育思想。家庭教育思想对头,幼儿园教育可以事半功倍,家庭教育思想不对,幼儿园教育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极为重要并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人生第一任教师的父母与子女有着特殊的亲情和血缘关系,决定了子女天然地依赖父母,自觉地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并对子女性格品德、习惯的形成以及是否成材起着十分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二是作为人生第一课堂的家庭,其成员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为人处世之道等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对于幼年的孩子来说,这种作用就更大。三是家庭教育作为“人之初”教育和“终身教育”开始得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作为学校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对学校教育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要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

1.家长要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促进受教育者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使之成长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人,家长要成为素质教育的支持者、参与者、实施者,为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多做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看一个人是否成材,不能仅仅局限于看他是否考进了大学,社会既需要掌握了高新科技、文化知识的高层次专家、学者,也需要有道德,有敬业精神,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重要的是要看他对社会能否做出贡献和贡献的大小。孩子的发展好坏,不能一味地看他的智力发展高低,要自觉克服重智轻德、重学知识轻实践锻炼的不良倾向。家长要从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运用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孩子体、智、德、美诸育并举促进孩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3.家长要和幼儿园、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关注孩子的发展动态,做到幼儿园与家庭形成共识。

家长要主动与幼儿园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发展动态,同时向老师发映孩子的家教情况,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共识,共同完善对孩子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常常会出现脱钩现象,甚至相互背离,其产生的后果就是5+2=0,即幼儿园5天的教育回家2天就能将其教育效果全部抵消,使得现在的幼儿园教师陷入困惑的状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家庭与幼儿园联系不够,没有形成共识,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孩子各方面素质健康地全面发展。例如幼儿好不容易在园形成了独立进餐和安静午睡的习惯,但2天休息日后来园,又懒得自己吃饭,不能很好午睡了。所以家庭与幼儿园一定要保持一致,相互促进,才能达到家庭教育配合幼儿园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创造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机会

第2篇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身体还没有长成,而且由于儿童年龄的原因,在这一阶段比较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感到疲劳,所以不能让儿童做太多剧烈的运动,否则会给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教学儿童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掌握儿童的生理发育常识,用适合儿童的科学方法对儿童进行舞蹈教育,确保儿童可以在身体健康的发展下学习舞蹈。儿童由于年龄的限制对学习缺乏一定的目的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集中思想,总是喜欢看看这里,望望那里,而且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师在教学舞蹈的过程中,应该抓住每个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选择儿童喜欢的主题和音乐,让儿童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就有想翩翩起舞的欲望;教师还要控制训练的强度,要让儿童体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训练。此外,教师还要加强自己在亲和力上的能力,让每个儿童都可以喜欢自己。通过舞蹈教师的知道,可以提高儿童在训练过程中的兴趣,让儿童愿意接受舞蹈训练,这样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儿童的舞蹈能力。儿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管是身体还是生理都受到了一定的锻炼。儿童在进行了一定的舞蹈训练后,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当儿童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学过舞蹈的儿童都比较开朗,容易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而且也更能够吃苦耐劳,意志也比较坚定。而且学习舞蹈的儿童普遍形体比较好。这些都是儿童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儿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身的气质,让自己的形体更加优美,身体更加健康,而且还可以帮助儿童改正坐姿和站姿方面的一些问题。学习舞蹈可以让儿童的身体更有柔韧性,更加的灵活。

二、儿童舞蹈有利于儿童增强想象力提高创造力

儿童阶段的好奇心比较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舞蹈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个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儿童可以自己自由发挥,在音乐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都知道想象力要比学到的一些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本身就存在在那里的,但是想象力不同,想象力可以推动知识进步。而且,舞蹈不同于其他学科,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而是一门充满想象力的艺术。舞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允许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且要鼓励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有利于增强儿童的集体观念,让儿童可以更好参与到团队

现在的儿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难免会出现娇生惯养的情况,很多孩子都有争强好胜、不合群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儿童阶段让孩子学习舞蹈,接受舞蹈教育,可以让儿童更好的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培养儿童的团结意识,让儿童可以更好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让儿童的性格可以更健康有序的发展。儿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主要以集体舞蹈为主,这样一来可以强调儿童直接相互合作,每个人都需要和其他的小朋友合作才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舞蹈。当教师要求儿童一起完成一个舞蹈的时候,儿童就会产生互相督促的心理,当动作出现问题或者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的提醒,纠正并改正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儿童就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互相帮助,最后完成教师布置的舞蹈任务。因此,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儿童加强集体的荣誉感,让儿童更愿意与他人合作,帮助儿童完善性格。

四、儿童舞蹈可以让儿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第3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儿童;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105-01

一、舞蹈的特点及意义

(一)特点

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是人们表达情感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名家们将舞蹈称为“艺术之母”,认为它是一种美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诚然,舞蹈作为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在强身健体、塑造完美的形体的过程中让舞者懂得美、发现美、追求美。

(二)意义

舞蹈都相应的具有其故事性、情节性、历史性、地域文化性、风俗人文性。它的设计理念和灵感往往来源于万千世界。心境万象生,人的思维与感情皆付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于是,舞蹈就像是一个媒介,将人的思维与神奇多变的万千世界连接起来。体态美与纯真烂漫的情感美在舞中碰撞、摩擦,发生巨变后,将各自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舞蹈教学如何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素质全面发展

(一)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若无道德,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本领,也无甚用”。由此我们可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观念、正确的思想方法是德育的最终目标。

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曾说过:“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可以看出,把以舞蹈为代表的审美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或补充手段在实施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知道,整齐、统一的群舞在儿童舞蹈中占主导位置,为了表现出整齐的队形和统一的动作,必须经过长期统一、协作的训练。而在这种长期的训练中,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会逐渐形成,相互配合、协同合作的观念和道德意识也会慢慢形成。

另外,有时,为了使某个舞蹈动作达到统一、规范的标准,孩子们必须付出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在不断地艰苦训练中,孩子们的意志力、毅力必将得到充分的磨练、捶打。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性格将会更加的顽强,渐渐形成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长此下去,孩子们会变得更加的自强、自信。

(二)身体素质和形体气质

线和形的完美结合必然会产生优秀的视觉艺术。舞蹈便是将线和形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提高儿童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塑造完美的形体,矫正形体的缺陷。

舞蹈,是一项全身运动。在参与到舞蹈活动中时,孩子们的全身各部位都活动起来。这样一来,他们身体各部位的力量、柔韧性、控制力、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都会得到提高。这样一种高级艺术化的强身健体运动,它对培养儿童身体素质和帮助儿童保持良好的形体气质的作用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三)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舞蹈和音乐像是一对双生儿,进入舞蹈的世界,你便是进入了舞蹈美和音乐美的国度。动人的音乐旋律、优美的舞姿形象在耳濡目染中让儿童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去发现美、理解美、认知美、懂得美,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舞蹈作为美育的重要形式,对于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审美水平有很大的作用。而事实上,让儿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习到健康的知识技能、调整其身体素质、增强其意志力本身就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舞蹈,作为一种最直观、最形象的育美教育,通过将美浸透入每个动作、表情、姿态,然后融合在一起,以华丽的形态美和丰富的情感美变现出来,让孩子们在更加生动、具体地感知到美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和构筑一个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的空间。

一直以来,舞蹈就因其富有韵律的形体动作,饱满的情感抒发,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审美感觉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很多舞蹈,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特定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以及生活习俗的影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晓其器,舞蹈对儿童的审美教育是在其多看、多学、多练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在对儿童实施舞蹈教育过程中,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动人的舞姿、生动的舞蹈形象,陶冶了孩子们的心灵和情操,使他们受到了美的教育。在这种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影响下,孩子们会逐渐形成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和道德情操美的统一,而在这种统一中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第4篇

一、素质教育是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的战略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性、基础性)。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和谐发展相统一的教育,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整体化教育。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忽视农村儿童的素质教育,就是忽视了国家的大半壁江山的儿童教育,这样的教育缺少全体性。

二、农村儿童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评价机制滞后。

目前各级考核主要还是看分数。“高中不行,怪初中,初中不行,怪小学,”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有关部门狠抓小学语文、数学质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学校安排精兵强将担任语文或数学教学,兼任其它学科教学,期末只考核语文、数学成绩,语数课挤占其它学科便成司空见惯之事。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儿童知识面窄小,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符合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两全方针。”

(二)师资力量薄弱,队伍欠稳定

1、教师缺编现象突出。以我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184名为例,专职19名,占11%,兼职165名,占89%。全区59所农村小学,缺编英语教师88人,有7所学校至今未开设英语课程。音体美教师也奇缺。

2、整体素质不高。第一学历合格率低。教师主要来自民办教师或“学历合同”转正。教师的成长滞后。全区184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中有3人担任行政职务,占1%。教师职称偏低:中级20人,占10%,初级164人,占90%。

3、校本教研名存实亡。一般村小只有1-2名综合学科教师,工作任务重,无暇顾及教学问题,甚至多个乡镇都没有学科教研组,这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个别领导为节省开支甚至拒绝派遣综合学科教师参加区内教研活动。

4、农村教师队伍欠稳定。城乡环境差距较大,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综合素质好的教师很快调入城区,去年暑假,一个镇就调走了十几个教师,几乎让该所小学“揭不开锅。”

(三)教学设备陈旧落后

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设备是质量的根本保障。在全区农村小学中,15所有微机室;5所有音乐室。在集体视导中,看到英语教师的录音机破旧不堪,还真有点心酸。近几年来,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体、美、劳器材配备较少,上劳技课无基地,语音设备基本上是空白,教学设备的奇缺削弱了农村儿童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

三、提高农村儿童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精神是前提,提高教育部门管理水平是关键,提高教师素质是核心,改善教学设备是保障。

(一)提高认识,转变人才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建立新的人才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不断挑战,我国既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也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必然多元化,既需要各种专业人才,也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专家、学者是人才,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也是人才。因此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各种有用之才。

(二)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各级评价要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勤政廉政、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学校办学水平的改善、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等多方面对学校进行评价,期末抽查所有学科的学习情况。学校拟定方案从教书育人、教学教研能力、教学效果、教研科研实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身心素质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聆听教育专家的报告,提高师德修养,刻苦专研业务,打造“三心二意”的“一现”教师。“三心”指有良心: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学生;有爱心:指爱教育工作,爱学生;有信心:指对学生要有信心,对自己也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虽不能做得最好,但一定能做得更好,不断地超越自我,那也是人生的极致。“二意”指教师要明白生活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改善更多人的生活。“一现”指“你的存在要体现你的价值——尽自己微薄之力,助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四)加强课程管理,落实各科课程教学。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教育资源。因此各小学必须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并实实在在地完成各科的教学目标。教育部门还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深入学校课堂,督察课程落实以及教学质量情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五)合理配置学校教学资源

第5篇

一、 舞蹈与少儿的道德教育

我们知道少儿心理思维的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而生理特点表现为活泼、好动。舞蹈是通过人体动作、表演和变化的造型,形象生动地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这恰恰迎合了少儿的心理特征。特别是少儿舞蹈,它形象逼真,动作有趣,反映少儿自己的美好童年,深受他们的喜爱。比如我编导的少儿舞蹈《雁归来》,表现了一群小雁子盼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急切心情,他们站在南海海湾岩石上,望祖国,为了早日回来,在大风大浪中顽强拼搏,战胜饥饿和疲劳。舞蹈中设计有三人一起飞的动作、双人抱滚翻腾的动作,小同学必须上到大同学的背上做飞的动作。由于小同学胆怯不敢上去,我们三年级同学为了完成这一高难动作,星期天回校,帮助小同学上去了,可是大同学的背已磨肿了,那次演出,我们获得了一等奖。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舞蹈艺术对同学的教育是很深刻的,它所取得的效果远远胜过那些枯燥无味的说教。此外,舞蹈对学生们的吃苦精神,增强完成任务的决心和树立集体主义思想等方面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 舞蹈与少年的智力开发

舞蹈对少年的智力开发究竟有没有作用?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舞蹈本身是人体艺术,它不仅要身体各部位协调一致,而且要通过大脑进行思维,力求听觉、视觉的完美统一,同学们每练一个舞蹈节目,就是对他们智力最好的一次有效开发。

1.舞蹈有助于提高少儿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舞蹈本身是由人体动作组成的。它同时还包含着许多数的概念。如一个动作做几次,跳几遍,几个八拍子换动作,都需要记熟并且很自如表演起来,不能有半点马虎。如果是载歌载舞,还必须把歌词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再完整准确地表现出来,特别是演出时,面对观众能做到不慌不乱,表演自如,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可见舞蹈这种特殊形式来培养和强化少儿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换句话说,经常参加舞蹈训练的同学不但记忆力好,而且反应快。

2.舞蹈能引发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个舞蹈节目的完成。要靠每一个演员辛勤努力,通过手、眼、身、法、步进行无数次的调动和配合。集体性的情绪配合,极大地促进大脑进入兴奋状态,这时老师稍加启发,少儿就会随着音乐的起伏,展开积极的想象力,如蒙古族舞蹈《草原盛会》里的动作,小骑手骑着快马在草原上奔驰,两个摔跤手比武场面和集体拿着弓箭射箭比武的情景。乍看起来动作简单,但经艺术加工和不断的修改、创新,就会使学生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形成一个大的转变,最终使他们的想象力有了新的突破,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3.舞蹈有助于增强少儿的理解能力

首先从舞蹈的内容来讲,当排练一个舞蹈时,老师要根据舞蹈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启发,比如从电视中看美丽的大草原,讲述牧民的生活,讲述草原儿童的故事给他们听,其目的让学生用愉快的心情和接受舞蹈动作所表达的内容,并能用较准确的舞蹈语汇把它完整的表现出来。舞蹈还可以运用其队形变化,如三角形、棱形、扇形、半圆等多种几何图表,使学生在学习舞蹈中对这些图形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用自己的身体来创造变化的几何图形,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性。

三、 舞蹈与少儿的身体锻炼

我们知道,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而舞蹈训练正好能满足这一愿望。就少儿来说,由于舞蹈自身具有的美感和丰富的内涵,学习们非常喜欢、迷恋这一活动形式,这就为少儿身体实行有效的锻炼提供了先决条件。当然,仅仅有这一种形式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施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生活动中吸取精华,实现增强体质的目标。在整个舞蹈训练中,基本功训练更好为重要.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老师首先要纠正少儿的自然形态,针对学生的头、手、肩、背、腿、脚等各部位进行规范化训练,同学们进步特别大,许多高难度技巧动作,如前滚翻、前桥、后软翻、双人站腿、上肩膀,大家能做到舞蹈动作变化快、干净利落,舞姿表演优美,整体配合默契.正如家长所说的:“自从孩子参加了舞蹈队活动,感冒少了,饭量增加了,身体棒了,也精神了”。通过舞蹈能使少儿体魄健美、气质优雅、仪表端庄。由此可见,舞蹈是一项非常有益少儿身心健康,又乐于被学生和家长接受的艺术教育活动。

四、 舞蹈与少儿的美育

美育是以陶冶感情,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的形象为手段,培养个性,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舞蹈正是通过这种形式美和内容美来陶冶感情,促进少儿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可以说舞蹈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6篇

关键词:儿童舞蹈;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J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163-01

近年来随着儿童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儿童的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舞蹈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它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造型、节奏和情节表达人们对生活中美的理想和愿望,有着丰富的感染力,深受儿童的喜爱。所以开展儿童舞蹈教育不仅具有良好的认识功能、娱乐功能,还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智力的发展、情操的陶冶都有重要的作用,是对儿童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可以说对儿童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儿童舞蹈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身心健康

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进行儿童舞蹈的教学训练不但可以增强儿童身体体质,更可以发展儿童身体运动的机能。如在基本的舞蹈形体训练中,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以及站姿、坐姿都可以纠正弯腰、驼背、抠胸等不良的体态特征,再如蹲、擦地、大踢腿、小跳等的训练,可以充分锻炼到儿童的手、脚、腕、腿及各个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再配合上优美动听的钢琴曲子,可以使儿童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动作上和音乐中,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更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二、儿童舞蹈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儿童有着好动的天性,他们大多具有好奇、好动、爱跳、易幻想的特点,而儿童舞蹈非常符合这些特点。儿童在理解和表现动作的内涵上,往往是通过自己心灵的感悟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去表达的,这些是儿童创造性的开拓,所以舞蹈是产生丰富联想的有效渠道。

儿童舞蹈《东北娃》是具有浓郁的东北风格的舞蹈,舞蹈中有很多手绢花与脚下步伐动作的配合,特别是舞蹈音乐的中间有一段说唱的部分。在教授此部分时,我们让孩子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音乐内容做些带有表演色彩的动作,孩子们有的抛手绢,有的打闹,仿佛真正进入到音乐的情景里一样,在这种你争我抢的活跃气氛下,接下来教授的手绢技巧孩子们也非常快地掌握了。

《东北娃》的例子说明了通过手绢与步法的配合,可以促进身体的各个关节及各个部位的协调运动,使之动作优美、和谐。这些协调的动作可以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尤其在即兴部分孩子们通过自己对这个作品的感受、理解与体会,创造出了优美可爱的舞蹈动作,更能说明儿童舞蹈为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素质教育也更需要重视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

三、 儿童舞蹈可以陶冶儿童的品德与性格

儿童性格的形成,受神经系统特点和生理条件的一些影响,但这种影响在性格形成中占很小的比重。开展儿童舞蹈活动,可以使儿童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和音乐的律动,在活泼、轻松的环境中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易使儿童形成开朗、热性、大方的性格。可以说儿童舞蹈是儿童良好性格养成的有效途径。

在一些儿童舞蹈的作品中,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如儿童舞蹈《养猪姑娘》是通过舞蹈表现一群公社的小姑娘精心饲养小猪仔,与小伙伴们一起劳动,看着小猪仔一天一天长大变得强壮的场景。在舞蹈中许多队形的变换需要相互之间的配合与互动,通过对本舞蹈的学习让孩子们懂得了劳动与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以此来培养儿童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四、儿童舞蹈有利于美育的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舞蹈、音乐、美术等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

在儿童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对舞蹈内容、形式、风格以及音乐的认识都是儿童接受美和发现美的一种体现。如藏族儿童舞蹈《我的家乡日噶则》的学习,孩子们在接受屈伸、颤膝、拖步等动作的同时也对民族的文化与审美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融入音乐和服装的点缀,让孩子们在这种美的意境中翩翩起舞,也更有利于孩子们认识美、发现美、掌握美和创作美。

在儿童时期,让儿童参加适宜的各种舞蹈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有利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可以促进儿童骨骼、肌肉的发展、心脏和呼吸器官的成熟。同时儿童舞蹈是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品质、发展儿童的智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实现儿童思维、想象、创造性的拓展。另外儿童舞蹈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审美能力、认知能力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儿童舞蹈非常符合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门高晋.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合肥: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5).

第7篇

【关键词】脑瘫儿童 非智力因素 引导式教育

引导式教育活动是促进脑瘫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儿童良好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渠道。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本人等几方面的途径。现在,我们主要探讨,结合引导式教育培养脑瘫儿童非智力的几个途径:

一、以环境促个性

1.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的环境要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和艺术布置。如,学校大门左右可以安排主题鲜明的装饰画,选择“动物”、“鲜花”、“祖国风景”等。以怡静、文明、奉献、进取等图案,使每个儿童得以接触大自然,观察大自然。

2.创造开放的教育环境。校园要促进儿童身体发展,又要使儿童心理素质健康地形成和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教育环境,为儿童创设一宽松自由的环境,不断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和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如环保意识的培养可以引导儿童认识“地球”是什么?让他们在感受环境之美的同时,认识植物,认识动物。

3.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让环境激励儿童参加实践,获得经验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活动。校园的活动环境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如“交通警察”、“自选商场”的活动要求儿童充当角色,能培养儿童意志力和友好的态度。利用场地创设坐、躺、爬、滚、走等活动。创设人际交往,组织活动小组,开展互帮、互教、互学、互评等活动。开展活动的多样化,使脑瘫儿童在活动环境中获得体能的锻炼,同时也提高了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二、以整日流程训练发展整体能力

1.培养有礼貌的行为。在全流程中贯彻讲礼貌教育,从小教育儿童讲礼貌,学会正确地与人交往,能为他们今后社会行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坚强的意志,独立的人格。在一日生活中孩子要克服自己的困难去完成各项活动,如吃饭、走路、坐立等,这促使儿童能够习惯于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形成不畏困难,勇于创造的独立自立的人格。在实际工作上应注意从儿童日常生活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并使其经常化、制度化,以养成坚强的意志,独立的人格。

3.培养脑瘫儿童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它标志着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根据儿童的能力,我们应该通过日常生活的小事,让儿童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穿脱鞋袜等,建立起自我负责的态度,逐渐培养儿童责任感的萌芽,养成一定的责任感。

4.培养脑瘫儿童遵守集体规则。遵守整日流程的顺序就是为了培养儿童遵守集体规则,遵守集体规则能有利于提高儿童控制、调节行为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为儿童将来入小学以及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三、以游戏活动来健全人格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儿童一天的生活几乎大部分都在游戏之中度过。对于儿童来说,没有游戏就是没有真正的生活。因为游戏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儿童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做着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表达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和需要;抒发着喜、怒、哀、乐的情感。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智力的开发,还可以萌发爱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游戏中儿童学着遵守规则;友好地与同伴合作;学着讲礼貌,友善、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学着做完一件事再做一件事,锻炼意志能力;学着动脑筋提高创造能力;学着参与各种活动,使性格开朗活泼。对于脑瘫儿童来说,游戏显得更为重要,要培养脑瘫儿童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我们就必须做到寓教于游戏中。在游戏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内容主要包括:1.培养儿童意志。2.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3.塑造开朗性格。4.矫正儿童的自卑心理。5.养成儿童动脑的习惯。6.克服不良的行为。

四、以教师的言行来引导其就正纠偏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孩子性格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对工作认真,谦虚、自信、乐观、朴素、会影响脑瘫儿童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果教师对工作粗枝大叶,骄傲自大,儿童讨厌,也容易形成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在培养脑瘫儿童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时,不仅要注意言传还要特别注意身教,努力使自己成为脑瘫儿童的榜样。1.凡是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2.凡要激发儿童情感的,自己先动情;3.凡是要求儿童做的自己先做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