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6:50:32
序论:在您撰写对戏剧影视文学的认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表导演基础、戏剧评论、中国戏曲、中国古典诗词赏析、阅读与鉴赏、中国古典散文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话剧、外国戏剧、艺术概论、戏剧概论、影视写作、当代西方戏剧艺术、编剧理论、视听语言、经典作品分析、电影经典研究、公共必修课等。厦门大学、山西大学这类综合院校下开设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具有明显的文学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基本开在文学院下,课程设置主要是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创意写作导论、小说鉴赏、小说家的十三堂课、中国历代散文选、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论、现代文学100篇(上下)、当代文学100篇(上下)、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世界人文简史———文化与价值解读、大众文化、文化研究导论、认识电影等。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这类艺术专科院校强化职业教育,锻炼学生的技能,旨在培养学生较强的表演能力和写作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电影发展史、戏剧学概论、戏曲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汉语、基础写作、编剧概论、中外经典剧作导读、话剧影视剧本写作、戏曲文学剧本写作等。此外还有实践性教学环节:观摩影视剧和舞台剧演出活动、各个学习阶段的创作实习、在校内创编影视、话剧与戏曲剧本并排练演出、参与社会艺术机构艺术创作实践、毕业联合创作实践等。
从上述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如中央戏剧学院这类艺术类学府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课程侧重艺术类,专业教育比较发达;培养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扎实的文学表达能力,基础宽、视野广、专业精、有创造性的高精尖人才。而像厦门大学这类综合性院校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课程侧重写作、文学艺术创作,学科建设依托该校的文学院,培养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坚实的戏剧影视艺术基础,能从事戏剧艺术理论研究和相关编辑工作的专门人才。浙江艺术学院这类专科性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课程设置有着明显的职业教育性质,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其对文化理论的教育功能、专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等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有很大不同;其课程较单一。
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必修课程概况
各大院校在教学计划中对必修课的设置结构稍有不同,大致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学课程等。统计中笔者发现,各校开设的课程门数、类别也相差很大,笔者把课程名称相似的课程归纳为一种,弃仅有一所学校开设的课程,得到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基本认识:
1.我国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大多集中在理论课程上,实践课程少艺术院校注重开设实践课程,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东部院校由于经济实力强,建设了影视实践基地,开设实践课程也较多。这些院校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开发了一些特色课程。如摄影课,除了上课讲解摄影理论知识之外,实地摄影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艺术类院校开发戏剧影视编辑、戏剧影视摄制、戏剧影视制作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实践能力。综合院校开设的实践课程少,文化理论课程居多;综合性院校的戏剧影视专业大部分开设在文学院下,借助文学院的师资力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
2.各院校对戏剧影视文学的核心课程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开设课程科目具有随意性,专业特色课程不突出有的院校对戏剧影视的学科定位模糊不清,导致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不能体现专业自身的特点。一些院校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设置在文学院或者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下,借助该院系的师资力量,课程和中文、新闻专业有交叉(如电视摄影与编辑、电视编导基础纪录片创作等课程在传播与艺术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有开设)。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戏剧学习兴趣
学生之所以没有对戏剧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这种文学形式不够了解,学生对戏剧作品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戏剧作品的展示,多媒体能够展示声音和图像,这样视觉上的刺激能够让学生对戏剧作品有全新的认识。另外,教材上的一些戏剧作品大多数是采用文言文的形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可能不是很准确,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文章内容相符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观看,当复杂的故事情节通过这样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到戏剧作品的不同之处。
比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虽然教材的内容是可以看懂的,但是整部戏剧中的人物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其中也有许多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的形式,可以将其中的人物关系梳理出来。通过观看演员的演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戏剧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进行总结和分析,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帮助学生学好戏剧作品。
二、介绍戏剧艺术,让学生深入了解戏剧作品
要想对戏剧作品有深入的了解,首先要做的是了解戏剧的形式以及发展历史,了解各个流派的艺术形式以及中国戏剧的特点。戏剧反映的可能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历史故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自身的艺术审美。戏剧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语言的描写,戏剧语言能够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所以说在这一要素的研究上要多下功夫。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重点的对话或者是语言表达进行反复的诵读,逐渐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通过不断的感受来形成一种艺术鉴赏的能力。
三、参加戏剧表演,使学生感受戏剧魅力
在戏剧文本的学习中,学生掌握戏剧的基本特点还不算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在戏剧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对戏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戏剧作品的时候,学生可能对故事的情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要想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戏剧中人物的特点,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由地进行角色的安排,根据自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自身性格的特点,讨论并选择适合自身的角色,然后每个小组自由排练,争取将本组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这样的表演形式其实也是检验学生对该戏剧作品理解程度的一种方法,通过表现出来的人物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把握状况。登上舞台表演能够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戏剧故事的情节进行重现,这样的形式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小组之间的互相比较形成一种竞争意识,这又促使学生想要将自身扮演的人物表现得更好。所以说,表演课程是戏剧学习中非常必要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体会到戏剧的魅力。
四、发挥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戏剧创作热情
高中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新奇的想法,对于一些经典的艺术形式虽然也有尊重的态度,对于一些艺术形式也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当学生出现新奇的想法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不改动经典的戏剧作品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有自己发挥想象的空间,虽然说学生学习文学作品是要对经典的戏剧艺术形式进行继承和发扬,但是也不能够过于拘泥传统的形式。
比如,在学习一些经典的戏剧作品的时候,学生可能会产生续写或者是撰写前传的想法。在学习《雷雨》的时候,可能有的学生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家庭悲剧上,而是对周朴园和侍萍的爱情故事感兴趣,想要对具体的爱情过程进行描写,其实整个家庭的矛盾和最终的悲剧也是由于二人的爱情故事开始的。首先周梅二人的感情故事就是一场悲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为《雷雨》这篇文章撰写前传,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对戏剧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编写,给学生极大的心理满足感,同时还能够给戏剧这一艺术形式注入新的形式,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
关键词:戏剧影视文学;新媒体;创作
新媒体概念本身便是和传统媒体相对的,指的是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基础的媒体业态,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移动电视和数字电视都是新媒体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戏剧影视创作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呈现出的发展态势也更多。培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符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传承的实际需要,随着观念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便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媒体环境变化,培养出符合当前需要的高素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
一、新媒体环境下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的新特点
(一)对故事情节要求更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移动媒体艺术和数字电视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人们通过移动媒体平台来进行戏剧影视作品的频率不断增加。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往往会通过手机来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欣赏,手机的优点比较明显,比如携带比较方便,操作比较容易[1]。但是手机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屏幕比较小,续航时间比较短。新媒体环境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有必要改造戏剧影视作品,仅仅照搬戏剧影视作品是不够的。现在,人们往往比较喜欢短视频,这便要求进行新媒体戏剧影视短片创造的时候,重视故事情境和文学剧本,通过推荐故事情节,真正地了解这个故事的核心。这便要求戏剧影视文学人才认识到文学剧本的重要性,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剧本。
(二)戏剧影视文学创作呈现出年轻态的特点和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在接受新媒体技术的时候,接受能力更强,随着新媒体影响的不断增加,在进行戏剧影视创作的时候,人们对于人物性格塑造方面更加重视,并且人物性格塑造也会围绕年轻人欣赏习惯进行。仅仅利用剧本来进行作品核心思想的表达是不够的,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我们还需要把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通过代表人物来刻画出来。所以,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必须重视主要人物的刻画,优秀的作品,其人物塑造往往比较出色,能够将剧本人物性格思想更好地体现出来。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若是戏剧影视人物和年轻人欣赏习惯相符,那么人们接受起来会更加的容易。
(三)新媒体环境下戏剧影视创作主题也更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的热点话题,这些热点话题呈现的时候,也往往和新媒体技术有着直接关系。新媒体技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这种情况下,进行戏剧影视作品创作的时候,便必须重视主题的发展和丰富,以往较为单一的主题已经很难满足当前观众欣赏的实际需要[2]。所以,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将多样性的主题更好地呈现出来。
二、新媒体对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的影响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也给戏剧影视文学创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但影响了其创作的形式,还给其创作内容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新媒体给戏剧影视文学创作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一)新媒体让戏剧影视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互动、碎片的特点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地加快,人们休息时间也呈现出了碎片化的特点,新媒体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方面的需要,也让碎片化倾向不断地加剧。因为方便快捷,手机和平板电脑受到了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喜欢,人们也非常喜欢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来进行戏剧影视作品的观看[3]。收到新媒体技术影响,现在戏剧影视作品的交流传播空间更大,并且播出的工具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需要根据人们的兴趣和新媒体的特点进行,并且戏剧影视短片也会成为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形式。这便要求编剧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做到作品结构紧凑、节奏松弛有度,在比较短的时间中将故事情节理清楚,需要通过情节来引导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整个故事。其次,对于新媒体而言,其基础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以此为基础来让受众和媒体之间更好的交互。受到新媒体影响,戏剧影视编剧在创作的时候,也需要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创作中来,体现作品的生命力。比如被称为“城市IP片”的《凌晨四点的上海》,在短片拍摄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当地景物和建筑,在播出之后取得的反响比较热烈,很多观众都喜欢去取景点打卡,从而进行剧情的回味。这个片子也是新媒体影响下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案例,不但评价不错,还能够利用作品让受众和媒体之间更好的互动。最后,新媒体让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更加的多元。通过新媒体技术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件,这些热点事件的存在也给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更好地进行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素材。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每天都能够接收到大量的信息,若是创作方式比较单一,那么很难满足人们对于娱乐和审美的需要。只有人们认可,文学的价值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也只有能够获得受众的喜欢,其审美价值才能够得到体现。
(二)新媒体给戏剧影视文学的人物形象塑造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在传媒体系中,新媒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也愈加紧密。戏剧影视文学人物形象传播的时候,传播的环境以及传播的方式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当前传播环境中,稍微有一定影响力的事件或者人物很容易被人民群众了解[4]。并且,受众在信息接收的时候,也不仅仅是单项的接受相关的信息,而是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新媒体关注的是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喜乐。戏剧影视作品本身便是将声音和画面作为载体的一种视听艺术,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戏剧影视作品创作的时候,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创作的层面,给人民群众更多的互动体验和交流体验。这种情况下,戏剧影视文学编剧也更加重视我们的生活、社会热点事件,从社会热点和生活出发来进行素材的提炼和挖掘,这样才能够进行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新媒体要求在进行戏剧影视人物设计的时候,不但需要重视着装、相貌、仪态举止,还必须重视其内在形象的打造,通过各种手段塑造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戏剧影视人物。
(三)新媒体给戏剧影视文学的主题及情节设置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相关的内涵更加的丰富。影视文学和戏剧文学本身便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有明显的区别。二者都需要通过多样化、个性的主体内涵设计来将戏剧影视特点更好地展示出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也有了极大的发展,新媒体发展也给戏剧影视文学创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起始阶段,新媒体受众往往是年轻人,所以,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的时候,主题往往是校园、青春和爱情。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很多中老年人也因为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而越来越喜欢新媒体。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编剧也不再仅仅重视年轻人,而是需要满足不同受众的实际需要,而想要做到这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便必须重视作品主体内涵的丰富。在新媒体环境中,对于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意识的要求也更高,要求必须做好故事的选择,提高故事的质量。在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其核心内容往往是故事,故事情节起伏大能够给表演者更好的表演提供空间,戏剧影视作品本身所具备的文化价值也会不断地提高[5]。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导致了快餐文化的出现,特别是在短视频中,人们更加喜欢快餐文化。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者一般都会选择那些情节比较紧凑,层次比较分明的故事来进行创作,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更好地展示给观众,以往的戏剧影视文学作品重视徐徐展开,而现在的短视频更重视观众较短时间中的快意感觉。
三、新媒体环境中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思路变化
(一)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应该重视年轻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发展的时候,年轻态也成了非常重要的趋向,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也应该将年轻态体现出来。新媒体技术传播特点比较明显,很多受众群体接受模式也比较明显。这种情况下,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只有更加重视冲突性,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作品本身的价值。只有产生了冲突,故事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若是这个前提欠缺,那么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的价值便无法体现出来[6]。并且,冲突也是创作发展的基础,是吸引观众眼球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突出性的体现,只有这样作品核心价值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来。
(二)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戏剧影视创作的主题戏剧影视文学体现的时候,主要通过影视文学和戏剧文学这两种体裁来体现,无论是戏剧文学还是影视文学,都需要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主题。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的时候,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将矛盾和故事情节体现出来。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还可以根据情况和需要将个性化较强的台词加入进来,通过设计个性化较强的台词来将创作的主题和故事脉络发展更好地体现出来。
关键词:影视资源 高中语文 教学应用
影视艺术,它吸收了文学艺术中的优秀部分,并且融合了音乐、美术、绘画等多方面的艺术,通过故事的情节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生活,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让电影、电视以及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影视资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充分利用能促使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资源。
一、影视资源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影视资源生动直观,声情并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课堂教学,将其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的课文篇幅较长,只靠教师一段一段地去分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还有一部分课文只是节选文段,若要让学生了解整部文学作品,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其余的章节做详细的讲解。对此,教师可以把搜集教学资源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社会和自然,将影视资源加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上,最大程度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课文《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相关的电影,将课文的完整故事情节形象并且直观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这不仅能够减少教师繁琐冗长的解说,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另外,往往学生不爱听课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课堂枯燥,而影视对学生有着无穷的诱惑。如果教师适当地给学生播放视频、电影,学生上课的兴趣也会增加。如讲到戏剧单元《窦娥冤》、《雷雨》和《哈姆雷特》等,如果能够结合电影或者戏剧视频来上课,将课文的相关片段带到电影里面去学习,结合分析人物的性格、戏剧的冲突、台词和潜台词的使用等,既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对戏剧文学的理解,感受课文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对戏剧的浓厚兴趣。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领悟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真切领悟生活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大部分影视作品都会是关注社会的现实,表现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一些优秀的电影更是把真实的生活和人类高尚的情操品质展现给学生。因此,如果能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加入影片欣赏,学生就能间接接触社会生活,思考人生的生活现象,进而培养学生的素质修养,促进学生心智走向成熟。例如,电影《活着》,整部影片主要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会有诸多的无奈,它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后的人生,启发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理性处理;励志影片《阿甘正传》则能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扫去心中自卑的阴霾等等。这些优秀的影视资源对学生的语文素质修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
作为引导者,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影视资源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充分开发和利用好优秀的影视文化,使之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熏陶学生的品德情感。
(一)影视资源应用于口语教学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上,教师可以筛选出一些符合高中学生生活实际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激发学生说出自己观看感受的兴趣,从而进行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如《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它讲述的是一个人如何勇敢地接受现实带来的困境,如何在逆境中坚强的活下去。在让学生观看部分精彩的片段后,可以提问:主人公为什么会成功?哪些情节让你最感动?等等问题,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后感。另外主人公许三多个性鲜明,对话精彩,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播放3-5分钟的无声片段,让学生根据片中许三多的动作、神态等,为短片配音,更可以组织同学根据情境创编小短剧进行表演。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兴趣盎然,自然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影视资源应用于阅读教学
科技的发展让现在的学生更多关注于手机、电脑、网络等,而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包括阅读量的问题。如何重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影视作品以动态的视觉辅以声音,使其中要表现的情感内容更为具体明确,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影视资源的应用为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提供了途径。
高中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课文属于名著、名篇,其中大多都有被改编成了电影或电视剧,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童年》等等。上课时,教师在讲课中间插播相关的精彩片断,加上书本的情感朗读,既解决了学生对于课文的不理解,缩短了探究的时间,也让学生在直观的影视欣赏中体会出文本之美,从而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激发学生在课外去阅读原著的欲望。
三、结论
影视资源与语文教学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可缺少。将影视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让高中语文变得更加声色兼备、情感丰富,增添语文学科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晶; 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广东科技》2010(02)
会议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韩鲁华主持,《当代戏剧》杂志社副主编李明瑛宣读陕西省戏剧家协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关于联合建立“戏剧艺术教学实验基地”的意向书,并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教授谢艳春宣读了“关于加盟《当代戏剧》期刊‘校园戏剧’栏目俱乐部”的倡议书。随后,大家就本刊“校园戏剧”栏目开办及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韩鲁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合作开办这个栏目,一是我们学校影视戏剧专业今年已经开始招生,打算进一步在高校中开展戏剧艺术教育。根据学校这个要求,我们多次和省剧协领导等同志进行交流协商,最后达成共识,与《当代戏剧》杂志联合开办这个栏目。二是想把各高校整合到一起共同做一些事情。我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表态:一、无论是学校发展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还是研究陕西秦腔,尤其是高校秦腔的研究、宣传等,我们都将大力支持。二是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尽可能为大家提供方便和条件。工作在省剧协的领导下开展,具体由建大戏剧教研室操作。目的是创造一个平台,同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冯西哲(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首先对省剧协和建大进行实质性的合作表示衷心祝贺。我的想法是,第一步,编一本秦腔的乡土教材,作为高校一种人文素质拓展、传播的内容。高校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市场。第二步,把人才的培养和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对地方戏曲,我认为最要紧的是封存,音像资料的封存是地方戏曲最关键的东西。我个人觉得高校对秦腔应尽一份历史的责任,应该对其进行传播,给它一个助推力。现在戏曲的市场还是比较大的,尤其在农村还有很多秦腔自乐班,这个市场在文化的高层和普世层面还是存在的。我们将全力支持这个项目,加强联系与合作,共享研究成果。
周树智(西北大学秦腔剧团团长、教授):首先表示祝贺。早在2001年陕西省秦腔研讨会上,就有专家提出在西大建立一个戏曲本科班,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现在这个基地建立起来,看将来能否在西大建立研究生班。另外,我发现在秦腔界搞戏剧理论的人没有实践,搞实践表演的人缺乏起码的戏剧文化知识,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应该结合起来。搭建这个平台,为今后的戏剧发展做更好的支撑点。
雒社扬(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建大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整合力量,如何与高校的戏曲研究会挂钩。一个做法是,利用现在高校较好的录像设备,把名家的资料作为专题进行录像。对戏曲的研究要以秦腔为龙头,各个剧种普遍开花。地方戏曲的史料很少,很多没有第一手资料,这个地方需要下工夫。一方面是田野调查,另一方面是研究地方志。然后写一本能让人们普遍接受的,如碗碗腔史、眉户史等。还有,我们的研究要和大学生戏剧节等活动结合起来。大学生不是不喜欢戏剧,是不了解戏剧,一旦接触,他们也会很喜欢,例如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在师大演出后引起学生震撼。现在的问题是先普及起来,再培养兴趣。
张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主任、教授):首先对于建大开办这个基地,在高校搭建平台宣传戏剧表示祝贺。作为戏剧,一方面,通过研究把戏剧的传统传承下来,然后推进戏剧的改革,因为再好的戏剧也是给今天的人看的,我们的研究可从戏剧改革方面入手。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承担着文化素质教育的责任,戏剧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的形式。现在俱乐部搭建了这个平台,既可以把专业的人集合起来,也可以扩大影响,做成开放式的,面向全省的高校的大学生。
高益荣(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关于戏剧,我们首先有一个培养戏剧观众的任务。我现在讲课讲到元明清时期文学时,就先给学生放一段秦腔录像然后才开始讲课,让学生了解戏剧的价值。现在的戏剧不可能像上世纪那么辉煌,但也不能悲观地说戏剧就走向衰亡了,这是更不可能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牛鸿英(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任):目前戏剧在我们学院的生存状态是,戏剧已经融入到了编导专业,一些戏剧的课程已经变成了支撑性的基础性课程;另外和影视专业的培养结合起来,被内化为起到很大作用的元素。我觉得如果能有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把大学生积极的、活跃的思维方式以及大学生对当代生活新的理解和戏剧结合起来,未来的空间会很大。
高字民(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基地的建立和栏目的开办都是功德无量的好事。我在学生剧社里是指导老师。关于戏剧,我认为:一、戏剧是个大范畴,作为陕西来说,秦腔和地方戏应做得更详细,各个剧种之间的交流、交融更重要。二、戏剧改革过多是形式,在创作中,现代思维和戏曲结合方面还需要学习借鉴。三、戏曲改革要针对年轻观众,要有新的思考,广泛的视野。四、我们努力将作为一个积淀。最后,非常感谢这个平台,以后陕西的戏剧教育、戏剧研究有了一个整合、互相交流的平台,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张化新(西安文理学院副院长):针对校园戏剧我认为有三个方面需注意:一是理念,二是机制,三是氛围。要通过戏剧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戏剧人才。要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地保障资金的供给。校园戏剧活动要以学生自发活动为主,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教师以参与、辅导为主。要建立校园戏剧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宣泄、产生灵感。
赵艳(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讲师):长安大学的《生如夏花》获得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使戏剧在学校得到更多的关注。提两点建议:1.将各学校好的作品视频化,让学生自由观看,使学生接触戏剧的机会更多。2.在戏剧专业教学的同时,重视校团委的组织作用,更好地沟通与合作。
周玉昆(西安培华学院副教授):高校戏剧的繁荣与提高,重在创作。学生专业性不强,希望能够通过《当代戏剧》“校园戏剧栏目”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作指导。组织专家进校园开办讲座,使大学生对戏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兰一(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我是搞影视的,曾写过一个《铁人王进喜》的影视剧本,了解到王进喜就喜欢秦腔,大庆现在还有秦腔剧团。2000年我到加拿大,那边有一个西北同乡会,也有人唱秦腔。可见秦腔的影响力非常大!我认为搭建这个平台是非常好的。从教学方面谈,对平台的定位非常重要,戏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期望立刻培养出作家、演员、编剧。
翟高红(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戏剧在校园的演出太少,学生接触戏剧的机会也很少,希望通过“校园戏剧”栏目带给学生更多戏剧方面的知识,也希望栏目能开辟一块版面反映学生的呼声,听听来自学生内心的声音,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开幕仪式前,徐可为校长在文学院院长梁瑜霞、文学院党总支书记许力陪同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由文学院影视专业和广告学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平面、实物和行为艺术作品,对表现五四青年学生、战士、古典文学作品等影视人物积极向上的行为艺术给予肯定。在开幕式致辞中,徐校长指出此次活动践行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推进了学科建设。徐校长说:“按照学校新的办学定位,如何更好地组织一条新的专业发展之路,更好地培养学有所用的社会所需人才,需要每个人认真思考,也需要我们扎扎实实的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来加以互动,而今天,这样一个学术活动周的举办,我认为就是在积极实践学校办学定位,积极提升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以及深入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索。”徐校长的讲话激励了文学院师生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做好传媒学术文化周工作的信心。
徐校长讲话后与梁瑜霞院长以及传媒教研室主任马珂一起启动激光球,宣布传媒学术文化周正式启动。
传媒学术文化周开幕式后,文学院传媒教研室老师王静在接受学生采访时说道:“这次的传媒学术文化周,是我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学生的一个阔视野、提热情、重应用、多实践的过程,使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该突出学术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中进行交流、学习、提高,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在对学生的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素质教育等诸多方面来审视,这都是有害无益的。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对古代戏曲的学习兴趣,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戏曲文化素养,窃以为用好地方传统剧目资源,激活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一.对比勾连,梳理戏剧知识体系。
中国古代戏曲由“戏”和“曲”两部分组成,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美术、说唱、武术、杂技、舞蹈等表演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清代花部,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从先秦祭祀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到宋代院本,表演要素日臻形成和完备。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最高峰。
欣赏古代戏曲,主要以元明清为重点。无论是元代杂剧、南戏,以及后来演变成的明清传奇,还是清末兴起的地方戏曲,他们之间除了流行地域、表演形式、剧本结构、演唱风格等方面的局部区别外,更多的是存在许多共性的东西,具有很强的继承性。比如,尽管不同剧种不同时期的表述不同,但剧本都包括曲词、科介、宾白等三要素,角色都可分为生、丑、净、旦,剧本结构大都有“折”“出”,表演方式上讲究“四功五法”(四功,就是唱、念、做、打四种表现方法,五法是指手法、眼法、身法、发法、步法),等等。这些在现在的地方传统戏剧中体现得非常充分,是引导学生对比延伸,以今观古,增强直观体验的活教材。
比起元明清杂剧、传奇来说,大多数教师和中学生对地方戏,特别是自己生活地域的传统戏剧,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甚至一些师生在当地的传统节日里也参演一些民间剧目演出,积累了一些表演实践知识。这为我们利用地方传统戏剧引导中国古代戏曲教学创造了便利条件。比如,豫剧、秦腔、川剧、昆曲、京剧等大的地方剧种,尽管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院团,但都有各自的盛行地域,在各地的流行程度大不相同。如果教师能够紧紧结合本地广泛流行的地方传统戏剧的欣赏,比对勾连,引入古代戏剧课堂教学,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知识储备,把古代戏曲发展历史、戏剧脸谱与服装、声腔板式与演唱程式、地方戏与元明清戏曲之关系等戏剧知识体系的传授与戏剧表演艺术的情境感知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对以杂剧、传奇为代表的古代戏曲的学习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二.文本欣赏,鉴赏戏剧文学作品。
中学戏剧教学实际上主要是戏剧文学的教学,重心是对剧本的品读欣赏。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其构成要素是丰富多元的,音乐创意、美术设计、舞蹈编排、表演设置、场景布置等都是重要元素,剧本只是其赖以舞台表演的文本呈现。
以剧本为承载形式的戏剧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文学的教学,特别是古代戏曲的学习,主要要依靠工具书,借助文本注解研读剧本语言,通过语言来品味剧本的文学特点。要引导学生针对其内容的综合性、舞台的虚拟性、表演的程式性、语言的文白性等特点,重点研习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重视品味戏剧语言。对于古代戏曲的教学来说,全面理解戏剧语言是整体把握剧本的基础。由于古代戏曲语言的民族地域色彩很浓,具有文言白话、方言俚语的交织性,给学习鉴赏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句,理解文意,为欣赏剧本的文学意蕴打下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又包含宾白和唱词两方面。古代戏曲语言具有宾白、曲词、曲白相生的特点,曲词主要用来演唱,又呈现出工整、押韵、亦诗亦歌的特性。
二是引导把握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和一系列的戏剧动作,具有尖锐激烈、高度集中、进展紧张、曲折多变的特征。戏剧冲突的表现形态为:人与人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等。从类型上看,有单一型、主次型、多样型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要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和理解,强化鉴赏的频率和质量。
三是要着力分析戏剧人物。戏剧文学是重要的叙事性文学样式,人物塑造是其基本的核心的文学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剧本的阅读鉴赏,分析人物形象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国古代戏曲塑造了许多成功的广为流传的人物形象,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关汉卿笔下的窦娥、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都是脍炙人口的戏剧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剧本内容的理解,积累文学功底,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和素养。
三.表演观赏,激发戏剧学习兴趣。
戏剧教学由于高考、中考未列入考试范围,即使设题也只是文学常识之类,蜻蜓点水,因而处于教学的边缘地带。要强化戏剧文学的教学欣赏力度,我们可以借助地方传统剧目家喻户晓的优势,通过视唱观赏、模拟表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戏剧学习兴趣。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许多优秀剧目,大多数都被加工改编成了各地方戏的重要剧目,如《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是各个地方剧久唱不衰的剧目。为此,我们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当地流行剧目的影视光盘和教学课件,并通过对比勾连,在脸谱、曲词、服装、音乐、舞美等方面作一些比较,就能够增强学生的戏剧体验,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选取一些名家优秀唱腔,经典表演折子戏,往往能起到勾趣激兴的作用。如豫剧经典剧目《七品芝麻官》《卷席筒》,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花木兰》经典表演和唱段,秦腔经典剧目《三滴血》《白蛇传》,著名演员刘茹慧的《辕门斩子》表演,秦腔艺术家马友仙在《断桥》中的经典唱段《西湖山水还依旧》,西北名丑孙存蝶专辑,昆曲《十五贯》,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等等,都深入观众,妇孺皆知。如能课堂运用得当,能给人久长的艺术享受。
还可以组织参与过当地民间戏剧演出或有戏剧爱好的学生进行排练表演,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戏剧表演,亲身演唱,增强学生的情境体验,从感性认识、书本知识的表层理解中加深心灵体会,透过表演、词曲的视听体味,体会其中深层的内涵,从而提升自己的戏剧文学欣赏能力。笔者所带学生生活区域属于秦腔流行地域,在讲授关汉卿的《窦娥冤》时,我们先组织学生观看了秦腔《窦娥冤》第十场《杀场》,正好和课本节选内容相合。然后由师生自由献唱,一会儿就有四五个学生演唱了各自的拿手唱段。有苦音、要花音,有快腔、有慢板,有生旦、有净丑,听者唱者神情专注,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