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6:50:25
序论:在您撰写辩论赛的目的和意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正反方、评委及观众在传播中各自的角色
要完成一次基本的传播活动,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在一场辩论赛中,通常由正反双方辩手、评委和观众组成。对于究竟辩论是如何成为一项传播活动,而辩论赛中的主体又是如何与传播的要素发生相互联系的,将是笔者希望讨论的主要问题。在一场辩论赛的比赛部分,正反双方的辩手既是主动发出讯息的传播者、又是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构成一个传播——反馈机制。辩论的双方在辩题所要求的讨论范围内,将自己对于概念的理解、对于社会问题的认知、对于辩题的价值判断通过陈述、反驳、质询的方式输出给对方辩手,而对方辩手则通过倾听、记录、回应等一系列程序对于对方的观点提出反馈意见,在这一连串的互动活动当中,双方进行意义交换和共享活动,并借此加深对对方的理解。正方和反方由于立场的限制必须在辩论场上针锋相对,但就正反双方与评委和观众之间的传播过程而言,正反双方不是分散地将各自的观点传播给评委和观众,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而非对立的。例如,正反双方对于同一个公共议题的不同角度的阐释,提供的是两种对于此议题的看法,正反双方在交流和辩驳的过程中不断地迫使对方更加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论点,这也使得作为受传者的评委和观众能够完整、全面地理解此公共议题。正反双方是通过对抗性的传播方式相互合作以共同达成认知自我、阐释问题、探讨真理的目的。正反方传播给评委与观众的讯息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性的内容,二是价值性的判断。知识性的内容是包含专业术语、相关理论及信息资源等中立的客观的资料,其目的是为了使受传者获得知识上的增进和视野的拓宽;而价值性的判断则是通过发表某一看待人生哲学问题的角度,以使受传者获得价值上的启发和感染。通过上述传播过程我们发现,辩手与观众和评委之间,是通过交流意义进行互动和传播的。传播学中的意义,是指人对自然事物与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m符号学的创始人皮尔士强调,传播即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因此,传播时所进行的符号交换过程,实际上是意义建构和共享的过程。辩论赛作为一项口语传播活动,正是通过符号来交流、交换意义并建构意义共享空间的过程。
1.2定义一共通的意义空间
定义一般是在辩论赛的第一个环节一立论中提出的、对于辩题中涉及到的概念的内涵和语词的意义进行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对于不同赛制的辩论赛,定义权的归属也有所不同。在奧瑞刚赛制当中,正方拥有强制定义权,即双方必须根据正方的定义进行辩论。而在传统辩论中,双方共享定义权,正反双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己方的立场对于概念和语词做出倾向性的理解。由于传统辩论当中主办方很少限定辩题背景和概念解释,因歧义、含混或专业术语等的存在导致不同的概念理解时有发生,所以传统辩论中的对于定义的讨论在整场比赛中占据尤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本文以传统辩论为例对于辩论赛的定义环节进行讨论。先来看一个例子。在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决赛中,正反双方针对“钱是不是万恶之源”的辩题展开辩论。正方对于“万”字的定义是种类繁复、数量极多,反方对于“万”字的定义是全部、一切。在正反双方交锋的第一个阶段,反方一辩就向正方提出质疑:“世间上的恶可是成千上万,难道用单一的钱就可以解释所有的恶吗?强盗杀人放火也许是为了钱,但难道今天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甚至种族大屠杀都是为了钱吗?”,而正方二辩为了维护己方对于“万”字的定义也提出了如下说法:“他们(对方辩友)告诉我说’《辞海》中万是一切,可是我方也查过《辞海》,无论是《辞海》、《辞源》,还是《说文解字》,万从来就没有一切的意思.其实钱是万恶之源,就是说钱能够产生数量极多,而且品种繁复的恶行。”由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在双方正式开展辩论时第一个任务就是“确认定义”,一般由双方的二辩完成,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双方就对方立论当中所提出的定义进行再确认,并通过质询的方式厘清概念的内涵、外延,承担此工作的辩手一般被赋予两个任务,一是寻找与对方定义的共识,并确定下来;二是针对双方理解有分歧的部分,向对方和评委解释为什么己方的定义是更有意义的或是更容易接受的。上文提到,辩论赛为辩手双方与评委和观众构建意义共享空间,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对定义的讨论和共识的达成,其最大的作用便是扩大传播双方的共通的意义空间。意义交换的前提是交换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所以定义与达成共识的环节是打通对于含混、多义、暧昧的语言符号的理解,是整个辩论传播活动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共通的意义空间之上的辩论,才是有意义的辩论。如果双方对于辩题中的语言符号的解读并不相同,而双方又没能在最一开始找到分歧并充分讨论,那么整场辩论赛将会陷人不知所云的争论中,双方只能讲自己准备好的辩词念给对方辩手以及评委,这样完全丧失交流、互动的辩论活动由于根本无法进行意义交换而使得辩论比赛成为一场演讲比赛或者是辩论秀。
1.3规则——最大程度上消除传播障碍
辩论赛作为一项竞技活动,规则是其必不可少的一环。不同的赛制规则各异,但经过笔者分析,得出共通点如下:时间的限制。辩论赛规则对于每一位发言的辩手都有时间限制,并明确指出“时间用尽两次铃声提示,发言必须停止”,并且,时间限制对于正反双方同样适用,正反双方每一个环节的发言时间都是对等的。在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辩论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对方讲话滔滔不绝插不进话而失去表达机会,经常会遇到自己的发言由于被别人打断而中断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由于年龄、身份、性别、个性、职位等的不同而无法保证传播主体在地位上的平等,而辩论赛的时间限制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平等的条件,让阻碍平等沟通的因素对于传播过程的影响减少到最小。质询环节的设置。质询是辩手对于对方辩题所提出的任意一个概念、论点、论据展开的询问。一方只能问,一方只能回答,且盘问方有权力终止答辩方的回答。质询是一个剥开对方对概念和语词的华丽包装以便更直接、深人地探讨问题的环节,之所以要赋予质询方以主动性和打断权,则是为了保证整个问答过程按照质询方的意图进行。由于无法规定答辩方必须直面回答问题,所以只有赋予质询方主动权,才有可能避免答辩方用含糊不清的语言蒙混过关或逃避问题。因而质询环节的设置,是最大程度上避免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造成的传播过程中的障碍,并在程序上限制辩手必须讨论质询方提出的问题,不跳出辩论的核心范围。综上,我们发现,辩论赛的规则设置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双方有平等的交流平台,并且在各个环节上都试图尽量减少语词的含糊性以及辩手的恶意逃避所导致的传播过程的中断,因而规则的设置是辩论赛区别于非正式辩论的最重要的特点,也是辩论赛作为一项对抗性传播活动能够保证其传播效果的重要基础。
2结语
关键词:初中语文 辩论赛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10-01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档综艺节目《奇葩说》,被节目中犀利的语言与新颖的形式吸引。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笔者灵机一动:语文课上如果采用这种辩论赛的形式,是不是也会取得良好的成效呢?为此,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辩论赛的意义进行了思考,并就开展辩论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1 初中语文教学中辩论赛的意义
1.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形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语文课堂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学习兴致索然。而利用辩论赛则可以将学生推至主动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1.2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辩论赛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在《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父母的做法众说纷纭。于是,教师开展了一个小小的辩论赛,让学生辩论父母的做法是否正确。学生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进行交流。通过辩论,学生理解了文中父母的做法,也懂得了自己父母深深的爱。
1.3促进学生辩证思维与语文素养的发展
辩论赛形式的语文教学就不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又避免了注入式、填鸭式的古板,为学生辩证思维与语文素养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1.4促进思想交流,开放学生思维
辩论赛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开放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1.5有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辩论赛会需要用到许多的观点和论据,这些观点和论据积累多了,可以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习作内涵。
2 初中语文教学中辩论赛的实施策略
前文说明,语文教学中开展辩论赛十分有必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实施辩论赛,才能使辩论赛发挥最大的功效呢?
2.1抓住课堂有利时机开展辩论活动
语文是一个开放的学科,语文教学中处处都存在可以进行思辨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有利时机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通过辩论深化认识。例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一位学生提出:朱自清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他的父亲却要爬月台给他买橘子,这不是溺爱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教师及时组织辩论,让学生辩论这样的“爱”是不是“溺爱”,值不值得提倡。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学生终于理解了文中主题,辨清了“爱”的方向。
2.2选择良好的辩题,精心组织策划
辩题是否科学,是否吸引人,是否有争议性,是辩论赛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教师应该在组织辩论赛时选择良好的辩题,选择吸引学生关注的辩题展开辩论。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教学之前,教师安排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准备,并确定正反两方,在课堂上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题展开辩论。由于提前要求学生准备,学生找到了许多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在课堂上展开了唇枪舌战。辩论的最后,学生认为由于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已经具有足够的自信,意气风发地在改革之路上奋力前行。此时,再进行教学导入,学生很快就能理解鲁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
2.3把握辩论赛方向,掌控全局
学生进行辩论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偏题,教师应及时予以纠正。比如,在《愚公移山》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愚公是否应该移山”展开辩论。在刚开始辩论的时候,学生摆出了自己的观点,辩论赛进行得十分火热。但过了一会,反方一位学生说道:“愚公要求子子孙孙都要移山,这是多么愚蠢的事情,他断送了子孙的美好前程。”这个时候,一位正方学生反驳道,“为什么移山就会断送前程?你怎么就能确定不移山就一定有美好的前程?”反方学生回答:“不移山,他的子孙可以去读书,去为官,去做很多事。”学生就愚公的子孙后代进行了辩论。这个时候教师暂停辩论,说道:“愚公移山说的‘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只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大家注意区别把握这一点。”
2.4做好辩论赛后总结与收尾工作
辩论赛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总结与收尾工作,并对学生辩论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与点评,使学生在今后的辩论赛中能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辩论才能不流于形式,确保其真正高效。
3 结语
辩论是听说读写并重的一项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素质,以学生主体学习活动为突破口。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运用,摆确凿的事实,树鲜明的靶子,展严密的逻辑,取有效的信息,读大量的课外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辩论赛的作用,并积极寻求语文课堂开展辩论活动的实施策略,科学组织与规划,真正发挥辩论赛的作用,使语文教学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1]倪丽梅.舒尔娟.谈语文课堂辩论式教学之辩题的选择[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6(08).
[2]蒋赛.语文辩论式教学方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6).
从形式上讲,辩论赛是指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比赛。事实上,这是一种围绕争论问题的知识竞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辩论赛活动情况总结范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辩论赛活动情况总结范文1我们学校的英语艺术节已经举办了五届,每一届都有亮点,而这一届的亮点就是我们的英语辩论赛。一开始马主任有这个大胆设想的时候,大家的热情并不高,都觉得这件事有难度。我们觉得即使是用中文组织一场辩论赛都很难,更何况是用英文呢?但是马主任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让我们相信学生,更要相信自己。于是我们抱着非常忐忑的心情开始了这项具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活动。
从选题开始,大家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题目的设置不能太难但又要有思维含量。经过反复的争论我们确定了符合学生实际又有讨论意义的话题,如:网络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否有利?学生未来的求学趋势是在国内更普遍还是去国外更普遍?等等。选题确定以后,各班老师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为选题搜集资料,在班内进行小规模的辩论赛。为了不影响正常上课,活动都是在课活时间进行。学生放学以后,老师们还要在办公室内继续看材料,查单词,整理、修改学生使用的材料,汇报讨论各班的进展情况。谈论到自己班学生的优秀表现时,大家都又自豪又兴奋,渐渐地越来越有信心做好这件事。万事具备,只欠主持人。这对老师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老师们都或谦虚或没自信地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马主任说那就选个年轻人历练历练。于是就选了办公室年纪最小的我。起初接到任务的我既害怕又激动。害怕是因为对自己的口语没有自信,激动是因为觉得这实在是锻炼自己的一次好机会。并且和孩子们在一起感受他们的青春飞扬让我对这次活动又充满了憧憬。于是我就接受了这项任务。可是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啊,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学起。于是我开始看视频,学习模仿作为一名主持人的仪表仪态。辩论赛马上就要进行了,语言是关键啊!如何使用地道的英语主持这场比赛,如何组织宣布比赛流程,如何衔接各个环节的比赛,如何现场和选手们互动,如何处理比赛过程当中的突发事件,这都需要我翻阅大量的有关英语辩论赛的书籍,找到跟我们选题相关的内容,认真学习,记忆,思考。
最终我们的比赛成功举行。回看自己的视频,还是有些许的遗憾,比如如果自己有足够的自信能完全脱稿就更好了!和学生的互动再多一些就更好了!时间卡得再准确一些就更好了!经历这次的活动真是觉得身为老师,真的很想把自己变成一个超人!也许这是一个梦想,或者说是一种幻想,但是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下,我们一定会让自己的教学乃至人生越来越丰富!
辩论赛活动情况总结范文2一、活动主题:思我人生之路,展我数院风采
二、活动目的: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辩论口才。
2.增进团支部的凝聚力,增强同学们的合作精神。
三、活动时间:10月13日至11月10日
四、活动地点:博文楼
五、活动对象: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07、08级学生
六、组办单位: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大学生发展促进会
七、活动效果:
11月10日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的“雄辩天下舍我其谁”辩论赛已圆满落下帷幕。该活动由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承办,由于活动性质广受好评,因此展开伊始就受到了本院师生的广泛关注。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各个团部都选派了优秀同学作为辩手,他们在一次次唇枪舌战、你来我往。经过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考验,其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可谓舌灿莲花,出口不凡!而08级的新生们表现极为突出,最终08级3班代表队舌战群儒,摘得桂冠!
比赛期间,非常感谢学生会团委其他部的学生干部,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是本次比赛在公正的良好环境下得以有序进行,并取得了成功。辩论双方具有极高的综合素质,对本方辩题准备充足,论述做到了有理有据,使用语言准确。观众积极配合场上辩手,秩序井然.。
八、活动意义:
1.通过本场比赛,同学们详细的了解了辩论赛,这项活动
详细内容,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2.在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大大提升了同学们对既有知识的领悟与吸纳能力.
3.针对本方辩题,大家认真的查阅各种文献,典籍,法律条文,做到了论之有理,从而也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
4.通过辩手间的唇枪舌战,极大的锻炼了大家的表达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辩论赛活动情况总结范文3一、活动方式:
本次活动面向各学院学生选拔,积极报名参加,一共八支代表队参加比赛,分别是金融1—3班代表队、金融4~6代表队、保险代表队、经济代表队、国贸代表队、财政代表队、投资代表队和税务代表队。在各代表队激烈的辩论过后,经济代表队与金融4~6代表队最终进入决赛,金融4~6班代表队凭借四位辩手敏捷的思维、雄辩的口才获得了此次辩论赛的最终冠军。
二、活动准备:
开学初,学习部与辩论组制定出了详细的辩论赛工作计划,设立了辩论赛的组委会,组委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组委会对活动的时间、地点做出了周密计划。
辩论赛基本选用晚上时间,利于让更多的学生亲临现场,感受辩论赛的风采。比赛选在各空闲教室,避免耽误学生学习,活动空间相对开阔,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目睹比赛的精彩。并采取张贴海报等形式,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比赛的进程和赛绩,通过广泛的宣传,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通过这些准备,为保证比赛顺利进行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比赛辩题从内容到深度都有所拓展。
既紧密联系教学实践,又紧贴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确立了不同比赛辩题,如:“钱是否是万恶之源”、“趋利避害好还是迎难直上好”、“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等,并制定了详实的比赛程序和严格的比赛细则。鉴于学生缺乏辩论经验,辩论部部长等从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着装风度、应赛态度、肢体语言等诸方面对参赛选手进行了多次辅导和培训。她们对这次辩论赛高度重视,也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3、为彰显比赛的公平、公正,在初赛、复赛和半决赛阶段选用了辩论部部长,在决赛阶段,还诚挚邀请学生会主席作为评委。
三、活动经过:
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学生观众都对辩论赛赋予了极大的热情。从初赛、复赛、决赛,每场学生观众都爆满,场场不断,赛场时时传出阵阵掌声。
通过多轮激烈角逐,选拔了一批批优秀的辩论队和辩手。
初赛:保险代表队对经济代表队,辩题:反方:钱是万恶之源(保险代表队)正方:钱是万利之源(经济代表队),最终经济代表队稍胜一筹,取得胜利。
复赛:金融4到6班 代表队对投资代表队,辩题: 正方:趋利避害好反方:迎难直上好,金融4~6班以优秀的口才战胜对手。 决赛:经济代表队对金融4到6代表队,辩题: 正方:知难行易 反方:知易行难,金融4~6代表队在全团队的努力下,最终赢得了本次辩论赛的最终冠军。
整个辩论赛就在这不断的提高中圆满结束,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通过本届辩论赛学生们进一步开创视野、在不断的思索中寻找通向成功的道路,弥补自己的缺点不足,培养了自己的兴趣,提高个人能力、口才和自信心。
四.辩论程序方面:
比赛程序由陈词、立论、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共个五部分组成。首先是一、二辩进行开篇立论,用最精炼的语言阐明本方基本立场、逻辑框架、理论依据、事实材料等,接下来是针锋相对的攻辩和精彩纷呈的自由辩论,再接着是由四辩进行总结陈词,最后观众提问是。比赛程序的设置兼顾“辩”与“论”两个方面,既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让辩论双方进行精彩的论述,充分展示己方缜密的逻辑框架,也给双方提供了进行唇枪舌战,正面交锋的舞台。观众提问阶段一方面可以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辩手与观众的互动。
五、经验与教训:
一次辩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比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组织参赛的过程中辩手结成了密不可分的战斗群体,体现了分工合作精神。作为第一次辩论赛,值得称赞的是,选手们基本程序规范、礼仪性较强,各场辩论赛结束后,评委能抓住重点对每场比赛进行精彩点评,各位辩手乃至观众都能仔细聆听,为整场辩论赛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在比赛正式开始时,特别是在初赛进行中,辩手们还不太熟悉比赛流程,这是这次比赛疏忽的地方,存在着一些缺点不足,如:是队员之间协调与配合还不够,对彼此弱点没有抓住,辩论的貌似精彩但实际上有些偏离,不够激烈,特别存在攻辩环节选手没有按照比赛要求合理正当的进行,选手容易在激烈的辩论中导致情绪上的不稳定,无法冷静思考,但经过第一轮预赛后,与各位负责人商量后,能够及时对各位辩手进行一次培训,给了辩手很大的帮助,让辩手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使接下来的辩论赛更加精彩。
六、小结
此次活动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培养了当代大学的团队,竞争,进取的素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锻炼了同学们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它带给我们的东西确实不少,也许在活动中有遗憾的地方,我们会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总结,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既要努力扬长避短,以要勇于创新,争取在辩论赛的大舞台更上一层楼,为学生献上更多的精品活动,让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辩论赛活动情况总结范文4一.活动背景
为迎接明年河北省大运会在邢台学院隆重举办,为八社团提供口才锻炼的平台。
二活动主题
团结八社,共同锻炼口才,打造辩论的听觉盛宴。
三.活动前准备
1.我们活动部针对初赛,复赛,决赛制定了周密详细可行的比赛策划书。
2.活动部将各个任务细分给每个干事,各干事认真负责的准备着赛前的每一步。
共同将辩论赛事务完善。
3.我们部协调各个社团及本社宣传部,网络部做好宣传工作,干事们做好场地的布置及设备到位工作。
4.各个社团积极参加报名,宣传部将比赛大力宣传。
四.活动过程
1.初赛:11月22号,地点:公共教学楼204.206.208.210教室。
经过激烈而又残酷的`角逐,四组团队在八组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同时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辩论对抗。
2.复赛:11月25号地点:公共教学楼210挺身而出的四组团队开始了更加精彩的辩论,较第一次更加的成熟激烈。
同时在场观众的掌声更加激烈,辩手个个激情高涨,如在战场厮杀的战士。最终在每个社团评委专业权威的评论下,翔火组合,猎人组合最终杀出重围进入决赛。
3.决赛.11月29号,地点:公教楼310,进入决赛的两组团队严阵以待,场下更是人山人海。
高手与高手的对决将本次比赛推向,真正的打造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辩论战,每个选手自信而又激昂的攻击反驳对方,尤其到了最精彩的自由辩论阶段,更是将辩论演绎极致。场下也是掌声不断,终于在评委细致公平公正的评分下,正方翔火组合战胜反方。最终比赛非常圆满的落下帷幕。
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对辩论赛的宣传力度不够大,许多人因不懂辩论赛的相关规则而错过报名。
2.初赛时大多选手不够重视,准备不够充分,未能脱稿陈述自己的观点,直接减少比赛的精彩。
3.初赛宣传通知不到位,导致观众人数不是很理想。
4.参赛选手对于辩论赛的规则不是很了解,导致初赛一开始对决时很乱。
六.活动中的亮点
1.增加了八个兄弟社团的感情,让我们八社团更加亲近,更加友好,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八个社团组成一个大的集体,让邢台学院社团建设更加强大,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2.本次活动干事们积极参与,即锻炼了能力,又使大家更加团结,加深感情。
3.评委都是来自每个社团的权威专业人士,并且制定了严格的评分细则,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
4.每次比赛结尾时穿插的才艺表演,即调节活跃了现场的气氛,观众得到了放松,同时使得比赛更加精彩。
5.比赛结尾时评委的详细而又专业的评论,不仅让每个参赛选手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更发现自己的不足。
6.八社团的联谊让各社团的舍友走到一起,扩大了每个人的交际圈。
七:活动的启发
1.以后的活动中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同学踊跃报名,把更详细的比赛信息告诉他们。
2.争取赞助商的合作,加大奖品的投入,使得比赛更加吸引人。
3.将活动考虑的再周全点,制定更详细的方案。
八.活动感受
回顾总结本次比赛,选手们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更加了解辩论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口才。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团队精神“狼一样的团队,鹰一样的个人”我们更加团结。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八个社团走在一起,相互了解相互借鉴,让我们走的更近,更远。同时有了这次举办节目的经验,我们对以后的工作更加自信。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工作里,我们会做的更好,更出色!最后,真心的祝愿明年的八社联谊辩论比赛更加精彩!
辩论赛活动情况总结范文5辩论赛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用也不言而喻。辩论可以让人辩是明非,坚持真理,锻炼思维能力,增长聪明才智,增进人与人的了解,促进相互沟通,通过辩论的人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求同有异,达到高层次上的心里沟通。
我社团以丰富校园生活,加强我部的团结,互助精神,提高各部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为最终目标,开展了这次辩论赛。
一 筹备工作
在比赛的策划阶段,策划部周密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秘书处为此积极的申请场地.桌椅.摄影设备,邀请评委。
二 辩论赛过程
以“网络里能否找到真实的感情”为主题的辩论赛于四月十六日四号小楼落下帷幕,激烈角逐,精彩的对峙将战火点到最极致,参赛者唇抢舌战,其他成员亦热血沸腾,给本次辩论赛活动火上圆满句号。
三 辩论赛取得的成效
1.语言表达更具有艺术性
经过几个轮回,每个选手在语速与语调的协调上把握很好,形成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在自由辩论环节中,刘洋同学的策划部部长范军,饱含激情,抑扬顿挫的话语,赢得各成员的赞许目光。
2.知识结构完备
要想在激烈对抗中征服对手。所具备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台上精彩几分钟,参赛者在课余下足功夫,认真凑集资料,撰写辩词。
3.社团不仅是个才华的
展示,一个优秀的团体能够脱颖而出,而离不开团队的默契,更离不开大集体。
四.辩论赛总体收到良好的成效,但整个组织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一、策划书名称 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xx学校组织部辩论赛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
二、活动背景: 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主动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如环境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法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举办辩论赛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都应该明确写出。如: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辩论技巧,培养同学的团队精神等。
四、活动名称: xx大学组织部第x届辩论赛
五、活动目标: 此部分需明示要实现的目标及重点(目标选择需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六、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法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另外,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七、经费预算: 辩论赛活动中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九、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标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如果是小组策划应标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为指导同学们写出专业化、规范化的策划书,有效开展各项活动,现提供基本策划书模式如下:
注:1、策划书须制作一张封面,装订时从纸张长边装订;
2、系级以上的策划须按如上格式交电子版和打印版各一份。
以下是策划书范文:
一、活动目的:举办历届辩论赛既锻炼了机械系同学们的口才、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了校园气氛,又培养了机械系系优秀人才,同时也促进系学生间互动,使同学们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举办比赛还提高了机械系在全院的知名度。
二、活动时间:
地点:机电楼、多媒体报告厅
三、主办:机械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
承办:机械工程系演讲协会
四、活动具体安排:
(1)、10月27日晚自习,在学生会的带领下,由宣传部王慧进系各班宣传此次活动,并向教室发此次辩论赛通知。通知如下:
关于举办机械工程系
第二届风采杯辩论赛的通知
机械系专业以理工科为主,学生往往以严谨务实见长,羞于张口,不擅表达,为了提高大家的表达能力,提高大家的思辨能力,挖掘和培养优秀辩论人才,培养团队精神,促进系学生间互动,我系特决定举办机械工程系第二届风采杯辩论赛,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机械工程系学生
二、参赛要求:(1)、每人自备一份关于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稿件以便在选拔赛时读稿或演讲进入预赛;
(2)、表达流畅、说理透彻,有一定的辩驳能力;
(3)、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音质、音色较好 ;
三、活动方法:
(1)、比赛分为选拔赛、预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2)、选拔赛以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为主题朗诵或演讲;
(3)、预决赛前一周,以抽签方法决定正、反方以及辩题;
四、奖项设置:设冠军队一组、亚军队一组、最佳辩手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和相关物质奖励,并加相应德育分。
五、选拔赛时间:11月1日(周日)下午6:30
地点:机电楼508
六、报名方法:在各班班长处报名,留下姓名、教室、联系方法,由各班班长在10月30日(周五)晚自习后将名单交到系团总支。
(2)、11月1日下午6:30,机电楼508,由副会长张超主持此次选拔赛!评委主要有系团总支、学生会相关人员及会长刘超,由组织部张玉娇、张义庭组织参赛选手抽签签到及现场纪律维护,其他各部门负责人协调配合此次工作。
比赛完后,由秘书处赵曼曼负责统计此次比赛分数并排出名次。结合各评委意见,选出前16名同学作为此次辩论赛选手以及选出10名朗诵较好的同学参加全院的朗诵比赛(注:辩论选手和朗诵选手可重复)。
(3)、11月2日晚自习,把进入复赛的16名选手叫到团总支办公室抽签分组,抽辩题,抽签决定对战组。主要分为4组,每组4人。和他们介绍辩论赛的比赛规则,让他们准备辩题的相关材料。由张超、刘超负责。
(4)11月4日12日,对16名选手进行培训,教他们相关辩论技巧。并找一个主持人,让主持人熟悉辩论规则。
(5)11月13日在机电楼508举办辩论赛决赛。分为两组,以抽签方法决定比赛出场顺序!邀请系老师、系团总支、学生会的人当评委。当场选出获胜组。
注:根据各组情况,如果各组实力均衡并较强,获胜的两组进入决赛,不对辩手进行调动;如果获胜组中有辩论能力较弱的人,挑出前8名进入决赛。
(6)11月14日,选手抽辩题,总结他们辩论的不足!继续和他们介绍辩论赛的比赛规则,让他们准备辩题的相关材料。
(7)11月1519日,继续对8名选手进行培训,教他们相关辩论技巧。对主持人进行培训,继续熟悉比赛规则。
(8)11月20日在多功能报告厅举办决赛。邀请院部分老师、院学联会、院团委、机械系部分老师做评委。邀请学院各系、各协会作为嘉宾。由院部分老师颁发荣誉证书。
注:1、比赛时间可能会根据各参赛选手辩论熟练程度进行调整。
2、在17日左右在学院拉各种条幅庆贺比赛圆满成功。
五、活动注意事项:
(1)、整个活动必须在学校有关法律法规,在协会规章制度下进行,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
【关键词】英语辩论赛 英语教学改革 侧重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9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世界正在向着全球化的方向飞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1]。作为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主体,每所高校都承载着提高国内英语水平的重担。综合英语这门课也作为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途径而显得越发的重要。
英语辩论赛出现于大概二十年前,并且在国内迅速发展,其影响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辩论赛在国内出现,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在所有英语辩论赛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就要属“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了。它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不仅仅在于关乎学生的前途,学校的名声,而对于普遍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观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的比赛视频,作为一名普通高校英语老师的我,认识到了把英语辩论引入教学现场的重要意义。
一、英语辩论赛给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
从英语辩论赛中得到的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开口说的重要性,现在国内的英语教学并不重视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培养,总是在抓学生学单词学语法学课文,殊不知英语口语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现代人都必须掌握这种能力,因为他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途径。对于个人而言则是就业的保障,英语对于现代化的推进,对于中国的经济政治的发展,对于中国走向世界并且屹立于世界之巅有着太重要的作用。开口说英语代表着“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结束[2]。从辩论赛中得到的第二个启示就是英语的教学不仅仅要围绕着课本,并且要围绕着社会,英语水平提高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运用它去发展我们的社会,作为大学生本就应该时时关注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人从一出生,一个国家从一建立,一个社会从一开始都是要求不断发展的,固步自封的人不会有太大的成就,闭关锁国的国家不会有很大的发展,停滞不前的社会也终将会被消灭然后被取代。所以我们的英语学习也不能局限于课本上面死的知识,而是应该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英语辩论赛,就是一个让成千上万的学生去深入思考各种社会问题的平台,比如说:世界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死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转基因研究的得与失等等。围绕着辩题,学生们需要去关注这种社会问题,查看大量的资料,最重要的事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这些思考所引发的一系列的想法。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有很重要的影响。
二、英语辩论赛中所反映出来的几个现象
首先,目前国内大学生对于世界的了解是不够的,比如说类似于:
We should develop the car?鄄industry in China;
Should the USA and its allies have invaded Afghanistan?
这种类型的辩题就会让很多辩手束手无策,他们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很少,或者有些辩手能够说出一些片面的观点,这说明目前国内的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待提高,俗话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3]”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即将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人来说,所学习到的知识一定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而应该开拓眼界,放眼全球。假如辩手能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多接触时事,多接触相关的文章,相信在遇到这一类型题目的时候一定可以有话说。假如新时期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中能够多多改进学生对于这类知识的获取的话,不仅在辩论赛上可以大放异彩,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也是极有好处的。
另外,辩手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深。
例如对于这样一个辩题:Should we reject the American way of life?大部分辩手能够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是若要他就这个话题开展辩论还是相当的有难度,这就表明了辩手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了解的不够多。有些双语国家,像新加坡,印度,加拿大等,拥有双语言环境,这样的条件使得他们的外语水平提高速度比中国快的多,中国缺乏那样的环境条件,所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多侧重于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去掌握英语这种能力。
三、英语辩论赛给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意义
把辩论引进英语课堂并努力推广,使之成为通用的课堂教学形式之一,这对当今的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具有非凡的意义。
1.有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
首先,表现在教材上。传统的思维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师强调按照教材顺序系统地、完整地传授知识,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很小,辩论则要求老师以教材为依据,设计不同的辩题,打破教材的知识系统,内容涉及不同的学科,不同领域,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间。第二,表现在思维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思维重演绎推理,轻分析、综合与归纳;辩论则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重分析、综合与归纳,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众多材料和观点,从中综合,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逻辑框架。第三,表现在教学目的上。教师传统的教学目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辩论则使得教师注重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相结合,重在培养能力。第四,表现在教学方式上。辩论有助于推广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如能够掌握辩论的教学方法,相应的教学能力就大有进步,其他教学方法便游刃有余。这对于教学方法改革的整体推进有促进作用。
2.有利于学生的潜力开发和能力培养
(1)辩论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辩论的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广泛查阅资料,分析、综合、提炼自己的主要观点,充分考虑对方会提出的反辩观点,自己何以应付。整个过程在于帮助学生审视自己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及辨别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辩论是知识的综合体,其选题一般是教授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而确定,辩题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学生则需要就此进行深入分析,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理论的过程,学生要把过去学习的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迅速调动起来,故而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四、英语学习过程中主客关系的转换
前文中有提到,在目前国内的高校中,教师大多是出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大多是跟随者。这样不仅学生学习的内容很局促,并且很少有学生能够全部接收老师所教的,总是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遗漏很多知识,最后收获到的往往比学校所期望的少很多很多。在辩论赛的准备过程中,辩手必须自己自觉的去学习相关的英语知识,去练习自己的口语能力,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他们英语能力的提升。新时期的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学习辩论赛的这种模式,把老师带着学生学习英语变为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老师由原来的主要人变为次要人,学生从原来的次要人变成学习的主要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自己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肯定会对英语产生相应的兴趣,然后就会慢慢的去拓宽自己在英语方面的眼界。所学到的英语也必定不会局限于课本,而应该是整个跟英语相关的知识,比如社会的发展,比如英语国家的文化等等。这样对于提高全民英语水平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现代社会对于中国的外语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迫切的需要改变自己的英语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外语,掌握更多的学习外语的能力。英语辩论赛对于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也提出了一些相当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辩论赛的各种现象以及启示中,我们可以知道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几个侧重点是:1.注重口语的培养;2.注重培养学生对时事的关心;3.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4:教学过程中主客关系的转换。英语辩论赛对新时期的英语教学改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也必定会反过来对英语辩论赛起促进作用,它会给辩论赛提供更具有资质的选手,更高的辩论水平,同时也让英语辩论进一步推动英语教学改革。
五、与社会接轨
随着全球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开始从地区,国家扩展到不同大陆乃至全球。与此相适宜,在外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被融入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中。为了充分利用中国和西方外语教学的优势,有必要探究一条能将交际教学融入传统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发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而辩论赛则正好满足这个要求。学生在准备辩论期间,需要不断的调查、研究、比较、思考。学生也许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需要知道到哪里才能寻找答案,而这个寻找准备的过程也会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既是学生本身的迫切愿望,也是社会发展对每一个英语学习者所提出的迫切要求。当然,这种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究,需要广大中国外语教师的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把英语辩论赛引进课堂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给学生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了英语水平。总之,把英语辩论赛应用到高校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培养全方位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江波.刍议议会制辩论赛及其影响――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赛制研究为例[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0,01:128-139.
[2]张艺琼.英语辩论与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英语辩论规则为指导思想[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06:105-108.
一、通识教育的侧重点应在于知识沟通和能力培养
历次参与辩论赛的高校参赛队伍中,有医学、海洋等专业方向非常强的院校,也有以师范类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院校。不同院校自身的发展定位直接影响到选手的知识结构。例如在最近一场有关廉政建设话题的辩论中,师范院校的选手在例证方面就很擅于旁征博引,从尧舜德治到明清酷刑,从孔融让梨的故事到《清实录・世祖实录》里的祖训,诸多事例名言信手拈来,频频赢得观众的掌声。而对手是海洋科学方向的院校,辩手在总体上擅长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比如在概念界定上下功夫,在辩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寻找突破口,更多阐述抽象的道理。这两支队伍显得性格鲜明、特色突出,各有各的精彩。观众们似乎更倾向接受师范院校选手的形象说理,面对大量丰富的实例,抽象说理只能做到招架而已。而这场辩论赛的结果却是海洋科学专业的院校取胜。除开辩论技巧的因素不谈,就知识结构及其对听众的影响方面来看,师范院校的选手在解析和处理辩题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概念和逻辑上的偏执,被对方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点,因此影响了评判的结果。
从辩论过程来看,信息的快速沟通与整合直接影响到人的表达能力。人文社科与自然领域之间的知识整合水平尤其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反应能力。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言:“今日而言学问,不能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三大部门:曰通识者,亦曰学子对此三大部门,均有相当准备而已,分而言之,则对每门有充分之了解,合而言之,则于三者之间,能识其会通之所在,而恍然于宇宙之大,品类之多,历史之久,文教之繁,要必有其一以贯之之道,要必有其相为因缘与依倚之理,此则所谓通也。”[1]对照梅先生的论断和辩论场上选手们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大学不同的“术业”划分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乃至思维方式都会产生很深刻的影响。通识教育正是要缩小甚至消除这种影响所带来的不平衡。对于以自然科学为主专业的院校而言,加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的教育十分必要而且紧迫;而对于以人文社科为主的院校则应适当通过增加数理分析等课程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所指导的辩论队成员全部来自大学二年级,按照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接触综合知识多于专业知识的阶段。但在辩论赛的备战和实战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本专业的内容可以大谈特谈,如要稍作拓展,无话可谈的表现就会十分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太强了。可见以学科间沟通为主的通识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2007年哈佛大学将本科的通识教育教学大纲修订为门类:美学与阐释、文化与信仰、经验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学、有生命系统的科学、物质世界的科学、世界上的社会、美国与世界。通过覆盖面如此之广的课程体系,除了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面之外,更希望学生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涉猎,体验不同的思维视角和方法。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于掌握思维的方法。目前,我国高校中属于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面背离这一目的的现象不乏其例。最突出的就是在大学前两个年级中设置的政策类公共必修课程。我们参与的一场辩论赛的主题正是围绕党风廉政进行。这一内容对于所有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修的课程,但在辩论备战时无论对政策条文还是社会实例,学生们还是“现学现卖”。此外,我们还发现学生无论在查找资料的途径和方法上,还是在理解、提炼材料的能力上都明显表现出不足。这说明课程的教学既没有告诉学生这门学科的核心意义是什么,更没有显示出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何裨益。传统的考查方式也造成学生习惯于短期的死记硬背。而在哈佛,一个学期精读或速读三五十本书是常态,不读这么多书、不写几篇读书报告就不可能获得学分。此外,通识课程还要以通识的思维来设置,求得与专业课程的协调发展。比如同样是高等数学课程,对于中文、英语等专业学生的教学从教材选取到课时设置都不必参照数学专业的要求,而要以填补知识结构的空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为目的。
二、通识教育应以完善学生的人格精神为根本
参加辩论赛不仅是检验既有知识和能力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综合能力的过程。特别是高级别的辩论赛,完全可以作为队员们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难得机遇。但在最近一次辩论赛的备战过程中,笔者发现曾全力以赴的队员们突然纷纷表示想退出。究其原因,众口一词:时近期末,备战辩论赛的繁重工作与考试复习之间发生了矛盾。他们无一例外地宁愿放弃参加辩论赛的机会,也不愿在期末成绩上损失分毫。
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自身的发展方向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跨入社会,如何在多元、复杂、市场化与商业化的社会里做出理性的选择,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具有的素质。因为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高等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在其著名的《大学理念》中提出,“教育却是一个高级的词,它意味着对我们的心智性质的一种作用,意味着一种人格的形成,它是某种个人的和永久的东西,人们谈到它的时候通常会联系到宗教和美德。因此,当我们把知识的传递作为教育来谈论时,我们确实是在说,知识是一种心智的状态。”[2]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则需要以通识教育为载体。
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实施状态。“通识教育的目标即为避免学校课程的过早分化与科系间的壁垒,希望为提供学生‘统整的知识’进而培养‘统整的人格’,亦即培养开朗的胸襟、广阔的视野与人文的器识。”[3]哈佛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也曾明确提出哈佛大学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有教养的人”:具有清晰有效的思考及写作能力;对宇宙、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方法具有一种判断鉴别的能力;勤于思考伦理道德问题,具有明智的判断力和抉择力;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世界各种文化及时代有深刻的认识;在某些知识领域具有较高的成就。[4]这一论断至今还在影响着美国本科教育。长期关注通识教育的香港大学学者甘阳先生也曾说过:通识教育“就是一个人自我超越的问题”[5]。人们在跳出了专业的狭小圈子的同时,更应该学会超越自己已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局限。而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人类思想和文明的历史、社会的发展历程、各国多元的文化等,从而达到形成超越性人格的目的。正是基于上述的认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综合性重点大学都在本科培养方案中强调用通识教育来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并在课程设置上对通识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北京大学开展元培计划、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中山大学的博雅学院等。
与这些重点综合性大学相比较,笔者所在的高校属于地方院校,通识教育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甚至在师生之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话题。一直以来开设的公共教育课程主要是国家规定的外语、计算机、体育和“两课”等课程,而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公共性人文课程、通识课程在学校难见踪影。正是由于欠缺这些教育,导致学生难以从更高的层次进行更理性的思考、选择,促使他们考虑问题时往往纯粹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难以逾越眼前功利的鸿沟。从某种意义上讲,功利性正是专业化教育的核心特征,过度强调实用性、工具性的专业化教育导致了功利思想在校园里无处不在。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曾对人类的前途表示担忧,担心如果教育只注意培养“人力”而不注意培养人性,人类只懂得发展科技而不知善用科技,其结果将是相当危险的。“人类在20世纪中,分裂了原子,又脱离了地心引力飞往太空。这是人类自发现美洲新大陆以来最伟大的两项成就。人类也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后代终有一天能了解万物运动的奥秘,进而操纵万物。人类也有理由怀疑,我们的子孙是否能将所获得的知识与力量善加利用呢?”“如果我们能够善用这种知识,人类将进入一个辉煌的太空探险新时代;反之,如将这种知识误用,则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6]
通识教育重在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性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技术的人的基本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辩论赛这种综合考查和训练能力的方式以及本市高校组队参赛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通识教育应该以沟通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完善人格为出发点和目的,合理利用和消化目前课程的优劣,加大实践性通识教育的内容,避免出现将通识教育理论化、说教化的弊端,促使学生更主动地选择通识教育,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知识广博、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东平主编.大学精神[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3.
[2][英]约翰・亨利・纽曼著.大学的理念[M].高师宁,等译.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
[3]陈小红.试论通识教育与大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06.1(23).
[4][美]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模式改革;辩论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72-02
一 引言
近些年,辩论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文科具有不明确答案的学科特点,便于应用辩论式教学模式,因此辩论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在文科的教学领域。例如,历史课上以“是否成功了”作为辩题展开讨论,政治课上提出“小悦悦事件折射的是法律的不完善还是还是人性的丑陋”这一辩题等。然而在理科的教学领域,辩论式教学在近些年也已被提出,但多为伪开放性的辩题,即答案仍然唯一确定,而让学生在未了解答案前进行辩论。除此之外,辩论式教学模式在理科教学领域的应用与其在文科教学领域的应用相比,也还是相对少见的,而将辩论赛引入到理科教学当中至今还未见报道。
二 理科教学引入辩论式教学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理科教学模式下,老师向学生传授书本上固定答案的知识,而学生不需要独立的思考和一定程度的理解,接受的是明确答案的培养,也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传统教育模式实施已久,虽有标准化的优势,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在2015年7月的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选手获得了4金2银的好成绩,其实自我国1985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来,比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位冠亚之列。然而,直至27年后的2012年才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30年后的2015年才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为何标准化的竞赛成绩如此之好,而创新研究性的诺贝尔奖来的却如此之晚?这样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原因很简单,奥林匹克竞赛是有标准的,有唯一明确的答案,而诺贝尔奖却是开创思考,发散性的。中国人所欠缺的正是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思维。当今社会需要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择业更是要面临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所以对大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同时,加强对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而将辩论式教学模式引入理科教学当中就是培养大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
三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字信号处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数字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控制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改革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要是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涉及的数学公式推导较多,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适当的数学分析处理,把课程的重点放在数学分析、公式推导和案例分析部分,以此来展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由于答案的确定性导致知识系统刚性边界,为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性思维,故将辩论赛引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1 主要辅助作用
辩论赛前,老师给出一个开放式课题作为辩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按照前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平时的知识储备做出判断,选择持方。在比赛的前期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完成的是课外的自学过程。整个辩论过程自由而开放,只有在这样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因此此项活动可以实现对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2 次要辅助作用
辩论赛这种特殊的形式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在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成长。例如,使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语言表达更具艺术性,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通过辩论赛的方式,老师可以间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使老师更好地发现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让学生产生误解的地方,因此将辩论赛引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可以增进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更是一种很好的检验教学成果的方式。
四 实践效果
此次对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电子电气专业正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在老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后,向大家提出了M行学术辩论赛的想法,同学们对此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参与的热情也是格外高涨。本次比赛的辩题为“模拟技术是否会被淘汰?”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持方,其中正方四人,观点是模拟技术终将被淘汰;反方四人,观点是模拟技术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是学术辩论赛,所以会在经典辩论赛形式和流程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辩论双方各由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四人组成,组成环节为一辩陈词、双方攻辩、一辩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观众提问六个环节。
辩论赛有两周的前期准备时间,在此期间,同学们上网搜索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资料,例如: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优势及缺陷;模拟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模拟技术及数字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等等,从中摘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赛当天,担任评委的为两位研究模拟技术的老师、两位研究数字技术的老师以及一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老师,辩手双方各4人,主席1人,工作人员3人,观众(在读学生)30余人。比赛进行过程中,双方辩手几乎完全脱离了事先准备好的纸质材料,展现出自己十足的热情和信心,根据自己理解和体会,整理思路,组织语言,简明扼要地表达并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中最为精彩的当属自由辩论环节了,双方辩手各执己见,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可谓是一方攻守兼备,一方滴水不漏。精彩的自由辩论也将比赛推向了白热化阶段。双方四辩总结陈词后,观众们也参与其中,对刚刚比赛中辩手们的观点及论证提出问题,辩手针对观众的提问予以解答。至此,此次学术辩论赛的辩论部分就告一段落了,评委老师根据双方团队在比赛中的表现(陈词、攻辨、攻辨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回答观众提问)和综合印象(语言风度、团体配合、临场反应)给出团体分,根据辩手的表现(语言表达、整体意识、辩驳能力、美感风度、综合印象)给出辩手个人得分,以此判定获胜团队及各队最佳辩手。最终,正方以他们完善的知识储备以及完美的团队配合获得了辩论赛的胜利。赛后,评委老师们对本场辩论赛以及此次的教学模式改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也在比赛当中看到了同学们在课堂上不曾展现出的专注和热情,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此类活动。
五 学生反馈及改进方向
几位辩手表示,学术辩论赛的举办非常的新颖,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本身内容复杂难度高的课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快速掌握好课程的基本知识,并且带有思考目的性地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也帮助自己获取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活动可以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赛场心态、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是一项极佳的思维发散型创新活动。
并且几位同学还认为,如果可以同时开办多场,或将更多同学分配进两队,适当调整比赛架构和流程,可以更好地增进交流和学习,让每一位同学都真正地得到锻炼。
观众们则表示希望自己也可以得到这样的机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这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综合几位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此次帮助同学们开创发散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模式改革很成功,一方面帮助同学们通过查阅文献并独立思考、赛场上互相反驳找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的方式,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增加对于知识理解的思维广度和思考深度,起到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的作用。另一方面,该活动更可以培养同学们知识以外的个人综合素质,如赛场心态、速想速记、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汲取了老师及同学们的建议之后,我们将设法用更好的比赛架构和流程及相关规划,争取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多学习并思考相关内容,以达到我们帮助同学们培养发散创新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荣. “辩论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2]孙爱明. 辩论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0).
[3]唐F岚. 高中英语课堂运用“辩论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6(11).
[4]李o. 历史课堂辩论式学习初探[J].历史教学,2001(4).
[5]殷艳玉. 辩论式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初探――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6(2).
[6]许波, 陈晓平, 姬伟, 等.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1).
[7]刘艳.中学生物学辩论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