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6:50:20
序论:在您撰写中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考试时间不同
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时间分别是每年的9月份和11月份,报名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份和5月份。CIA资格考试自从1998年首次在广州举行后,1999-2000两年的5月份和11月份在广州考区均举行考试。从2001年起,CIA资格考试在中国的时间改为每年11月份,每年一次。报名时间为每年的6、7月份。(注:上海自2002年起,已经批准设有CIA考点。据悉,2005年全国报名时间统一为6月15日至7月15日,考试时间为每年11月份的周六和周日,今年是11月19-20日。)
与其它资格考试对通过考试的时间进行严格限制不同的是,CIA考试的两年有效期是指:考生必须在每两年内至少报考一次,则已通过科目成绩保持有效,直至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二、考试用书与考试科目的对应关系不同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科目分别为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五门课程,审计师考试则将上述五门课程统一为综合知识和审计两门课程。CIA资格考试的科目为内部审计活动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实施内部审计任务、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技巧,考试内容涉及多个科目。(注:据悉,今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重新修订了CIA考试大纲,各科目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但与旧大纲的四个部分的对应关系不变。考生如在以前年度通过了第一部分(内部审计程序)和第四部分(审计环境)的,在今年只需报考第二部分(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和第三部分(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其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的考试成绩有效。今年四个部分的考试科目已明确:①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②实施内部审计业务;③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④经营管理技术。除第四部分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简称中内协)命题外,前三部分由IIA命题;IIA统一阅卷。考试参考用书(由中内协组织翻译和编写)有:《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试题》、《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上、下册)、《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教学指导书》、《国际内部审计师考试指定辅导用书》。
目前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的辅导教材每年都有全国统考指定辅导教材,还有不少出版社出版的应试指导、习题集、历年考试试题解析等等,复习和参考资料很多,且针对性也比较强,每一科均有一一对应的教材和复习资料。CIA资格考试的复习资料不多,各种资料都属于应考的学习用书,与考试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这体现了CIA考试本身灵活性的特点。
三、考试内容不同
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及CIA资格考试内容均包括审计知识和审计相关知识,但三种考试侧重点各有不同。
1、对审计知识的测试。国内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均将审计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科目来考试,而CIA资格考试则将其分开为内部审计活动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实施内部审计任务两个考试科目。相对于CIA资格考试来说,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除因审计领域不同而导致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外,其考试内容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效率的问题很少涉及。而CIA资格考试不仅要求考生掌握一些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还要求考生灵活掌握实际操作性的知识,如针对具体审计环境如何协调内部与外部关系问题;通过何种方式可以查出舞弊问题等等,对企业内部控制及管理效率、效果方面涉及的知识较多。
2、对审计相关知识的测试。注册会计师因其职能是评价和鉴证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因而,其审计相关知识测试侧重于企业的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所涉及的客观环境;审计师考试则侧重于从宏观的经济方向来考察综合科知识;CIA资格考试中第四科考试属审计相关知识测试,近似于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税法、经济法、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考试和审计师考试中的综合知识科的考试。虽是国内命题,但比较前两种考试来说,多了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在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科目中,除有部分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管理会计和作为管理工具的定量(分析)方法等方面知识考试外,还增加了组织和管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测试。
四、应考要求不同
报考注册会计师,只要求报考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即可,不要求专业工作年限。审计师的报考要求为中级职称资格考试的要求,即要求达到规定的学历及相对应的工作年限才可以报考。而CIA的报考要求则为:凡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技术资格,或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或非执业注册会计师证书),或者本科院校审计、会计及相关专业四年级学生的,均可报名参加考试,且凡具有审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者,均可以申请免考第四科。
五、考试方式不同
与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采用中文答题不同的是,CIA资格考试在中国分中文和英文两种语种考试。两种语种考试通过的效力相同。在考试题型与题量方面,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试题均包括主观和客观题,CIA资格考试试题则全是客观题,一般有两个答案运用审计基础知识即可排除,但剩下的两个答案就与题意非常相近,因此考生在考试中一定要认真审题,认真领会题意,CIA考试每门科目为125题,考试时间是三个半小时。
六、资格证书的适用范围不同
一、组织管理
今年我区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由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自治区审计厅职改办共同组织。自治区审计厅职改办具体负责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市的报名工作由市职改办、市审计局共同负责;区直部门由所在厅局职改办负责。
二、有关政策规定
(一)初、中级资格考试
按照《审计署、人事部关于修订印发<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审人发〔2003〕4号)的规定实行。报考基本条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从事审计、财经工作。
初级资格考试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学历。
中级资格考试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5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4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1年;
5.取得博士学位。
(二)高级审计师资格采取考试与评价相结合
高级审计师资格报考基本条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2年;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4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6年。
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组织工作按照《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人发〔2002〕58号)有关要求进行。
(三)资格证书
参加全国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成绩合格颁发《资格证书》时,按桂职改〔2002〕1号文办理。根据人发〔2002〕58号文件规定,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的,由国家审计考办颁发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
(四)计算机合格证
根据桂职改〔2001〕1号文件规定,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评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参加B级考试,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参加A级考试。
(五)报考纪律
根据审人发〔2003〕4号文规定,伪造、涂改学历、资历证明和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的,由发证机关取消资格,收回证书,3年内不得再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三、报考要求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申报表》或《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申报表》,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要严格审核,并签署同意意见、加盖公章后,持身份证、学历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张,到当地地级市审计局报名,填涂“审计署考试报名卡”,征订考试资料。
四、日程安排
(一)报名地点
1.各地报名地点在当地地级市审计局。
2.区直机关报名地点在自治区审计厅干部培训中心,地址在南宁市新竹路14号自治区审计厅南宁培训基地8607号房(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
(二)报名截止时间
1.各地级市审计局于*年5月10日前完成初、中、高级资格考试报名、考试资料征订工作,并集中报考材料送交自治区审计厅干部培训中心汇总。
2.区直机关报名点于*年5月30日前完成初、中、高级资格考试报名、考试资料征订工作。
(三)考试时间
*年10月19日。
初、中级资格考试时间:
上午:09:00—11:30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下午:14:00—16:30审计理论与实务
高级资格考试时间:
上午:09:00—12:00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
下午:14:00—17:00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
(四)考试方式
采取闭卷笔答方式。
五、其他事项
(一)考试费用
根据《自治区物价局、财政厅转发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收费标准的通知》(桂价费字〔2003〕67号)文件规定,我区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的收费标准如下:
初、中级资格考试每位考生交考务费110元。其中报名费10元,考试费用76元,代全国考试办公室收24元。
高级资格考试每位考生交考务费180元。其中报名费10元,考试费用70元,代全国考试办公室收100元。
上述考试费用在报名时一次交清。
(二)考点地点
设在南宁市。考生凭准考证、身份证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关键词:管理型财会人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吴晖(1960-),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47-02
一、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普遍推行以及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使得企业的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同时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也大大上升,这对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核算型”财会人员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此外,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是21世纪以来财会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这使得企业财会人员的需求出现一个新的特征:原有的操作型财会人员将逐渐被计算机所取代,兼有会计、财务、税法、法律、计算机、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企业紧缺的人才。反观我国财会人才的现状,一方面普通财会人才已经饱和,另一方面管理型、复合型财会人才严重短缺,甚至需要从国外引进,高端财会人才的培养将是我国未来会计培养的重点对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有的高校会计教学模式遭遇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高校应改革现有会计教学模式,将“管理型财会人员的培养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所谓“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在加强会计和财会管理这些微观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要重点突出经营管理理念和会计理念的结合教学,培养财会学生的宏观经济的理解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能力、战略执行能力,包括资本运作、税收筹划等在内的价值创造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财务协调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相关数据分析能力、外语交流能力以及必要的计算机信息化能力,从而打造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广泛管理视角的复合型财会人才。对于具体的会计专业课程来说,要求专业教师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大胆改革和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而把学生打造成为社会紧缺的“管理型财会人才”。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包含了学生未来会计实务中的基本会计知识,其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相关探讨。
二、传统“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的教学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受教育者未来的职业生涯需求为方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但是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和模式并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来说,笔者认为当前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采用“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理念,以面授辅导为主,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老师逐章进行讲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的管理理念脱节。
会计理论知识相对于会计实务来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会计教学中有价值的实务案例也较少,相应地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核算型”的财务人员,而不是社会紧缺的管理型财会人才。
与其他课程的融合相对来说不够,主要包括税法、财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等在内的财会核心课程,还有诸如金融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长久以往只会使学生的视野过于狭隘,过分追求会计业务的正确处理却缺乏宏观分析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谈不上“管理型财会人才”的培养。
与国际财务会计相关理论和实务的衔接程度相对来说不够。尽管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在进行国际趋同,但是在某些具体的方面仍存在着细微的差异。此外,国际财务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进行颁布和修订,而许多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主要着眼于国内的会计准则,缺乏对国际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理论的传授。
三、“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深化
必须始终以“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结合财会专业和非财会专业知识,深化“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现阶段,该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否则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呆板的“核算型”财会人员。必须以试图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国内乃至国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现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企业经济业务背后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战略,剖析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对企业财务活动、经营活动的影响,同时结合相关法律知识讨论、分析在税收筹划、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约束性条件下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做出,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够结合实践并使其做到“深入浅出”,加深学生对会计业务的理解,从而学会从管理的视角出发研究企业的会计活动。
重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主要借助于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和使用。将现实经济活动中真实的会计案例引入到会计教学课堂,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会计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形成书面案例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长期以来会计教学课堂沉闷的气氛,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会计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从而打造“管理型财会人才”。
加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教学,以拓宽学生的会计视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在不断进行国际趋同,但是在某些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时应积极收集目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积极阅读、讨论,重点分析目前仍存在的相关差异以及趋同的优劣、存在的困难,从而不断拓宽其国际会计视野。
会计信息化是目前财会领域的一大重点和热点,这虽然不是“中级财务会计”的授课范围,但这是“中级财务会计”必须结合教学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等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地融合,以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财会人才,这是符合“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此外,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会计网站、财税网站、财经网站,不断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主动性。
四、转变教学模式
1.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使用
现在的高校会计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手段更加直观明朗、信息量比较大,能够将比较复杂的会计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提高了授课效率。但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有可能会导致教学速度过快,使学生无法真正消化课堂知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相关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
2.选择符合新会计准则并配有相关案例的教材,同时不断关注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内容和相关解释公告
近几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多次修订,并出台了相关的5个解释公告,教师应当选择能够体现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内容的教材进行教学,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收集企业会计准则最新的修改变化以及相关解释公告,以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持续更新。
3.不断加强“中级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国内外的实证研究表明,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达到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选择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案例,这样可以保证会计案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譬如在金融资产章节的教学中,可以引入雅戈尔对宁波银行、中信证券的投资作为相关研究案例;又譬如在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合并报表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引入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教学案例。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关债务重组问题、借款利息资本化问题、收入确认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的管理学理念以及税务、法律、审计、金融等相关知识对此案例进一步剖析其背后的经营实质和战略,使学生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知识主动学习,因此该教学模式也非常符合“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方正.当前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10).
[2]罗金明,许永斌.如何打造管理型财会培养模式[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8,(12).
[3]余玉苗.综合能力提升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整合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J].财会通讯,2009,(36).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计算机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还不足,审计观念还未完全转变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中不管是领导和审计业务人员,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人员,或多或少还存在对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审计观念陈旧的问题,他们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办事,对新鲜事务缺乏格物致知、与时俱进的精神,特别对计算机技术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容易产生畏难、排斥情绪。
(二)会计核算软件多种多样,标准不一,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难于取得
目前,各级各部门所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并未完全统一,种类繁多,并且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各种软件的功能正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结构也变得相对较为复杂,但是由于很多系统都没有安装统一的数据接口,这给数据的采集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在运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的时候,审计人员必须按审计软件的格式将会计核算系统中的输出信息重新导入到审计软件中,由于审计软件与会计软件的数据格式的不统一,会计输出数据不能直接导入到审计软件中,要达到目标,必须转换其格式,虽然审计软件中也有各种转换模版,但并不是所有财务、业务数据都能用模版转换,于是便加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影响了审计的工作效率。
(三)审计机关信息化程度与被审计对象不对称
现阶段,我国所进行的审计工作与以往审计工作相比较,需要有更多的技术作为基础。但是,随着税务、金融等领域完成了信息化的建设,其在技术上要比审计部门更为先进,造成审计部门所进行的审计工作无法满足各领域的需求。而在一些基层建设领域中却缺乏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条件,比如说一些电算化水平不高,数据量不大的项目,可能用魍车纳蠹品椒可能来的更快、更直观,更有效率,使计算机审计无法正常开展。
(四)审计队伍建设及计算机审计综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计算机审计人才缺乏,审计队伍建设总体上还跟不上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正逐步实现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的转变。
二是计算机审计中级人员未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作用。近年来,在上级审计机关的高度重视及支持帮助下,为基层审计机关培养了一批计算机中级人才,但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骨干作用。
三是计算机审计运用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目前,在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及统一安排部署下,各地审计机关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运用水平却不平衡,相对来说,越往上、经济越发展的地方水平越高,运用越好,越往基层则越低,即使是在一个审计机关,各业务科室的运用水平也不一致,甚至悬殊很大,从事财政税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室运用水平较高,而从事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的科室则运用水平较低,“短板效应”会影响计算机审计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对策及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深刻认识计算机审计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存储、处理、传递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李金华审计长曾经说过,“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和广大审计人员要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提高对计算机审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意识到掌握计算机审计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计算机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未来趋势,增强紧迫感,自加压力,迎难而上,勇于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计算机审计的能力和水平。信息时代,审计人员若还想凭借传统的审计方法工作,将难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否则我们将失去审计资格,真正被社会所淘汰。
(二)加强理论研究,促进计算机审计稳步发展
计算机审计是一项新兴的审计工作,要想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人员应当加强对其的研究,丰富相关知识理论体系,从而提高计算机审计所具有的技术含量。另外,从事计算机审计工作的人员还应当在工作当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其还应当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对计算机审计进行深入研究,完善计算机审计的理论。
(三)加速开发通用性接口软件的步伐
在计算机审计中,对审计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是审计数据接口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应当增加在此方面的开发力度,不断进行研究以解决在审计工作当中所遇到的难题。然而,由于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还需要对相关软件的开发进行规范,使得审计软件能够在不借用其他辅助软件时,便能够完成对财务软件的审计。在会计方面所使用的程序不仅十分复杂,而且系统种类也较多,当研究人员在进行开发工作时将要面对多种审计数据接口,加重了研究人员的开发工作。所以,相关审计部门应当对通用审计软件进行推广,并统一审计数据接口的标准,在提高软件的使用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地方对于计算机审计的需求。
(四)加强会计软件的完善和标准化
给予当前数据接口没有统一,使得审计人员在进行计算机审计时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不仅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还会严重影响到计算机审计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就应当对会计软件进行完善,并对其内部的数据接口实施标准化,以便以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注重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及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水平
一是在人员编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招考或选调具有计算机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进入审计机关,改变计算机人才缺乏的现状,带动提高审计机关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与指导,提高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水平。继续加大审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学习培训力度,深化培训的内容。三是多管齐下,调动现有计算机审计中级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业务骨干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尧岳.关于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几点思考[J].财经纵横,2006(8).
“工作岗位教学法”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分析假设的既定环境下的工作岗位,在相应岗位职责需求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工作岗位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岗位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岗位”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身处逼真或仿真的岗位环境中,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岗位为核心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二、现行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弊端
在教学中要协调知与不知的矛盾,但常常会发现许多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回顾以往,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多强调理论部分的灌输教育而忽视了行为的引导,岗位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财务会计》现行教学方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一)从课程教学内容来看
现有的《财务会计》课程所用教材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展开,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为终结,详细阐述了企业的供、产、销及利润分配环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导致教材编写基本上是内容面面俱到,条条框框的规定较多,重点不突出。加之我国的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准则的频繁修订、出台,造成了《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改和补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连续性、系统性,增加了教学难度。许多教师习惯于按教材的内容组织教学,偏重于核算细节。由于许多学校的财务会计课时安排为64课时,导致老师讲完核算之后已经没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从而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每节课都忙于单调枯燥的业务核算,看不到会计学习的乐趣,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压抑。
(二)从教学方法上看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的“填鸭式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讲述法,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老师口里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笔业务,学生在这段文字中或教师的描述中去想象这是一笔什么样的业务,然后照葫芦画瓢地编制会计分录。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不厌其烦将每一个问题进行解释,分析。而学生只是听或做笔记,没有很多的自我思维时间,造成思维僵化,很多学生只知固定的题型怎么解答,更换了一种方式或补充了某些条件就不知如何下笔。更不谈在实际工作中,对千变万化社会环境的适应及对会计事项的职业判断。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产生互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造成老师上课吃力,学生听课乏味的现象,甚至造成恶性循环。虽然现在有许多上会计课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将一些原始凭证和业务流程以较为生动的方式播放出来给学生看,让学生观摩,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实战性;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没有真正的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没有真正的业务流程体验,虽然在课堂上、考试时会写分录,但一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仍然是满脸茫然,捉襟见肘。
(三)从实训教学过程中
各大院校基本上都开展了《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但仅仅局限于毕业前期,时间短,且实训内容还是以课本教材流程为主,手工记账为主,不全面,且相关的实训耗材也比较匮乏,缺乏与实务的紧密结合。《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走上社会,马上就会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知识再扎实,若无法在实践中操作,也不是合格的“产品”。
三、《财务会计》工作岗位教学方法
鉴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暴露的诸多缺点,现在各大院校都在探讨新型的更适应社会要求的教学方法。专业的学习通俗的讲无非是学习一门谋生的手段,掌握一门手艺,所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是能不能做,做的好不好,能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不再是口头功夫,纸上谈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新一代人考核的标准。兵法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未来岗位的需求并为之去努力,学生的就业前景才能一片光明。
(一)工作岗位教学法的初步设想
工作岗位是指在企业、事业或政府机构里工作人员所处的职位,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要求。其体现出的是对任职者相应的专业知识及其他各方面素质的要求。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压力,如何才能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是每一个毕业生的梦想。而对于企业,能够招聘到“上岗快,能力强;用得上,靠得住”的人才也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对于《财务会计》课程我们打破传统的章节顺序,以工作岗位为主,以岗位需求为前提,将相关知识进行大“串烧”,重点考虑会计知识与岗位的“相关性”。
1.确认工作岗位
让学生了解将来就业的大体方向,明确会计的相关岗位以及岗位之间的层级关系。会计岗位按其性质可分为高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初级会计岗位群和会计相关岗位群。(1)高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业,地(市)级以上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地(市)以上政府机关及大中型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其它大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等。(2)中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银行及其它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会计核算、审计岗位及信贷、计划或营销部门的相关管理岗位等。(3)初级会计岗位群:各企事业、银行单位的出纳,微机录入等岗位,小型企业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岗位等。(4)会计相关岗位群:如企业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理,计划、营销、投资、开发等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投资、资讯等部门业务岗位及其它各类经济组织需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的相关岗位。上述四类会计岗位群,除去会计相关岗位群之外,高级会计岗位群需要人数较少,且对学历层次要求标准最高,一般应为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中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对学历要求标准不高,一般具备专科、中专或技校毕业程度即可;相对需要人数最多,应是高职高专会计技术教育培养的首选方向。
2.做好个人未来就业规划,确定岗位需求
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各自的岗位职责与知识素求,在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好后,根据岗位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3.理论串烧,实训操作
“工作岗位教学法”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在学生已有《基础会计》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对财务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以简单贯穿,教师不仅仅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应该更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学生的看法,洞察学生想法的由来,然后辅以岗位仿真模拟实训,创建逼真的现实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4.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由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主体,而是学习活动的主持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合作以及独立工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二)工作岗位教学法举例
会计岗位是一个阶梯型的,没有说哪一个学生一毕业就能一蹴而就走上管理岗位,所以大部分毕业生出入社会都是从最基础的出纳、基础核算会计做起。下面以出纳岗位为例,探讨一下“工作岗位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出纳岗位的知识素求
(1)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2)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4)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
2.根据岗位职责,确定相关知识要求
(1)现金的管理规定(2)银行账户的管理规定,票据的相关知识(3)会计凭证传递的流程
3.确定实训仿真模拟课程
(1)支票的填写,各种票据的办理业务(2)银行账户的设立与注销(3)银行存取款业务(4)登记账簿(5)出纳与核算会计的关联
4.分组实训,角色扮演
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内成员模拟现行中企业的各个角色,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5.教师作出最终的评价
10月至12月,我有幸前往南京参加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知识结构调整培训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基础会计》、《审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学》等四门审计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让我这个对审计“隔行如隔山”之人觉得受益良多。以下即是我在受到的众多教益中感受尤为深刻的几个地方,特在此进行回顾和梳理。
一是基础要深厚。进入特派办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所以,一直很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充电,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此次结构调整班即为面向不具备审计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员开设,主要是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夯实基本功,为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打下专业基础。在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从账户科目名称开始学起,直至对经济业务繁多的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在一点一滴中不断实现着基础知识的积累。会计知识面广量多,从分录到报表可谓系统连贯,如果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就会导致最后报表结果的失真。也只有将根基筑牢,才能在今后从事审计时从错综复杂的经济往来关系和大量的财会资料中迅速找到突破口,这才是真正的学有所获。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审计入门的通道,但真正要做到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夯实基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须终生不辍为之。
二是视野要开阔。此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审计法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题知识讲座,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署业务司领导担任主讲,让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在培训班的专题讲座课上,通过授课领导的讲授和分析,我清楚地感受到视野开阔的重要性。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但要做好审计工作,仅有财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相应审计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发展方向、难点热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面对审计项目时从容应对,才能保证在审计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和方法多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将项目做精做深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运用要灵活。在学习审计学原理时,我充分体验了学以致用的必要性。课堂上,老师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审计基本知识,把一个个孤立的财会知识点与审计业务相联系,让我感受到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意识地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积累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紧密联系审计业务工作进行分析,将微观、零碎的知识点用系统的方法加以构建整合,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提高。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复杂,业务技能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日益精进。
两个月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它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也让我更加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不辍前行、勇于进取之人,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体悟此次培训班给予我的各种教益,深入调整知识结构,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更用心、更扎实、更高效地将工作做好,力争成为一名不辱使命的审计人。
10月至12月,我有幸前往南京参加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知识结构调整培训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基础会计》、《审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学》等四门审计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让我这个对审计“隔行如隔山”之人觉得受益良多。以下即是我在受到的众多教益中感受尤为深刻的几个地方,特在此进行回顾和梳理。
一是基础要深厚。进入特派办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所以,一直很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充电,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此次结构调整班即为面向不具备审计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员开设,主要是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夯实基本功,为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打下专业基础。在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从账户科目名称开始学起,直至对经济业务繁多的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在一点一滴中不断实现着基础知识的积累。会计知识面广量多,从分录到报表可谓系统连贯,如果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就会导致最后报表结果的失真。也只有将根基筑牢,才能在今后从事审计时从错综复杂的经济往来关系和大量的财会资料中迅速找到突破口,这才是真正的学有所获。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审计入门的通道,但真正要做到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夯实基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须终生不辍为之。
二是视野要开阔。此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审计法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题知识讲座,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署业务司领导担任主讲,让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在培训班的专题讲座课上,通过授课领导的讲授和分析,我清楚地感受到视野开阔的重要性。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但要做好审计工作,仅有财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相应审计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发展方向、难点热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面对审计项目时从容应对,才能保证在审计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和方法多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将项目做精做深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运用要灵活。在学习审计学原理时,我充分体验了学以致用的必要性。课堂上,老师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审计基本知识,把一个个孤立的财会知识点与审计业务相联系,让我感受到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意识地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积累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紧密联系审计业务工作进行分析,将微观、零碎的知识点用系统的方法加以构建整合,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提高。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复杂,业务技能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日益精进。
两个月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它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也让我更加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不辍前行、勇于进取之人,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体悟此次培训班给予我的各种教益,深入调整知识结构,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更用心、更扎实、更高效地将工作做好,力争成为一名不辱使命的审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