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学技术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24 16:50:16

序论:在您撰写医学技术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学技术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医学美容技术;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49-01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国家对人才的培养导向提出了以“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三位一体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都是必要的,但更应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更是需要必备。如果没有一定的临床动手能力,无论你如何优秀,不仅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更会淘汰在当前的社会洪流之中。美容医学专业被规划在应用科学的范畴中,要求学生有非常高的知识和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就至关重要了。

1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它是教学的首要问题,为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大幅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使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时数基本持平,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足够充裕。在医学美容技术教学中, 医学美容技能的学习和职业态度的养成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实际工作作为衡量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的基本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术与技能必须达到的一定的熟练性和灵巧度。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教学中始终紧紧扣住实用性这一特点,突出教学与美容市场的结合。

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1培养自学能力

在同学之间互相开展实践之前,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对操作方法的掌握、发生意外的处理办法和禁忌证的了解,对仪器的操作、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知识等做到课前预习。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实践时目的明确、准备充分,达到预期效果。若课前不预习准备,在实践时势必会手忙脚乱,会对仪器造成损坏,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美容事故等,破坏了实践秩序,使得实践课效率底下,不仅浪费了时间、产品,还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所以,务必要正确对待和落实实践前预习及准备。只有明确预习目的,才能使学生对问题钻研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的把握。课前可通过实践中观察熟悉程度及课前提问、检查实践作业等形式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查。

2.2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当中都应该做到善于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分析。老师在授课时,也应明确指导学生必须观察哪些主要内容、哪种现象、哪种方法、要及时记录并分析哪些问题等。在课程的实践和见习中,在实践和观察过程中及时给学生指出他们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其中的原因,使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在进行美容手术见习时,老师应及时强调在整个手术流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规范、消毒措施及手术后美容护理方法等,学生则应该总结记录下来并认真思考所观察的手术步骤、效果及不良反应和易造成失败的原因,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在以后的医学美容临床工作中更加从容不迫。

2.3培养动手能力

在实践课上,老师尽量少讲来留出给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避免他们产生依赖思想,制定讲解示范及学生操作的课堂调控对策时保证合理性。在实践中,老师应及时留意学生、看是否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应手把手去教, 养成科学规范的操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从而使他们在结束专业课时能够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另外,我们还帮助和要求学生在师生之间、朋友之间、亲人之间进行医学美容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在平时积累经验,熟能生巧,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

2.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美容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方向主要是在各级医院或医疗部门从事医学美容临床和研究工作,面对的多是前来治疗或咨询的爱美人群及各类损美性患者。要想成为合格的美容医师,除了要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外,还应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对就医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做出科学专业的回答,加强他们对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信任,这也有利于减少和避免美容纠纷的发生。所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在专业实践课教学中,可以采用随时提问、口试、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再对他们进行补充指导。同时提问范围也可以适当扩大,联系社会现象,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推导,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更加流利、更富条理,从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 准备好教学课堂实习的各个环节

3.1实习准备

教师在编写授课计划、设计教学方案、备课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熟练有关技能等教学准备时要认真尽责;学生也应在实习前,做好思想、物质和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对实习场地也要做好设计与布置,做好必要的物质条件准备,包括实习必备物品、实习工具、材料,实习设备的检验等。

3.2讲解示范

在讲授新课时,要在黑板上将实习的目标写在上面,详细讲解实习的重点步骤、设备、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做好恰当的示范,使他们把握要领、操作规范、动作准确、技能熟练。

3.3操作训练

实习教学的中心环节以及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关键阶段就是操作训练。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除了在平时积累经验外,还应研究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和爱好特长,知识现状和能力状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打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使他们真正驾驭学习而不是为学习所驾驭,摆脱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育局面。

3.4巡回指导

在实操训练时,教师应采取巡回的方式,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足,并予以矫正,使他们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如果在课堂中发现好的典型,要通过课堂表扬等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全体同学积极主动地学习。

3.5 总结评价

在实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综合的总结和评价他们自己在实习中的操作技能的完成情况, 实习纪律,掌握程度实习设备的状态等等,肯定在实习中涌现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医学美容技术拥有很多的实践教学方法,这就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培养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需要作为实践教育的具体要求,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医学美容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办学的灵魂,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只是教师完整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对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只要树立了服务学生的理念,选择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方法, 要以就业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发挥各自的特长,拓展创业的道路,使他们事业有成。

参考文献

[1]王 萍.《医学美容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2):53-55.

第2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学;实训课程;教学方法;高职高专

1高职高专教育中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而现代职教又融入了现代职业岗位能力教学,强调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教、学、做”,从而实现“工学结合”“医教融合”等教学模式。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1],而医学影像技术学这门学科强调“技能操作”。综合以上考虑,我院将本课程教学课时分配为理论教学占40%,实训教学占60%,注重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操训练,以递进提升方式在每一个实验项目中进行训练并复习巩固相关知识点,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每个技能知识点更直观、更具体地去理解,以便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自我学习的兴趣。

2医学影像技术学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新模式

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核心[2],因而我们对本课程实验实训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最终研究出一套“情景开放式教学”。同时,实施递进式训练,并拓展了“学徒制”教学模式。“情景开放式教学”将医学影像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分为三个层次递进实施,第一层次:实践训练安排在校内实训室进行仿真训练,任务是由学生扮演患者并在教师指导下互训,训练目标要求学生能熟悉整个检查流程及操作。第二层次:实践训练安排在我院附属医院实训室进行仿真训练,任务是学生利用X线仿真体模自行反复训练,训练目标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对每个部位的检查。当第二层次实践训练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第三层次进行训练:该实践训练安排在本院附属医院及市区内各“医教联盟”医院校外实训室,任务是学生在临床技师或医师的指导下对真实患者进行检查,训练目标为要求学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检查操作,并能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这种由临床技师或医师亲自指导并带教的方式,又引申出“学徒制”的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其本质是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3]。我院实行“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在“院校深度融合”后明确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各自分工,根据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趋势及用人需求,学校和区域内医院共同制定的一套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为基础,在实践教学中坚持手脑并用,由医院临床技师进行传、帮、带,以实际病例联系理论知识为学习途径,培养本专业医学生临床技能应用思路,通过“学徒制”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又突出了职业精神及职业素养的养成。

3实行“情景开放式教学”“学徒制”教学模式及递进式训练初显成效

我校充分利用“院校合作”育人机制平台,不断完善与重组资源配置,解决了“人”与“物”不足的问题,在开放校内实训室的同时,校外实训也开放了绿色通道,实施“情景开放递进式训练”。近5年来,通过此方法训练的毕业生,对各种新型影像设备操作熟练、业务精湛并能良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与好评;近几年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内各种医学影像技能竞赛并获得多项大奖。

第3篇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 《临床检验基础》 实验教学 学生主体 自主学习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医学检验、食品检验、卫生检验、病理学检验等方面的工作。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外,尤其要重视实验实训的学习,只有掌握了相应的检验操作技能之后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原来的实验教学过程当中主要采取的是教师讲解、示范操作之后学生再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形成了一种限制,学生不会主动思索为什么实验会采取这种方法而不是其他方法,也不会考虑怎样优化实验操作避免失误和浪费。我在过去的一学期当中对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实验能力问题作探讨,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对象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0815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全体44名学生,对其按学号单、双号进行分组,第一组为单号,第二组为双号,两组学生的素质水平相当。

二、方法

第一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之后学生再进行操作练习的教学方法;第二组采用学生自主实验的教学方法,由老师先进行一次实验教学目的的展示之后,学生自己学习实验原理,自行分组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讨论操作过程并进行操作、最终对所得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汇报,老师最后进行实验的操作和结果点评,并对失误进行分析指正。

三、结果

对一学期中的14次实验操作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

1.实验目的

由老师讲授,两组学生都能明确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大多数的实验有几种不同原理的实验方法,书本中采用的是一些常用方法,第一组同学在听讲的时候有些不注意集中思维,不和其他不同方法的原理进行比较,掌握不透彻;第二组同学由于是自主学习,对不同的原理进行分析和方法学评价,能够比较出常用方法、参考方法及其他某些方法的优劣和异同。

3.实验前准备

第一组学生都是由实验老师准备好每个小组(2人一组)所用的耗材,在实验课开始前已经准备到位;第二组学生进行自由分组(2人一组)进行各种器材和试剂的准备,实验前的准备是整个实验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前的教学方法不注意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经过实验准备的学习之后对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能够结合工作条件分析检测项目的开出条件、顺利开展实验,并且能够培养节约实验成本的能力。

4.实验操作及结果计算

第一组学生先听后做,很多同学当时觉得听明白了,但是真正操作的时候却错误百出;第二组学生由于是自行分组讨论实验操作,会预先考虑怎样进行实验,相比之下要比第一组同学进行得更加顺利,失误较少。两组同学实验结果差距也较大,总评14次实验得分第二组学生较第一组高。

5.实验分析及讨论

第一组同学对于实验失误分析原因明显不如第二组,第二组学生由于采用的是自主学习方法,对于自己知识点的薄弱环节很明确,并且能在以后的实验中注意改正。

6.实验考核

本学期进行了两次实验考核,静脉采血和白细胞计数,第一组学生静脉采血时失误较多,对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很好掌握,白细胞计数值误差较大;第二组同学采血过程非常顺利,白细胞计数误差很小。两组同学两次考核平均得分如下:

四、讨论

现有的医学检验教育现状其实并不乐观,学校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滞后于临床、学校实验设备落后于临床的问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验课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在教学方面必须转变教学思想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采用自主式的实验教学方法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完全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培养职业爱好和职业情感,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对于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来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的“学法”,若一味强调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而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即使再好的教师也不能把每个学生都教好。强调教师的“教法”只注意到矛盾的普遍性,但是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差异,有各自的特殊性。所以,现代教育要在注意矛盾的普遍性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矛盾的特殊性。自主学习是在老师引导下,对所学内容采取的自学自练、自得自悟、自评自纠、互动交流的一种主动性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方法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与同伴、与老师交流互动的一种合作性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内部动力推动下,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当成一种享受,医学检验技术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热情,在校期间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在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在今后的工作当中积极探索某些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不断创造发明出新的检测技术,为人类健康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医学检验技术的学生通过专业实验课的自主学习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应用于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鲁建国.浅谈自主学习.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J].2009.6:79-80.

第4篇

【关键词】医学信息 虚拟仿真 实训方法 图像分割

1 引言

随着我国对医学技术的要求逐步增高,传统的医疗实训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如今的医疗人力资源的匮乏,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选择用虚拟仿真技术来对医护人员的实训进行训练。目前,在国内,虚拟仿真技术已经逐步受到我国医学界和科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兴趣。虚拟仿真技术具有模拟手术场景复杂,人机沟通力强,手术现场多元化等特点。其所包含的技术领域也十分广泛。虚拟仿真技术通常包含传统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医学信息技术,仿真技术和科学计算技术等。基于医学信息技术的虚拟仿真实训不仅可以对医疗人员的临床实验进行仿真模拟训练,同时也可以在医生手术过程中,全程对医生操作进行实时指导,是目前医学界一项炙手可热的培训技术。

2 基于医学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临床手术进行模拟训练的一种医疗培训技术。它包含了许多医学技术领域,包括现实手术的培训技术,计算机全程指导手术技术,医学图处理技术,医生通过图像引导进行手术技术,手术导航技术,医疗图像重建和虚拟手术技术等。伤口切割处仿真是指在虚拟仿真手术中模拟外壳手术的伤口切割技术,该技术可以训练外科医生的伤口切割手法与技能熟练度,虚拟仿真技术充分的模拟了手术时伤口切割的效果,以及医疗人员切割伤口的平滑程度。

在进行伤口切割仿真技术的试验中,伤口切割时间和伤口切割效果是制约模拟实验真实性的保障。手术碰撞仿真是指在进行虚拟仿真手术过程中,患者器官与手术器械的碰撞至关重要,在外科手术中,手术器械与患者器官的碰撞往往会决定一场手术的效果或是一个人的生命,因此,对手术器械碰撞的模拟实验是医学仿真试验中十分重要的板块。由于患者的软组织器官,与模拟的医疗器械都呈现不规则形状,因此,在进行模拟实验时,针对不规则几何体是否会发生碰撞的实验,是确保模拟实验的真实性和仿真高效性的关键。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是指对于医学图像技术的模拟和数据分析模拟等。包括三维,X光,血液流动等的图像模拟。对于手术场景的仿真包括对手术时的灯光,器械,设备,手术室的背景颜色,手术器材材质的模拟等。为医疗人员在进行培训时提供一个较为真实的手术场景。仿真系统配置内核则包括仿真模拟板块的监测与更新,手术资源配置的维护,操作板块的模拟等。

3 虚拟仿真实训方法研究

为了验证虚拟仿真实验的有效性,我们对其实训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目前仿真系统的开发形式,我们对其系统按照功能性的不同,进行了模块划分。模块划分后,我们开始对系统实训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我们需要构建一个虚拟仿真实验的程序编程,该编程包括虚拟实验数据,虚拟实验对象,虚拟实验图像和虚拟实验场景。虚拟实验的程序编程是整个虚拟仿真实验的基础。对虚拟仿真实验进行编程后,需要对实验的硬件设备进行选择。通常我们所采用的实验硬件设备包含瑞士公司生产的Pmryer力度触觉反馈设备,该力度触觉反馈设备包括有7个力度反馈度,可以对模拟手术过程中的手术力度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包括挤压力,拉扯力,摩擦力,抓取力等。硬件选择完毕后,我们就可以对虚拟仿真实验的具体任务进行设计。仿真实验的具体任务包括一,虚拟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我们需要对虚拟的医学图像进行处理,保证其频率波动的稳定和二维,三维图像的识别。二是建立三维的软组织模型,对手术过程中软组织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模拟,以保证模拟实验的真实性。三是对实验力度反馈数据进行处理。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术力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手术过程中的力度进行模拟。四是对手术时的血液流动进行模拟。手术时,医护人员需要随时对患者的血液流动进行控制,因此对血液流动进行模拟在虚拟仿真实验中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虚拟手术仿真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4 结论

基于医学信息技术的虚拟仿真实训是一个包含着众多复杂技术的一款医疗手术模拟实训系统。本文对其实训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首先我们对仿真实验系统进行了系统编程,之后对其硬件设备进行选择,最终确立仿真实验任务。系统实验包括了模拟软组织模型的建立,保障了虚拟实验时,能够了解手术过程中患者软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模拟图像处理技术,对医疗图像进行二维,三维的建模,并对其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模拟手术力度反馈,更好帮助医疗人员在进行手术时的力度控制进行训练。虚拟仿真系统不仅可以对医疗人员的手术经验进行培训,同时也可以利用仿真模拟系统,在真实手术操作时,进行手术实时的引导。基于医学信息的虚拟仿真实训不仅为我国医疗人员的手术经验提供了训练的平台,也为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奇,程薇曦.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手术中的实现与应用[J].重庆医学,2008(21):2489-2491.

[2]王勇军,吴鹏,郭光友,谭珂.支持力反馈的鼻腔镜虚拟手术仿真系统[J].系统仿真学报,2001(03):404-407.

[3]许旺蓓.针刺软组织有限元仿真及实验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4-5.

[4]N.Famaey and J.V.Sloten.Soft tissue modelling for applications in virtual surgery and surgical robotics[J]. Computer Methods in Biomechan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Aug 2008,11(04):351-366.

作者简介

李晓莉(1980-),女,河南省西华县人。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

第5篇

 

0前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基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医学检验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以及临床检验技能的实用性的检验人才。《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内容涉及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为后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2014年新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转型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在如何提高《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1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授课总学时为80学时。课程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每篇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分别叙述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归纳为“三性两法”)。内容编排上,该课程的各论部分是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比如细菌学各论部分基本上是按照细菌典型形态来编排的,合计包括了十四类。如果仅仅利用课堂上授课很难把所有内容讲完,而且面对如此繁多的病原微生物,学生也很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体设计时,我们确立了以核心知识为主线的原则,选择目前影响较严重或流行性高等的病原微生物作为重点讲解章节,而精简一些相对少见和较易理解的章节。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任务驱动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医学微生物学》各论部分的每一类病原微生物的内容基本都是从“三性两法”五个方面来介绍的,我们通过在课堂上仔细讲解一些重要病原微生物后,会将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章节以有奖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学生课后自己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在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2.2 PBL教学法

 

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将一些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会提前一个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课上总结陈述和讨论。当然对于较难理解的章节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但是在授课结束后结合经典的习题练习巩固,推荐给学生一些质量较好的精品课程进行再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3改变考核方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理论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同样重要,我们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1)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都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过程考核。除了常规的出勤和作业要求外,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如参与小组讨论、病案分析等)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加分项,实践教学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平时成绩考核加或扣分点。

 

(2)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逼”学生在课后多下功夫。学生自己整理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汇集成题库,根据出题质量给予评分。学生在出题过程中,回顾和梳理了课程的重点知识,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易班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或期中考试考核,大幅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考核方式更多样,教学质量和效果却得到明显改善。

 

4总结

 

人类迈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迎来了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医学检验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加以提高和发展。《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了解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机制非常重要,是他们在今后的实践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第6篇

0前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基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医学检验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以及临床检验技能的实用性的检验人才。《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内容涉及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为后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2014年新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转型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在如何提高《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1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授课总学时为80学时。课程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每篇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分别叙述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归纳为“三性两法”)。内容编排上,该课程的各论部分是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比如细菌学各论部分基本上是按照细菌典型形态来编排的,合计包括了十四类。如果仅仅利用课堂上授课很难把所有内容讲完,而且面对如此繁多的病原微生物,学生也很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体设计时,我们确立了以核心知识为主线的原则,选择目前影响较严重或流行性高等的病原微生物作为重点讲解章节,而精简一些相对少见和较易理解的章节。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任务驱动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医学微生物学》各论部分的每一类病原微生物的内容碁本都是从“三性两法”五个方面来介绍的,我们通过在课堂上仔细讲解一些重要病原微生物后,会将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章节以有奖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学生课后自己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在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髙。

2.2PBL教学法

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将一些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会提前一个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课上总结陈述和讨论。当然对于较难理解的章节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但是在授课结束后结合经典的习题练习巩固,推荐给学生一些质量较好的精品课程进行再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3改变考核方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理论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同样重要,我们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1)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都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过程考核。除了常规的出勤和作业要求外,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如参与小组讨论、病案分析等)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加分项,实践教学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平时成绩考核加或扣分点。

(2)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逼”学生在课后多下功夫。学生自己整理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汇集成题库,根据出题质量给予评分。学生在出题过程中,回顾和梳理了课程的重点知识,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易班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或期中考试考核,大幅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考核方式更多样,教学质量和效果却得到明显改善。

4总结

第7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方法 改革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1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77-01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研究手段也日新月异,目前,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一种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前言学科。在微生物检验科学之中,《微生物学检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门课程与其他的课程相比而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教学时,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医学检验人才。下面就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改革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

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改革方法

1.1 以基本理论为导向,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是核心,教师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秉承“合理删减,够用即可”的基础,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梳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搭建好逻辑思维,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可以从宏观角度延伸至微观角度,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着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各类反应的原理,让学生能够掌握好微生物的鉴定知识,为后续的教学打好的基础。

1.2 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在传统意义下,微生物检验试验教学大多为验证性的实验,设计性试验与综合性实验较少,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综合性能力难以得到全面的提升。与此同时,由于教学手段的单一,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中,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提升。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多开展一些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仿真试验,这样不仅能够缩短临床与教学之间的差异,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学习中。例如,在进行肠道杆菌试验教学时,可以将集中常见肠道细菌菌液混合,从分离接种到培养、实验鉴定、微生物分离鉴定流程方面,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进行鉴定。鉴定完成后,生成检验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接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且通过该种方式,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强化无菌操作。微生物检验课程是一套整体、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学成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涂片染色、标本采集、鉴定方式、培养方式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为了提升检验的准确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全程强化无菌操作,为此,必须要培养学生无菌操作的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微生物的分布着手,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存在的广泛性和无菌操作的必然性。在每个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就需要戴帽子、口罩、穿好工作服,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全程指导,规范好每个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够为日后的检验工作的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1.4 充实实训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及时的补充临床中出现的病原体,如甲型HINI,H7N9病毒等等,让学生了解到新型的微生物诊断方式,如新型的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基因芯片、PCR技术等等,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提升实验教学的比例,多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待试验完成后,安排学员做好后续的处理工作,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医学检验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排学生到医院中实习,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检验学科的最新进展。

1.5 改革考试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可以改革考试方式,将微生物学检验考试分为三个部分,理论部分、实验操作部分和平时课堂部分,其分值比例为6∶3∶1。理论考试一般使用的是闭卷的形式,考核内容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内容的覆盖范围较为广泛,题型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实验操作部分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细菌涂片染色、分离化线接种等等,在考核的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熟练程度、操作能力与操作方式的规范性,对每个步骤进行量化评分。平时成绩则包含课堂发言、课上操作、实验结果准确性等等。

1.6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安全教育。微生物的检验工作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患者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职业道德与安全教育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精神,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可靠性与准确性。此外,要注意到,在现阶段的教材很少对生物安全内容进行深入的阐述,实际上,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如果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不仅降低检验工作的准确性,也危害着自身的安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适当的补充关于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

2 结语

在微生物检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传授,教师要加强责任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实际需求改革现阶段下的微生物检验学教学方法与考试手段,这样才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够真正适应医学发展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冯彬.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05(14)

[2] 顾兵,潘世扬,黄,王芳,蒋叶,童明庆.开放实验室及PBL教学在医学检验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