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6:50:14
序论:在您撰写手术室护理诊断及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b)-096-01
手术室是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在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手术室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
1.1 对实习护士的培训
实习是护士走向临床的一个必须尽力的过程,因为手术的护理技术比较繁琐,所以护士所有的操作必须重新学起,所以为了提高实习护士在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尽快掌握手术室护理技术,我院采取的是带教培养,通过示范和引导,使实习护士能够很快熟悉手术环境并进行全程管理,同时又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护士在手术室的重要作用。
1.2加强管理制度,提高手术室护士素质教育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会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安危。所以,手术室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1.2.1增强道德品质,提高服务质量手术室是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抢救的重要科室,所以工作不分昼夜,且工作繁琐而紧张,这就要求每一位护士都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素质,对待工作能够积极热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并且拥有熟练的技术水平,动作敏捷,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意外情况。
1.2.2加强无菌操作,实行监督管理在手术室内工作的一切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树立无菌观念和掌握无菌技术。严格遵守手术室的一般规则,如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换用手术室的专用衣、帽、鞋和口罩;保持手术间清洁,对室内设备物品定时进行清洁;患皮肤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不得进入手术室等。保证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等关键时刻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定,同时加强无菌操作的监督管理,降低手术感染几率[1]。
2手术全过程的护理措施
2.1术前准备的质量管理
①要求护士能够在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②严格分离洁、污流线。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以保证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③做好器械的质量管理,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手术室(间)、手术所需器械、物品的准备。所有手术器械须经过清洁、消毒、灭菌三个步骤[2]。
2.2手术配合中的护理质量管理
手术配合需要技术熟练、精细,以取保手术的成功。所以护士应该能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认真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指征。同时保持良好的手术环境。另外要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手术室每位工作人员的每一操作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造成手术感染。因此,无菌技术的认真执行要依靠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完成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进行无菌操作[3]。
2.3术后处理的质量管理
术后要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的流动,对手术室的物品做相应的处理,尤其是对术中所使用的器械物品,非一次性的要认真清洗干净,传染病手术的器械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备后用。对一次性使用物品应做预处理后再进行销毁。
3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5-6],如果护理措施不当将会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制订技术规范等措施,加强感染监控管理及手术室质量监控管理。同时对待护理工作也要不断更新、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4]。
[参考文献]
[1]何永会.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9,14(1):86-87.
[2]梁萧媚.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措施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1):118-119.
[3]袁小兰,李红霞,李莹,等.手术室患者手术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6):570-571.
[4]薛玉文,王桂芳.手术室护士的素质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5):98-99.
[5]沈新花,徐君,秦晓云.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22-123.
连州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 513400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手术室标本的安全管理措施及对策。方法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医院,有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小儿外科、创伤外科、骨科、眼科、妇产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手术室为综合性,近年来,我院对手术室标本采取了综合性的管理措施,统计2010、2011、2012、2013年标本变质、登记错误、标本丢失、交叉感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我院于2011年开始实施全面的手术室标本管理措施,标本变质、登记错误、标本丢失、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的降低,2011、2012年与2013年标本变质、登记错误、标本丢失、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与2010年相比,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手术室标本,需要严格管理,落实责任制度,实施全面性的管理措施。
[
关键词 ] 手术室标本;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171-02
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诊断的重要环节,也是判别患者疾病的主要标准,从这一层面而言,手术标本的管理已经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手术标本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诊断以及病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手术标本保存失败或者丢失,那么就难以确定患者疾病的性质,这就直接影响着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如果标本的登记发生错误,那么危险性就更高,这会导致部分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特别是对于一些恶性肿瘤等患者而言,如果难以对患者的原发病灶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就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1]。
因此,对手术室标本进行安全、妥善的管理,不仅能够为患者的病理诊断提供材料支持,也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标本管理检查结果决定着病变的性质,关乎着患者的治疗方法与预后,为了保证检查和治疗的效果,必须要建立好完善的手术室标本管理措施,为了保证手术室标本管理的安全性,近年来,我院采取了科学的管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医院,有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小儿外科、创伤外科、骨科、眼科、妇产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手术室为综合性,护理人员250余名,年手术量约为6000~7000台。
2 手术室标本管理方法
2.1 完善管理制度
2.1.1 设置专门的存放室,防止乱放乱丢 我院设置了专门的手术标本存放柜, 有福尔马林固定液、标本登记册,标本登记册中有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日期、标本数量、标本名称、标本号码、送检日期、送检时间、送检人、接受人、登记人,所有手术室标本均进行逐一登记,由专人负责送检[2]。
2.1.2 使用统一标本袋,标示明确 对于手术室标本,我院设计了不同规格、不同型号、不同大小的标本袋,标本袋方便密封与开启,袋上有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号、标本部位、手术者、手术日期,在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则将切除的标本交给巡回护士,巡回护士进行详细的核对,将标本放置于标本袋中,同时填写好标签内容,将标本袋袋口密封。在手术完成后,洗手护士将各个标本袋汇集,密封袋口,将其送至标本间,防止标本的丢失与混淆。
2.1.3 严格实施责任制度,严防差错 当天2点,由专门负责人员按照标本登记本的登记内容与手术通知单进行详细的核对,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将其送至病理科,并与标本接收人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接收人签字确认,严格落实责任制度,进行层层把关,防止差错的出现[3]。
2.2 对标本进行科学的管理
2.2.1 保证标本完整性 为了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疾病,必须要保证细胞内成分与细胞形态的完整性,在送检标本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挤、压、捏、搓等动作。
2.2.2 按照送检,防止标本变性 收集的标本不能在手术室中放置过长的时间,因此,于每天下午2点半统一收集标本送至病理科,对于夜间急诊以及拖台手术,将其标本使用10%的甲醛溶液保存,放置于冰箱中保存,于次日8点统一送至病理科。对于体积较小的标本,切取成功后先将其放置入生理盐水进行浸没,防止标本干燥脱水,对结果产生不良影响[4]。
2.2.3 防止标本的丢失 在手术完成后,如果医师需要拿出标本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在拿出与拿回时要主动的进行询问,并进行及时的检查与督促,防止标本的丢失。
2.2.4 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对于传染性标本,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梅毒阳性标本,应该在标本袋标签中详细的标示,提示病理科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3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以χ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我院于2011年开始实施全面的手术室标本管理措施,标本变质、登记错误、标本丢失、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的降低,2011、2012年与2013年标本变质、登记错误、标本丢失、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与2010年相比,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2011、2012年与2013年标本变质、登记错误、标本丢失、交叉感染事件(见表1)。
表1 2010、2011、2012与2013标本变质、登记错误、标本丢失、交叉感染事件发生情况
4 讨论
手术标本对于患者的诊断以及疾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标本出现保存不放或者丢失的情况,那么病理检查将会失去确定患者疾病的机会,如果病理标本发生混淆,也会对病理室对标本的正确评价产生严重的感染,这就会影响医师对于患者病情的正确判断,也会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一旦术后出现病理标本丢失以及保存不当的情况,不仅会对患者的利益产生严重的损害,也会给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带来法律纠纷,因此,手术室医护人员必须要意识到标本管理与保存的重要意义,严格的执行管理制度,落实好管理制度,保证手术室标本的安全,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5]。
近年来,我院对手术室标本采取了全方位的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好每一个环节,落实责任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2011年开始实施全面的手术室标本管理措施后,标本变质、登记错误、标本丢失、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的降低,2011、2012与2013标本变质、登记错误、标本丢失、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与2010年相比,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于手术室标本,需要严格管理,落实责任制度,实施全面性的管理措施。
[
参考文献]
[1] 沈彩霞,郭燕.肿瘤医院手术室标本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及措施[J]. 首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中),2005,5(1):103-104.
[2] 王巧玲.手术室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J].2012年华东六省一市手术室护理管理研讨班暨三届四次手术室专业学术交流会资料,2012,9(1):187-188.
[3] 郭军.手术室标本的安全管理及送检程序[J].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2010,4(23):221-222.
[4] 周颜,黄丽华,周怡.手术室病理标本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探讨[J].护理研究 ,2009,6(30):56-57.
【关键词】手术室感染; 预防护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37-01
近年来,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通过手术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1]。而手术室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手术患者由于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极易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发生感染,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2]。因此对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十分关键,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可能发生的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护理,降低感染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3]。本文对从文献和临床收集到的手术患者护理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近年来发表的手术室感染的相关文献以及在临床上收集到的手术患者病例共50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手术室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于2008年制定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4]。
1.2 手术室感染情况
在上述的5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共有23例,感染的发生率为4.6%。对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手术室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室环境、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手术持续时间有关。
2 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护理
手术患者通常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极易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发生感染。因此,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各个环节都应加强对感染的预防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2.1 手术前的护理
首先,应尽可能减少患者术前的住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同时告知患者和家属可能造成感染的原因,提高其防范意识。在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对手术室的环境进行除菌处理,将手术室温度和湿度预先调整到合理范围。注意手术用品的无菌处理和消毒,合理摆放手术器具。
2.2 手术中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手术流程,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尽量减少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感染风险。在手术进行中,配合医生递送手术用品和器械时尽量减少动作幅度,注意无菌操作。密切监护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室门关闭,维持正压。尽量减少医护人员在手术室的走动,尤其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手术完成时,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对手术切口进行处理和包扎,对手术中用到的用品和器械进行消毒和灭菌。
2.3 手术后的护理
手术完成后,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的情况,一旦出现感染迹象,立即采取措施。注意加强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减少出现抗药性的情况。此外,还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注意事项的宣传,共同进行防范。
3讨论
手术患者免疫能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一旦出现手术室感染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时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引起手术室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医疗器械因素以及护理人员因素[5]。针对这一情况,可从三个方面来加强手术室感染的预防。首先,加强手术室的环境管理。手术间的物体定期消毒,每次手术后及时处理手术用品,对手术室内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其次,加强对手术用品和器械的管理,术前和术后均及时进行消毒和灭菌,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用品。最后,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无菌操作的掌握程度和对感染风险的防范意识。使其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护理行为,尽量避免或减少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此外,还应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沟通,增加患者和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配合,共同防范感染的发生。
大多数手术患者病情危重,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每一个小细节都应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对于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减少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感染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潜在危险因素的控制和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在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感染风险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薛玉文, 李艳荣, 冯蕾,等. 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作用[J].中国保健营 养,2013,(10):374-374.
[2]冯蕾,徐海鹏,王桂艳.护理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感染的有效控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4):165-166.
[3]王雪英. 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作用[J].全科护理,2014,34(12):3240-3241.
1 常见护理质量安全问题
1.1 电刀灼伤
高频刀使用不当,常致皮肤灼伤,多因手术开始前病人一直使用高压面罩吸氧,手术周围充满易燃氧气,电刀打开后引燃颈后沾有酒精的帽子或头发,引起事故的发生。
1.2 神经损伤或压疮
手术时由于病人安置不当,外展过度使局部受压过久,常引起神经损伤及压疮,也可因垫衬不当引起呼吸困难。
1.3 器械纱布遗留
术中因手术器械清点制度不严或洗手、巡回护士清点器械马虎,发现器械缺少时又抱侥幸心理,使纱布、器械遗留体腔事件时有所闻。
1.4 标本遗失
手术标本是外科疾病最后诊断的重要依据,如标本丢失,将延误或失去诊断抢救时机,因此手术室对手术标本的保管必须严肃、认真。
1.5 开错手术部位
由于手术部位弄错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屡有所闻,其后果也铭心刻骨。
2 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
2.1 不落实规章制度
不重视手术室通知单的书写,不填写或填写项目不全、手术时间不准确、手术名称不明确等,这些均影响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延误手术时间,造成时间与物品的浪费。
2.2 不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术前及关闭体腔前后,对器械、敷料、缝针等,器械护士凭记忆清点,巡回护士不认真核对,器械物品未清点完毕手术医生已开始手术,手术台上物品摆放混乱,并随意向台下丢弃等均可导致物品清点遗漏、有误;有些护士不够重视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记录,往往出现记错、漏项、涂刮的现象,或记录模糊;手术时间长,医生和护士因疲劳而忽略标本的送检或交班不及时、标本未贴标签以及随意将标本丢弃等。
2.3 应急能力欠缺
年轻护士专科护理知识不扎实,应急能力差,忙乱中易出差错,难以适应手术需要,给清醒的患者造成心理障碍,使患者对护士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为手术增加负面影响。
2.4 缺乏责任心
器械准备不全及仪器、设备临用时出现故障;护送患者途中发生管道和引流脱落,患者坠床;术后患者X线片、CT片、衣裤等用物遗失等;高频电刀的负极铅板放置位置不正确,高频电刀内电线等。
3 质量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3.1 制度保障
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3.2 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
认真落实手术室的一般制度、洗手护士职责、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接送病人制度、手术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惩措施。
3.3 安全管理
术前做好查对。接病人时要查对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及过敏状况等信息,以及病人入手术间、麻醉前、消毒皮肤前、手术开刀时、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均应做好查对工作。认真核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同时做到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的及时到位。
3.4 清点制度
术中“三人三数”制度,即主刀、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前后共同清点台上纱布、缝针、刀片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并做好记录。交接时必须做到:洗手护士手术未结束前不交接,巡回护士敷料、器械未点清不交接,值班护士物品短缺不交接。
3.5 定期安全讨论
针对科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以及制度落实的偏差,要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发现违反操作规程应与其年度考核、奖金发放挂钩。
3.6 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注重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法律问题,用法律手段来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特别是要注意记录和保存相关的证据。
手术室常见护理质量安全问题的防范关键在于提高手术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培养手术室护士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使其严格遵循各种操作规章制度,这对杜绝医疗事故发生均是十分必要的。对管理者来讲,亦便于管理上按章办事,将差错或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谢丽锦.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J].柳州医学,2006 ,19(2):117-118.
[2]张冬青,赵秋霞.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7,2(3):102-103.
【关键词】 质量改进;手术室;快速冰冻标本
在外科肿瘤切除手术中,活体组织的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报告决定实施手术的方式,而手术方式又决定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1]。虽然现代医学中有许多先进的实验技术和诊断方法,但活体组织病理诊断仍是外科疾病最可靠、最直接的“第一诊断”,是“金指标”。随着患者需求的增加,术中快速冰冻越来越多,通过回顾2011年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快速冰冻标本送检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质量改进,以提高认识,完善手术室标本管理。
1 临床资料
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年手术量1.2万例,2011年1月~2012年1月,术中快速冰冻标本687例。存在问题标本50例,占7.28%,其中手术医生原因23例,占46%,病理科原因18例,占36%,手术室原因9例,占18%。
2 快速冰冻标本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①手术医生原因:未提前联系病理科,术中临时电话通知;术前医生忙于术前准备、开医嘱等未填写病检单;病理检查单字迹潦草,患者资料填写不全,标本切取部位描述不准确,给病理科诊断带来困难。②病理科原因:正常工作日中午或下班时间无人值班,择期手术快速冰冻无法进行,手术时间只好推迟到下午,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临时冰冻无法进行。③手术室原因:无专职人员送检;与病理科人员口头交接,无文字记录;病理结果口头传达,无书面报告。
3 质量改进措施
①实行预约制度。术前一日手术医生和病理科预约冰冻时间,由于手术时间不确定,病理科接到通知后预留值班人员。节假日或休息时间病理科安排听班,每个手术间张贴听班人员的联系方式,建立临床科室各部门之间协调关系,在良好沟通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②手术室固定专职护士送检。手术标本切下后根据术者需要做特殊标记,洗手护士将切下的标本交给巡回护士,填写标本袋上标本签,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标本组织名称、标本数量、手术间电话。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填写快速冰冻登记本,将标本、病检单及快速冰冻登记本交专职护士核对后即刻送至病理科,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在登记本上签名并将登记本带回。由于专职护士对预约患者心中有数,了解手术进展,缩短每份标本送检时间5 min。快速冰冻标本不需加固定液,必须立即送检。③更换全省统一的病检单。病检单是病理科医生做出病理诊断必备的文字资料,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手术当日将填写好的病检单随病历带至手术室,术中所见由主刀医生口述指导下级医生完成。根据《河南省加强二级以上医院病理科规范化建设通知》要求,更换了全省统一标准的病检单,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医务科应组织手术医生学习相关要求,规范病理资料的书写。对不合格标本及申请单进行登记,详细记录不合格的原因及送检人、所在科室。医院不定期对申请单、标本进行抽查,并分析、总结抽查结果。
4 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报告发出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手术时间。病理科与手术室之间传递冰冻报告结果通常是电话告知方式,虽实施多年未发生错误,但是口头转述必然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制定了快速冰冻报告接听管理措施:①每个手术间设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病理报告者、接听人、接听时间、快速冰冻报告内容、手术方式、手术医生等。②巡回护士接听后及时汇报主刀医生,采取相应手术方式。③患者家属签字后将书面冰冻报告带至手术室。④争取医院支持,申请手术室安装传真机,用于快速冰冻报告。
由于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手术标本管理制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2012年2月~2013年2月术中快速冰冻标本758例,2例由于手术医生二次取材,耽误病理诊断,未发生1例手术室原因造成的标本延误送检,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隐患;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272-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手术室作为医疗单位的重要场所,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抢救以及手术治疗,存在变化较快、要求较高及流动性状况明显等特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良好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强化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已经成为新时期手术室护理工作发展的主要目标。
1 手术室护理隐患
1.1人员因素:随卫生改革加深和经济意志加强,各医疗机构引导竞争体制,管理层为节省人力成本,加强经济效益,尽量压缩医务人员编制,护士人数远不能达到卫生部编制要求,护士加班,超负荷工作,易产生身心疲惫。
1.2技术因素:手术室护理工作繁杂程度大、技术需要高的项目日益增加,倘若护士业务知识匮乏或经验不够,医护交流不足,和医生协作差,则存在隐患。新展开的手术或手术中需要重新改变手术方案,护士不熟练手术过程和医生个人习惯,手术协作忙乱,易出现器械清点差错。
1.3药物因素:在病人手术中病情变化快,用药种类多且需要及时。特别是体外循环和器官移植手术,病人输液途径多,护士缺少药品知识,加上不熟悉病人病情,易出现用药差错,产生不安全元素。
1.4管理因素:原本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很难适应现代手术室管理。品质监管体制是护理安全监管重点,管理体制不完善、品质监控不够均会产生护理不安全主要因素。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人员配置,提高人员素质 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按护士的不同层次,分别定期进行学习,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之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2]。按资历安排外出进修、学习,加强专业技能。在工作安排上,尽量做到工作时间、手术大小、手术类型安排“三合理”,保证最高的工作效率。
2.2 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减少院内感染 根据手术室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制订出相应的制度,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医疗护理技术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规范操作规程;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贯穿于护理操作实践中,确保诊疗的安全性,还要在护理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加强工作责任心,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服务理念,也是杜绝差错事故的重要内容[3]。建立和完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对于限制区与非限制区、无菌区与有菌区有明确标识,术中严格控制手术室内参观人员数量,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器械护士不在手术结束前交接,巡回护士不在手术用物点清前交接,值班护士需在清点完科室日常物品后交接班。
2.3 严格核查制度,预防差错事件 为了杜绝开错刀事件发生, 护理上我们严格执行“五查”、“十二对”,接患者时查病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查对;“十二对”:在接患者前、入手术室后、麻醉前以及切皮前查对患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中用物、器械情况以及手术用物是否齐全,对于老年患者、小儿以及昏迷不能合作患者查对腕带,查对时由麻醉医师牵头,手术主刀医师和护士共同参与。
2.4 密切观察患者,严防意外发生 对于小儿以及急腹症、醉酒不合作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需有专人看护,切忌使患者独处,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有效利用约束带,在接送患者过程中护士要把推车的护栏拉上,对于欠合作患者,合理使用约束装置。
2.5 规范术中物品,确保前后一致手术过程要严格备查,术中尽量不更换器械护士,术中添加物品由巡回护士亲自送交,纱布器械掉地及时拣起,零散物品应放入固定器内,尽量使用可以显形敷料、带线棉片,手术切皮前,常规清理手术间[4]。
2.6 严格标本管理,切忌随意丢弃 患者活体组织病理是患者诊断的“金标准”,切忌将患者标本随意丢弃,混淆患者术后诊断,作为手术室护理管理一项重要内容。术中器械护士需妥善管理好标本,做好标记,术毕交由手术医师处理,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后注意核实后将患者基本信息标记于标本袋上,统一准确存放,由专人送检,并与病理科验收者双签名验收。
2.7 摆好手术,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摆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暴露手术部位,利于手术医师操作和麻醉安全,在为患者摆放时注意患者舒适,严防压疮发生,在长时间手术时,每隔30~60 min 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术后过床时注意保护患者颈部,需有三人同时将患者平移过床,还要注意轻抬轻放,因此时患者如遇麻醉状态,容易引起循环呼吸较大的波动。电刀电极板贴放注意选择合适部位,预防电灼伤发生。
2.8 完善护理记录,减少医疗纠纷 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填手术护理记录单,写患者的相关情况:一般情况、入室时间、手术、手术方式、麻醉者及方式、术中输血输液、皮肤及药物过敏情况、使用止血带的压力及时间、标本名称、物品数目等并签名[5]。并且书写规范,不能涂改,遇危重症患者需要抢救时,尽可能安排两人或以上人员巡回,其中一人主要负责完善相关记录单,如实反映整个抢救过程及护理方面的操作。
3 讨论
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控制原则,强化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责任状态,重视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为患者实现最优质的手术室护理服务,预见性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实现和谐医护关系,促进医疗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 向华居,刘爱知,谭仁琼.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重庆医学,2008,37(7):17-22.
[3] 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9.
【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干预
许多骨科手术常为修复或重建手术,比如关节置换,脊柱内固定、骨病矫形手术等等,因大量使用内固定材料和各种同种异体植人物,术后感染一直是医生和病人担心的问题[1],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旦感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后患无穷,不但会延长疗程、还加重患者病痛、增加治疗费用,甚至可导致肢体残疾或生命垂危,因此,预防感染是首要的任务,护理工作是造成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感染的发生和预防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为了有效控制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需要掌握其相关因素,针对性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我院针对2005年4月-2010年3月骨科无菌手术患者2000例,选取经结合其临床症状、切口愈合程度诊断为切口感染的3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5年4月-2010年3月我院骨科无菌手术患者2000例,研究对象为经结合其临床症状、切口愈合程度诊断为切口感染的32例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为35.6±11.4岁。
1.2方法
针对32例存在切口感染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病案进行了调查,回顾性汇总和分析如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针对其相关因素提出了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0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有32例,感染率为1.6%。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见表1。
32例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有明显相关性(P
3讨论
切口感染是常见的骨科手术并发症之一,在医院感染中发生率较高。切口感染除了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之外,还提高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带给患者的身体上的痛苦及治疗费用的沉重负担。
3.1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32例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有明显相关性(P
3.1.1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长,手术室中细菌直接落入机会增多,导致手术及各种医疗器械、甚至手术切口的细菌数量增多;长时间手术,伤口暴露时间长,组织挫伤、牵拉、干燥、出血及局部血肿等,减弱全身和局部抵抗力;手术时间长导致操作医师由于劳累过度易疏于无菌操作使患者切口感染率增加。
3.1.2手术部位
除了手术时间以外,手术部位也与切口感染有关系。例如,肢体上的手术,尤其是下肢,因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切口愈合也慢,感染机会相对较大;而躯干,颜面,头部的血液循环丰富,切口愈合相对较快,切口感染机会相对较少;关节部位由于活动量大,愈合较慢,切口感染机会较大。
3.1.3手术地点
手术室空气质量与其切口感染率有一定相关性[3]。本组研究发现,层流手术室及无参观人员手术室的感染率较低,这是由于层流手术室可以显著降低室内的细菌浓度,降低感染机会:且控制手术室参观人员数量,可以明显降低人员流动导致的空气污染。
3.1.4手术类型
急诊手术患者因时间仓促,患者病情危重,术前准备多不充分,无法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对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原发病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使切口感染的机率增加。
3.1.5是否接台手术
有报道称,接台间隙更换消毒布及各种手术准备品且送接患者,使尘粉、纤维、微粒随着物品或人员发生流动引起手术室内环境的污染,进而导致切口污染的几率增加。可见,接台次数是导致切口污染的几率增多的相关因素。
3.2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3.2.1做好术前病情评估
术前病情评估在减少切口感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术前对患者全身及手术局部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对及时有效控制引发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具体手术区域,进行相关皮肤护理,且严防皮肤损伤,以免发生术后感染。
3.2.2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4],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手术器械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不能耐高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是有效的低湿灭菌的物品(橡胶类、塑料类)最佳消毒方法。对能耐高温、耐湿、耐热的器械、敷料等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一次性手术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专人管理一次性手术用品的计划、领取,每日清洁货架、贮物箱、检查手术用品的外包装有无破损、霉变、有效日期及数量,按日期先后顺序发放使用,并及时反馈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对复杂费时手术,尽量使用层流手术间,减少接台次数。必须接台则尽量控制人员流动[5],并且在接台手术间隙通风,对室内空气细菌浓度进行稀释,以减少手术室的污染。
3.2.3做好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维护
强化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管理[6],保持室内洁净[7],手术护士需要在术前把术中所需所有物品备好,动作需轻柔,在入室时吹去衣外大多数细菌,使之室内可望达到在手术过程中接近无菌的程度,尽量杜绝参观,即使参观者也要保证与手术医生保持30 cm以上的距离。控制在室内来回走动的次数,严谨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从根本上杜绝和防止切口感染的可能。
3.2.4努力减短手术时间
手术室护士需要在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术中注意事项,得到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减少恐惧,取得患者配合,缩短手术时间;医生和护士要配合默契,以顺利完成手术任务;手术物品准备要充分,要对手术相关仪器进行全面了解,可独立解决术中出现的小故障;专人管理手术设备,定期检查并维修,以免术中发生故障。
总之,骨科无菌手术的术后切口感染一直是医生和病人担心的问题,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感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在感染的预防工作中,可针对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其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达到疾病防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义生,王孔献,谢金则,等.骨科术后感染[J].中华骨科杂志,1991,(1):58-60.程少霞,蒋敏,刘标英,等.
[2] 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7):1852―1853.
[3] 宫庆月,矫玲.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6,5(1):11-13.
[4] 龚喜雪,卢梅芳.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 2011,8(3): 91-92.
[5] 曹艳冰,戴红霞,常后婵,等.洁净手术室第1台手术与接台手术空气质量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7):1943―1945.
[6] 胡国庆. 空气洁净技术及其在医院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4):32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