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碳排放环境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23 16:34:58

序论:在您撰写碳排放环境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碳排放环境问题

第1篇

[关键词]河北省;GDP;碳排放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232

1引言

人类生产活动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现代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从局部范围扩展至全球程度,人们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全球变暖、自然灾害、世界范围内的极端气候频频出现使得人们不得不对环境问题更加关注。

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对收入差距进行研究时发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随着经济增长先逐渐增大,后逐渐缩小,即收入差距和人均收入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描述这一关系的曲线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在此基础上将环境污染程度和人均收入水平相联系进行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的较低水平阶段,由于经济活动水平较低,环境污染水平也相应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消耗超过资源再生,环境情况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技术更加进步,环保意识加强,治理力度加强,环境问题得到改善,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倒“U”形曲线,此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该文将在此处基础上选取人均碳排放量作为污染指标,研究河北省是否存在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及该曲线的形状与特点。

2河北省经济增长和碳排放情况分析

21GDP总量与人均GDP

河北省是中原大省,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经济腹地,进入21世纪以来大力发展经济,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主要是看此地区的GDP水平以及人均GDP水平。

河北省1995―2011年生产总值以及人均GDP(GDP单位:亿元; 人均GDP单位:元)

如上图可知自1995年以来河北省经济总量实现连续增长,由1995年的28495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451576亿元,是1995年的860倍,2005年GDP总值为1001211亿元,突破了万亿元大关。1995年至2002年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但自进入21世纪以来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近几年GDP总值实现了高速的增长,并且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人均GDP的增长趋势大致与生产总值的走势一致,由1995年的4444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33969元,是1995年的764倍。2003年人均GDP为10251元,首次突破万元,并且自此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

22碳排放量

碳排放量无法从统计年鉴中直接得到,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提供的内容,本文选定采用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数量以及平均排放因子的方法对河北省的碳排放量进行估算。根据河北省的能源消费情况本文选定了煤炭、原油和天然气这三种燃料。

计算公式为:

碳排放总量=各种能源的碳排放量=转换后的消费量×排放系数/氧化率/44/12

根据河北省1995―2011年碳排放量估算结果来看,能源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1995年的2037754万吨增加到了2011年的5794287万吨,增加了3756533万吨,是1995年的2843倍。1995年至2002年碳排放总量缓慢增长,2002年之后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与经济增长呈同方向、同速度增长。从20000万吨增长到30000万吨用了9年的时间,而从30000万吨增长到40000万吨仅用了3年的时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中由于煤炭消费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重除1999年为8993%与2000年为8959%外均在90%以上,说明煤炭消费是引起河北省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详见表1。

3实证分析

31模型设定

本文将采取一元二次曲线来描述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选取人均碳排放量来表示环境指标。用y来表示人均碳排放量作为因变量,用x来表示人均GDP作为自变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Y=α+β1X+β2X2 ,在此基础上对等式两边分别取对数得到模型LnY=α+β1LnX+β2(LnX)2+μ ,其中α是截距项,β1和β2分别是LnX、(LnX)2的估计系数。

32数据来源和处理

人均GDP来源于《河北经济统计年鉴》,并按照1978年不变价格进行调整。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无法直接得到,按照本文所采用的二氧化碳估算方法,需要用到河北省的煤炭、原油、天然气共三种能源消费量数据。本文所采用的能源消费数据均来自历年《河北经济统计年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由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除以人口总量所得,单位为吨/人。其中人口总量源自《河北经济统计年鉴》。

33回归结果

对模型第一次的回归结果为LnY=8.982-2.648LnX+0.220(LnX)2

继而对此结果进行如下检验,首先进行“Histogram-Normality Test”得到其“Jarque-Bera”项的伴随概率“Probability”的值为0565大于005表明随即干扰项是正态的假设成立。“White Heteroskedasticity”检验得“Obs*R-squared”项后面对应的概率为0596大于005的显著水平,说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现象。“Serial Correlation LM Test”自相关检验,结果表明一阶时的“Obs*R-squared”项后面的伴随概率为0005明显小于005,说明存在一阶自相关。

为了消除模型中的一阶自相关问题,需要对模型进行进一步调整。从OLS估计结果中提取DW统计量的值为060,根据DW检验的原理ρ=1-[SX(]DW[]2[SX)]计算出残差序列的自相关系数ρ=1.7,说明残差序列存在正的自相关。利用计算出的自相关系数ρ对原模型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广义差分变换,利用生成的广义差分序列对原模型进行OLS估计得到结果见表2。

得到模型为:

GLnY=-12.737-5.187GLnX+0.394G(LnX)2

由表2可知模型的判定系数和校正后的判定系数分别为0906;0965说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DW值为19302,经查表该值在合理区间,说明方程序列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并且各解释变量的P值均小于005,表示各解释变量在5%显著水平下显著。

该模型β2的值为正,根据抛物线的性质,此回归曲线的开口向上,说明河北省存在正“U”形的人均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根据拐点理论计算得出在e6即人均GDP为109265时处于拐点位置。也就是说河北省在1998年达到人均碳排放量的最低值,而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碳排放量也不断增加。

4结论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经济增长也会伴随着碳排放,但尚在环境的承载范围内,自然系统可以自行消化吸收,因而经济增长不会带来碳排放量的急速增加;然而随着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碳排放量迅猛增加超过了自然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就会出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同方向增加的情况;当经济发展到更高级别的阶段时,由于技术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会出现经济不断增长和碳排放量下降的双赢局面。

河北省的人均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正“U”形,但是自1998年起已经过了碳排放量处于最低值的拐点,也可以理解为现阶段河北省的人均碳排放量处于倒“U”形曲线的左侧还未达到碳排放量最大值的拐点,处于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同方向增加的阶段,尚未出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双赢局面。该种情况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上质的转变。河北省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对于GDP增长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的欲望要远远大于对环境保护的期待。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能源以及原材料的钢铁、建材、机械等重化工业,产业结构偏重不合理。能源消费也是以碳排放系数较大的煤炭为主,相对清洁的非化石燃料消费量占很小的比例,能源消费结构较单一。虽然这些问题导致了河北省位于倒“U”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左侧,但若是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改善能源的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加工转换率等措施还是可以改变该省的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提早到达碳排放量最高的拐点的,这就需要河北省政府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确保经济水平平稳增长的情况下更好地履行保护环境的职责,实现经济的循环增长。

参考文献:

[1]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5)

[2]谷蕾,马建华,王广华河南省1985―2006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8)

[3]李玉文,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5)

[4]吴开亚,等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6):9-11

第2篇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经济增长

想要实现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经济增长这三者的共存,我们必须要辩证地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增长势必要导致污染物的排放,而污染物的排放是引发环境问题和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环境治理又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的现状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1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的现状

我国在实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虽然经济总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但是,由于资源过度消耗致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剧增,可以说,我国污染物排放与环境治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污染物排放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始终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SO2、COD以及氨氮的排放负荷依旧非常大,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同时,农业源污染问题和机动车辆尾气污染问题也已日益凸显。污染情况的不断加剧,使得我国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以往我国的污染物介质主要是以水和大气为主,而现在却向着水、大气、土壤这三种污染介质共存的方向转变,而污染物的来源原先主要是以生活、工业污染为主,而现在的污染源是以农业、工业、生活污染物的共同存在。由此可见,我国的环境问题非常严峻,治理任务艰巨。

1.2环境治理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治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在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整体环境还较好,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治理的资金投入方面也不足,经验也较为缺乏。

(2)在发展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和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也受到了更多地重视。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已经逐步健全。

1.3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我国的第二产业在GDP的构成中非常稳定。和世界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GDP结构还有非常大优化空间,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潜力仍旧很大。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来看,我国的GDP能耗呈现出下降趋势,而能源利用效率呈现出整体性提高的趋势,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异在进一步扩大,区域差异明显。

2我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2.1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树立科学发展观念,想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必须打破传统发展观念的藩篱,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念指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创新体制,以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法律支撑。通过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的进程,将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凸显出来。

(3)加速推进科技进步,实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而科技创新能够在最大限度范围内节约原材料、时间和劳动力,可以说,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

2.2将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节能减排作为构建环境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充分发挥好自己的职能,开展好相关工作。我国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高碳排放将一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能够尽快结束高碳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将节能减排变成硬性指标。政府的工作人员应把节能减排作为提高正经济运行的入手点,通过节能减排指标来对政府只重GDP增长不重环境的行为进行制约,对那些资源利用效率非常低,碳排放量较高企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3提高政绩考核绿色化、科学化

转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打破唯GDP论的思维模式,提高征集考核的绿色化和科学化。自我国实行开放政策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内容,而对官员政绩考核也主要是围绕经济增长来开展。但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GDP不能将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涵盖进去。如果政府官员的征集考核仍是以之前的经济发展为标准,那么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无法实现。因此,在低碳环保发展理念的倡导下,应注重政绩考核和绿色经济协调发展,建立有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

3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虽然,现阶段在开展相关工作的工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只要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转变工作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长远、高校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文成,薛建宏.经济增长、环境治理与环境质量改善———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5,(02).

[2]侯景新,沈博文.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的EKC模型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5,(04).

第3篇

一、FDI对碳排放的效应分析

1.FDI对碳排放产生的规模效应

FDI碳排放规模效应是指一国FDI流入量增加的同时带来碳排放的变化,其对碳排放的影响包含正、负效应两个方面。正效应表现为FDI规模扩大减少了东道国的碳排放量。

改革开放后,我国FDI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2010年成为世界上利用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这个时期FDI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最主要形式(90%以上)。吸引外资的增多促进了我国GDP的不断增长。GDP的逐年递增也导致我国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在2013年碳排放量达到109.37亿吨。但是自2004年开始,CO2排放量增长率逐渐减低,由15.35%降到2013年的2.65%。所以,FDI规模的增加加大了我国CO2的排放量,但它较小的减碳作用也开始显现。

2.FDI对碳排放产生的结构效应

FDI碳排放结构效应是指一国FDI的流入改变了东道国产业结构进而引起碳排放的变化。引资初期,FDI凭借自身优势和政策支持轻松地进入了我国的污染行业和能源密集型行业,造成了能源过度开采、使用、浪费,排放物增加等环境问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加大第三产业的引资力度,在2011年服务业FDI流入额首次超过制造业,达到582.5342亿美元。近年来,我国加大产业结构升级,注重外资质量,合理优化三大产业的引资规模。从而进入我国的FDI产业结构投资逐渐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所以,FDI的产业结构对我国碳排放的正效应逐渐显现。

3.FDI对碳排放产生的技术效应

FDI碳排放技术效应是指FDI的流入带来环保技术的直接进步和间接进步,这种技术进步会降低相同产出下的碳排放量。

我国企业与外商企业存在着较明显的技术差距,但近些年来通过改变引资方向我国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改善了我国国内企业的生产方式,而且对我国环境保护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多个行业的碳强度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例如,煤炭开采和细选业由2005年的5.22万吨/亿元降到2011年的1.76万吨/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由2005年的4.82万吨/亿元降到2011年的1.37万吨/亿元。可见,FDI的技术效应对我国碳排放产生了明显的正效应,促进了碳减排。

4.FDI对碳排放产生的环境管制效应

FDI碳排放环境管制效应是指政府制定、实施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运用各种有效管制手段,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外资环境管制政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不断完善。在2007年、2011年实施新的外资指导目录之后,污染密集型的采矿业、制造业等行业吸引外资额逐渐减少。可见,我国通过设置环境准入壁垒来阻止低质量外资进入,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少碳排放做出一定贡献。

总之,FDI规模的增加加大了我国CO2的排放量,但它较小的减碳作用也开始显现。FDI的结构效应对我国碳排放产生一定的正效应。FDI的技术效应对碳排放的正效应越来越明显。FDI的环境管制效应对碳排放的正效应逐渐显现。

二、对策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FDI带来的正效应显而易见。因此,我国要继续加大引资力度,充分发挥FDI对碳减排逐渐显现的正效应。

首先,我国进一步完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体系,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执法能力,强化行业监管,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加大对外资项目的环保审查力度。从而在法律层面保障引资的清洁性,并且为优质的外资提供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

第4篇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总体上处于“爬升”阶段,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形势严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普遍存在。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而环境税的缺位使得经济政策对环境问题的解决缺乏有效的传导机制。

一、开征环境税对我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影响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工业化转型的推进,中国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表明,环境问题已经日益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一个国家和政府能否在应对环境问题上做出承诺和切实的努力成为检验国家责任感和国际威望的重要试金石。因此,打好“环境牌”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2.环境税的实施有助于整个环境经济政策运行

环境税是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征环境税,有助于引导全社会在保护环境中谋求发展,实现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同时,环境税的实施将改变以往以行政办法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3.发达国家利用环境税差异制造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环境税作为重要的环境经济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近年来,发达国家利用环境税差异制造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开征环境税,既符合国际环境政策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消除不利国际影响,保护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征收环境税的具体实施方案及须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税收改革逐渐深入,环境税作为一个全新的税种,不仅是经济发展趋势所向,也是对我国财税制度体系的重要补充。

1.开征环境税的主要目的

通过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征税,强化税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调控作用,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对特定排污行为或消费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直接征税。如通过开征碳税以确保在某一个目标年度前使碳的排放量低于基年的水平,对污水排放征税以保护饮用水源、恢复江河湖泊水质。

(2)节约能源消费

开征环境税,提高能源消费成本,引导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费,促进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

(3)促进环境技术提高和环保产业、再生资源业的发展

污染控制、废物回收、能源替代等都依赖于环保技术的发展。环境税应发挥调节作用,鼓励新能源、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推广。

2.环境税的征税范围

(1)污染物排放行为

污染排放税的计税依据为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对特定排污行为或消费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征税,直接增加排污成本,有助于直接刺激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经济行为向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

(2)二氧化碳排放行为

鉴于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应考虑将其纳入环境税征税范围。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开征碳税可有效激励公民和企业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提高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国际形象。

3.环境税的制度设计

环境税的开征初期征税范围不应过大,应从重点污染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入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当前我国污染排放环境税税目应基本确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废水、二氧化碳四大类。

(1)二氧化硫税制要素设计

面向我国境内生产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硫的单位和个人。对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煤炭进行征税,以其当期煤炭中的含硫量为计税依据, 规定幅度定额税率。对于大宗排放者,若其排放达标,可对所征收的硫税实施返还政策或是补贴政策。一方面促进大宗排放者对二氧化硫末端排放的治理,另一方面又能减轻由于征税使得成本增加的负面影响。

(2)氮氧化物税制要素设计

面向我国境内生产过程中排放氮氧化物以及使用运输工具排放氮氧化物的单位和个人。对其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汽油、柴油进行征税,以其当期燃料的使用量为计税依据。定额税率,规定每公斤NOX适用税率。生产过程中排放氮氧化物的纳税人采用自行申报方式,使用运输工具排放氮氧化物的纳税人采用由燃油销售方代扣代缴税款的方式。

(3)工业废水税制要素设计

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可以先把工业废水纳入到环境税征收范围,暂时对生活废水和农业废水免税。

面向我国境内排放工业废水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征税,以排放量和污染程度为计税依据。先确定基准的“污染单位”,废水排放根据其排放量和污染浓度折换成标准单位后纳税,对超标排放污水实行加倍征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企业,在当前减排技术水平下仍承担较重税负的给予减免优惠。

4.开征环境税须注意的问题

(1)分阶段实施战略

环境税收政策应采取先易后难、先旧后新、逐步推进的实施战略。首先实施条件成熟、易于推行的污染排放税、污染产品税以及生态保护税,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在适当时机开征碳税。在长期,逐渐将现行排污费全部纳入环境税体系当中。

(2)与现行排污收费制度的协调

费改税是我国环境税制度建设的必然方向。但由于环境税和排污收费的不同功能定位,环境税和排污收费政策结合使用将是一段时期内环境经济手段的基本格局,

(3) 环境税的收入归属

鉴于环境税的开征并不以取得收入为目的,为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改善当地环境,建议环境税作为地方税,由地税征收。

第5篇

关键词EKC;清洁技术;碳排放;畜禽养殖业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2)07-0028-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7.005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温室气体排放受到更多重视,畜禽污染排放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研究,全球养殖业中畜禽粪便甲烷排放总量约2 000万-3 000万t/a,占已知人为甲烷年排放总量的5.5%-8%,占农业甲烷气体年排放的12% [1]。根据FAO报告《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中的数据显示,每年由牛、羊、骆驼、马、猪和家禽排放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8%。其中氧化亚氮(N2O)约65%,甲烷(CH4)约37% [2-3],而氧化亚氮和甲烷的“增温效率”分别是二氧化碳的310倍和21倍[4]。在此背景下,中国各地呼吁大力发展低碳养殖,其目的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畜禽养殖碳排放量的脱钩发展。因此,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畜禽养殖碳排放的关系成为低碳养殖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而言,深入研究该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国内外学者采用Gene Grossman 和 Alan Krueger[5]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简称EKC)理论研究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多数国家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6-8],其研究过程中多数以工业污染排放量为研究对象。国内对农业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对象大多局限于农业化学品投入和畜禽排泄物[9-10],而对畜禽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比较翔实的文献尚不多见。

因此,本文构建畜禽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验证我国畜禽养殖业碳排放的EKC形状,并分析其内在原因,以期为制定我国畜禽低碳养殖政策和改善低碳养殖环境提供依据。

1畜禽养殖业碳排放的EKC验证

1.1碳排放量测算方法

畜禽养殖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于畜禽肠道发酵,以及家畜粪肥处理过程引起的CH4和N2O的排放[11];而畜禽养殖碳减排主要依靠对利用畜禽粪肥发酵生成的沼气的利用。因此,畜禽养殖碳排放量的测算公式如下:

Qemi=Qpro-Quse(1)

Qpro=Qf+Qm(2)

式(2)中:Qemi表示畜禽养殖碳排放量;Qpro表示畜禽养殖碳产生量;Quse表示沼气利用而减少的碳排放量(按照沼气替代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Qf表示畜禽肠道发酵甲烷排放量(IPCC(2006)畜禽肠道发酵CH4排放量的测算公式);Qm表示畜禽粪便管理系统碳排放量[12]畜禽粪便碳减排潜力的计算方式)。畜禽饲养量数据来源于历年《畜牧业统计年鉴》。碳排放量计算所需参数来源于IPCC[13-14],其中沼气热值本文参照文献推荐值采用20 934 kJ/m3。

田素妍等:中国畜禽养殖业低碳清洁技术的EKC假说检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7期1.2模型设定

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设定如下对数线性模型进行畜禽养殖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验证。

C=c+αlny+b(lny)2+μ(3)

式(3)中:C为人均畜禽养殖碳排放量,y为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a、b、c为模型估计系数,μ为随机误差项。根据公式(3)回归结果可以判断模型的几种可能的曲线关系:如果a>0,b<0,则为倒U型曲线关系;如果a<0,b>0,则为正U型曲线关系;如果a≠0,b=0,则为直线关系。

根据公式(3)的回归结果可以计算出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EKC的转折点为:

y*=-a′2b(4)

1.3模型计量检验

本文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见表1。

表1畜禽养殖碳排放回归结果

Tab.1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livestock carbon emissions

项目

Items东部

East area中部

第6篇

一、环境税的概念与内涵

环境税是把经济活动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方式。广义的环境税是指税收体系中与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收和税目的总称,除环境污染税、自然资源税外,还包括以环境资金筹集为目的的税种,以及与环境相关的税收手段,也称为生态税。本文主要分析狭义的环境税,即国家为了限制环境污染范围和程度而向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的税种。

环境税的本质是促进环境问题外部性的内部化与资源配置最优化。环境污染的本质问题在于其负外部性特征,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边际社会成本高于边际私人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政府强制性实施环境税收,可以达到如下效果:一是通过征税提高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消除其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不对等,使得外部效果内部化,促使企业减少污染排放量,达到了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二是环境税收促使厂商调整产量及污染量,消除超额利润,达到帕累托最优效果,增加社会福利,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边际成本的提高促使企业在降低排放量的同时优先考虑先进技术的开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环保型产业的发展。四是借助环境税收政策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方式,促进绿色消费行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发达国家环境税种类及税制特点

(一)发达国家的典型环境税种

大气污染税。主要是二氧化硫税,针对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征税。1972年美国率先针对硫的排放量课税,1991年,瑞典根据石油和煤炭的含硫量开始征税,此外还有荷兰、挪威、日本、德国等国进行征收。

水污染税。德国在这方面的征税制度最为完善,制定了《废水税法》,以废水的“污染单位”(相当于一个居民一年的污染负荷)为基准,按照统一的税率普遍征收。同时规定,当排放的废水达到特定的废水量低标准时,可以减免税款,纳税人用于改善废水设施的投资可以抵免应缴税款。

固体废物税。意大利1984年就开始开征固体废物处置税,作为地方政府处置固体废物的资金来源。美国对固体废物实行饮料容器押金法,比利时在《环境税法》中对固体废物的征税作出环境税适用于饮料容器、废弃的照相机、工业使用的某些包装品、杀虫剂、纸以及电池等各类产品的规定。

碳税。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种,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碳税最早在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开征,并于1992年在欧盟推广,目前也已经在欧盟以外的多个国家开征。

能源税。针对选定的特别能源商品征收的税种,目的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来保护环境。多个国家的环境税以能源税为主,例如德国目前的能源税主要向汽油和柴油征收,税收额每年高达400亿欧元。

噪声税。对超过一定分贝的特殊噪声源所征收的一种税,其目的主要是为政府筹集资金,用于在飞机场附近安装隔噪设施,安置搬迁居民等。美国、德国、日本和荷兰等国都征收此税。

(二)发达国家环境税制的主要特点

1、发达国家环境税涉及面广,税负较重

发达国家环境税课征范围涉及大气、水资源、生活环境、城市环境等诸多方面,包括与能源相关税收、机动车相关税、污染与资源税、直接税收中的环境条款4大类,并包含了40余项税种和相关条款,涉及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个方面。同时,发达国家环境税采用较高的税率,有效地对厂商决策和消费者的行为产生了作用,从而达到外部性内部化的目的。

2、各国环境税差别较大,多国以能源税为主体

首先,各国环境税地位不同,经济发展相对发达、民众呼声高的国家,如丹麦、芬兰、瑞典和荷兰等国环境税的地位较高;其次,各国环境税的组成结构不同,例如丹麦和芬兰较为重视碳税和硫税,法国和德国更为重视水资源税等;第三,各国环境税的税率不同。同时,多国以能源税作为环境税的主体,凸显了节约能源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3、从源头、产品直至终端排放环节分类征税

欧盟国家环境税收分为三个环节:要素投入环节针对造成污染源的生产原材料征收税费,如能源税、燃料税等;产品环节包括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两部分,如饮料容器税和汽车销售税等;终端排放环节以企业或个人终端排放的污染物为征收对象,如水污染税、垃圾税等。

4、差别税率设计详细,重视税收差别和税收优惠的调节作用

发达国家推行税收中性政策,通过对纳税人进行补偿、补贴等形式或者以减少其它类型税收的方式,使纳税人获得与其所支付的环境税等值的款项,兼顾税收对各行业和经济链条的影响,注重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德国在增加能源税率的同时,规定了一系列减免措施,包括所有的地方公共交通工具只支付增加能源税率的50%等。通过差别税率和税收优惠而保持税收中性的政策,可以减少高税率环境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同时激励企业向环保型产业转型。

三、对我国环境税制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我国已处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借鉴国际经验,加快环境税制建设刻不容缓。

(一)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逐步建立独立的环境税种和完整的环境税制体系

在我国现行税费体制中,既无独立的环境税,也无专门针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能源税,资源税主要是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对环境资源保护并无实质性影响。因此,开征环境税应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具体包括调整税制,推行合理的费改税,进而推行独立的环境税种,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征收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固体废物税和噪声税等。此外,通过确立专款专用制度提高税收效率,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环境税征收体系。

(二)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环境税率及征收范围

在考虑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的同时,要避免税率过低导致政策失效的问题。我国目前主要实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收费设定过低而不能平衡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异,无法起到激励企业降低污染排放量的目的。如果税负过轻,将会导致企业宁可支付税收维持高产量及高排放量也不会削减污染。在征收范围方面,也要参考国际上环境税征收涉及面广的特点,从多个方面合理开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重视税收差别和税收优惠的调节作用

较高的环境税收体系不可避免地会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此时通过税收中性政策进行税收优惠,例如减免所得税、增值税等方式可以降低对于经济的影响。而通过税收差别和优惠,例如对于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可以提高环境税的激励作用,促使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转向环保型。

(四)把征收环境税与我国当前大力推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学习欧盟经验,在循环经济链条的源头、生产过程和终端排放环节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环境税种,降低政策实施的成本,提高环境税制效率。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在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率先进行环境税征收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同时,高度重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加强公众监督,争取全社会对环境税收的理解与支持。

(五)重视开征环境税所需的配套政策,建立完善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第7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博弈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爆发了不少的环境问题,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关系已然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甚至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对环境质量有改善作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第一次对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特征,即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污染的程度比较低,当经济快速增长时,则环境不断恶化,而经济达到较高水平时,环境污染逐渐减缓,甚至出现好转。[1] 1993年,PaJlayotou正式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EKC)这一概念,之后众多学者对EKC曲线进行了研究,对特定的国家或者地区运用面板数据等进行研究来探究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是否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

中国学者赵细康等(2005)研究指出,EKC曲线这种倒U型关系在中国并不存在,其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不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先增加而后减少的趋势,反而是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物也在不断增加,是一种正相关关系。[2]许广月(2011)选取C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东、中部地区存在着人均CO2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但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确不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呈现的关系。[3]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之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曲线形状以及不同的拐点,是因为学者们选取的研究对象不同,选用数据的时间跨度不同,以及代表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指标不一,因此结论不同。本文在借鉴学者们研究结果与研究思路基础上,以西部地区的数据论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我国西部地区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本文用人均实际GDP来衡量经济的增长,用指标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SO2排放量、人均粉尘排放量、人均烟尘排放量作为环境问题方面的指标。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环境年鉴》。

1.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有大幅的提高,在统计的1995-2010年的十多年时间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活力,西部地区名义GDP由1995年的1058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1408亿元,增长了6.69倍,年均增长15.69%,;人均GDP同样增长了六倍多,从1995年的3127元/人增长到2010年的22570元/人。

2.西部地区环境指标现状分析

西部地区的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从1996年以后变化比较平稳,1995年最高为24.23吨/人,到2010年为14.04吨/人。1995年到2000年间,西部地区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先降低后增加,呈现出正U型。2001年到2010年,西部地区人均工业废水量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

1995年到2010年间,西部地区的人均SO2排放量也比较高,每年人均排放量超过了16.2千克,整体趋势呈现为先下降,再上升,然后继续下降的趋势,而且从2010年之后处于逐步的下降趋势, 2002年之后人均二氧化硫的排放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拐点于2006年出现。

十多年间,西部地区的工业区人均烟尘排放量也比较高,每年的人均排放量为7.33千克,看其发展趋势,1998年之前是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998年以后,总体呈现的是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第二次的峰值于2005年出现, 2010年的排放量明显远远低于期初1995年的排放水平。

1995―2010年间,工业粉尘人均年排放量为6.4千克,其变化趋势呈现为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表现为倒N型,而后再上升,再下降,峰值出现在1998年,从2005年开始,人均排放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从其2005年之后,这5年是一种好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虽然带动了西部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资源与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是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从上述统计分析发现,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大部分均是呈现倒N型的关系,这与许广月的研究结论相符,在西部地区并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呈现出的关系,然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这种关系为政府、企业等实施环境保护提出了很大的难题。

三、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为了发挥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作用,政府要完善对企业的约束机制,为了阻止企业污染环境,政府必须建立对企业的有效约束机制,政府要完善排污权制度,确定合理的排污总量指标,建立污染权市场;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增长与环保双赢,要制定适度而严格的环保措施;政府还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导向,企业生产时对环境的破坏很严重,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粗放的经济增长的方式。因此保护环境,就需改变我们的经济增长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方式[4]。改变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率高、污染严重的问题,使经济增长走上节约型经济之路、环境得到改善,政府需制定政策来引导企业。

参考文献:

[1]Grossman G, Krueger.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C].National Bureau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914, NBER, Cambridge MA. 1991.

[2]赵细康,李建民,王金营,周春旗.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在中国的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05(3):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