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音乐题材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2-06-01 14:23:39

序论:在您撰写音乐题材毕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音乐题材毕业论文

第1篇

本文以黄河历史文化引申到黄河精神的思忖,同时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几部具有时代特征的黄河题材的创作为陈述线索,论述“黄河精神”的人文所在。意在对当下音乐创作本体“黄河精神” 的1个唤醒,期待真正具有时代精神气质的作品的呈现,同时也是呼唤具有民族风貌的“黄河情结”的音乐作品的回归。

关键词:近现代音乐;体现;黄河精神;黄河情结;

ABSTRACT

第2篇

手风琴传入中国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了,从最初的广泛作为伴奏乐器外,逐步以独奏、重奏、合奏等形式在表演中出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1种乐器。因此,人们对中国手风琴作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专业的作曲家很少,造成了多数作品内容、作曲技巧的陈旧,很多前辈的作曲家都说过,手风琴音乐,作为1个年轻的专业,没有它自身特点的作品,尤其是本国、本民族风格与内涵的作品,这个专业是很难发展起来的。鉴于这1说法,本文重点简单阐述了中国手风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中国近现代作曲家们善于把艺术和生活结合起来,他们对于如何运用手风琴音乐手段表现时代生活的题材作了许多尝试。而且,他们的创作根植于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之上。许多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中国手风琴作品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风格使其不仅被大众接受,同时也能加深人们对乐曲寓意的理解。作曲家运用生动的音乐形象思维对特定题材内容的精致概括,使得中国的传统精神、民族气节和审美情趣与表现出来。同时,在中国手风琴创作上还体现出创作思维、演奏技巧上的创新等等。

关键词:中国手风琴音乐;发展;创作;特征;民族

ABSTRACT

第3篇

1.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实践构架中央音乐学院的艺术实践分为校内的星期音乐会和校外的各类实践活动,其中星期音乐会近年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观众太少,上台的学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为此,中央音乐学院已经在北京一些高校、社团、外资公司,以及大连、青岛、青海、福建、山东等地建立了艺术实践基地,尤其最近又与深圳音乐厅携手建设实践基地,以长期合作的模式,为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秉承音乐服务于社会的宗旨,搭建艺术表演平台。2012年起,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市选择了100所中学,与之签约合作并建立学院艺术实践基地,为北京几万名中学生送去高雅音乐。同时,又选取一些重点中学开展合作,建立学院的生源基地,既为在校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和舞台,也可以吸收重点中学具有音乐追求和理想的优秀生源来学院就读。

2.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实践构架上海音乐学院建立了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实践基地,自2006年建立以来,始终把发现、培养、使用、留住尖端和紧缺音乐人才置于工作首位。即上海音乐学院筛选出具有潜质的拔尖音乐人才,并输送至基地进行重点培养和艺术实践。大剧院中心则将人才需求情况及时提供、反映至学院,打通双方合作培养拔尖音乐人才的供需渠道,体现了文教结合的优势。实践基地分别由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民乐团、上海歌剧院以及上海芭蕾舞团组成。涉及西方管弦乐器演奏、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作曲、音乐学、音乐工程、指挥、艺术管理等专业。自建立以来,为更有效、有序、有利地开展工作,尝试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机制。如建立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实践基地工作委员会,在明确分工及工作范畴的同时,确定通过每年两次的常规工作推进会议,就合作项目的开展及合作流程进行及时沟通,对每学期开展的合作项目其时间节点、程序、细节等进行条理化要求,使文教结合工作上到新水平,在深入了解和研究艺术教育规律与市场演出规律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和总结出实践基地自身的运行规律。

3.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构架中国音乐学院实践基地建设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基本原则,与兰州14中牵手构建西北地区首家中学生音乐教学实践与生源基地。目前又与青岛市第39中(中国海洋大学附中)、长沙市等合作建立教学基地和生源基地。院系在与校外基地的合作过程中,注重发挥学院人才、科研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基地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基地依托单位与院系合作的积极性,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双方受益,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所必需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的兼职指导老师,保证了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4.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实践构架南京艺术学院以艺术实践季的形式开展艺术实践活动。(1)社团活动,指团委、各院(系)或其他单位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每位本科生在读期间至少要参加一个社团。(2)社会实践,指由学校组织或个人自行联系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各种学校及社会公益活动。(3)艺术实践,指由学校组织或个人自行参加的与专业学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写生采风、展览演出、专业比赛、学术研讨、市场调研、组织策划、就业实习等艺术实践活动。以上有代表性的音乐艺术院校实践平台构建的调研结果充分表明:(1)在新形势下,音乐艺术院校进一步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发挥社会联动机制,挖掘各种内外资源,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构建层次化与模块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这是培养具有特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音乐艺术人才的基础保障。(2)通过对这些院校平台构建的途径、方法、手段、效果进行比对分析,说明实践平台建设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教学机制管理制度必须要完善,使基地建设有章可循。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明确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进程,制定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并严格按计划有效实施。(3)实践基地建设要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专人负责,设立专用资金,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并及时检查、评估和总结表彰,不断提高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依据社会需求构建社会场所艺术实践平台

音乐院校的艺术实践平台离不开社会场所这个大舞台,如今不断深入发展的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科技和信息,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艺术审美、文化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在社会舞台的实践中,必须依据社会场所对艺术实践的需求,建立与社会相适应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掌握天津艺术实践场所的需求现状,广泛收集社会人群对天津音乐文化、舞台实践的需求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估,为教学实践提供社会导向依据,从实践内容、方式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会舞台,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对天津市文化中心、天津音乐厅、西岸艺术馆等艺术演出场所;华夏未来、少年宫等青少年艺术交流场所进行了问卷形式的深入调研,掌握了部分社会人群对舞台实践形式与内容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1.市场需求调查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定期观看音乐会的占10%,不定期观看音乐会的占35%,偶尔观看音乐会的占40%,认为音乐会与自身生活无关的占15%。数据充分说明音乐文化现已渗透到天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提高生活品位和文化修养的一个途径,也是音乐艺术院校学生舞台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助推力。

2.观众群体调查在观看音乐会的人群中,35岁以下的占25%,36至50岁的占55%,50岁以上的占20%。该数据说明中青年人群为观看舞台实践活动的主体,对年轻一代的带动作用和对老年群体的影响作用将直接推动天津舞台实践的积极发展,使天津音乐文化市场的繁荣具备强大的后劲。

3.实践曲目调查在观看音乐会的人群中,偏爱通俗名曲的占65%,热衷于某位作曲家作品的占25%,曲目风格不限的占15%。该数据说明喜闻乐见的名曲易于大众接受,具备独特音乐审美情趣的群体为少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舞台实践中要实现高尖端乐曲及大众乐曲演奏学习兼具。

4.实践形式调查在观看音乐会的人群中,喜爱乐队形式的占48%,偏爱独奏形式如钢琴独奏等形式的占40%,热衷于室内乐组合形式的占12%。该数据说明演奏形式的多样性是丰富舞台实践的着眼点。学生应在练习本专业的同时,加强重奏、合奏、室内乐等形式的学习与实践,从多方面提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对于群众关注西洋乐、民乐、美声、民声的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分析。大多数接受调查的群体没有固定的倾向,但由于民族题材的作品、表演形式较国外作品还不够丰富,限制了舞台实践群体的曲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民族题材舞台实践的关注。因此,舞台实践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手段,也是扩大音乐文化艺术在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曲目的学习方面应中、西方兼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掘民族题材的作品,使学生立足民族文化,中西结合发展。

三、构建三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

实践教学是音乐艺术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天津音乐学院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实践教学的培养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体制,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有效构建实践教学育人平台。天津音乐学院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主要分为三个层面:(1)在每学年暑期学院统一组织的为期近一个月的艺术实践活动,称为“艺术实践月”。这期间,在院领导的统领下,在教务处的统筹安排下,全院自上而下全员参与,各系在专业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备有序地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并有要求、有检查、有总结、有评估。这种全院范围的统筹安排可有效地激发全校师生的热情,确保艺术实践的实施,促进实践教学。自2006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每年有3000多人次参加实践月期间的艺术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2)各系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演出实践活动。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建立多层面的大学生实践机制,如“星期音乐会”等在学院音乐厅、演奏厅举行,面向社会免费开放。(3)组织和策划好校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省市级以上专业比赛、演出以及社会公益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四、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近年来,天津音乐学院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一是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从提高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角度更新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注重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积极推进高水平实践基地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二是制定《实践学分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以艺术实践学分为杠杆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1.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具有音乐艺术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开放式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效果的重要条件,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精神搭建平台。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校内和校外基地相结合,坚持稳定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坚持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坚持实践基地建设要具有特色和前瞻性、办出新模式,坚持实践基地建设要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体系。在校内建立了天津青年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实践剧场、天津青年民族乐团实践剧场、舞蹈实践剧场、戏剧影视实践剧场、音乐表演实践剧场,构建“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排练课与演出实践、平台建设紧密结合,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延伸,增强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建设了天津市文化中心、天津音乐厅、西岸艺术馆等音乐艺术演出场所,华夏未来、少年宫等青少年艺术交流场所;在武警指挥学院、45中学等院校建立了艺术实践共建场所。积极参加天津市音乐文艺展演———高雅音乐进校园、天津市“海河之春”文化节、天津市“五月音乐节”、达沃斯论坛系列演出等实践活动,以实践平台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服务社会,为天津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完善艺术实践学分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途径,进一步完善具有学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参与科学研究、专业竞赛、艺术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天津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更符合时展的需要。学院于2013年在本科生中推行“天津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学分管理办法”。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强化学院专业艺术教学活动的重要举措,它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分为杠杆的管理机制的形成,最终为提升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保障。天津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学分适用于在校本科生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专业比赛、演出、学术讲座,举办音乐会或舞蹈、戏剧影视展演,发表作品、论文等实践活动而获得的学分。分为四类:(1)比赛类,即在国际、国家级、省、市级专业比赛中获优秀奖以上奖项,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作品;(2)演出类,即参加由院、系组织的国家级、省市级及其他形式的演出;(3)音乐会、展演类,即个人或2—5人举办作品、演奏、演唱音乐会,舞蹈、戏剧影视展演;(4)学术讲座类,即参加由院、系举办的专家讲座,以系、部提供的讲座考勤记录为依据等获得相应的学分。

3.加强毕业论文的实践指导作用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津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要求与实践紧密结合,内容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在理论与舞台实践的统一。通过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制度、二次答辩制度等措施强化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同时为了提高选题质量,学校实行毕业论文题目的申报与审查制度,要求题目紧密结合舞台实践,加强对实践的理论思考,有效提升舞台实践的理性思维,保证实践的深度和可持续性。

五、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进考试方法改革

1.调整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与内容传统的专业选修课设置方式和教学内容存在着不适合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的弊端。教学计划中提前几年安排好的课程名称和内容在开课时往往已经落后,使得部分学生修选修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学分,没有起到拓展视野、增强能力的重要作用。天津音乐学院改革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方式和教学模式。一是改革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各专业在规定的学分内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内容要紧密结合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舞台实践能力的提升,及时反映有关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二是改革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各专业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课堂研讨、现场教学、一对一教学与小组课教学结合的模式即1+2+X等方式。三是开设专业选修课的教师,原则上要由具有较强科学研究与实践能力,也可聘请校外专家来校开设专业选修课。以“大师讲坛”等学术形式定期聘请资深学者、艺术家、教育家到校讲学、座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推行考试方法改革,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试既是实践平台又是检验平台,考试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原则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天津音乐学院积极开展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基础课以“平时+期中+期末”的考试方式为主,专业课则根据课程性质实行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舞台考核方式。特别强调专业课考试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改革实现了三个转变,即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

六、加强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培养

第4篇

【成人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初探1】

【摘 要】幼儿教育是对人的启蒙教育,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幼儿教师的实操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会影响未来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因此,将幼儿艺术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这一形势改为毕业教学展示是可行的。

【关键词】艺术类 毕业教学展示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78-01

一 成人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取得的成效

长期对成人艺术类学生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现今已显露出弊端。成人艺术类学生应更多在毕业考核中展示其专业实际能力,以适应职业需求。在多年的教学中,艺术类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摸索出将幼儿艺术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这一形势改为毕业教学展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利用自我设计,探究性、多种艺术门类课程选择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艺术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实际演练和体验型科学,通过多种艺术门类课程的选择,学生与导师可以共同探究幼儿艺术各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了解最终决定教学展示题目、形式。一切工作都由学生主导完成,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的实际授课能力是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地说大话、喊口号,甚至抄袭,没有积极的思维、实际的演练和创新。利用自己设计性或探究性授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幼儿艺术教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和探究性的毕业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作用是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无法取代的。

2.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知识相联系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幼儿艺术专业教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育儿知识相联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利用各种不同的音乐来调节幼儿的情绪;生活中的不同季节可用不同的装饰画去表示,用来作教室装饰或家居装饰。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又与教学密不可分的知识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并动手实践和创新。

3.在教学展示中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使学生更有兴趣

在导师引导毕业教学展示中,学生们还应加入一系列与幼儿互动的实践性活动,如幼儿参与的律动游戏、手工、讲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意识到,这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怎么带动幼儿?怎么通过自己的引导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使学生增加知识,拓展视野,开发智力,激发学生研讨教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堂实践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4.毕业教学展示提高学生就业自信心

通过教学展示学生们纷纷表示有难度,但这个过程受益匪浅,真的有提高,能学到知识。据对毕业班学生的调查,60%以上的学生将这次毕业展示运用到了求职或工作中去,80%的学生认为通过这样的毕业教学展示,授课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样的毕业形式改革很实用,符合现在就业的需求。

二 成人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创造性

幼儿艺术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高中毕业考入的,对自己缺乏自信。实际上,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而且经过某种训练后,完全可以学会并更具创造性。创新并不与知识成正比,所以需要导师更多的耐心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教会她们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消极的思想

从已毕业的幼师学生来看,持有积极心态的毕业生,积极进取,最终创出一片新天地,而持消极心态的毕业生,遇事退缩,在困守中一事无成。由于几乎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展示是一项相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难度的事,做起来肯定困难重重,心态若不积极,遇到困难,便容易退缩。因此,导师关注学生的心态,是帮助他们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

3.不了解创新的方法

实际上,创新的方法有很多,但学生没有头绪,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不断渗透,逐步训练,在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教会他们合理运用创新方法,进一步实现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毕业教学展示。

虽然毕业教学展示改革还在不断探索阶段,但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改革后的实际效果,我们看到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经过不断地改革,成人艺术类毕业考核形式将会更加完善。

【艺术市场专业应首重艺术批评实践教学2】

【内容摘要】艺术批评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它需要借鉴成熟理论,更应该是针对艺术市场进行实践批评,这样才能保证艺术批评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校艺术市场专业教学应加强批评教学的基础地位,通过实践教学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艺术市场 批评 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对艺术市场专门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早在上世纪末,全国部分高校就开始探索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建设,各高校结合各自学科优势,逐步建立符合艺术市场特殊规律的艺术经济学、艺术管理学、艺术营销学等课程齐全、结构合理的艺术市场学科体系。

无论是艺术市场本身的建设和完善,还是艺术商品价值判断,都是以艺术现象本身艺术价值判断为基础的,作为艺术价值判断的艺术批评就成为艺术市场建设的基础。艺术批评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它需要借鉴成熟理论,更应该是针对艺术市场进行实践批评,这样才能保证艺术批评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校艺术市场专业教学就必须加强批评教学的基础地位,通过批评教学推动艺术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艺术批评教学应该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尤重实践教学

一些优秀艺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正的艺术魅力,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价,指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进行艺术消费。需要通过艺术批评对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做出科学判断与评价,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用一定的理论和批评标准对作品做出判断并不难,只要熟悉和理解艺术理论和方法就能对艺术现象做出判断,但理论和标准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美术现象本体,这种判断又是否符合艺术市场的规律就成为艺术批评的关键。我国现代艺术批评还相对比较弱,没有形成符合中国艺术实际的理论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西方艺术批评理论也被引入中国,丰富和发展中国艺术批评理论的同时也显出强烈的水土不服。

从内容上看,现代西方艺术理论,主要是美学理论,并不关心艺术本体的规律,而是通过研究艺术现象提出新的概念、理论,构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庸俗社会学美学,它与直觉主义美学和现象学美学的观点极端接近。

他们的观点是把艺术归结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就像在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中一样,承认艺术中只有思想内容是本质的,它使艺术内容脱离这种内容体现的手段和形式,成为一种纯思想的推演和演绎。以这样的理论作为基础对艺术现象进行批评,只能是理论范围无限扩大,语言越来越晦涩抽象,什么都说就是不说艺术,形成了一种学院化理论倾向。

从教学效果上看,现代西方艺术理论扎根在西方文化土壤之中,是艺术理论家面对西方现代社会的艺术问题进行的理论分析。在对西方文化和社会现实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面对这些五光十色的理论,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学习的结果就成了古今中外艺术理论的大杂烩。学习和借鉴西方艺术理论是必要的,但更要从艺术现象中发现与众不同的、也是我们时代最需要的东西。

因此,就要求批评者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艺术发现力。这种敏锐的发现力就是一种艺术直觉。一般说来,直觉就是欣赏者未经理性分析与逻辑推演而迅速直接地把握客体对象的本质及其感性特征的能力。直觉洞察力不同于推理,不借助概念,却又包含着情感想象理解。批评家的洞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它是从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中敏锐地对现象本质的悟解力。

“看”也正是“眼睛的思维”。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觉》一书中明确指出:“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在一个真正艺术家的作品中经常可以发现其特有的敏感性,会感受到其独特的音调、动作、表情、形式、画面、题材等,有时是说不清道不明、稍纵即逝的感受,这种感受才是艺术批评所要表达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有其天赋的一面,更多的还在于个人后天的学习,是一种对各种知识的整合能力。也就是说,一个对知识具有很强整合能力的人,在文化、艺术、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越多,他的直觉能力也就越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说:“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见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同样,“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也就是说,我们的感官是经过训练的、具有文化感受力的感官,而不是纯自然生理上的感官,“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①艺术批评所需要的敏锐观察能力,它一方面来自对人类历史的学习——“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另一方面就是敏锐的观察,这种观察就是一种实践——感性活动。也就是说,实事求是研究艺术现象本体,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才能得出实际的而不是空想的,科学的而不是抽象的判断来,因此,艺术批评教学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尤其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它是保持艺术批评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

二、艺术批评实践教学是艺术市场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

艺术市场是以艺术商品和服务为主的市场交易行为,如果无法判断或者判断不出艺术商品价值,艺术市场运转就会产生困难,甚至最后崩溃。

艺术商品的价值是由艺术本体的价值和艺术载体的价值两部分构成的:艺术创作作为文化生产,不是纯粹手艺的展现,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显现。克罗齐指出,艺术的本质不在于创作技术方面,不在于构思的物化,也不在于作品的构成,而在于艺术家意识中酿成的特殊精神内容,其形成的物质“外壳”只应该把这种内容凝定下来并传达给他人。这种物质“外壳”的物化就是艺术品,艺术家完美地表达出自己思想的作品才是有价值的作品,它的外显形式就是独特的个人风格。

艺术本体的价值量是由以创作主体长期的累积劳动量为依据,以承认艺术创作经验、艺术传达和表现的技能技巧、个人禀赋才情的差异、社会影响和时尚因素以及稀缺程度为基础的市场认同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艺术载体的价值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1.原创艺术载体。其价值量无法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

2.人工复制的艺术载体。其价值量也难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

3.机械复制的艺术载体。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和计量。

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并非由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决定,更多的是由其使用价值来决定。任何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艺术作品转化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它既是艺术作品转化为商品的本质属性,也是艺术市场运行和存在的基础,艺术品具有使用价值是艺术品具有价值或价格的物质基础。

艺术品的使用价值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针对具体的人。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列宁认为社会关系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

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物质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时代历史背景、文化传承、艺术交流、审美心理、价值取向、经济状况、国家有关政策以及市场需求、媒介“炒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艺术品对使用主体将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表现出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用价值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就会给炒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在人为的炒作推动下就会出现市场混乱,不利于市场发展和建设。这就需要艺术批评能够对艺术现象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有利于使用价值明确和稳定。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批评实践教学也为艺术史学科和艺术理论学科的教学提供资料和理论支撑,促进艺术学科适应时代和市场需要。同时,艺术市场具有一般市场运行的规律,但更多的是艺术市场自身的特殊规律,艺术管理类学科要想真正反映艺术市场的特殊规律,就必须深入艺术市场内部,实事求是而不是生搬其他市场规律,就必须研究艺术品的经济规律,艺术批评实践教学就是研究艺术经济规律的关键。

我们强调艺术批评的建设的重要性,并不是说艺术批评可以包办艺术市场课程建设,也不是说艺术批评的地位有多高,只是说,艺术批评处在艺术市场学科中的基础和纽带的作用,我国目前艺术市场学科教学和建设还比较薄弱,通过加强艺术批评学科建设来促进和协调其他学科建设,有利于尽早形成艺术市场完整的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第5篇

杜蒙(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地区仪式音乐文化研究主要从婚礼仪式、葬礼仪式娱乐活动、祭祀活动、宗教仪式活动等几个方面有较为细致的论述,其中在婚礼仪式音乐方面有较为细致的描述。陈玉芝2008年《杜尔伯特地区文化研究》中描述,杜尔伯特生诞礼仪、成年礼仪、婚嫁礼仪、丧葬礼仪盒日常礼仪的写作中对音乐文化有所研究,比如,在婚嫁礼仪过程当中的歌曲《求婚之歌》、《天上的风》和《祝酒歌》等。波少布2007年《黑龙江蒙古族文化》中也对以上几个礼仪有所描写,其中不仅对杜尔伯特县蒙古族地区进行了描写,对黑龙江省蒙古族整体均有阐述。洪英华主编2001年《黑龙江蒙古部落史》中对杜尔伯特蒙古族的仪式文化也有描写。

二、蒙古族民歌文化

金童2014年在论文《简述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的地方特点》中将杜尔伯特的《诺恩吉雅》和内蒙民歌《诺恩吉雅》进行比对,阐述了杜尔伯特《诺恩吉雅》内容的丰富性。邵萱2008年硕士毕业论文《杜尔伯特蒙古族民间音乐调查研究》当中对杜尔伯特的民间歌曲有一定的研究,其将民歌的题材分为反映历史人物民族由来、男女爱情、思念亲人、民俗风俗习惯、作战尽忠、革命事业、七个方面。徐国清等在2001年所著《吉林蒙古族民歌极其研究》当中对杜蒙的民歌也有所描述,他将杜蒙民歌统称为——嫩科尔沁民歌。

三、蒙古族曲艺

蒙古族曲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乌力格尔合勒讷”,是一种自清朝就已经出现在本地区的蒙古语说书形式,也有人称为“蒙古书”;另一种是“好来宝”,杜蒙蒙古族地区的好来宝的形式和汉族的“莲花落”、“数来宝”有些类似,多采用问答形式,说中带唱,歌词对称。2015年金童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说唱艺术——好来宝》中对传统曲艺“好来宝”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介绍了杜蒙“好来宝”的来源、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陈玉芝在2010年《杜尔伯特蒙古地区文化研究》一书中针对说唱文艺进行了专门的描写,将蒙古族说唱音乐分成七类,分别是“胡仁乌力格尔”、“亚不干乌力格尔”、“好来宝”、“绍格耶日阿”、“怯热”、“玉热勒•马格塔勒”和“蒙古珠吉格”。

四、蒙古族器乐

杜蒙蒙古族乐器分为两类,一类是寺庙乐器;一类是民间乐器。寺庙乐器有羊角号(其木根布热)、大钹(羌)、中号(伊和布热)、唢呐(毕西固日)、羊皮鼓(衡日格)、海螺号(苳);民间乐器有四胡、马头琴等。赵月梅在2010年《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地区的“蒙古四胡”艺术》中专门提到了蒙古族四胡艺术的现状和传承。陈玉芝在2010年《杜尔伯特蒙古地区文化研究》一书当中将乐器的种类和名称解释得较为具体,其中对“火不思”等乐器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乐器的改进情况、材质、音色特点等方面都有较为贴切的描写。

五、蒙古族音乐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情况

自1685年以来,杜蒙地区一直延续着各民族人口迁入迁出的情况。2015年笔者《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与汉族文化的融合》中指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民歌与汉族文化在歌词内容、旋法、创作内容和特性方面的融合均有较为概括的论述。笔者查阅过1965年影印本资料,仍能够发现当时蒙古族音乐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中的相互融合,其中主要体现在歌词和演出形式内容反映当时主流社会思想方面。

六、结论

第6篇

关键词:芭蕾舞 基础训练课 钢琴伴奏 能力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是唯一通行于整个欧洲的古典舞剧形式,被人称为“古典舞蹈”。芭蕾舞于建国初期系统地引入我国,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并创作了《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中国题材的芭蕾舞剧。目前我国有多所舞蹈院校,并且许多高校都设有舞蹈系,芭蕾舞基本功训练课(以下简称基训课)列为舞蹈专业的必修科目之一。

在芭蕾舞基训课中,音乐与舞蹈像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姐妹。舞蹈缺少音乐的衬托,情绪与意境的表达就不够全面充分,需要二者相互勾通,相互补充 ,因此在基训课中便加入了钢琴伴奏的要素。基训课的钢琴伴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学伴奏,主要任务是在理解舞蹈教师意图的同时根据舞蹈教师的需要用钢琴配合以相应的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芭蕾训练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动作之中,同时通过不断的听音乐与做动作,加强学生对音乐与舞蹈相互融会贯通的理解与感知能力。由于钢琴伴奏是为基训课教学服务的,好的钢琴伴奏能在舞蹈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情感、动作的沟通桥梁,因此要求基训课钢琴伴奏教师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1、具备芭蕾舞基本知识

了解芭蕾舞的发展历史。既然基训课钢琴伴奏音乐是服务于舞蹈教学,那么钢琴伴奏教师首先应该了解芭蕾舞发展的相关历史。这样才会懂得怎样去欣赏、怎样去鉴别,根据舞蹈教师的需要选取经典的伴奏音乐曲目,营造贴切的气氛,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了解芭蕾舞基本训练的目的。舞蹈基训课中每一个训练动作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与训练价值,训练要求与训练技巧各不相同。钢琴伴奏教师只有了解基训的总目标,每一动作的训练方法及目的,才能根据训练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旋律和节奏与舞蹈教师密切配合。

了解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相关术语。由于芭蕾舞源于欧洲,属于西方舞蹈体系,舞蹈教师在芭蕾舞教学中一般音译法语的芭蕾舞训练专业术语。如 “adagio ” ,音译为“阿达久”,汉语的意思是控制;“sondu ” 音译为“丰久”,汉语意思为单腿蹲。钢琴伴奏教师只有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才能了解舞蹈教师的意图,而不至于在听到舞蹈教师发出指令后不知所措。

2、具备相关的音乐知识及音乐表现能力

钢琴伴奏教师工作的重点在音乐,必须具备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能在基训课上运用自如。塑造任何一种艺术形象都应在掌握相关知识与技法后,运用特定的手段来服务于所塑造的形象。因此,基训课钢琴伴奏教师也必须在具备音乐基础知识后,运用音乐中的各种表现手段来为基训课中的舞蹈教学服务,如对旋律、节奏、力度、速度、气息的运用等等。

在做基训动作之前,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钢琴奏出的高低不同的音组合成的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体现音乐的主要思想。钢琴伴奏教师在弹奏之前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动作的训练方法及目的,需要什么风格的音乐,做好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气息等各方面的处理。如钢琴伴奏时,激烈的动作就要选择进行曲形式的音乐来表现,一般采用进行曲常用的四二拍的节奏,速度较快,力度较强,气息较短。在配和优美抒情的动作时,一般就要选择四四或八六拍的曲子,速度悠缓,气息绵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才充分能调动学生的情绪,结合训练要点完成训练。

3、有大量的曲目储备和即兴伴奏能力

芭蕾舞基训课内容十分丰富,一堂课可能包括体态站立、把上、把下训练、技术技巧训练等方面。肌肉的控制能力,灵活控制关节的能力,完成技术技巧的能力都会涉及。每一个训练都有相应的音乐与之匹配,这就要求钢琴伴奏教师拥有大量的曲目储备,能根据动作训练的需要,情绪的需要弹奏相应的曲子。目前北京舞蹈学院等院校、出版社都发行了许多芭蕾舞钢琴伴奏曲目可供选择,钢琴伴奏教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芭蕾舞基训课的教学也是灵活多样的。由于该科目属于技能训练课,舞蹈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训练情况推课。有些动作可能实际需要推十六个八拍,有些动作可能只推十个八拍;有时舞蹈教师会把几个动作或几个技巧融合在一起。凡此种种,音乐必须随之改变,但现成的曲目是固定不变的,这就要求钢琴伴奏教师即兴伴奏。钢琴伴奏教师必须根据舞蹈动作的需要对音乐马上作出调整,处理好乐句的结束、节奏型的转换、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甚至还要满足舞蹈教师临时对不同风格音乐的需要。因此钢琴伴奏教师的即兴伴奏能力在芭蕾舞基训课中是十分重要的。

4、具备把钢琴伴奏与训练动作有机糅合的能力

在钢琴伴奏教师具备以上几点能力后,最后要做的就是把音乐与动作有机地糅合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中,钢琴的音乐表现必须以舞蹈动作为基准,这时的弹奏不同于单独的钢琴表演。钢琴独奏以创造性的再现作曲者的创作意图、抒感为主,较少考虑其它因素。而芭蕾舞基训课上的钢琴伴奏则以舞蹈教学为主,钢琴伴奏教师必须采用与舞蹈动作相一致的音乐来伴奏。要把音乐与动作完美地结合起来,就需要从音乐与动作的情绪表达,节奏、节拍的处理,学生的掌握程度,男女生动作的差异等等各方面来考虑。从音乐的情绪表达上来说,小弹腿训练的是小腿肌肉的爆发力和脚背脚趾的快速穿透感,要求动作快速有力、干净灵活,这就需要钢琴伴奏教师选用明朗活泼的曲子与之配合。把上控制训练的是肌肉的控制能力,要求动作舒缓到位,教师就应选用抒情优美的曲子配合。

在弹奏时钢琴伴奏教师还应该注意节奏、节拍与动作的关系处理。在芭蕾舞的训练过程中音乐节奏的鲜明、准确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刻意强调强拍,以便学生听得清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还较浅)。如跳跃的练习,要求节奏的重拍非常明显,音乐甚至不以乐句划分而以小节为单位,以一个单一的起跳为基点,强调在重拍下跳跃瞬间的爆发。不同动作的音乐处理是各不相同的,需要钢琴伴奏教师灵活掌握。

第7篇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本毕业论文由lunwen.1kejian.com整理都能起到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扩展新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笔者认为应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培养、塑造、发展的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构建优化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的教学模式。下面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粗浅地谈一谈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情景,参与体验

    构建创设情境,参与体验教学模式,是以引导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产生主动的直接的亲身的感悟、体会和反映。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形式,与文学、美术、舞蹈等多种形式整合,师生共同创设一个与音乐作品相符合的情景。提倡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给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情境。

    例如: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乐曲所表现的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舟满载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夕阳下湖面波光粼粼,渔夫架舟归来,两岸垂柳轻拂,渔歌互答,若远若近,此起彼伏的动人美景。这愉快的歌声、迷人的景象,使学生有种未听曲调先有情的感受。这时候再仔细欣赏古筝多种技巧(如上下滑音、揉弦、花指等)演奏出的《渔舟唱晚》,同学们就有身临其境之感,很容易体会到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画面,并得到美的感受。

    再如:欣赏作曲家斯美塔娜(BedoiehSmetana,1824—1584捷克作曲家)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时,可以创设一种美的情景:伴随“引子”那似山泉潺潺而流的美妙音乐,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两股小溪,绕过森林,汇成沃尔塔瓦河。同时深情朗诵: “它穿过庄稼地,饱览丰盛的收获。在它两岸旁边,传出了村庄里婚礼的欢乐声。月光下……”此情此景深深感动了学生,于是有的学生主动到黑板前,补画上了鲜花、草地、小鸟等,由此汇成了一幅碧水、青山、森林、村庄、绿地、鲜花组合的画面,让视觉、听觉共同拨动着学生情感的“琴弦”,使学生完全陶醉在乐曲所蕴涵的美妙意境之中,并促进其很快理解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情感,收到了由感官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问题,深入探究

    古代教育家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设置疑难,以疑启思,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对音乐作品经过初听的简单体验后,教师随即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比较,设置问题并进行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和自我领悟。比较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讨论。例如:《摇篮曲》一课的教学,学生在欣赏完两首《摇篮曲》:一首由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作曲,一首是东北民歌之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首摇篮曲的异同,学生们发现:两首摇篮曲的共性是结构简洁,短小抒情,速度徐缓,曲调优美静谧,旋律平稳流畅,但由于调式不同,音乐风格也就截然不同。接着,请同学们欣赏钢琴独奏《摇篮曲》(贺绿汀曲),边欣赏边思考摇篮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载和歌曲有什么不同?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器乐演奏的摇篮曲,音域比声乐曲宽,结构比声乐曲大。通过对上述同一题材,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作品的分析比较,最后请学生们总结中外摇篮曲的不同点,把整堂课推向了,学生们思维异常活跃,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一环节,很好地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本毕业论文由lunwen.1kejian.com整理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设疑摆惑要难易适度,生动有趣,要有画龙点睛之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把自己置于积极的位置去思考、去探索。教师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引向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中,使其敢想敢说,敢创新。

    三、情感体验,实践创造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育的艺术,实际上是情感的感染力。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人音乐,则必须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各种形式的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