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34:45
序论:在您撰写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地理;丰富多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64-02
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是常被忽视的一门学科,但地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将来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掌握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呢?这个问题是摆在中学地理教师面前严峻的任务,我在多年地理教学中,成功摆脱困境的方法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步学会学习,最终有效地学习。
一、列表比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列表比较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常用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有条理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比较分析,区别各地理要素的差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列表分析内容简练,条理清晰,记忆更深。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球和地球仪》在讲授经纬度知识时,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列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学生通过列表比较分析,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师生相互配合,列表比较,抓住地理知识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理解深刻,便于记忆,为今后地理读图分析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讨论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教学要摆脱教师照本宣科、独占讲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又收效甚微。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注重中学生好表现的特点。其次,教师要把握教材,灵活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再次,教师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研究性,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否则,或枯燥乏味,学生不知所云,或漫无边际的谈天说地,达不到教学目的,又浪费教学时间。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海陆变迁》内容时,趣味性不大,理论性又强,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如坠入云里雾里,无精打采。教师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先提出二种观点:“海陆轮廓是不断变化的”和“海陆轮廓是不变的”。然后,根据赞同哪种观点,把学生分成二组,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读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图,各大洲特色动、植物图片,各抒己见,进行讨论、辩论,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适当引导,水到渠成进行归纳小结,提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观点。
三、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培养,要不露声色,要使学生主动投入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潜心研究,创设情景,多运用角色扮演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不同立场的观点,身临其境,主动参与,从浓烈的课堂气氛,愉快的表演活动中,体会学习地理带来的乐趣,真正从扮演的角色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例如:学习人教七年级《人口与人种》一节时,我先让几位学生穿着不同的服装,扮演中国人、日本人、埃塞俄比亚人、英国人、巴西人,站在讲台上,并展示各人种图片,学生猜一猜,他们各属于什么人种?从皮肤、毛发和眼睛方面各有什么特征?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然后,请几位学生各表演一个人种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节目,学生从形象、滑稽的表演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课本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问题,是地理学科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对地理教学的思路、方法产生很大影响,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可快速传递地图和资料,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可节约地理图表绘制时间,课堂容量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丰富了地理课堂,拓展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世界气候》一节,重点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和主要气候的特点,图表多,内容繁杂,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多媒体地图,快速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柱状图和温度曲线图,引导学生从降水、气温两方面特点,区别不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然后结合中国实际,回答几种常见的气候类型的特点。
五、课内外实践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深感地理课丰富多彩,对终身发展有用,从而热爱地理课。人教版七年级《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节,气温的测量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课前布置任务:首先把学生分成四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材料准备:温度计。实验步骤:1、测量一个星期的气温,每天六次――早上(6:00、8:00),中午(12:00、14:00),下午(18:00、20:00)。2、绘制表格,记录测量数据。3、标出一天中最高的气温和最低的气温出现的时间,观察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何规律?4、学习气温的变化规律时,学生展示实践活动的研究成果,并回答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关键词: 地理教学过渡方法高效课堂
近几年,观摩了不少地理课堂教学,一堂好课其教学过程往往给人“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的感觉,执教者往往具有高超的“架桥搭梯”的本领,即善于运用课堂过渡。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巧妙的过渡语言,对于实现地理高效课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绝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了“过渡环节”的重要性,在讲课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注意这个问题。下面我就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过渡方法谈几点体会。
1.设置悬疑进行过渡
设置悬疑进行过渡是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事先酿成一个悬而待解、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再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解决,既学以致用又有前后照应之效。例如,在讲解《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节时,预先设置悬疑:“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之后,美国公民非常担心受到影响,他们的担心是否多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却又悬而不决转入课堂教学,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学习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这个问题,最后又可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的教学。
2.利用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实现自然过渡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之间本身就有很密切的联系,只要充分利用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完全可以达到过渡目的。这种方法将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呈现在学生面前,讲解和过渡浑然一体,可以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这种过渡方法对于条理性较强的知识内容较为适用,特别是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教学。例如,在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时,完成“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教学后,我提出:“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然后直接过渡到“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内容的教学。
3.通过对比进行过渡
当两个教学内容之间相似时,可以通过对比进行过渡。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学习“地球自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后,教师可提出“地球在自转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下面我们来分析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然后出示表格通过对比完成“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的教学。
4.转折过渡
当两部分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别时,可以采用“但是……”“然而……”“却……”等词语达到过渡的目的。例如,进行《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时,完成“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活动后,我提出:“这是一种理想状况,而实际情况是地球在运动、地表性质并不均匀。”从而过渡到“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教学。
5.对上一环节进行小结实现过渡
这种过渡方法一般用于教学环节之间或课堂教学环节之末。教师在上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教学的重点作一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例如,进行《常见天气系统》一节教学时,讲完“锋与天气”后我小结道:“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锋面活动形成不同的天气现象,这是冷暖气团的相互运动造成的。其实,一个地区大气的水平涡旋也可以形成天气系统,影响天气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气旋、反气旋与天气。”这种过渡方法的特点是,能把教学的重点再现出来,给学生加深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6.通过拓展延伸来完成过渡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基本完成后,通过引导学生向课外扩展,将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知识进行关联,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实现内容或环节的过渡。例如,在进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时,讲完“地域分析规律”之后我引导学生“读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并思考:“我们分析的地域分析规律,有没有不吻合的情况?如果有请在图上找出,并思考原因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考虑“非地带性规律”并展开教学。
7.结合对上一环节或内容的评论来实现过渡
这种过渡方法是教师对上一环节或以前所学知识的优劣、利弊进行精要的简评,从而提出新授知识的一种过渡方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上环节知识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暗示学生学习下环节内容的方法,以便把上环节知识与下环节施教知识进行比较教学。例如,在进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时,完成“大牧场放牧业”的教学后,我这样评价:“刚才我们通过表格分析归纳了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特点并结合案例‘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很好地理解了形成这种农业类型的区位条件。”
以上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过渡方法,具体运用什么方法实现过渡,还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所教班级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和设计。
总之,课堂教学的过渡环节对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此,我只是简要地谈谈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更为精妙的方法和运用技巧还需要我们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建林.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刍议[J].地理教学,2010-10.
一、温故导入
即教师采用复习旧知识,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导出新的知识的方法。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导入方式。如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时,先向学生提问什么叫热力环流?然后在黑板上画一张简图,引导学生一起复习。在此基础上转到新课内容“三圈环流”。
这样导入,如同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浮桥,使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激起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既调整了学生的思维走向,又为讲述新课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直观导入
即教师通过演示直观教具,唤起学生表象,并以引人入胜的分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进入新课学习的导入方法。例如,我在讲“中国的疆域”时,展示同在冬季,哈尔滨的人们在冰天雪地中冒着严寒欣赏冰灯、冰雕;广州正举行百花争艳、美不胜收的花展的景象。又展示同一时刻乌苏里江地区旭日东升和青藏高原西部还是星斗满天的深夜的景象,进而提出这是为什么?学生交头接耳寻找答案,教师顺势提出教学课题。
巧妙地利用直观教具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学习。整个导入过程轻松自然,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为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前提。
三、激情导入
即教师运用富有情感的手段和方法,包括语言描述、歌曲、录像等,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激励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导入方法。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节时,朗诵《七律・送瘟神》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导言,为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点明课题,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利用激情导入法,可以激起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索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满怀激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四、目标导入
课堂教学内容的介绍,即是教学目标的展示过程,通过教学内容的介绍使学生迅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目标的展示,涉及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等。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本节课要着重领会三个问题:一是掌握冷、暖锋的形成特征,以及它们过境时及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二是掌握高、低气压系统的特点、运动规律及对天气的影响,弄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初步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这样将教学重点和盘托出,既利于学生心中有数,又便于老师进行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五、谜语导入
采取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实际相符合的谜语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导入形式。通过竞猜谜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中轻松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老师的匠心得以圆满实现。
例如,由“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辰全容纳,无人知它始与终,也没左右和上下”;“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导入“人类认识的宇宙”的学习,经过学生的讨论,谜底是――宇宙和太阳。
又如,在教“地图”时,可由“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导入。通过竞猜,可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的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六、时事导入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我国的青藏铁路,由此导入,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厚,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当然,引入新课的方法还很多,但不论以哪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都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不同情况,精心策划新课的引入,力争体现“趣”、“悬”、“疑”、“妙”、“新”,使学生在有意、有疑、有趣、有情的前提下学习新知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瑶族长鼓舞;地方高校;舞蹈教学;保护;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55-02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瑶族长鼓舞在其诞生、发展和演变的整个过程均与瑶族社会的信仰、生产、节日民俗等有着互相依存、互相促动的密切关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间舞蹈,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娱神、娱人的舞蹈形式,它融歌、舞于一体,是瑶族人古老原生态的艺术表演形式。其舞蹈动作与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息息相关,与瑶族人民的、民族精神紧密相联,反映了瑶族独特的文化内容与特征,是瑶族民族历史、情感、精神与价值观的再现与记忆,反映出瑶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各个地区的舞蹈在传统的长鼓舞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之上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表现出在这一特定地区舞蹈所具有的地域性、交融性、社会性等特殊的文化特征,一直流传到今,并经久不衰,随着历史的演变,还逐步得以丰实和发展。长鼓舞文化作为历经千百年之久积淀而成的这种历史记忆,是瑶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在历史长河中的投射、凝结与表现,是瑶族独特文化身份与文化个性的标识。
一、地方高校开发利用瑶族长鼓舞的必要性
瑶族长鼓舞是少数民族地区土生土长的艺术,其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缩影与写照,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色彩,映射出瑶族人民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因此,在瑶族地区开展地域性民间舞蹈课程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同时对瑶族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起着保护、传承、开发与利用的作用。在瑶族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高校开发和利用当地民间舞蹈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有利于瑶族长鼓舞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
瑶族长鼓舞作为一种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其传承的方式也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一样,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靠民间的自然传承;另一种是靠学校的音乐教育。民间自然传承的特点是师徒传授、自生自灭,这种传承方式往往缺乏组织性和计划性,在商品化、现代化、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实践证明,如果仅仅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和难以有效传承的。那么,有效传承的重担就只能落在学校的音乐教育身上了。
然而,我国的学校舞蹈教育体系大都沿袭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崇尚“以西学为正学”,满大街都是芭蕾舞、爵士舞、街舞等,而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研究重视不够,对民间舞蹈文化的开发利用也不够。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人们产生诸如“少数民族的舞蹈是原始的、落后的”之类的偏见就司空见惯了。因此,地域高等教育应该承担起本土知识的保存、传递和发展之重任。同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及至教师的素质也都应该从本土知识的视角加以重新认识或阐述。”①在瑶族分布地区的高校开发和利用瑶族长鼓舞课程不但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它对瑶族文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教育教学可以传播、选择和创新民间舞蹈文化。
(二)有利于丰富补充地方高校音乐课程资源
国家统一的课程是难以解决所有高校教育的课程问题,而地域舞蹈文化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其不足,能更好地促进地域民族舞蹈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为它具有鲜明的本土性。把本土的瑶族长鼓舞融进教材中,还能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多的补充,同时还可培养一些地方发展的特殊人才来为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发服务。
(三)有利于大学生通过瑶族长鼓舞艺术形式了解瑶族文化,增进民族感情
在少数民族分布地区的高校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接纳与自我欣赏意识,让其他少数民族同学有机会来了解别的少数民族的舞蹈,理解多元文化,进而有助于在普通高校创造民族平等和和睦共处的民主氛围,实现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瑶族这种文化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与瑶族居住区域相邻的高校许多非瑶族的学生在获得瑶族长鼓舞艺术审美的同时,也了解了瑶族民族的历史、文化,这有利于增进民族的自豪感。
二、地方高校瑶族长鼓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传统和巨大生命力与创造力的伟大民族,如果不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土地,从自己的人民需要出发,坚持继承和发展自己的民族艺术,在文化艺术领域里丧失独立性,最终就会成为外国特别是西方文化的附庸,这是非常危险的。”②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应该一方面要顺应时展潮流,正视当今世界的全球化、现代化、商品化的事实,另一方面又要保护我们的民族艺术文化,以实际行动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但是,我国对民族艺术文化的保护却不十分理想。
另外,为传承文化的高等院校,如永州湖南科技学院,面对“瑶族舞蹈”这一珍贵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资源的确关注不够,关于它的课程建构甚至被忽视和冷落。迄今为止,还没有将“瑶族舞蹈”纳入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内容,充其量也是在讲解其它相关内容时插入一点作为点缀,其地位是很边缘化的。可见“瑶族舞蹈”在瑶族分布地区的高校是处于一种未开发的且十分薄弱的境地。它既没有建立具有独立学科特色的、相对成熟和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也没有建立系统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学体系和管理评价体系。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有许多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在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一些传统文化在逐渐丧失。笔者在瑶族地区考察时看到,很多年轻人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有的不再满足于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有的甚至放弃和远离了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现象在散居的瑶族同胞和40岁以下年龄的瑶族人民当中就表现尤为突出和相当普遍。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社会转型、改革开放给瑶族人民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使瑶族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文化生活方式被改变以外,还与瑶族分布地区高校的舞蹈教育是否关注和重视本土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和教育有关。另外,笔者又在自己所在的单位湖南科技学院了解到,有的瑶族藉学生在平时不愿意别的同学知道自己是一个少数民族学生,似乎“少数民族”就意味着“贫穷落后”,这种尴尬的局面出现,使人们不得不有理由质疑高校教育在传承文化和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作用了,面对高等教育课程设计改革多样化的浪潮,出现这种窘境,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的问题。
三、地方高校要有效开发利用瑶族长鼓舞舞蹈文化,深化舞蹈教学改革
(一)实施瑶族长鼓舞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瑶族文化氛围
首先,创设瑶族舞蹈文化的典型心态和样式情境。各个民族和各种不同的风格的舞蹈形式都有各自的舞蹈语汇系统。因此教师应有意识的根据所教内容,创设既不脱离现实又具有一定特色的瑶族舞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局限在单一的空洞的肢体模仿上,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的风格,跟着老师的示范动作和语言提示,进入到瑶族长鼓舞课堂特有的情境之中。
其次,创设瑶族长鼓舞风土人情及其发展历程的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丰富学生对瑶族长鼓舞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学习有限的动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民间舞蹈教学不但是一种形体动态的传授过程,更是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授过程。我们在教授瑶族长鼓舞的过程中首先要讲述瑶族舞蹈素材的形成和由来,讲述民间的风土人情及民族心态,让学生了解该民族的文化,更好地用身体语言去表现它们。
第三、创设瑶族文化服饰情境。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服饰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的特色,体现出一个民族的风尚习俗和节令性风俗,在漫长岁月的沿袭中形成与地域舞蹈相一致的文化品位。我们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瑶族长鼓舞的韵律、美感,感受瑶族舞蹈丰厚的文化,可以让学生穿上极具特色的瑶族服装,加深帮助他们对民族风格和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
(二)开展瑶族舞蹈采风,结合原生环境
要想真正上好瑶族长鼓舞课,一定要开展舞蹈采风活动,结合原生的舞蹈环境来体验瑶族舞蹈文化。有些教师编排的民族民间舞蹈走进该地区之后,发现人们根本不对其认可,有些甚至背离了民族文化。因此,进行舞蹈采风,实地考察民风民情,是提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要实施生活体现法。在教授瑶族长鼓舞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带着学生深入到瑶族去观察了解瑶族长鼓舞的历史,体验当地的民族生活,使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加强瑶族长鼓舞的教材建设,研究和传承瑶族舞蹈文化
瑶族长鼓舞在长期的创造、传承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族群的、审美情趣,包括道德、伦理、价值观、生死观等深层的民族心理,都会通过其舞蹈中的姿态、动律特点、风格特征等得以体现,甚至延伸到音乐调式结构、服饰制作及器乐的使用中。要加强瑶族长鼓舞的教材建设,使教材具有“传承性”的特点,我们必须透过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视角,在研究瑶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基础上来剖析舞蹈动作,在把握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本体根源的前提下加以提炼。那些能够反映该民族典型心态和样式的动态语汇,以便使我们更为准确地感受该族群特有的风格韵律,从而达到在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传承文化的目的。③
本论文是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南方瑶族长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C0593
注释:
①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347一348页.
【关键词】地理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除了必须有比较宽广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习教育理论,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就要落空。同志论教育工作时曾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还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不能通过,不解决桥或者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是瞎说一顿。”这是对工作方法,也是对教学方法最重要、最生动的说明。
教学工作不仅是一种科学事业,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事业,方法好坏至关重要。方法好的教学能够产生一种艺术魅力,可以给学生一种艺术感受。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地位、职能、作用、运用范围和实施方法合理地选择,以便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不同效能,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讲授法
地理教学的一切形式和方法都是伴随着教师的语言,运用语言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能力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讲授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在地理课堂中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也能发展学生智能。这种方法又可分为讲述法、讲解法和朗读法。
讲述法适用于描述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课堂教学时教师运用具体、清晰和结构严谨或者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法是运用论证性语言讲解各种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的方法。讲解法在运用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只有这样才能既注重使学生获得理性知识,又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朗读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用教师的语言难以表述时,教师事先从课本、参考书、杂志、报刊、网络上搜集材料以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适当运用朗读法,便于证实和说明教学内容,有助于增加知识讲授的生动性和可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所学问题的认识。
2.引导法
“引导法”也叫“启发法”,就是教师讲授某一地理课题时,首先创设问题情景,并把问题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进而独立探究获得新知的教学方法。
引导法是在教师引导和控制下进行的。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和科学思维方法。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引导法可分为:“问题引导法”、“研究式引导法”、“辅导式引导法”、“读讲练式引导法”、“例证式引导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地理教学课题的不同和教学实践的体会,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多功能的教学价值。
3.直观教学法
由于地理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直观教学法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教学方法。它是运用各种地理直观教具(如地图、地球仪、地理模型、地理标本、地理教学版画、地理图片、音视频等)和直观手段进行地理教学的方法体系。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直观感知,准确、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尽可能加强直观教学的运用。
4.逻辑方法
在地理直观教学方法基础上,通过各种逻辑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抽象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掌握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都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讲“黄河上、中、下游各段水文特征”时,启发学生从河流与地形、气候、植被等的联系进行逻辑思维,进而得出“上游特点是多峡谷、河水落差大、含沙量小;中游特征是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下游为地上河”等结论。这种思维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新知识,同时也锻炼了思维。
5.练习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问答练习”、“作业练习”、“实践操作练习”等来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练习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地理技能和智能。
练习法是一种重要的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课本上获得的地理基础知识与能力,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才能巩固。练习能加深理解地理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领域,也可以培养地理技能和技巧,还能使新旧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联成系统,并为以后学习新知识与技能创造有利条件。
6.复习法
这种方法是实现阶段性巩固地理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分阶段采取:“提问法”、“总结法”、“串讲法”等复习法是十分必要的。
复习不仅是为了避免遗忘,而且在复习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使过去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复习“中国气候”时,可以把前面学习的“中国位置”、“疆域”、“地形”等特征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我国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等知识就获得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对我国的位置、疆域、地形等一系列地理基础知识也得到一个深化认知的机会。
7.检测考核法
利用口头考核或者书面考核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基本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和能力的理解、记忆和实践情况。
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考核还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教师更好地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了解学生对地理教材掌握的程度,以便今后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贯彻教改精神。
(3)指出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存在的长处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地理 教学方法
“作为人民教师,除了必须有比较宽广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之外,还要学习教学理论,懂得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就要落空。对此,就明确指出:“我们不但要任务,而且还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只是瞎说一顿。” 这是对工作方法,也是对教学方法最重要、最生动的说明。所以,一个合格的地理教育,既要有丰富的地理专业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地理教学方法素养,否则就会出现“茶壶里煮饺子――有东西倒不出来”的现象。
教学方法不仅是一种科学事业,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事业,三尺讲台,如同大舞台,方法好坏,至关重要。在同一课本,教材内容相同的前提下,当聆听教学方法好的教师讲课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好像转眼之间下课铃就响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是渴望继续听下去,听这样的课应该是一种享受。反之,尽管教学内容一样,也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是盼下课。同一课本,内容相同,两种结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不同。
地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地理教学中只有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好地、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效能,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地理教学方法和其他各科的教学方法一样,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各种方法在形成地理知识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一般方法和专题方法两大类型。专题法可分为普通专题法和特殊专题法。一般方法可分为直观方法和逻辑方法。中学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为一般方法。
一、地理教学的一般方法
地理教学的一般方法,就是在地理教学中,无论任何地理课程、任何地理课题,都可以应用的方法。
直观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的直观方法,是运用各种地理直观教具和直观手段,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的方法体系。由于地理教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从而导致地理教学直观方法的多样性。这在中学各科教学中是独一无二的,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体系。
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主要有:地图的运用、地理略图的描绘、地理画片的运用、地理标本和模型的运用、地理教学绘画、地理电化教学、地理统计图表法、地理联系图表法和地理观察法等。通过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地理教学,教学效果就好,这是地理教学的普遍规律。而从抽象到抽象,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深奥莫测,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直观方法,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使学习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二、地理教学的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是在直观方法的基础上,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方法,也叫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获得地理理性知识都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的逻辑方法主要有: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地理图解法和地理教学中的启发式等。逻辑方法的共同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在加强地理形象化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运用逻辑教学方法,加强科学抽象化,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形象化教学并不能代替科学抽象能力的培养,还必须从感觉到思维,从形象到抽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地理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的理性认识,获得地理知识,并发展学生智力。
三、调查研究教学法
地理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无论是中国古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还是外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无不从实际出发,深入大自然,考察大自然,并且认真记录、认真分析,然后或制作标本,或制图标注,或分类归纳。总而言之,必须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对于学生,从接触地理教学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意识、调查研究的意识以及探险意识,还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学、求知态度,一丝不苟的学风和探究式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此不妨在教学中,多布置一些调查任务,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从中学到严谨的学习、研究方法。例如讲到地形地貌时,就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们调查本乡、本村的土地情况、种植情况,然后绘制一幅地貌及种植规划图,这样就不但有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求知欲望,并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及求知欲望。
四、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不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动手的好习惯,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操作中巩固知识,在制作中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与发达 地区的教学差距,培养创新性人才。例如,在讲完中国行政分布时,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或用不同颜色的纸板,或用不同颜色的塑料板,来制作一幅中国行政图,或制作本县的行政图。通过制图,同学们了解了制图方法、比例尺使用、不同颜色搭配和剪裁等一系列知识,掌握了各行政省(市、县、区、乡)的图形。如果再标明行政中心所在地、公路、铁路标识等等,可以想象对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会有多大的益处。
五、课堂以外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再好的课本也不能包括所有的知识,因此,在教好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跳出课本,从其他途径获取知识。这样,不但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知识范围,而且让学生找到自己主动求知的方法。为此,教师可以适当举办一些讲座,或要求学生及时收看相关地理频道的电视节目,了解国内外地理内容。
州
师
范
大
学
2020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864
考试科目名称:
地理教学论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地理课程标准
2.
地理教学设计
3.
地理教学规律
4.
教学方法
5.
地理教学反思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备课的过程步骤。
2.
简述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
3.
简述地理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4.
简述地理教学板书的主要设计方式。
三、论述题(共50分)
1.
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哪些?并举例说明其中一种。(15分)
2.
试述说课的基本步骤和主要内容。(15分)
3.
试述目前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选择依据,并举例说明其中一种。(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