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34:42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生教学实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记要向学生讲授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用什么语气,带什么感情。特别在许多课文的讲解后要求学生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或抄写下来。这些作业,不是让学生去盲目抄写记忆,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妙词佳句。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学法的指导,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不仅在教师的指导下会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在指导中,讲授一些阅读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并设计一些阅读训练,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在读中求知、感悟。
三、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不管学习什么知识,沟通与交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这种沟通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甚至也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们在同一个年龄段,有着接近的审美情调与欣赏能力,所以可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将班里的同学进行分组,让各个组去搜集和整理他们认为优秀的篇章和读物。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要充分关注学生对每篇文章阅读后的感觉,及时纠正学生理解的偏差,适时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
四、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是有声的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在深刻理解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内涵之后,才能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通过朗读,能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境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课堂上也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我还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语文语感,也使他们初步体会了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特殊优美的文段或经典的语句,我要求学生背诵,让他们达到铭记在心、出口成章的境界。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疑问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支撑点,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最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理解文章,不仅能使学生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能尽快地掌握文章的中心。要充分交流才能提高一个人的思维敏捷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反过来又能使人更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主办: 山西省青少年报刊社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3-8795
CN: 14-1004/C
邮发代号: 22-33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小学生(教学实践)
制订打字教学计划,分解任务,阶段实施
凡事预则立。制订一个可行性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打字教学计划,是有效开展打字教学的第一步。如表1所示,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我将打字教学分为五个阶段。
教学阶段 教学任务
熟读键名 正确读出主键盘区的键位名称
熟写键位 熟练写出主键盘区的键位
了解指法规则 了解指法规则,知道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
键位练习 熟悉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形成条件反射
盲打练习 实现26个英文字母、常用符号、数字键的盲打
实施多种教学策略,突破盲打难点
实现盲打的关键,在于掌握键位排列的顺序、掌握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以及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盲打练习。于是,我在教学中实施了以下策略。
1.趣味游戏+读写结合突破键位记忆难点
熟悉键位顺序是盲打教学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主键盘区记忆的重点是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一般采取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记忆,横向将字母键分为三组: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纵向将字母连数字和标点键分为十组:1QAZ、2WSX、3EDC、4RFV、5TGB、6YHN、7UJM、8IK,、9OL.、0P;/,最后以熟读至脱口而出为目标。
这样记忆键位排列比较枯燥,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应用了趣味游戏策略,如采用两人击掌读、顺序抢读、键名字母排队等趣味游戏,将枯燥的键位记忆在游戏的氛围中轻松搞定。在读键名时,注意划分节奏,让学生易读上口,如将上排键划分为QWER―TY―UIOP,将中排键划分为ASDF―GH―JKL,将下排键划分为ZX―CVB―NM。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的实验研究也表明,书写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第二阶段采用的是读写结合策略,使学生从看着键盘读写键位逐渐过渡到不看键盘写出键位,记熟键位顺序。应用读写结合策略贵在坚持,以七天为一个周期,要求学生每天读写两次。研究表明,最多两个周期,学生即可熟记键位顺序。
2.直观图例+口诀记忆突破手指分工难点
在进行到了解指法规则阶段时,教师给各手指分工,将手指分别与键位对应(如右图),并让学生记熟。通过直观图例,结合纵向读记键位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指法规则,为他们实际操作键盘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还可辅以趣味口诀操,帮助学生记忆。如引导学生一边说口诀,一边弯曲相应手指做手指操。
3.运用综合练习策略突破练习难点
(1)初级阶段:听打练习策略
听打练习策略是采用电脑播放打字内容的录音,学生根据录音提示,使用相应手指进行击键练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可以不使用打字软件,用写字板或Word等检测输入的正误,甚至可以不用开机,仅用一个键盘即可练习。
教师在课前将练习内容按一定规律划分,并进行录音。课上,学生根据录音提示进行打字练习,教师逐一指导。录音内容建议分为入门和进阶两个阶段。入门阶段针对的是单一键名的听打练习,其重点是让学生养成盲打的习惯,耳听提示,眼看屏幕,手指击键。因此,这一阶段练习速度要慢,练习内容要简单,有重复,有击键指法提示。如,上排键练习(有录音提示):左手小指QQQ,Q回A。教师可根据学生盲打的进步情况,将录音内容重复数遍或做其他调整。
经过有录音提示阶段的练习,学生对于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获得了初步印象,可以逐步过渡到无指法提示的听打练习阶段。这个阶段的练习关键在于慢速、准确。教师可采取多种组织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练习,如采用逐一指导、两生互助等方式纠正学生的指法,建议练习内容从单字母练习过渡到多个字母组合练习。
单字母练习(有录音提示):有指法提示的26个字母的顺序练习或无序练习。
两个字母组合(无录音提示,A E I O U 与其他字母的常用组合拼音形式):如FAFA YEYE LILIBOBO LULU。
三个字母组合(无录音提示,常用双韵母与声母组合或简单英语词汇):如JIA WEI TOU ARE DOGCAT CAR。
多字母组合(无录音提示):学生熟悉的拼音、英语单词或英语常用句子。
听打练习策略改变了常见打字练习软件只能采用屏幕对照或者书本对照的练习方式,把学生的听觉也调动起来,让学生多感官地投入打字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效降低了学生盲打练习的难度,使学生能够逐渐熟悉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养成正确的指法习惯。
(2)提速阶段:屏幕对照练习策略
字母顺序练习策略。按照26个英文字母正向、逆向顺序进行练习,逐渐提高速度要求。该练习可借助打字软件,采用学生自由练习、限时统一练习等方式进行。
节奏练习策略。在借助打字软件进行深入练习阶段,教师可借助节奏器或音乐节奏,让学生依据一定的节奏进行打字练习,并根据学生的盲打熟练程度,逐渐加快击键节奏,帮助学生提高盲打速度。如,播放节奏“嘣―嚓―嘣―嚓―”,让学生依据节奏进行击键练习。节奏器的应用,在慢速阶段有助于学生舒缓紧张的心情,在提速阶段则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盲打的内驱力
在盲打教学中,有必要引入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评定与奖励,让学生获得提高盲打水平的内驱力。教师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要把奖励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努力上,而不是学生的能力上,注意评估、反馈和奖励的频率,尽量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奖励。
1.自评激励机制
奥苏贝尔认为,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种成分组成。自评激励机制在于唤醒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激发学生内心自我发展的要求,使之不断超越自我,获得进步。教师通过设定晋级速度,让学生不断地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盲打速度。晋级级别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四类,每类按10WPM(每分钟10字符)再划分为五个等级,达到每个级别的第五级,就可晋级(见表2)。
2.互评激励机制
通过自评可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通过互评,则可让学生了解与同伴之间的差距,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互评可采取小组互评、组间互评、班内评比以及班级间评比等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评的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切不可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打击其自尊心,使之产生焦虑情绪。除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之外,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等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打字水平。
综上所述,明确的教学计划、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恰当的评价激励机制在盲打教学中极为重要。在打字教学中,教师还应时刻谨记:学生的发展是最为关键的,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获得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一、让学生熟悉转换与创作的过程
版画的制作中首先需要学生经历一个转换过程,这个过程结束后才能够让学生有充裕的想象思维的表达空间,学生才能自由进行创作。一般情况下,在确定了一个具体的创作主题后,学生首先需要结合这一主题进行独立思考,要在有效的构思的辅助下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基本的构图。随后,学生需要以画稿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十分重要。稿子中呈现的内容不仅会成为后续版画制作的向导,也会直接决定版画作品制作的难易程度。有的学生关于某个特定主题往往有很多复杂构思,这些构思一般容易在画稿时进行表达与呈现,但是,将这些创意从画纸搬到版画上,可能存在的难度却很大。教师可以在学生画稿时给予他们一些提示,如果学生仍然在画稿阶段呈现了较为复杂的画面,后续在将其反应到版画上时,教师则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技术上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版画作品,相信这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创作成就感。
一件版画作品同其他画种的艺术作品形成一样,需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构思――画稿――作品。其中包含了体验生活、收集搜索素材等环节,学生在经历这些环节时必然存在从构思向画稿的转换,由画稿再到终极作品的转换。因此,教师要在这几个重要的转换阶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向导,让学生在作品创作时能够更好的进行把握。第一次转换为无形形象(思维形象)向有形形象(可视形象)转换,第二次转换为有形形象(初级视觉形象)向视觉形象(艺术视觉形象)转换。两次转换过程有一些差异,但是也存在共通之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指导,尤其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层面的引导与向导。这才是美术课程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能够更加独立的进行作品表达的关键。
二、丰富创作过程中的相互交流
在版画制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间有更多相互的交流合作,让学生的思维和创意能够受到激发,这对于美术课教学很有意义。教师要开放课堂的整体氛围,学生在制作自己的作品时既要有独立思考,也可以积极和其他学生展开交流。可以是就自己创作时的一些困难展开的讨论,也可以是创作出发点或者是创意上的交流互换。这会让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开阔,往往会在其他学生的一些创意下自己受到激发。同时,在有效的交流讨论背景下很多创作中的难题也更容易得到化解,这会让学生自己制作版画的过程更加顺畅。
版画是一种特有的动手动脑过程,学生在制作版画时往往会经历多种材质的接触使用、多种工具的运用体验、多种视觉的刺激转换,这样的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版画的多变更适合儿童求异、求趣、求变的心理需求,它的多种操作更符合儿童好动、好试、好玩的心理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版画很适合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要不断开放课题,鼓励学生间就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进行更充分的交流互动,让课堂的整体氛围更加融洽和谐,这会让学生有更多精彩的创意表达。
三、让学生掌握版画创作技法
版画其实有一定创作难度,不仅比起普通的纸面作画要复杂很多,其中也有很多需要学生掌握的创作技法。小学生在还不熟悉版画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法教学,让学生熟悉版画的一些基本创作方式,其中的一些技巧以及各类常规问题可以如何化解。这会让学生在独立创作时有更强的作品驾驭能力,遇到问题后学生也可以尝试自己分析解决。有了这样的背景后学生制作版画才能更得心应手,做出的版画作品质量也会更高。
一、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数学公式、定理等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在愉悦、轻松、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参与探究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教学六年级“圆锥体体积”时,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把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逼真的动作、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温暖体贴的话语献给学生,这样就营造一种师生心理相容、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后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真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吗?”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操作、质疑、分析、讨论完成。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给每一个小组提供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有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有的不是等底等高)。让学生用圆锥装沙,分别倒入相应的圆柱内,看看需要倒几次才能装满,由于存在等底等高的情况,有的学生装沙时不够严密,学生意见不一,通过反复试验后感知到:“圆锥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产生疑惑,我让他们继续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原因。经过再一次实验、比较、分析得出是由于“等底等高”或实验不够细心引起的变化。为了让学生记住结论,我及时设计两道习题进行检测、巩固,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①一个圆锥体积是108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②有一个圆柱和圆锥,它们的底面直径相等,高也相等。圆柱体积是63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练习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总结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这种师生互动、实验操作等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传授数学知识时要尽量做到数学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教学内容中注入生活内容,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时,我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我们从车站坐车去厦门旅游,车上的乘客人数会出现变化吗?”学生在教师生活化问题的激发下,有的说:“客车经常停停走走,车上的旅客有的上车,有的下车,人数有时增加,有时减少。”有的说:“我乘出租车只有下车的,没有上车的,到达厦门时人数变少了。”有的说:“我曾经做的士去厦门,司机一路招呼路人,到达时人数增多了。”此时我出示课件,课件播放着一辆客车正在公路上行驶,车上有21个旅客,到了一个乡镇,下去了5个旅客,路旁有3个旅客正拿着行李上车。我及时提问:“车上现在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老师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中掌握计算方法。这种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从而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不断运用新颖的、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单从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解决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兴趣。当教学“学校养了7只黑兔,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的例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读题,说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学生边说,我边在黑板上贴12只白兔和7只黑兔图;然后提问学生“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是什么意思(白兔与黑兔同样多的数目外还有几只)”,老师动手演示,把白兔和黑兔一只一只对着,中间用虚线连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白兔和黑兔对着有7只,是同样多的部分,还有5只没有对着,这5只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最后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能很快地列式和计算出结果。这样,学生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顺利。这样做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
2.动手操作,发展学习兴趣。
教学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直至获取新知。如教学第一册的“9+3”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第一步让学生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小棒放在一起,然后引导学生一根一根的数,得出结果12根;第二步指导学生按凑十的需要操作小棒,先拿出9根小棒放一边,再拿3根小棒分成1根和2根,把其中一根放在9根里面凑成10根,再与剩下的2根合成12根;第三步是脱离小棒说想的过程,在学生达到熟练的情况下,趁机探讨出9加3的计算过程――凑十法,9+3=12,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学好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克服的。一是教学形式较为枯燥单一,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二是无法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三是只注重课堂的环节,对课前、课后的环节不够关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建议。
一、课堂形式多样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互动。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将课堂形式多样化。例如,在讲授图形割补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过程,让学生在脑中形成思维过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高年级中的质数、合数等概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演示,使学生能更容易理解,这样才能使他们更愿意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中。
二、数学生活化,激发学生潜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应用。要将生活的元素融入数学的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切实地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及重要性,从而学会思考,引发学习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例如,可以和学生交流每个月家里的用水情况,让学生思考把1t水放在正方体中大约有多少。进而引导,一个边长是1m的正方体池子能放满1t水,那么,按照一定的流速要流多久能流完?有实际中的问题引入,教会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引发他们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思考习惯,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潜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中,对于一道题,往往有不一样的解题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了创新能力。例如,有两处可以买苹果。A处3元一斤,买超过五斤,立减5元。B处2.5元一斤。问哪里卖得比较合算?这样的讨论型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研究兴趣,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
如上所述,小学是开发潜力的好时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教学实践,不断探索策略,寻找最好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数字中尽情驰骋。
参考文献:
[1]王惠.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5).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表达;有效教学策略;营造氛围;训练有方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语言表达是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沟通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必须应该注重的。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农村人口文化水平偏低,口语较重,公共场所较少,孩子见识少,那么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胆怯、内向、不会与人交流、不会语言表达的现状。在实施过程中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选准有效的实施策略是关键。
一、巧用课前五分钟
有的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对此我的做法是规定每节课前的五分钟为“课中课” ――口语训练时间(其中三分钟用于演讲,两分钟用于评点)。要求每个学生按学号轮流上台演讲,不定期规定主题,或者自由发挥也可以,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评点。
老师事先向学生宣布这种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
(一)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围绕某一主题写的一段话,也可以选用平时摘抄的好的文章或片段。
(二)所讲内容不限, 但要积极健康。
(三)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
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有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的学习语文,理解课文的方法,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上,让学生单独读,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朗读等等,培养朗读习惯,同时掌握朗读技巧,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以朗读开启美好的一天,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语言之美,并深入体会课文的意境,同时锻炼说话技巧。
三、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害羞,担子小,不爱发言,也不喜欢站起来给大家朗读,因此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氛围,解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老师首先要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课堂民主,要理解学生的不足,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朗读水平比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赞扬,少批评,少指责。同时要注意组织教学,在有学生朗读怕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互相合作,注意听别的同学朗诵,学习优点,同时也能恰当地指出不足。另外可以清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倾听,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共同
提高。
四、开展各种活动
比如每周一次新闻会,进行朗读比赛、课本剧演出、参加社区活动、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主持人大赛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发学生对朗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朗读是基础,只有朗读好了,才会在各种活动中占据优势,学生参加活动多了,又能切身体会朗读带给他们的益处。这样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让活动促朗读,让朗读促提高。
五、向生活要语言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老师要教会学生向生活要语言。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的语言是最丰富的,如那些方言俚语、流传下来的谚语、一些俏皮话等等,都非常富有表现力,掌握了这些语言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可以让学生们单独准备一个生活语言积累本,让他们留意在家庭、社会、学校各种场合听到的生活语言,把它们积累起来,为我所用,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学们经过留意搜集,涉及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有乡风民俗的,如“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死受穷”,“紧紧手,年年有”;有气象节令的,如“二八月,乱穿衣”,“鸡不进窝有大雨”;有富含哲理的,如“凡事回头看”等。又如他们在向村中老者请教时,了解了“腊八粥”、“寒食节”等的来历。学生们通过积累,生活语言多了,他们在交流中才会让谈话有生活气息,才会幽默,生动而有趣。
六、选择新鲜话题
在小学课本中有些教材的话题如果原搬照用,效果不一定好。教师可潜心钻研教材,活用教材中的话题,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成分,能够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话题中;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锻炼自己。活动要选择那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或能满足他们好奇心的事物感兴趣,如做主持人、访问、参观、春游或者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都是互动性非常强的活动,小学生会非常乐意参加,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定非常高,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他们能够用心参加了,那么才有提高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
可能。
七、善于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