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技管理研究范文

时间:2023-08-23 16:34:38

序论:在您撰写科技管理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科技管理研究

第1篇

英文名称: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7695

国内刊号:44-1223/G3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2篇

【关键词】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前言

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与流通的时代,对信息数据是否能够实行高效的搜集、提取以及管理等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能够保证企业更好、更有效的的运行,就必须实行计算机管理,并且研发一个对信息进行管理的系统,以便加强对信息的高效管理[1]。

1、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所谓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支撑科技组织运作、决策以及管理,且依靠计算机管理的由一个或者是多个运算系统而构成的人机系统。在对信息数据实行收集、储存、查找以及传送等,向有关部门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依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以及系统分析的原则办法,科学管理信息系统在科技管理部门的自身业务特点与职能的基础上,必须具备高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功能进行高效的设计。可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是构建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的,是包含了各个业务的管理模块、数据库、系统监控、维护以及外联等作用的一种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进而达到科技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化。

2、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2.1科技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系统在启动的过程中,必须对身份进行验证,因此在应用程序初始化的过程中,设定一个登录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包含对整体布尔变量值的变化,按照这个变量值,确定应用程序能否进入系统。按照对用户需要进行的分析,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为:系统维护、基本信息管理、查询、数据的输出以及统计等。

2.2科技管理系统的功能

(1)系统维护,在这一功能中包含四个模块,分别是用户管理、数据的备份、密码修改以及日志文件。其中用户管理是对用户的增加进行管理;而数据的备份是对系统中的各种信息数据加以备份处理,预防系统数据信息的丢失;密码修改是对系统用户的密码修改权限进行控制,进而避免密码的丢失或泄露[2];日志文件,是对系统内数据库中的数据用户加以登记,并且用户的使用情况登记在数据库的日志文件内,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可以使数据复原。

(2)基本信息管理,该功能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录入、删除以及修改。

(3)查询,该功能是实现用户对数据库的查找,其中包含工作量的查找、综合查找以及随机查找。其中工作量的查找主要是提供给科技工作人员工作量的查找;综合查找通常是对常用的信息实行综合的查找;而随机查找是针对用户的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查找[3]。

(4)数据的输出,该功能含有三个部分,即数据表的打印、成果表的输出以及项目表的输出。其中数据表的打印主要是对所搜集到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打印处理。成果表的输出,即针对成果库内的各种记录,给予迅速的查找与阅览。项目表的输出,是对项目库内的所有记录,提供浏览的功能。

2.3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结构的设计

信息系统是为人们提供信息数据,并且协助人们对信息数据加以有效的控制,进而做出决策的一个系统。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关键构成部分,依据一定的模型,数据库将大量的信息数据组织在一起,进而给予存储、检索以及维护等功能,进而让信息系统能够更加便捷、更加准确的由数据库中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与上述的信息系统一样,其基础也是数据库,并且对其结构进行研发与设计。要想研究并开发出一个健全且有效的信息系统,首先就必须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设计时,一般采取由顶至下的数据分析对策。数据分析抽象指的就是通过现实的人、事、物以及概念,实行人工的处理,对人们所关注的、相同的特性加以抽取,而将并非本质的细节给忽视,之后再对这些特性进行准确、真实的描述,针对需求分析阶段所获得的信息数据加以处理,进行分析与组织,并且构成实体,标注出实体的编码,明确实体与实体间相连的种类,例如一对一、一对多等等。

进行所有数据的抽象分析,就能获得各种实体,并且了解实体的特性,具体的实体如下:

(1)科研项目,该实体的特性含有:项目的编号、名称、种类、担任的部门、任务的来源、起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研究的内容、参与的人员、负责人、费用来源等等。

(2)项目年度,该实体的特性包有:项目的编号、年度、进度要求、年度费用以及总结等。

(3)成果奖励,该实体的特性包有:项目的编号、奖励的编号、项目、年度、授奖部门、获奖人等等。

(4)科研成果,该实体的特性包有:项目的编号、成果编号、重要参与人员、成果等级、成果申报时间、鉴定时间等等。

(5)成果专利,该实体的特性包有:项目的编号、专利的编号、专利的名称、类别、专利权人等等。

E-R图是数据库结构设计中最佳的工具,通过对抽象的分析能够获得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E-R图,具体见下图1。在对其E-R图进行设计时,采取标准化的理论去除数据库中所存在的冲突,并且去除其中不需要的冗余,进而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最终获得科学合理、有效的数据库。

3、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单位或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信息数据需求的加大,使得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以及使用是极为必要的。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科学技术管理的工作水平,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极大的提高科技信息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1]唐维燕.基于Web的科技信息管理系统[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07)

第3篇

关键词:科技管理 评估研究

一、引言

目前,高校主要职能的普遍定义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而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则告诉我们:没有一流的科研就没有一流的学科,就难以培养一流的人才。因此,科技工作在学校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既是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是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更是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的科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国家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高校的科技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公正、客观、合理、全面地对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为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是目前高校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高校科技工作涉及面广、服务对象多、工作过程复杂,本文仅以科研立项风险评估为例,构建了一般科研项目立项评估的指标体系,阐述了一种基于模糊评估的评价方法,旨在表明评估方法在高校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二、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为了是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准确,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并且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此在建立评价体系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尽量覆盖影响立项评估的主要方面和要素。

(二)具体性原则。是指高校科研项目立项评估的目标要明确、具体,体系要全面、准确,各种因素的意义清晰明确,不能不切实际;评估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评估结果要确实可信,要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可比性原则。高校科研项目立项评估应当适用于评价不同的科研项目立项情况,即包括各类国家、省、市的计划项目,也包括各类横向的科技项目。所以在确定指标体系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同科研项目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既要把握一般科研项目共有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不同种类科研项目的差别,尽量保证指标体系的统计口径和范围一致。

(四)实践性。指标体系的确立要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各评价指标要易于评估和量化,评价体系要综合地反映科研项目立项状况。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构建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如下:

(一)课题组情况A1。课题组情况A1包括:人员组成A11,技术基础A12,组织管理A13。其中,人员组成A11又包括团队中教授人数A111,副教授人数A112,研究生人数A113;技术基础A12包括技术储备A121,研发能力A122,人员整体素质A123,负责人学术水平A124;组织管理A13包括团队管理情况A131,制度和结构A132。

(二)技术评估A2。技术评估A2包括:立项依据A21,现有技术情况A22,可行性分析A23。其中,立项依据A21包括立项意义A211,应用前景A212,领域需求A213,学术意义A214;现有技术情况A22包括技术创新性A221,技术先进性A222,技术成熟度A223,知识产权A224;可行性分析A23包括技术路线可行性A231,研究计划可行性A232,经费预算可行性A233,研究方向可行性A234。

(三)预期成果评估A3。预期成果评估A3包括预期成果A31,预期成果转化能力A32。其中预期成果A31包括:对相关领域的促进作用A311,成果先进性A312,成果独创性A313;预期成果转化能力A32包括市场需求A321,市场定位A322,转化条件A323。

评估体系的结构如下所示:

四、基于模糊综合判定的高校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方法

设准则层指标集A=[A1,A2,A3];指标层的指标集A1=[A11,A12,A13],A2=[A21,A22,A23,A24],A3=[A31,A32,A33,A34];评语集F=[F1,F2,F3,F4,F5]=(高,较高,中,低,较低)。

首先,对课题组情况A1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评价。选取评价小组对各项因素进行评价,评价小组的人数、专业水平对评价结果有着直接影响。对各因素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fij(i=1,2,3;j=1,2,3)表示评价小组对Aij进行评价,其中有fij人认为该因素评价为Fi等级。

对上表中的每个fij都除以评价小组人数,得到模糊评价矩阵:

,该矩阵中的元素aij(i=1,2,3;j=1,2,3)就是评价小组对科研基础A1在第j个因素上评价为第i个等级的人数比例。

由于A1中的各元素相对于评价性的重要性不一样,所以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或者随机调查法对各因素的权重进行确定,得到A1j(j=1,2,3)的权重为r1j(j=1,2,3),进而得到A1的权重集R1=[r11,r12,r13]。然后通过模糊变换,得到A1的综合模糊评价结果:

类似的,分别对A2,A3进行模糊评价,可以得到评价结果为X2=[x21,x22,x23],X3=[x31,x32,x33]。与A1组成综合评价矩阵I=[A1,A2,A3]T,再次确定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得到权重集R=[r1,r1,r1],则。对X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其中即为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的科研项目立项评价结果。

第4篇

虽然科技管理在科技发达国家早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与实践,而且那里的管理者早就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管理艺术、审美智慧之间的紧密关系,把科学技术看做一门有用而又令人兴趣盎然的艺术,把管理看做一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智力活动,然而概观我国现实中的科技管理体制、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基本上被一种强大的权力场域所把控。原因就是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权力至上主义”和“官本位传统”使得在广大的科技人员头上总是高悬一把“尚方宝剑”。大多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官员则根深蒂固地持有一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老爷式的工作作风,特别是那一套很少具有审美特征、真理意味和诚实品格的颐指气使和装腔作势,不仅不会赢得科技人员的好感,相反会经常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损伤他们的想象力,堵塞他们的思维,压抑他们的智慧,从而阻滞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要知道美好的憧憬、奋发的动力和创造的激情,往往来自审美主体的亲身经历、内心体悟和真情实感。而现在作为管理者的官员由于通常都缺乏审美境界和表达真理的素养,经常是既不懂得美在人生中、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与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性,也不懂得真善美之间的紧密关系和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更难理解真理的发现往往需要善举的推动和美感的扶持。他们无论如何都很难明白诸如美国学者西哥尔所言:“宁可把科学看做一种愉快的消遣,也不把它看做一种谋生的讨厌而阴郁的手段。”①这是一种发自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因为许多理论的产生都“是从某些不相关的活动,例如游戏开始的。游戏的一方面结果就是使得那些没有被认识的实际问题的解释在后来得到发展。”②而我们的官员给予人的往往都是一些威风凛凛和居高临下的形象,他们语言枯燥乏味、冰冷无情,自然也就难以激励科技人员奋发向上和一往无前。

加之中国相对落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这就决定现实的科技管理运作和管理体制总是:部门重叠、机构臃肿、官员众多、人浮于事、养尊处优、懒散怠慢、思想僵化、办事低效,且无处不拥有一种官僚习气。他们经常是把主观意志和个人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不顾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一副主人派头,自以为是,好摆门面,好说套话空话,既不具备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现念,更少关心关注科技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环境。这种管理理念和管理环境的结果,不仅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智力开发,而且会导致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和知识生产的严重异化。在这种情势下,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无法将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和研究工作当做一种符合内心探索欲望的自然要求,而只能将之看做一种负担、重压和强迫性劳动。即如马克思所言,在这里,“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贪图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烁。”③这时的科学技术通过权力机器驱使那些“无生命的机器肢体”有目的地作为自动机来运转,使得自身并不存在于科学家的自觉意识中,而是经常作为异己的力量而被迫地发生作用。换句话说,当科学技术及其成果连同物化的机器一起成为当权者获取利益或权力资本时,它除了对统治者有吸引力之外,对于被统治和被奴役的人来说,则失去它应有的福祉、效用及全部魅力。这时的科学技术对于科学家来说已经变成一种外在的、疏离的和不再属于自身本质的东西。结果,科学家在自己的科学活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愉悦而是感到痛苦。他不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智,也不再是满怀深情和积极主动地追求真理,而是在被迫无奈的科研工作中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这一过程不仅会使科学家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意志受压抑,也会使他们的工作充斥着空洞、虚假、无奈和焦虑。

此时的科学再也不像近代科学活动完全是科学家的一种自觉的非职业活动,而是犹如“在宗教中,人们的幻想、人们的头脑和人的心灵的自己的活动对个人发生作用是不取决于他个人,而是取决于某种异己的、神灵的或魔鬼的力量”①一样,不再属于科技人员,只属于统治和利用科技人员的权力者,致使现实中的科技管理体制几乎完全背离美学本质;使得许多科技成就都是科技人员为了生存或某种外在于人格的目的,被迫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就是这样,他们的付出和应该取得的成绩与报酬,也经常受到各种权力和关系的制约。审美在许多官员那里,似乎只与“食、色、性”相关,很少认识到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就是尽可能多地给科技人员以充分的自由、平等、尊严和健康的身心,给管理对象带来合乎内在本性的运行节奏、操作秩序和发展规律。当然,这些管理者更不会认识到,在科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任何一门科学领域的新发现、新创造都常常是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非科学知识———包括宗教、艺术、游戏、神话、寓言、传说等———相互作用、触类旁通的结果,而且科学家也往往都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他们通常都能够自觉地关注人类命运;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民族主义,抵达普世主义;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把追求科学真理当做人世间的一项神圣事业,并为此终生奋斗,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竭心尽智,不惜牺牲荣华富贵,甚至生命;将个人命运与社会道义不可分割地揉为一体,既培养了科学家诚实刚毅、信念坚定、敢于冒险、长于创新等优秀品性,也推动科学技术具有客观性和真理性等特征。为此,对于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所赋予人生的全部“期望只有在美学的赞美诗中才能坚持得最顽强”,也只有赞美诗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指向人类生存的原初文本”②从而促成科学家在审美映像的实现中达到自我。

遗憾的是,现实中由于私有制度、人的自私本性导致的劳动异化和物化,不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裸的物的关系,而且以“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在抹杀和消磨着人格中的真善美品性。特别是由资本统治的工业社会,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受着物质和技术的控制与奴役,也使得他们几乎完全生活在一个物质至上的世界。在这里,商品拜物教使人们越来越面对一个异己的对象,不仅使人的劳动变成背离人的自主性而压抑人的某物,也使人因日益变得职业化、机械化和客体化而失去整体性、有机性和主体性。这种由劳动分工导致的技术专门化不仅破坏了每一个整体形象,也常常将世界撕成碎片,使整体的美好梦幻烟消云散。结果是,原本科学技术作用的对象,大自然的美景会使“人的思考达到最正确的程度”,而今天由于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审美情趣的缺失,使得那些典雅而高贵的审美对象好像受到野蛮人的抓挠和亵渎一样,日益变得衰败和朽坏。这样,不仅使得科技人员丧失审美对象和科技创新的情趣,也使整个世界变得暗淡无光。因为美,特别是大自然之美不是靠占有者的肆无忌惮的意欲来塑造的,而是依赖其对合自身的理念与规律的自由展示而实现的。不认识美的这种自然本性将既不利于对大自然的认知和利用,也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二、在科技管理中确立的审美理念

尽管眼下我国的科技管理行为十分缺乏审美意识和审美智慧,但这并不能排除迄今人类从事的一切科技活动及科技管理,就其内在的目的性、合理性以及归根结底是旨在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方面,具有某种娱乐性和审美性。因此科技管理领域,也应像教育领域一样,贯穿和实施一种“寓管于乐”的审美理念,因为科学技术也一向固有美学性质。纵观科技发展史,至少从古希腊直到现代工业革命之前,大多数科学家从事宇宙探索或科学研究的目的都是非功利的。他们只是为了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活动充分体现着人的无穷的自由性和超越性,如同古希腊数学是有闲富人的消遣一样,科学技术也是自由人、有钱贵族或宫廷成员从事的一种高级的审美艺术和娱乐活动,是一种体现其超越于日常事物时的心灵自由感和精神愉悦感。人们之所以称呼毕达哥拉斯派为一批科学/美学家,就是因为数学在他们那里展现出充沛的美的力量,使他们从“数”中看到和谐、明确、简约和秩序,并由此勾绘出一幅和谐的宇宙图景,使人们从中产生出一种美的体验和趣味。

在数学家和科学家眼里,用数学符号和科学定律构筑的精美的宇宙结构,不仅胜过音乐家用音符构造的听觉世界,也胜过画家用笔和色彩描绘的视觉世界。科学中的审美特质具有强大的力量,尤其体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给神学统治的僵化冰冷的世界带来人文主义的雨露甘霖之后,人们开始觉醒,开始认识到人有权享受人生的欢愉,品味沁人心脾的爱情,追寻创造的热情,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便将人类推入自然,将思想转向外部世界的大发现,从虚空的上帝之城带领人们回归到自然那充满秘密和厚爱的怀抱之中。为此,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把科学当做一种高级、特殊的游戏,深深为科学中所绽放的简约之美、和谐之美、无限之美而陶醉。正因如此,无论是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还是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直到今天,深谙其魅力的人们依然经常地把它们比作美丽的图画、优美的诗篇和动人的旋律。认为正是科学家用自己的审美艺术在大自然这个舞台上导演出一出出有声有色的“戏剧”,造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宇宙。如果说贝多芬的奏鸣曲深深地唤起人们幽暗心灵中迸发的激情,那么科学家编织的壮丽宇宙不仅激起人们无限崇敬的情感,而且使人们对理性产生坚定的信念与孜孜不倦的追求。因而我们说科学活动不仅体现美的本质和人对美的渴求,而且正是这种智慧之美在经常地给科学家的情感带来强烈的刺激与震颤。既然如此,我们的科技管理者在面对管理对象的时候,就需要把自己放在艺术家的高度,把被管理者既看做审美主体也看做审美对象。要确立这样一种态度和立场:科技人员就是发明创造和制作艺术品与审美对象的艺术家和游戏者。正像诺贝尔奖得主弗莱明在陈述其科学发现时所言:他不是在做研究时而是在做游戏时发现了青霉素。他相信“正是做游戏的人做出了最初的发现,而更按部就班的科学家发展了这些发现。”①事实上,即便是今天,艺术与游戏在人类的科学活动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人类对艺术游戏、神话传说和科学家或科幻小说家茶余饭后的奇思妙想,就无法真正推动当代的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正因为如此,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认为:他献身科学是由于被自然界向人类所显示的数学体系的简洁和优美强烈地吸引。法国数学家彭加勒也承认: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它有用,而是因为它美丽。“科学家之所以投身于长期而艰巨的劳动,也许为此缘故甚于为人类未来的福利。”②事实上,科技史上无数事例都证明许多科学家都是在把科学当做一种高级的游戏过程中,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真理。科学游戏充分调动着科学家的兴趣爱好、求知欲和猎奇心。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遍布全世界的各类游戏,其中就隐含着无穷智慧,运用得当就会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开拓无限美景。因此今天的科技管理者要学会欣赏和钟爱科技人员,精心地呵护和支持他们;要能够与科技人员融为一体共同创造美和艺术。要确信:天才人物,越是拥有个性,越是长满针刺。就像叔本华、尼采和福柯等人,几乎无一不是“偏执狂”、“癫疯者”或“自虐狂”。但正是这些个性鲜明、气质独特的狂人往往更勇敢,更善于冒险,更拥有创造性和自主性,更想成就大业,精力更旺盛,当然也更加智慧超群,斗志高昂。面对这样一群独具个性的成员,管理者一定要学会谦虚谨慎和礼贤下士。要认识到他们都具有独立的意识和人格。他们的职业、智慧和敏锐决定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理念。在这里,管理者的领导艺术就是“少说多做”,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建构宽松的创造空间,而绝不是不断地施加高压和指指点点。管理者要能够“大气地”高屋建瓴地看待问题。当发生问题时,通常不是责怪别人,而是如杜鲁门的名言:“问题的责任到我这里为止。”①要从深层认识和把握科学管理的奥秘和真谛,否则在管理上就可能一败涂地。另外,作为新一代科技管理者也只有具有审美智慧,才能懂得真假是非和美丑善恶,才能激起人的憧憬、希翼和自我牺牲精神,控制人的、贪欲,树立不朽的信念,将人的各种欲望都统合于无形的秩序之中,酿成才智,将爱心和奉献结合为一。也只有如此,在面对当今盛行的物质至上、急功近利、金钱第一以及由虚荣心诱发的各种强烈的欲望时,人们才能抵制物欲的洪流,静心揣摩生命的真谛,从精神家园的深处去捕捉审美的灵犀,驾驭人生内含的深刻哲理去感知生命所渴求的内在本质与目的。否则仅靠当下管理者掌握的一些雕虫小技和政治手腕,是难以在其管辖区域培养出伟大而富有创造力的科技人才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坚信,没有对于美的热爱和渴求,人们很难深入地思考人生之意义和文化之真谛;没有艺术化的体验维度,人们将很难摆脱由狭隘的意识形态和功利主义所导演的真假不明、善恶不辨、美丑不分的现状。事实上,一个民族是否有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用美的力量滋养人的性情、激发人的探索欲望、培养人的素质和品格。因为对美的追求是人对外部世界的最高超越,是人对自私小我的积极否定,是将生命引向充满的自由创造境界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人类生存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去寻求那约束自身的功名利禄,而是旨在成为自身命运的主人,满足自身的审美愉悦和生命,使自己能够将日常的生命活动提升到审美高度和进行自我美化的过程,当成追求最高自由境界的一种“自身技巧和审美实践”。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和提升生命,满足自身的审美要求,释放过剩的能量和激情。所以,杜威在其《艺术即经验》中早就指出,人类的日常生活或更广泛的生命运动都可谓是一种鉴赏美、创造美和享受美的艺术活动。当人们认真地、热切地、激烈地投入到一件事情时,生命的本质就彰显出来。就在此时此刻,人面临各种可能性,时刻与各种极限、冒险和逾越相遭遇,并能够通过想象性的超越和虚构闪烁着美的耀眼光辉与特性。正是在这种全身心地投入性活动中所生发的经验构成一种审美经验,一种艺术化的生存感受。这种自主而强烈、圆通而充沛的审美感受就是人的存在感的最明确标示。不把生命看作美,就不会懂得人生,也不会懂得管理,因此也就不会激发出被管理者的智慧与潜能。在这个意义上,美就是人生之花的自然绽放,就是智慧的变形与身心的合体。真正的科技管理者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去践踏美,而应该千方百计地去感受美、发现美、雕琢美、维护美和创造美,要关注科技美学,重视情感之爱,培养精神语言,诱发肉身激情,丰富人类灵魂,将科技的异化从过去的长期压抑中解救出来,愉悦和美化人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将科技人员变成人的自由想象对象、欲望对象和审美对象,使科技主体变得更美妙、更真实。

三、科技管理主体审美智慧的培育

既然科学技术从本源上讲就具有一种高级的游戏和艺术性质,其本质和最高要求就是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揭示大自然的奥秘,而且归根究底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快乐,因此科技管理者绝不能把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混同于一般的商人或政治家。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科技管理者就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塑造者、引领者和服务人。为此,中国的科技管理者必须尽快把自己提升到审美主体和艺术家的高度。要认识到正是科技人员连同艺术家一起在为人类创造美,包括创造和维护美的环境与生态。也只有把自身和科技人员一起上升到艺术家和美学家的高度,方能深入了解科技之美的内涵,真正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当然,要想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成熟和成功的审美主体也并非易事。因为这不只需要在审美理念上要能够认识美和理解美以及怎样才能发现美、觉识美、创造美和构建美,还要在实践上,能够发挥审美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将“美的理念变成感性的显现”,将“美的精神和意识外化为美的对象”,从而将主观美推进到客观美,最终变成美的成果与作品。

至于怎样才能在科技领域及其团队中实现艺术化和审美化管理,显然不能只限于抽象的美学概念和审美标准。因为一切美都与科学认识的真理性、数学的精确性、实践的简约性、社会的公正性、各类关系的和谐性以及人的身心的平衡感、欢愉感、充实感、自由感和智慧的提升感紧密相关。究其原因,不仅在于真善美具有内在统一性,还因为追求优美与经济、简约与方便、秩序与和谐,也是人之天性。正是由于美感与真理和效用密不可分,以至于杜威把真理看做“使人满足的东西”,即“一切事物凡是会使人感到愉快的,就是真的。”①这实质上,与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命题“凡是真的都是美的”以及休谟的“和谐性即美的本质”的界定等具有异工同曲之妙。正是针对真善美的统一性,理查德•罗蒂主张消解科学划界,指出:“人文学科、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对立是可以取消的。就像无需用一个词把工程、法律、社会工作和医学集合起来一样,也不需要用一个词来把古生物学、物理学、人类学和生理学等集合起来。”②哲学、科学和艺术都只是一种文化样式,而且艺术比哲学和科学包含着更多的真理。既然美学家、哲学家已经从理论和观念上为管理者提供对美的理解和界定,那么管理者就有必要在科技管理中去自觉地灌输美的理念,实施美的行为,执行美的实践。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管理工作中拥有审美智慧呢?关键还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根据美学要求的“简约原则”,就可以从重叠臃肿的机构入手,实施精兵简政,压缩编制,裁减冗员,删繁就简,杜绝人浮于事、消极怠工的官僚现象,消除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祛除“人多乱、龙多旱”的痼疾,给人一种精兵强将、以一当十和焕然一新的气象。

在各项事务的处理中也应当贯彻“简约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程序。据德国研究联合会(DFG)网站报道,2009年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主席玛格丽特•温特曼特尔教授和德国研究联合会主席柯睿礼教授就联名给欧盟委员会研究事务专员写了一封信,呼吁欧盟减少研究资助中的繁文缛节,使具体问题领域的程序变得更加快捷、透明和简单。他们认为,过长的处理时间、过多的报告要求以及不透明的决策过程和复杂的审计程序已经阻碍科学界为顶尖科学家建立有显著吸引力的研究条件以及提供信任、公平和透明的竞争环境。从管理的微观层面上看,面对一群以发明创造为己任、苦干加巧干的科技人员,不论是哪级官员都必须学会办事干脆利落,说话简明扼要,为人光明磊落,胸怀开阔诚笃。要学会物理学家马赫主张的“经济思维原则”,懂得为下属节省空间、时间、精力和能量。只有去除繁琐、浪费和内耗,恢复人的朴实本性,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管理层才能真正遏止官僚作风,科学管理才能真正推动和服务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繁荣。再比如,精确性更是科技管理所必须的要求之一。因为一切科学技术归根结底都是数量、时间、距离、力量等在精确性上锱铢必较的认知与实践。为此,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把精确性看做评价科学的重要标准之一。一切科学研究如果陷入松弛无力、松散无序、无精打采、混乱不整的状态,将一事无成。只有通过认知和实践上的精致、精确和一丝不苟,才能保证运行的质量和获得优秀成就。任何科技管理的灵活性必须是以精确性为前提的灵活。换言之,只有在管理上做到精确无误、细致入微和明察秋毫,才可能在科技实践中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科技活动的持续性、安全性和公平合理性。没有精确性,就没有发达的科学技术。因此管理者决不可按照常规来管理队伍、处理事务,必须依赖具有精确性、简明性与合理性的科学知识来指导管理实践,并在管理实践中,兼顾美学所追求的“和谐”原则。当然,这里的“和谐”并不仅仅指谓一般意义上的温和、安定和无矛盾状态,而是指谓“和而不同”,指谓通过各种异质性要素之间的相互对话和碰撞,不断生成新质的可持续发展过程。这种“和谐”也是科技活动中最重要的创造性状态之一。因而,科技管理要呵护、尊重和利用这一规律,要宽容差异性、多样性、异质性的观念和行为的存在,要深刻领悟如果只有清一色的要素和性质存在,就无法产生碰撞和交融,也就没有美好的旋律、灵动的观念和新鲜创意的生成。因此,科技管理智慧格外要求管理者要心胸开阔、涵养八方,能够窥见差异的力量并引导其进入良性对话。

当然,审美管理的最大目标还是管理的功用和绩效。有些人强调非实用的审美态度,认为审美活动必须完全摈除实用性和目的性,由此获得一种心理距离,使心神专注于美的对象之上。杜威早就批评过这种审美观,认为这样做只能导致一种非现实的感觉,而非现实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事实上,效用恰恰是美的本质规定之一,即如最美的艺术作品也只有被人欣赏才拥有美的价值,美只有能激荡起欣赏者的强烈感受才拥有美的价值。要想在科技管理中达到最优绩效目的,就必须在管理中切实运用审美智慧,使其既能够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刺激起人的好奇心、神秘感或求知欲,促动人们去能动地利用知识充实、改造和发展自身,去能动地认识、改变和创造世界。在这里,管理艺术所要求的智慧对于管理者的重要性,就好像灵魂对于身躯。因为智慧不只是人之为人的根据,也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根据。成功者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高超的智慧。因为智慧在社会实践和管理工作中,可以使人足智多谋、聪明机敏、可以使人知难而进、克服分裂、精诚团结、可以使人克服急躁鲁莽、狂乱无序,变得清醒冷静、镇静自若,识大体,顾大局。智慧可以超越人力、物力、权力、经验与技艺,使人变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败到胜。智慧也可给人以发明创造和理论创新的能力,推动人类扩大新视域,成就新事业。正是这种超越金钱和权力的智慧可以使人从贫苦到富贵、从丑恶到美善,将艺术审美、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和诸多生命活动相互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人类通过各种有审美魅力的观念给管理实践以深层次的推动,进而“从事对自我认识和自我创造的追求,从事对美貌、力量和欢乐的追求,从事将直接经验重构为改善生命的追求。”①将审美的潮流推向现实与未来,力求消除令人煎熬的高压、打破功利性研究的枷锁,解放人们久被禁锢的身体,释放久被束缚的激情,丰富长期单调的灵魂,让生命尽情享受宇宙赋予的美和自由。

第5篇

随着我国科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科技管理与科技项目绩效管理作为重要的企业管理手段,应科学构建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科技项目绩效管理和科技管理创新流程来设计科技管理绩效的管理架构,并提供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控制,与绩效管理挂钩,进而通过科技管理创新来管理绩效。通过分析我国科技管理创新和管理绩效现状,介绍科技管理创新的总体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

管理绩效;科技管理创新;现状分析;框架设计

我国近些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这为我国科技投入的绩效管理准确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形成一套完备的设计理念。

1我国管理绩效与科技管理创新现状分析

我国科技管理绩效评价和科技管理创新已经在相关部门的整体协调下建立起一个管理框架,在管理活动设计中,组织、规划、领导、控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进行科学管理创新时,忽略过程和控制。科技管理创新需要理论论证和实施过程,在科技管理中,一般会以论证、计划、实施控制、收尾验收等方式在管理部门进行验证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会有很大的困难。在一些专业领域中,真正影响科技管理创新成果的是实际过程,当管理不到位时,科技管理创新项目就会缺少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对不同的项目缺少分类和评价,从而产生错误的导向,影响绩效管理。一些创新项目以多种类型出现时,其评估时间也是不足的。第二,管理过程落后,缺乏节点控制。在很多科技绩效管理中,不能够真正从管理出发,管理的过程缺乏创新性,不能建立科学的科技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在一些科技管理创新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只运用到节点控制,而大多数的设计和控制已经成为决定和影响立项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对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不足。科技创新在没有建立风险意识时,不能制定出合理的科技管理风险,而风险防范意识的不足对科技管理创新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我国科技管理创新评价中诸多是由非技术、非学术造成的方向偏离,很多是以行政干扰为主,从而在科技管理创新中造成损失和浪费。

2科技管理创新和管理绩效框架设计

在科技管理创新中,组织建立市场治理机制和组织架构是进行绩效评价和管理的有力前提和保证。在进行科技管理创新设计时,绩效管理需要构建有效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机制,对科技管理创新而言,科技创新项目的利益和受益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科技管理创新发起。各个科技管理创新规划小组在制定管理创新战略决策时,应制定出清晰的发展战略,在科技规划中能够按照已制定的方向进行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在科技管理创新项目进行申请和审批时,要符合相关部门的标准。第二,科技管理创新执行。科技管理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和项目成员要跟踪推进项目落地与执行,并负责整个科技管理创新的全过程。第三,科技管理创新管理。科技管理机构对科技创新项目应实施立项管理,并根据流程做相应的流程实施、验收、跟踪等,对每一个流程的绩效进行管理,而这种管理单位多出现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管理部门,因此,职能应根据具体部门进行落实。第四,科技管理创新服务。科技管理创新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主要由各个专家团队组成,负责在科技管理创新的研究上提供创新项目规划的决策支持和评议,通过专业的服务机构提供评价服务。第五,科技管理创新监督。科技管理创新监督需要社会公众及各级科技管理创新项目团队共同进行管理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将监督管理职能落到实处,发挥公众监督的整体效益。通过以上设计,能够明确体现出科技管理创新在绩效管理方面的立体式设计架构。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由科技战略层、决策层、科技规划和审批等部门构成,在科技管理创新项目执行过程中,服务层和创新团队十分重要,应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科技顾问机构和服务机构做好科技管理创新的前期和后期工作。

3结语

在构建科技管理创新体系过程中,应从利益关注的角度出发进行科技管理创新项目的设计和管理,从质量控制的角度进行科技管理创新的绩效评价和管理,通过对科技创新项目关键控制点的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因此,在管理绩效与科技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各级管理体系共同建立并监督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二者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复杂问题。

作者:章力 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

参考文献:

[1]霍兰.科技管理中的知识管理[J].科学与管理,2002,(05):110-111.

第6篇

一、科技处管理现状

科技处作为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直接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承担着大量事务性工作,具有科研管理、监督指导、参谋咨询、科研协调等多项职能。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管理全所的科研事宜,兼具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能,近年来各项科研工作开展顺利。1.科技处任务职责。科技处的主要职责以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参与政务、管好事务、做好服务”[1]。“参与政务”主要是通过在单位对科研管理工作进行决策时提供必要的信息,给出合理的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来实现的。而“管好事务”和“做好服务”则是科技处当前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管理、科技数据统计、科技档案管理、宣传工作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工作。从工作内容上就可以看出,科技处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心枢纽,联系科技人员、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不仅肩负着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综合职能,而且还担负着为科技人员、科研工作第一线服务的重任[2]。2.科技处队伍现状。目前,科技处现有人员4名,具体年龄、学历、专业背景见表1:表1显示,热科院加工所2017年科技处的工作人员为3位女性,1位男性成员,25-35岁的工作人员为1名,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到了25%,专业背景涉及多个方面,任职年限普通较短,一半人员工作年限都在3年以下。3.科技处项目管理现状。科技处很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负责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近三年来,热科院加工所共计到帐科研经费4277.55万元,新增立项105项,合同新费3553万元。对于以上这些项目的管理,主要包括申报、立项、实施和验收这四个环节。组织申报环节主要由科技处及时、准确地传达各级的科研项目信息,确保本单位科研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悉相关科研项目的通知、指南,组织推荐本单位科研项目的申报,并为每位科研人员的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确保各项目申报书形式符合申报单位要求;立项管理主要包括评审项目建议书、签订项目合同或项目委托书环节;项目实施管理是项目管理重点,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跟踪管理、项目中期评估等环节,需要关注科研进度和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验收管理,则要从具体细节出发,考虑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以及每个指标的评价情况和实现程度。4.科技处制度管理现状。科技处的制度管理主要分为对外和对内两个部分,对外主要指与科技处工作职责范围内针对其他科研人员的管理办法,对内则指的是为使科技处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而进行的科室内部管理。对外管理主要是出台了若干规章制度,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研管理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技奖励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编外实验员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出台规范了我所的科研管理工作,使相关人员能够遵循制度办事。对内管理主要是规范了相关管理流程,如材料移交手续、通知发放手续、材料暂时存档手续、出差登记管理、资料借阅登记等。通过这些管理流程,较好地保证了科技处内部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科技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的管理从总体上来说较前些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主动管理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增强,但主要还是停留在“领导交办,办就办好”的思维方式,缺乏“怎样去办、怎样办好”的思考,因此,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1.科技处任务职责分配上存在的问题。科技处的职责与其所处的阶段有关。一般认为,科技处的发展一般经历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这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受人力、工作熟悉程序以及所在单位的发展水平限制,工作职责较为简单,只能对本所科研实力有初步了解,并对日常科研事务能正确、及时地上传下达,能根据领导意图制定出本单位科研发展规划;发展阶段的科技处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协助领导制定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或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本单位各方面的科研情况都有所了解,主动寻求科研合作并建立稳定关系,日常性工作流程清楚明确。成熟阶段的科技处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能提出热带农业科研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能够做好大中型项目的所内外协调组织,并有优秀的科研合作寻求能力,办公室内部工作人员职能明确定位清晰。根据以上判断,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正处于从初级阶段向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因此,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其他临时性事务牵扯了科技处很大的精力,经常会身陷千头万绪的琐碎中,无法专注在自身科研管理能力的提高上[3]。2.科技处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目前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存在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专业背景不合理、工作经验缺乏等问题。(1)年龄结构老化科技处目前下设处长1名,工作人员3名。3名主要工作人员年龄皆在40岁以上,年龄偏大,不利于科技处的快速发展。(2)专业背景不合理从表1中可看出,科技处成员的都有特定专业,“专业型”的人员多,熟悉科研工作,但却缺乏专门的管理型人才,未系统地学习科研管理学的业务知识,不懂专业管理技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4]。(3)工作经验缺乏科技处一半工作人员的任现职年限都在3年以内,对本所科研现状了解不够全面,对本所未来科研走向不够明了,对科室管辖的事务范围不够清晰,办事流程不够熟悉,遇到突发事情的应急处理方面不够成熟,这都与经验不足有关。3.科技处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的申报、立项与验收管理指标明确,都可通过具体数字或者要求进行衡量,显示度较高。便如项目的申报、立项都可通过立项课题的数量、等级、经费来定量衡量,项目验收后也可以通过专利、鉴定成果、奖励的等级、数量来显示,这些指标都比较直观,容易比较,也容易被大家认同,此往往作为衡量科研综合实力的象征而受到单位的高度重视,因此管理上基本可以做到程序化。而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则相对弱化了,一方面是项目的时间跨度大、影响因素多、显示度不够明确,另一方面管理过程艰苦、细致而复杂,也不易体现工作量,因此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虽然一直也在强调,但实际的管理还是集中的每年一次的中期项目检查和年终汇报。而这些检查也少有程序化、制度化的规定,即很少有对不同项目类型针对性地进行特别的检查,检查结果的处置意见和结论偏少,也少有对科研人员提出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解决和追踪责任,更没有与检查结论相一致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因此,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多半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结题质量[5]。4.科技处制度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了使科技处更加高效有序运行,科技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从对外对内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制度管理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不足。在对外管理方面,由于我所近年来大量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同时科研工作进展迅速,因此,以前的部分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进行修订或者重新制定。对内管理方面,虽然规范了一部分工作流程,但仍然没有将工作流程具体化、步骤化。由于科技处的工作覆盖面广、头绪多、战线长,若无一整套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办事程序,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无序和混乱[6]。

三、改进科技处管理工作的对策

1.摸清规律,主动计划。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离成熟阶段还有较大的距离。鉴于这种情况,科技处首先需要探索日常工作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日常工作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实现;其次需要处理好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分清主次,保证科研工作全局性的效率与效果;然后在总结规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制定全局性计划,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工作效率[7]。2.加强培训,明确责任。针对目前科技处年龄结构老化、专业背景不合理、工作经验缺乏的问题,在暂时无法增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来进行改善。例如给科技处工作人员进行短期培训[8],快速提高办事技巧和办事能力;同时按单位发展需要,科技处工作人员需加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从全单位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科技处的职能及服务;另外,还需加强对科研政策、科研管理技术甚至是心理学的学习;最后还需要明确分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增强凝聚力,避免出现谁都是负责人,结果谁都没有负责到底的情况。3.关注过程管理,注重结果考核。热科院加工所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总的来说较为规范,但对实施过程管理还有待提高。首先是全所都需重新认识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与申请、立项、验收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需制定并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考核制度和体系,使检查做到有制度可依;最后就是需要对考核的结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5]。4.规范制度,强化落实。针对科技处目前的状况,制度管理主要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是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该重新修订的修订,该重新制订的制订,同时将所有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按制度办事;另一方面在对内管理上,可将工作流程具体化、步骤化,形成相应的条例,并对全所进行培训和公开,形成规范的管理程序。

作者:方蕾 顾小玉 王海英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傅瑞春.新时期科研机构办公室的作用与能力建设[J].海峡科学,2011,56(9):81-82.

[2]汪国强.科研院所办公室工作效能管理的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22-223,235.

[3]张永锐,王立权,陈海龙,等.浅析研究型大学院(系)科技办公室的工作职能[J].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43.

[4]邹晓沨.高校科研管理重要作用及科研管理创新的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S1):59-61.

[5]鄢琦,鄢佳程.高校科研课题中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管理,2010,658(18):31-33.

[6]邵源梅.浅谈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的定位与转型[J].云南科技管理,2004,(5):54-56.

第7篇

1.1明确发展规划

交通科技发展规划是明确未来一个时期交通科技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举措的重要载体。为了保证交通科技创新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在不同时期都会相应出台一系列的实施细则,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目标。科技管理工作必须紧跟发展规划的目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从管理角度出发,制订相关政策,实施科学管理。

1.2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政策

科技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抓好配套的政策制订,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落实。制订各种管理政策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注重针对性。为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投身科技研发工作,我院制订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对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补贴,并增加了奖励措施,对获奖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1.3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完善

以往科技成果管理缺少科学完善规范的管理规则,多数科技成果在成果报告、成果、论文专著发表以及实验数据和档案管理等环节缺少必要的规范和要求,使得许多我们必须掌握的情况却难于掌握。同时项目管理以人工结合计算机文档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方式简单孤立,没有很好地利用先进的网络手段,产生的作用有限。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先进的Internet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开发建立科技研发管理系统,由一个集成化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高效管理现有的主要工作,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为科技研发管理的完整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可以起到提高科技研发管理、服务和决策水平,降低科技管理成本,提高科技研发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基于上述必要性,我院自主开发建立了符合我院实际的科技研发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基于Web的浏览器用户界面,将主要管理分成科技研发项目管理、技术标准项目管理、专利与著作权管理和科技论文与著作管理等,每块都提供查询、即时生成多种统计分析图和表格等功能,并辅以首页资料(主要是科研项目申报成果管理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和系统辅助管理。这个系统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了多种支持和服务,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监控和管理过程中起到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效果。

2项目全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的申请、评审、立项、中期管理,以及出成果、出效益的全过程。各个工作环节环环相扣,都对最后的科技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化科研管理模式的改革,推行全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尤为重要。

2.1申报立项管理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体制条件下,现在的科研经费均采取自由竞争、择优资助的原则。在申请项目多、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做好申报项目的质量控制极为重要。在外部条件上,我们要充分利用查新的作用。科技查新工作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查新可大大提高科研立题和知识产权申请等工作的准确性,避免了许多低水平的重复。内部工作上,近年来我院对预申报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先由科技研发部对上报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再邀请相应的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对各个预申报项目的立题依据、研发内容、技术指标、技术力量、技术路线、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审查。这样不光可以把握每个项目的研究方向,确保先进性及方案的可行性,挑选一批优秀的项目进行申报,而且通过学术委员会提出建议,指出存在的缺陷、完善项目材料等,帮助申请者提高再申报质量。

2.2中期管理

项目立项后,我院注重组织实施工作,科技研发部对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对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进一步安排,落实人员、资金与完成时间。同时督促项目负责人抓项目的管理、协调,确保其顺利进行。项目完成申请鉴定(评审)前,研发部严格把关,对项目的各项考核指标进行复查,确保达到或超过合同要求。

2.3成果管理

成果鉴定或评审之后,还要进行成果登记、成果统计、绩效评价以及奖项申报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繁琐却重要,它既是科研项目完成的一种表征方式,也是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打基础。加速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科研成果管理,主要是尽可能创造条件、适应市场,使研究成果能尽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转化为生产力。

3成果推广应用

交通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交通科学技术理论和设计思想的“商业化”,是把有创意的交通科技成果转化为可获利的交通商品及其产业的需要。目前交通科研成果累累,但有效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比例不高。

3.1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3.1.1科研体制的问题。我们的用人制度、奖励、激励体制不够健全,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支撑体系。

3.1.2科研的方向问题。重“理论”还是重“应用”,是科研战略的大问题。科技型企业的科研方向应该着重于应用,而不是着重于以为目的的理论研究。3.1.3科技成果本身的问题。不少可贵的科研成果,有些可以转化为产品,也有不少的技术成熟度比较差,再加上市场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降低了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又比如随着市场的进一步

开放,一些本来有市场的科技成果,由于市场的变化较快而滞销。

3.1.4科技人员的思想认识。科研人员本身的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许多科研人员的市场意识还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科技成果转化所具有的意义,只满足于、提职称,因而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抱积极态度,即使研究出好的成果也不会主动往市场上推。有些人是过分看重自己的科研成果,一直“捂”着不放。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时效性和急迫性,只有及时转化了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否则,就失去了科研的真正意义。

3.1.5应用人员的水平问题。新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用人员的素质水平不够,也是制约科技推广的因素之一。

3.2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和建议

3.2.1要提高成果转化成功率,政府应建立覆盖成果转化全过程的政策支持系统和服务系统,包括人才培养、资金、信息平台、中介推广机构等一系列的服务。

3.2.2完善交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充分发挥市场意识,积极主动地去转化科技成果。

3.2.3重视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及时将一部分成熟的科研成果上升到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一步在交通各行业规范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水平。

3.2.4设计单位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核心,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设计中,是项目成果转化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