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34:38
序论:在您撰写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学科评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计算机教育研究不同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等具体研究,也不同于教育科学研究,应该是几者的结合,但是没有项目和经费支持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计算机教育研究的经费多数来自于各级各类教改项目。教改项目经费少、周期短、缺乏长远性。教改项目实际上在学校也不被当作研究项目,主要是为了近期和中期目标研究和实施教学改革,但是没有系统研究作为支撑,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往往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项目的目标往往是为了解决某些迫在眉睫的具体问题或者发现并研究国外在某些方面的领先技术。因此,教改研究不能代替教育教学研究,教改项目也不能支持系统的教育教学研究。
2计算机教育的基础研究
计算机公共课程应该与传统的基础学科一样,开展课程论和教学论研究,因为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基础学科的课程都是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从根本上研究计算思维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以支撑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的设计;结合计算机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的特点,研究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建设等,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以支撑具体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资源建设。计算机教育的基础研究需要有计算机专业和教育专业的跨学科研究团队,需要研究者具有跨学科的研究能力与研究方法。研究者需要认真研究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各门课程的目标及内在联系,确定可以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课程集合及学习路径;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制订面向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培养方案。
3计算机教育的研究选题
计算机教育研究应该如何选题?有些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我们有时会看到这种现象:选一个热门话题当作筐,什么都往里装;或者认为只要运用先进技术,就是教学模式改革。其实,研究应该从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需求、学科发展趋势、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选择课题。选题时,应该对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利用现有成果,这样才能突破和创新。分析国内外现状、论证选题的必要性和创新性,是科研中普遍应用的方法,但是在教学研究中却常常被忽略。对于任何研究,恰当的选题都是研究的起点和基础。选题如果肤浅,研究不可能深入;选题如果只是个口号,研究过程就是使劲喊口号;选题如果只说做什么,研究报告就是工作总结。计算机教育教学研究不同于教育科学研究,其基本目标是为了提高计算机教育水平。高端目标对教育学有所贡献,因此目前最迫切要做的是从需求出发的研究,这也最能解决实际问题。从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选题会更有意义,研究也比较容易落到实处。由于有需求,研究也就有具体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就比较容易进行实验、分析效果、获取数据,研究成果也比较容易实施和推广。
对需求的分析包括分析学科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其他专业和行业需求、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的需求等。由于计算机学科与一些学科都有交叉融合,科研和工程中都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支持,因此计算机教育研究的需求分析还要包括因科学技术发展而使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跨学科人才培养需求。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因新技术的出现而导致的学生行为习惯变化,发现与经典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模式之间的冲突。
多年来,我们不断经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各级教育机构立项的研究课题也叫教改课题,似乎目标就是“改”,不改就显得落伍。诚然,科学、教育理论、新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迅速变革之中,改革成为永恒的课题,但是为什么要改革、每一项改革都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确实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是为了必须改革才做研究,才牵强附会地寻找理论依据和数据来论证改革,而是要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潜心研究,找出解决方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改革是必然的过程。这两种教学改革研究从表面上看似乎很难区分,同样都可以做出成果,但是实效有差别,尤其是长远效果差距甚远,因此切不可本末倒置。
4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探索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课题。教育科学是人文科学,计算机教育的课程内容是自然科学,并且人才培养也需要系统科学思想,因此综合各学科研究方法的优势,形成适合计算机教育研究的方法很重要。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包括教育学。例如,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发现教学方案、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学生基础、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而发现以往没有发现的规律和现象。进行教学研究需要根据课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方法进行选择、论证和评估,研究方法的选择要具有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在研究过程中,遵循既定方法进行严谨的分析、论证、实验,同时根据研究进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研究方法。如果发现原定方法的不足(如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发现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干扰信息),就要根据需要重新评估、选择和调整研究方法。
5落实和推广研究成果
任何研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教育研究成果更应该开放共享,只有落实到教育应用中才能实现其基本价值。成果形式为课程体系、教学方案、教学模式的,需要以实际课程为例给出详细的展示,以利于应用和推广,不仅是罗列课程、大纲、资源等,还包括详细论证、具体实施方案以及相关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分析、可以推广使用的配套教学资源;成果形式为教材的,除了教材本身,还需要课程教学方案、教学理念、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和示范课程(如“智学苑”网站的课程);成果形式为教学软件的,需要在技术上推广到不同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实施上有推广的方案;成果形式为论文、分析评估报告的,要对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或借鉴意义,或对教育研究的方向和趋势有引领作用。
6结语
知名的计算机专业比较好的大学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我国计算机学科领域内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强的计算机系。1996年,计算机系在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持的全国计算机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在国内首批获得按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资格。
1958年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成立了“解算装置教研室”,是我国最早创建计算机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1975年建立“计算机软件”专业,1978年正式成立北航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02年9月经学校批准成立计算机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在1985年,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并建立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200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
(来源:文章屋网 )
而在8月15日中国青年报也报道了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ARWU)。该排名列出了全球领先的500所大学,中国内地共23所大学榜上有名,清华大学再次进入世界前200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6所大学排在第201-300名。
2000年香港大学开始在内地招生,内地与香港名校的生源之争就此拉开了序幕,此后香港中文大学等其他港校的加入,更是使这场生源之争不断升级。而最近连续的两个大学排行榜,再一次把内地与香港名校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参考指标不尽相同,ARWU更注重学术性而QSWUR的指标更多样化,但QSWUR和ARWU两个排行榜中排名较前的名校却惊人的一致,即内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和香港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这12所名校基本上都是综合性大学,可以说各领域学科都有一定的实力,但根据两个排行榜的学科领域排行来看,各个名校又都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下面,就让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北京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北大在数学与自然科学(简称理科)、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简称工科)、生命科学与农学(简称生命)、临床医学与药学(简称医科)和社会科学(简称社科)五大领域均未能进入100强,但在学科排名中北大的数学、化学、计算机和经济学/商学均位列76-100名,物理学科的排名也接近100名,实力毋容置疑。而在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北大在艺术人文(第18名)、工程技术(第34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4名)、自然科学(第17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21名)均进入了50强,除工程技术外其余领域均为内地高校第一,展现了非常强大的综合实力。
在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北大有18个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北大的师资力量也很雄厚,在这些重点学科中还有1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赵敦华(哲学与宗教学)、蒋绍愚(中文)、陆俭明(中文)、温儒敏(中文)、阎步克(历史)、邓小南(历史)、高毅(历史)、姜伯驹(数学)、丘维声(数学)、张恭庆(数学)、王稼军(物理)、吴思诚(物理)、段连运(化学)、许崇任(生命科学)、祝学光(医学)、王杉(医学)。此外,还有北京市教学名师和校级教学名师,他们主讲的课程也多为精品课程。北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90门,其中数学科学学院(6门)、物理学院(9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5门)、中国语言文学系(8门)和医学部(19门)较多。
优势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
清华大学
众所周知,清华的工科是最强的,两个大学排行榜也印证了这一点。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清华的工科进入了50强(第45名),而理科、生命、医科和社科均未进入百强。学科排名中,计算机学科也进入了学科排名50强(第46名),而数学、物理、化学和经济学/商学未进入百强。在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清华的工程技术排名第十,是内地和香港这12所名校中唯一排在前十位的学科领域。在清华的21个一级重点学科中,清华工科独占16项,包括: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清华工科的国家级教学名师也是最多的,共有11名,他们是:申永胜(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华成英(自动化系)、孙宏斌(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李俊峰(航天航空学院)、范钦珊(航天航空学院)、李俊峰(航天航空学院)、钱易(环境学院)、郝吉明(环境学院)、胡洪营(环境学院)、袁驷(土木工程系)、傅水根(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清华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有90门,工科课程占了一半以上(48门)。以如此强劲的实力,清华工科绝对是中国顶尖工程师的摇篮。
优势学科:上文所列的16个工科、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商管理、美术
复旦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复旦只有工科进入了世界百强(52-75名)。QSWUR的学科领域排名则显示,复旦的艺术人文(第49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45名)进入了世界大学50强,工程技术(第98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67名)、自然科学(第56名)均进入了世界百强,展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复旦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国家级教学名师也基本上分布在这些重点学科,他们是:陈纪修(数学)、陆谷孙(外国语言文学)、袁志刚(经济学院)、范康年(化学)、陈思和(中文)、乔守怡(生命科学)、俞吾金(哲学)。复旦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38门,也基本分布在这些重点学科中。
优势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
上海交通大学
与清华相似,上海交大的传统优势也是在工科。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上海交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52-75名),同时计算机学科也进入了学科排名的百强(51-75名)。QSWUR的排名中,工程技术排名第37位,在内地高校中仅次于清华和北大,而生命科学与医药(第124名)、自然科学(第114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127名)位于百强之外,艺术人文则未上榜。当然,随着上海交大向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这些学科领域的发展后劲不容小视。上海交大9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全部与工科有关: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分布则较广泛:洪嘉振(建筑工程与力学)、郑树棠 (外国语言文学)、乐经良(数学)、孙麒麟(体育)、王如竹(机械与动力工程)、林志新(生命科学技术)、郭晓奎(医学)。上海交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20门。
优势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南京大学
南大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各领域均未进入百强,但化学学科进入了学科排名的百强(51-75名),高于北大的排名。QSWUR排名中南大较突出的领域是自然科学进入了百强,位列第85名,其余学科领域进入了前200名:艺术人文位列136名,工程技术位列163名、生命科学与医药位列193名,社会科学/管理位列131名。南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国家级教学名师有10位:范从来(商学院)、卢德馨(匡亚明学院)、王守仁(外国语学院)、桑新民(公共管理学院)、左玉辉(环境学院)、沈坤荣(商学院)、徐士进(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晓虹(社会学院)、刘厚俊(经济学院)、李满春(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56门。
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科大的工科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也进入了百强(52-75名),而QSWUR的排名中,中科大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表现突出,均进入了百强,分别位列第59名和第72名,而生命科学与医药则位列156名,而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均未上榜。中科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国家级教学名师则有7名:陈国良(计算机)、李尚志(数学)、史济怀(数学)、施蕴渝(生命科学)、程福臻(天文与应用物理) 、霍剑青(天文与应用物理)、向守平(天文与应用物理)。中科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13门。
优势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
浙江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浙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第52-75名),而学科排名中有两项进入百强:化学(76-100名)和计算机(51-75名)。QSWUR的排名也显示,浙大在工程技术领域表现突出,进入了百强(第68名),其余领域排名为:艺术人文199名、生命科学与医药206名、自然科学139名、社会科学/管理212名。浙大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有14个: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 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有10名:陆国栋(机械与能源学院)、林正炎(数学)、杨启帆(数学)、吴秀明(中文)、何莲珍(外语学院)、应义斌(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何勇(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吴敏(生命科学学院)、刘旭(光学)、朱军 (农学)。浙大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64门。
优势学科: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管理科学与工程
香港大学
在学科领域排名上,香港大学(简称港大) 在两大排行榜上的差异较大。在ARWU中,港大的各领域均未进入百强,仅在学科排名上有化学(51-75名)和计算机(76-100名)进入百强;而在QSWUR中,港大的艺术人文(第25名)、工程技术(45)、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8名)、自然科学(第46名)和社会科学/管理(第23名)均进入50强,是一所实力雄厚而均衡的名校。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在QSWUR中以上领域的排名港大均低于北大,但总排名却是港大高于北大,这可能与港大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有关。
由于香港地区院校不参与教育部组织的各种评估和评奖,因而没有如内地名校一样的国家重点学科等数据,只能根据以上学科领域排名及网络资料推荐优势学科。
优势学科:建筑、法律、医学、社会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哲学及脑神经科学)、文学、化学、工程学(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计算器工程、电机工程、电子及通讯工程、讯息工程、工业工程及科技管理、后勤工程及物流管理、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屋宇设备工程、医学工程)
香港中文大学
在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76-100名),在学科排名中,中大有三个进入百强:数学(第50名)、化学(76-100名)、计算机(第30名,在12所名校中仅次于香港科技大学),优势突出。而在QSWUR的排名中,中大的五个学科领域均排名百强之列:艺术人文47名、工程技术82名、生命科学与医药60名、自然科学90名、社会科学/管理38名,同样是一所实力均衡而强劲的名校。
优势学科:数学、化学、计算机、中文、翻译学、新闻与传播、专业会计学、社会学、法律
香港科技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的工科排名第36名,为两地高校之冠,其社科排名52-75名,使科大成为十二名校中唯一有两大领域位列百强的;在学科排名中,计算机排名第21位,也是两地高校之冠,而经济学/商学也进入了50强(第45名)。QSWUR的排名中,科大的工程技术排名第22位,仅次于清华;生命科学与医药(第86名)、自然科学(第55名)、社会科学/管理(第43名)也实力强劲,艺术人文(第195名)则稍逊。因此可以说科大是一所工科优势比较突出的名校。
优势学科:工程学院、商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理学院(数学、生物学)、人文社科学、会计、分子神经学
香港城市大学
在学科领域排名上,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的工科在ARWU中也进入了50强(第42名),学科排名中则有两项进入50强:数学(52-75名)和计算机(第50名)。在QSWUR的排名中,城大的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展现较强实力,进入了百强,分别位列第79名和第72名,工程技术(第119名)和自然科学(第186名)也具有一定实力。
优势学科:商学、法学、创意媒体、数学、计算机、社会工作
香港理工大学
根据ARWU的学科领域排名,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的工科进入了百强(52-75名),数学(76-100名)与计算机(51-75)进入了学科排名百强。在QSWUR中,理大在艺术人文(第172名)、工程技术(第91名)、生命科学与医药(第225名)、社会科学/管理(163名)等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实力。
优势学科:酒店及旅游管理、辅助医疗(职业治疗、物理治疗、眼科视光学、放射学)、工程、物流
【相关链接】:
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本身需要双语教学,这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我国已加入WTO,在东西方文化传统的碰撞过程中,如何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证,这是当今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若我们的高校教师只会用汉语教学,所有的课程都用汉语讲,既不利于外国学生到中国来留学,也降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势在必行。
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重心在美国和欧洲,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传播方式从来就是从中心向边缘地带扩散。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地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必须加强英语学习,才能够较快地学习和掌握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产品和物资的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前列,中国要在世界开展大量的交流活动,就需要大量的“专业+外语”人才,才能保证我国在世界各个方面的份额,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昌增益教授认为,当今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是英语,科技交流语言更是英语。用英语教学能使我们更好地检索、利用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文献,因为从20世纪中后期以后高水平科技文献绝大多数都是英文的,和专著、国际会议一般使用的也是英文。用英语掌握科学与技术能使中国学生更为自信地走向世界,更为有效地了解世界和参与国际交流,从而使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轻松地“引进来和走出去”。
开展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社会面临着严峻的人才竞争。社会越发达,科技越进步,地球就变得越小,中国人与外国人、外国书的接触就越频繁,特别是计算机这个人类已经离不了的工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的通用性。缺乏“外语+计算机”的复合性人才,国家信息技术犹如缺少了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和科技巨人,要想成为软件大国、计算机强国便是一句空话。目前社会急需大批高素质和复合型的人才,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培养既懂计算机专业又能熟练使用外语的人才正是时代的要求。而目前的状况却是许多大学生尽管学了多年专业和英语,也拿到了该拿的“通行证”,但实际应用时却是“瞎子”“哑巴”。网上内容读不懂,英文资料不会查,计算机出现的提示信息看不明白,解读程序代码不知道什么意思,与外国人交流开不了口,这实在是一种尴尬的局面。
一个国家使用本国的语言无疑是独立的象征,但英语作为一种衔联科技和财富的工具却使双语国家的印度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三科技大国,其软件生产量现已占世界总量的16.7%,从而在某种意上讲正是因为双语才使其快速地走上更高层次的独立。难怪比尔・盖茨惊呼“印度将会在21世纪成为软件的超级大国”,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鉴于目前状况,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这是国家首次将双语教学提高到重要位置。
计算机双语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1.在计算机双语教学中教师是关键。计算机专业教师用英语准确表达计算机的专业概念,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那么让英语教师来进行计算机双语教学是否得心应手呢?其实不然,因为师范大学的外语系毕业生所学的都是生活英语而非计算机专业英语。这与会汉语却不一定能懂高等数学、流体物理是一样的道理。
教师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为此,可以从如下几点考虑:首先,要让专门从事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人精通计算机专业英语。尤其是年轻教师,要鼓励他们报考研究生、进修、出国深造、有计划地提高计算机外语水平,不把外语做专业,而要把外语做工具。另外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提高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词汇量。也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参考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当中,以适应、熟练计算机双语教学的需要。还可以制订一些相关政策,给有志于学外语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创造合适的环境,从多方面努力,力求尽早培养出大批合格的、优秀的、能胜任计算机双语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师资力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而且双语教学课程教师的备课、组织教学、批改作业等的工作量常常大于母语教学,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语课程的开设数量及质量取决于师资力量,师资培养是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双语教学队伍,计算机双语教学就永远挂在口头上。
2.在计算机双语教学中学生是根本。计算机双语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也要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保证学生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这在双语教学的试行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的外语水平尚未达到一定程度,就盲目地进行双语教学,无异于拔苗助长,将会事倍功半。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好外语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加大对双语特别是英语的投入,逐渐形成用外语学习计算机各门学科知识的习惯和氛围, 培养和造就双语人才。
3.课程的选择是载体。计算机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简单渗透,计算机双语教师上课时用外语讲述计算机的重要理论和关键词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外语环境;第二是整合层次,计算机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英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要达到这三个层次,并使学生能听得懂、跟得上、学得会,就需要选择一门计算机课程,使其能够实现上述三个层次的要求。除了教师的精讲多练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使计算机双语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师生互动。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选择了《C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网络》三门课程进行计算机双语教学,并且对上述的三个层次分别进行实践,择优弃劣,效果较好。
4.教材是保证。计算机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优秀的计算机专业外语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没有原版计算机专业外语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外语。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使用原版教材时,可以从中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到新的教育思想和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更容易了解到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选用教材需中外结合,不可一味的求洋,若外文原版教材内容、教育理念确实很新,主讲教师在进行挑选比较中,要选用,有些我国自己编写出版的专业外语教材已经站在世界前沿,也要选用。同时,还要鼓励高水平教师自主编写教材,编写出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教材,并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多媒体教学配套软件,以保证计算机双语教学的效果。
5.评估是措施。从目前情况看,各校开设的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多为本校的重点课程,从事计算机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本学科的年轻骨干教师,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都比较高。但他们的双语教学究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尚无法进行衡量,这就牵扯到一个评估的问题。现在令教师们困惑的是,究竟由谁来对双语教学成效进行评估,谁又有资格和能力评估双语教学?
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或许英语水平有欠缺,英语水平高的教师或许学科水平又逊一筹。专业老师达不到语言要求和语言老师达不到专业要求的问题普遍存在。此外,许多双语教学课程多为近几年才刚刚开设的课程,要在短期内对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准确地评估还不太切合实际。再有,不同的学校条件和水平不尽相同,当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估,这些都是有待探索和探讨的问题。
鉴于此,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专家应与部分高校的专家一起尽快拿出对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评估方案,以保证各个高校在进行计算机双语教学的准确评估。与此同时,各个高校也应成立相应的评估机构,以国家的评估方案为基础,联系本学校的教学实际进行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评估,通过评估促使计算机双语教学上档次、上水平。
6.培养目标要明确。计算机双语教学虽然目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但双语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必须要有一个量的考评标准,在此培养目标的要求下,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的计算机双语人才。
尽管计算机双语教学暂处于摸索阶段,但我们进行双语教学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目标要明确,这是双语教学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此,在双语教学时,要首先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有目标才能有动力,通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的要求,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目前,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计算机应用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截至2008年4月底,计算机学院现有教职工225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3人。学院在校生规模1854人,其中本科生为782人,硕士研究生653人,博士研究生419人,另还有软件学院本科生774人,第二学士学位30人,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861人。计算机学院以及软件学院在校生的总规模已达全校的9%以上。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科学研究上,注重基础理论研究、高技术研究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攻关,在人工智能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集成制造等主要研究领域基础上,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大力发展网络与多媒体、产品创新设计、数据库、嵌入式系统、网络分布计算等具有特色的新型学科方向。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2006、2007连续两年学院科研经费突破1亿,名列全校前列。2004年潘云鹤院士负责的“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术产品开发系统”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陈纯教授负责的“纺织品数码喷印系统及其应用”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人才培养上,学院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软件学院还设有软件工程专业。目前,学院(包括软件学院)已获得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4项,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2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另外还获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11项。学院学生注重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各类国际重要竞赛中频频获奖。学院培养的学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动手能力,在就业市场中广受好评。每年都为Intel、Microsoft、IBM、Google、Autodesk、Nokia、State Street、华为、百度、网易、腾讯、网新等国内外著名IT企业提供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涌现了许多耀眼的“新星”,如浙江省十大“创业之星”、“手机备备”的发明人方毅,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核心设计师章俊,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TopCoder程序设计竞赛“大赢家”并据此要重新评估中国软件工业水平的吴嘉之等。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模拟 虚拟
中图分类号:U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235-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使用计算机进行仿真的研究和应用也是如火如荼。计算机仿真 (Computer Simulation)又称计算机模拟 (Computer Analogy), 它是分析和研究系统运行行为、揭示系统动态过程和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 是系统仿真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仿真就是建立系统的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实验的过程。系统仿真技术实质上就是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的技术。因此, 通俗的说, 计算机仿真就是指在实体尚不存在、或者不易在实体上进行实验的情况下, 对考察对象进行建模, 然后通过计算机编程考察对象在系统参数以及内外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 达到全面了解和掌握考察对象特性的目的。本文主要在介绍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基础上, 谈谈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1、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综合概述
1.1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定义
计算机仿真系统是建立在现实理论和相关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其中包括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理论、仿真理论等。它是以计算机为载体,以其他物理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对现实系统进行动态试验,并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和信息资料对动态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对抽象问题做出决策。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仿真理论来研究问题对象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方法。
1.2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
自从计算机仿真技术诞生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它是以计算机为基础,根据问题对象的实际要求,建立真实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转换成仿真模型。在不同的决策问题下,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演示运行状态,从而将抽象问题真实地展现在计算机系统显示器上,它涉及计算理论、控制理论以及各种实际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综合多学科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当前,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国防、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和其它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起源于美国,后来被多个国家引进和推广,并且将该项技术列为国防军事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由此可见,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计算机仿真的步骤及关键技术
计算机仿真的步骤一般为:(1)建立数学模型。应考虑观测数据的表达和专家的经验,利用各种手段对计算机进行分析,建立一个特有的数学模型。(2)数据模型的程序化。利用先进的自动编程软件,进行交互操作,完成数据模型的程序化。(3)仿真实验。在仿真实验之前,应提前设置一套详细的实验方案,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仿真模型的运行,以达到实验的效果。
目前,计算机仿真计算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智能仿真。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把人类的思维行为植入整个仿真过程中,以知识为核心进行不断的研究、开发,使人工智能和仿真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仿造出与现实相近的景物和物体,以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需求。(2)面向对象的仿真。由人们的主观意识,通过功能设计研究开发,整合为图片、动画,以实现对象能够清楚的获取信息,引起系统的活动。(3)人机和谐仿真。从可视化仿真、虚拟仿真和多媒体仿真多个角度反应出计算机仿真的实际作用。(4)分布交互仿真。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可实现多方面仿真设备的互连,使时间与空间相互的配合,以达到一种虚拟的仿真环境。
3、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首先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的,目前,它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我们主要讨论其应用的几个主要方面:
3.1军事领域。主要运用在虚拟战场、战场的战术使用训练、战场评估、武器对抗效能评估等。目前这方面的仿真软件有国内神州普惠的 DWK。
3.2航空航天领域。主要仿真对火箭发射、卫星释放、太空行走、嫦娥登月等计算机仿真试验。
3.3教学领域。如通过计算机网络试验仿真和教学试验仿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网络运作动画、分析网络性能结果和设计简单网络实体,更容易、深入地理解网络协议和算法的复杂行为,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4工业制造行业的仿真。如机械加工过程,是机械行业进行生产的基础。利用计算机仿真,有助于发现其机理,为提高机械加工性能提供理论支持。主要包括:汽车制造是机械行业、齿轮设计方面、磨削方面、故障诊断、在疲劳寿命判断、于刀具设计、微钻头设计、渗碳层浓度分布、含间隙机构、空调制冷系统的研制和包装机械的开发等。
3.5气象预测领域。这是一个典型的无法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的领域,计算机仿真技术成为气候变化、气候预测的唯一手段。
3.6社会系统仿真。利用仿真技术可有效的分析我国人口的浮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3.7医学领域的仿真。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应用与医学领域,通过具体的模型,进行模拟操作,可实现手术科学化、精确化,服务于民。
3.8经济管理领域。通过搜集各地方财政收支、股市等运行情况,进行系统化分析,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可实现国家经济的宏观管理。
3.9城市建设领域。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实现城市建设领域的仿真,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当地交通运行情况,进而实施有效的规划。
4、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这是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仿真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加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相互融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在此基础上,计算机仿真技术必将得到飞速发展。由此可见,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而且应用效果越来越好,必将成为当今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面孔。
参考文献
[1] 张芹.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03)
[2] 龚小刚. 计算机仿真技术及其应用[J]. 硅谷. 2008(16)
关键词:大类招生;计算机与信息类;知识结构;共性知识;分专业特色知识
0、引言
科技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先导技术,也是当展最迅速、竞争最激烈、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影响尤为重大的技术领域。在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高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应为我国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伴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特点。为应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大类招生和培养成为当前高校积极试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与实践。
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来发展和专业规划的相关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现实更加理性地考虑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具有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并有助于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对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及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的理性选择。同时,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可以促进专业发展和建设,但必须指出的是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大类招生培养工作的开展,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重新审订、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专业选择的正确引导和发展平衡等。
1、知识结构剖析
知识结构是指各种知识在个人知识体系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各种知识的关联状况,即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层次的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是协调一个人正常发展的基本要素,直接决定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处理相关事务的综合能力。就本科生培养而言,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提高培养效果、改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由于课程是知识的载体,而课程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基础作用。
科学合理的专业定位是知识结构设计的基本前提。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和调查研究,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选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方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4个本科专业实施计算机与信息’大类招生培养(可分别简记作JSJ、TXJ、XA、WLW),分别定位于计算机产业及相关领域、铁路信息技术领域、信息安全领域和物联网领域的人才需求。在对国内外同类专业建设状况深入调研、走访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相关行业单位和人士、对计算机学院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北京交通大学现实与发展特色,我们进一步确立面向计算机与信息大类招生培养的本科生知识结构设计思路。总的来说,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数学基础,包括微积分、解析几何、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对于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基础不仅有利于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而且数学知识本身在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2)强化专业基础,主要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特别地,鉴于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特点,基本原理与方法系列的课程应在课程体系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在内容上进行适当调整,以持续跟踪领域前沿和最新进展。
(3)加强实践技能特别是系统分析设计编程技能。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属于工科专业,软硬件系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非常重要,具体可通过综合分类相关知识要素、优化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增加实验学时等途径实现。
(4)注重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在国际交流中是最为重要的语言之一,包括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内的相当数量的现代科学技术文献采用的都是英语。计算机源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且各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均基于英语加以标记,因而英语在计算机学科中具有尤为独特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水平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5)丰富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型交叉学科不断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这便对包括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在内的大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提出更高要求,因为只有具备“通才”所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综合能力,才可能奠定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其他领域有机融合的知识能力基础,并由此改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同样地,人文社科基础知识也是包括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在内的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改善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形象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健全学生的人格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简而言之,面向计算机与信息大类招生培养的本科生知识结构设计应体现“宽口径、厚基础、有特色、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基本原则。
2、知识结构设计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将计算机与信息类本科生所学知识和课程设置划分为以下4个模块:①人文社科模块,具体可设置思想政治、军事、体育、语文、英语、心理学等课程;②自然科学模块,具体可设置数学、物理及电子学方面的基础课程;③专业模块,具体可设置计算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选修3类课程;④自主模块,具体可设置学术讲座、社会调查等课程。其中,专业模块知识结构的精化设计是重中之重,也是构建大类公共知识结构与分专业特色知识结构的关键。
计算机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其中,知识领域代表特定的学科子领域,可被分割为知识单元;知识单元代表各知识领域中的不同方向,可分为核心和选修两种,核心知识单元为所有同一专业学生均应学习的基础内容;知识点则是组成知识单元的基本要素,代表知识单元中独立的主题知识模块。根据最新研究报告,计算机学科知识结构由18个知识领域组成。CC2013计算机学科知识结构概览见表1。
根据ACM、IEEE和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相关专业规范及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原有计算机与信息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在借鉴国内外同类院校相似专业培养方案和业界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构建出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核心知识结构,见表2。
为真正突出特色和使学生融入所选行业领域,各专业必须补充相关学科知识,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专业可补充铁路运营维护支撑信息技术、铁路通信与控制基础及铁路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信息安全专业可补充入侵检测、计算机取证、恶意代码防范等;物联网工程专业可补充无线传感网、物联网组网技术、物联网软件中间件、RFID原理与应用、传感器件与编程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