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34:36
序论:在您撰写保险经营管理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作为保险学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保险经营管理学”是对保险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组织、体现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主要从经营、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具体包括保险经营的市场、保险计划的管理、保险营销的管理、保险承保的管理、保险理赔的管理以及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等。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地认识保险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系统地掌握保险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保险资金运用、保险业务经营等内容。随着保险行业的飞速发展,各大保险公司对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扩大,而该课程满足我国现阶段培养保险人才的需要,并且能够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保险经营管理学”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尤其是保险业务流程及行业特征较为复杂,单纯地依靠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不仅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存在很大的阻碍,也对学生感性认识的培养极为不利。为了满足现代培养技术人才的需要,实训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传统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比较
传统教学倾向于传授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对学生在短时间内构建系统知识体系有促进作用,提倡班级教学制度,老师可以对系统的教学活动进程进行组织和监控,过分看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从教学内容来看,学生汲取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很少有机会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知识。从教学方法来看,老师只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以何种学习方法消化知识并不重视,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只求通过课程即可,所以很多学生只需要在最后关头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学形式来看,获取知识的渠道只有上课,形式太过于单一及模式化,忽略了因材施教和利用课堂以外的渠道。因此传统教育模式是封闭的、保守的,学生的发展需求受到传统教育指导下所形成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这使学生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实训教学主要依托于对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教学以实际工作项目的真实案例为基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注重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能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知识。实训教学是以提高全部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宗旨,最终实现企业满意用人、学生满意就业的双赢局面。相较于传统教学,实训教学有明显的教学优势,主要有以下四点:2.1实训教学能够让学生有更多实际的操作机会。保险公司作为现代金融机构极为重要的分支,其内部工作特别是涉及客户信息、公司经营数据等内容的工作具有严谨性、高效性、保密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实习无法提供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所以,很多学生到保险公司实习都是只能看而不能进行实际业务操作的参观式实习。而实训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签发保单、管理单证、计算费率、理赔、再保险、分析财务等实训训练,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训操作。2.2实训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有促进作用。传统的保险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对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不能将实际的业务和理论的知识系统的结合。而实训教学通过模拟保险公司的工作环境及经营的环节,实现了实训和课堂教学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和实际有效地结合,能够有效缓解长期保险理论教学和实际情况相脱节等弊端。2.3实训教学能够精简保险实务保险公司的经营过程具有复杂性,学生的短期实习很难实现对保险业务的全面了解,通过保险实训,对保险业务主要流程进行精简和提炼,能够让学生对保险实训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基本认知。2.4实训教学的实现成本相对较低。近些年来,校外实习所需要的实习经费呈不断上升趋势,为了缓解由校外实习带来的经济压力,校方通常会选择缩小实习的时间及规模,并且实习的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实训教学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成效。故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保险经营管理及相关内容,我们将采用以实训教学为主、保险业务模拟软件作为辅助工具的教学方法。
3保险业务模拟软件简介
保险业务模拟软件是集培训与教学为一体的保险专业教学平台,为保险学专业的学生搭建一个和真实业务相接近的教育环境,学生通过对保险业务模拟软件的操作,既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又能够对将来工作中所需的技能进行提前掌握,即使就业竞争环境再激烈也能拔得头筹。同时,保险业务模拟软件提供了数个真实案例,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有选择、有目的的操作,对于课本中所学的内容,学生可以以业务操作的形式进行反映。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操作记录为相应的学生进行操作打分,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操作并予以指导。保险业务模拟软件能够使教学与实践相互配合。通过对保险公司业务流程的模拟,使得学生在对软件熟练掌握之后,就能对工作快速上手。
4实训教学结合保险业务模拟软件在“保险经营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使实训教学法能够发挥其最大效用,即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理解“保险经营管理”的各个流程并掌握部分重要的知识点,我们借助了保险业务模拟软件,并利用该软件的突出设计进行学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4.1岗位模拟。保险业务模拟软件要求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协商担任保险人、客户两个角色,每组中至少需要一个保险公司和一个客户,多则不限,随即进行角色演练。岗位模拟能使学生置身其中,以当事人的身份熟悉保险经营管理的流程和技巧,让学生学以致用,工作后能快速地进入角色。4.2案例应用。保险业务模拟软件根据业务环节设计了一系列的情景案例,实现了以实训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的教学手段。通过所提供的案例素材及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结合“保险经营管理学”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以当事人的身份对案例进行操作,寻找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盲区并进行改正。“保险经营管理学”课程本身极具复杂性及抽象性,通过软件实训平台的案例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为容易地将其所学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一种实际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及社会能力。4.3流程模拟。保险业务模拟软件设置了个人客户端和公司端,构建了客户的投保氛围及保险公司的工作氛围,并模拟了一系列的保险经营流程,学生们可分组进行演绎,流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4.3.1承保、核保过程。(1)登陆个人客户端,根据当前的案例信息填写投保单信息,并进行缴费;(2)登陆公司端,确认缴费信息,进行承保、核保,决定保单是否生效。4.3.2理赔过程。(1)登陆个人客户端,进行报案登记,申请理赔;(2)登陆公司端,录入赔付申请及立案,确定保险责任并进行理赔计算,可拒赔;(3)登陆个人客户端,进行理赔查询,查看是否理赔。4.3.3给付过程。(1)登陆个人客户端,申请给付;(2)登陆公司端,通过审核,进行给付。
5实训教学结合保险业务模拟软件学习
“保险经营管理学”的意义“保险经营管理学”作为保险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单纯具有理论性的指导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并不能高效地接受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实训教学刚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该平台能够对保险的经营管理进行深度分析,以学生需求为基础构建教学平台,利用保险业务的实训,使学生充分地了解保险的经营管理以及业务的拓展,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训活动后得到充分提高。此外,实训教学结合了保险业务模拟软件该仿真实训练软件,通过对保险公司的销售、核保、承保、理赔等环节进行较为真实的模拟,将理论知识、实体教学、仿真实训软件三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提早接触到保险公司寿险、财险等业务的模拟。学生以保险业务的承担者角色进行经营过程的模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从而真正提高学生从事保险相关工作的竞争力和信心,可以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实训教学与保险业务模拟软件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保险经营管理学”,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出高素质技术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大松,向运华.保险经营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关键词:保险;经营;管理;综合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马明明(1972-),男,广西财经学院金融系教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保险、理财。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2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65-02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和保险公司对于财务人员的保险经营能力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一方面,保险公司急需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保险经营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高校保险专业和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保险经营管理的能力相对较弱。保险人才供求矛盾的根源在于高校保险经营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不注重实践教学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的保险经营管理学的教学中应该采用“综合教学法”。
一、高校保险经营管理学教学现状
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属于应用型人才,但是在从事金融类行业的工作时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与高校的保险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薄弱状况密切相关。
第一,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的单方面讲授为主,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保险经营管理学的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课时比例,仍然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学生的被动学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实践教学而言,学生根据确定的资料,按照确定的方法,得出相应的实践结果,自始至终,学生很少独立思考,甚至都不可能问为什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所需的应用性人才不相符合。
第二,实践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实践项目设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或教学软件与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毕业设计选题理论性较强,偏离实际;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形式单一且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的经费支持不足等等。
第三,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保险经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之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保险经营管理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保险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在保险企业等金融部门工作过,这就容易导致对具体的实践业务环境只具有感性认识,对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细节不是很了解,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第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比较薄弱。由于保险经营管理学科的特殊性,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的学生,即使提供了实习机会,也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简单地了解保险机构设置和保险业务等参观实习的层面,很难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综合管理教学在保险经营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乔伊斯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教育模式》一书,他在书中具体地分析和研究了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将教育模式分为25种,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是受制于当时的经济和科技条件,在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应用比较单一,往往以课题的理论教学为主,而实践则是要在毕业之后再进行。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可以进行整合,因此,综合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综合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和重心,主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化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化;同时,主张在教学中尽可能加入实践教学的环节。综合教学方法不仅把教学当成是一种行为,更是把学习的方法当成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将学生看成教学的重点,将实用性看成是教学的目的,因此,综合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教学思想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爱学、指导学生会学。一般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启发方法,同时将以教师活动为主的启发方法贯穿于其中。核心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综合。
(一)校内综合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采取综合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校内的综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校外综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综合教学模式在保险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传统的保险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性教学,这种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改变。所以,在大学保险经营管理课程中应该引入综合教学的方法,首先需要明确合作教学是什么、合作教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划分学习型的小组、在既定的目标中队友应该具有哪些任务等等。学生如果遇到困难,应与队友讨论,或向老师寻求帮助。让学生参与其他小组的讨论,分享其他小组的讨论成果。这个阶段是综合教学的初级阶段――理解合作教学阶段。其次,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形成合作学习的团体,确定学习质量的评价标准。为了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明确规定为: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在平时成绩中包含日常的测验成绩和进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把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最后,在有效的教学之后,交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时间,实现合作教学中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阶段:教学阶段。保险经营管理课程的综合教学阶段主要分为两部分:讲授部分与课堂模拟部分。首先,在课堂讲授部分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是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提问,并积极组织小组的讨论活动。其次是模拟部分,模拟的作用是分析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在模拟之前,教师准备好必要的理论和案例,作为材料分发给每一个团队,而每一个团队必须以自己的能力为基础,至少负责一个部分,老师会用事前准备的问题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提问,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给出每一个问题的解释,教师在模拟的过程找出错误进行纠正并进一步深入地讲解。
第三阶段:复习阶段。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每个团队都要进行最后的考试和测验,这个阶段就是课堂后的复习阶段。复习阶段主要是对上两个阶段进行的学习和思考进行复习和巩固。通过这个阶段,教师也应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整体素质有了大体的把握。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综合的合作性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对合作学习的一个优势和劣势的把握,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校外综合教学
校外实习包括保险经营管理开课之初进行的认知实习和最后一学期的综合实践两个模块。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各类认证证书的考核。
第一,认知实习。在保险经营管理课程开课之初进行。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保险企业,保险企业是如何进行经营与运作的。通过认知实习,增强学生对专业重要性的认识,以激发学生对管理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树立学生的就业与岗位观念,学习企业员工的优秀品质,培养其敬业精神,增强其岗位意识,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第二,综合实习。实践的内容可以包括:顶岗实习,同时完成相关岗位的实习报告。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专门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由学生到社会人转变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第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为了学生的就业需要和督促学生对于知识的自学,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报考各种资格认证证书,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解决目前我国高校保险经营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真正实现在校内学生主导,在校外加强实践的综合教学模式。综合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保险经营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俞仲文、刘守义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杨克全.高校保险学专业建设现状及改革构想[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0,(08).
[3] 丁继安.高等教育实践性学习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饭社,2009.
[4] 郭银华.高校保险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7).
[5] 孙喜平.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1).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里程碑。为了纪念大会的召开,当年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从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为保护“唯一的地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家对许多重大国际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在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人类家园方面却能达成高度的共识。这是因为,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已经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牢固树立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最初来自胚胎学,代表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演变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竞争的加剧,科技作用的迅速增长,发展一词作为经济增长的代名词越来越得到普遍使用。今天,发展的概念已具有更深刻、更广泛的内涵。而发展观则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概念的转变实际上是人类发展观的演变,而发展观的转变与深化,则是生产力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不断提高。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的全新的发展观,是在发展观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之一,深刻理解其内涵,对于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从70年代以后关于经济增长的辩论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把历经4年研究和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中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总书记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更进一步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与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与模式,它不是在一般意义所指的一个发展进程要在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强调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力对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他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就是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它的目标是不仅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而且还要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保护生态资源,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发展指标上与传统发展模式所不同的是,不再把GD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中可以看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二、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
当前,全球环境保护正呈现新的特点。一是一批影响全球环境并关系整个人类今后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持久性有机污染、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二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消费猛增,出现资源大量消耗、废物大量产生、资源紧缺的局面,突出表现在能源、水和一些不可更新的资源上。据来自95个国家1300多名研究人员历时4年完成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指出,全球60%以上的生态系统资源没有被可持续地利用。1945年以来将土地变为耕地的面积几乎等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总和。1985年以后,复合氮化肥的使用更加加剧了土壤环境的恶化。地球上10~30%的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15个生态系统当中只有4个环境有所改善,其中,渔业和淡水已难以承受人类需求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绩。但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为代价的,是在生态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2003年,我国的GDP仅占世界GDP的4%,却消耗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30%,水泥总产量的40%,煤炭总产量的31%;万元GDP的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我国石油消费量的1/3要靠进口,世界铁矿石和铝矾土贸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国采购。此外,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水平的1/5,土地资源不到1/3,已出现全面紧缺的势头。粗放的发展模式加剧了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不堪重负。
我市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几年来,我市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环境保护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东辽河水污染严重状况好转,扰民噪声得到有效控制,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素养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还没有摆脱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加之环境容量小,我市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全省和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8.3%和23.2%,特别是城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39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水土流失是全省最重的地区之一;主要水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特别是东辽河干流市区下游河段污染严重,为劣V类水质,成为全省污染最重的河段之一,给下游四平市和整个流域带来严重影响,对四平市人民的饮水安全构成威胁。市区大气污染仍较严重,大气环境质量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要达到适合居民居住的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还需要做出很大努力。耕地人均占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80.5%;由于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理化性状变坏,土壤中残留毒量较大。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不高,森林的生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引以为荣的煤炭资源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面临枯竭,并造成大面积采煤塌陷区,矿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发展是第一要务。我市既是老工业基地,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市经济发展也曾有过辉煌时期,被人们誉为东北的“小上海”。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到来,与其他老工业基地一样,体制上的弊病逐渐显露,并日益突出,加之煤炭资源的枯竭,以煤炭开采业等一批主导产业逐步衰退,全市经济下滑,落在了全省的后面。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快速增长,但在总量上仍然很小,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仍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受到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双重压力,与其他地区相比,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更加突出。加快发展,改变落后面貌,是全市上下的共同愿望,是当前全市各项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但是,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破坏;二是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2004年辽源生产总值(原GDP)比上年增长26.8%,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5.0%,工业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烟尘、二氧化硫、粉尘分别比上年增长15.5%、46.3%、46.2%和46.9%。可见,我市经济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今年我市经济发展目标是,辽源生产总值实现135亿元,增长31%,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还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在老污染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又增加新的污染,我市的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的发展也难以持久,十六大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无法实现。
怎样发展,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市130万人民当前和长远利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治本之策,加强环境保护也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解决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
第一,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和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高度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新材料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垄断性和低成本化的特点,应用范围广,代表了科技发展的方向,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市具备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把新材料确定为我市主导产业,更能够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更能够突出经济发展的重点。健康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发展健康产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顺应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我市兼有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地处东辽河、松花江流域上游,水质良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近几年健康产业涌现出的一批骨干企业,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环境污染较重,受产业政策和生态环境制约,优势地位逐渐削弱。只要我们立足现有基础,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机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产业结构低度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性根源,进一步提高“三大产业”科技含量,就能够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版权所有
第二,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是追求更实用有效的科学技术、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一定基础条件,目前,全市涌现出一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如:以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循环经济的辽源市金昌企业集团公司,以利用废弃煤矸石生产空心砖发展循环经济的辽源矿务局矸石空心砖厂,以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唐辽源热电公司等等。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循环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只是少数企业的自发行为,还只是在少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循环和链接。今后要尽快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要抓好各类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工作,加快典型经验的推广。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要在大力发展“三大产业”中全面融入循环经济理念,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无害化处理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入手,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比重,提高循环经济层次和覆盖面。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里程碑。为了纪念大会的召开,当年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从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为保护“唯一的地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家对许多重大国际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在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人类家园方面却能达成高度的共识。这是因为,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已经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牢固树立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最初来自胚胎学,代表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演变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竞争的加剧,科技作用的迅速增长,发展一词作为经济增长的代名词越来越得到普遍使用。今天,发展的概念已具有更深刻、更广泛的内涵。而发展观则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概念的转变实际上是人类发展观的演变,而发展观的转变与深化,则是生产力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不断提高。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的全新的发展观,是在发展观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之一,深刻理解其内涵,对于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从70年代以后关于经济增长的辩论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把历经4年研究和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中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总书记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更进一步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与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与模式,它不是在一般意义所指的一个发展进程要在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强调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力对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他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就是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它的目标是不仅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而且还要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保护生态资源,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发展指标上与传统发展模式所不同的是,不再把GD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中可以看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二、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
当前,全球环境保护正呈现新的特点。一是一批影响全球环境并关系整个人类今后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持久性有机污染、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二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消费猛增,出现资源大量消耗、废物大量产生、资源紧缺的局面,突出表现在能源、水和一些不可更新的资源上。据来自95个国家1300多名研究人员历时4年完成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指出,全球60%以上的生态系统资源没有被可持续地利用。1945年以来将土地变为耕地的面积几乎等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总和。1985年以后,复合氮化肥的使用更加加剧了土壤环境的恶化。地球上10~30%的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15个生态系统当中只有4个环境有所改善,其中,渔业和淡水已难以承受人类需求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绩。但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为代价的,是在生态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2003年,我国的GDP仅占世界GDP的4%,却消耗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30%,水泥总产量的40%,煤炭总产量的31%;万元GDP的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我国石油消费量的1/3要靠进口,世界铁矿石和铝矾土贸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国采购。此外,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水平的1/5,土地资源不到1/3,已出现全面紧缺的势头。粗放的发展模式加剧了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不堪重负。
我市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几年来,我市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环境保护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东辽河水污染严重状况好转,扰民噪声得到有效控制,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素养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还没有摆脱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加之环境容量小,我市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全省和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8.3%和23.2%,特别是城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39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水土流失是全省最重的地区之一;主要水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特别是东辽河干流市区下游河段污染严重,为劣V类水质,成为全省污染最重的河段之一,给下游四平市和整个流域带来严重影响,对四平市人民的饮水安全构成威胁。市区大气污染仍较严重,大气环境质量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要达到适合居民居住的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还需要做出很大努力。耕地人均占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80.5%;由于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理化性状变坏,土壤中残留毒量较大。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不高,森林的生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引以为荣的煤炭资源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面临枯竭,并造成大面积采煤塌陷区,矿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发展是第一要务。我市既是老工业基地,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市经济发展也曾有过辉煌时期,被人们誉为东北的“小上海”。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到来,与其他老工业基地一样,体制上的弊病逐渐显露,并日益突出,加之煤炭资源的枯竭,以煤炭开采业等一批主导产业逐步衰退,全市经济下滑,落在了全省的后面。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快速增长,但在总量上仍然很小,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仍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受到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双重压力,与其他地区相比,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更加突出。加快发展,改变落后面貌,是全市上下的共同愿望,是当前全市各项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但是,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破坏;二是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2004年辽源生产总值(原GDP)比上年增长26.8%,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5.0%,工业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烟尘、二氧化硫、粉尘分别比上年增长15.5%、46.3%、46.2%和46.9%。可见,我市经济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今年我市经济发展目标是,辽源生产总值实现135亿元,增长31%,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还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在老污染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又增加新的污染,我市的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的发展也难以持久,十六大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无法实现。
怎样发展,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市130万人民当前和长远利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治本之策,加强环境保护也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解决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
第一,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和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高度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新材料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垄断性和低成本化的特点,应用范围广,代表了科技发展的方向,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市具备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把新材料确定为我市主导产业,更能够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更能够突出经济发展的重点。健康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发展健康产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顺应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我市兼有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地处东辽河、松花江流域上游,水质良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近几年健康产业涌现出的一批骨干企业,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环境污染较重,受产业政策和生态环境制约,优势地位逐渐削弱。只要我们立足现有基础,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机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产业结构低度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性根源,进一步提高“三大产业”科技含量,就能够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版权所有
第二,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是追求更实用有效的科学技术、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一定基础条件,目前,全市涌现出一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如:以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循环经济的辽源市金昌企业集团公司,以利用废弃煤矸石生产空心砖发展循环经济的辽源矿务局矸石空心砖厂,以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唐辽源热电公司等等。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循环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只是少数企业的自发行为,还只是在少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循环和链接。今后要尽快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要抓好各类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工作,加快典型经验的推广。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要在大力发展“三大产业”中全面融入循环经济理念,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无害化处理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入手,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比重,提高循环经济层次和覆盖面。
我院于2005—2010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血液透析用前臂动静脉内瘘术20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110例,女98例;年龄为17-75岁。20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39例、慢性肾盂肾炎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临床症状为:无尿或者少尿、全身浮肿者145例,全身浮肿、尿量在400~800ml/d者64例。血红蛋白在30~76g/L之间,血尿素氮为26.5~67.5mmol/L,血肌酐为477~1679umol/L。
2 手术方法
采用局部麻醉,于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之间作一斜行或者弧形切口,长约4cm。先于外侧皮下分离显露出头静脉,结扎其小分支,将头静脉主干游离3~4cm,结扎静脉远端后切断,于近端置微型血管夹;以液压适当扩张静脉,并用盐水纱布覆盖保护静脉。在桡侧伸拇肌与肱桡肌之间,切开深筋膜及两腱间的软组织,分离出桡动脉3~4cm,并结扎其小分支。用纤维外科手术器械修剪吻合部位的血管,剥离桡动脉血管外膜1cm左右,用微型血管夹于动脉的远近两端阻断血流,在其间用锐利的小夹刀纵行切开动脉壁,其长度与用于吻合的静脉断端口径一致,将游离的头静脉断端剪齐,减去断端的外膜3~5mm,将头静脉与桡动脉行端侧吻合。在肉眼下以7-0无损伤尼龙线间断缝合8~10针。松开血管夹,见静脉充盈、搏动,并能触到明显的血管震颤自吻合口向静脉近端传导。止血后缝合各层。包扎敷料时注意勿压迫过紧,以免发生术后早期血管栓塞。
3 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
209例中,202例为第一次手术,另7例为采用传统手术后出现并发症行第二次手术。内瘘建立后一般在7~14天开始使用。连续使用最短者为3个月,改作肾移植手术,最长者达6年,血流量维持在200~250ml/min,平均为220ml/min,本组病例术后未出现明显的感染、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或腕管综合症等并发症。我组病例中3年、5年的通畅率分别为85%和78%。
4 讨论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考试时间
020219 电力市场营销
(专科) 6142 多种经营管理 2009年7月5日下午
090608 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专科) 3167 林业生态环境评价 2009年7月5日上午
020107 保险(专科) 0081 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 2009年7月5日上午
090601 农业经济管理
(专科) 2541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2009年7月4日上午
020231 劳动和社会保障
(专科) 3313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2009年7月5日上午
点考报名条件:仅限电力市场营销(专科)、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专科)、保险(专科)、农业经济管理(专科)、劳动和社会保障(专科)的考生报考。
报名截止时间:2009年5月28日
考生须在指定报名时间内,将填写完整的点考申请表寄达福建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考务科(郭老师收)。5月28日前将报名费汇入指定账户内。点考报名费:80元/门。
点考申请表下载地址:福建自考网 fjzk.com.cn
账户名称:福建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自学指导中心
账号:1402023209600001648,开户行:工商银行鼓楼支行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考试时间
020219
电力市场营销
(专科)
6142
多种经营管理
2009年7月5日下午
090608
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专科)
3167
林业生态环境评价
2009年7月5日上午
020107
保险(专科)
0081
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
2009年7月5日上午
090601
农业经济管理
(专科)
2541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2009年7月4日上午
020231
劳动和社会保障
(专科)
3313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2009年7月5日上午
点考报名条件:仅限电力市场营销(专科)、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专科)、保险(专科)、农业经济管理(专科)、劳动和社会保障(专科)的考生报考。
报名截止时间:2009年5月28日
考生须在指定报名时间内,将填写完整的点考申请表寄达福建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考务科(郭老师收)。5月28日前将报名费汇入指定账户内。点考报名费:80元/门。
点考申请表下载地址:福建自考网 fjzk.com.cn
账户名称:福建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自学指导中心
账号:1402023209600001648 开户行:工商银行鼓楼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