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34:29
序论:在您撰写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075
由于人类的天性贪婪,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牺牲了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的遗迹,这些文明因农户们的过度放牧和过度耕作,付出了损坏环境和社会的巨大代价。目前我们面临的是资源逐渐被耗尽,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大幅度失衡,农民和农村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城乡贫富差距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并无明显好转的局面。社会的不适当发展与治理模式,正在破坏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在当下的生产力水平和条件下,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或可以再次启动农业文明循环。但是,如果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仅仅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现代农业园,把增进权利和财富视为园区发展的目的,把“良好”的农业园区定义为产量最高、最具有盈利性,显然这样的农业园区建设必然会产生危机,也将不可持续发展。
1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再认识
所谓的现代农业园区,我们的认识是园区建设的技术密集型,经营方式内容为农业科技开发与辐射、种养殖的示范和营业推广等,其发展目标应该是促进区域经济内的农业结构优化和农业产业的升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开拓了园区建设的范围和模式,形式上单一的生产工厂化和大棚栽培模式被打破,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发挥作用,园区内的主导性产业、区域优势以及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各种经营类型都纳入到园区建设范围。农业生产的高科技含量和园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建设好现代农业园区的关键要素。从理论上理解,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可以发挥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的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发挥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
农业是个最古老的产业,对于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也是与人们最息息相关的问题。现代农业园区,是新时期提出对农业生产与经营模式转型升级的新范式,它承担着社会赋予的新使命。它应该成为现代农业对社会的展示窗口,应该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是绿色食品的安全生产基地,是现代农业信息展示、技术推广、农产品优质品种的博览园,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这么一幅景象:环境是优美的、设施是先进的、技术是领先的、品种是优新的、管理是高效开放的,它代表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来,不论是从规模上还是效益上,确实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一味追求规模和效益的现代农业园区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研究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园区的经营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2实现现代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1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应该是生态的
随着人们对欲望不断升级,逐利意识不断强化,不少人打着开发农业的旗号,越来越强的干扰和破坏使自然资源成为新稀缺品。因为农业是以有机生命为基础的产业,一方面,农业产业的生物层与自然界的生物圈一样,在客观上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约束;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技术和产品研发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上的生物层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人类的智能,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农业特点,笔者认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遵循农业生态的自然规律显得尤其重要。农业生态系统是建立在有生命的动植物、微生物基础上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不可能改变农业的自然内核。自然规律依旧制约着农业生产环节,并远远高于其他非农产业的影响。
由于人类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以及发挥作用具有局限性,所以人类的劳动力与智能只能在尊重并适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农业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只能在边际上对农业起适当的改造与强化作用,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目前,人类对长时间、大范围自然控制仍表现为手足无措,而无人工干扰下的特定地域性内的自然资本复杂性和稳定性是一般人工系统无法比拟的,如何合理继承这种原生态资源,维持并修复自然界的整体生态功能,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规划农业园区基础是应保持自然环境持续性,用保护、继承自然资源的方法来建设稳定、优质、持续的现代农业园区,有利于维持和强化农业生态功能,达到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22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应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粮农组织于1991年在荷兰召开“农业与农村发展国际研讨会”,对可持续农业提出被广泛接受的定义:“采取某种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久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能维持土地、水、动植物遗产资源,并且不造成环境退化,同时这种发展在技术上是适当的,在经济上是能持续下去,并且能够被社会接受。”目前一些农业园区的建设基本上还是沿用世界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以农业高产为目标,主要依靠化学物品的高投入,在有限的土地上实行集约化生产。长期如此,问题就逐渐显现,而且会加速恶化。现在,我们已经面临了这样的困局,经济建设与生态之间出现了种种不协调的现象,经济发展伴随着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如此的农业园区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应该具备多方面的功能,既表现为生产(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废弃物的生产)、生活(生活设施、生活环境、社会沟通)以及生态(消纳废弃物、生态屏障、生态服务)的内部功能,还表现为农业的观光性、休闲性、生态性、民俗性以及保健、教育等外部功能。因此,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目标之一在于有效地利用人力、自然和技术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剥夺后代自主决定其资源及其利用的机会,使农业园区的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基础与保证。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把我国的农村地区建设成具有合理的村庄布局、宜人的居住环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既具有传承农村特色,又体现现代社会文明的新农村。
23通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系统创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必须以发展大农业为目标,全面规划园区建设,发挥农业园区的整体功能。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农业生产模式,建立开放的生产技术体系,挖掘农业生产的内在潜力,着眼于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实现资源的连续利用。调整和优化园区内的产业结构,使农业的三个产业综合均衡发展,坚持生产销售一体化和完善农业产业链,并使各产业之间互相支持与配合,相得益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提高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的风险承受能力,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以发展大农业为目标的思想,必须落实在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上。必须在严格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优化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农业粗放型向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转变,必须彻底转变单纯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忽视生态的传统观念,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投入与产出比率、产品的商品化率和劳动生产率,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系统创新,以及农村各业的兴旺发达,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粮、经、饲三元结构,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要因地制宜实行粮经饲作物的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另一方面,则通过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储存、保鲜及深加工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种养加贸工农一体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各具特色的一体化产业实体,形成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区域化布局和社会化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4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必须聚焦于农业安全和农产品安全
农业产业担负着提供人们生存最基本的食物需要的责任。以前我们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农业生产只能把产量放在首位,通过提高产量解决温饱问题,而没有条件对农产品质量提要求。当解决了温饱,而农产品产量又大幅提高,因农产品缺乏需求弹性,必然导致“菜贱伤农”。近年来,蔬菜、猪肉、水果等过山车样的价格伤害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另一个更严重的后果是,污染的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过程的非生态化,引发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由温饱走向小康,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出更高的需求,传统的农产品已不能适应消费者需要。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低,原因之一就在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深加工能力差、品质差、农业经营规模小以及农民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等。所以,质量导向必须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指导原则之一。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应该聚焦于改善农产品品质,使农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珍品,成为既具有外形的美观与漂亮,还应具有口感好的安全、营养的农副产品,在确保质量过硬的前提下再提高生产量,以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为此,现代农业园区在严格遵循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强化在园区内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示范,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同时还要强化对国际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权威部门的标准,以适应农业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为提高我国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技术保障。
3现代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模式
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模式上,要遵循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生产、农业技术和服务为主线,利用农业园区的自身优势、慎重地选择与介入农业生产直至农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以促进农产品增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凸显农业科技在各环节的作用,形成引进新品种、生产标准化以及加工、贮运物流、销售等各种形式的示范园网络。因此,现代农业园区若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应当运用自然界的生态学原理和社会系统科学方法,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运用高新技术优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生态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综合开发系统。概括起来,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主要模式有:
31以科技为主导的农业园区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园
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主要是经营者在农业科技技术指导下,进行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并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从一些地区的实践来看,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物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等方面进行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配置,使生态系统结构和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优化,从而进行无公害生产,实现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第二,通过经济系统价值流计算农业园区的投入产出比,实施农产品的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园区的科学管理和生产环节的监督机制,保证园区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第三,鼓励外资、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园的开发,组建农业龙头企业,并积极支持与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产销关系,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和规模农业带动农业结构升级转型。
32以绿色农业为主导的生物园区建设――绿色农业生物园
绿色农业生物园建设的重点是进行生态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阻止有害元素进入生物体,它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如今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的食品安全事件和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这些已然成了制约我国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快以生态食品、绿色农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农业生物园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举措。具体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引进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杜绝有毒农药的使用,可适当施用生物农药。
第二,农村废弃物应用生物技术进行处理,把禽畜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实现立体农业,将畜禽粪便及冲洗水经厌氧发酵后作为有机肥返田,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生态化、立体化和农业产品绿色化。
33以休闲观光为主导的农业园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在工作之余越来越关注身体的健康。于是休闲观光农业成了人们释放压力、满足对精神和物质需求而开展的好去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可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观赏、解压等体验现代生活,是旅游业与农业之间之间的交叉产业。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园区,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好去处,在观光休闲中还可以丰富农业知识,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劳动,享受农业成果和利用田园休憩达到健身的目的,促进当地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因此休闲观光农业园建设的关键是在传统农业功能结合旅游功能,是一种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改造的新事物,是农业产业链向服务业的延伸与渗透,农业观光园建设措施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休闲观光农业园建设要注重特色,农旅结合。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首先将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发展的基础是农业,主体为农民,园区的特色是田园色。休闲农业园区项目建设要凸出“农”味,在“农”字上做文章,贴近农家生活。包括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过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包括在农业设施的栽培、生态立体的种养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展,达到人们追求新、奇、特、异、美的心理。
第二,准确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市场定位,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强化宣传,努力使观光园产生品牌效应,例如浙江金华的万象花卉现代农业观光园,对外开放五年来一直坚持“创知名品牌,让绿色进万家”的宗旨,为了提升观光园的整体形象,2011年投入资金对园内十二项内容进行了整体的改造,效果明显,如今万象花卉是一个可提供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宣传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园区,是金华规模最大和项目最多的田园休闲场所,并且已成为国家级旅游景区和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
第三,有针对性地开发特点鲜明的旅游项目与产品,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拔拔菜、种种花、钓钓鱼,享受大自然田园带给人们的乐趣。这也是国外观光农业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可以与农村的民俗观光结合起来。
4案例实证:金华盘前村高山蔬菜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金华盘前村是金华婺城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其所处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种植的高山蔬菜深受欢迎并价格不菲,受经济利益驱动,村民盲目开垦山地1300多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给村民带来收益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利设施差,抗灾能力弱,由此也制约了高山蔬菜的持续发展。2003年在省农业厅和财政厅的支持下,开始实施高山蔬菜的产业化开发,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扩建钢架大棚、配套杀虫灯和防虫网,同时将1000多亩山地退耕还林,推行微蓄微灌技术,逐步改善了生态环境。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该农业园区不仅强化了生产,还开辟了旅游功能。盘前村充分利用双龙风景风之顶、风景秀丽的独特优势,建立了一个观光森林公园,2012年又创立了特色旅游,供人们避暑、观光,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度假、休闲的好去处。盘前村的村民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得到显现,做到了该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从重发展速度和数量转变为重发展效益和质量,从重园区的外延扩大生产转变为重内涵扩大再创造,从对自然资源重开发转变为重保护,这是一个动态的环境。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要避免以往那种“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环境”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转向为有效地使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农业经济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Hsu,H,WSChern,,FGaleHow Will Rising Income Affect the Structure of Food Demand? [R].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AIB-775,Chinas Food and Agriculture:Issues for the 21st Century,(2002-04)[2007-02-15]:10-13
[2]张新华,戈特瓦尔德中国农业与食品企业的可持续性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9-98
[3]伍瑛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机制[J].生态经济,2000(9):18-21
[4]尚明瑞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2005(4):267-273
[5]曹俊杰生态农业、效益农业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问题,2002(3):59-60
[6]黄祖辉,等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要创新――发挥农户经营、合作经营、公司经营三大制度优势[J].农村经营管理,2011(8):26-28
[7]于湘贞“一带一路”背景下高邮现代农业的发展[J].中国市场,2015(25)
[8]张红宇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4(28)
1.1稳定粮食生产,落实惠农政策
针对大量土地流转和粮食效益偏低,以及稳定种粮面积与结构调整种植的矛盾的现状,通过推广“粉干专用稻”、“再生稻”、“优质稻”,实行“粮经轮作”,组装配套机械化和统防统冶,以规模化、专业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益。通过落实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再生稻催芽肥补贴、水稻保险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1.2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农业
引进福建绿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土地流转1000亩,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种植甜椒、尖椒、西红柿等20多个品种,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闽清福猪良种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林洞村发展生猪养殖,项目投资1200万元,其中包括130万元配备养殖污染整治设施,占地103亩,年出栏生猪近12500头,产值2250万元;引进吉发养殖场,在下庄坂工业区发展鳗鱼养殖产业,用地面积48.5亩,注册资金50万元,总投资1800万元;引进盛世阳光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景观苗木种植;引进福州施恩织和农有限公司,投资800多万元建设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形成花卉区、养生食用植物区、中草药区、苗木绿化区、科研区等五大区,以产业化、结构化发展台湾特色花卉种植。同时将林洞、秀环、炉溪等3个村列入福州市外环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发展万亩蔬菜基地,大面积种植芋头。
1.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形成蔬菜、花卉苗木、名优水果、畜禽水产养殖、油茶、茶叶等六大产业。
(1)以下庄村为龙头发展平原地区万亩芋生产基地,以饭洋村为龙头发展半山区千亩菜豆生产基地,以林洞村为龙头带动高海拨地区种植反季节西红柿、花椰菜千亩生产基地;
(2)根据本地独特的气候和资源优势,大力引导花卉苗木产业。以盛世阳光农业有限公司和施恩织和农有限公司为龙头,将花卉苗木产业打造成本镇的新兴产业;
(3)推行梅溪两岸常绿果树带的发展战略,引进台湾客商和优良品种,大力优化品种结构,推进葡萄、脐橙、无核柿、板栗、橄榄等果业的发展,建立了5个千亩水果基地,以上汾村龙晶提子葡萄园为主的千亩葡萄生产基地、以饭洋村为主的千亩脐橙生产基地、以溪东村为主的千亩板栗生产基地、以黎家村为主的千亩无核柿生产基地、以秀环村为主的千亩橄榄生产基地,促进了名优水果优化升级;
(4)以抓龙头和建基地为突破口,压缩散养数量,扩张牛、羊、生猪以及家禽、鳗鱼的规模养殖,壮大畜禽水产龙头企头。掀起山上养牛、竹山养羊、冬闲田养鸡和鸭、山塘水库养鱼、溪河水域养蛋鸭的热潮,推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散养养殖生猪,通过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逐步演成“畜牧业-带动种植业-转化增值”,形成“猪-沼-菜”,“猪-沼-果”良性循环产业链;
(5)调整坡地、梯田,山地开发,在梅坪村及周边村发展特色油茶1000亩;
(6)以玉台绿茶为中心,进行老茶园改造,引进优良品种,实施山地开发,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成为年产近500亩优质绿茶基地。
1.4培育新型服务组织,发展品牌农业
以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通过对农产品统购统销,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实现生产销售规模化。炉溪芋专业合作社带动炉溪及周边村种植芋1100亩,实现产值890万元,梅坪村成立梅坪农业合作社,种植油茶300亩,坪街村七叠溪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注册农产品商标3个,并建设百亩无公害蔬菜示范片,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茶口村大力发展粉干加工业,依托茶口粉干协会和老林粉干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农户”等产供销模式带动茶口粉干发展,并建设茶口粉干交易市场,将“茶口粉干”品牌进一步做大。
2塔庄镇现代农业的不足之处
(1)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水平比较低,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和示范作用弱。
(2)项目开发深度不够,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设施以及先进农艺相互交融的程度比较低,一产向二、三产延伸渗透仍显不足,农业旅游两业交叉融合不明显。
(3)土地流转存在一定的困难。
(4)农业人才短缺。
3塔庄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塔庄镇把保障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根据农业资源和劣势,以及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把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作为强大动力,不断优化布局结构,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块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现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3.1落实“粮安工程”
把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先后在坂尾、饭洋、下庄、梅寮等村建立高产示范基地。并实行“6个统一”(统一供种、统一浸种、统一播种、统一专用配方肥、统一化控、统一病虫害防治)服务,展示蔬菜、水稻新品种,并及时组织现场观摩和咨询活动。建立4个示范片,即溪东村的优质稻示范片、饭洋村的再生稻示范片、梅寮村的粉干专用稻示范片、坂尾村的机收再生稻示范片。同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千方百计带动农民增收,确实保护好耕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3.2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适度规模化经营。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仍占主导地位,土地流转仅3700亩,己不能满足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改变现有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合作社、企业基地与农户之间合理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打造“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以不断提高基地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3.3巩固提高特色产业
培养壮大蔬菜、名优水果、花卉苗木、畜禽水产养殖、油茶、茶叶等主导产业以及优质稻、粉干专用稻、中药材、花生等特色产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开发建设冷冻、冷藏设备及高标准加工包装车间,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载培,开展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认证。
3.4抓好龙头示范带动
重点抓好福建绿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设施农业龙头企业、闽清龙晶科技有限公司葡萄生产基地,以采摘葡萄旅游为特色,形成七叠温泉-龙晶葡萄的旅游线路,成为集休闲、采摘、科普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龙池、茶口、上汾3个村依靠盛世阳光现展有限公司,发展种植乔木、水生观赏植物、山垅田养泥鳅、垂钩乐园、生态超市、林下土鸡土鸭养殖;溪东村依靠施恩织和农有限公司,逐步打造生产型与休闲观光农业合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养生休闲园区;下庄村以闽清县吉发养殖场为龙头发展特色鳗鱼养殖;林洞村以福建省闽清福猪良种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发展生猪养殖;壮大老林粉干专业合作社,经分散加工、成品粉干回收、集中精包装等流程,统一销售至东南亚、福州、厦门等地区,实现粮食加工转化,带动粮食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产后附加值,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给予政策倾斜,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形成带动力强、辐谢面广的产业龙头,努力培育新一批省级、市级、县级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格局,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5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关键词] 常规现代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D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76-01
1 常规现代农业的困境
19世纪4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进入了以消耗大量化石能源为特征的现代农业阶段,这种现代农业也称石油农业,或常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使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常规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问题,如生产效益下降、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资源枯竭等,这些问题使得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1.1 农业的投入产出比下降
1950―1986年,世界谷物产量从7亿吨增至18.7亿吨,增加了1.7倍,肉类产量从3819万吨增至14821万吨,增加了2.9倍;与此同时,全球拖拉机总台数增加了3.6倍,化肥施用量增加了8.6倍,农药使用量增加了32倍,灌溉面积增加了2.5倍,农业的化石能源(石油、煤及天然气)使用量增加了6倍。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预测,把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计算在内,全世界的食物生产年增率应达3%~4%,如按常规现代农业的能源利用率计算,农业中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的年增长率应超过6%~8%。显然,一次性能源生产的增长满足不了这样的需要。另有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每公顷耕地的能耗达到24.8×109焦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7.8×109焦耳,发达国家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18倍。美国每公顷玉米生产需消耗760升石油,能量的投入产出比为1∶2.4,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可达1:15。
1.2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常规现代农业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森林减少、土地侵蚀与土壤退化、生物物种灭绝等。森林的破坏和消失,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引起气候异常、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物种灭绝、大规模病虫害频发。就生物资源来说,据估计,全球物种有1000万~2000万种,但日益发展的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方式,使人们只注意其中的150种植物和15种牲畜,其他大多数物种遭到了淘汰。目前每年生物物种的灭绝数量达4万种。20世纪初以来,全世界有75%的农作物和近半数的牲畜品种已经绝迹。
1.3 环境污染加剧
现代农业依靠大量化石能源的投入来维持农业的高产出,造成大量化肥和农药残留于水、土壤、空气和生物体内,也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对环境形成广泛和长久的破坏。
农业生产是对土地、生物、水、气候等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利用的过程。但是,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使农业生产的代价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难以持续。这种状况强烈要求人类改变以征服者的姿态对待自然的做法,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子。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动力农业、超石油农业、再生农业等替代模式,试图摒弃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回归自然农业。然而这些替代模式过于崇尚自然,产出低、效益差,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在市场经济中也不为广大农民所接受。而80年代中期提出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
2 农业可持续发展
2.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自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农业提出以来,对于什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认识并不统一。有的侧重资源和环境保护,有的强调增加产品以满足需要;有的强调低投入,有的强调高效率。例如,1988年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性委员会对“持续”的解释是:指一种能够增进人类需要同时不仅不破坏甚至还能改善自然资源的农业系统的能力。1989年美国农学会、作物学会、土壤学会的意见是:可持续农业是在一个长时期内有利于改善农业所依存的环境和资源,提供人类对食品和纤维的基本需要,经济可行并提高农民以及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1990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的《食品、农业保护和贸易法案》对可持续农业的定义是:可持续农业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动植物综合生产系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能满足人类对食品和纤维的需要,提高和保护农业经济赖以维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最充分地利用非再生资源和农场劳动力,在适当情况下综合利用自然生态周期和控制手段,保持农业生产的经济活力,提高农民和全社会的生活质量。
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四个特点:
2.2.1生态可持续。生态系统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及生态资源的持久、稳定的供给能力为基础,持久地保持资源的开发能力,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做到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
2.2.2经济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经济可持续性就是经济活动的可获利性和持续增长。从生产者方面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农业不能有利可图,生产者没有积极性,农业就不可能持续。从社会来看,可持续农业必须持续地增加农产品与就业,持续地提高土地等生产投入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1 现代农业的含义
现代农业是同传统农业相比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而产生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几个方面,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手段和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通过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农业进行一定的支持,在管理农业的过程中以科学经营理念为原则,从而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从具体上看,现代农业的含义包含四个方面:首先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各类机械化的生产工具,其动力主要是石油和电能,除此之外,化学肥料和农药也应该广泛的应用其中。从总体上来看,现代农业的物质和能源都是由工业部门所提供的。其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指导时,通过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然后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自然进行利用和改造。第三,专业化、社会化以及区域生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农业产品需求的变化,农业生产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不仅如此,农业还同工商业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而且,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农业产品大大提高了其商品化的属性。第四,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制度和农民生产方式。现在,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民通过合作的方式不断扩大其农产品饿生产规模,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农民的生活方式。
最初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就是机械化农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又增加了良种化化学化以及水利化三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认识到,过去那种只注重技术和经济的农业发展是不对的,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生态效益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现代农业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做好农业生态建设规划工作
因为我国各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各地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以及生态模式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在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要对各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产的配套技术、管理形式、产业规模以及区域协调等进行规划,从而有效的推进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
2.2 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
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所以为了使这些技术能够成为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应该对与生态农业生产有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这些技术一定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安全和生态管理技术。
2.3 走市场化道路,将生态农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以及现代化进行不断推进
多年的农业生产的经验表明,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走上市场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巨大的生命力,否则,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会失去动力。这样看来,现代农业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一定要将市场作为其发展的导向,并且对生态农业的龙头企业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此同时,构建出一条“科-农-工-贸”一体化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将各种不同的生产模式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之中,例如:“公司加农户”模式、“公司加基地”模式。当前,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跟随国际科技发展的潮流,进行各种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生产技术规程与标准的制定。
2.4 进行农业转型,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并且通过大量生产健康食品为农民增收
未来能够顺利打通出口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通行证就是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因为当前全球人民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而健康安全的食品主要是通过现代的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所以,现代农业应该鼓励农民进行健康食品生产,生产那些具有市场前景并且具备健康特色的农产品,创建国际农业产品品牌,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第二,将单纯的面向国内市场转变为面向国际市场。第三,转变为符合功能性的农业生产。第四,转向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业生产。
2.5 不断对农业基础化设施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完善
从总体上来看,农业一方面可以将农业产品作为生产原料提供给其他的产业,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他还将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给所有人。所以,国家一定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建设中来,同时将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不断的完善,将生态补偿计划考虑到农业生产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将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行巩固。
2.6 加强专业知识的推广,健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律
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农民、领导、科技人员都要参与到生产中来。所以,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就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广有关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专业知识,并将其对农民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加农民对现代农业的了解。同时,健全的法律法规也能够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依法发展。
3 结论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但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农民和技术人员和国家管理者的重视,并且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方法的总结。
1 现代农业的含义
现代农业是同传统农业相比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而产生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几个方面,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手段和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通过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农业进行一定的支持,在管理农业的过程中以科学经营理念为原则,从而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从具体上看,现代农业的含义包含四个方面:首先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各类机械化的生产工具,其动力主要是石油和电能,除此之外,化学肥料和农药也应该广泛的应用其中。从总体上来看,现代农业的物质和能源都是由工业部门所提供的。其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指导时,通过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然后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自然进行利用和改造。第三,专业化、社会化以及区域生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农业产品需求的变化,农业生产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不仅如此,农业还同工商业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而且,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农业产品大大提高了其商品化的属性。第四,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制度和农民生产方式。现在,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民通过合作的方式不断扩大其农产品饿生产规模,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农民的生活方式。
最初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就是机械化农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又增加了良种化化学化以及水利化三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认识到,过去那种只注重技术和经济的农业发展是不对的,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生态效益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现代农业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做好农业生态建设规划工作
因为我国各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各地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以及生态模式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在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要对各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产的配套技术、管理形式、产业规模以及区域协调等进行规划,从而有效的推进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
2.2 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
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所以为了使这些技术能够成为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应该对与生态农业生产有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这些技术一定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安全和生态管理技术。
2.3 走市场化道路,将生态农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以及现代化进行不断推进
多年的农业生产的经验表明,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走上市场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巨大的生命力,否则,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会失去动力。这样看来,现代农业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一定要将市场作为其发展的导向,并且对生态农业的龙头企业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此同时,构建出一条“科-农-工-贸”一体化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将各种不同的生产模式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之中,例如:“公司加农户”模式、“公司加基地”模式。当前,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跟随国际科技发展的潮流,进行各种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生产技术规程与标准的制定。
2.4 进行农业转型,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并且通过大量生产健康食品为农民增收
未来能够顺利打通出口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通行证就是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因为当前全球人民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而健康安全的食品主要是通过现代的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所以,现代农业应该鼓励农民进行健康食品生产,生产那些具有市场前景并且具备健康特色的农产品,创建国际农业产品品牌,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第二,将单纯的面向国内市场转变为面向国际市场。第三,转变为符合功能性的农业生产。第四,转向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业生产。
2.5 不断对农业基础化设施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完善
从总体上来看,农业一方面可以将农业产品作为生产原料提供给其他的产业,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他还将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给所有人。所以,国家一定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建设中来,同时将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不断的完善,将生态补偿计划考虑到农业生产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将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行巩固。
2.6 加强专业知识的推广,健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律
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农民、领导、科技人员都要参与到生产中来。所以,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就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广有关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专业知识,并将其对农民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加农民对现代农业的了解。同时,健全的法律法规也能够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依法发展。
3 结论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但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农民和技术人员和国家管理者的重视,并且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方法的总结。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
自21世纪以来,我国中央各级地方政府对各项扶农助农相关政策进行详细部署与实施,各部门就农村、农业与农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严抓经济发展,促使各地区农民的实际收入及生活质量得到飞速的提升,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也相继提高。
一、当前我国农业在可持续发展当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基础理论环节较为薄弱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具有多项学科进行相互交叉的特性,其具体包括农业学科、电子控制、信息技术以及经济管理等。从我国现有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来看,自政策推行之后,农业耕种及其管理主要由家庭为单位,难以进行统筹管理。同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现状上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仍处于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当中,特别是针对生态农业发展结构上,亟需精通农业科学、经济学以及生物学等多项学科的专业型高端人才,但就我国目前农业经济现状来看,还不具备借鉴基础,其理论体系搭建并不顺利。
(二)农村劳动力不足,剩余劳动力并未得到高效利用
我国农村的留守群体大多为儿童和中老年人,这是当前农村发展的一大普遍现象,给农民种植粮食和务农带来极大的不便,部分村户甚至将自己的土地转给其他人进行种植,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当深入到农村观察研究中发现,农村还有较多的潜在剩余劳动力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大部分农民在一年的时间里仅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实际务农,多数农民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开始进城打工,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便不再回农村劳作,这也是导致农村经济下滑的一大原因。
二、新时期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形式,建立生态农业体系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理论研究要站在其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上,其理论基础决定着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高度及走向,需要把理论基础放在实践前面,严厉杜绝先发展再治理这一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另外农业经济体系构建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从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上可以看出,我国生态农业体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构建:其一,以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为视角,积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及治理,促进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其二,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技术的全面推广。基于农业经济技术接受者为农民,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优化推广途径,解决当地农业经济转型中的资金问题;其三,在农业市场方面需要规范市场价格,保障农业市场经济的稳定,建立健全的农业市场波动保障机制,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农民利益。
(二)加大力度进行农业科技创新
各地区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建立以农业科技为首的研发试验地,以此来完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结合各地农村实际情况来实施以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结合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加快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以及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坚持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及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与此同时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及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的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机制,加强重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转项补贴规模;完善气象农业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及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切实的提升重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及粮食生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三)深化农村土地资本化发展
在我国实施以来,主打以土地为公、一家一户经营为主。生产资料同土地公有制相结合,充分的调动起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承包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于农村人民的生活需要,很多年轻人开始纷纷进城打工,留下缺乏劳动能力的儿童及年迈老人。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有效解决:第一,农村土地资本化可交由各级政府来相应指导,将现有土地可以转给需要耕种人手中或是在开采前将不能使用的沟渠等土地交由政府处置,这样不仅可以将土地资源更好的利用,更为重要的是维护了农民的切实利益,从根本上帮助农村现有剩余劳动力更好的发挥所长,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吸引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进驻农村,特别是一些具有农产品生产加工实力等方面的企业公司。企业可以根据当地农村特色,将农产品加工打造成为富有浓厚地域特点的产品出产,并对一些易于腐烂的农产品进行及时处理,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同时也为农村节约大量的可用资源。第三,当地政府部们要大力宣传并指导农民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试着放手让农民自主经营。农村消费市场影响面一旦打响,就会从根本上打破村民以往的生活圈子,带动我国内需政策的提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市场的开拓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所在。结束语总而言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发展中存在的意义在于确保农业食品及制品的卫生安全能够符合国家检验、实现农业产值的快速提升及效益增长。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带动下,切实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继而充分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红英.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3(12):51-51.
[2]赵玉芳.浅谈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6(28).
关键词:张掖 绿洲 现代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73-03
甘肃省张掖市位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发展生态经济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近十几年来,绿洲农业的发展围绕高效节水农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培植了一批蔬菜、种子、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制种、蔬菜、草畜、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为绿洲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效实践。2010年和2011年,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中国农科院、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张掖市人民政府、河西学院、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管委会承办的两届“绿洲论坛”,分别以“生态可持续、绿洲更和谐”和“绿洲、生态、发展”为主题,利用诸多知名专家和学者的高端智慧,就绿洲发展的实践经验、技术和理论进行高层次研讨和交流,将绿洲生态、现代农业、城市发展三者系统集成,进行探索研究,这对张掖绿洲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指导作用。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乘势而上,进行张掖市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究,探索张掖市绿洲农业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如何与专家、学者的智慧进一步有效结合,产出绿洲农业发展的新经验和新方法,形成“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社会易接受”的张掖绿洲农业发展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模式,以促进张掖市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东经97°20′至102°12′,北纬37°28′至39°57′。东连武威、金昌,西接酒泉、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各内蒙古接壤。本区东西长210—465公里,南北宽30—148公里。处于走廊内最大的内陆河黑河中上游。国土总面积4192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9.2%。辖5县1区,即山丹、民乐、临泽、高台、肃南县和甘州区,全市共60个乡镇,835个自然村。全区总人口126.41万人,人口密度30.15人/km2。全市由南部祁连山地,北部阿拉善平原,中部绿洲走廊三部分组成基本地貌格局。南部山地居于祁连山褶皱和阿尔金山断块的一系列平行山系,大致呈西北—东西走向,海拔高普遍在3000—4500米之间。中部是绿洲走廊区,海拔高度为1000—1500米,并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异趋势。走廊以北为北山和阿拉善平原,前者海拔高度在1500—2500米之间,多为一些中、低山、残丘组成的阿拉善台块的边缘褶皱带,后者海拔仅为1000—1500米左右。全市年日照时数在2902.2至3174.1小时之间,年降水量在92.8至295.6毫米之间,蒸发量1804.3至2481.4毫米之间,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1.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布局。全市41924平方公里土地中,有耕地282.21万亩,约占全市面积4.5%,农村人均耕地面积约2.8亩,高于全省人均耕地2.08亩,远高于全国人均耕地1.0亩的水平。有可利用草原面积3257.51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1.8%。相对丰富的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资源约束,若能合理科学的利用,全市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将会有较大发展空间,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
2.丰富的光热资源,为农业提供了天然能源。全市年日照时数2902.2至3174.1小时之间,日照百分率为60%~70%,比同纬度的天津2705小时约多300小时。川区夏作物生长季(4—7月)总日照时数约为1100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6%左右,平均每天9小时以上。秋作物生长季(5—9月)总日照时数,全区平均在1200小时左右,约占全年的40%。全市各县总辐射量为(5.58—6.21)×105J/(cm2.a),比同纬度的天津(5.30×105J/(cm2.a)多。川区粮食作物光能利用率在0.79%~1%;肃南草原光能利用率在0.6%~0.7%,其它草原产草量少,光能利用率更低。平川地区的张掖、临泽、高台年均气温为8.1—8.63℃,山区在4.7—7.7℃。川区≥0℃气温平均起始于3月11—17日,终止于11月9—12日,平均间隔日数为240—247天,活动积温为3390—3567℃;浅山区≥0℃气温起始于4月5日(民乐县)终止日为10月27日,间隔日数205天,活动积温为2267℃。≥10℃气温川区平均起始于4月19—25日,终止于10月2—4日。间隔日数为160—169天,活动积温为2870—3085℃。日照长、积温高,加之绿洲沙漠的增温效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光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