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34:29
序论:在您撰写智慧教育的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现代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74
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重视,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由此,教育工作者面临相比与过去任何时代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1 现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目前教育工作者的竞争大,工作强度增加,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越来越多。根据各种文献资料数据表明,现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社会学校评价带来的压力
教承担着塑造人类灵魂,传道授业的重任,但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社会普遍重视和关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比如:上级领导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工作的评价标准,学生差异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自我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心理落差。
再者,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比较多,每个家庭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惜重金给小孩开小灶,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和兴趣班,或者给班主任和其他科老师送礼,以求得老师的更多关注和照顾,生怕孩子落后于别人。这无形中给老师施加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孩子如果在学校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家长常常不问事情缘由,就向老师问罪;学生的成绩和表现不好,家长也把矛头指向老师。于是家长对老师的不良举动和不良态度,也成了老师每天都必须面对难题。
1.2 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面临的挑战
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也是形成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之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严峻的考验。面对这些挑战,许多教师感到自身专业技能跟不上时代步伐,自我评价下降,无形中增加了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心理压力。
再者,近年来,部分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下岗制、工资级别以及按绩取酬等竞争性的评价制度给教师带来持续不断的紧张感。
1.3 现行教育体制与个人教育理念的冲突
在升学指挥棒的导向下,在学校、教师乃至家长对升学率的狂热追求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相比,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大环境中,教育工作者的绩效评价就以学生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为标准,这就导致了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出发点,而忽略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忽略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当今教育领域,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这使得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式不得不做出全新的审视,部分教师不得不追求改变,包括放弃已有的教学观、学生发展观。
1.4 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
教师的职责为教书与育人,因为学生具有的生命性、发展性和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比其他职业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情感。而教学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对于老师来说,每天并不是简单的8小时工作制,除了正常的上课任务外,还要进行课下的备课,修改学生作业和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等,基本上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
教师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收入状况却一直不尽如人意。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使得部分在乡村任教的教师的待遇远远低于在发达地区的;而那些在普通学校或者民办学校工作的教师,辛苦程度不比重点学校轻,甚至更操心,可是却很难看到成绩,职称等问题更难解决;在同一间学校中,代课老师的收入又远远低于进入编制的教师相比较,即使他们的工作任务一样,甚至负担更重,压力更大。部分教师群体在不公平感控制之下也更引发心理失衡。
2.1 “理念”―指导教学行动的总体指导思想
2.1.1 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则以育人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而这,正是教育工作的使命所在。不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要从提高素质的根本目的出发,始终以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引导学生走身心健康发展之路,扎扎实实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奠定“人生基石”。
2.1.2 树立终生学习观念
终身教育的概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终生教育开始是一种新的理念,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教育系统。到21世纪初,终生教育的概念正在逐渐被终生学习的概念所代替。终身学习更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更体现了学习化社会的特征。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这种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深入研究学科以内或者学科之外的知识,只有老师好学,知识渊博,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2.1.3 具备灵活实用的教学智慧
现代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教学智慧,把生活与知识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知,在生活、成长和经验改造中进行教学,达到“知行结合”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这种灵活实用的教学智慧,让学生学会以生活为老师,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2.2 “智慧”调动一切资源,开创各种道路的创想
2.2.1 教学要体现新课标精神
首先,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人文传播,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等各个方面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2.2 教学工作的新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
2.2.3 教师自我调整适应的方法
教师要真正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有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自我期望值。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承认自己的不足。面对不如意,教师不应该总拿尺子去衡量别人,应该多反省自己。每天快乐地与学生交流,在教学中,用理智巧妙的方法去处理学生犯的错误,学生们的每一次获奖、每一点进步,都是对自己教书育人成绩的肯定。教师要始终带着饱满、乐观、阳光的情绪面对学生,宽容、快乐的情感从自己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并且将正能量传递给每个人,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于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理念、智慧和策略,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为此一直进行着不懈努力,针对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压力进行调查分析,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理论指导,也在探寻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新途径。
摘要:认知词汇语用学的概念观认为人头脑中表征的概念要远多于语言系统中词汇的数量。语用调整是在对词汇编码概念调整基础上获取交际词义的途径。外语学习者在理解词义时要根据语境对编码概念做出适当的调整,可以有效应对词汇理解的灵活性问题。
关键词:编码概念;认知词汇语用学;外语教学
作者简介:张星(1986-),男,山东济南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083-01
一、认知词汇语用学的概念观
就概念和词汇的关系,大体上有三种意见。传统观点认为,概念和词汇是一对多的关系,即少量元概念可以构成许多不同的词汇,人们用一些基础的、普遍的概念如ADULT,MALE,MARRIED等组合后可以获得不同的意义,如woman, man, wife, husband等。一段时期以来最为盛行的观点莫过于人脑中所存储的概念和词汇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观点受到了Fodor的支持:人们意欲通过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就等同于词汇在人头脑中的编码概念。[1]而关联理论则独树一帜,提出了第三种可能,即人们有能力在头脑中构建出或表征的概念数量大大多于那些已经在语言系统中被词汇化了的概念数量。[2]因此,正是这种搭配的失谐才使得单个词汇有了在不同场景下表达不同概念、指称不同事物的可能。
以关联理论为代表的认知词汇语用学就交际概念和词汇编码概念之间的信息差是如何弥补的这一问题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关联框架下的认知词汇语用过程以代码模式为依托,提出话语理解的推理模式,将解码视作语用推理的前提,解码从属于推理,目的在于获得发话人的交际意图,编码概念只不过是在充当寻找发话人意欲传达概念的线索。而这一观点背后更深层次的假设即是大脑中所能表征的概念要远远多于那些在语言系统中被编码了的词汇数量。因此,只有少部分的概念在人类心智中被概念化,绝大多数的概念没有也不必被人们编码。首先,词汇语用学的研究目标是运用关联理论来解释词在使用中表达的概念与它的编码概念之间的关系。编码概念与交际概念大体上有两种关系:语用缩小和语用扩充。语用缩小是指词汇表达了一个比编码意义更具体,比其外延所指范围更小的涵义。语用扩充是指具体使用中的词汇表达了一个比编码意义更为宽泛,甚至与编码意义毫不相关的一个交际概念,如词的喻式用法等,其外延所指范围更加广大。这表明说话人头脑中的概念要比他的词库丰富的多。其次,从听话人角度看,听话人根据不同的语境以说话人所提供的词语的编码概念为线索在线构建符合当前语境下的临时概念,这个临时概念也并不在听话人的概念系统中,因此听话人是通过对词的编码概念的解读获得了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与编码概念的关系可能是扩大了的,也可能是缩小了的。
二、词汇语用与外语教学
编码概念和交际词义的信息差再一次表明语言形式与功能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交际词义是在特定语境中存在的,这就要求学习者在理解词义时要根据语境对编码概念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有效应对词汇理解所带来的灵活性问题。
第一,传统语言教学中对词汇的解读多类似于交际的“代码模式”,学生掌握的多是词汇的编码概念和字面意义。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往往不足以应对各种阅读材料和交际情景,很容易发生误读误解。认知词汇语用观则认为交际词义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人们可以根据交际需求编码概念加以改造,编码概念的某些成分可以被扩大、删除或是强化,对词语的理解不是简单的对词语的解码,词义的理解是建立在关联推理基础上的认知过程。它需要学习者调动现有的背景知识形成相关的语境假设以完成推理。这种“推理模式”的一大优点就在于它把判断分析与理解正确与否的权力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扩展的他们的思维空间和参与程度,而且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并促进他们成为知识的运用者。[3]
第二,交际词义以编码概念为依据可以进行再创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语境的再创造。学习者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例示获得的仅是词汇的一些用法特征,并没有获得其在语境中的真正用法。所以教师应当努力创造词汇的使用环境,使学习者有真实的语境感受,同时学生也利用其已掌握的编码概念知识来推测该词汇在语境中的交际词义,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认识到学习词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编码概念是词义的核心,在同一个语言社区里相对稳定,学习者可以通过它与语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对编码概念进行加工以取得最佳语境效果。如在“Our future is still an X”,“未知数X”是人人知晓的表示不断变动和不确定的“变量”,在这个句子里则是指“不可预知”的意思。它从一个认知领域迁移到另一个认知领域中,因此,要对该词做出准确理解,就要求学习者以其编码概念为出发点,结合语境和背景知识对“X”的编码概念进行语用调整,临时构建出一个当前语境下最符合文意的交际词义。
三、结语
外语词汇的教学要始终把握以传授语言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为目标的总方向,教学的方法应当与培养目标相一致。若将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获得的编码概念看做是只能用于构造合乎语法句子的规则的话,那么对编码概念的语用调整则是准确理解词义,保证交际准确性的根本途径。认知词汇语用学的概念观更加注重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词义的能力,促使学习者采取创造性的方法来理解词义,对词汇教学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Fodor, J. A.The Language of Thought[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
一、中职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词汇表共收词2200个左右,含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及常见的职业类词汇。其中无标记单词约1700个,标*号的单词约500个。中职英语教学分模块实施,学生在不同的模块词汇学习中应该达到不同的词汇学习要求。基础模块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应学习本表中无标记的约1700个单词;达到基础模块的“较高要求”为学生应继续学习约200个标*号的单词;达到拓展模块的教学要求为学生应再学习约300个标*号的单词。英语~汇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掌握丰富的词汇量有利于阅读理解、语言交际和英语技能的发展。
二、中职英语词汇的教学状况
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实用型和专业性很强的技能人才,这导致了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教学而轻基础课教学的现象。英语课的课时被压缩到每周2至3节。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难以实现让学生掌握1700-2500个基础词汇,200-400个英语习惯用语,约300个行业通用词汇及缩略语。此外,受传统词汇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片面地强调词汇指示意义的学习,而忽视了指引学生深入理解词语的内涵意义,学生只懂得孤立地学习每一个单词和简单机械地识记单词,耗时低效。
三、概念隐喻与英语词汇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相结合
1. 概念隐喻与英语词汇一词多义教学
Lakoff指出,人类使用的语言中有70%都具有隐喻性。人们可用一个概念领域方面的词语去描述另一个概念领域。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是人们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结果,主要是以最少量的符号传递最大量的信息。词汇中的原型义项主要是通过隐喻模式引申出各扩展义项,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来自于一个相同的意象图式。如fire,它的基本意义是“火、火灾”,后来延伸为“取暖装置、激情”。又如board,它的原始意义是“一块薄的木材”,后来引申为“一块木质的平板、黑板、棋盘”等多个意义。因此,在讲授多义词时,中职英语教师应该对基本范畴词汇进行分类整理和重点讲解,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词汇的基本意义,还要引导他们结合隐喻的认知方式进行推理和学习词汇所包含的其它义项,透彻地理解词汇,增强推理能力,扩大词汇量,有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教师也应该利用大量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一词多义现象,基本词义可通过隐喻模式引申出与原型义项相关的多个扩展义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如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生产和发展,除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降低产品成本外,还要注意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产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形成了现代的成本会计,其使用率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我们在这方面的教学也要不断地改革创新,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与国家的需求。
一、认清现阶段五年制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的不足
1.对成本会计重视不足
成本会计更趋于应用,在企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中的成本会计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现阶段的会计教学没有将其作为教授的重点,很多教师也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学习与教学,师生的重视力度都不够。
传统的高职会计仍以课堂教学作为中心环节,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灌输模式,费时费力,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2.教材的实践性不够完善
成本会计发展于近几十年,并在发展中不断融入新的理念,其制度与操作都有着不断的变化,可是我们的教材依旧是以前的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呆板,实用性不强。导致教出来的学生只能考试,而不能从事简单的成本会计操作。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套用了传统的成本专科会计的教学思想,基本上仍是“学术教学”,有的只是简单地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改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创新意识不强
成本会计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收集、核算、分析,从而实现成本控制与成本预算的目的。但是,在教学中的成本会计,数据是现成的,公式是统一的,核算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学生无需创新,只要模仿、套用就可以了。
4.教学与就业脱节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更趋于考试与考证,与实践应用的成本会计相差甚远,导致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无法胜任会计职务,甚至放弃会计专业。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成本会计教学模式的要求
1.从实际出发
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针对的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若将岗位分解,就是面向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模块。从教学主客体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从具体内容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就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及其组合。
2.结构合理
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是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这就要求纵向教学结构要顺序衔接,横向教学结构要结构合理,教学模块要组合恰当。
3.实践技术信息化
建立以单元知识与技能为系列的会计教学单元库、模块库,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增加内容全面、样板性强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等,扩展实验项目内容,使之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务、金融等,提高实验室硬件的档次,配备专职的实验员,实现会计实验室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组建模拟公司、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三、以社会需求为指引,创新改革成本会计教学模式
1.引入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从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出发,将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技能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的结构形式均围绕该技能,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行动化学习任务。项目教学法需要把书中几个重要知识点分为几大项目,例如根据成本会计具体核算内容将核算方法分为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将这几种方法确定为应完成任务,明确各项目学习目标与工作任务,将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作为项目教学法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高职高专人才的培训需求,同时也是满足企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
2.应用图示教学法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从宏观角度来说,一是成本核算部分,二是成本控制与管理部分。成本核算部分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项目分析学习,而成本控制与管理部分可以应用图示教学法。图示教学法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抽象理论具体化,零碎知识系列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一般期末转出后结平,生产费用最终都归集到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中。这时可以使用基本生产成本的“T”字账户,使得结转过程形象生动,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生产成本是从哪结转,要结转到哪去的过程。
3.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成本会计核算公式多,费用分配表、费用明细账和成本计算单多,用黑板板书不仅非常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可能将所有表格都板书出来。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教学课件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直观地演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上的应用是会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发展趋势,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图、文、声、像并茂,具有直观、具体、 生动和使用快捷、方便等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事先制作好的公式、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等在教学过程中一一展现。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较迅速地将前面所学知识点调出,加深巩固学生印象。并且可以和当今制造业的发展形势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播放企业生产全过程,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企业工艺流程以及成本计算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改革考核方式
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训目标和课程设置特点,应采用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的,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训力度,开设仿真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现代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是高职会计教学的核心问题,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也是未来会计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适用的新型财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劲松.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消费导刊, 2007(13).
关键词:概念隐喻 高职学生 英语词汇教学
一、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及高职学生英语词汇掌握现状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Wikins认为“我们不能认为词汇的重要性不如语法”(1972)。没有语法,人们也可进行粗略的交流,可是没有词汇,人们根本无法交流。学习语言而不学习词汇是根本不可能的。词汇学习,作为语言教授的重要方面,对外语的学习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枯燥的单词教学方法:教师重复领读,学生跟读;提供相关词组,简单造句。无非都是孤立地讲解词汇,这将会导致即使学生学量的词汇,也不能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词与词之间缺乏联系,记忆不牢固。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本就相对比较薄弱,一个好的词汇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二、概念隐喻理论的内涵
概念隐喻理论首先出现在Lakoff 和 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而后在Lakoff在1993发表的“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一文中得到系统的阐述。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系统是隐喻性的,概念隐喻又是通过语言隐喻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人是通过语言隐喻来表现思维隐喻的。概念隐喻是从日常表达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认知机制,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甚至是一些抽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因此,语言中的词语具有隐喻性质。在隐喻结构中,概念隐喻理论运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向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其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简而言之,隐喻表达只是跨概念域映射的外在表现,如“Time is money”,用描述“金钱”的词汇来表达“时间”的描述。于是,我们可以说,“花费金钱”,也可以说“花费时间”;可以说“浪费金钱”,也可以说“浪费时间”,因为时间和金钱都一样宝贵。通过隐喻,形成了语义转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三、概念隐喻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语义学角度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新的依据。Ronald Carter曾经指出:如果将所学单词放在其他熟悉单词(特别是来自同一词汇系列的单词)的相互关系中进行教学,而教学的方法又能使学习者对所学对象产生一定的“认知深度”,它们就易于被大脑保存。利用联想和分类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把词汇记忆置于一个宏观的意义环境之下,而且联想的组合越紧密,词汇越易于记住。
1.重视基本词学习。
基本词汇使用频繁,且词形简单,容易记忆,与其他词语搭配也多,在日常语言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基本词汇多为一次多义,所以优先掌握基本词汇也是多义词习得的关键。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基础词汇学习的必要性,并在课堂词汇教学中重视基础词汇的用法,词组搭配及引申义,帮着学生正确掌握词语的剧本意义和隐喻意义,并明确且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
2.构建概念隐喻联想模式的词汇学习。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类推是一种松散性类推和发散性思维的心理过程。隐喻类推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比较,通过发散思维、想象,找出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隐喻能使我们正确理解抽象概念域,能使我们的知识扩展到新的领域。教师可以结合概念隐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隐喻意义。
通过构建隐喻的联想模式来实现根据意义引申进行的词汇学习。培养学生对词汇联想,分类,比较的认知能力,从被动记忆词汇变成用理解,联想不断扩充词汇量。这种方式使得词汇学习更生动有趣,而且当学生发现他们熟悉的词汇还存在其他的新意义,他们不会感到陌生,而是很容易地把新意思假如自己的词汇贮备中。这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
3.注意隐喻中词汇学习的跨文化差异。
认知语言学认为, 人类往往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从而产生了隐喻思维。隐喻思维是人类共同的认知基础,因此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存在相似的表达方式。教师应利用类似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加强学生的隐喻思维。当然也确实存在某些跨文化差异,所以教师在教授词汇的同时要重视英汉隐喻间的差异。一方面可以掌握更多的隐喻表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
四、结语
隐喻是语言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存在于日常语言的各个角落,在产生新词、淘汰旧词和旧词添新义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的词义演变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进行的,把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可以使词汇教学方法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并提高教学效率。学习者如果词汇意义隐喻化拓展能力较强,则具备更大的语言理解和产出潜能,形成更高程度的“语言意识”,从而促进其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 We Live by [M].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2] 束定芳.试论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方法和任务[J].外国语, 1996,(2):9-16.
关键词: 概念隐喻 高中英语 英语词汇教学
1.引言
词汇记不住、记不牢或记住的词汇不知如何运用,是目前困扰广大高中英语学习者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又导致了学生词汇量普遍不足进而造成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困难。同时近几年的高考逐渐提高了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对高中毕业生(八级)的要求为: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上述问题和高考形势迫切要求教师改变现行的词汇教学的方法,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现行的词汇教学方法使用的是“读音+拼写+词义”(张强,2008)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只是简单地罗列词义,学生机械地记忆词汇,对词汇的习得仅停留在识记水平并未对词汇进行认知加工。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语言规则的偏离。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因此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以解决词汇教学中的费时低效问题。
2.概念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家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为隐喻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掀起了一股被称为“隐喻的狂热”的热潮。Lakoff & Johnson(1980)认为“隐喻的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以一种概念去表述另一种概念,因此称之为概念隐喻。比如“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用“金钱”的概念去表述“时间”,在英文中用大写字母来表示,比如TIME IS MONEY。概念隐喻只是经过归纳的、条理化的固定表达句式,而每个概念系统在日常语言中都会有一系列的隐喻性表达。比如TIME IS MONEY就体现在下列隐喻性表达里:You are wasting my time.Can you give me a few minutes?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We are running out of time.
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是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跨域映射。源域通常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概念,而目标域一般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概念,通过隐喻将源域映射在目标域上,从而理解目标域。比如在概念隐喻ARGUMENT IS WAR中源域是,目标域是,人们所熟知的“战争”的概念被映射到“争论”这一抽象概念中。
概念隐喻可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结构隐喻指一种概念的结构由另一种概念隐喻性地建构。ARGUMENT IS WAR,LIFE IS JOURNEY,TIME IS MONEY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概念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是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比如LESS IS DOWN,MORE IS UP。本体隐喻是指用关于物体的概念或概念结构来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经验,INFLATION IS AN ENTITY就属于本体隐喻,在这一隐喻中,抽象概念“通货膨胀”被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
3.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概念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词汇,掌握多义词、习语等方面较之现行的词汇教学方法效果显著。
3.1概念隐喻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词汇的理解程度
概念隐喻是从人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向不熟悉的、无形的、抽象的概念映射。在理解记忆新词汇时,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概念隐喻,挖掘与新词汇有联系的事物,从而加深对新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在学习“crossroads”时,其本意是“十字路口”,引申义是“转折点、重大的抉择时刻”,当学生知道下面两句中:1)Alex stands at the crossroads at present.2)Their relationship is at a crossroads.分别包含LIFE IS JOURNEY 和 LOVE IS JOURNY 这两个概念隐喻时就很容易理解“crossroads”的引申义的含义。又如“deposit”其本义是“在水中沉积”,引申义是“资金沉积――存钱”,在这两个概念中包含了MONEY IS WATER 这一概念隐喻。当学生把“水的特性”转移到“钱的特性”上时就很容易就理解其引申义的内涵并加深记忆。Craik & Lockhart(1972)的深层加工理论认为记忆的保持不在于重复的时间和长度,而在于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加工的深度,加工越有深度,记忆的内容就越持久。通过概念隐喻,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死记硬背,而是上升到思维的层面对词汇进行深层的分析,从而加深了对词汇尤其是抽象词汇的记忆。
3.2概念隐喻能够促进学生对多义词的习得
语言词汇学习中多义词是一普遍现象,也是词汇学习的重难点。然而多义词的出现也不是任意的而是建立在人的隐喻或转喻认知方式之上的(赵艳芳,2004),这是因为多义词基本意义直接来自于人类的生活经验而多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是基于概念隐喻产生的。比如英语中mouse(鼠标),low carbon life(低碳生活),surf the internet(网上冲浪)都是从人们所熟知的事实生活中的“老鼠”、“耗能低”、“水上冲浪”的具体概念域而产生的,正如蔡龙权(2004)所说“隐喻是一词多义的根据”。
现行的多义词教学往往是教师逐一呈现义项的“填鸭式”的讲解,学生则逐一死记硬背,教与学双方都忽视了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多义词的不同义项之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概念隐喻映射的则是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这种内在的规则和联系,充分发挥联想,可以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周楠,2006)。在讲解牛津版教材第二单元中head一词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展示它的多义项,而是从隐喻的角度让学生先联想其熟悉的本意“头、头部”,然后根据head 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共同特征:the top part of sth.来猜测下列短语中head引申义:the head(首领、首脑) of government;the head ( 钉头)of a nail;the head(上座) of the table;at the head(页眉) of the page,大部分学生毫无困难地猜出了其引申义。上述不同短语中就包含了一系列结构隐喻GOVERNMENT IS A PERSON,RIVER IS A PERSON,PAGE IS A PERSON,TABLE IS A PERSON,NAIL IS A PERSON。由此可见,当学生掌握了隐喻这一认知工具,挖掘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对词的不同义项的记忆不再单一化而是网络化,从而记得快、记得牢。
3.3概念隐喻在习语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则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英语词汇中大量习语的存在折射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独特的文化背景,而习语中概念隐喻更是反映了英汉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如果学生在没有了解这些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去学习习语,其结果只能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对习语的准确使用了。在英汉习语中有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概念隐喻中,固然有一些相似的表达,如as cruel as a wolf(像狼一样凶残),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比如在英语中,“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因此就有如下表达as brave as a lion(像狮子般勇猛),而非汉语中的“像老虎一样勇猛”。再如在西方“马”作为主要的奴役工具,就有许多与马有关的隐喻表达,如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马),talk horse(吹马),而在汉语中“牛”作为主要的农耕工具,则有(力大如牛)、(吹牛)之类的表达。因此在习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讲解词的表面意思,还要介绍词的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词汇的深层含义,还能提高对词汇学习的兴趣,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4.结语
概念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认识新鲜事体、熟悉抽象概念、发展思维能力”(王寅,2007),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把词汇记得快、记得牢,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隐喻意识、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隐喻意识普遍存在于人的思维中,当这种意识被激活,学生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扩大词汇量,而且可以根据隐喻的规律创造词汇或短语,因为“隐喻具有填补词汇空缺的功能”(束定芳,2000)。概念隐喻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词汇网络化,抽象的词汇具体化,进而使枯燥乏味的词汇教学变的形象生动起来。由此可见,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是对现行词汇教学方法的一种有益的补充,然而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还是一个全新的话题,需要有志同仁共同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蔡龙权.隐喻化作为一词多义的理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33(5).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束定芳.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4):253-259.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张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周楠.论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作用[J].大学英语,2006,3(1).
[8]Craik,F.I.M.&Lockhart,R.S.Levels of processing:A framework for memory research[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72.
论文关键词:概念隐喻;词汇教学;隐喻性词义
一、引言
目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方式单一枯燥;教师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朗读单词,了解词性,对与课文相对应的义项进行造句释义。这种孤立讲解词汇的结果是学生每节课虽然学习了大量的词汇,但对所学词汇的理解缺乏具体感,在实际写作和阅读中往往不能活学活用;而且对词汇的记忆也不牢固。加之,高职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他们的词汇量往往不能达到要求。
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及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英语水平的高低。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词汇量的提高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可见词汇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作为语言诸要素之一的词汇变化尤其显著。对于每一种事物、每种感觉和经验,人们不可能创造出完全独立于其他词汇的单词。大量的词义演变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进行的;隐喻在词义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可以使词汇教学方法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并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拟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现存的问题出发,结合概念隐喻理论,探讨其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二、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首先出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lakoff & johnson 1980)一书中,而后在“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lakoff 1993)一文中得到系统的阐述。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以隐喻为特征,所以人类的认知系统是隐喻构造的。概念隐喻是从日常表达式中归纳出来具有典型性的认知机制, 可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反映一些抽象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隐喻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即概念隐喻体系。在隐喻结构中,人们利用对两种毫无关联的事物进行感知的交融,实现从源模型向目标模型的映射。
(一)概念隐喻类型
根据lakoff&johnson的分析,以认知功能为依据,概念隐喻大致可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例如,基于概念隐喻time is money,“money”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一个概念,所有用于谈论money的词语都可以用于time这个概念。于是产生了“节约时间”,“花费时间”和“浪费时间”等说法,时间被视为象金钱一样宝贵。
方位隐喻是参照空间方位而建立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包括前—后,上—下,中心—边缘,里—外,深—浅等。通过方位隐喻,人们可以利用日常熟悉的空间方位来理解其他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及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英语中,用表示方位的词语来表达抽象概念较为常见的概念隐喻有:happy is up;sad is down,more is up;less is down,high status is up;low status is down等。
在实体隐喻概念中,人们把抽象、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一些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而有形的实体。在这类概念隐喻基础上,无形的概念可以被量化,分类,识别其特征和原因等,从而达到便于理解的目的。例如,现实生活中的“inflation(通货膨胀)”是个无形的抽象实体,可被看作是具体的物质(entity),于是就产生了概念隐喻inflation is an entity,也使以下表达方式不难理解:how can we deal with inflation?;inflation is backing us into a corner[1]等。实体隐喻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
(二)跨域映射
跨域映射是理解概念隐喻的关键,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一系列本体或认识上的对应,用源域的结构和知识体验去谈论和思考目标域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将源域内的概念特征投射到目标域上,使目标域内的大量实体具备源域内概念的特征从而达到认识理解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概念隐喻中,源域内的概念为人们所熟悉且便于理解,而目标域概念较抽象、难理解。跨域映射关键在于确定两个不同概念域的相似性。
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可作为探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新视角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加客观地了解其认知机制,下面用实例来具体说明。在英语国家,人们谈论抽象概念“life”时,不自觉地会运用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根据上文所述的认知机制,源域(journey)的基本结构包含travelers, destination,changes, impediments等实体;而目标域(life)的基本结构则包含people living a life,life goals,movements,difficulties等实体。
两个概念域之间的实体可以构成系统的对应关系。源域中的认知结构可以粗略地描述成:一些旅行者跋山涉水前往目的地,途中经过了一些不同的地方也遇到一些困难,有时难免会失去方向。通过跨域映射,我们就不难理解:he’s gone through a lot in life.(生活中他饱经风霜。)旅途中,地点不停地变更意示着生活中的变化经历。通过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的认知映射,类似的表达可得到较好的理解,如give him a good start in life. i’m at a crossroads in my life. he’s over the hill. she’s without direction in her life. i was in dead-end job.
三、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语义学角度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纬度。该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重视基本词汇隐喻意义的教学
英语中基本词汇使用频率高,义项丰富,并且与其它词汇搭配数量众多。它们用于指代那些与人们有最直接接触的基本范畴事物。人们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不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与表达,而是不断地认知、思考、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思想。为了完成这一过程,人们并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的词语,而是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知的具体事物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利用已知事物来思考、表达新概念,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这种隐喻性思维发展了词汇的语义。大部分隐喻性思维是由基本范畴等级发展而来。词汇语义的变化使一个词具有了多义性。sweetser(1990:19)曾指出,在词义的变化过程中,隐喻起着主要的构建作用。它直接导致语言新颖性的产生,间接导致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2]多义现象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通过隐喻手段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如上所述,大量的词义演变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来实现。词义的这种演变方式非常普遍。概念隐喻将词义的扩展加以认知化、系统化。词义的一系列隐喻性扩展是由两个认知域的相似性所产生,根据其相关性由一个个概念隐喻统辖。[3]表示人体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含义,部分隐喻含义可以由概念隐喻people are objects衍生而来。例如“head”在人的身体部位中位于最上端,通过隐喻引申为表示空间的词语如head of stairs(楼梯顶端)、head of page (页面顶部);再进一步通过概念隐喻延伸出蕴涵“重要、领头”的意思,于是就有了以下表达:head of government (政府首脑) 、head of the family (家长)。除了人体部位的词语,常见的动物名称(老虎、狮子、狼、狗等)、颜色的词语(红、黄、蓝、绿等)及花草树木等也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能积极使用的词汇量仅停留在高中水平。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理念:词汇不是任意获得新的意义,而是通过人们的认知建构获取;建构方式主要是概念隐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基本词汇意义理解所蕴涵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找出两个概念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使其提高词汇水平。
(二)重视英汉概念隐喻文化内涵的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意义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隐喻是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共同属性,所以隐喻与文化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隐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文化的反映。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概念隐喻的普遍运用一方面说明了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不同民族认知间存在的共性;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表示抽象思维的隐喻表达法都是相同的。比如:人类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方位意识,在语言输入中,表达方位的词语很多也容易被理解,其中不乏隐喻的方位表达,这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例如英语国家人们形成了这样的概念隐喻“good is up;bad is down”,汉语中也不乏此类表达如“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身体每况愈下、地位提高”等。
另一方面,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隐喻概念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理解隐喻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中对概念隐喻的正确理解必须要了解目的语社会文化知识。例如对句子 “she spoke with a touch of vinegar.” 的理解关键在于vinegar的隐喻含义。汉语中“醋”的隐含意义是“忌妒”;而英语中vinegar的隐含意义却不同,表示“尖酸刻薄”或“不高兴”。另外,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中有关颜色的隐喻理解也不一样。汉语中嫉妒别人常表达为“得了红眼病”,而英语中则说green-eyed。
处于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有着不同的概念系统、认知结构、认知方式和认知习惯,不同的价值观和民俗心理,因此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隐喻的理解文化背景尤其重要,它影响着对词汇隐喻的理解,因而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把跨文化知识传授融入到词汇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有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跨文化知识,才能正确推断词汇的隐喻意义。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
由于概念隐喻是系统的跨域映射,具有系统性,所以可对其进行分析和构建。它的系统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语言层面上看,系统性是指由于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存在着系统的部分对应关系,一个概念隐喻会衍生出大量的、彼此和谐的语言表达(如time is money可衍生出waste your time、spend your time、 save you hours等表达);从概念层面上分析,不同的概念隐喻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影响着人们的言语和思维。[4]它包括内部和外部系统性。首先,概念隐喻之间的蕴涵关系(如time is money, time is a resource, time is a valuable commodity)或同一目标域通过不同的源域实现(如love is war, love is magic, love is a journey, love is madness等),从而构建起一个协调一致的概念隐喻体系。其次,对于由相同源域来实现的概念隐喻形成了系统的概念隐喻表达体系。最常见的例子是方位隐喻(如 happy is up, high status is up, ra tional is up, conscious is up等构成了一个以up为中心语义网络)。
学生日常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形成丰富的积累,使单词记忆趋向形象化,有助于提高词汇习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