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业现在的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8-21 16:58:25

序论:在您撰写农业现在的发展趋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业现在的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农业领域;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307-01

随着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商品国际化革命、信息产业化革命的推进,许多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必将产生一次生物技术革命,而这一革命的主战场就是农业。现代生物技术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的营养品质。因此,现代生物技术必然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1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1 基因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基因工程即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技术,设计好不同来源的基因顺序,在体外成功构建杂交DNA分子后导入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表现出人们需要的表现型,产生出人们需要的物质。在农业领域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农作物优质、高产、抗性强,还可获得畜、禽新品种及具有特殊作用的动、植物。例如,经过7年的努力攻关,2011年胜利突破了大面积示范(即6.67 hm2示范)平均产量为13 500 kg/hm2的超级杂交稻第3期目标,达到了13 899 kg/hm2 [1];运用转基因技术将相应的基因导入油菜中有望培育出转基因抗病油菜新品种[2];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农作物能够不受除草剂的影响,目前已生产出多种抗除草剂作物品种,应用广泛[3]。

1.2 细胞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细胞工程是指在体外培养细胞,以改变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为目的将不同作物或动物进行细胞杂交,使植物或动物个体繁殖速度加快,以获得优良品种或新品种及某些具有特殊作用的物质的一门技术[4]。细胞工程技术在植物快速繁殖、植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植物体细胞杂交应用较多,如可以将马铃薯细胞和番茄细胞进行杂交,可获得上结番茄下结马铃薯的“番茄马铃薯”;将豆科植物与向日葵进行细胞杂交,可培育出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向日豆”[5]。

1.3 发酵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发酵工程即利用微生物具有的特殊作用生产出对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将微生物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的一门新的技术。发酵工程主要可应用在农业领域的2个方面,一是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如果酒、茯砖茶、食醋等;二是生产一些食品添加剂。如茯砖茶的制作过程中就运用到了发酵工程技术,通过调控渥堆时间、使用接种剂、发酵剂等方法可以改进茯砖茶的加工工艺,进而可生产出“金花”饱满、品质优良的茯砖茶。

1.4 酶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酶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酶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酶工程可应用在农业领域中的制酒、制酱等方面。例如,随着我国粮食的不断增产,一些地区出现了粗粮过剩的问题,需要解决粗粮的淀粉利用。解决办法之一是生产葡萄糖,但由于葡萄糖甜度不大,难以在市场上应用。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运用酶工程技术的手段,将葡萄糖转变为甜度大的果糖,果糖不仅比葡萄糖甜度大,其比蔗糖的甜度还高50%以上。

2 微生物肥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1 微生物肥料的特点

微生物肥料是含有活的微生物的特殊的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该种肥料可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6]。生物肥料的定义分为2个方面,从狭义上讲,生物肥料就是指微生物肥料,是由具有特殊作用的大量有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活性高。施入该种肥料能够产生活性物质,能够增加作物的固氮作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作物的生长环境变得更好,使作物生长更优、产量更高。从广义上讲,生物肥料泛指各种具有特定肥效的生物制剂,包括特定的活的生物体、生物体的代谢物或基质的转化物等,此种生物体不限定,既可以是微生物,也可以是动、植物组织和细胞[7-8]。

2.2 生物肥料的应用优势

微生物肥料具有其他化肥和农药没有的优势,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目前微生物肥料已应用在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持续发展中,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9-10]。微生物肥料本身无毒害作用,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同时,施用量一般不大,在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也很少,因而可节约农民的施肥成本。此外,微生物肥料还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土壤营养流失和富营养化的产生,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化利用。

2.3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前景

目前,微生物肥料在农业领域方面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也得到了农民以及社会的逐步认可。国内外都在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理想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但是如何合理的使其替代化肥并更

稳定地发挥其生态作用是未来研究的方向[11-12]。

3 参考文献

[1] 袁隆平.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J].科技导报,2012,30(1):3.

[2] 张建忠,邵兴华,肖红艳,等.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4):467-471.

[3] 刘小红,张红梅,张红伟,等.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1):53-57.

[4] 荆绍凌,孙志超,代玉仙,等.细胞工程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09,29(2):19-21.

[5] 杨静玲.生物工程的现状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119.

[6] 王敬国.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34-60.

[7] 陈国祖.微生物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1-184.

[8] 黄秀梨.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94-218.

[9] 王素英,陶光灿,谢光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161-165.

[10] 葛诚.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措施;问题;建议

1 基本情况

近年来,沙坡头区始终围绕“建基地、培龙头、兴科技、拓市场、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发展优质粮食、苹果、硒砂瓜、设施蔬菜、清真牛羊肉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2013年,沙坡头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2 780hm2,硒砂瓜种植面积达33 347hm2,经果林种植规模达到10 000hm2,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460hm2,鸡、猪、肉牛、肉羊饲养量和奶牛存栏分别达到321.64万只、30.05万头、3.9万头、33.98万只和1.16万头。

2 主要措施

2.1 优化产业结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充分发挥沙坡头区自然资源优势和传统种植优势,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硒砂瓜、设施蔬菜、苹果和养殖业为主的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产业带、引黄灌区设施蔬菜产业带、南山台扬黄区经果林产业带、南北部养殖业产业带和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四带一区”农业产业格局。今年,我们认真组织实施了粮食创高产计划,创建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区4个、千亩展示区9个、百亩核心攻关点12个,落实总面积5193hm2。

2.1.1 设施蔬菜产业

沙坡头区设施农业以日光温室、小拱棚蔬菜和供港外销蔬菜为主,涉及9镇、62个行政村和2.4万户农户,建设形成以镇罗、柔远、东园、腾格里沙漠为重点的7460hm2的设施蔬菜产业带,种植日光温室蔬菜5467hm2、小拱棚瓜菜960hm2、大拱棚207hm2、供港蔬菜827hm2。同时,围绕提质增效和稳定设施农业面积,大力实施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建设提质增效示范点10个,累计改造旧棚8135座,建设阳畦地拱棚1071座,沙坡头区设施蔬菜的95%以上外销。

2.1.2 硒砂瓜产业

今年,硒砂瓜种植面积达到33 347hm2,其中落实增施有机肥14 967hm2,条覆膜种植20 400hm2。通过加大奖补力度、建立香山“硒砂瓜”品牌生产销售企业信息平台等经济调控和行政干预管理手段,全面推行“三统一”控水、“四推行”控肥和一瓜一标、一年一印等品质品牌保护措施,建成香山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核心区14 467hm2,核心区平均单产1238kg,667平均产值较非核心区增加117元左右,实现了产销两旺,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1.3 清真牛羊肉产业

以夏华、正通公司和佳昊养殖合作社为龙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以生态移民区为重点的清真牛羊肉产业带,培育专业合作社6家,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3个、规模肉牛养殖场3个、肉羊养殖场(小区)2个,种植优质饲草68 000hm2,扶持发展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优质农产品龙头企业。

2.1.4 奶产业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沙坡头区的奶牛养殖总量有了大幅增长,基本构筑起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初级形态。截至目前,已建养殖园区(场)12个、机械化挤奶台15个,新扶持建成沐沙奶牛标准化示范场1个,存栏奶牛2300头。当地已与黄河乳业、夏进乳业、伊利乳业和娃哈哈等乳品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牛奶收购价在4.2元/kg左右,社会效益良好,市场潜力较大。

2.2 畅通营销体系,品牌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通过多层次、大范围地召开产销对接洽谈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抱团闯市场,着力构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形成了服务本区市场、抢占外省市场、覆盖全国市场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格局,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同时,坚持以打造品牌、扩大销售、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宣传保护香山“硒砂瓜”“沙坡头”蔬菜、“穆和春”清真牛羊肉等农产品品牌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名牌、创名企、创名家的“三创”活动,打造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自治区名牌产品9个,通过品牌创建和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达到了产品优质优价、产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2.3 壮大经营主体,产业链条延向深领域

积极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动、市场拉动,在解决农产品难卖、连接市场、活跃流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入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沙坡头区农业特色产业链条逐步向更深领域延伸。经营主体涉及蔬菜瓜果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机械服务等多个领域,服务方式也已延伸到技术信息、物资配送、加工、销售、保鲜储运等全程综合服务领域,现代化产业服务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共培育各类农业经营主体3822个,其中龙头企业有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4个、专业大户3327户、家庭农场298个。

2.4 完善基础设施,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再提高

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始终将民生水利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始终把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533hm2、新增耕地5040hm2,节水灌溉面积达12 133hm2。今年,在常乐、镇罗、柔远等镇建成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1780hm2,通过土地流转和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单种玉米较常规种植节水率、节肥率分别达到58.40%和26.00%,为实现水权转换、支持工业经济发展、调整种植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 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科技服务范围达到全覆盖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进行调研,以测土配方施肥、作物病虫害防治、日光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以及牛羊肉排酸、种猪生态养殖繁育等特色种养技术为重点,积极推广新技术42项、推广新品种68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4%以上。同时,大力推进“阳光工程”等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步伐,加大对农民种植、养殖、管理技术的针对性培训,建立“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帮着农民富”的科技特派员创业机制,鼓励技术人员领办、创办各类示范点,并以此为平台开展技术创新、示范引领、科技培训等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向效益型方向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基础薄弱

硒砂瓜及设施大棚连年种植,轮作倒茬不够,土壤肥力不足,作物生长环境逐步恶化,致使病虫害频发和产品品质下降,经济效益较低。同时,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部分无能力外出打工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大,不愿土地流转,因而农业规模化效益体现不足。

3.2 畜牧养殖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沙坡头区鸡产业禽流感疫情频发,造成产业整体萎缩。生态移民区群众经济实力差,基础母牛饲养成本高,群众养殖积极性不高,肉牛补栏进度缓慢。

3.3 农业投入不足

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较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保障体系建设上,由于资金缺乏,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滞后,影响了农业技术服务活动的开展。此外,金融部门支持农业的力度也较小,农户融资困难。

3.4 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从事产业技术指导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少且结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技术推广和效益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5 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产业集中度较低

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不足、掌握核心技术较少、市场开拓力不强,部分种养户仍然沿袭传统的小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低,生产经营农户和个别企业小而散、小而乱,相互封闭、各自为政,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

4 下一步工作建议

我们将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思路,以大力实施结构调整、扩规提质、科技兴农和名牌带动四大战略为支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化进程。

4.1 以创新观念为引领,明确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若干意见》的精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建设“三带三区一地”的目标,在壮大特色上下工夫、在发挥优势上找路子,进一步优化引黄灌区优质粮食和设施农业产业带,壮大扬黄灌区经果林产业带,提质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产业带,培育南北部养殖业产业带。

4.2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通过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农发、农资、小农水等国家和自治区扶持项目,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大力实施13 333hm2高效节水现代农业项目,改善农业生产综合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3 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对于已注册的农业品牌,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品牌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建成香山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区20 000hm2,追施沼渣沼液核心保护区1333hm2。同时,对通过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的产品,要逐渐完善产品标准化生产档案制度,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区域性特色品牌。

4.4 以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紧紧围绕“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建立“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共同体,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加工带动型的路子。

第3篇

大米现行的镉标准0.2毫克/公斤,按潘根兴教授近日所说“0.2毫克/公斤从科学上讲,肯定不是健康风险水平”。他向农业部提出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的结果如被采纳有可能降低标准,与国外标准一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现在的大米和蔬菜不但在实际上,也在立法(标准)上都是安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就解决了,可一劳永逸了,因为按现在的发展趋势,还存在严重的隐患。

大米的镉来源于土壤,据西方国家估计,人类活动对土壤镉的贡献,施磷肥最多是54~58%,其次是大气降尘为39~41%,灌溉水最小,仅占2~5%。对磷肥是最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农业实验站进行了施用磷对土壤镉累积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镉含量随土层加深而迅速下降,镉含量浅层土壤是30厘米以下深层土壤的14倍;澳大利亚南威尔士长期年均施用450公斤/公顷磷肥,浅层土壤镉含量上升了10倍以上;我省洞庭湖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通过对3.96万公顷浅层土壤4.36万个样品分析,含镉均值0.36毫克/公斤,是0.97万个深层土壤均值0.14毫克/公斤的2.57倍,其它区域一些农田采样分析也都如此。

如果说深层土壤镉含量基本代表了原有的自然含量,那浅层土壤增加的镉含量是上世纪60年代推广磷肥的结果。施用磷肥增加土壤的镉已为世界公认,据估算,全球由此进入土壤的镉每年达66万公斤。但我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现在对这个问题远不如对废水、废气排放影响环境的关注。因为废水、废气看得见闻得到不解决可被一票否决;施磷肥增加土壤镉非常缓慢在短时度内甚至可忽略不计,因而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但是确确实实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的半个世纪内,土壤镉含量成倍地增加了,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制业让其继续增长,难免有一天大米就会超过0.4毫克/公斤,逐渐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1毫克/公斤甚至更多。

第4篇

1、竹笋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在我国非常受欢迎,有竹笋衍生出来的菜肴、笋干等有着独特的口味。其菜肴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并且竹笋还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胡萝卜素等,还有着防癌作用,在现在趋于养生保健的环境中,成为了一种理想的食物。并且竹笋一般集中在春季上市,如果利用反季节栽培的话,其种植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2、种植效益分析:竹笋的生长能力是非常强的,每年野生的数量都有非常多。因此种植成本投入是比较少的,一般每亩加上种子、人工、采挖等各种管理费用都只需要1000-2000元左右。正常种植下,一亩竹笋的产量大概在1000kg左右,现在竹笋的市场价格大约在6元/斤。收购价格则在4元/kg左右,因此一亩的产值在4000元左右。然后除去种植成本的话,一亩种植效益为2000-3000元。

3、发展趋势:现在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竹笋的食用药用价值逐渐被人熟知,并且人们现在的饮食方向由温饱逐渐转向了养生。因此食物的结构也有所调整,因此竹笋这样的保健食物销量在不断上升。价格也因此不算上涨,现在适当种植竹笋的话,既能够促进农业发展,又是一种创业致富的机会。根据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竹笋在生态环保、健康食品等行业是有着很大的收益空间的。

4、种植风险:竹笋的发展趋势虽然好,但是也有着很大的种植风险。因为竹笋的生长能力强,每年在农村只要有竹林的地方,就必定会有大量的竹笋。因此野生的产量是非常多的,如果盲目发展人工种植的话,其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不能够保证其品质的话,那么会严重影响种植效益。还有种植技术、销路等,都是我们在种植时面临的主要风险,因此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中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解决措施

引 言:

现在,我国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主要依靠的力量是手工劳动,但是正需要把这样的模式转变为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模式,用先进的科技水平来代替手工劳动,这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一种要求,希望能够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一、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作用

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服务产业在我国农村中寻找了大量的青年才干。正因为这样,现在农村中留下的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主要是妇女和老人。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这种现象只会持续增加而不会减少。农业生产的完成要能够达到及时、按量的标准,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效率问题,还有一方面是尽量减少劳动强度和劳动量。因此农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就能够很好的和这个目标进行结合。现在,在农业的水位采集、粮食烘干湿度的在线测定和温度控制等方面都已经成功的运用到了传感技术,并且在收割机上面安装这种传感器还可以计算出作物的产量。现在,在蔬菜的嫁接中也运用到了机器人这项技术,所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国内外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状况

1.外国的农业自动化情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国的农业也出现了惊人的进步,国外的农业机械设计朝着更加快速、高效率和舒适的道路发展。自动化和机械化在农业中的运用在国外已经很普遍了,一些有名的企业把有关的农业技术包括自动控制、全球定位、信息处理和激光、传感技术等先进的科技运用到农业机械中去。比如一种农用激光平地机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激光调平传感微机处理技术,通过一次平面的作业,就可以成形,并且其操作的精度也十分高。美国约翰・迪尔公司曾经生产过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就是用了精准的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提供很多数据信息,包括作物的产量、湿度、待收获作物的产量和收货量等信息,还可以准确的测试出粮食升降机最上面谷物的流量和实际的作物产量等数据,对于一些主要装置,比如分离装置、割台升降、割台倾斜、滚筒转速以及停车制动安全等装置能够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监测。这个机械还装有全球定位系统和定位信号,从而能够及时和第一时间找到机器的位置。

2.在中国农业中运用的自控技术

因为历史、思想以及科技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传统农业机械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农业的发展。所以,长时间以来,自动化的观念渐渐的深入人心,把自动化更好的运用到农业中也成为人们现在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比如,在传统的农业技术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微处理技术、传感和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使其各种技术进行一个很好的结合,可以很好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我国农业相关部门结合了一些地区的农业自动化的例子,比如在台湾出现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畜牧业自动化、渔业自动化和农产品自动化等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情况,与此同时也吸取了外国在农业技术方面的经验和例子,例如在英国运用施肥机进行施肥,利用施肥的动力情况来测试肥料的具体使用情况。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事例使得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以便最后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

3.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的不足

现在中国的农业是趋向自动化的进程,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第一,我国的自动化机械设备为了更好的实现某个效用或者实现改善整体作业的发展,对于传统的农用机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整改和重新组合,因为功效的增加使得机械也变得更加复杂,这对于机械的制造和修理就造成了困难。在科技层面,想要使我国的农业实现精准化还需要一个过程,机械和GPS、计算机的整合和传感技术等都需要以硬件的标准化为基础,但是在这方面我国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市场经济中,机械和农产品生产模式之间的协调性比较差,并且我国很多农用机械主要是依靠外国的技术,没有完全独立出来,而且市场上面的农用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

4.农业机械自动化采用阶梯式的发展模式

农业机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会在冲破种种困难之后,不断的进行尝试和实验,最后取得胜利。但是现在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条件有限,所以现在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应该采取阶梯式的模式,渐渐的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三、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首要,要从农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考虑农业现在的水平和技术条件,从而更好的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加强安全性等标准,对于不同自动化模式所产生的效用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再进行有选择的自动化模式,按照阶梯性的模式来推进农业的进程。

1.农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研发

在进行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的时候所遇到的主要阻碍是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的过程,其中缺少能够准确、快速、没有破坏性的评价农作物或者是农产品的具体生长状况和活动的传感器,因此要研究出在正常条件下能够精准的测试出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活动的传感器,尤其是能够运用到田间和培养液中的农作物,它的研究和开发对于工厂化和设施化作物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而且,认真分析传感器所传达出来的数据信息也是很有必要的。

2.观念的转变

为了更好的提升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操作性能和工作性能,一般是改善机械的结构来实现这一目的。但是,其机械也会变得更为复杂,价格高且修理比较麻烦。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要从农业生产的对象出发,研发出合适而又经济的自动化机械。比如,因为小规模的农户对于生产的需求,把原来大型的农业器械转化为价位稍低、多功能的自动化机械。

四、总结

农业机械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农业的机械化,改变了过去的农业耕作模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向着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俊修.浅析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J]机电信息;2011(10)

[2]黄盛杰;季红霞.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江苏农机化.2012(07)

第6篇

关键词:健康养殖;发展趋势;养殖手段;防疫手段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93

蛋鸡的健康养殖并不是简单优化饲养环境就可以做到的,其中包括饲养手段,疾病防控方式等多个环节,所以目前的蛋鸡健康养殖技术是处于不断发展进步的阶段,本文将针对目前蛋鸡健康养殖的基本现状及基本概念进行分析,从而具体阐述蛋鸡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1 蛋鸡健康养殖的基本概念

原来我国采用的传统的蛋鸡笼养的养殖方式是被各大养殖户所广泛接受并且使用,但是传统的蛋鸡笼养的养殖方式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弊端,不能够满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蛋鸡质量的相应需求,在这个背景之下,蛋鸡的健康养殖概念被提了出来,蛋鸡健康养殖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蛋鸡的养殖质量,增强了蛋鸡的养殖效率[1],降低了蛋鸡们染病概率,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因蛋鸡染病可能带来的相关经济损失、风险,通过蛋鸡疾病防控、饲养环境的优化与改良、饲养食料的改善等多种方式提升蛋鸡健康养殖技术,丰富蛋鸡健康养殖技术手段,使得蛋鸡健康养殖技术不断发展。

2 蛋鸡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从蛋鸡疾病处理向蛋鸡疾病防控方向转变

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只有当蛋鸡出现了患病的现象,各个养殖户才会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进行疾病的事后处理,但是往往在这个时候疾病的传染能力较强,影响范围较大,也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但是现在可以可喜地看到,蛋鸡健康养殖技术及方法已经从蛋鸡染病的事后处理向蛋鸡疾病的预防与防控方向进行了转变,通过合理用药等方式,提升蛋鸡的疾病预防能力及处理能力,增强蛋鸡的体制,从而从根源上进行疾病的防控。

2.2 从挑选较好蛋鸡到培育蛋鸡优良养殖品种方向转变

蛋鸡的养殖原来往往依赖于挑选较好的蛋苗,但是这种方式明显较为传统,现在在蛋鸡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之中,往往人们更加青睐于进行蛋鸡健康养殖技术的改进与开发,分析好各个蛋鸡的基因缺陷及遗传数据[2],利用较为尖端先进的生物技术,培育出抵抗力较强,蛋鸡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良品种,对于这种拥有优良基因的蛋鸡称为抗病、抗逆能力较高的蛋鸡优质品种,从挑选较好蛋鸡到培育蛋鸡优良养殖品种这一转变,是蛋鸡健康养殖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2.3 从粗放式养殖向优化饲养环境方向转变

粗放式的养殖方式及较为狭窄的养殖环境并不能利于蛋鸡的成长,并且环境较为恶劣的饲养环境还可能产生相应的病原体,从而造成蛋鸡疾病的产生,蛋鸡产量的迅速下降,蛋鸡往往会较快死亡,并且由于缺少相应的活动环境,骨质也会较为疏松。所以优化饲养环境变得十分重要,在蛋鸡健康养殖模式中,优化蛋鸡健康养殖环境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保持鸡舍中的温度及通风程度,对于饲养环境要定时进行清洗与消毒,以免爆发疫病。

2.4 从饲料的简单喂养向配置优质饲料进行转变

现在的蛋鸡健康养殖已经从饲料的简单喂养向配置优质饲料进行转变,现在的蛋鸡饲料更加注重饲料里营养成分及比例,注重鸡饲料不同营养元素给蛋鸡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合理利用饲料资源进行配置,优质饲料的喂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蛋鸡的鸡蛋质量,提升蛋鸡的相应产量,促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帮助蛋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补充不同的营养,从饲养方面提升蛋鸡体制,加强蛋鸡健康养殖的管理,从而促进蛋鸡健康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2.5 蛋鸡的健康养殖技术正在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行转变

在20世纪90年代,蛋鸡健康养殖概念才被提出来,那时候只有初步的概念及理论,但是现在蛋鸡的健康养殖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上的了[3],目前的蛋鸡健康养殖技术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以科学的手段进行蛋鸡的健康养殖。

3 结语

蛋鸡健康养殖模式与养殖技术确实呈现出了不断普及推广的趋势,在此基础上也实现了从蛋鸡疾病处理向蛋鸡疾病防控方向转变、从挑选较好蛋鸡到培育蛋鸡优良养殖品种方向转变、从粗放式养殖向优化饲养环境方向转变、从饲料的简单喂养向配置优质饲料进行转变、蛋鸡的健康养殖技术正在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行转变等多种转变趋势,对此应该持有积极的态度,在蛋鸡健康养殖这个方面不断努力从而促进其健康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宁,秦富,徐桂云,等. 我国蛋鸡养殖规模化发展现状调研分析报告[J].中国家禽,2014(07):2-9.

第7篇

[关键词] 大田种植 农田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68-02

一、大田种植信息化的概述

大田种植信息化是运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产前农田资源管理、产中农情监测和精细农业作业中的应用和普及程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农田管理与测土配方系统、墒情气象监控系统、作物长势监测系统、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控系统和精细作业系统。

农田管理与测土配方系统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农机智能装备技术进行农田管理和科学施肥,能够根据田间作物生长条件和产量状况差异,进行农业生产信息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墒情气象温控系统就是充分利用GIS技术特点与优势,建立墒情气象监控平台,以达到有效提高精细农业综合管理水平。整个平台系统分为三部分:(1)农田测控网实现农田墒情、作物长势等田间实时监控和远程灌溉变量控制;(2)综合信息平台为系统核心部分,主要功能是接收田间参数并实时监控和存储数据,综合管理作物种类、产量、土壤、气象等方面信息,并运用智能决策服务功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服务;(3)用户可以通过访问网站平台,获得多种农业技术服务等信息。

作物长势监测系统是对作物苗情、生长状况及变化宏观监测,可及时获取作物产量信息或为早期的产量预测提供信息,并及时为农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系统是把病虫害的发生区域、面积、程度、时间等预测信息,实时直观地以图像的形式传输到计算机屏幕上,上传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及时向政府、农业部门和社会,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的入户率和覆盖度,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可视化和图形警示。

精细农业系统由农田数据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农机作业系统三部分组成,目的是解决作物的精细施肥、土壤肥力评价、地力等级分类和产量预测,提高农业部门进行农业管理决策的能力。

二、我国大田种植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农田信息管理系统开始在农场使用,内蒙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等使用农田信息管理系统对农田地块及土壤、作物、种植历史、生产等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了信息的准确处理、系统分析和充分有效利用,并及时对电子地图进行不断地更新维护,确保农田一手数据的时效和准确性。

墒情监测方面:我国现在已经开发了农田环境参数信息采集与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自动监测土壤以及空间气象等各种参数信息,测算出灌溉具体日期,将控制信号传输到自动灌溉系统,根据计算得出的灌溉需水量对农作物进行适度灌溉,是水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避免了水、电资源的浪费。

在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方面:我国建成了测土配方数据汇总平台,收集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开发了县域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粮棉油等大宗作物测土配方方面,向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拓展,农户持农业部门发放的测土配方施肥的IC卡,到指定的乡村智能化配肥供肥网点,根据种植作物种类、面积等信息,可以获得现场智能化配置的配方肥,做到施肥科学合理。

遥感系统已经应用于作物的生育期、长势状况及产量宏观监测,以遥感系统为依托的精细农业开始在全国小范围内推广,开发了用于实施精确农业变量施肥作业的田间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了小麦病虫害图像检索系统和玉米大斑病的诊断模型。

三、我国大田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大田信息化发展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大田信息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还没有完整的信息收集、整理、传播等体系,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等手段落后,致使大田信息技术不能深入乡村,不能面向广大农民开展有效的农业信息服务。

2.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滞后于大田种植发展

在人工智能系统、农田管理信息系统、作物长势模拟技术、“3S”技术、精细农业等方面的研究与我国现在的大田种植发展实际情况不相称,取得的成果数量少、种类单一,我国大田信息化程度不能满足现阶段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3.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能力不强

我国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接受专业培训人员少,尚未形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4.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的实施的时间不是很长,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还处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大田农业种植大多还是依靠传统农民进行人工经验管理,现代农业人才的培训也是刚刚起步,农业部门从事大田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层面不能满足大田信息化的管理需求, 缺乏对大田信息的整理、归纳和预测能力。

5.农田墒情监测存在差距

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的农田墒情监测技术还存在较大差距,监测方法与手段比较落后,大多数还是通过现场采集获取农田参数信息或者通过有线的方式来得到农田墒情信息,而像国外那样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来获得农田墒情信息的方式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

6.测土配方系统推广难度大

测土配方软件都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特定作物的施肥系统,由于我国地域状况差异非常大,数据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定义,因此测土配方软件可移植性差,通用性不强,无法有效地大范围推广。

四、我国大田信息化发展趋势展望

把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大田种植生产过程之中,减少了人力资源,获得更大的产出,实现单位面积上大田种植的效益最大化是我国研究大田种植的根本目的,今后我国大田种植信息化发展是以“精细农业”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网络化等发展模式,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大田种植业、装备现代农业,以信息服务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作物生长模拟以及人工智能和各种数据库等结合与集成应用到大田作物生产中,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科学的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安渝、杨兴寿 信息化背景下精准农业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4期:40-41

[2]刘丽娟 物联网环境下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J],华章,2014年第11期:69

[3]董薇 新时期下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北京农业,2014年1月下旬:275-276

[4]许萍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4年第1期 :5-7

作者简介: 张倩,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