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基金入股方式范文

时间:2023-08-21 16:58:06

序论:在您撰写基金入股方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基金入股方式

第1篇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的水平和层次也不断得到提升。然而,作为工具手段的教育研究方法却仍处于落后水平,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理论方法仍占多数,定性定量相结合方法虽日益被重视但仍占少数,相比于西方尤其美国的多种多样、多元跨学科研究有很大差距。本文对二十一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领域进行文献分析,从期刊文献的角度了解了我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发现不足,寻求改进。

一、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方法研究的历史回顾

纵观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重视教育实验研究,到强调教育行动研究,最后在二十一世纪初提倡教育研究“范式”的争论中质的研究方法被引入了教育研究。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被研究者所关注,如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质的研究的理论基础、分类及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混合范式等问题。教育研究方法不断从经验走向理论,从单纯定性走向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1]。调查研究和实验也有了较好的发展,建立了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对这门学科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成果。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教育研究方法”为精确提名或关键词能搜索到有关教育研究方法论文127篇,其中2000年到2008年的论文103篇。下面对全部论文进行分系比较。

1.时间

在2000年3月到2010年3月10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内收录的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论文篇数总趋势是增加的,并且自2004年以来,研究者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兴趣一直较高。2005年到2010年间发表的论文数占二十一世纪以来总量的69%。

表1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年份分析

2.刊物

将论文分为教育类全国核心刊物、大学学报和其他三类期刊,可以分析出研究教育研究方法领域所发表的文章在全国核心刊物(根据2008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划分中占了1/3以上,层次较高。

表2 教育研究方法刊物分析

3.论文研究内容

对这103篇论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大致分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内容比较类、教育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的探讨、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教育研究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反思总结、教育研究方法创新、教育研究方法的价值意义和其他一些内容。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基于二十一世纪初的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范式和方法论的争论的激烈及研究者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的关注,所中一半以上是关于这两个问题;第二,关注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外分析、内容比较及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文献综述的研究者多于1/4以上,而这几方面均有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取得了一定成果。

表3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内容分析

二、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作出定义。众所周知,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因此,作为工具手段的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种形态。如文献法、数模分析的方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历史方法、比较的方法等[2]。然而有关方法的分类似乎没有一个比较清楚、统一的标准,在这里,我姑且将它分为思辨的方法和实证的方法,思辨的方法多用于一些文献综述的论文中,而实证的方法包括定量、定性和混合研究。具体来说,定量研究包括:描述统计、经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独立卡方检验、结构方程模式等;定性研究方法有:访谈、重点小组讨论、观察法、文献内容分析等。同时定性定量相结合混和研究方法也越来越被重视[3]。基于上述分类,我们可以再看一下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会发现我国教育研究方法领域还存在着众多问题:

1.具体实践中存在方法单一的问题

从内容分析上来看思辨类的文献综述文章占10.68%,加上现状分析内容比较和实践问题反思总结、方法论探讨等定性研究文章更是占据了几乎全部研究结果,而定量研究、混合研究少之又少,定量中描述研究、试验研究等研究的文章几乎为零。实践问题反思总结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总结发现,相比于国外的教育研究方法领域,我国学者做的大多都是论辩、综述的文章,缺少拥有第一手资料、原始数据的实证性文章,研究方法单一[4]。

2.没有建立完整有特色的研究方式体系

在关于方法的探讨上,很多文章所出现的关键词,如混合方法研究、多学科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都是一些“泊来词”。我国教育研究还处于学习借鉴阶段,在教育实践中,大多仍常用文献法、观察法等传统手段,并且,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方法的体系的三个层面:方法论、研究方式或者具体策略,在这103篇论文中都有涉及但并不系统深入,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有特色的体系结论。

3.教育研究方法论仍没有唤起教育界普遍重视

相比于国外教育,我国对方法论的研究仍然显得不够深入,追溯下来,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我国高校对教育学研究生的方法论教育不够重视。在对厦门大学高教所、华东师大高教所、华中科技大教科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四所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5]中发现,在研究方法课程设置上,仅华中科技大教科院开设教育哲学选修课程,北大教育学院开设有教育研究方法论专题,其它两所院校均没有设置相关研究方法方面的课程。同样,我作为高等教育学硕士在学习过程中便发现了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我国“对研究方法与技术类课程重视不够、设置不多,其结果就使得学生对研究方法的知识知之不多,对研究所需要的具体技术掌握不够。势必导致在研究过程中正确使用研究方法与技术的能力欠缺”。[6]我国这样的研究者培养状况也必定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以上种种问题。

三、我国教育研究方法领域的展望

二十一世纪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必将引起教育的竞争和进步,教育研究方法也必定会随之得到长足的发展,在不断反省、批判,以及对传统或新兴教育研究方法理论的审视基础上,不断揭示出适合于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及基本特征,不断推进教育研究的发展,最终为教育的研究服务。从相关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1.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日益科学化

二十一世纪以来,教育研究中的经验化描述、单一化手段在逐步改变,研究者们在不断进行定性与思辨研究结构的优化,不断寻求定量与实证研究的加强,以及不断发展对于混合范式的研究[7]。从103篇论文中占到14.56%的关于现状分析内容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各类研究者在尝试使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包括用多媒体技术来收集资料,有几篇使用SPSS等软件来分析相关数据,用结构树的逻辑来阐述问题和从思辨实证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教育研究手段不断深入、具体,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教育研究方法论系统的深入探讨

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各个层面进行构建,突破以往大而泛的以为指导的认识,细致到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方法及教育研究中具体使用的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层面,在103篇文章中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探讨、各种范式的争议到具体出现例如《叙事研究》这样的论文,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方法必定会不断细化,具有中国特色,方法论不断建立、填充和完善。

3.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首先,教育研究方法与多学科融合,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采用了其他学科的概念、视角和方法,如2000年发表于教育试验与研究的《从复杂科学视角反思教育研究方法》、2006年发表于江苏高教的《学科语境: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视角――以“高等教育产业化”论为例》等核心刊物的高水平论文。其次,教育研究趋向多元,如实践取向、人本取向、系统取向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应用教育研究方法来审视各学科教育中的问题,在23篇关于实践问题反思总结的论文中涉及了数学、生物、医学、政治、教育技术等不同学科,以及教师、农民等不同人群的教育和社会、家庭的不同教育问题。再次,在具体方法上,各种方法在不断整合,定性定量混合研究研讨增多,展示出以多元的方法论去指导教育研究方法,促使我国教育研究的尽快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仍处于发展状态,任务还十分艰巨,然而它的意义却十分重大,其研究成果能使教育研究更加科学有效。目前我国这个领域虽存在着种种问题,但二十一世纪其研究前景必将出现一个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崔丽霞.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研究,2001/06.

[2]丁洁.我国高等教育现行研究方法分析[J].高教探索,2005/04.

[3]曹如军.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与混合方法研究之比较――兼与田虎伟博士商榷[J],2008/04.

[4]潘懋元,刘小强.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8.

[5]田虎伟.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04.

第2篇

近期经济数据低于预期,股市震荡下跌,后市行情尚不明确,而同时场内货币基金以其低风险、稳定的正收益进一步吸引了场内资金的关注。不少场内投资者减仓的同时,将视线转向场内货币基金,据券商营业部反映,一些场内货币基金的规模近日呈现扩大趋势,3月末首募规模较大的一只场内货币基金——易方达保证金收益(代码159001)于18日打开申赎,已有不少投资者通过营业部询问如何购入这只基金。

相对当前市场资金利率水平,已经运作的几只场内货币基金表现较为理想。截至4月12日,3月底刚刚成立的易方达保证金(A类),七日年化收益率高达3.787%,同期其他几只场内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汇添富收益快线(A类)3.159%、华宝添益3.1190%、华夏保证金(A类)3.097%,都跑赢了一年定存利率,更是远远高于活期利率,因此对场内闲置资金构成巨大吸引力。

场内货币基金实现了与股票投资的“无缝”衔接,赎回或卖出都可T+0即时到账,到账资金可以立即直接用来购买股票,并且所有的操作都是在投资者的证券交易账户内进行,资金无须转入转出,因此非常便捷。此外,为了使更多投资者能够享受到这种工具型产品的好处,各大基金公司纷纷发力拓宽代销渠道。

易方达保证金收益货币基金4月18日打开申购后,投资者可通过52家网上券商(国泰君安、广发、渤海、光大、银河、中信等)或易方达基金网下直销渠道申购基金份额,后续如有增加的券商也会及时在公司网站上公告。华夏和汇添富的场内货币基金的网上机构也达到了50多家,覆盖国内多家中大型券商。

除了交易细节之外,专业投资者比投资普通货基更加关心场内货基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因为场内货币的主要持有人是股票投资者,有可能出现投资者行为趋同,导致巨额申购或赎回的情况。目前来看,各家基金公司都为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压力做了大量准备。相比而言,易方达保证金是目前唯一按基金规模获得银行授信的场内货币基金,应付赎回的部分资产可在T+1日变现、不需T日变现,使得基金的流动性管理时间更宽裕,有利于提高基金业绩。

第3篇

记者了解到,谢志华目前管理的诺安信用债券一年期定期开放债基自今年6月18日成立到7月26日,在不到一个月内收益表现抢眼,目前年化收益为5.76%,在今年所有的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中排名第三。

资金面中性偏紧 年内降息概率低

回想6月钱荒风暴来袭令债市遭遇较大调整压力,此轮风波是否接近尾声?谢志华认为,六月“钱荒”末期,央行接连发文稳定市场预期,并且有实质性的针对某些银行的流动性求助行为,因此7月以来资金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目前资金维持中性偏紧状态,符合央行“宏观审慎”、“防风险”的思路。下半年,若仍有商业银行不自律,央行仍会有惩罚性措施,不排除演变为“小钱荒”的可能。但我们更倾向认为,商业银行已经从六月的事件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会仔细权衡利弊。

日前央行放开贷款管制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谢志华看来,此举信号意义大于实际作用,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存款利率放开及相应配套政策出台(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我们判断,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表明政府锐意改革的决心和魄力,年内降息概率进一步变小。”

在谈及利率市场化提速对债市造成的影响时,谢志华分析指出,存款利率对利率债影响更大,由于短期内基准利率变动概率不大,利率债收益率有下限(如10年国债3.4-3.5%);而信用债收益率与贷款利率关联性更强,由于目前实际执行基准上浮的贷款占大多数,企业发债成本仍相对较低,信用债供给暂不会锐减。值得注意的是,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并不能立即改变国内总需求疲软、信贷客户分化的事实,下半年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恐仍不乐观,进而推升潜在的信用风险,这也是诺安谨慎对待中低评级信用债的重要原因之一。

看好利率债及中高等级信用债

近来愈演愈烈的中低等级降级潮也印证了诺安的观点。据WIND统计,今年年初至7月24日,共有38只信用债被降级,是去年的10倍还多(去年同期只有3只信用债被降级)。对于债市黑天鹅频现,谢志华总结道,今年债市的“黑天鹅”事件或来自两方面:宏观层面,监管行动深化,违规风险继续暴露;微观层面,某些发债主体资质继续恶化,触及违约底线。下半年信用债仍具备一定的票息优势,但信用利差可能扩大,难以获得资本利得。谢志华介绍,诺安基金历来奉行稳健的投资风格,资金头寸管理、信用债内部评级等都有一系列严格的内部风控流程。有关数据统计,今年先后发行的诺安鸿鑫保本和诺安信用债券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诺安鸿鑫保本年化收益达6.08%,诺安信用债券年化收益达5.76%。均有力地凸显诺安稳固收益团队的表现。

“未来一年,利率债收益率波幅有限,从基本面角度,相对而言下行概率更大。当前多数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均保护不够,资本利得需等待信用利差扩大并稳定后。危中有机,我们相信目前国内债市仍处在发展壮大的长期上升趋势中。”谢志华表示。

据基金合同显示,诺安稳固收益一年定期开放债基债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所投资的债券的信用评级均在AA-以上。同时与股票、权证、可转债等权益类资产绝缘,属于纯债品种。

汇“纯债+定开+浮动费率”优势于一身

对于为何选择纯债投资方式时,谢志华指出,下半年,利率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相对安全,但目前市场波动较剧烈,需稳定后介入。低等级信用债则面临信用资质恶化、外部评级调低、质押资格丧失等不利情况,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并存,需尽量回避。预计股市震荡为主,而大盘转债供给压力挥之不去,转债的风险大于机会。为此诺安稳固收益专注债券投资。具体到建仓期策略上,谢志华表示将主要选择中高等级信用债,并在利率债有绝对配置价值时,适当参与。

第4篇

文/柳宇

香菇,味道重,比较适合烧、油焖,比如在热油里放入葱姜,翻炒3分钟左右,或者在清蒸鱼里面配香菇。

草菇主要是爆炒,在爆炒过程中,维生素C等不容易被破坏,而且草菇口感很好,适于做汤或素炒。

金针菇味道鲜美,是拌凉菜和火锅配料的上选,但最好煮6分钟以上,否则容易中毒。

口蘑味道较清淡,煲汤最好。

味道甜的茶树菇、杏鲍菇、袖珍菇等最适合炒制。

猴头菇宜用高温、旺火烧煮。但总的来说,菌类最好还是以清炒或清炖方法为主,才不失蘑菇的原汁原味。

此外,做菜时,尽可能把蘑菇切得小一点,因为它的纤维素不仅不好消化,而且还会影响消化液进入其它食物。但是蘑菇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芳香物质却能增进食欲,促使胃液分泌,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吸收其它食物。

大米生虫以后应该如何处理?

文/李丽

1、放生虫子。将生虫大米放在阴凉通风处,让虫子慢慢爬出,然后再筛一筛。

2、大米生虫较多时,采用磷他锌加有机酸熏杀。在凉台或闲置的房间内,把生虫的米连袋一起放在一密封性好的塑料袋中,即熏蒸袋,再在熏蒸袋内放一只杯或碗,内放50克食醋;如果粮食不超过500千克,就将磷化锌一克用纸包好投入装醋的杯或碗中,无须搅动,立即密封熏蒸袋口。密封5~10天,便可将里面的害虫全部杀死。之后散气2~3天,取出醋水和残渣处理掉。

3、对于问题太多的生虫大米,应该拿去喂鸡。如果我们发现大米生虫的时候已经有很长一段日子,虫子已经发展到遍布大米的周围了,大米也可能已经出现空心和断开的问题,这个时候大米已经不能供我们食用了,应该拿去喂鸡。大米没有浪费,鸡又找到了自己的粮食,可谓一举两得。

厨具使用也有禁忌

文/李菲菲

铝锅忌长期盛饭菜 如果将汤、菜长期放在铝制容器里,不仅会毁坏铝制品,而且汤菜里会溶进较多的铝分子。

长期吃含有大量铝和铝化物的食物就会破坏人体中正常的钙、磷比例,影响人的骨骼、牙齿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第5篇

王保安一句全国社保基金“不直接进入股市”的说法引起了广泛争议。早在2003年6月,全国社保基金就已委托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市,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现在突然强调“不直接进入股市”,却不说已进入的部分,令人生疑。

第一,他只说全国社保基金不直接进入股市的部分,却不讲其已经以委托方式投资股市的部分,也不讲社保基金转持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部分,这样的政策表述是不完整的。

第二,过于笼统地讲股市的高风险、高收益这个一般性特征,却回避了股市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回避了蓝筹股、优先股对长期投资者的支持功能,这样的认识是很片面的。

第三,他把全国社保基金作为“养命钱”的一面与股市有风险的一面截然对立起来,把社保基金与股市的关系夸大为“水火不相容”,是不严谨、不科学的。

早在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办法》同时规定,“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

从2003年6月起,全国社保基金就开始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以委托投资的方式进入股市。这就确立了全国社保基金通过委托方式投资股市的模式,并且这一模式已持续至今。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一般所说的“社保基金”并不是一回事。由于这两个基金都被简称为“社保基金”,所以常常引起混淆。

前者于2000年8月设立,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是战略储备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运营;后者是指由地方政府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虽然都可以叫“养命钱”,但两个基金性质不同,资金来源、管理模式也不同。前者可以叫“未来养命钱”,后者可以叫“当下养命钱”。

第6篇

但是,评判养老金进入股市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标准是投资是否能获取更高的收益。在这个问题上万万不能本末倒置。综观A股市场近10年的累计收益,对养老金进入股市,尚缺乏吸引力。也就是收益较低,风险很大。

近日基金权威机构香港特别行政区今年首季强积金(相当于内地养老金)的收益情况,截至去年底,全港公积金总资产3500多亿港元,首季增幅7.21%,增加资产约256.7亿港元。以参加强积金252.2万人推算,人均已赚得1万多港元。

香港养老金一季度平均获得7.2%的收益,并不是只买中国股票,而是由强积金参加者自选有关机构推荐的各类基金,收益有高也有低,人赚1万港元,仅是一个平均数。

据对香港强积金的基金种类分析,股票类基金表现最佳,平均收益率为10.91%,其中韩国股票基金表现领先,收益率达13.42%;美欧股票基金表现尚佳,北美股票基金收益率12.12%,欧洲股票基金收益率10.44%;大中华股票基金的收益率为10.49%。

这份人均一季度赚得1万港元的香港养老金投资,还遭受了3月份中国股票基金的较大跌幅。据分析,3月强积金中的基金类基金平均下跌2.23%,其中中国股票基金跌幅最大,下跌9.19%,而欧洲股票基金仅跌0.31%;北美和日本股票基金则分别按月上升2.84%和1.57%。

香港的强积金也就是香港人的养命钱,它以实际运作告诉大陆同胞,养命钱即使进入股市也不能只买A股一个股市,而是一个面向全球,有股有债有各种投资标的的资产组合和配置,不然,养命钱既增不了值也保不住本。

笔者每年都会收到上海社保基金结算中心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结算单,除“虚账实记”外,历年和本年度缴纳资金的收益率,历年以2.25%、本年度则以2.25% /12的月利息之和计算,这样的保值增值,在实际通胀和预期通胀下,怎么可能战胜通胀,保住和增加购买力呢?

笔者每年缴费约1万多元,历年积存10多万元,每年的收益仅2000多元。假如这笔钱是以香港强积金方式运作的,今年第一季度的收益,就可抵上一年的缴费了。因此,上海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特大都市,老龄化程度最高,养老金缺口较大,生活成本较高,能否在养老金运作方面率先与国际接轨,拷贝香港强积金方式运作呢?

第7篇

关键词:银行资金;制约因素;路径选择

1、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主要原因

资金具有逐利性,追求“高回报、低风险”是资金的基本特性。因此,股票市场收益率的相对过高是造成当前银行资金流入股市的根本原因。据了解,2000年一级市场新股申购的平均收益率超过20%,而风险几乎为零;在二级市场,至少有80%的股票由庄家控盘,其收益也相当可观;而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仅为 5.85%,且实业投资呈现投向狭窄、风险较高、收益较低的特点,因此银行闲置资金在没有更好出路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方式流入股市。

2、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制约因素

2.1 金融法制法规不完善

我国金融法律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尚不能为银行资金直接入市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一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明确界定违规入市的定义、内涵和表现形式,很多银行创新业务在问世以后马上遭到监管当局的禁止,只好转入地下违规变相操作,无法做到市场的有序和公正;另一方面,在颁布相应法律法规之后,执法守法不严,法而不规,金融机构违规的成本变小,刺激了违规行为的发生。

2.2 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严重滞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是当前银行资金流入股市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规范,存在诸多制度缺陷,如市场分割严重;尽管目前我国正在搞股权分置改革,但股票发行方式不合理,新股发行价过低,发行利润过高;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等。股票市场充斥着投机和非理性投资,“做庄”大行其道,股价暴涨暴跌。

2.3缺乏风险防范机制

无论是对券商放宽股票质押贷款的条件、向企业和个人开放股票质押贷款还是其他的引导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措施。都应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使得这一前提更为重要。而我国目前仅有关于法人防火墙的原则性法律规定,在防范银证融合利益冲突,阻隔金融集团风险蔓延方面就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我们应该参照先进国家的作法,尽快完成风险防火墙的构建,为银证合作层次的提高和随之而来的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3、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如何拓展银行资金合规入市的渠道问题,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此有较多的探讨,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如有呼吁大力培育私募基金、分流引导居民储蓄存款进入股市的,还有提出向居民个人开办股票质押贷款的,更多的讨论是围绕拓宽券商融资渠道来进行的。在这一点上,目前银行资金合规入市的渠道拓展应围绕增加券商合规融资来进行。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增加新的融资渠道,而是要注重对现有券商合规融资方式的高效利用,尤其是对股票质押贷款的高效利用。

按现行法规,券商有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股票质押3条渠道从银行融资。但3条渠道融通的资金量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根据央行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3年一季度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通过拆借和回购方式从商业银行的净融入资金达1 851亿元。而通过股票质押贷款的融资量,3年多累计发放贷款仅200亿元。存在如此巨大数字反差,主要是开展股票质押业务的法规依据《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当然,对这种由于市场环境原因而加剧了的股票质押贷款本身所蕴含的缺陷与风险,只能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和对市场环境的治理来逐步地解决。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和开拓其它的券商融资渠道,如允许券商更大规模地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允许券商进入票据市场,允许券商以固定资产作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等,还可考虑成立证券金融类公司作为专门的信用机构。

我认为,除现有的同业拆借、回购和券商股票质押贷款等路径外,还可以发展以下4种途径:

3.1 银行购买证券投资基金

和股票相比,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相对稳定,市价波幅不大,投资风险较小,对投资者证券专业知识和投资分析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而且,商业银行大都办理基金托管业务。对基金的了解程度较之股票要强得多,这都是商业银行投资证券基金的有利条件。尽管一段时间受股票二级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一些基金的净值下降,投资者对基金的投资热情有所减退,但基金的运作管理还是明显体现了专业优势。商业银行成为证券投资基金主体,一方面可通过基金的申购和赎回,实施灵活、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增加业务收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向,商业银行以机构投资者身份对基金的巨额购买,会成为稳定市场、推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当然,对商业银行投资于基金的数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应做出具体限定,以利于实现其资产结构的合理化和控制其经营风险。

3.2 银行向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发放贷款

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单向做多的市场,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缺乏有效工具规避市场风险。而且市场出现下跌。基金投资者赎回的频率增加,基金的兑付能力会显著增大,迫使基金公司不得不将部分证券资产变现,从而使得基金重仓股的股价快速下跌,进一步加剧市场的跌势,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甚至还有可能使基金面临被迫清算的窘境。如果保留大量现金满足赎回的流动性需要,又会严重影响基金的投资收益。因此,在开放式基金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如何使基金公司及时补充流动性以应对赎回压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6]。商业银行向基金公司发放短期临时性贷款,既增加了一条资产业务渠道,同时又可以降低基金公司的运作风险。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

3.3发展金融中介机构

银行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市场而间接入市的,发展和完善机构投资是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特别是应当发展金融机构投资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信托基金等。目前保险公司及社保基金中己累积结余了大量的资金,除了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国债,缺乏其它更有效的保值、增值手段,改革现有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模式,借助资本市场的多种投资工具,拓展新的投资渠道,提高保险资金的运作效率,对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具有同等意义。

3.4拓展投资银行业务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国际化与市场的一体化的发展,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金融的开放与多元引起资金分流,同时利率、汇率变化无常使金融业经营风险增大,银行传统信用业务的利润率不断降低,商业银行面对生存压力和发展需求,纷纷进行业务创新,促使国际银行业表外业务飞速发展,目前银行的竞争主要是表外业务的竞争。正是表外业务(特别是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使得银行资金突破分业限制,进军资本市场,投资银行业务实际上成为了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主要载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