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范文

时间:2023-08-21 16:57:59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人性化

在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无疑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潜意识中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当下校园里不可或缺的主题,以此提高广大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调适能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完善自身素质和修养,真正做到德才兼备,顺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以机电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各个心理卫生小组之间形成统一的心理沟通网络,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共同优化学校的环境氛围,使之成为一个接纳、尊重、真诚且能经历他人同感与了解的地方,让这里的学子自信满满,迎接外界的挑战。

一、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激烈的竞争压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诸如,新生环境适应问题、人际交往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学习动力缺乏问题、情感迷惘以及就业困难等问题,一直都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引导,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安定的伊苏,以至于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所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有利地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2、有利于促进与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的应用空间

青少年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内容,即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有效性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着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心理素质的提高,所以,心理健康辅导以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致力于协助学校师生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强化自尊与自立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因此,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与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的应用空间。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原则与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是理解、尊重、信任、接纳、保密、疏导。理解、尊重、信任、接纳、疏导不仅是心理咨询表现遵守的工作准则,也是教育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原则。因为,它是教育学生,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与基础,离开了这条原则,教育者的任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都无法接受。

2、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

结合机电学院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三维运作模式: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咨询,形成多形式辅导模式,主要包括个别咨询、成长小组、团体辅导、热线电话、网上问答等;对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的通过,形成全方位培训模式,主要包括理论督导、个案演练、素质拓展训练、班主任培训班等;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形成宽口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学、成功素质教育、生涯发展规划辅导、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探索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

心理咨询中心是负责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专职机构,心理咨询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为此,各分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是提高心理咨询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机电学院在学生会中组建了心理部,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配合心理老师,负责全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服务问题。心理部配合心理老师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级的心理委员在分析班级同学的个人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把握本班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2、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突破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行人性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在主题讲座、健康简报的方式以外,我采用心理游戏、心理情景剧、观看心理影片等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用爱唤醒,感恩的心》、《大爱无疆,真爱生命》、《真爱生命,主题班会》、《畅想青春我先行》、《献出一点爱,温暖全社会》、《争做文明大学生》等系列活动,就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3、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全员化与全方位化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众多部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经济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以辽东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为主导,以分院教育工作者为辅助,形成人人共管的教育氛围,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落实到实处,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和谐。

心理健康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引导大学生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也要全方位地开展其它活动。学生社区即学生公寓,是同学们每天朝夕相处的地方,营造舒适温馨的寝室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比如,开展《寝室文化节》活动,就能让同学们从心里体验到家的感觉;开展《国庆天空社区行》活动,就能使大学生思想意识得到升华,大学生心系国家,行动你我,用实际行动体现大学生自我价值观。

4、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校园心理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应该花大力气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注重大学精神培育,形成建康向上的氛围和宽松人文气息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尤启斌,郭文芳.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2012(4)378.

第2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医;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患慢性病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病,呈现井喷趋势。为此,我国每年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公费医疗,都要花费巨大的开支,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现在人的寿命比以前人的寿命长,是因为现在人越来越重视中医养生。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中医养生是广大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借助祖国传统医学知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健康,对全面提高国民健康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渗透中医健康教育。

一、在秋冬季节感冒频发,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状况。针对这一情况,确定“如何预防、治疗感冒?”这一活动主题。

1.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做好知识储备

(1)中医认为感冒主要是由于外感病因造成的。也就是:①自然界的六种气候:风、寒、暑、湿、燥、火引起的病变――六;②疠气:是一种有极强传染性的外邪(也就是西医所说的传染病)。

(2)学会辩证治疗:①风寒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楚,鼻塞,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治疗:伤风感冒胶囊、感叹号、感康、藿香正气(软胶囊、水、液)等。②风热症: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头胀痛,鼻塞,流黄浊涕,咽喉红肿疼痛或有乳蛾肿大,咳嗽,痰黄黏稠,口渴欲饮,舌苔薄黄。治疗: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维C银翘解毒片、感冒冲剂等。③暑湿症:身热,微恶寒,无汗或少汗,肢体酸重或疼痛。治疗:藿香正气片(软胶囊、水、液)。④流行感冒:症见高热寒颤,咯痰黄稠,胸闷气急,头痛,咳嗽,舌红苔黄而干。治疗:柴胡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如流行广泛,可用贯众12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鸭跖草10g、甘草5g煎汤服用。

(3)预防调护感冒的预防关键在于增强体质,平时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进行室外活动,从而提高抗病能力,同时要注意天气变防寒保暖,避免淋雨及过度疲劳。

2.组织学生调查问卷

(1)调查最近一段时间周围人感冒的症状,和我们学过的哪种病相似,怎么进行治疗。

(2)搜集民间预防感冒的方法。

(3)以班为单位,召开调查问卷成果交流会,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交流,说出自己预防感冒的经验及治疗感冒的方法。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预防感冒的常用方法及治疗所用的常用药物。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一方面懂得感冒形成的原因,另一方面学生总结归纳了预防与治疗感冒的一些常见的方法。

二、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患慢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现在的中学生患近视、肥胖、胃肠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饮食不合理,或营养过剩。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如何学会健康饮食”这个活动主题。

(一)教师课前布置调查问卷提纲

1.记录自己最近一日三餐情况:①主食吃什么,吃多少。②吃盐、油、肉的情况。

2.对自己周边已患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他们患病前的饮食状况:①主食吃什么,吃多少。②吃盐、油、肉的情况。

3.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人怎样才能做到均衡营养、健康饮食。

(二)召开调查问卷展示会

1.找几名学生回答自己记录的一日三餐吃主食的情况,然后教师归纳、总结,从大家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多数学生主食以大米、面粉为主,而且个别学生主食吃得较多,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人主食吃得过于精细,大家平时饮食中要适当吃一些粗粮,因为粗粮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吃粗粮可以刺激排便,减少毒素对人体的侵害,还可以活化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细胞活性,抵抗肌肤氧化,预防癌症。

2.提问几名学生说出自己饮食中吃盐、油、肉的情况,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有人爱吃咸的,有人爱吃油大的菜,有人爱吃红肉或红肉制品。①吃盐多对肾脏有损害作用,还会导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胃癌、易患感冒、易患骨质疏松症;②吃油多,会导致肥胖、易患心脏病、脑中风、癌症等;③爱吃红肉及红肉制品,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造成肥胖,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三)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做到均衡营养健康饮食,先是小组内讨论交流,把讨论的成果集中起来,每组推送一名发言人,说出小组的讨论成果,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主食要注意粗细搭配,主食(即粮食或各类谷物)在膳食结构中占有主要地位。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谷物类食物250~400克(中学生要达到400~500克),营养过剩是现阶段慢性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吃好主食还要注意粗细搭配,粗细搭配有两层含义:一是适当吃一些杂粮,如,小米、高粱、燕麦、荞麦、绿豆、红豆等;二是要增加一些加工精度比较低的米面,如糙米、全麦等。专家建议:每天最好吃50~100克粗杂粮(老年人每天宜吃100克),粗粮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有助于预防慢性病。

2.要严格控制盐、油、肉的摄入量――少盐、少油、少肉。①少盐。因为吃盐多会造成很多慢性病,所以专家建议:每人每天吃盐不得超过3~5克。②少油。吃油多会导致肥胖、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专家建议:每人每天用油量不能超过25克。③少肉。就是少吃红肉及红肉制品,因为多吃会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专家建议:每人每天吃200克就足够了。

(四)拓展延伸

1.自制用盐勺和用油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提示:(1)用啤酒瓶盖制作用盐勺(一个啤酒瓶盖正好装5克盐);(2)用玻璃瓶或大玻璃杯制作用油瓶,把称好重量的油放入瓶中,按每10克划一个刻度,并做好标记。

2.制定自己一日三餐的食谱,在下节课进行展示。提示:(1)主食量为400~500克;(2)绿色蔬菜不少于300克,水果100克。(3)鸡蛋1~2个,鱼禽肉100~150克,大豆及其制品50克,牛奶至少300毫升。(4)要遵循“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的原则。通过本次主题活动,使学生明确了,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做到:①主食上要注重粗细搭配;②副食上要严格控制盐、油、肉的摄入量。在生活中,只有这样去做,才能真正做到均衡营养,健康饮食。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生 品德教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整合 实践案例

在当前的小学生品德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有些力不从心,德育很难显现出实效性。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很多学生有不良行为,相当部分是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的综合表现,而我们多数是把它当成道德和品质问题加以管理,这是有害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下是我们的一个实践案例,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受益很多,我们也总结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的好习惯》,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在常规的三维目标基础上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怎样专心听老师讲课,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学习品德和学习习惯,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整个活动分为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和结束活动三个部分,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一、热身活动

活动课讲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开放和心灵共鸣,形成一个同频共振的能量场,实现能量在全场的流动,要通过有趣的小活动达到这一目的。为此,在课的开始安排了热身活动。

1.导入:有节奏的鼓掌开始上课,哒、哒、哒哒哒,营造师生共同整齐的鼓掌氛围,我们的口号是:(全体高呼)相信自己,潜能无限,勇于拼搏,走向成功。

2.小活动:先学习好习惯拍手歌,接着是全体学生宣誓:说自己、真体验、我保密、我安全。

二、主题活动

活动一:平时是怎样听老师讲课的?这些听课方法效果如何?

分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然后以小组形式在全班进行分享,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大家在听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样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有效方法,又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意见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经过总结,学生看到目前班级出现的几种听课现象:凭兴趣,看老师学习;不分主次,边玩边学;受各种干扰,想学学不进去;注意难集中,紧张。根据学生的实际感受,大家发现,这样的学习方法效果时好时坏,课堂秩序和纪律不是很好,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通过分析这些现象,我们看到现象的背后存在的问题:课堂秩序不好,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实际上是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综合呈现,纪律约束意识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的缺失,学生的选择及判断能力有待提升,学习主动性较差目标不明确。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怎么办?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活动二:怎样正确听老师讲课?

1.引导学生找到正确方法

讨论分享: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各小组形成一致意见后在班级分享,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如学生提出的听课方法各不相同:①姿势端正,要坐好。②动脑筋,勤发言。③可以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边听边记笔记。④也可以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尽量在上课时把老师讲的东西都听懂,当遇到实在听不懂的地方做标记,课后问老师或同学。这样比较节省时间且觉得学习效率比较高。也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课余时间用来复习,可以事半功倍。⑤要特别注意老师刚上课和快下课时所说的内容这些内容,将是自己学习的一个简略的提纲。因此,要特别听清楚。

2.活动收获

①解决了怎样正确听课的问题,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学习方法,这是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获得学习的进步,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②立足学生生活,有感悟有体验,有自己独特的收获,比老师单纯说教的效果好。

③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有选择有判断,自主性增强,能力得到提升。

④从长远看,引导学生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然后自觉外化为行动,既解决品德行为问题,又解决心理问题。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不能期望通过活动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强调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使用,才能养成良好习惯,成为自觉行为。

针对一些学生提出的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设计一个小活动,教给学生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

活动三:

教你一招:提升注意力,同溜号做斗争。

记画纽扣法:每人发一粒纽扣,观察一分钟,然后把纽扣收起,凭记忆画出纽扣的图像,准确描绘出纽扣的形状包括各种花纹、字迹、小孔等信息的为优秀,纽扣信息遗漏较少的为中等水平,纽扣信息遗漏较多的为较差。

以上方法在课堂上展示训练,然后让学生在课后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达到提升注意力的效果。

最后一个环节是结束活动。

第4篇

关键词:阳光 数学实践 心理健康 爱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品德形成的基础,更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标志。许多实践充分证明,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巧妙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不但能促进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参与数学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我认为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数学教师严谨而不失民主的阳光行动,给学生营造了适宜A心理环境

教师在小学生眼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教师每天都与学生在一起,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其言谈举止、做事方法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小学生。数学教师严谨的工作态度,民主的工作作风,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这样的数学教师往往情绪稳定,沉稳大方,课堂上、活动中以亲切的眼神关注学生;风趣幽默而饱含激励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则多了一份鼓励,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分关爱,少了一分冷漠。这样的教师能给学生一种心灵的安全感,会使他们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而活泼的氛围中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二、充分发挥小伙伴的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之间,因其年龄相近、学习生活的经历相似、心智水平发展的近似、语言相通,以及较为相近的兴趣爱好,小伙伴之间情感交流更容易,在活动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相互帮助、相互教育的作用。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热点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例如:“数学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怎么办?”“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小伙伴遇到了问题,我该怎样做?”“抄袭作业对吗?抄袭作业有什么危害?”“遇到自己不喜欢的教师,我们该怎样做?”等问题,让小伙伴在讨论交流中各抒己见,实现相互教育、相互影响、自我完善,从而使学生在愉悦接纳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倾诉自己的心声。

三、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成长与体验数学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遇

(一)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激发了小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其心理需求,又要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和欲望,意味着教师要将数学实践活动探究的问题预设到一定的生活事件中,创设出含有数学问题的社会生活原型情境,学生在对情境中的事件进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唤起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欲望,确定进行实践研究、开展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二)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合作实践交流中学会协作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活动。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既要鼓励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又要倡导合作学习,团队协作,从而使学生明白个人在活动中的价值和团队在活动中的作用,没有个人的自主探究,就没有团体对实践活动不断深入的研究,没有团队每一位成员的齐心协力,就不能高效完成学习探究任务。每一个成员都充分参与到活动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成员的分工显得尤为重要,各个成员只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才不会出现一部分人忙得焦头烂额,一部分“闲人”袖手旁观的现象。让优秀的学生不骄傲自满,而是继续努力、引领发展;暂时落后的学生也不自卑,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岗位上不断努力,不断成长。在活动小结时,学生都为自己的收获与成功而感到自豪。

(三)尊重学生差异,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因学生之间的智力、习惯、能力、体质等方面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要求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针对活动主题和学生实际能力,分层要求、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层面上学习,本着“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与能力的基础上有进步、有发展,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真正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四)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2]做好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情况评价,是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契机,要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如把学生互评、自评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等。评价不仅要对活动的探究结果做出评估,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各方面,如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态度、参与度等。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只要经历了实践,对数学、自然、社会、自我有了新的认识,体验了数学探究活动,就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增强小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积极肯定自己,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觉内省和反思的开始,成为促进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五)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操作性数学。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验证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产生的过程,积累实践经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正如桑代克在《算术心理学》所说的,“对外部刺激有满意反应,由此引起的学习是主动地、有选择地学习,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以通过一种正强化,即成功就能获得报偿而得到加强。”[3]成功所产生的积极愉快和自我满足的情绪体验,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小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体验到通过自己努力与付出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愿望时的那种开心和满足的心情。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重视数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真正实现小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5篇

(一)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比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从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来构建,在这些目标结构中均可以找到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结合点。对于以学习活动为主导活动的小学生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主要包括开发自我智能、掌握学习策略、改善学习品质等方面;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纲要》规定了“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的研究性学习目标、“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目标等,符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知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比较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并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从突出培养学生正常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综合能力入手,在课程体系中找到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点。例如,在社会领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走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适应环境。

(三)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的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是依课程进行的顺序而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则是以上课地点的不同而不同,而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形式上的相通之处为二者提供了许多结合点。比如每一种形式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愉悦感、荣誉感和价值感,提升了学习动机,形成自我监控、计划与组织、总结与分享的学习习惯;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增强学生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并掌握交往的技巧。

(四)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点的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者同样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自主性,同样强调教师的指导性、参与性和推动性,同样强调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同样强调课程形式的活动性、实践性和多样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的全体性”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相映衬,皆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初衷,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而展开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的自主性”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皆注重学生自主性,教师的引导则占次要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能力、自主解决问题与改善心理健康水平能力。

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模式

(一)基于活动内容的“认知―建构式”融合法

“认知―建构式”的融合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学生开放性话题或调查,引导学生将其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并选取其中易于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教育资源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情绪体验,提高认知、改善行为的一种活动模式。此种融合模式主要应用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即是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课程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上拓展和深化。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关自我领域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蕴含着人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要求和理念,这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实施提供了有效的题材。在开展“自我”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就能达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进行,追求个体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和谐统一,追求人格整体发展和全面发展。依靠这种模式,在引导学生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的同时,也重视学生对自身和自我发展的关注,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基于活动形式的“情境―体验式”融合法

所谓情境,是指影响个体自身发展的各种刺激所构成的场景或环境。“情境―体验式”融合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引入或创设各种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境,促使学生在其中自主活动,产生情感体验,进而提高认知,达到教育自我的目的。“情境―体验式”的融合方法主要应用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方法中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如心育中常用的游戏法、角色扮演法、故事讲述法、行为改变法等。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价值;运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

就目前形势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两个层面的困境: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许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还比较单一,传统方法已经难以有效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二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 给大学生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刺激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趋多样,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变化还未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法,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率低下。

二、社会实践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1.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入能够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解社会,并且逐步适应、融入社会,更加全面地理解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建立对自我、社会的客观、准确判断标准,为完全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大学生提升人际关系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相互学习、交流,既能够增强集体意识,也能够使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团结向上的集体氛围中缓解、转移或释放不良情绪,避免大学生因压力积累而产生心理问题。

3.有利于磨炼大学生意志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磨炼大学生意志,使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明确自身的目标,并增强应对困难的勇气,树立坚韧、积极的精神品质,为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的运用

1.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体系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形势,设置独立、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利用学校管理及教育资源,以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化的网络体系,使心理健康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更加紧密,为社会实践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提供有力的物质与制度支撑。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危机发现、监控及干预机制,通过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与朋辈及相关人员的交流、配合,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异常情况,进而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诊断及治疗的目标,使大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度过心理困难时期。

在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心理咨询专业队伍的建设,将心理咨询、诊治与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形成更加专业、强大的心理教育力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

3.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注重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多元、客观、积极的评价。一方面,要跟踪、观察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化评价,强化社会实践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引导、教育学生的价值。另一方面,将社会实践活动个体、团队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从评价中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同时也促进学生自我发现与激励,引导学生进入良性的心理发展模式中。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形势、新变化的背景下,将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既体现了对大学生心理、情感变化的尊重,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注重建立完备体系,完善相关机制,还应该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用性,促进大学生心理、情感及思想素质等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下面以《爱的回声》一课为例,探讨如何使活动体验更有实效,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营造和谐氛围,使体验更轻松

心理健康课对教师来说是倾听、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只有学生把老师看成了自己的朋友,他才愿意敞开心扉地交流与表达。所以,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一名学生过生日的场面,老师和同学纷纷送上祝福,并同唱生日歌。接下来又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日都是怎么过的,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这一温馨时刻。之后,我又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孩子过生日的幸福瞬间,并引出话题“儿的生日,母的难日”。在这一环节,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生活在爱中的幸福与温暖,更重要的是拉近了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打下了伏笔。

二、分享交流活动,使体验更全面

心理健康教育课仅仅满足个体独自获得的体验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同学们把自己的体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和提高。

在第二个环节,我让孩子们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感受到的父爱、母爱的故事。每个孩子都在用心地倾听,也在用心地分享交流爱的美好时刻……一个个平凡又伟大的故事分享,一句句发自内心深处地倾诉表白,一次次真实的情感流露,都是孩子们最真切、最全面的情感体验。在分享交流活动中,无论是倾听者还是倾诉者,对父母恩情的体验都会更加全面。

三、多媒体视听渲染,使体验更深刻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课堂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能大幅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这节课中最突出的两次多媒体应用,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听觉震撼。第一次借助多媒体,我倾情地为孩子们讲述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母爱故事――“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真实感人画面的再现,多媒体视听效果的渲染,孩子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情感冲击与洗礼,不光是孩子,就连在场的听课老师都落泪了。孩子们听了以后,畅谈了内心的感受,一句句真实朴实的话语,一次次泪流满面的倾诉,也许当时是因为故事的感动,但我想这次深刻的情感体验必定在他们的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记。第二次借助多媒体,进行漫画欣赏,促悟导情。通过孩子们的内心表白,吐露心声,揭示主题。这一环节,形象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再一次受到心灵的启迪与情感的震撼,加深了内心的情感体验。

四、理性发现问题,使体验更真切

要想使孩子们的体验更加真切,客观的调查测试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课前我让孩子们制作了两张“特殊的名片”,并填写了一份“问题测试卡”,上面包含了一些父母的信息:生日、年龄、爱好等。孩子们填写的不全,甚至有的没填上几个空,这时问题就充分暴露出来了。适时出示“爱心天平”:如果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和我们对父母的爱放在天平上称一称,你觉得哪边会重一些?那么你们想把轻的那边加上些什么呢?这样,孩子们会很容易发现问题,意识到自己对父母的爱远远少于父母对自己的爱。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反思、检查、评价。在客观的事实面前,孩子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对回报父母的恩情有了更多的思考,体验更加真切。所以,在下一环节吐露心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孩子们说了自己好多的不应该,说了好多感恩父母的话,并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恩情。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剖析自己身上的不足,自查明理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五、激起情感升华,使体验更到位

只有学生情感上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旨产生共鸣,心理健康教育才是成功的。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说一说除了感恩父母,我们还要感恩谁?孩子们说要感谢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谢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感谢赐予我们万物的大自然等等。孩子们每一句感谢的话,都是一颗颗纯真的心,我相信一颗颗感恩的种子已经悄悄地播种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而且将生根、发芽。我和孩子们同唱《感恩的心》这首歌,一起用手语来表达感恩之心,用歌声来唱出感激之情,使学生的情绪达到,情感得到升华,使体验更到位。

六、拓展实践活动,使体验更有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拓展实践活动是它的必要补充。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才会逐渐形成并日臻完善。课堂即将结束之时,我又给孩子们布置了课后实践活动。说一说:你对菲菲和楠楠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写一写:也许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也许因为你的疏忽,已经很长时间没和他们说过心里话了,那就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送给父母一封感恩的信吧!做一做:每天为父母、老师、同学等最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通过以上活动,可以使学生慢慢地在生活中学会感恩。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用课堂上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使体验更有实效性。心理健康课的力量真的很神奇,可以让一座冰山霎时间融化,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得到缓解或是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