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欧姆定律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21 16:57:52

序论:在您撰写欧姆定律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欧姆定律问题

第1篇

一、两表的变化

例1 如图1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2为定值电阻。开关S闭合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片P向右移动,表A示数变小,表V示数变小

B. 滑片P向右移动,表A示数变大,表V示数变大

C. 滑片P向左移动,表A示数变小,表V示数变大

D. 滑片P向左移动,表A示数变大,表V示数变小

解析: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根据公式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R2的阻值不变,由U2=I2R2可知这时R2两端的电压变小。则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小。同理,若滑片P向左移动,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大。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了同学们对电路电阻发生变化时,相应电表示数变化对应关系的掌握程度,并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这一考点是中考考查频率最高的考点之一。电路中电表的示数变化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于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另一类是由于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引起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应先认清电路的连接形式,然后分清电流表和电压表在测谁的电流和电压,再根据电路总电阻的变化,运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二、开关与电路变化

例2 如图2 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1、R2为两个定值电阻,其阻值不随温度变化。当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S3时,电流表的示数为3A;当闭合开关S1和S2,断开开关S3时,电流表的示数为5A;当闭合开关S3,断开S1、S2时,电路的总电阻为R3,则R1与R3之比为( ?摇)。

A. 5∶2?摇 B. 2∶5

C. 5∶3 D. 3∶5

解析:当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S3时,只有电阻R1接在电源的两端,电流为3A,则R1=■;闭合开关S1和S2,断开开关S3时,R1与R3并联,故通过R2的电流I2=I-I1=5A-3A=2A,R2=■=■。当闭合开关S3,断开S1、S2时,R1与R2串联,R3=R1+R2=■+■=■。所以R1 ∶ R3=■ ∶ ■=2 ∶ 5。

答案:B

点拨: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除使整个电路接通或断开外,还可以改变电路结构和使部分电路形成短路。本题的三个开关处在不同状态时,形成了三个不同的电路:①只有R1接在电路中;②R1与R2并联接在电路中;③R1与R2串联接在电路中。只有根据题意,认清电路结构,才能运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解题。

三、实验探究

例3 要测出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现有量程适当的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只,已知阻值为R0的电阻一只,以及电源、若干开关和导线。请根据以下要求设计两种测量Rx阻值的方法。要求:

(1)电流表、电压表、已知阻值的电阻R0三个器材,每次只能选用两个;

(2)测量器材在一种方法中可以使用两次(即可以测出电路中两个不同部分的值);

(3)将实验电路图、测量的物理量及RX的表达式分别填入下表。

解析:要测出Rx的阻值,由公式Rx=■知,必须设法直接或间接测出Ux、Ix。

方法一:电路如图3所示,闭合开关S,测出Rx两端电压Ux和通过Ix的电流Ix,则Rx=■。

方法二:电路如图4所示,闭合开关S,用电压表分别测出RX两端电压Ux和R0两端电压U0,则Rx=■R0。

点拨:这是一道测未知电阻的电路设计题,此题解法较多,要求同学们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电路设计。这类考题考查的知识面大,层次也深,不但实验的基本项目要考查,而且还要考虑器材的规格和性能以及在实验中起的主要作用,有实验电路图或实物图的连接、电路故障的判断等,实验中往往同时使用电学的三大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因此是近几年各地中考的热点,考查的重中之重,出题形式也灵活多样。

四、综合应用

例4 小雯设计了一个测量物体重力的“托盘秤”,如图5所示是原理示意图,其中的托盘用来放置被测物体,OBA是可绕O点转动的杠杆,R1是压力传感器(其电阻值会随所受压力大小而变化,变化关系如下表),R0为定值电阻,为显示重力大小的仪表(实质是一个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已知OB ∶ OA=1 ∶ 2,R0=100 Ω,电源电压恒为3 V(忽略托盘、杠杆及压杆的重力)。

(1)托盘上没放物体时,压力传感器R1的电阻值是?摇?摇 ?摇?摇Ω。

(2)当托盘上放被测物体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6所示,则此时压力传感器R1上的电压是多少?

(3)第(2)题中被测物体的重力是多少?

解析:(1)由表中压力与电阻的关系可知,当托盘上没放物体,即压力为0时,R1的电阻值是300 Ω。

(2)由图可知,R0和R1串联,电压表显示加在R0两端的电压U0,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知,加在R1两端的电压为:U1=U-U0=3 V-2 V=1 V。

(3)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及欧姆定律,I1=I0=U0/R0=2 V/100 Ω=0?郾02 A,R1=U1/I1=1V/0?郾02 A=50 Ω

查表得:F=250 N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lOB=FlOA

G=■=■=500 N

第2篇

通过对此类问题的研究,笔者得出了一套教学中讲解这类问题的省时省力的方法,而且也比较容易给学生讲清楚,中考中的难题一下子就变成了中档题,不仅大大减少了解题时间,也提高了正确率.

讲这个专题,从一个电阻到两个电阻,再到三个电阻的情况,从合并定值电阻到合并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逐渐拓宽学生的思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终让学生悟出了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

1一个电阻

如图1所示,定值电阻R接在电源两端,当电源电压从U1增大到U2,电路中的电流从I1增大到I2,问这个定值电阻多大?引导学生回答

I1=U1R,I2=U2R,

则ΔI=I2-I1=U2R-U1R=ΔUR.

给学生讲清楚,这个公式成立的条件是R是定值,如果R不是定值,则

ΔI=I2-I1=U2R2-U1R1≠U2-U1R.

上面的公式还可以变形为ΔU=ΔI•R和R=ΔUΔI.这样利用公式R=ΔUΔI就可以求出定值电阻的值.

现在可以给学生出一道练习题:当一只电阻两端的电压从2 V增加到2.8 V时,通过它的电流增加了0.1 A,则该电阻的阻值是.学生就很容易利用这种方法就解出了.

2两个电阻

加大难度,变成两个电阻的情况.如图2所示,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电压表V1测量R1电压,V2测量R2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量为ΔU1,电压表V2的示数的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U2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I.学生很容易得出U1I=R1(定值),U2I=R2(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因为R1一定,所以ΔU2ΔI=R1,而R2是变化的,ΔU2ΔI=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些难度,经过思考,有的学生会想到,由于电源电压是定值,所以电压表V1的示数的变化量的绝对值ΔU1与电压表V2的示数的变化量的绝对值ΔU2在数值上应该相等.

即U1+U2=U(一定),

ΔU1=ΔU2,

而I1=ΔI2=ΔI,

所以有ΔU2ΔI=ΔU1ΔI=R1.

这样就把变化电阻上的电压与电流之比转化成定值电阻上电压与电流之比.由变化转化成不变,问题解决了.有了这个结论,再看下面这道比较难的题就容易多了.

例题1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阻值,闭合开关S,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片P在某位置不变时,表V1读数与表A读数之比等于R1

B.滑片P在某位置不变时,表V2读数与表A读数之比等于R1

C.滑片P移到另一位置时,表V2读数变化量与表A读数变化量之比的绝对值等于R2

D.滑片P移到另一位置时,表V2读数变化量与表A读数变化量之比的绝对值等于R

答案是AD.

3三个电阻

难度进一步加大,进入三个电阻的情况.如图3所示,定值电阻R1、R2与滑动变阻器R3串联接在电压一定的电源两端.电压表V1测量R1电压,V2测量R2的电压,电压表V3测量R3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量为ΔU1,电压表V2的示数的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U2,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I,学生很容易得出U1I=R1(定值),U2I=R2(定值),U3I=R3(变化).而ΔU1ΔI=R1,ΔU2ΔI=R2也比较容易得出.而ΔU3ΔI=什么是比较有难度的问题,经过思考,会有一些同学想到因为(ΔU1+ΔU2=ΔU3),所以有ΔU3ΔI=ΔU1+ΔU2ΔI=R1+R2.这时候提示学生思考,R1+R2是什么,其实就是R1跟R2串联的等效电阻.也就是可以把图3中的两个电阻R1和R2等效成图4中的一个大的电阻(R1+R2),把图3中的两个电压表V1和V2合并成图4中的一个大的电压表V12.这样就把三个电阻的问题转化成了两个电阻的问题,而两个电阻的问题学生是能够解决的.

能够解决三个电阻的问题学生会很兴奋,接着问学生三个电阻转化成两个电阻,必然要把两个电阻合并,合并哪两个电阻呢?很多学生会自然地想到合并两个定值电阻.为了解开学生这个思维障碍,可以在电阻R2和R3两端并联电压表V23,如图5所示.问学生ΔU23ΔI=什么?学生经过激烈的思想冲突,会想到这与应该把定值电阻R2跟滑动变阻器R3合并成一个大的滑动变阻器,如图6所示.这样就可以得出ΔU23ΔI=R1.

由此提示学生再次思考,三个电阻合并成两个电阻的原则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会得出要看电压表的位置,要把跟电压表并联的电阻合并成一个,电压表外面的合并成一个.这样不管有多少个电阻,我们都能转化成两个电阻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然后经过下面同步的练习,再做2010年中考22题,就觉得简单多了.同步练习:在如图8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下滑动时,四个电表的示数都发生了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U1、U2和U3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用ΔI、ΔU1、ΔU2和ΔU3表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U1/I不变,ΔU1/ΔI不变B.U2/I变大,ΔU2/ΔI变大C.U3/I变大,ΔU3/ΔI不变 D.U3/I变大,ΔU3/ΔI变大2010中考22题:如图9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A点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电压表V2的示数为10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B点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8V,电压表V2的示数为11V.则电阻R2的阻值是Ω.同步练习的答案是AC,2010中考题的答案是6Ω.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讲解,比较难懂的欧姆定律变化量的问题学生也能比较容易的理解和掌握了.以上是我对欧姆定律变化量问题重要性和解法的一些粗浅分析,希望能对同行们的教学有所启发或帮助.其它方法R=R1R2R1+R2=5 Ω×10 Ω5 Ω+10 Ω≈3.3 Ω.

(5)R1的功率P1=U1I1=3 V×0.6 A=1.8 W,

其它方法P1=I21R1=(0.6 A)2×5 Ω=1.8 W,

P1=U2R1=(3 V)25 Ω=1.8 W.

(6)R2的功率P2=U2I2=3 V×0.3 A=0.9 W.

(7)电路中的总功率P=UI=3 V×0.9 A=2.7 W,

其它求法P=P1+P2=1.8 W +0.9 W =2.7 W,

P=U2R1+U2R2=(3 V)25 Ω+(3 V)210 Ω=2.7 W.

(8)仿造上述方法,利用学过的电功公式,还可以求出R1、R2以及电路消耗的电功,同学们可用多种方法试试,以加强对电功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拓展练习如图5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3 V, R1=R3=5 Ω,R2=10 Ω,求:(1)当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2)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3)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点拨(1)当S1,S2都断开时,R2与R3串联,实质与例2中的(2)(4)所求物理量相同;

(2)当S1,S2都闭合时,R3和电压表被短路,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实质是R1与R2并联,所求电流与例3中的(3)相同;

(3)当S1断开S2闭合时,实质与例1中的(1)相同.

第3篇

【关键词】物理;欧姆定律;问题;解题思路

欧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的重难点内容,同时欧姆定律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因此要多用时间将这块知识进行巩固,以取得更高的分数。

1在欧姆定律的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

1.1欧姆定律的使用范围问题

在电路的实验过程中,我会出现忽略导线,电子元件与电源自身的电阻,将整个电路视为纯电阻电路的问题。而欧姆定律通常只适用于导电金属和导电液体,对于气体、半导体、超导体等特殊电路元器件不适用,但我们知道,白炽灯泡的灯丝是金属材料钨制成的,也就是说线性材料钨制成的灯丝应是线性元件,但实践告诉我们灯丝显然不是线性元件,因此这里的表述就不正确,本人为了弄清这里的问题,向老师进行了请教并查阅了相关资料,许多资料上说欧姆定律的应用有“同时性”与“欧姆定律不适用于非线性元件,但对于各状态下是适合的”。但我自身总觉得这样的解释难以接受,有牵强之意,即个人理解为既然各个状态下都是适合的,那就是适合整个过程。

1.2线性元件的存在问题

通过物理学习我们会发现材料的电阻率ρ会随其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温度),从而导致导体的电阻实际上不可能是稳定不变的,也就是说理想的线性元件并不存在。而在实际问题中,当通电导体的电阻随工作条件变化很小时,可以近似看作线性元件,但这也是在电压变化范围较小的情况下才成立,例如常用的炭膜定值电阻,其额定电流一般较小,功率变化范围较小。

1.3电流,电压与电阻使用的问题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单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是最基础的概念,也是我最容易混淆的内容。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而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是基本的电学测量仪器,另外,欧姆定律只是用来研究电路内部系统,不包括电源内部的电阻、电流等,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电子元器件的影响常常是不考虑在内的,而对于欧姆定律的公式I=UR,I、U、R这三个物理量,则要求必须是在同一电路系统中,且是同一时刻的数值。

2欧姆定律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本人在基于电学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解题方式进行分析,个人认为我们需掌握以下内容:了解产生电流的条件;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I=q/t,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明确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范围,并能用欧姆定律解决相关的电路问题;知道什么是导体的伏安特性,什么是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知道电阻的定义和定义式R=U/I;能综合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计算实际问题;需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能根据实验分析、计算、统计物理规律,并能运用公式法和图像法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3欧姆定律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3.1加深对欧姆定律内容的理解

在欧姆定律例题分析中,我们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多个变量的问题,以我自身为例,由于物理理解水平有限,且电压、电流、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学习难度较大,但我通过相关教学短片的学习,将电阻比喻成“阻碍电流通行的路障,电阻越大路越不好走,电阻越小通过速度则快”的方式,明白了电阻是导体自身的特有属性,其大小是受温度、导体的材料、长度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的,与其两端的电压跟电流的大小无关,并且明白了电阻不会随着电流或者电压的大小改变而改变。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对于不同的习题,解决步骤都是不相同的,虽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但总是离不开欧姆定律这个框架。因此对于一些与电学有关的知识,我一般会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电生磁现象与电功率计算问题。例如:某人做验时把两盏电灯串联起来,灯丝电阻分别为R1=30Ω,R2=24Ω,电流表的读数为0.2A,那么加在R1和R2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我可以根据两灯串联这一关建条件,与U=IR得出:U1=IR1=0.2A×30Ω=6V,U2=IR2=0.2A×24Ω=4.8V,故R1和R2两端电压分别为6V、4.8V的结论。

3.2利用电路图进行进行计算

在解有关欧姆定律的题时,以前直接把不同导体上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代入表达式I=U/R及导出式U=IR和R=U/I进行计算,并把同一导体不同时刻、不同情况下的电流、电压和电阻都代入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导出式进行计算,因此经常混淆,不便于分析问题。通过后期老师给予我的建议,在解题前我都会先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明确需分析的是哪一部分电路,这部分电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以抓住电流、电压、电阻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特征进行解题。同时,我还会注意开关通断引起电路结构的变化情况,并且回给“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的I、U、R加上同一种脚标,其中需注意单位的统一与电流表、电压表在电路中的连接情况,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情况。

3.3利用电阻进行知识拓展

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我们可从一个电阻的问题进行计算,再扩展到两个电阻、三个电阻,逐渐拓宽我们的思路,让自己找到学习的目标以及方法。比如遇到当定值电阻接在电源两端后电压由U1变为U2,电路中的电流由I1增大到I2,这个定值电阻是多少的问题时,我们可利用欧姆定律的概念ΔU=ΔI・R得到电阻的值,而当难度增加由一个电阻变为两个电阻时,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电压表V1的变化量为ΔU1,电压表V2的变化量为ΔU2,电流表的示数为ΔI,在这样的问题上可将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固定的关系之间的数值,就可简化许多变量问题的计算。当变量变为三个电阻时难度会进一步的增大,我起初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放弃了这类题,而在经过询问成绩优秀的同学时,才知道可将三个电阻尽量化为两个电阻,通过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位置将电阻进行合并,以此简化题目。

4总结

简言之,欧姆定律是物理教材中最为重要的电学定律之一,是电学内容的重要知识,也是我们学习电磁学最基础的知识。当然,对于欧姆定律的学习与解题方法,自然不止以上所述方法,因而在具体的学习中,我们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方法的选取,突破重难点知识,以找到更好的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高飞.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技巧[J].才智,2009(27)

第4篇

关键词:欧姆定律;教学难点;问题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电路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对于思维能力尚不是很完善的高中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换位思考,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来尝试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使学生切实掌握相关知识。此知识点之所以成为难点的重要原因和问题主要为:概念抽象,理解困难;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知识点容易混淆;应试教育,不能活学活用。所以,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突破教学难点的思路和方法,以供参考。

一、激发兴趣,打破抽象

在本章的教学内容中,对这一定律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偏重理论的数学分析和推理,并且缺少直观的实验,使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只是一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首先应该通过巧妙有效地向学生导入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可以使学生提出问题的学习情景。

通过简单实验和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为下面对此难点的讲解分析做了良好的开头。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实验研究,在探索中产生学习兴趣,了解物理研究方法,增强综合实践能力。

二、分组实验,总结结论

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规的是先在之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推理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再以此对其进行分析,得出变化规律。在此,应大胆地打破这种常规,这种方法只是简单的数学演绎推理,无法让学生感知认识到物理的规律变化。所以,接下来就要以更为具体、多样的实验,探索其中的规律。让学生分组实验,每组进行多种不同的实验进行对比,然后组员之间进行自由讨论,

再通过组员代表进行发言,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得出结论。在这样的通过分组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知识规

律,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深入解析,避免混淆

通过以上的实验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基本知识,由于在学习闭合回路欧姆定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欧姆定律,这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概念混淆。所以,接下来教师应该对此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学生讲解电动势、外电压、内电压、外电阻等概念,且其核心内容是了解闭合电路与部分电路的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实际的理解闭合电路以及分电路、

内电路、外电路等等相关知识。这些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容易混淆,在有了前面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这些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避免了知识点的混淆。

四、领悟思想,学以致用

通过实验提出问题进行导入,进而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实验、观察、交流和讨论分析,加以教师的归纳总结,对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知识学生基本已经掌握,对课程的难点、重点也得到了直观的分析和解答。在此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结合到生活中,在课后作业中尽可能联系到实际生活环境,家庭中常见电路现象,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领悟物理的思想方法和认识规律的本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效果。不仅及时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在随其变化。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式”的应试教育,应该让学生主动起来,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和激励,这样自然而然的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找到解决问题有效的方法。尽管教学有一定的方法,但“教无定法”,怎么教学,怎么上课,也视学习环境和学生情况而定,更在于教师本人的长处和短处。所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56-01

一、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学习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电学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重点考查内容,所以能否教好欧姆定律关系到之后对中考的重点知识复习,更有可能影响学生对于物理学的热情。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微量变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们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会比老师直接教导的印象深刻,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在欧姆定律的学习中最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师要把电路的认识与画电路图、连接电路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开阔学生的思维,加强对电路的认识。物理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只有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更好地完成授课。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单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是最基础的概念。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这部分则比较重要,需要重点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是基本的电学测量仪器,明确这些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后期实验的正确性与对知识的理解。以上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又是进一步学习欧姆定律的基础。

三、欧姆定律的主要内容是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这部分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出了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三者相互关联的关系。教师在实验中要让学生理解电流随电压和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多个变量问题的研究是采用固定一个量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的变化的处理方法,从而让学生学会物理学中常用这种方法。欧姆定律在初中只讲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分析和进行电路计算的基础,是初中电学的重点知识。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学电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想要研究欧姆定律必须要建立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欧姆定律,做好演示实验,归纳、分析、概括实验结果,使学生正确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所以,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是这部分知识中的重点实验的基础。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于初中学生水平有限,对电流、电压的概念要求较低,并没有下准确的定义。因此,电阻的概念就成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要多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和温度,它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的比值来表示是为了测量的方便,与外加电压、电流无关。同时,教师一定要纠正一些学生经常出现的电阻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错误概念,也就是对欧姆定律的错误理解。欧姆定律在学生头脑的建立过程是十分重要的,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用实验来探索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是第一次。首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研究方法,本实验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即“固定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固定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连接如图(图略)所示的实验电路时,要将具体接法演示给学生看。可以先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电流方向依次为电池、开关S、滑动变阻器R′、定值电阻R、电流表串联起来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最后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R两端。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电流必须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进电表,负接线柱流出电表及量程选择,电流表与R串联,其示数等于通过R的电流。电压表与R并联其数等于R两端的电压。

运用欧姆定律可以推导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跟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及电压分配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具体推导如下:

在串联电路中:I=I1=I2;U=U1+U2;由欧姆定律公式I=U/R,可得U=IR;U1=I1R1;U2=I2R2将这些式子代入上式得:IR=I1R1+I2R2即R=R1+R2;也就是说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在串联电路中:I=I1=I2;由欧姆定律公式I=U/R,可得:I1=U1/R1;I2=U2/R2;将这些式子代入上式得:U1/R2=U2/R2 变换一下形式得:U1/U2=R1/R2;即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跟导体电阻成正比。

四、结束语

通过对物理教学内容的分析、思维方法、能力训练的具体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师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理论方法,更好地驾驶物理教材,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把重点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的问题,学会用等效法分析复杂电路。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素质。

参考文献:

第6篇

1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向外辐射开展活动任务的教学方法,师生围绕问题互动探究,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仅仅习得固有的物理规律和结论,还有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和情感的提升。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关键在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创设出适合学生探究,同时又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让学生生疑,进而形成科学探究尝试的欲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完善建构。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程序如图1所示。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当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首先会在原有的认知状态中进行搜索,概念、规律、方法等跃进了大脑,识图将问题的目标在大脑图式里找到联系。这里面有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过程,最终完善为新的认知结构。

2“欧姆定律”教学案例分析

2.1开门见山,借助问题温故知新

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从上一节课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变阻器入手,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如图2所示,请你根据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增大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在使用滑动变阻器时应注意什么?

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图2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抛出,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积极猜想,并形成连接电路实验检验的欲望。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在其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的发散,并通过自主探究找到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办法。实验中应注意滑片C向A端滑动容易造成短路,这是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2在大家自己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抛出,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越发接近教学内容,同时生成新的问题:“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具有稳定性,能够形成特定的规律?”这是一个反思后再创造的过程,学生的探究热情被点燃。

2.2一针见血,接近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激情被点燃了,应从教学的主要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猜想,领引着学生一步步去揭示教学内容,这一过程也应该是借助于问题的形式开展。

问题3请猜一猜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存在怎样的关系?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又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并相互交流一下猜想的依据。

问题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问题的领引大多会做出正比或反比的猜想,其根据都是源于自己在前面自主探究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大小,而看到的结论。借助于这样的问题设置,学生经历了猜想及假设的过程,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方法得以浸润。

2.3思维碰撞,设计实验完成探究

在学生有了猜想后,笔者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方案的选取,驱动探究式教学进一步深化。

问题4既然有了上述的猜想,你觉得应该设计什么样的实验进行验证呢?根据自己的设想,能不能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

问题5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出发,思考需要选择什么器材,实验电路如何设计?

问题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联系到“控制变量法”,同时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电路拿出来进行交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首先他们会想到用灯泡进行实验,此时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因为灯泡的温度变化会导致其阻值的变化,而我们的实验应控制电阻不变,所以应该选择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学生再次设计出电路图(如图3)。

问题6利用上述电路图进行实验探究,会遇到什么麻烦?

学生通过连图进行实验操作后发现,只能测一组数据,如果要测多组数据要改变电池的节数,操作比较麻烦,而且偶然误差大。新的问题自然生成。

问题7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第7篇

关键词:欧姆定律;理解概念;实际问题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教材中一条很重要的电学定律,是电学内容的重要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电磁学最基础的知识。欧姆定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都非常广泛,可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怎样学好欧姆定律。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内涵

学习欧姆定律的关键是从理解概念入手,因为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很多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欧姆定律公式,但不会对公式进行巧妙的运用,更说不上对公式进行深入理解了。这种现象往往导致学生在考试时经常出错,纵观我们的中考试题,很多题目涉及概念题,所以说理解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1.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是成正比的,与导体电阻是成反比的。2.在实际的电路中有几个导体,即使是同一个导体,在不同的时刻I、U、R值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运用欧姆定律时应看清是不是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值。3.要明白是电阻大小的一个计算公式,不是决定式,如果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化几倍,它的电流也随之变化几倍,因此,比值R是一个定值。

二、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只有把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我给同学们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开汽车时,听听音乐可以减轻司机驾车疲劳,使乘车人身心愉快,某汽车上的收音机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中的欧姆定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有所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研究新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蒋国成.中考对欧姆定律的考查分析与复习指要[J].中学教学参考,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