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47:31
序论:在您撰写五年级语文教学要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阅读教学必须达到以下五个要求: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抑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在阅读中激励学生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三、在阅读中联系学生生活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在阅读中选好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在阅读中重视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一、对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重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而言,也顺应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而言,要紧随教育形势的发展步伐,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观念,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引导学生去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还应该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多个层面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所谓的教学资源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即课外资源与课内资源。课内资源主要是课堂中的教学,课外资源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而综合性学习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所以对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而言,一方面教师在课堂内要充分重视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促进语文教学的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例如在对《小马过河》这篇文章进行讲解时,文章本意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尝试与实践。
三、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而综合性学习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重视,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围绕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进行的,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在学习中呈现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要给予尊重,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发现与探索,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设计题型时,给学生留出更大的空间思考。如《燕子》一文的学习时,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收集资料,体会大自然,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1]葛海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
关键词: 小学五年级 语文 综合性学习
一、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有了较大改进。在小学五年级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符合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的教育趋势,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的驱动下,主动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进而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实现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思考
1.突出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深化改革后,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发生较大转变,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五年级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适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中隐藏的奥妙,并积极鼓励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增强小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进行语文题型设计时,尽可能设置开放式题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打破以往思维禁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以此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本。
2.合理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实现各学科的有效融合。
在小学五年级教学中,要有效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还需处理好其他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科学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扩充语文知识的学习层面,从多种角度活跃语文知识的学习思维。如,在教学中巧妙融入数学、美术、音乐、劳动等其他学科内容,引导学生综合性地学习知识,培养小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效融入相关学科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小学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适当播放关于父爱的音乐,将其作为课文学习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课文朗诵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实现语文知识与音乐的有效结合。并以多媒体播放形式,为学生展示地震中发生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如汶川地震场景,并适当普及地震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地震中亲情的力量,实现语文知识与地理知识的完美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
3.结合语文课程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综合性学习的更深层次要求。合作学习能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在共同探讨与思考的情况下,能更加快速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问题及相关知识形成深刻记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讨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讨,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快速开动脑筋,进而激发学生的个体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走进信息世界》课文学习时,教师可在内容讲解后,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搜集自己在一周内获得的信息,并从中分析信息的获取渠道,以小组形式进行信息世界的认知探讨,讨论信息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帮助,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评价活动。
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可组织综合性学习教学评价活动,以确保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现。建立有助于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并且以积极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以更乐观的心态学习知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中,避免出现批评式或否定式评价结果,应肯定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效,适当表扬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阶段进步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中,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评价的主要依据,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评价的主要目的,确保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能真正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及相关人员应按照评价标准开展评价活动,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评价重在强调学生的“会学”,而非“学会”,避免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如,语文教师可将评价贯穿于整体的教学活动中,将各个环节内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性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锻炼情况、经验获取、学习方法、价值取向等信息详细记录下来,进行总结分析,作为每一阶段的评价。在学生经历了一个系统的学习之后,再结合每一阶段的评价,进行综合性学习评价。综合性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分析评估。教师在为学生做出综合性学习评价时,应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热情为主要评价目的,给予学生客观、肯定的评价,确保综合性学习评价结果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并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改进,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结语
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重要作用,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与需求为教学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此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文教学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公认的一个重点内容和难点关卡,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以及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然而在实践的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就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了如下的反思: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的生活积累比较少,平时也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再加上现在社会上一些因素的影响,学生思想的认识不够深刻。但是作文是一门生活的艺术,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发现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是真实的、心灵的写照。但即便是有些学生,有着丰富的课余生活,也由于家庭背景和教育的原因,会接触较多的外界事物,但是,如果学生对于写作没有正确的认识,依旧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无法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写出来的文章,依旧是缺乏真情实感、违背生活现实、缺乏生活智慧的。
再加上当前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家家都有电脑。有些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无法自拔,缺乏阅读,生活圈子狭隘,眼界狭小,即便是对生活有所感悟,也苦于不知如何表达。还有一些学生即便是在读书,也是阅读一些武侠小说,于作文写作没有太大的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冰心说要读书,要多读书,而且还要读好书了。
2.教学方面的因素
写作本是生活的需要,是内心情感的流露。这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就是要实事求是,但是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却将其功利化。作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生活的引导。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多数教师的做法,都是一味地传授给学生一些作文的技巧和方法,甚至是一些固定的模板,只追求考试的高分,却忽视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写作而写作,就像是做数学题一样,死记硬背作文公式,套用作文格式。要么就是作文呈现千人一面的情况,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要么就是五花八门,各有不同,使书写和表达的都是虚情假意的情况。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兴趣,而且还会影响作文教学的效率。
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本身的写作素养并不高,自己也不能坚持写作文,研读和积累写作的理论。只是有时候迫于职称的压力,偶尔写写论文,或者应学校的要求,写一些教学反思、教学总结等,为的也只是应付差事,完成任务罢了。没有时常的写作、练习和积累,自然写作的素养也没有增进。
3.教学手段的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行业也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教学媒介的出现,也带给学生缤纷多彩的感官体验和冲击。很多学生选择在QQ空间等地方,进行简短、明了的情感表达,使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深受影响,写作在学生的心中变得越发的不重要,而被逐渐地淡忘。
二、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要树立大作文的教育观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兵器教育的功利性色彩,认识到学生学习作文,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为写作而写作,更多的是为学生增加文化底蕴,打下精神底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多积累,积淀语言基础,最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2.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写作素养
“学高为师”,教师学生的典范,要做好带头的作用。教师要在平日的闲暇中,多读书,多写作,并且将一些自认为比较好的,适合学生的书籍,文章推荐给他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只有正视作文的,才能让学生重视作文。
一、中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编排体例上的差异 二、中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具体内容上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方面。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这样概括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日本的教学大纲作了这样的规定:“培养对国语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适当的表现能力、思考力、想象力以及语言感觉,同时培养学生对国语的深切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从中我们看到两国都把培养正确地理解语言、表现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的首要目标。不同的是我国强调“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日本不把思想、道德教育列为小学语文学科的任务,而强调“培养学生对国语的深切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通过对国语的尊重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对这一重要性能够自觉地去认识,对国语进一步关心。当然这种态度的培养,是与国语教育、培养一定的表现力、理解力和充实、丰富学生的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表现在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方面。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听说方面,主要从听说内容、方法和习惯的培养上提出要求。如“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听话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再如“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别人说的一件事,能转述内容”,“听别人读程度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能边听边想象”,等等。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日本的教学大纲主要从“正确地听”和“主体地听”两方面来要求。如“正确地听”,体现在听话的姿势和态度上。一年级,“听话时看着说话的对方。”二年级,“听对方把话说完。”三年级,“没听明白的地方反问或复听。”四年级,“一边听一边记下话的要点和中心点。”五年级,“注意细节。”六年级,“考虑话的内容中事实部分和想象部分之间的关系。”再如“主体地听”:一年级,“话的内容大体能听懂。”二年级,“考虑对方说话的顺序。”三年级,抓住对方说话的重点,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试着总结归纳。”四年级,“抓住话的中心点,总结自己听后的感想。”五年级,“理解对方说话的意图,讲出自己的评价。”六年级,“将话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观点进行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主体地听”,在听话的程度、方式方法上不仅作了具体要求,而且逐步与“自我”联系起来。使听话这一“客体”行为很强的活动逐步变成一种能动的“主体”行为。在说话训练方面,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要求上同听的表述形式大体一致。比如“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当众说话,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等等。日本在说话训练方面分两部分,即“有对方意识和目的意识地去说”与“正确的说话方法”。如“对方意识和目的意识”,一年级,“被询问的事能回答,并主动寻找话题来说。”二年级,“根据对方说话的内容来继续话题。”三年级,“听取对方话的内容,深入话题来说。”四年级,“对应不同的听说对象和不同的场合,考虑说话内容的主次来说。”五年级,“对应不同的听说对象和不同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并考虑具体情况来说。”六年级,“对应不同的目的,考虑时间和说话的顺序,有计划地去说。”很明显,强调带有明确目的和注意听说对象,针对不同需要、不同场合、不同目的,选择不同话题,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陈述自己的意思,是日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具有较强时代气息的听说训练要求。也是日本听说训练的重要特点。在“正确的说话方法”方面,日本的教学大纲将听说读写的有关内容相互渗透,同时进行。如一年级,“经历过的事,考虑顺序来说。”二年级,“理清事情的条理后再说。”三年级,“为了突出说话的要点,考虑一定的段落、层次来说。”四年级,“为了突出说话的中心,有主次地去说。”五年级,“有明确的意图和确切的根据说。”六年级,“对应不同的目的和意图,恰当地说。”另外,在说的方面,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从一年级开始讲普通话,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日本,只是从四年级开始,提出“理解共通语和方言的区别,在必要的时候能用共通语来说话。”
在阅读训练的要求上,中日两国的教学大纲都比较重视朗读、默读和背诵的基本功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强调阅读中要注意“感想、意见”和“有目的地去读”。如三年级要求“读后小结感想,并考虑如果是自己会怎样去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不要落掉了去读。”四年级,“注意读后个人的不同感受。”“对应不同的读的目的,归纳重要的地方,注意必要的细节。”五年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想法和感受。为了收集必要的知识和情报去读文章。”六年级,“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对应不同的目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书来读,并下工夫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读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在阅读训练的要求上,突出读书和自身生活、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读者与作者情感上的密切联系。在另一方面,日本还比较重视阅读态度的培养。比如,一年级就要求“培养愉快地去阅读浅显读物的态度。”二年级,“提高对浅显读物的进一步阅读的欲望。”三年级,“培养阅读各种各样读物的读书态度。”四年级,“扩大读书范围。”五年级,“通过读书,加深思考。”六年级,“培养选择适当的读物来阅读的习惯。”显示了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重视。在读写结合上,日本强调“依照文章的表达思路来读”,“区分事实和想象(感想、意见)来读”,“想象、鉴赏”以及“读后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发表看法”等等。
关键词: 小学五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学探究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机械练习和接受学习,这种对语文工具性的过分关注,分割了语文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分割了语文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分割了语文知识和情感态度、能力和价值观的联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凭借综合性教学内容突破语文课堂的封闭现状。
一、合理选择综合性教学主题
主题是语文综合性教学的核心,通过主体活动,学生可以发展自身综合能力。如果缺乏主题,语文教学活动就会显得零散,失去方向。教师设计语文活动主题时应从学生现实生活中选取主题,注重贴合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如讲解《燕子》时,学生对小燕子十分感兴趣,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展开以“燕子”为主题的综合语文活动,指导学生在课后搜集带有“燕”字的故事、成语、春联、歌词等。学生在课余时间翻阅辞海、词典,查找诗词歌词和对联,到各个班级搜集人名,到购物商场搜集含有“燕”字的品牌名字。学生经过这个活动,从教材走向了生活,拓展了知识,并且加深了对学习中语言积累的运用,体验了中华文化瑰宝。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交流,各个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搜集的资料,有的制作了“燕”字成语收集卡;有的组织了“燕子”知识大考察的有奖竞赛活动;有的小组展示了表现燕子生活的图片和音频,十分引人入胜;有的小组排演了“小燕子学艺”的话剧。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展了语言组织能力,提升了审美情趣,培养了合作精神[1]。
二、科学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合作既是科学发展的需要,又是人类个体和集体发展的需求。对于如今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初期阶段,导致很多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够完善,无法有效与他人完成合作学习。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首先组织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班级学生可以根据特长、兴趣和个人意愿自由组合,但是教师需要特别强调――“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间同质指的是各个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接近;组内异质指的是组内成员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学习互补性。教师还应该注重小组组长的选拔和培养,需要选择合作意识强、反应敏捷、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学。教师可以对学进行定期培训,教会学生组内合作方法和策略。教师应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只有教师落实了任务,使学生明确了自己分工。如果不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那么小组间的合作就会处于闲散状态,做得好、做得坏都不会有人过问,这种学习小组的划分就会流于形式,根本实现不了互相促进和集思广益的目标,导致学生如同“南郭先生”一样,坐在一起聊天乱扯,好像看热闹一样[2]。
三、避免随意性的语文综合教学
讲解诗词《惜时》时,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时间的飞速及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努力进步。在学生感悟时,教师随之提出问题:同学们想想以前浪费的时间,是不是觉得可惜呢?以后要怎样做呢?让学生相互讨论总结,以此开展关于珍惜时间的综合性活动,从而充分让学生体会时间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不断的讨论中了解以前的状况,并且开始逐渐学习,不断努力。教师开展综合性活动后,让学生制订一个有效的学习计划,以及后期发展规划,树立人生目标,努力奋斗,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并且了解时间的重要性,不断努力进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由学习内容引发一些联想,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感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教师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不能随意,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特点,针对性开展,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中的综合性学习将语文教学延续到了学生社会和生活多个领域,为学生自主探究及学习作品提供了广阔舞台,面向社会各个层面,最大限度发挥潜力。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发展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实现了综合素养的提升,显而易见,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长远影响和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一、活动目的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为了使我校教师更加重视阅读教学,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认真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我校将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一次学生阅读能力测评活动。
二、测试时间
五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测试对象
一——五年级全体学生
四、测试内容
一、二年级只选取本学期语文教材中讲读课文内容片段即课内阅读。
三、四、五年级的测试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学期语文教材中讲读课文的内容片断即课内阅读,第二部分是课外阅读。
五、测试标准
(一)测试字数:一、二年级:50-80字文段;三、四年级80—120字文段;五年级100—150字文段。
(二)测试时间:一二年级15分钟,三四五年级20分钟。
(三)测试标准:
1.一、二年级:学生能够将课内文章读通顺读明白,读文后能够根据提示补充主要内容,能运用文中的词语说完整的话,适当进行一二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
2.三、四、五年级:学生能够将课内和课外的文章读通读懂,读文后围绕所给文章进行音、字、词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能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用完整的话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文章的结构、顺序、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年段的训练。
六、测试方式及要求:
在指定的时间内由学校的教学领导到各班监督测试,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语文阅读测试单,各年级的班主任要重视此次活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训练,在测试时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用铅笔答题,三至五年级的学生统一用蓝色钢笔进行答题,注意认真阅读,工整书写,卷面整洁。
七、评奖方式:
(一)集体奖:设年组“优秀阅读班级”奖。(同年组班级阅读测试平均分第一名)
(二)
学生奖:设“优秀阅读之星”奖。(同年组学生中阅读测试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