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08 16:17:38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化学职称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化学职称论文

第1篇

在结构化学课程教学中设置课程论文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课程评价的手段。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结构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课程论文研究中,达到学以致用效果。论文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培育,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课程论文研究的过程上,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结构化学 课程论文 创新思维

《结构化学》是理科院校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专业课。这门课程以严谨的数学逻辑推导为基础,建立比较抽象的理论概念,学生一般感到难学难懂。因此,学生易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到教学效果。根据结构化学教学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设置课程论文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对此,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在掌握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设置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注重理论研究和解释实际实验现象的课程论文题目,引导学生尝试应用结构化学/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结果来解释化学实验,深入了解分子结构和理论性质,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从而在应用理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设置课程论文的重要性

与其他化学专业课程不同,《结构化学》的内容主要是抽象理论,缺乏合适的配套实验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加深、拓宽和巩固。该门课程的对象一般是大学三年级学生,具有相当的化学专业知识。设置课程论文可以让学生在搜寻研究对象或者范围时,对以前专业知识进行回顾和分析,思考大学一年级以来学习的知识是否存在可以采用结构化学理论解释的地方,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原理和现象进行思考,在自由选择题目范围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论文研究时,注意讲述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及科学工作者所应当具备的科学道德,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论文撰写时,着重讲授一般论文的写作格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一定论文写作规范。这对于一般理工科学生尤其重要。设置的课程论文同时为四年级毕业论文研究阶段所需要的逻辑思维和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2 理论化学计算软件的讲授

让学生进行课程论文研究,首先必须先教导学生使用理论化学的计算软件,让计算软件成为学生进行课程论文研究的工具,所以教师本身需要对该类软件非常熟悉,同时具备利用该类软件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经验,这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众多量子化学理论计算软件中,HyperChem比较适合一般学生使用。可视化软件使深奥的理论计算结果形象化、直观化进行表达,让学生好学易懂,同时操作简单,适合用来作为课程论文研究的计算软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需要1学时就能教会学生有关HyperChem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于简单的理论计算。谭君[1]介绍了HyperChem软件的一些使用操作和特点,这里不再重复叙述。

3 科学研究思维和步骤的指导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所以我们在课堂上,教导学生一般的科学研究思维和步骤。课堂上以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作为计算例子,采用Hyperchem软件计算各原子电荷并解释定位规律的实验现象。众所周知,苯环上的取代基分为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两类。这里选择了氨基和甲醛基分别作为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两类代表,通过计算其量子化学指数,讨论其计算结果,从理论上解释定位效应。

首先分析影响亲电反应的因素。一般认为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是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苯环上的碳原子电荷来解析亲电反应规律。

在Hyperchem构造并以PM3分别计算氨基苯和苯甲醛,按display中的labels,选定charge项,在分子中显示各碳原子的电荷分布。

电荷分布显示氨基苯上邻位和对位的C原子带负电荷,分别为-0.191和-0.169,均大于间位C原子电荷(-0.05),所以对于氨基苯来说,亲电基团会首先进攻邻位和对位。而在苯甲醛的情况恰好相反,间位C原子电荷为最负,为-0.119。亲电基团会首先进攻间位。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和讨论,应用原子电荷的规律变化很好地解释了亲电取代定位规则。

转贴于   4 拟定结构化学计算题目

自由选择题目范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教学中,我们设定以下方向(题目):

① 药物分子的结构与活性关系

通过对分子的结构计算,讨论结构与活性关系,寻找分子活性中心和主要影响活性的因素。

② 化学反应原理与规律解释

以理论方法计算和解释常见化学反应的产物与规律,如丁二烯的加成反应。

③ 分子结构与性质

计算出分子的量化指数,寻找量化指数与分子性质的关系,如HOMO、LUMO与颜色的关系。

④ 光谱的移动

研究分子结构与光谱移动的关系,如分子中的键长的变化直接影响红外吸收峰的移动。

⑤ 分子的结构/构型/构象

以理论方法研究分子的结构、具体构型和构象。

⑥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的作用一般为氢键和范德华作用,与化合键作用相比,属于弱作用,是生物大分子主要相互作用。

5 论文指导与创新思维模式的培育

创新思维的特征是求同与求异的统一、发散与收敛思维的统一、敏锐的直觉与理论思维的统一。课程论文布置下去以后,学生在对课题的思考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想法,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对新的问题进行创新思维。安排课程讨论,将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上讨论,尊重学生的新想法,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结构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课程论文研究中。

具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是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主要表现。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已表现出许多弊端,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素质及其能力的形成。学生自己选题,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跨出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独立开展课程论文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课程论文研究的过程上,而非结论。教会学生从抽象的数理推导中评选出适合个体所需的条件。同时,学生只有具备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在终身教育过程中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2]。

【参考文献】

1 谭君. HyperChem 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17(6):20~22.

第2篇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当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欠缺不无关系。本文借鉴信息系统面向信息的建模方法IDEFI及目标管理方式对职业决策过程进行了流程式设计,并以此为依托,沿着职业决策的基本过程,探讨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分析得出大学生自我决策和管理能力包括职业决策能力的缺失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目前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时性、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有效性方面的建议。

一、绪论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职业选择自由使绝大部分毕业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却让他们感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不容乐观的是,今后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就业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全社会整体就业环境不宽松造成的,另一方面则与当今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不足有着相当的关系。因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对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本论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1.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指的是从兴趣、特长、性格、价值观、品德,能力等方面深人认识自我。具体包括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个人的特长、优缺点、学历和能力、实践的经验,还有智商、情商、性格、生理情况等方面。

1.1兴趣

调查表明,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职业,能够将工作做得更完美,更充分地展现个人才华。因此兴趣特别是职业兴趣也就成为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认识自我这一环节中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毕业生们,常常碰到难以将自己的兴趣与职业发展联系起来的困扰。

l.2价值观

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是工作稳定性和忠诚感的来源。当代部分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如只从个人功利主义、实惠性主义出发的思想,以及典型的眼高手低的作风。因此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并将其融人自身的工作实际中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了。

1.3个人能力、技能

关于个人能力、技能方面。个人职业能力即自己能做什么是个人职业成就感的来源。目前在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有如下现象:一种是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却眼高手低;另一种却是自信心不强,低估了自己的水平;第三种情况是高估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忽视了职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以上所举的现象是由于大学生对自身职业能力认识不到位造成的。

要准确地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除了要考虑自身的特长、优缺点、技能外,必要的实践的经验还是必不可少,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成功就业作好准备工作。

2.了解社会

了解社会是指通过与亲友、老师、同学的沟通,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与期望,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大学生认识社会环境对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外围宏观环境—家庭的期望、社会的需求、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兴衰、政策法律的影响;微观环境—企业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企业的文化、工作岗位的要求等。

2.l对于就业政策和社会环境的认识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引人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机制,大学生可以在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目标和理想选择职业。因此,大学生应该全面认识和了解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分析自身条件,把握就业形势,进而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

2.2关于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

在就业初期,经常出现大学生不适应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或者工作作风,用人单位抱怨大学生要么稚气未脱、动手能力差,要么试用下来并不是企业所需的人才。对此,一方面大学生在选择岗位时要充分了解应聘单位的用人要求、工作风格是否与自己所拥有的或所期待的一致;另一方面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以缩短适应期,在社会的大坐标中找好自己的定位,毕竟对应聘者某些品质和能力上的要求是大多数企业都共通的。

3.确定职业目标

确定职业目标是指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确立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及实现目标所拥有优势和可能面临的困难。

主要涉及下几个方面:设定该目标的原因;达到目标的途径;达到目标所需的能力、训练及教育;达到目标可能得到的助力;达到目标可能遇到的阻力。

大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两种情况,即目标过分高于自身能力和目标过分低于自身能力。在此只把目前就业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高期望值”的现象及原因作一分析。造成近几年来就业压力较大的原因,有一部分是由于毕业生就业目标过于集中而产生的相对过剩。如在就业地区方面,绝大多数毕业生希望能够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工作;在单位类型方面,毕业生们仍然期望进人大企业工作;而在工资待遇方面,仅有三成左右的学生可以接受2000元以下的底薪。

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心理怪圈,放不下思想包袱;二是对目前形势的错误估计,高学历和高人才并不能划等号,取得学历只是取得了某种就业的资格,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质量如何,要视宏观环境、个人的才能等方面而定。

4.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制定实现目标计划是引导大学生在先前已设定的职业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制定大学学习生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步骤、措施,增强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使长远职业目标与大学学习有机衔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落实目标措施方面:教育、训练的安排;获得发展的安排;排除各种阻力的计划与措施;争取各种助力的计划与措施。

因此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正确考察要达到目标所需的要素特征及自身优势,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计划。

5.采取行动

采取行动是指在确定职业目标并对完成对实现职业目标的措施设计后,落实所决定的或写简历找工作,或考研,或出国深造,或进行职业培训等一些活动。

6,生涯评估

生涯评估是指引导大学生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父母、同学、朋友,教师的评价(反馈)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评估,修正。

职业决策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循环,可能每次的循环所达到的结果不尽相同,可能是进步,可能是倒退。因此在生涯评估的过程中心态要平稳,明确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沉迷于一次循环的悲与喜、失与得之间。

三、结论

第3篇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郊农村中学生 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城郊农村中学生,就是指城市郊区的农村中学生。由于生产方式等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他们与“农业型”非城郊农村中学生有较大的同质性,但地域的特殊性使城郊农村处于城镇化的最前沿,城郊农村中学生与城市发生更为频繁的相互作用,市场、权力对他们的影响更为具体直接,这导致他们的生活、思想方面更为不同。在这种背景下,城郊农村中学生随生活环境的异变而引起的文化价值观的变化,又对教育提出了怎样的需求,都成为探讨我国农村薄弱地区教育不得不研究的问题。

1 文化价值观

1.1 文化价值观内涵

文化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质或者能够反映一定文化形态的属性,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①中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充分的体现出他的活力与青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就传统而言有许多变化,研究城郊农村中学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对完善文化价值观的理论、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核心价值观甚至是促进农村学生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化价值观内容

以裴娣娜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文化价值观是“关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民族、宗教、伦理、道德、科学等的价值观”。②由于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城郊农村中学学生,民主与宗教在对象的文化价值观中并非是主要内容;而伦理作为一种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可以将其归于道德方面。所以本文主要从文化价值观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外来文化价值观、道德文化价值观和科学文化价值观四方面来研究。

2 城郊农村中学生文化价值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传统文化价值观

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主要集中于对人的问题的探讨,包括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论述,同时又兼有怎样为人、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的观点与看法。随着时代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主流文化的转变和大众文化的侵蚀,更多人将目光集中于个人能力的培养,努力追求的也是个人自身的发展与自身利益的实现,这也就造成了现代文化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价值观产生了巨大落差。

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对追求目标方面更容易产生迷茫、失落等情绪,而处于城郊的农村中学学生更甚。在一项关于学习目的调查中,有80%的农村初中生“认为是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家庭而学习的,为祖国的富强和社会的发展而学习的只有20%”。③他们身上体现着国家意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归属感不强,传统优秀文化淡薄,缺乏对自我个人价值的认同。

2.2 外来文化价值观

我们除了本身的主流文化之外,又要接触许多外来文化。外来不良文化对中学生的社会自我意识和责任感产生了很大影响,社会主义价值观受到了多方面的价值观念的冲击,不利于青少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形成。如网络上的黄色图像、广告;电视上的暴力、偶像、爱情的影视剧等等,宣传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及与道德相悖的价值观。对城郊农村中学生来说,由于家长的疏于管教、教师的消极对待,他们更能轻易接触到这些不良文化,问这些中学生他们崇拜的英雄人物时,他们说不出多少,但当问到影视明星时,他们却能说出一连串的明星名字。

2.3 道德价值观

道德价值观是价值观中关于道德价值的观点和看法,是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价值观是主体根据自己道德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作出判断时所持有的内在尺度,是个体坚信不疑的各种道德规范所构成的道德信念的总和”,④作为一种评判尺度而存在的道德价值观实际上是相应的道德规范内化的结果,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2.4 科学价值观

科学价值观主要指的是对科学活动价值的把握,包括对科学价值的目标、追求、评价等方面。科学成为知识合理性与合法性的评判标准,形成一种科学知识的文化权威,同时对科学价值的认识也仅仅是认为实用至上,青少年的成长中逐渐排斥人文知识与关怀,将文化进行自我物化,农村学校这种现象更甚。

经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达到2.6亿,80后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却占流动人口近一半。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城郊农村中学生并不愁没学上,但还是有更多的农村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就选择进城务工。在这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物质享受主义的观念下,城郊农村中学生科学价值观念在世俗化、功利化中迷失,学到的也只是有用的知识、能赚钱的技能,而关于人成长中所需要的理想、价值、道德、信仰等几乎被排斥在外,他们只是能成为知识与技能的“工具”而已。

3 针对城郊农村中学学生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对策

城郊农村中学生在文化价值观方面主要体现出忽视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吸收歪曲的外来文化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方面缺乏道德感和公德心;对科学价值观自我物化等特点。这些学生的文化价值观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享受主义,沉沦于拜金主义、拜权主义、拜名主义,陷入教育“科层制”⑤的误区,由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更有可能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所以必须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可行的教育政策,引导他们构建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战略的实行,努力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3.1 社会方面

(1)促进社会价值体系合理化,加强正确文化价值观渗透力度。城郊农村中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环境,所以,作为社会价值体系一部分的文化价值观也必然会受到社会上各种观念的影响,如人才观、就业观、职业观等。文化价值观在社会上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渐追逐着实用、能力、功利与效益,这无形中使城郊农村中学生及家长的观念变得更为复杂,他们或者像“农业型”农村中学生与家长那样对学历盲目追求,或者是坚持“知识无用论”、挣钱才重要,对教育造成不良影响。这就要求必须改变社会观念,削弱环境中存在的效用价值,才能使教育的真正价值在学生中得以发展和实现。

(2)建构良好的社会环境与进行有效的教育体制改革并行。我们在建构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同时,体制方面的改革也应该同时展开。应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运行,完善素质教育体系;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重点关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学校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⑥

3.2 教师方面

由于农村教师师资严重缺乏,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提高城郊农村中学教师素质,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完善教师人事制度,对教师的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进行严格把关。向全社会进行的教师资格考试,要保证教师的学历和素质水平。

(2)教师培训。要想对城郊农村中学教师队伍进行彻底更换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走培训这条道路。各级政府加大对培训的经费投入,充分发挥中学的主体地位,加强指导中学展开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3.3 家长方面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人的素质发展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学是儿童向成人过渡阶段,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数居住于城郊的农村家长由于知识欠缺和一些错误价值观的引导,使他们忽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点,积极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2)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标准越来越高,开始注重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以能力高低来评定人才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素质教育推进的时期,家庭教育首先要注重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引导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而综合的发展。城郊农村家长由于为生计奔波,很难做到时时陪在孩子的身边,更何况要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父母应该至少有一人能就近工作,对孩子及时关注,积极鼓励,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培养孩子的爱好特长,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下,中学生处在一个变革与发展的时期,城郊农村中学学生更是受到物质文明的严重影响而精神匮乏,无理想或理想无法实现,越来越消沉与麻木。由于“能够影响人的行动的逻辑一是信仰,二是利益,三是感情”,⑦所以要努力实现信仰、利益和感情的平衡,不能推进“唯利主义”,坚持主流文化,理性认识大众文化,拒绝庸俗精英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从教育的各个方面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努力真正实现“中国梦”。

注释

① 姜佳男.新时期下青年的文化价值观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3):28.

② 王子君.城乡初中生教育价值观比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

③ 蒲建华.农村初中生社会责任感调查研究――以S县农村初中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1.

④ 黄希庭,张进辅,李红等著.当代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45.

⑤ 科层制即根据人的学位的高低、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大小来安排工作,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科层制的最大的特点和实质在于按人的职位的高低来实行控制。(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29.)

⑥ 王子君.城乡初中生教育价值观比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

⑦ 姜佳男.新时期下青年的文化价值观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3):29.

参考文献

[1] 甘永祥.青年社会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

[2] 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 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 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6] 珍妮・奥克斯,马丁・科普顿.教育与社会变革[M].程亮,丰继平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张进辅等著.青少年价值观的特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8] 李亮.改革开放以来青年道德价值观变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

[9] 罗书伟.中学生学习价值观结构及其特点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7.

[10] 童卫红.初中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