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47:19
序论:在您撰写医疗设备监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强化药品市场日常管理,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一)认真落实药品市场监管辖区负责制。继续推行药品购进验收、分类管理、依法销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四项制度”,强化基层基础管理,突出加强药品流通领域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目录药品的质量监管,建立基本药物配送单位档案和日常监管工作档案,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探索建立驻店药师规范管理办法,实行药品市场巡查制度。各区县局要加强药品市场日常巡查,严格执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及时依法纠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药品流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严格药品许可现场检查。市局将组织一次全市检查员的专题培训,进一步统一许可检查验收标准。各区县局在承办许可委托现场检查中要严格执行市药品经营企业现场检查标准,把好市场准入关,市局将对标准执行情况开展督查和抽查,并将抽查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三)严格GSP认证标准和程序,做好GSP认证、跟踪检查、专项检查工作。年内组织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开展一期GSP专题培训。
(四)做好医疗机构药房日常监管,深化“规范药房”管理工作。各县(区)要修订各地“规范药房”验收细则,按照《市“规范药房”动态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年度复查工作,并进行公示公告。
二、创新药品市场监管手段,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一)稳步推进药品安全在线监测,实现药品质量安全可控。各区县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着力解决当前药品安全在线监测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进药品安全在线监管系统建设,通过督促指导、集中安装、统一培训、强化监督等形式,实现监管双方信息对接,发挥监测系统在保证药品质量、追溯药品来源、传递药品监管政策信息等方面的作用,年内全市所有药品批发企业、连锁公司总部、县城药品零售单店、县级以上医疗机构100%入网运行。
(二)推行药品市场网格化管理。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以乡镇或街道、社区为单位,将监管辖区划片分区,责任落实到人,实行药品市场网格化管理模式,各责任人对所负责片区的药品质量安全、药品市场秩序负直接责任,其主要职责:一是负责片区药品市场巡查,建立巡查记录归档备查;二是负责片区法律法规宣传,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引导公众合理用药;三是落实日常管理措施,加强企业规范与帮扶指导;四是了解掌握医药市场动态,发现违法违规案源线索,及时前期控制处置。
(三)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根据国家局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我市将在今年开展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药品安全示范乡镇试点活动。市、县(区)要制定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创建验收标准、创建步骤安排等内容,通过开展药品安全“示范乡镇”、“示范县(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药品安全监管职责,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和考评制度,提升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水平,创新药品安全监管手段,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提高群众安全、合理用药意识。市局在各区县局开展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择优推荐上报省级、国家级药品示范县。
三、加强医疗器械安全监管
加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积极推进《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宣贯工作。继续加强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医疗器械监管,组织对全市88余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清理整顿。对经营和使用一次性无菌注输器具、植入性医疗器械、各类体验治疗设备等重点品种开展检查,对擅自降低经营条件且限期未整改、长期未开展经营活动等情况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处理。
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加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宣贯力度,各区县要针对重点品种进行重点监测,全年不良事件报告不少于2例。
四、开展违法药品广告治理工作,加大对违法药品广告打击力度
转变药品广告监管工作思路,严把药品广告监测关。开展违法广告警示,根据国家局《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警示制度》的要求,制定《市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安全警示制度》,对辖区内检查发现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依照相关规定,向社会安全警示。全面启用监测设备,加强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广告监测力度,每月定期监测不少于1次;对发现的违法广告及时移送通报,实行违法广告黑名单制与媒体曝光制,突出违法情节严重、性质恶劣违法广告监测检查频次,突出违法广告药品监督检查频次。
五、开展药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每日检查。我院要求由设备使用人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无法解决的,上报设备科,由设备科解决。定期检查。我院要求由设备使用人和设备科维修人员执行,对医疗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除存在的隐患问题,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维修管理方式
新设备安装完毕后,由厂方工程师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并由设备科工程师定期对使用人员进行考核。我院安装新设备时,要求设备科安排一到两名维修人员到场,接受厂方工程师的培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提问,把握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出现设备故障时要做到随叫随到,及时处理,对于不能及时或无能力处理的故障应及时报告科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维修工程师负责指导和协助使用科室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确保医疗仪器设备处于安全、准确和可靠的工作状态。维修工程师负责指导培训医护和医技人员使用医疗设备的技术,提高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医疗设备的能力。定期巡检是对医疗设备定期进行的维护、保养以及检修,通过现场查验及看、听、闻、摸等方式来判断确定设备的运行现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有即刻停止使用的权利,对需要维修或保养的设备,要及时向设备使用科室提出维修或保养意见,并同时向使用科室及本科室领导汇报。我院要求设备科制定严格的定期巡检计划,每个季度对全院的医疗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领导。加强维修管理制度,虽然医院的管理制度及规范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度却一直是个死角,甚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成本;监督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s and the new require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the key field of work about purchasing medical equipments is changing. How can we make it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standardizing of purchasing medical equipments? It needs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This article mentions several points about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for purchasing medical equipments.
【Key words】 medical equipments; procurement costs;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24-0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其不断提高的科技含量,为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和平台。这也使得临床医学诊治活动对现代医疗仪器与设备依赖性越来越明显。因此,医院的医疗设备的种类、规模及其先进程度也成了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用有限的资金购买到更多、更好的仪器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的监督管理工作更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减少决策失误,确保工作人员不犯错误的有力措施,其目的就是使采购工作向“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向发展[1]。本文从我院医疗设备监管机制的建立就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监管机制提出几点看法和大家进行探讨。
1 供货商的管理
供应商评选是要对现有供应商在过去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或对新开发的供应商作全面的资格认定。评估供应商主要着重于对他们的技术;质量;交货;服务;成本结构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建立医院医疗设备数据库和供货商目录,对所购设备及供货商进行监管,如果发现售后服务及产品质量上有问题则取消其合格供货商的资格。此项工作的实施由医院医学工程科负责,医院设备委员会负责监管,设备委员会有决策权,临床使用科室应积极配合工作的开展。
2 采购成本管理
2.1 成本管理的关键是成本分析:在医疗设备采购工作中,重要的问题是谈判前必须掌握所购置设备的市场行情。通过加强业界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收集到准确的市场价格行情和售后服务条款等,并通过外贸合同查询,进行配置比较,认真进行产品对比分析,找出购置设备与所掌握的市场行情在品牌、规格型号、性能参数和功能用途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做出分析报告,供决策者参考。此项工作必须设定专人负责,由谈判外的第三方来进行价格合适,如选拔有较强专业基础,在设备维护修理方面有实践经验,工作踏实、责任心强、人品好的人员担任市场行情调查员,出现购置价格高于市场行情的情况由此人负主要责任,采购及部门领导负连带责任。
2.2 临床科室对所申报设备应认真做好设备投资效益分析,充分考虑投资回报率。虽然投资回报率有不同的计算方式, 最普通的表示方法如下:
投资回报率(ROI)= 利润率(Profit Margin)×资产周转率(Asset Turnover Rage)
利润率代表了相对于收益,对成本控管的能力。 成本的降低则会带来利润率的提高,从而增加投资回报率,降低了医院的管理成本,同时也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对于科室对申购设备投资效益分析不充分,盲目购置,造成设备闲置、使用率低的情况,由设备科核实后,经设备委员会通过,则对科室按设备购置金额的百分比进行罚款,科室主任承担主要责任和一半以上罚款金额。
2.3 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集权采购(Centralized Purchasing)也是很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医院应选择集中采购的方式将各科室的需求集中起来或由使用量最多的单位来整合所有采购数量,并负责主导采购议价。这样做更能促进采购部门与使用部门的紧密合作,充分掌握使用部门的需求状况。医院便可用较大的采购量作为砝码得到较好的数量折扣价格。如此,行政费用的支出也会因采购统一作业而减少, 采购部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将资源用在开发新的供应商。其它如由各相关部门代表组成的产品委员会;联合采购;长期合约以及采购产品生命周期所需的总需求量合约等都是可以交互使用的[2]。
3 谈判和议价
在采购活动中,议价是一个勘察和交易的过程(包括计划,总结,分析,让步)。采购人员和销售商都以各自的观点和目的参与其中,期望在采购交易各方面包括价格、服务、规格、技术和品质要求及支付条款等达成相互满意的协议。
谈判活动的技巧性很强, 通常对整个谈判工作的规划包括:谈判前:建立谈判小组;作计划和准备原始数据;订立谈判希望达成的目标和采取的策略 ;谈判时要注重战略战术和技巧的运用和谈判小组成员的互相配合;谈判结束后要按照谈判结果制订书面协议并且将谈判有关的文件整理归档, 以便在进一部谈判时作为基础和依据。
医院一般都有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规定,但并不是每个医院采购都有规范化的流程,包括每一个步骤,每个步骤由谁来做,所以,在此基础上必须建立和完善采购管理规定的实施细则,包括谈判的人员、谈判过程和谈判前的准备都要按科学的和规范化的流程进行,每一步都有据可查,如出现问题即可追查到责任人,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人为因素的有意操作行为。
4 交货期管理
从采购的角度来看,自向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直到货物交到指定地点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之为采购的前置时间。 换句话说,从客户向供应商表达出其需求时开始计算,直到客户的需求被完全满足为止,其中所花费的时间总和便是前置时间。由此,我们可以观察出一点,实际交期的长短与前置时间有很大的关系。 基本上,交期是由供应商决定而非客户随意指定。但是,我们却能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影响整个交期的长短。缩短交货期就是要缩短前置时间,达到提前使用设备的目的,也就进一步降低了设备成本。如果是进口设备,我们在合同签订后即应通过外贸公司开出信用证,货到医院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货物清点并和厂家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安装、验收,同时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检测,全部合格后即可投入使用,尽量缩短前置时间。此项工作中涉及到设备的提货、验收、质检等环节,医院应制订设备安装验收使用等方面的实施细则,由临床科室进行监督,如未能按要求执行,由临床科室向设备科的上级管理机关提出,按设备科责任分工处罚条例给与责任人处罚。
5 合约管理
从管理的角度讲,合同是生意场上调和矛盾的一种机制。因为合同中各个事项的参与者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和利益,怎样保证他们结合在一起时能好好地运作呢?首先要认识合同的签订过程与合同执行过程往往有很多形式的差异。①绩效上的差异是指书面合同和实际使用的合同间的差异。有的人将书面合同放入抽屉,执行时往往将其抛在脑后,直至碰到麻烦才想起它。②相关性差异:激烈的竞争迫使许多采购单位运用较灵活,较策略的而不是呆板的,程序式的方法来优化供应商,但另一方面,采购者还没有发展出一套新的绩效衡量方法,而仍延用旧的纯价格的方法来考量供应商。③理解上的差异是指合同制订者与合同执行者之间的差异。如果出现以上三种情况,就会造成合同条款的不充分执行。比如,谈设备时,设备保修期也许不止一年,科室在设备使用一年后出现问题,科室和执行部门也许不了解合同的保修期是多长时间,造成维修费用的问题等等,所以,合约的有效管理非常重要。医院的采购合同原则上应有院长签订或根据金额大小由院长授权代表签订,应避免由医学工程科(设备科)具体实施部门来签订合同,这样就避免了同一部门又签订合同又执行合同,对于合同执行的情况,由设备委员会进行监管。
6 小结
6.1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采购监管机构:建立健全医疗设备采购监管机构,形成既互相制约又顺畅、高效、廉洁的工作机制是保证医疗设备采购监管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另外要成立由院长、负责设备科工作的机关领导和临床具有责任心,水平较高,品德端正的科室主任和专家以及设备科领导组成的设备委员会,对全院医疗设备进行宏观管理,制订医院医疗设备的中长期装备规划及年度计划并对大型及急需设备进行论证。其主要监管:医疗设备购置计划是否符合规定;医疗设备的购入渠道时候合法;医疗设备的购入过程中有无违规违纪问题;医疗设备购入后是否落实到位;设备法规制度的制订是否落实等。
6.2 采购程序的监督与管理:从采购程序着手,进行每一步的中的监督与管理。主要步骤包括编制采购计划、进行采购谈判、签定采购合同、验收入库、进行会计结算等过程。从监督方法角度分析,纠错防弊的关键方法和步骤是医院内部要有医疗设备采购的监管机构和监管体系,有专门负责的人员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采购过程。其具体措施是从医院权责划分、履行授权批准程序,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追踪审查、纠正控制制度差错,建立记账与业务处理人员、付款人员和审批人员高度分离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督与控制。严格执行采购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整个过程的规范运做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主要监管以下几点,首先看采购过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的要求,看采购计划决策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医院的整体规划,从源头就开始进行监督可以减少和避免问题的发生。对采购医疗设备的全过程进行监管有利于医疗设备引进活动高效、健康、有序地进行,发挥出其应有的效能;有利于提高整个采购过程的透明度,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遏止采购活动中的不正之风,这对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综上所述,由于医疗设备的特殊性、医疗体制的复杂性以及目前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固有的弊端,医疗设备的招标采购只是目前的一个过渡性措施。设备的采购和使用中问题的解决,根本上还必须依靠市场经济自身的作用,以及医疗保障体制的深层次改革。
参考文献
[1]庄福金,刘智军.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的监督和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9):132-134
[2] 叶佳,刘麒麟.浅谈医疗设备招标采购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2):76-77
大型先进的、高精尖医疗器械购买前要对其性能特点、先进性、前瞻性等进行科学论证,对其潜在的风险要进行评估、调查,最后作出综合的评定。这也是鉴别淘汰优劣供货方、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医院的有效手段,确保投入临床使用的器械是品牌优质、性能良好的放心产品。使用风险的控制大量的医疗器械临床正常使用中也存在显性或隐性的风险,并不是只有当器械出现故障时才具有风险,医疗器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规避器械风险,提高医患安全”的理念应当导入到每个使用人员的心中。
提高使用科室的风险管理意识,制定风险管理措施,科学的进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医疗器械正确使用工作制度;(2)根据医疗器械质量保障体系要求,制定器械操作规程;(3)使用人员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掌握器械的原理、作用及性能;(4)大型医疗器械设备必须取得相应资质的人员才能上岗;(5)如遇异常懂得做好初步应急处理防范措施。
所以正确的使用和操作也是规避和防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存在的风险一个关键环节。维修风险的控制任何医疗器械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周期,现实中很多医疗器械使用年份过长,尽管还能工作,但风险值已明显增加,所以医疗器械“带病服役”是常有的现象。
为了保障医疗器械正常有效运转,降低故障率,控制风险,提高医患安全,预防性检查维护、定期保养维护、高效故障清除率、严格遵守报废制度等都是规避和防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存在风险的有效措施。应急预案防范措施的建立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事件带来的危害及医患纠纷,医院应成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小组。小组应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相结合,建立预警和控制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出现不良事件,坚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应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应的处,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07801
医疗设备档案是指在医疗设备申请、论证、购置、到货、验收、安装、使用、质量控制、计量、维修、养护直至报废各个环节所形成的具有保存备查价值的各类技术资料及证明文件。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引进的设备数量逐步增长,精密度愈发提高,医院对于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日益重视。
1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档案能够为强化资产管理、开展设备养护、临床应用风险评估以及追溯监督采购行为提供准确、详实和可靠的依据。医疗设备档案具有涉及环节众多、资料文件复杂多样及归档时间较长等特点。一台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使用直至维修、报废,具有相当长一个周期,涉及众多职能部门和使用科室,将会形成大量的文件和证明材料。医疗设备档案能为医院提供详尽而准确的设备信息资料,有助于领导合理配置医疗设备,使现有的设备效能充分发挥,避免医疗设备闲置浪费,也避免盲目重复引进同样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近年来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的全面管理新理念,这也是体现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部分。
2新建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某院是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校合作的基础上的新建三甲医院。其引进的设备均是参考省内一流三甲医院的标准配置的优质资源。医院临床医学工程部是医疗设备管理职能部门,在医院筹建阶段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期为医院资源的合理利用,设备的合理引进发挥更大的作用。新建医院设备档案管理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2.1人员短缺
新建三甲医院开业必备的医疗设备就有大大小小上千余种,涉及金额上亿。这些医疗设备从立项审批到组织考察、资金落实、立项招标到安装、验收等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具有非常重要的保存价值。然而在医院筹建期间,采购职能科室基本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负责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所有的资料只有由采购员兼职管理。由于筹建期间采购任务重,时间紧迫,采购项目是接连进行。采购员几乎是分身乏术,无暇进行精细化、完善化的管理。
2.2管理缺少规范和制度
新建医院万事待兴,既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医院更没有针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对于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只是停留在建档、收纳这一表层,没有更为深入的管理。
2.3技术手段落后于需求
医院筹建期间,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远远落后于需求。尽管新建医院都标称是数字化医院,但信息化建设一般是优先完成保证临床需求的HIS和PACS等系统,而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OA系统或者HRP系统,则是延后进行。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只能靠手工登记已采购的设备相关的档案信息。尤其是设备的验收、何时开始保修、何时进行PM修护等信息都只有工程师的手工单,查阅起来非常麻烦,并且容易遗漏和丢失。
3如何加强新建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和JIC标准、等级医院评审要求,新建医院要在既定时间内通过相关的评审,必须从开始就提高管理层对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视,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3.1建立完善的制度
首先要从管理层面,根据各级监管部门的规定,制定符合规范的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明确需要归档范围,一般而言对于价值1千元以上的设备都需要有申购审批材料、招标资料和采购合同及供应商的三证、安装验收报告及PM维护记录等。对于单价10万以上的医疗设备要做到一机一档。做到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的收集与设备立项、招标、安装、验收、维护维修、调拨、捐赠、报废同步。
实行医院、设备科、使用科室操作人员的三级管理。使用科室必须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设备科。设备科核查并整理完善后移交综合档案室归入档案,形成一个有效管理流程。
3.2信息系统管理
医疗设备档案资料文件复杂多样,收集整理过程涉及环节众多,加之归档时间较长,完全依赖人工进行
管理容易出现人为疏漏而造成重要档案资料遗失,导
致资料完整性难于查验、资料检索困难,不利于调阅使用等情形,利用信息系统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案。目前已有成熟的软件开发公司在进行医疗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可以借助其开发经验并根据医院实际需求,进行医疗设备档案的动态实时管理,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3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和素质
医院管理层需重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在设备科设置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医疗设备的全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对设备档案的专职人员和业务相关人员开展设备管理和建档工作培训,提高整体专业人员业务素质。
1.1医疗设备管理缺乏科学性
在大中型医院里均拥有庞大的设备资产,且数量、品种及型号繁多,设备价值昂贵。设备信息化管理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医院的一些设备投入后存在着技术监管不力,业务流程仅限于办理简单的设备入库、出库手续,基本属于静态数据的管理;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停留在传统的故障发生后的被动维修,缺乏跟踪管理及预防性维护的责任、意识以及对高风险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设备的准确性、安全性及稳定性较差。
1.2医疗设备管理缺乏实用性
目前,有的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处于零散管理状态,未能建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料,不能与医院HRP信息系统各模块进行有效对接,医院相关业务部门不能很好掌握设备资产运作情况,存在着数据不能共享,基础数据不相符的现象。设备档案资料收集、借阅和查询制度不健全,使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重要的技术支持受到影响。
2设备资产HRP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构建
2.1HRP信息系统
HRP信息系统是医院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的成功管理思想和技术,是医院资源计划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医院提供了决策运行手段和管理平台。HRP系统以财务管理为主线,与现有HIS系统的有效整合,提升医院设备资产的运作流程、成本管理、设备使用效率及优化资源配置能力。
2.2构建HRP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优势
HRP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更规范化的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的优化和升级,达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其优势为:①强化医院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②提升医院的资产运营质量;③实现面向流程的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和控制;④提升医院领导的控制能力;⑤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等。HRP信息系统还能够实现设备信息与财务管理系统的充分协作,完善医疗设备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有效整合各种资源,降低运行成本。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对医疗设备的统筹管理,优化流程,使操作更简单,效率提升。
2.3HRP信息系统运行效果
HRP信息系统建立面向合理流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传统HIS管理功能。通过建立数据交换共享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医疗设备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各应用系统能在应用和数据层面形成一体,消除信息孤岛和协作盲点,提高运行效率。可实现各类信息的连接传输、统计分析、报表生成平台全自动集成;可实现各类设备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使用成本、折旧成本、维修成本、业务成本等“可视化”控制。HRP信息系统对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增强医院活力,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3设备资产HRP信息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1系统平台设计
HRP信息系统平台的设计应遵循实用性、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安全可靠性、用户界面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原则等。系统对医疗设备实行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静态管理通常针对设备名称、价格、技术资料等静态信息;动态管理则侧重于设备有效生命周期中的使用、维修、计量、折旧及报废等动态信息。基于以上原则要求,系统搭建在医院内部局域网上,设置一台高配置且性能完备的计算机作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机则分布在各职能部门。系统管理主界面分类为“信息录入”、“信息浏览与查询”及“统计图表”3个模块。其中“信息录入”模块设置相关标签控件,分别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和维修信息、计量质控信息、报废档案信息等;“信息浏览与查询”模块以列表的方式查看设备的基础信息,并设置全院设备浏览与查询、设备维修浏览与查询和报废设备浏览与查询3个窗口;“统计图表”模块以统计图方式展示数据,设置设备资产统计图、设备台件统计图及设备维修统计图3个窗口。
3.2系统平台扩展
按照HRP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原则要求,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应细化到设备全生命周期工作计划以及设备报表等。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围绕以下功能模块扩展运行。(1)采购模块。HRP信息系统应详细记录设备从计划论证至设备验收等采购全过程所涉及到的相关信息及工作流程。(2)管理模块。包括对设备入库至盘存等数量和财务的管理,记录设备分布和使用流向等账务信息。(3)在用管理模块。对在用设备的基本数据、附件数据及备注数据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源。(4)质量管理模块。详细记录质量控制下的验收检测、状态检测、稳定性检测、计量检测等日常巡检、日常维修等数据。(5)计量管理模块。系统包括了计量设备基本信息、计量器具检定信息以及计量器具分布、分类和单机的查询。(6)档案管理模块。通过计算机建立完整的索引信息,能够快速便捷地查询设备书面资料和所包含的技术资料。另外还有对设备管理部门的日常内部工作管理模块等。
3.3系统平台应用
(1)采购供应链信息平台。采购供应链管理是以采购医疗设备为基础,通过规范的定点、定价和定货流程,建立医院设备需求和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关系。通过HRP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将采购信息进行固化,建立流程化、数据化和动态化的供应商信息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强化监管和监控,降低医院采购和运营成本,有效的控制资源风险。
(2)基础数据信息平台。严格按照采购合同条款逐项核实设备的相关信息、技术参数以及整体外观的完整性,并将安装验收环节的基础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载入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设备基本信息和影像及图片信息,以方便随时查询。根据设备名称编制“设备标签”,即条形码标签管理。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一维条形码,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二维条形码技术进行管理,以实现对设备资产的“身份证”式管理并生成“医疗设备信息卡”。
(3)设备档案信息平台。建立好设备资产的基本信息和技术资料等基础信息的分类归档、统计和编号,实现从实物账到财务账的同步,使其采购、库存、资产等前端自动及时产生财务分录,实现对资产的及时监管,解决对账难的问题。完善计划采购所涉及的数据信息资料以及库存和在用设备实物数据资料。库房管理中的账务信息可反映各科室设备成本及维修支出情况;在用设备管理中的信息能够对其详细地跟踪和身份识别;质量管理中的设备维修及检测数据能及时发现与分析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与危险因素。计量管理中的数据信息能够清晰地反映法定计量设备的合格情况。档案管理中的数据资源可提供简洁清晰的检索路径。
4展望
关键词:医疗设备;大型;性能检测;监督管理;维修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数量也在有序增多,其管理也在逐步趋于规范化。为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本文选取我院及周边县市县级以上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100台,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设备的性能加以检测,现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及周边县市县级以上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100台,其中,X射线电子计算机扫描装置(CT机)63台,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15台,800mA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12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设备(LA)10台。
1.2 性能检测的规范依据 根据2006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的基本性能展开一系列检测[1];依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对所选取的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
2 结果
经性能检测,CT机有46台质量合格,合格率为73.0%;MRI13台质量合格,合格率为86.7%;DSA10台质量合格,合格率为83.3%;LA9台质量合格,合格率为90.0%。调查同时发现,大型医疗设备在日常管理方面,仍有以下主要问题:
2.1片面注重发放许可证,忽视日常监管 因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日常监督时间有限,对于不同设备的实地配置知之甚少,医院未能及时将大型医疗设备上报给上级卫生主管部门[2],所以,导致众多设备存在无证上岗的突出问题。
2.2 医院管理阶层的关注度不够,了解较少 ①医院高管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未能立足于医院经营的现实状况科学配置,在尚不具备专业技师、物理师的情况下,就购置大型医疗设备[3];②医院在未开展设备质量检验的状况下就从事各种医疗检查活动,极大地降低了医疗单位的检查质量;③个别医疗单位的高管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采购淘汰的陈旧设备,严重降低了设备的诊断质量,漏诊、误诊频繁发生。
3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检测与监管方法
3.1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履行监督职能 ①卫生主管部门应会同监督机构或其他行业机构做好日常监督检查,除MRI外,其余各类医疗设备的配置均以《放射诊疗许可证》的颁发为前提,并按放射诊疗搞好督查。②大型医疗设备在取得配置后,要确保设备经长时间的使用,基本性能依然完好,就要强化设备性能的检测及影像质量的检验,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大幅提高广大患者的检查质量,避免误诊或漏诊,还会挽回较大的经济损失。
3.2 设立奖惩制度,提高责任意识 全体医疗设备的使用者均应持证上岗,医院要加大全体设备使用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号召广大设备使用人员积极钻研业务知识,熟练掌握设备原理,熟知设备构造,着力增强业务素质[4]。同时,医务人员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需增强保护设备的责任意识。医院内部应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依靠制度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对于设备日常管理不当或操作失误所致的设备故障,则要依据《医疗设备管理条例》等相关规范做出处罚,进而提高设备操作者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出现。
3.3加大宣教力度,普及规范意识 医院要进一步对全体设备使用人员开展新一轮的法律规范的普及工作,着力做好对各种设备使用规范的宣传与教育。在发放《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时,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医疗工作者及相关部门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促使设备资源的配置渐趋科学。
3.4定期搞好设备的性能检测,注重维修 鉴于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较长,给其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为此,医院要密切联系本院的现实状况,编制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方案,在设备使用的全过程中促使方案的每项规范落实到位,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编撰《大型医疗设备的养护手册》,并付诸于实践,技术维护员工要定期查看科室内设备运作状态是否正常,对其搞好各项养护及维修记录,并总结优势经验;还应定期对设备搞好各项技术性能检测及养护,这也是增加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一环,为有效地削减维修成本,降低设备维护的开支,设备工作人员要按照季度养护、年度养护与技术性能检测达标的要求,落实防潮、防尘、防腐蚀的监督管理策略。
本次研究显示,CT机、MRI、DSA、LA的质量合格率均超过70%,表明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检测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卫生主管部门统筹与整合优势资源,会同多部门加大设备的监督管理力度,同时,医院管理阶层要提高关注度,将设备的性能检测、质量管理与养护维修有机结合,不断地提高设备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欧阳昭连.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13(14):55-56.
[2]李伟,郑凤春,李潇萧.加强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势在必行[J].中国医疗设备,2009,20(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