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47:18
序论:在您撰写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形象
教师自身具有高尚的个人品德、渊博的知识储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从容自如,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使他们愿意亲近,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个人品德。柯瓦列夫说:“儿童从小就把自己的老师看成是他们要努力学习的道德模范。教师的道德面貌起着这样重要的作用,他在课堂内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给学生作出了榜样。”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弱,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教学“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时,由于我第一次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意并提出问题,学生的语言冗杂,经常把一幅图讲述成一个故事。经过反复引导,学生们终于能区别语文课上的描述,用精练、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图意。可当我叫到一个平时非常调皮的学生时,他仍然采取讲故事的说法,惹得其他学生哄堂大笑。我一直以来对他的不满,在这一刻爆发了,我用教鞭狠狠地敲了下桌子,大声说了句:“废话!”我中午到校后,发现管纪律的学生正学着我的样子用教鞭敲桌子,并大声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说:“废话!”我看到这样熟悉的一幕,心里的震惊真是无以言表。在下午的课上,我检讨了自己的行为,并给那个孩子道了歉,同时和学生们约好:以后我们都要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2.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除了具有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对文学、自然科学、生活常识等都有所了解,夸张一点地说,就是一部“会说话的百科知识全书”。目前我们使用的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各方面都体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求更高。
有一次,一幅主题图出现了海狮。有些学生说是海狮,有些学生说是海豹,争执不休。根据平时积累的常识,我对学生解释:海狮前面的足鳍比较长,在地上的时候它可以用足鳍把自己的身体立起来,而且它的足鳍可以朝前放着;海豹身上有斑点,而且头很小、圆圆的,海豹的足鳍只能向后,拖着身体一点一点地走。学生佩服极了,一致认为这是海狮。课堂教学氛围空前和谐。
3.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主要从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衡量。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水平。教师要用高超的教学技巧和精妙的教学艺术带领学生学习知识。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来自师生间心灵的和谐共鸣
一、小组互助学习
前提:将教学班学生依照男女生比例、学科知识水平高低搭配、自愿组合、5至6人为一小组的原则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组长一名。
小组互助学习不仅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责任心的有效途径。首先,小组互助学习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由于小组互助学习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学生个体素质条件参差不齐的现象,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相学见长,大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其次,小组互助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再次,小组互助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小组互助学了存在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与竞争,同时还存在与同班其它小组之间的学习与竞争,也就是说哪位学生个体的失误或落后,都会给该小组带来影响,这就避免了有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作非法活动的现象,从而形成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自我管理,这无疑会增强每位成员的责任心。
二、任务驱动学习
任务驱动学习是落实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将任务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任务,可贯穿一章的教学内容;另一种是小任务,用于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或某一个知识点。无论是哪一种任务,都应该以发展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
具体实施步骤是:教师首先将要讲授的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巧妙地蕴涵在一个任务之中,然后交给各小组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解决办法,并上机实践,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讨论和实施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设计任务是教师在课前备课的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小任务的设计比较适合每个模块开始的基础教学及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由于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所学模块的功能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操作,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小。大任务的设计适合于每个模块的后期教学或高年龄段学生的教学。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所学模块的知识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创作的余地较大。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和体现学生创新精神的时候,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他们所爆发的学习热忱和潜在能力是教师事先无法预料的。总之,这种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转贴于
三、电子提纲学习
一、信息时代需要创新教育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在不久未来将成为绝对主流的大众媒体,已经越来越深入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这使得大量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广泛传播,人们习惯了每天从互联网中查找和利用各种信息。信息社会更需要具有高度创造性、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个性化人才。它要求每个人必须具有获得信息并在大量信息中分析挑选有利的加以利用的本领,对事物的一个概念已经不需要长期在头脑中记忆概念,更重要的是具备寻找这个概念和分析这个概念的信息,这正是信息时代带来的新的学习意识。从当今的工作方式和信息环境看,关键的已不是信息的拥有量,而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人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已越来越不需要记忆各种过期的信息了,因为知识不仅有大量的结果,而且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时每刻都在大量产生,任何人也无法记忆当今海量的知识和信息。信息时代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必将引发教育的改革,信息时代不再需要将每个知识点记忆在自己的头脑中。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发展学生利用信息创新的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如果说传统教育是培养了基础扎实,注重学生的“三基”即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信息时代更重要是要求学生获取、加工、处理、吸收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时代需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技术为创新教育提供环境
信息时代各种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能大大丰富表现力。教学中充分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化,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分析事物特征,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互联网的丰富教育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各种校园网络的纷纷建成和迅速普及,使教师调用网上信息辅助教学成为可能。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探索创新的过程,面对网络和计算机,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情况下提出问题。这种可参与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大胆、自主、诚实、执著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同时计算机和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和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学生接受知识面不只限于学校,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中大范围地交流、讨论、协作,解决学习的难题,为学生参与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主动寻找和获得自己需求的学习资源,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使得学生可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创新教育的唯一途径。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各种条件,创新教育必须紧紧抓住运用信息教学这一特点,并不是说信息教学就是创新教育的唯一途径。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包括新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诸多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囊括创新教育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仅仅立足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来进行创新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也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的就是创新的。不要盲目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需要分析客观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一味地使用信息技术,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不但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反而可能损害教学质量。
2、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本身也需要不断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在飞速发展,运用于教学也需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在现有的技术上停滞不前,终有一天会被淘汰。现代教育技术短短几年就经历了几代教育技术的变化,现在利用强大交互功能的网络教学已经体现了其教学的优越性,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呈现和展示的个别化教学。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的传授媒体可以传授新的理论,也可以强化旧的思想。我们已经看到有的网络学校,运用的是新技术,推行的却是变本加厉的呆读死记式的应试教育。我们要不断探索在教学中应采用什么形式才能真正达到创新教育。只停留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种外在形式、而不进行内在实质性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活”与“实”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要求“活”又要求“实”,“活”“实”结合,才能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的课堂,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教材要“活”,落实教学目标要“实”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一种资源,因此,教师要在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使教材上的知识“活”起来。在具体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制订好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顺序,而不是一味按部就班、照本宣科。
例如,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与操作并重,但在很多章节中,我们可以改变教材原有的“先理论、后操作”顺序,变为“先操作、后理论”的顺序来进行。再如,利用网络教室中的屏幕广播功能,学习幻灯片中的动画设置时,可先放几个已设置好的动画,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与好奇心,然后再演示动画设置的具体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充分认识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气氛要“活”,教学效果要“实”
课堂气氛的“活”,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中教和学两方面的精神状态,是教师教得“活”和学生学得“活”的统一。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一章中数值计算一节时,采用“精讲一例,小组合作探究,举一反三”的办法来完成。把SUM、MAX、MIN、AVERAGE四个函数合在一起来讲,只讲解演示SUM的使用方法,其它三个函数则由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在Word版面设置教学中,采用 “任务驱动法”。转贴于 在PowerPoint教学中,采用“组织学生作品比赛法”等等。在学生学得“活”方面,则重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教学中笔者注重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法,每个小组由2名学习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和2—3名学习能力弱,成绩差的学生组成,成绩好的学生是组长、“小老师”,“结对子”帮扶成绩差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通过给别人讲解达到了复习的效果,同时获得了成就感;基础差的学生通过再次学习,达到了解惑的效果,有了收获感,这就促进了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课堂气氛的“活”,要为落实教学效果服务,决不能搞成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洞洞的“花架子”。因此,教师在把握活跃的课堂气氛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教学效果的落实,做到活而不乱,动而有序,为“实”而“活”。
三、学生评价要“活”,知识梳理要“实”
素质教育倡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而不是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因此,在进行作业评价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多引导学生去欣赏分析他们作品的优点,让学生多谈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课课时少,两节课之间相隔一个星期,有些内容容易遗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除了要在课堂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精讲、少讲、多让学生操作实践外,教师还要善于和学生们一起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梳理,寻找规律,抓住脉络,形成体系,以便于学生记忆理解。
例如,在讲不可在文件名中出现的字符时,笔者编了一个顺口流“冒号(:)问(?)星号(*),为什么打了尖括号(< >)两杠子(/ | )两撇子(“ ”)”,通过这个顺口流,把杂乱易忘的符号形象化,牢固化。
四、教学策略要“活”,培养能力要“实”
一、信息化与学科整合的优点
1. 信息化与科学课整合后,我们可以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把一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者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能自行解决的知识点以学习目标性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而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值得老师和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的知识中去。如在浙教版的《科学》第五册第4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知道人体内消化系统中的各种消化器官;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历程。对于这三点知识目标的处理,我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提供给学生“自学指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就可以解决前两个学习目标,而把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留在了研究第3个目标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教学的直观、感性的优势,在引起学生的质疑后,提供给学生“阅图指导”,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讨论,帮助学生“抽线剥茧”解决学生的困惑,理清思路,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 利用信息化与学科的整合可以把许多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改变成直观、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课题。如第五册“尿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参中给我们提供的光盘,模拟尿液的形成过程,非常直观地呈现给我们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比较轻松的“导”学完成这一节课的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不累。
3. 信息化手段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图像、影视、音频等素材,可以为我们课堂内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储备,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
比如在上宇宙、星空、月相等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视觉跨过时空,我们甚至布置学生通过网络完成这些课时的预习任务。不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
4. 信息化与学科整合后,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才华的平台,比如我们老师可以把他们的实验方案设计、思路清晰完整的解题方案展现给全体同学。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内自主性学习向良性方向发展。 5. 信息化与科学学科整合后的课堂内的自主性学习,可以给老师比较大的知识
传授的广度和深度的空间,能让好的学生“吃得饱”,让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学到一些东西。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在尝试利用信息化与科学学课整合过程中,我在课堂内进行一定时间的自主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中,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1. 信息化与学科的整合优化了教师的“教”,在构建此新型教学模式时,教师的角色必须要由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教学信息的收集者、处理者和信息的转化者,但也不能忽视教师引导性语言和讲解。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室做到教师主导,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2.导学所用的提问必须要精心设计,不要提一些“是”与“不是”的问题,也不要问一些太直观化的问题。对于难点问题最好能设计成循序渐进的、把难点化解的阶梯式提问。设计的问题必须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协调性的问题。
3.学生的独立性学习能力不强,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培养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进行指导和培养。
4.教师要把握好松紧度,在课堂内开展自主性学习中,如果目标订得太松或太简单或缺乏趣味性,学生会养成懒散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之,如果太紧会使学生产生压迫感,课堂内缺乏和谐气氛,不利于激发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内动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教学中“注意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而且当前的形势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了解、掌握更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求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形成过重的负担,因此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需要新技术的参与和支持。在现行高中数学课本中融入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应用,恰好我也是第一次用新教材,所以在前一段我就给学生上了一节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参数a的取值对指数函数y=ax的图像的影响,下面我就自己在具体实施中的感受谈一谈。
对于参数a的取值对指数函数y=ax的图像的影响的探究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先有具体的实例出发,分别讨论了a>1和0
实践一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 ,y=3x 与y=5x的图像,比较三个函数增长的快慢,研究它们的个性。然后学生在下面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分别作图。此时我打开几何画板,利用作好的滑块工具,拖动滑块改变参数a的值(让a=2,3,5),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规律。这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并乐意学数学。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现象能力和数学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学生们在下面热火朝天的讨论着,此时我找了一名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指数函数的底数越大,其函数值增长得就越快。然后我又找了一名学生判断她的说法对不对。从而要求学生在语言叙述上要严谨。师生共同总结:
一般地,a>b>1时,
当x
当x=0时,总有ax=bx=1;
当x>0时,总有ax>bx>1;
(4)指数函数的底数越大,当x>0时,其函数值增长得就越快,即图像越靠近y轴。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
实践二 分别画出底数为0.2,0.3,0.5的指数函数图像,想象底数为2,3,5时指数函数的图像,研究指数函数y=ax(0
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它们的图像应该是怎样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请一位学生来操作几何画板,利用作好的滑块工具,拖动滑块改变参数a的值(让a=0.2,0.3,0.5),让学生认真观察,看看与自己想的是否吻合。再找两位学生谈谈自己发现的问题,从而总结出0
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更高级的概念与能力,学生可以达到传统途径下所无法实现的领悟层次。信息技术使数学思维“可视” ,信息技术传递动态信息的特点使思维“可视”,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提供“直觉”材料,为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准备。只有具有利用信息能力的人,才知道怎样组织知识,发现和使用、开发信息,他们也才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当代社会,信息是最主要的资源,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那么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但是,本节中我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学生的动手作图能力没有得到体现,因此,我认为,为达到课堂教学的真正优化,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还须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定要适度。我认为对待课件应主要针对某个教学难点或重点来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切忌为追求视听效果而使课件内容华而不实。设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将完美的外在形式与实用的内容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辅助教学。因此,有时,在能解决好教学难点的基础上,设计的时间短一些,反而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更好。
论文摘要:理工科大学生是参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目前理工科大学生普遍缺乏科技技术观的素养,重视并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技术观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高效、系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本质、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理论,对技术实践活动起着科学指导的作用。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给人类社会带来高度文明的同时,自然灾难、战争危害、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等问题也给人类造成巨大了的损失,促使人们对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反思,并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将这些问题都归罪于科学技术。事实上科学技术只是中介性的客体,而人类才是主体,科学技术能否为人类造福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它。理工科大学生是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对科技健康、科学、有序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科学技术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迫在眉睫。
1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现状
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观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不断反思,已逐步认识到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技术观教育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首先,社会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趋使初等教育重心偏向于社会关注的升学率,只强调学生智力发展,造成高校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德育工作中,进而无暇顾及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其次,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还属一片空白。无论是从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层面,还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来说,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都未被列上日程,而只是到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阶段才有所涉及。
2科学技术观的重要性
21正视科学技术观对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层次意义
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过度开发和破坏,正常生态系统被打破,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恶化,人类自身繁衍受到威胁等种种问题。科学技术的工具性特征是靠人的意志介入生态过程,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的目标和人对自然的态度,所以我们要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只有通过完善人类自身,确立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观,并依靠科学、合理的社会体制,促进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协调发展。
22正视科学技术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
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行动则会成功;反之则会失败。科学技术观不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是对实践活动、经验和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性引导,能预见科技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正确的实践活动方案,因而对科学技术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社会体制尚不健全,文化差异难以消除的情况下,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应用的二重性,用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3正视科学技术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我国GDP迅猛增长的背后是靠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还不是很大,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科学技术观就成了指导科技发展的根本。
3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
31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科学技术观的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担着传播科学理论知识的重任,不仅能为理工科大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不断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认识力,从而引导其深刻理解科学技术观的内涵,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使其在多元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中,正确处理科技、自然、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311不断充实和完善课程内容。增加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技术观教育的内容,并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精心安排,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课堂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
31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不能光靠简单刻板的说教,还要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采用理工科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主题讨论,以及实践调研等方式,使教学方式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32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积极开展科学技术观教育活动 第二课堂是科学技术观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可以帮助理工科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不断精炼、升华,上升到更为理性的层面,进而形成科学、系统、完整的理念。
321构建具有浓厚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为理工科大学生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要根据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让理工科大学生有组织可依靠、有活动可参与、有平台可展现,有更多深化理论机会的平台。
322增加与科学技术观教育内容相关的活动,为理工科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我们既要对不同阶段、层次的理工科大学生开展以科学技术观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以保证基本的教育效果,也要开展集科学性、专业性、思想性、多样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满足不同专业的理工科大学生的活动需求,进一步提高活动成效。
33利用德育优势,深化科学技术观教育
德育是科学技术观教育的基础,与科学技术观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对科学技术观教育起到引领和提升作用。德育有助于提高科学技术观教育的成效,科学技术观教育则有助于推动道德观念变革和新道德规范的形成。德育不仅能全面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为科学技术观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平台,还能改变人们盲目应用科学技术,只求私利而忽视社会基本道德原则和人类社会总体长远利益的错误思想,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科技应用的负面效应。
331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要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不断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全面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为科学技术观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332充分利用德育载体积极开展科学技术观教育。我们要在德育所提供的良好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之上,发挥德育优势,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科技道德、环境道德、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等主题教育,并使科学技术观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4发挥辅导员教育功能,科学技术观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直接影响着理工科大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决定着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的成效。
341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我们要狠抓辅导员选聘、培训、管理、考核,以建设一支素质过硬队伍,从而帮助辅导员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理工科大学生,保证科学技术观教育的成效。
342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教育。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和科学技术观教育的要求,发挥辅导员独特的工作优势,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技术观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林慧岳.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技术观教育[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