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区信息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20 14:47:17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信息化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社区信息化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社区档案 信息化 完善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152-02

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令人们开始将注意力从宏观管理转为基层管理,其中社区管理作为最贴近人们生活的管理层备受关注。特别当信息化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发挥巨大优势时,为了顺应时代要求,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步将工作重点放到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上,从而有效提高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继而推进现代化和谐社会建设。

1 社区档案概述

随着社区发展,为了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更好地管理社区事务,以社区为单位开始建立相应的以声音、文字、图像为载体的档案,以此展现社区自我管理的相关活动。社区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居民档案、社区居民家庭档案、人员从业档案、人员失业档案等。它是社区管理自我完善的体现,更是一种内在保障居民生活正常进行的基础。

我国推行依法执政、民主执政,而社区管理作为最基层的民主执政方式对于社会的稳定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科学执政的基础。而档案工作作为社区管理的基础要件,服务于管理的同时也推动社区建设进程。并且社区档案也是社区建设的记录,是社区发展的见证。因此,社区档案无论对居民生活还是城市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档案管理弊端及信息化管理优势

2.1 传统的社区档案管理方式滞后

(1)重视保管轻利用,难以发挥社区档案的职能。在以往的各种档案管理中,大多注重保管而非利用,社区档案的管理也是如此。在传统的社区档案管理中,档案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停留在保管工作的阶段,而忽略档案的利用价值。(2)计算机化水平不高,缺乏智能化与网络化管理。社区档案在社区的管理工作中,为各管理部门提供着可靠而详细的信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然而,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处于传统的保管阶段,而很少运用在社区的管理工作中。即使是一些工作比较出色的社区,其工作方法也大多停留在对居民的上门调查、人工查询相关信息等阶段,很少运用网络化的社区档案系统。(3)管理机制混乱,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例如在档案管理中,作为主管部门的民政部门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分别负责社区档案工作的牵头主管及指导、监督工作,而两个部门的职权分配并不太明确,当这两个部门在出台一些档案管理标准时,往往使得档案员陷于两难的境地。(4)信息技术条件差,社区档案材料遗失严重。在当前的社区档案管理中,技术条件较差,大多还停留在原始的纸质的档案袋时代,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除此之外,档案储存缺乏专柜保管,仅仅是各部门分别摊管,比较散乱,档案资料常常因相关工作人员的流失而不知去向。

2.2 信息技术背景下社区档案的管理优势

(1)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提高社区档案服务质量。社区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不断发展,加强了社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工作不协调,信息重复采集而引起的资源浪费等现象。这种高效的管理模式有效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强度,为工作人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令其可以更好地完善服务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2)降低管理成本。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繁杂,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利用信息化技术则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便于社区信息资料的管理。例如借助OA办公平台,社区可以方便地上报各类年终报告和计划书,降低了交通费用。(3)网络平台的利用能够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体系,令全社区都可以被覆盖。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不但能够方便民众,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各项事务的高水平、高效率办理,有效实现现代政务管理。社区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对接上级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便于居民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 如何完善社区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

3.1 开发社区档案管理专门软件

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以一定的件作为支撑,而软件的开发应用需要主管部门带动,再由社区管理部门进行落实。例如城市档案管理局需要发起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研制,并由街道和社区进行配合,提供相关材料、建议,再由专门的技术团队进行软件的开发,并结合社区的实际需要以及工作经验,开发出真正适合档案管理的适用性软件。同时在后期的应用中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正、完善,以得到适应本地区社区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的软件。

3.2 利用网络技术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信息化社区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属于电子政务范畴,因此应当适当借鉴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特征。在服务时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时关注居民的需要,关注社区弱势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例如档案建立的过程中针对流动人口进行单独管理,建立事业人员档案,建立低保居民数据库等,及时将这些数据上报主管部门,完善社区弱势群体的管理。另外,针对新型的电子档案也要加强管理,推进电子政务的全面覆盖,并在这一新兴平台上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文化以及健康、医疗保障服务。

3.3 现代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于人力管理,在档案的建立、整理和归档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后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十分的繁杂,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以及数据库技术开始被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并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数字化档案管理已经成为社区管理的必然要求。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网络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使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简化,管理效率也有所提升。基于这种管理模式,有效节约了社区管理资源,推进了现代化社区管理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规范、统一、科学的现代社区档案管理模式,最大程度上开发了档案管理价值。

3.4 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社区档案管理需要立足于信息化技术基础之上,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宣传,还要建立专业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这就要求社区加紧培养信息化人才,寻找人才培养路子。通过提高现有社区工作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加强培训,不断摸索出档案管理新出路。另外,还要在人才的甄选上予以把握,筛选出适合社区信息化档案管理发展的新型人才,以此推进社区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社区管理突出了社区居民民主自治理念,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社区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向着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不但开拓了新型的社区服务模式,令社区居民享受更多的方便,同时也为科学化管理、信息化管理、高效管理奠定基础,这是社区发展的新方向。通过不断的完善,信息化社区档案管理体系必然会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发挥巨大的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慧玲.信息化背景下的社区档案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13(11):72-73.

第2篇

随着互联网等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社区的管理服务准则将进一步升级与优化,建立多技术融合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是居民社区管理的必要途径。在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大环境下,建立信息化的网络社区,改变小区传统处理工作模式,加强物业的现代化管理运营都提供了有利的服务基础。因此,使用多技术融合,合理搭建网络平台,全方位立体化构建社区信息化的管理服务平台。

关键词:

社区信息化网络;多技术融合;社区管理

1社区发展现状

传统物业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快速、便捷、互动的生活模式。如物业服务效率慢、保修反馈响应晚、信息不迅速、左邻右里不相识等传统物业问题,均无法满足多元化的用户需求。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居民对小区的管理及服务提出新的要求。为了给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形成社区管理,开展了社区信息化工作,建立了信息化的网络社区,形成了网站、网络、数据库等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社区信息服务的管理要求,应将社区的信息化建设涵盖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中心等,在大数据融合的基础上组建多技术融合的信息服务系统,从而实现综合查询、决策支持、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协调等多项工作的合并。

2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发展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大部门地区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已开始发展,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各地较好坚持了以民为本的建设思想,从单一的人工服务到现代的信息处理,从社区的单项服务到系统平台的集成服务,逐步完善和发展,整合了社区建设的资料,以数据处理的方式进入平台,通过局域网的覆盖,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公布。确保每个社区至少设有一个信息服务站(点),为居民提供了各种服务,例如数据统计、业务办理、收缴费用、下岗人员培训、休闲娱乐等。物业服务企业依照市场规则运作,不断提高物业服务的满意度。居民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最新的社会公告、社区通知等。传统的社区居民楼都有楼长的设置,任何通知都以楼长为传播点进行下达,现在网络已覆盖小区,可以创建社区QQ群、微信平台,完成部分工作(垃圾费的收取、宣传资料的发放、小区意见收集)。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公布小区最新的通知公告,可以通过支付宝收取公共费用等。居民有任何困难可以通过平台向工作人员反映,从而有效解决了普遍问题和个性化问题。另外,通过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可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购买需求,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社区平台可以添加娱乐板块,以不同年龄划分,包括老年人的健身系列与保健模块、老年大学,年轻人的休闲娱乐模块,孩子的素质拓展模块、艺术培训等。平台模块的多样化,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提升了整体社区的生活品质。以促进社区管理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前提,打破单一的社区日常事务处理模式,使社区平台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合理建设。另外,社区信息平台产品定位于为用户获取信息提供平台支持。一方面在信息获取过程中进行信息分类、信息验证、信息跟踪,另一方面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跟踪、分析,为用户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针对不同的行业商家进行有效、高效的管理,方便了用户在社区中随时随地了解周边商圈信息,为用户带来最新最可靠的商家信息,为用户提供团购商品交易平台。

3社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的应用

3.1扩展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的管理

为扩展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提供各种管理、服务信息化应用协助社区做好管理工作。在各种技术的融合下,建立各自社区的服务网站。以提高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水平为出发点,统筹规划,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建成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共享平台,从而实现对社区的信息化管理。对社区的工作人员做好信息化技术的培训,让他们能准确录入与采集信息,对整理好的信息能按时上报系统。以城市的社区信息政务发展为基础,对社区的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以中小规模社区作为试点,对社区的居民信息进行信息化处理,对流动人口进行备案。对社区的人口管理、计划生育、养老、社保、低保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便民服务热线,搭建居民与社区人员的联系平台,也可通过微信平台传递信息。在信息平台可以开通远程教育模块,开辟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的频道,方便用户的学习与使用。下岗职工的信息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备案,在线完成人员再就业的培训与上岗工作,从而逐步促进信息化社区的发展。

3.2提供社区老人医疗服务

系统是一个集信息化和全科检查于一体的便携式医疗终端,通过将医疗设备与该终端对接,便可实现电子健康档案数据自动化采集及公共卫生随访、医保结算、基础医疗等功能。居民只需要在社区医疗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便能进行包括心电图、尿常规、自动血压、血氧、血糖、呼吸体温脉搏监测在内的全科检查。让居民享受专业便捷的健康体检是“智慧社区”的一个缩影。社区平台系统包括面向公众的统一服务门户、手机移动应用及面向工作人员的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手机移动应用社管通。通过智慧社区平台,社区可以实现高效的网格化、智能化管理。而以互联网+手机/PAD模式建立的政民沟通渠道,则能让居民通过移动端APP第一时间掌握社区公告、通知、就业咨询、社区活动及所有办事流程。居民还可以通过手机端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事件一键上报到各个社区,便于相关社区第一时间处理。

3.3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保障

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区共享平台在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适合居民需求的信息化应用较为丰富,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显著提高;部门专业信息系统协同服务能力普遍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更加充分;规划和标准规范基本完善,社区信息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与运行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实现公共区域视频资源全覆盖和无缝对接,打牢智慧城市数据基础,从而推进社区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以快速处理综治、计生、社保、医疗、教育、城管、物业等各类事务,将平台与实体社区相结合,及时将政策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家庭单元,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优化社区服务。利用互联网整合社区周边业务,提供信息接入社区周边的各类服务商家,做综合性家政、外卖、物流等。同时,也可以将该管理平台应用在把控舆论导向、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

3.4加速平台的建设

选择城区部分有条件的社区进行平台建设试点,形成一批成本低、效果好、实用性强的试点项目。实现小区居民数据的采集,完成基本资源多方的共享,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启动对网格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和试点智能小区建设。建成数据交换中心、社区管理和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推进政务、人口计生、社保、民政、公安、卫生、教育、水电气通信等部门业务系统与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衔接,促进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推广应用局部范围内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并出台社区信息化管理办法。

4结语

第3篇

社区管理的组织机构包括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性组织和物业管理公司等。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主要有社区组织管理、社区人口管理、社区环境管理、社区治安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社区文化教育管理、社区保障管理等。社区内部存在各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资源,能通过资源共享的途径解决很多问题和困难;同时社区共同体的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使社区成员相互联系,结成紧密、网络式复杂的关系。建立与社会转型时期相匹配的和谐文明社区,使社区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必然。

社区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尤其是Internet技术,构筑社区政务、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小区及家庭生活各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和通道,并与现实社区系统有机联系起来,使与社区有关的各个成员在沟通信息时更加便捷,而且能充分有效地开发、共享和利用社区信息资源,最终达到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目的。

我国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着眼于信息化,进行社区的整合和规划,使之成为宜于人居、适于学习、有助创业的和谐新社区,正在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

一、南京市社区信息化管理发展历程

1957年,联合国在发达国家开始倡导社区发展工作,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是社区发展最早的国家,也是信息化社区比较完善的国家。信息化社区的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概念时代”、“产品时代”、“信息化时代”和“人性化时代”。我国于1997年才开始信息化社区的建设。目前我国信息化的建设正在由“产品时代”走向“信息化时代”和“人性化时代”的理性阶段。南京市社区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自2000年开始兴起,主要是以基层各自建设为主,规模小,自发性特征比较明显。如有各居委会自行设计人口管理软件,有街道开通的“万家帮”服务热线,有区县开发的社区管理软件和96180呼叫中心等。2004年,南京市全面启动了社区信息化工作,明确了“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注重应用”的建设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网络平台建设。将全市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作为集团用户利用电信现有网络资源实施联网工程,全市建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虚拟专网,利用统一出口访问互联网,形成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网络。整个网络建设完成后,既可以形成一个社区管理共享平台,又可以形成社区工作人员信息查询、服务平台。

2.管理平台建设。管理平台包括社区信息管理软件和综合业务应用平台两部分。社区信息管理软件可以使全市所有社区在统一数据标准、统一管理方式的平台上进行日常办公,收集整理所在社区的基础性数据。该系统借助社区专网,使南京市所有社区均能提供收集完整的基础数据,在本地加密存储并自动上传到中心节点,给社区管理者使用。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可以根据各部门不同的统计、查询、分析需求开发和整合相应的应用模块,市、区(县)、街道各部门可通过授权共享信息资源,同时各部门也可以通过此平台与社区信息管理软件联系,形成社区管理、信息、业务的互动。

3.服务平台建设。南京社区服务网(http://njsq.省略/)的开通,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较全面的信息服务,形成信息与物流有效互动,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的综合服务平台。

二、城市社区信息化模式构建

1.高档豪华社区信息化市场导向型管理模式

高档豪华社区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社区建筑面积一般2-5km2,建筑容量相对较高,其中有写字楼、商业设施、酒店、公寓以及各种必要的配套设施和居民住宅,社区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设施发展远程教育,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创建学习型社区,突出信息化服务建设。

社区定位在全智能化,具有高起点超前示范作用,至少应该具有安全自动化(sas)、通讯自动化(cas)和管理自动化(mas),即“3a”系统,社区内部交通与城区的规划应该协调有序组合。

(1)社区网络建设。主要包括:①社区网络布线系统;②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网站建设),鼓励各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各种信息服务网站并共同建设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向社区提供网络综合信息服务。

(2)社区信息化系统建设。社区信息化系统可以分为社区网络管理中心、通讯接入网中心和家庭智能化中心三部分。社区网络管理中心为统一的internet出口,信息中心连接多个信息分中心(中继站),再通过分中心访问信息中心。中心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家庭智能控制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社区安防子系统、社区物业管理子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各个子系统通过通讯接入网中心实现数字社区各个管理分系统的互连。针对目前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居民对安防和家政方面的需求较高,应重点建设;家庭智能控制器具有安全防范功能(煤气泄露报警、防盗报警、紧急呼救等)、联动控制功能等,智能操作界面应力求简单。

(3)社区信息化运行模式。借鉴国外的经验,在高档豪华社区,可以建立社区高速局域网,形成一个宽带、高速、安全、可靠的光纤网系统。同时应开通无线网系统,充分利用卫星和光纤网络系统,服务于高档社区。

南京市新街口CBD区域,在2010年规划范围上是指北起珠江路、广州路,南至白下路、建邺路,东到太平南路、太平北路,西到莫愁路、上海路,面积约4.1平方公里。这里突出的是华东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务中心的定位,体现的是专业化与高档化服务,其社区管理将工作、居住、交通、游憩等方面功能有机的结合,向多功能复合回归,但突出功能是金融、保险、信息等为特色的商务功能。社区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必然是市场导向型模式。

南京市的高档住宅分布显示的是多元化集中与分散的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受职业类型和权力中心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集中分布于山西路、颐和路、琅琊路一带的民国政府时期遗留的约1700套高档别墅式住宅;鼓楼、珠江路以西及鼓楼以东、玄武湖东侧集中的职教新村、金陵世纪花园、太平小区、台城花园等较高标准的“官宅”和高级知识分子相对集中居住地。90年代以后,受环境和土地以及城市郊区化等因素作用,趋于辐散分布,以城东的帝豪花园别墅为代表的依紫金山傍玄武湖的高档住宅区;以月牙湖花园为代表的中高档公寓式住宅区群;城东南仙林CBD副中心地区、江宁百家湖地区的中高档休闲式住宅区群等;以及分布于主城区和区域的不同地块上的新的社区空间,这些在大尺度上分散小尺度上集中,体现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身份的社区,社区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也应以市场导向型模式为主。

2.经济实用型社区信息化社会导向型管理模式

经济实用型社区主要包括单位建设楼房和一般工薪阶层居住的商品房,也包括一部分旧城区改造区。居住区一般基础设施、绿化、环境设计等较完善。社区信息化定位在半智能化水平建设。主要实现住宅小区与城市公共服务网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居民通过网络终端实现医疗、文娱、商业等公共服务及其费用自动结算等信息服务,同时尽量考虑到经济实用。

(1)社区网络建设,网络布线以宽带接入为主;社区内综合信息服务可以和各信息服务商共同建设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社区信息化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社区安全防范子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

(3)社区信息化运行模式―HFC有线电视网

经济实用型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公共网络―有线电视网及城市光纤网,利用有线电视网的空闲频带,可以实现Internet高速宽带接入、VOD视频点播、安防监控、电视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各种双向高速数据通讯业务,实现图像、数据和语音“三线合一”,利用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的智能住宅的建设是比较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模式,不仅在功能上完全满足要求,而且大大地简化了小区布线。同时避免了重复投入。

3.普通型社区信息化政府导向型和社会导向型相结合模式

普通型社区以经济实用房和城市中的拆迁房为主,应以具有一定基础的住宅群为主要对象进行重点信息化建设,达到水、电、气等户外计量、收费,住宅的火灾、有害气体泄露等实行自动报警,住宅设置紧急呼叫系统,住宅小区实行安全防范自动化监控管理,对住宅小区的关键设备、设施实行集中管理,对其运行状态实施远程监控。

(1)社区网络建设应建立宽带接入为主的社区网络布线分系统。逐步建设社区的安全防范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子系统,电视监控子系统,自动报警子系统,紧急呼叫子系统,对讲子系统)、有线电视、电话通信网络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

(2)社区的信息化运行模式是基于电话用户网络的数字本地环路,满足现代家庭在使用网络信息与数据交互上的需求。

对于南京市住宅社区的分布,老百姓总结为:“东富、西贵、南贱、北贫”的空间结构特征。城南旧城区改造区和城北、城西一些新建小区等社区,云集了传统理念里视为“低贱”的小商贩、国企下岗工人较多而相对贫困的居民和中等收入的一般职员。如中华门东地区是南京市旧城改造比较典型的城市空间,涉及全市相当一批街区,又如玄武区所辖的新街口的网巾市、香铺营、中山东路、中山路、一枝园、糖坊桥、北门桥、唱经楼、双龙巷、大石桥、丹凤新寓、居安里、虹板桥、大纱帽巷、成贤街等15个社区,社区人口密度大,层次结构比较复杂,社区各种环境相对脆弱,其信息化建设管理实行社会导向型管理模式或者政府导向型和社会导向型相结合模式,既要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又要经济实用、方便可行,同时要保护好城市的文脉和生态。如目前组织实施的公教一村智能化系统、新街口市容监察系统信息化示范工程以及万家帮社区服务在线、社区医疗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等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建设,均显现出社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效益。

三、结语

综合我国目前已形成影响较大的社区管理模式的特点,应结合当地城市信息化环境对社区管理模式的影响,充分考虑未来社区信息化管理模式,体现民主化、自治化、法制化、科学化、多元化、开放式管理。

高档豪华型社区以市场导向型管理模式为主的自治型管理模式,逐步向数字社区迈进。委托物业公司进行专业管理,进入市场机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效率,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和质量,政府只在政策和法律上给予一定的协调,使之发展为具有先进信息技术管理的新型数字社区;经济实用型社区管理模式以社会导向型管理模式为主的模式,扩大物业公司的管理范围,大力建设社区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普通型社区采取政府导向型和社会导向型结合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结合社会和市场机制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各种服务站点,逐步推广社区信息化管理。

纵观社区发展的特点,居委会将代替街道办事处全面行使社区的综合管理职能,因此建立社区信息化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十分重要,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安全和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信息化新型社区是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

第4篇

【关键词】煤矿社区计生;信息化管理;现状与对策

一、煤矿社区基本情况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袁庄煤矿社区位于安徽北部城乡结合部,这里人流、物流、信息流十分发达,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流动人口、下岗无业人员的大量增加,无疑给煤矿社区计生管理服务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针对新形势、新问题,社区不等不靠,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矿区计生工作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社区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与实践进行简要分析。

二、信息化管理对计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积极推动矿区计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当前人口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等方面的协调性,是党和国家制定人口政策,实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效性有重要作用。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整合人口信息资源,把握人口资源现状,为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人口的素质、结构、分布、迁移规律、老龄化特征、就业状况、健康状况以及收入状况等重大问题搽建了高效而开放的平台,有利于加强对矿区人口问题的研究,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支持与参考。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市、县以上的人口计生部门都配备计算机,初步建立业务系统,为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计生工作的信息化日益成为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重要部分。

三、目前煤矿计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现状

我国计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有95.6%的乡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网络互联。75%的县级及其以上的人口计生部门开始应用信息系统对计生工作进行管理,初步形成了综合管理、服务提供、科学决策的应用体系。在基层,计生工作的信息搜集,传递与处理渠道也已经逐步完善,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和国外以及国内其他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的部门而言,我国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现在:(1)信息化管理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计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因此,煤矿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也遵循系统的规律,逐级逐层的展开,而不能只是在一条线上开展或者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2)信息资源的开发不足。由于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难以统一,煤矿社区计生工作中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存在着大量重复建设的现象,各子系统都有各自的网络,但各系统之间就像一座座孤岛,这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我国目前在计生工作中所使用的软件均已单机产品为主,主要投放在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以及上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这不仅使得软件的维护与更新变得非常困难,而且,势必会导致基层与上层之间缺乏数据连接,信息化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同时,计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方面花费大量精力,在信息资源利用的创新方面却投入很少,这直接导致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难以有效开展的原因。(3)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明显滞后。目前,主管计生工作的相关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存在着滞后的现象。相当多的工作人员虽然掌握了信息化的相关工具,却不会或者不能运用信息化设备为公众服务,这也是当前需要积极推进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原因。造成选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广大计生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使得信息化的成果并未见到成效。第二,目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本就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提高。

四、加大计生信息化建设力度

人口变量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很基本的,且具有全局意义的变量,人口发展战略乃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基础性、最根本性的战略,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是制订人口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最重要的依据。要抓紧制定“十二五”等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始终要把人口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观念中去思考,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去把握,从另一方面来说,要实现由“就数量谈人口”到“就发展谈人口”的观念转变,着重探讨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种种复杂的关系,建立科学发展现的指标体系和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人口规模、趋势、素质、结构等人口和计划生育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煤矿社区当前面临突出问题的重要办法,才能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人们在获得物质方面的满足的同时,又提出了更高的精神方面的要求,因此,完善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问题;对策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各个领域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一部分,影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在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采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不仅节省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有限资源,还可以有效的解决社区居民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社区的稳定和谐发展。

一、社区卫生服务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层对社区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计算机网络建设,而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更加方便、快捷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但是,许多基层单位忽视信息化的有效作用,认为进行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不如购买医疗器械,另外,一些领导认为使用计算机收费系统,就是实现了信息化,致使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缓慢[1]。

2、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

目前,由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致使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不能很好的发挥。而且,在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专门的建设和发展资金,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再加上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致使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升级的速度较慢,影响社区卫生计算机信息化的使用和发展。

3、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人才不足。

社区卫生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操作和控制,但是,许多社区卫生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导致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较低,工作效率不高。许多社区卫生的工作人员计算机能力不足,不能够及时的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致使社区卫生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方式落后,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使用信息化管理时,不能及时的处理技术故障,不仅给社区卫生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降低了管理质量。

二、解决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信息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对居民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为社区提供系统、完整的居民健康数据,帮助社区卫生更加详细、清楚的掌握居民的健康情况,为社区卫生管理奠定基础。社区卫生可以社区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满足居民的卫生需求,开发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档案信息的应用软件,充分发挥电子健康档案的作用,以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居民卫生问题,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

2、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统一规范的规章制度是社区卫生服务进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保障和前提,因此,国家需要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以推动社区卫生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社区卫生应该根据国家制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的标准符合国家要求。在进行信息化标准建设时,国家应该坚持引用和开发的原则,争取与国际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标准接轨,引导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规范社区卫生认证和标准项目,建立测量质量的程序和方法,确保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3、建立和完善社区计算机信息化系统。

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可以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社区应该建立和完善计算机信息化系统,以促进社区卫生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社区应该建立规范、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其规范性和安全性,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行,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质量,另外,社区需要重视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技术故障,以确保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4、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

专业的工作人员可以保证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运转,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因此,社区应该重视工作人员的重要作用,以提高服务质量。社区需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拥有必要的工作能力,以保障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总结:

总而言之,社会公共服务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现代,国家应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公民提供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满足公民的合理需求,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应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社区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杨晓敏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社区;卫生事业

【中图分类号】R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276-01

社区医学主要关注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宣传一些预防保健知识,侧重于基础医疗。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事业的日趋发展,社区医疗也不可怠慢,加快了前进的脚步,并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如何在这个信息更新的时代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网站,实施动态社区医学管理,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社区医学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1.1 构建健康电子档案:构建健康档案可以了解一个人一生的身体健康变化情况,它详细记载了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和各项卫生的服务情况,所以建立健康档案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的实行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积极响应了2003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信息发展摘要》中提出的要求。全科医师通过健康档案了解居民的身体状况及家庭资料,准确地判断病情,为病人排忧解难,提高医疗服务的综合质量。

1.2应用计算机网络:老年人体质差,抵抗能力薄弱,新陈代谢下降,患慢性多发病居多。世界老龄化速度与日俱增,我国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社区医疗消费市场开始凸显出,来,现在的老人,儿女大多不在身边,都忙于工作而无人照料。除此之外,孕妇、残疾人、恢复期的病人等人群都需要有效的社区医疗服务。如果能用数字化系统和计算机呼叫系统进行远程医疗,居民会更便捷地得到有效的医疗服务,随时与专家沟通交流、咨询疑难杂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3 实现信息共享:传统的信息化管理容易使数据不全或出现错误,给医生造成误诊,让病人错失最好的治疗时期。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网络可以和医院的医疗服务进行分工,基本医疗归社区,重大疑难杂症归医院负责。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医生误诊延诊的问题。在社区医院治疗时查出不在治疗范围之内的疾病时,可以转到医院进行治疗,当然,在医院查出是小病时或者需要康复治疗时,可转到社区医院。这样的互相转诊, 该网络把患者的健康资料储存起来,给医生提供长期有效的医疗数据,加强社区与医院之间的信息传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 社区医学信息化的重要性

首先,社区医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共享医疗信息的医生之间数据的交换。所以建立信息系统,能使数据准确、完整、及时地进行交换。有了社区医疗,居民不再为自己的健康担心,不仅看病方便,而且服务质量高,让医疗保健通过信息化管理更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其次,社区医疗服务中的医学信息化管理不仅完善了社区医疗机构,还提高了管理效率,规范了电子档案的数据统计。奠定了医疗卫生研究事业的基础。

3 发挥社区医学信息化管理优势的对策

3.1 构建多元筹资的渠道:社区医院是政府筹资主建的,主要为社区居民服务,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要与医院有信息交流,获得资源共享,就要购买HIS,但是昂贵的系统设备不是普通社区医疗可以承担的,这就使信息化建设受阻。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①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让一些社会资本投入社区医院;②引起政府重视,加大投入;③国家财政拨款;④加强社区医院的宣传力度和建设,希望得到软件公司的支持,希望研发出便宜的信息系统。

3.2 重视培养社区医学信息化的管理人才:在医疗卫生事业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我们面临人才缺乏的困窘。具备一定医疗知识和信息管理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是当今最急需的。信息技术竞争的实质其实是人才的竞争,面对这样的局面,首先应把教育放在首位,直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其次,我们可以从一些知名度较强的医院引进管理人员。而后者,要引进更多高科技人才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许多优惠政策。

3.3 医疗政策的支持:目前,社区医院和医院之间还没有完全准确的分工,社区医院并不是居民医疗“屏障”。在不断完善和组建社区医疗信息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和采取至关重要的措施,为了保证社区医疗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标准规范化社区与医院之间的联系,如签订“双向转诊”的协议。

总之,社区医学信息化管理人社区居民提供了快捷、、联系紧密的医疗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意义巨大,为我过医疗事业改革奠定了基础。如果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进行医疗信息化管理,构建合理的网络技术,我国的医疗事业才会不断发展,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 李成艾.社区医学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卫生软科学, 2002(3)

[2] 傅华,尹文强,等.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现状评估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 2004(03)

[3] 沈伟珍,汝华,等.整体信息管理系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01(10)

第7篇

【关键词】 社区医疗;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应用

有关信息表明,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加重细菌耐药程度、危害患者安全、增加患者负担等不良后果的主要因素。我国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问题日趋重视,卫生部于2004年下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8 年3 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并连续下发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为探讨社区医疗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有效模式,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HIS系统于2012年4月开始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项目进行了初步探讨,收效明显。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本中心抗菌药物数据信息资料,其资料来源: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药物手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目录、《药物交互作用表》、《药物配伍禁忌》、《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注射药物相溶性手册》及各种药物使用说明书等。

1.2 分析资料 编制应用软件

1.2.1 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将中心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性使用、限制性使用、特殊使用,进行分级管理。

1.2.2 将采集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分类规划

1.2.2.1 临床干预功能模块:包含医嘱干预功能、处方权限功能、信息查询功能三个基本子模块。医嘱干预功能包含抗生素分级管理;联合用药限制;疾病用药限制(与诊断关联);科室和医生两级用药限制;药物剂量、溶媒选择、用药频次、疗程选择、配伍禁忌提醒;特殊人群用药指导。处方权限功能即医生抗菌药品处方权限管控。信息查询功能包含费用排名公示查询、个人抗生素使用情况即时查询和统计查询。

1.2.2.2 统计分析功能模块:包含药品所占比例与抗生素所占比例、抗生素处方统计(科室、医生)、 DDD值统计表、临床干预结果统计分析几个子模块。实现了多种报表自动合成,自动分析,动态监控。

1.2.2.3 处方点评功能模块:包含处方抽样、单处方点评、分类处方点评、全处方自动信息化点评等功能。

1.3 将系统与HIS系统、药房工作站整合,通过及时提醒与控制模式,实现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信息化管理。

2 结果

经过1年的试运行,中心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主要指标:医师使用权限、不适宜给药、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次费用等均有明显改善。抗菌药物占药品费用比例(%)、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均次费用分别从2012年第一季度的6.6%、16.8%、42.7元下降至2013年第二季度的2.48%、10.24%、24.62元,详见表1。

3 讨论

3.1 近年来, 院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发病率约在9%~20%。抗生素的应用成为医院感染的第二大危险因子, 仅次于致死性原发病[1]。滥用抗生素不仅会造成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资源的极度浪费,还增加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2]。目前大多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主要是依靠制度管理,不仅工作量大,且存在许多不可控制因素。在制度管理的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社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及时有效监管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3.2 有研究表明:社区感染是感染性疾病的主要部分,是抗生素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3]。社区医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堪忧:适应证选择不当、个体使用剂量和方法不当、不正确的抗菌药物选择、联合使用、频繁更换抗菌药物、忽视抗菌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等情况时有出现。鉴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全人群,服务人群范围的扩大,比专科用药更难把握,所以急需建立一个便捷、快速、操作方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社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及时有效监管。

3.3 系统的建立,尽最大可能分析各种综合因素(医务人员因素、药物因素、患者因素、其他因素、费用控制等),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保障。①信息化抗菌药物全处方点评可直观地了解中心临床合理用药状况,具有实时性、准确性、高效性、可追溯性。②系统通过实时提醒、监控、统计分析、后台管理等功能模块,有效管理与控制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问题,进一步规范了医生医疗行为。该系统使用方便,经过1年的试运行,中心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主要指标:医师使用权限、不适宜给药、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次费用等均改善明显,明显提高了社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杜青云,张铭穷.抗生素滥用与医院感染.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6):33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