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47:15
序论:在您撰写医药品市场需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药品市场需求曲线药品价格医改政策
医药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的改革也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等文件的颁发,一系列医改政策也陆续出台。各项医改政策能否取得预期的实施效果?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看病吃药贵的问题能否得到根本性地改善?本文将从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特性的角度,来探讨医改政策的方向。
一、药品市场的消费需求特点
医药和教育一样是特殊产业,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能象别的产业一样市场化。一直以来,国家对医药卫生行业的管理都是较为严格的。对医药卫生行业实施审慎和严格的准入和监管制度保护了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医药行业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它的消费需求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
1.药品市场的消费需求多为需求
药品的最终消费主体主要为病人。与其他市场化的行业消费不一样,医药行业的消费者(病人)在购买产品(药品)时,通常对产品的特性并不了解,因而不知道选择什么产品,也并不知道要购买多少。病人对药品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于医生(医院)的建议,因此,医生对病人的消费需求有较大的影响权甚至是决定权。基于这种特性,我们可以把药品市场的消费需求称为需求。
药品市场的需求主要为型需求,即其消费决策主体和消费支付主体是分离的,这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特点。
2.医疗机构既是药品的供给方,又是需求方
我国医疗机构既提供医疗服务,又提供药品销售服务。因此,在药品流通的过程中,医疗机构实际上还担负着药品零售终端的职责:既购进药品,又销售药品。而且国家在药品价格的管理政策方面,一度实行“顺加作价”的办法,即允许医疗机构在药品购进价的基础上,顺加15%销售,赚取一定的药品差价。
在这种政策下,高进价的药品可以获得高差价额,低进价的药品只能获得较低的差价额。
3.药品市场的有效需求具有较大的弹性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在求医问药的时候,很少会有人因为药价或药费昂贵而放弃健康。人们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用青山和木柴来比喻健康和财富的主次关系。因此,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是相对刚性的。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刚性,会导致医药行业的有效需求具有较大的弹性。这主要是因为,由于患者对健康的需求是刚性的,那么在医药市场上他们会完全将自己的药品消费需求的决策权交给医疗机构。因此,药品市场上医疗机构的采购需求动机,就成为买方需求的代表。
医疗机构作为患者的药品消费需求,进价越高的药品因为利润越高,越将受到医疗机构的欢迎,采购量就越大;进价低的药品利润低,采购量就越少。
因此,药品市场的消费需求,总体会表现为对价格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具有较大的弹性。
二、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分析
从上述医药行业的消费需求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医药行业的需求与传统意义上的市场消费需求大不相同。这决定了医药行业的需求曲线不同于经济学上一般意义的市场需求曲线。那么,医药行业的需求曲线会是怎么样的呢?
1.关于医药购销主体的假设前提:经济人
在分析药品市场需求曲线特点时,我们同样需要做一定的前提假设:即假定药品购销主体均为经济人。按照该假设,医药行业各环节主体都以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下面所有的分析和结论都是建立在这个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的。虽然这个假设不一定符合所有的情况,但仍具有代表性和分析参考价值。
2.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分析
前面谈到,药品市场的消费需求有三个特点:
一是主要为需求。这个特点决定了医疗机构承担了医药市场的需求总人的角色,有较大的需求决定权;
二是医疗机构承担着药品零售终端的职能。传统的药品价格管理实行“顺加作价”政策,按照经济人的假设,医疗机构在作为药品市场的需求方采购药品时,缺乏削低药品进价的动力,相反将更加偏好采购高价药。
这个特点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药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少。即药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是正相关的,这与普通的商品需求曲线是完全相反的;
三是药品需求具有较大的弹性。这个特点决定了药品需求量随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大――其需求曲线将是相对比较平滑的。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绘出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与普通商品的需求曲线对比图,如下图1:
三、医药行业的动态供需平衡
分析医药行业的供给曲线,与一般商品市场上的供给曲线基本相同。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出,药品市场的供需曲线应如下:
从上述医药行业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可以看出,由于药品市场的需求量虽然与价格正相关,但药品需求曲线有较高的价格敏感性(即弹性大),其曲线相对更加平滑,因此,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也会有交点。但这个交点不同于传统经济学上的供需平衡点,因为这个供需平衡点是不稳定的、动态的。原因如下:
我们可以设想,当药品价格上涨时(从P0上涨到P1),药品的需求量会大于现有生产量。在当前买方主导的市场下,此时药品生产企业会迅速扩大生产以满足需求,这样药品价格会在一个新的交点动态平衡(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与需求曲线在Q1处相交);
而药品价格下跌时(从P0下降到P’),会导致药品需求量大幅度萎缩(从Q0迅速下降到Q'),此时药品需求量(Q’)大大小于生产量(Q”),药品出现滞销(甚至退市)的现象。
因此,药品市场的供需平衡是不稳定的平衡,价格上涨后可以平衡,下跌后由于需求量萎缩会滞销。这样药品价格只能上涨,不能下跌。这个结论很好地解释了当前医药行业药价节节攀升,却居高难下的现状。
四、从药品市场需求曲线看医改政策
药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及供需动态平衡的分析结论告诉我们,当前的医药行业不但难以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降低药价,相反,市场机制只能把药品价格节节推高。一旦出现政府通过“有形的手”强制降价时,许多药品就会滞销,甚至是退市。
因此,医改的关键,是彻底改变当前的需求曲线特性。
形成当前药品市场需求曲线的关键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性需求;二是医疗机构承担零售终端的职能;三是药品价格管理的“顺加作价”政策。这三个因素的改变都可以改变当前的需求曲线特性。
1.改变药品性需求的可能性
如果医药行业的消费能像普通商品的消费一样,能由消费者自主选择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那么医药行业的需求曲线就会与普通商品的需求曲线一样与价格负相关。问题是,医药的消费属于专家型消费,患者对于自己最关心的健康问题缺乏自主选择的必要专业知识。
所以说,让患者进行医药品的自主消费还难以实行。因此,当前的环境下,彻底改变医药行业性需求特性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不过,医保部门通过按病种制定医疗费用标准的方式,一定程度地限制了需求的弹性空间。
2.改变医疗机构承担药品销售终端的职能
医院是否应该承担药品销售职能这是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如果医疗机构不承担药品销售职能――即人们常说的“医药分开”,即使药品是仍然是需求,也会改变当前的药品需求特性。
近几年各地开展医药分开探索试点的经验表明,要实行真正意义的“医药分开”又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又是如何给医药分开后的医疗机构进行经济补偿。如果能很好地解决医疗机构的补偿问题,那么医药分开的想法就能变为现实,药品需求曲线也能变为与普通商品一样的与价格负相关了。
3.改变药品“顺加作价”的价格管理政策
“顺加作价”的药品价格政策为我国药品需求曲线的形态进行了最后的定形。如果改变药品顺加作价政策,药品消费的利益驱动机制发生变化,也必然会导致医药需求曲线改变。下面从需求曲线的角度,就当前几种典型的药品价格管理改革方案进行探讨:
(1)按价格高低实行“差别差价率”的政策
该政策的核心思路是:按药品价格的高低,对高价格的药品实行低差价率(利润率) ,对低价格的药品实行高差价率,以鼓励和引导医药需求消费低价药,抑制高价药。
如果“差别差价率”制定得非常合理,那么该政策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医疗机构将更有动力采购和销售低价药品,药品需求曲线调整为与普通商品一样,在“无形的手”调节下就能与药品供给曲线形成稳定的市场平衡。
可见,对药品价格管理实施“差别差价率”控制是一项非常积极有效的措施。这项措施的积极推行,将有利于引导市场优先消费质优价低的药品,有利于在医药行业建立健康的消费机制。不过,这项措施成功的关键是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差别差价率。
另外,这项措施的实施,还可能会引起少数企业为了提高利润水平,将药品的大包装调整为小包装,以通过更改药品包装(或规格)来获得较高利润水平的问题。管理部门应在实行“差别差价率”的同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杜绝更改药品包装和规格的问题。
(2)药品进销“零差价率”的价格管理政策
2009年,卫生部等9部门联合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对基本药物要实施“零差率”销售 。这项政策的核心是:医疗机构的药品销价应与进价相等,进销差价率为零。
如果这项政策能取得理想效果,那么医疗机构与药品销售的利益也被割裂,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医药分开”。此时,医药品的需求与药品价格的敏感性大幅降低――表现为药品需求曲线比较陡峭,且会一定程度地反映最终消费者的需求特性――相同条件下,更倾向于选择低价药。这样,医药品需求曲线将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看出,实行药品进销“零差价率”的价格管理政策同样可以矫正药品需求曲线的图形,使得药品需求与供给形成稳定的市场平衡。
当然,实行药品进销“零差价率”,同样需要解决医疗机构的利益补偿问题。另外,还需要防范医药市场的暗箱操作,杜绝药品存在隐性差价率的情况。
五、结论
在我国传统的药品消费机制下,我国医药品的市场有一个与普通商品不同的需求曲线。这个需求曲线与药品供给曲线的共同作用,会将医药市场产品价格步步推高,而且只能升不能降。如果国家对这些药品进行强制降价,那么这些降价药品会出现需求大幅萎缩,最后药品“一降价就消失”。这最终使得老百姓医药负担日益加重。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看病贵”的现象,就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彻底改变传统的药品需求曲线特性。上述分析说明,实行“医药分开”、按药品购进价格的高低实行“差别差价率”,以及实行药品进销“零差价率”的价格管理政策都能矫正药品需求曲线特性,形成药品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的正常需求曲线。因此这些政策都是医改的积极选择。当然,这些政策能否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不但取决于这些政策细节本身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还需要许多相关配套措施的保证。总之,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陈文玲: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基本框架的思考与建议[J].学习与研究,2008,(08):46-50
[2] 王永玲王清理: 医疗机构药价虚高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药业,2009,(8):3
[3] 王保锋:现行药品采购模式和加价政策的弊端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9,(3):55
【关键词】中国医药制造业 产业安全 内涵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7 【文献标识码】A
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内涵
自1980年日本大冢在天津创建中国第一家合资药厂起,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市场已有30多年的历程。随着自贸区的推开,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增加及外资企业准入的相对自由化,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将面临严峻考验。
医药制造业作为产业集合的元素之一,具有产业安全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一般性。根据产业安全的一般性及医药产业安全的特殊性,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是指在市场开放条件下,中国医药制造业现有实力能够确保自身抵御外来干扰或威胁,同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并在国际市场中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最终确保中国医药制造业能够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具体而言,主要内涵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医药制造业现有实力可以抵御外来干扰和威胁,避免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中被淘汰;二是医药制造业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保障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进而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国医药制造产业安全现状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中国的医药产业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强烈冲击,目前,我国的医药制造业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受外资的影响依然很大。同时,由于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国外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的存在,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医药制造业对外依存度分析。第一,产业进出口依存度。近年来,中国医药制造业进出口发展迅猛,进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11年,医药品进出口总额达231.4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18.33亿美元,进口额113.08亿美元。
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全球制药业布局加速转移,部分特色原料药采购转向中国,高端医药品出口大幅提升,2011年由此带来的出口增量约为25亿美元,占总增量的26%;二是我国传统医药品市场份额继续提升,2011年欧、美、日等发达市场增量达28亿美元,新兴市场增量达35亿美元规模,合计占增量的63%;三是部分国产诊疗设备出口向中高端发展,有效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①
中国医药制造业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也隐含着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产业安全风险。事实上,这种风险已经逐步变为现实。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针对中国医药品出口的国际贸易摩擦已经常态化,表现为如下特点:数量不断增多,2011年,中国医药产品遭遇的贸易救济案件总量超过2009年和2010年发案量的总和②;贸易案件总体涉案产品出口金额较高,调查对象集中于长期竞争激烈的产品,波及多家国内领头企业;主要贸易救济手段从保障措施、反倾销,升级到反补贴和337调查(禁止一切不公平竞争行为或向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贸易行为);贸易保护主义由欧美传统市场扩散至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由此可见,由于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贸易摩擦阻碍我国医药品出口的情况已愈演愈烈。这给中国药品制造业产业安全带来一定威胁。
第二,外资品牌和技术对外依存度。目前外资医药制造企业在中国国内占据相当的技术垄断地位。据统计,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从2000年的45441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54310.5万元,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③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相比国外跨国企业,技术水平仍较为落后,对外资企业存在一定的技术依存。
医药制造业受FDI影响力分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资对医药制造业的投资也在迅速增加和膨胀,2000年至2011年,外资对中国建成或投产项目由46个增加至93个,投资额由18.75亿元增加至121.51亿元。④
目前,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是医药制造业利用外资的两种主要形式。从利用外资合同项目的角度来看,两者所占份额均为45%左右;从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角度来看,利用外资情况呈现非常明显的独资化趋势:外商独资企业所占份额由2001年的37.8%上升到2011年的81.2%。⑤与总体规模相对应,医药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各项指标在全国所占比重较小。2006年~2011年,医药制造业外资合同项目占全国的比重从1%左右下降至0.5%以下,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始终处于0.7%~1%之间。2011年,医药制造业外资合同项目数继续减少,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加,医药制造业外商投资合同项目119个,较上年同期减少10个,占全国的比重为0.43%,比重较上年同期缩小0.04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7,738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891万美元,占比较上年同期扩大0.04个百分点⑥。
尽管医药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各项指标在全国所占比重较小,但其外资实力不可小觑。《财富》杂志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十家医药企业目前已在华投资建厂,平均资产利润率达到16.8%。2001年医药行业外资企业按不变价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医药行业总产值的16.07%,但出货值仅占全部医药行业出货值的26.72%,这一指标在2000年仅为7.65%⑦。可见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的主要目的已经从开发市场逐步转向作为制造业基地。
医药制造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安全涉及的影响因素可简要归为要素禀赋、市场需求、政府行为、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等。
要素禀赋。产业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条件、技术能力以及资本等,任何一个产业所在区域的要素条件,决定着产业体量的增减,进而也对区域内产业发展前景、产业安全及竞争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当然,因产业不同,产业要素间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例如,中国传统民族医药产业更依赖于中国的自然条件要素,中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复杂、生物物种丰富等有利的自然条件使得中国在传统民族医药领域具有绝对优势,而偏重于化学药品的西药制造业,更倚重于技术能力和强大的资本来提高竞争能力,扩大竞争优势。
市场需求。对于医药制造业来说,市场需求可以分为本土需求和国际需求。技术差距贸易理论认为,国内市场需求影响着创新产品初期比较利益,新产品的出现一般是在国内销售之后,在一定的销量和生产规模基础上,以出口方式打入国际市场。因此,本土需求对于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来说,是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和动力,而国际需求则是未来医药制造业腾飞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本土市场空白时期,本土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更早地占领市场,进而保障相关产业安全。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通过进入国际市场来扩大销量和生产规模,进而可取得更大的发展。
政府行为。在钻石模型等众多市场分析模型中,政府常常被视为外生变量参与分析。但由于中国特定的市场经济情况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政府行为对于产业安全的影响十分重大。在中国,政府部门作为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其任何微小政策变化都严重影响着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对产业安全产生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政府更加重视产业政策的制定,从而保障本国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谋求新的发展。就医药制造业而言,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本身的公共产品属性,该行业必然会存在市场失灵情况,因此政府宏观调控必不可少。而跨国公司因其技术优势和市场控制能力,对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不言自明。因此,当国际跨国医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或市场话语权的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时,中国政府行为对于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产业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使得产业竞争无疆界,一个国家的产业不再是一个封闭、稳定的市场,产业下的各个企业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国家的相关企业展开竞争。而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竞争,不仅决定于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市场需求和政府行为,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其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升级能力。政府对于国内市场的政策性保护固然能够保障国内医药制造业暂时安全,但从长远来看,过多的政策性保护很有可能导致国内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下降、发展速度缓慢,最终与国际医药制造业发展进程脱节,进而导致产业竞争力丧失,从而威胁产业安全。因此,要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则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就会显著提高,也就保障了产业安全。因此,在强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中国医药制造业的自身研发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和本土创新能力。
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安全对策建议
优化医药制造业发展环境。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医药制造业是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卫生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的产业。目前而言,国家对于医药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仍需加大,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也亟待提高。
规范药品层级,完善招标政策,建立公平、良性发展环境。中国医药制造业由于起步晚、发展慢,造成了中国医药市场对药品层级认识固化,市场对于国外药品和合资药品的认可程度远远高于国内产品,这就造成了在药品招标过程中,药品分层情况明显,国外药品和合资药品所在层级高于国内药品。由于国内市场对于原研药品的推崇,原研药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同品种同剂型的产品。这种不公平会极大限制国内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应该对市场药品层级进行明确规定,对于药品招标等政策制定方面加以完善,使得国产药品企业能够得到公平对待,得到良性发展。
完善税收政策,健全税收体系,促进医药制造业发展。从税收方面来看,应当扩大国家高技术性质医药制造企业15%优惠所得税率的范围,对于制药技术转让所得税施行免征或减征,增强中国医药制造业技术水平。完善医药产品出口税收政策,适当提高国内医药企业医药领域产品出口退税税率,增强中国医药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对主要投资于医药制造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方式,促进中国医药制造业融资环境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提高医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医药制造业自身核心技术的多寡决定着制药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成败。医药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积累,需要提高医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而医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依托人才的积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中国医药技术的创新,大多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以研究为目的,缺乏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其成果常常出现规模化推广难度大等诸多问题,与国际、国内市场严重脱节。中国医药制造企业应以优良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吸引国内外医药人才的加盟,加强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以联合培养等方式为自身企业发展培育优秀人才,实现完整科研队伍的打造和科研人才的积累,改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在增强自身科研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沟通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建设。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发展医药制造业的必备基础,也是医药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加入WTO之后,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所成就,但以国际标准来看,仍存在与国际惯例相违背、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以及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提高医药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医药企业国际话语权,需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进而推动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维护医药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
提升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除了自主创新能力以外,还包括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聚集度以及重点医药品种的开发及推广。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医药制造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产业聚集度较低,很少形成规模化经营。医药制造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形成产业集聚有利于资金和技术的高效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利用,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产业集群则是产业集聚的进一步丰富发展,以医药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可以包含科研院所、大学、金融机构、投融资型企业及政府等诸多相关要素,这种产业集群可以实现中心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带动相关要素的进步。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应在市场化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根据各地区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实现医药制造业产业的整体布局,调整医药制造企业的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整合,促进产业集聚。因地制宜的在相关地区建立相应的医药工业园区及产业基地,加大产业资源整合,实现医药产业的优化与重组。同时,政府应当高度重视产业集群的培育,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科研机构、高校及金融企业等配套要素加入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集群综合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医药制造业产业链招商引资、投融资环境和创新能力将有更进一步的飞跃。
发挥医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加大对生物制药领域的支持力度。中国生物工程技术目前发展迅速,生物制药有较好的发展基础,部分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中国应以生物医药为中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加大资金等要素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建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生物医药创新成果向生物医药产品转化。与此同时,以生物制药技术带动化学制药和中药技术改造,实现跨越式发展。
突出特色,加大对传统中药领域的开发力度。随着传统中药文化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传统医药越来越受到欧美国家的重视和认可。中国的针灸、中药等中国传统医药开始取得一定国际市场,中医诊所逐渐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医药制造业要重视中国传统医药的推动和发展,发挥中国在传统中药和民族医药方面的优势,结合西方医学,实现具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从而维护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安全。
(作者分别为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产业安全与发现研究基地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注释】
①数据来源:海关信息网。
②代晓霞:“中国药企迎来空前战略机遇期需关注三大挑战”,《望》,2012年10月22日。
医药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而很大一部分医药品的运输和仓储都有特定的温度、湿度等要求,由此,医药冷链物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医药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也随之激增。2011年,我国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560.28亿元,同比增长25.53%。
中国医药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冷藏药品在医药销售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5%,而且随着高科技药品的推广,这个比重还将逐年增长。对于利润丰厚的医药行业而言,这块暂未开发的处女地蕴藏着广阔的市场机遇。
市场短板
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作为未来物流领域一个重要的利益增长点,如果辅以好的开发,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但不得不承认,现阶段该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克服这些难题。
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统一标准、规范的缺失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物流行业而言,统一的标准意味着严格的要求、更高的效率和稳定的声望,而由于国内在这个领域尚属探索阶段,具体的规范还没有形成,自制的运输载体,各成系统、各自管理的储运方式普遍存在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不仅严重降低了任务完成的效率,抬高了冷链物流成本,甚至可能由于一些不符合规定的操作行为导致医药品本身的损坏,进而威胁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当前,医药冷链设备相对落后,储存、运输冷藏医药品的技术在国内处于一种相对停滞的状态。总体上,我国缺乏对于现代化、专业化的储运器械的研究和探索,甚至很多企业都没有为运输冷藏医药品配备专门的车辆,而是以普通的冷藏冷冻车临时运输。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冷藏保温车在汽车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也成为了制约该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缺乏良好的市场整合。由于没有共同的行业标准,一方面导致市场上专业从事医药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稀少,大部分医药品生产企业都选择在自己公司成立相应的物流部门来承担其医药品的配送任务。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部门之间的交接过程效率低下、错误率高。而且由于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也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另一方面,相对分散的市场状态也导致专业性人才的缺失,企业执行医药冷链物流任务的员工并不具有成为合格医药冷链物流者的资质,甚至缺乏对这一流程的足够认识和重视,致使出现一些由于专业手段不足所引发的事故。
此外,该行业还缺乏足够的信息获取及交流能力。由于行业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个企业在获取信息的能力方面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别,尤其在信息的选择方面可能会存在较为严重的误差。同时由于缺乏既有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获取的信息也不能够得到快速的传递,这严重地制约了物流水平的提高。而且由于信息获取的不便性,对于整个储运过程进行监督的难度变得异常巨大,增加了监管部门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由于信息错误所导致事故的几率。
商机所在
问题的存在其实也意味着机遇的存在。面对现阶段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谁率先进行改变谁就有可能赢得未来市场。当然,如何改变,改变什么,是每个想抓住机遇的企业应最先考虑的问题。
大力发展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对于医药冷链这一物流行业中比较特殊的领域,应该创建专门与之对应的企业,配合国家已经以及将要出台的相关标准,安排专业的人员以专业手段运作整个物流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医药品物流本身的水平,更可以提高部门之间的效率,控制整个物流过程的时间和成本。
采用先进的医药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一方面有助于推进国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专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强化储运水平,减少在储运过程中的损耗浪费,更重要的是使相关监督部门可以大大简化药品配送过程中监督信息的获取途径,减少监督成本,提高监督质量。
推进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由于需要冷冻、冷藏运输配送的医药品具有时效性特征,所以信息交互平台对于医药冷链物流尤为重要,每一秒时间的延误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甚至生命上的损失。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可以快速完成医药品的调配工作,有效地预防突发事故的产生。同时,信息交互平台的存在,可以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之间的技术,有利于企业共同进步。
加速医药冷链物流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医药冷链物流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投入成本较大,对于眼下的物流企业来说可能是一笔不菲的投入。但是,专业人才会拥有更加娴熟的技巧、卓越的技能和职业化的应对措施。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仅仅局限在医药物流的某一特定环节,而对整个行业流程有着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无论对于推动行业进步还是获取直观利益都将具有良好的推动力。
医改进程对我国医药营销渠道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我国医药营销模式的现状进行了优缺点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创新优化医药营销渠道的建议对策,对于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医药;营销渠道;现状;创新
一、背景前言
医药产业和国家政策之间一直保持很高的关联度,近些年的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更是对我国的医药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国家在医改过程中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政策,开始着重管控医药用品的市场价格,对医药用品的采购实行集中招标模式以及基本药物制度的改革使得医药行业的市场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医药用品的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改变革新。众所周知,医药用品的营销渠道是紧密联系医药厂商和医药消费者的重要桥梁,医药营销渠道选择是否准确合适关乎整个医药市场的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各个医药企业的生死存亡。医药营销渠道可以说是医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资源,正确的医药营销渠道可以提高医药企业的竞争力,使其保持持久且强劲的竞争优势,更能为整个医药产业带来巨大的红利。国家进行中的医改打破了以往医药营销渠道的固有营销体系,突出了往常的营销模式墨守成规不能适应时刻变化着的医药市场格局的弊端。医改对各医药企业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医药企业要想在医改过程中不被淘汰,只有积极面对挑战、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对落后不适应的战略及营销模式进行调整转型,合理规划医药营销方式,降低甚至规避市场风险,稳定推进企业健康运行。
二、研究目的
营销渠道的正确选择是当前各医药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的一个重要资源。营销渠道的效率高低、企业对营销渠道控制能力以及医药生产厂商和销售企业之间的适应匹配性是决定医药企业选取何种营销模式的关键要素。因此目前很多医药企业逐渐改变自身原有的营销模式,试图降低医药市场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未知风险,并以期壮大企业实力增加销售量及扩大自身产品的市场普及率。本文主要基于对市场营销和营销渠道多年的学习知识,结合目前新医改的背景环境,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医药营销模式的现状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分析,对医药营销模式与企业的战略定位如何紧密融合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找到一个高效稳定及可持续的创新型医药营销模式。
三、我国医药营销渠道的现状
我国目前存在的医药营销渠道主要是三大类,分别是总经销模式、制和自身直销制。以下分别分析:
(一)总经销模式
总经销模式就是药品的生产企业在营销管理系统中,选择授权一个或几个医药中间商成为自己企业生产的药品在全国或某一特定区域的总经销商(大客户),使其成为本企业产品在全国或特定区域销售的最终配送商。在该种营销模式中,药品生产企业和总经销商之间的拥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制药企业负责对全国或特定区域内的营销渠道进行兴建和定期维护,而医药产品的总经销商则负责对产品的中前期宣传推广开发以及完善医药产品的贷款支付流程。这样药企和经销商各司其职,制药企业集中资源及精力专心于产品的研发,更能保证医药产品的安全生产,而总经销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全权推广产品也有利于产品的广泛推行。目前我国采用这种营销模式的药企主要是中外合资的药厂、进口的药品以及新型制造企业。采用这种营销模式的优点在于:
(1)我国医药品经营需要具备药品经营资格,只有取得医药品经营许可证才能向医院或药店等销售产品。采用总经销模式可以利用总经销商已取得的经营资格,节约制药企业在药品流通层面的投入,降低产品的运营费用,集中力度专注于产品研发。
(2)有利于减少市场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及假冒伪劣药品的情况,很好的维护市场形象。并且采用总经销模式,可以加强巩固制药企业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及时得到消费者对药品的市场反馈,及时修正企业战略,获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采用总经销模式的缺点在于制药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由于总经销模式是制药企业将产品委托给一个或几个经销商,如果经销商对药品进行了虚假宣传,而且制药企业很难对经销商的营销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将会大大损害制药企业的市场形象。同时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较小,对产品的营销积极性不及自身营销高。
(二)制
医药营销的制模式是指制药企业生产出药品之后,通过公开招标招商的形式来选择自己产品的经销商,并委托经销商对自身产品在一定区域或者全国范围内进行销售和营销管理工作一种营销模式。一般商可以分为独家商和多家商,多家是指在特定区域获全国范围内制药企业可以选取多家药品经营商作为自己的产品,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制的优点在于商拥有丰富的在区域内开发市场的资源网络,制药企业可以与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分享利润和承担风险。而且该模式可以使得药品在区域内能快速打开市场,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提高营销效率。制的缺点在于可能存在较高的风险,一旦某个商发生较大产品问题后,制药企业可能就会失去这个区域的市场占有份额,而且再次进入这个区域市场面临着比初次进入更高的门槛压力。而且制药企业由于对市场的掌控性不高,不能及时收到市场信息反馈,同时商可能专注于自身利益,不去用心维护制药企业的品牌口碑,做出有损制药企业品牌形象的举动。
(三)自身直销制
制药企业自身直销制是指企业避开中间厂商,不选择经销商或者商,而是直接与医院、药店等零售商销售产品的模式。目前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制药企业并不不具备营销药品的资格,这里的直销是指制药企业通过成立独立的医药公司并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书等方式,从事自身药品的营销。该种模式可以使得制药企业直接与市场接触,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与市场变化情况。厂商销售自身产品能够获得全部利润,不必向中间商支出一部分利润。但制药企业自己构建销售渠道需要付出巨额成本,并且需要外派较多的人力去管理各销售点,成本代价较高,因此目前我国的医药自身直销制并不十分普遍。
四、医药营销渠道的模式创新
(一)创新医药产品的定位
优质的产品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只有做好了产品才能让消费者乐于消费,并会被广泛宣传。企业要想获得更大利润,需要明确自身产品的定位,并且对产品存在的卖点进行创新型宣传。首先从医药品的原材料选取提炼卖点,好的原材料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基础。然后对药品的生产技术流程进行宣传,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科学流程的应用会加大消费者对医药品的认可程度以及对制药企业品牌的信任度。接着对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行宣传,目前国内医药品的价格偏高,制药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形成医药品的价格优势,利用价格优势去抢占医药市场。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是对医药品的质量安全进行宣传,只有做成良心药才能真正让企业不被淘汰,企业需要利用自身产品的优质质量,形成自身的积极正面的形象。
(二)营销渠道的扁平化创新改革
在传统的分销模式下,制药企业将医药品的经营销售权授予一个或者几个,而这几个就会发展下线,逐渐形成金字塔班的多级经销模式,医药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之间需要经过很多环节,使得产品的流通周期较长,这也是造成医药营销渠道效率低下的原因。针对这一模式存在的缺陷,需要将原本松散亢长的营销流程进行创新型扁平化,舍去其中存在价值不高的中间环节,拉近制药企业、经销商及最终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得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通更加迅速且更加透明,在有效提高医药营销渠道运行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获利空间,实现多方共赢。
(三)提升营销渠道的稳定性
企业营销活动并不是一个单一独立的行为,而是处于企业综合经营管理运行模式中的一个环节。企业通常将产品的定位策略、产品的价格策略和营销策略融合在一起进行集中综合考量,以此来提升营销渠道的稳定程度。企业首先需要加强对核心客户消费需求变化的信息搜集,加强对核心用户关系的维系以此利用核心用户的“口碑效应”产生的辐射作用,吸引更多消费用户。然后是要协调好产品内销和外销的比例关系,全面分析本产品的独特品质及其在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求情况,综合考虑医药品的质量及内外销之间的收入成本的情况,合理的分配内外销的比例,进一步通过增加营销渠道来抢占医药市场并且最大程度的分散营销风险。
五、结论
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是药食同源(MF-Stone)策略研究机构对中国的医药招商企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所提出的崭新的市场营销策略。医药产业品牌价值速变通道中,综合了现在的概念营销、服务营销、数据库营销、一对一营销、品牌营销等的精髓,对中国的医药招商企业提出的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营销攻略。
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通道环节包括:产品的品牌价值速变链、市场价值速变链、消费价值速变链三大环节。在这三大速变链形成的速变通道中,有三大对应的基础操作箱:攻略产品的品牌速变操作,CRM(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和FM(服务营销)一对一营销操作箱。
产品的品牌价值速变链指的是由一般的满足消费者的功效需求到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攻略性品牌的速变通道。它是整个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首要环节,指的是产品的引进,包装,和卖点的二次挖掘等,对已有的产品在功效的基础上进行品牌整合,以达到把引进的功效产品包装成自己企业并适合市场需要的攻略品牌。当完成品牌价值速变后,就进入了市场价值的速变通道,在此通道中,我们设置的置换箱就是(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应用,如果有强大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就可以完成市场价值速变,产业通道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消费价值速变通道。这也是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设置了服务营销(FM)一对一的速变箱,在强大的企业消费者数据库的支持下,完成了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此过程中,设置了一些理想状态,“速变箱”由于现在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全部达到速变的要求,在这里就不作多述。
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对消费者的需求类型进行识别、区分、并作互动性的交流后,便可以进行设计出新的产品所具有的满足消费的功能元素和产品的品牌识别元素,为速变通道中引进新的产品,以及包装品牌作为基本依据。使一个新的产品又开始在医药品牌通道中完成价值速变。
二、医药品牌产业速变通道的作业流程
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作业流程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行销操作流程。在作业流程中,产品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真正的好产品才能具备进行品牌包装的潜力。当然,如果我们的好产品并非一定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新药,如果那样,品牌价值速变就失去了它自身的价值。我们主要是从基本功效及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进行初步判断。当然如果是一个本来的功效就非常差,或者快要淘汰的品种,再如何进行品牌包装,品牌的生命力也不会持久。因为好的功效,好的产品品质永远是产品的核心,丢掉了这一点,整个医药品牌的品牌速变就会夭折,不能实现品牌速变的目的。
招商企业引进的产品通过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速变后,就变成了针对市场的攻略性品牌,需要重新设计商标、重新设计包装以及对产品的功能定位进行二次开发,重新进行产品定位。
在品牌速变箱内,我们一定要按严格的市场调查设计出攻略品牌,进行速变操作,就可以进入市场价值速变环节。品牌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的过程,是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关键。 在这一关键的转化中,客户关系管理(CRM)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措施和制度,对整个价值通道内速变的完成都会造成巨大的阻碍。
而进入的下一个环节——消费价值的转变,是整个通道的价值实现的最终环节,从产品生产到消费的达成,使整个价值环节形成了一个生态链,使价值得到最终实现。
在一对一的营销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消费者数据信息,通过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类型进行识别,区分,互动设计,为新产品的引进和新品牌的建立设立积累新的识别元素。为一个新的产品品牌价值速变打下功效和品牌基础。
三、从功效产品速变为攻略品牌,品牌价值速变
药品招商是一个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特殊产业。在药品招商企业的产业链中,选择适合市场要求的产品是第一位的。只有选择了适合市场的产品,才有可能在招商中寻找到一个比较高的产业起点,为寻找到合适的经销商打下基础。其次是对所属产品进行品牌包装:寻找合适的产品的新商标,以及针对新商标的产品包装设计,产品概念的二次开发、市场的再定位,营销手段的制定和应用等等。那么,在整个药品招商的产业链条中,由什么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一些分析: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产品的品牌竞争力。现代意义上的产品概念是一个“产品及服务”的综合体,在现代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特别是医药产业,有同一药品名或者同类作用的药品实在是太多,如果我们不对产品的不同要素重新构架,从中提炼出不同的产品品牌要素,让产品更贴近消费者和市场的需要,让产品的服务概念深入到企业的产品的品牌的核心设计元素中,使品牌能有效地为市场服务。那么我们所推出的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是不可能形成企业的品牌,也不可能产生适合为市场服务需要的攻略性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非常难以形成。
攻略品牌的概念是基于功效产品的概念提出来的。我们把以前所有开发的产品称为功效产品,所谓的功效产品就是只针对消费者的病症的产品。实际上,我国所有的医药产品都是功效产品。因为作为医药研究机构,他们只在医药领域作非常深入的探索,不可能对市场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感悟。这个时候,就需要营销企划人对产品的市场定位,营销方式,市场细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研究,通过整合研究后,才能找到适合目标细分市场的品牌定位方法。
作为现代医药的品牌定位研究,我们认为还需要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市场的新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研究的攻略性品牌具有非常明显的时效性,在这段时间可能是适合市场的攻略品牌,在另一个时期内可能又不是攻略品牌。所以,我们所提倡的功略品牌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走进品牌研究的误区。
我们对医药产品攻略品牌的提出,是针对提升空药盒理论医药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提出的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品牌包装概念。在此全新的概念的基础上,空药盒先后帮医药公司在2000年,2001年及2002年申报了“干净立诺”、“全清”、“全清”、“静聪”、“亮点”“全茵”“糖泽”等知名商标,并把这些商标有效地运用到了乙肝用药、泌尿系感染疾病用药、小儿多动症用药、近视用药等方面。并对这些商标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使我们能达到用视觉更好地为产品营销服务的目的。
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在攻略品牌的研究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为吉林真元五味治肝片的品牌定位策略。
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对乙肝用药市场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研究,对乙肝用药的品牌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了大部分针对乙肝的功效产品都是只针对肝部用药,而在这个时候,有关乙肝病毒的“泛嗜性”研究已经展开。
——解放军三O二医院 刘士敬博士:
“……乙肝病毒并非只侵袭肝脏一处,它是以肝脏为‘大本营’四处侵犯,在多个脏器、组织中均发现了乙肝病毒,甚至是复制状态的乙肝病毒……至今已在胰腺、胆管上皮细胞、肾脏、血管、皮肤、白细胞、骨髓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等组织中发现有乙肝病毒存在”……
为我们引进产品确定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把能清除全身乙肝病毒的产品作为研发部开发引进的重点产品。
通过对乙肝产品的更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西药的定量分析更能有效地说服消费者。于是我们在开发的乙肝用药的攻略性产品的开发识别中加入了另一个识别标志:能达到用西医理论阐述治疗机理的产品,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用“中医西述”方式阐述攻略性品牌的治疗机理。
在艰苦的产品引进中,我们在网上,专业杂志上,专业报纸上等信息媒体寻求我们所需要的适合肝药市场需要的产品。通过对280多种产品的遴选,我们选择了中日合资吉林真元制药有限公司的五味治肝片。找到我们自认为的市场攻略性产品后,我们异常兴奋,这样的一个产品正是我们千寻万觅的产品。通过努力,一定可以把它打造成我们所需要的肝药市场的攻略品牌。我们是从这几个方面认为的:
1、吉林真元制药有限公司是日本投资企业,五味治肝片是一个中日合作研制的中药产品。对我们的品牌的深层次提升起到“地基”的作用。
2、产品中经过生物工程手段检测的产品中的“反义核酶”是属于生物基因学的概念,能达到中医西述的目的。符合大卫奥格威的实用广告传播的要求:用更确切的数字,更精确的具体叙述比空洞的中医学理论更有说服力。
3、产品功效过硬,五味治肝片对病毒性乙型肝炎有非常好的疗效,是国家的三类新药。好的产品是所有品牌的关键,没有过硬的产品的品质的保障,品牌也只是一个短命品牌。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取得五味治肝片的全国总经销权。总经销权虽然取得了,但是如何包装我们的品牌,使它能成为市场所需要的攻略性产品是品牌市场运作成功的关键。于是,如何为它取一个适合肝药市场的商标就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报一个攻略性品牌的商标,是当务之急。经过几天晚上的彻夜不睡,我们想到了如下名字:干净立乐、干净、干净立得、干净立诺等27个商标,通过又一个三昼夜的探讨:我们决定以干净立诺、干净立乐报批,最终干净立诺获得了通过。
我们的商标传达了两个概念:首先是治疗作用快速彻底的概念,商标与干净利落谐音。“干净”寓意着清除乙肝病毒能够被清除干净;“立诺”是立刻承诺的意思,相当于一种情感互动交流的作用,表达了我们对自己产品的信心。有这二个概念寓意在产品的品名中,就会为自己产品的市场营销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商标在国家商标局受理后,使我们的肝药市场攻略品牌初具雏型。我们所要做就是作好产品的定价策略,招商策略,营销策略,市场策略等方面的设置。干净立诺顺利通过了我们的品牌速变通道的第一步,就是由针对消费者的功效产品变成了为市场服务的攻略品牌。
品牌价值速变通道建立价值速变模型后,通过同样的方式,完成了全清、全清、静聪、亮点等医药产品的品牌速变工作,即由针对消费者的功效产品变成了针对市场需要的攻略性品牌。
四、由品牌价值速变为市场价值,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中的市场价值速变
产品通过品牌价值速变后,成了攻略性的品牌,我们所要作的第二步就是把产品的品牌变成市场品牌。也就是说,通过市场的交换,把产品价值变成市场的价值。这就牵涉到招商所独特的经营形式:特许经营。也就是药品招商企业所必须具备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对于客户关系管理(CRM)对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性,《亚洲品牌战略》的作者Paul Temporal博士在2001年10月24日在香港的由美国《商业周刊》主办的“亚洲企业品牌战略研讨会”上提出的鲜明的观点:未来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以客户为核心的组织,而不是市场营销。
对于客户的关系管理,对于招商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招商企业而言,经销商的开发、维护及管理工作是关系到产业通道价值链得到实现的关键。在招商的应用中,使品牌价值置换成市场价值,完成了价值的市场交换,使品牌速变通道的价值链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在实现价值速变的通道中,客户关系管理是实现品牌价值到市场价值的有效的工具箱。在这个工具箱中,满足经销商的需求是实现市场价值速变的价值基础和关键。
通过空药盒理论对医药经营者需求多年的研究发现:医药经营者的需求也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根据药食同源策划多年对医药市场,医药经营者的需求调查,1995年的招商策略主要是以推出产品的高利润为卖点。因为在那个时期人们普遍追求一种普遍暴富的手段,而且当时的招商策略由产品导向营销导向阶段过渡。在当时的代表就是以现在春天集团的中老年保健食品比药欣招商为例:3万赚30万元,一个电话,改变你的命运等等,开创了以市场营销为导向的招商模式,并在业内引起了轰动。
在以后的药品招商中,采取市场紧跟策略,招商风起云涌,成功的都有自己的路数。但是,他们都体现了对营销模式的推崇。近年以来,由于营销的发展,策略的进步,业内对以营销为主导的招商模式的反思也越来越多,营销逐步走向返朴归真,走向个性化营销。那种天下大一统的营销模式渐渐走向没落。经销商越来越理智,提出了越来越多个性化营销服务的要求,所以,现在的招商企业逐步由营销为主导的模式走向以服务为主导的模式。
在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客户关系管理中,推崇对经销商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方案和个性化的服务措施,提供客户满意度为主导的个性化服务。如为干净立诺的营销服务中,就提供了以干净立诺的中方研制人谢惠安教授为主的大型专家服务团,为经销商做义诊服务;提供营销及广告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当地的经销商的市场营销和媒体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等等。公司还注意建立客户详细的管理档案,以便于公司对各地的经销商提供更细致、更周到、更有效的服务。
在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客户关系管理中,从每一位客户的开发、维护,、互动交流,个性化的案例设计等都从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重点,把客户资源作为企业的战略性的资源来管理。使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建立价值模后,在客户关系管理中走到了同类企业的前列。
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俄罗斯方块”原理:在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交换过程中,如果采取有效客户关系管理措施,就如俄罗斯方块,经销商能良好地操作市场,产品的品牌价值能得到有效提升;如果市场操作不善,就会引起产品品牌价值的坍塌。所以,市场价值的增值可以导致品牌的增值,而品牌的增值又可以导致产品价值的增值。市场价值的有序化,才可能导致品牌价值的提升;如果客户关系管理无序,就可导致品牌价值的流失,甚至坍塌。
综上所述,有效的客户价值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促进品牌价值向市场价值转化的操作关键。只有有效的客户价值管理体系才能提升品牌和市场价值,导致客户和企业的双赢。
在对客户关系管理的体系中,我们建立了三级数据库模型:产品原始录入数据库、产品分类数据库、成交客户分析数据库,在这三级数据库中,我们建立起了不同的分类模型:根据产品的市场操作类型分为:适合医院操作产品、适合专科操作产品、适合OTC市场操作产品;根据产品本身的剂型分:水针剂、粉针剂、合剂、片剂、颗粒剂、丸剂、栓剂、胶囊等不同的剂型;根据产品的功效所属的类别分为抗生素类、肝病类、妇科类、消化类、儿科类、眼科类、泌尿系统类、心脑血管类等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产品需求。
五、FM一对一营销,从市场价值到消费价值的实现——产品消费价值速变
市场的价值如何实现,如何才能与需求对象发生价值交换,使速变通道内的产品实现消费价值,是速变通道内实现价值生态链的最终环节。所以,如何提供有效的为经销商服务的市场营销方案,使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完成产品消费价值的最终速变。是药食同源策划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在市场价值到消费价值的速变中,我们提供的是FM一对一营销操作箱,在一对一的营销操作箱中,我们提出了以个性化的品牌满足个性化的消费的营销操作。即是从分析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开始,对需求进行识别、区分、互动、整合,达到最终的设计元素符合消费需求的目的,使我们设计的品牌价值主题能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在FM一对一的操作中,我们最成功的操作就是干净立诺。在干净立诺上市时,已经有许多的肝药强势品牌,如健民慢肝宁、速立特十多个市场炒做型产品,如何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在夹缝中求生存,并迅速成长为市场的第一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通过精心的策划后,我们决定以消费者需求的识别开始入市,于是我们在做样板市场时,开始在各大媒体登出10通栏,1/4版等的广告,以“赠送30000盒乙肝新药寻找乙肝患者”开始入市,一时引起轰动,培育了干净立诺的初步消费市场。使干净立诺在一夜内成长为区域市场的强势品牌。
在入市后,配合义诊等活动开始对乙肝患者的消费进行区分,互动,从而达到设计满足消费要素的目的。为了和消费者的互动,我们还设计了一对一的回访体系,在回访体系中,设置了上十部回访电话,为患者设计个性化的乙肝治疗方案,干净立诺的销售和品牌形象得到有效提升,干净立诺在区域市场内逐步成为强势品牌,在山东、河南、湖北的部分区域成长为肝药的第一品牌。
对于泌尿系感染市场的操作,我们也通过类似的一对一营销策略,实现了价值速变通道内产品的消费价值的实现。完成了产品在速变通道内的价值嬗变历程。在一对一的营销操作箱中,我们始终以满足消费为目的,个性化服务为手段,用现代化的数据库手段为操作平台,使医药营销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由传统的直邮商务逐步向电子商务时代过渡。
六、从分析消费需求到设计品牌满足需求——空药盒理论的产品引进及品牌孵化
在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中,一个产品从引进到完成品牌包装到实现最终的消费价值的时间可能只需要2年左右,但是如何在速变通道中引进新的产品,孵化新的品牌,不断地完成速变的过程,使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需要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在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对新产品引进的操作中,我们采取了速变的方式。在速变通道中,我们的设计自下而上,首先是对消费的有效分析、识别、区分、互动,最终完成产品识别元素的设计;对品牌的孵化中,我们还加进了经销商的识别元素,使我们的产品和包装的品牌既具有消费的核心概念,又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为成为攻略性的品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产品引进和品牌的孵化过程中,我们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2003年推出的新肝药的品牌“乙纳克”,就是对患者的需求的进行了深入的识别、区分、并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而设计出产品的核心功能要素,并按此要素在全球寻找符合这些核心要素的产品。在对此产品的品牌包装过程中,我们又加入了经销商的识别要素:也就是经销商提出的:“如何使现在不能做广告的肝药能做广告”?通过我们的深入研究后,找到了新的攻略方法,使我们所开发的品牌有望成为我们所希望的市场攻略性品牌。
在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中,强大的消费者数据库的支持是少不了的,如果少了强大的消费者数据库的支撑,我们得到的产品引进和品牌的孵化元素就会产生误差,从而导致整个设计思路的偏差,使产品和品牌设计得到错误的信息,最终导致产品引进和品牌孵化的失败。
七、医药品牌产业速变通道对医药招商业的意义
通过建立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价值速变模型,我们运作了十二个产品,有成功的,也有极个别失败的。但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价值速变模型自建立两年以来,已经帮助五个医药企业建设了六个驰名品牌,有一个产品的年销售逾亿元,三个产品年销售达到数千万以上,6个产品年销售突破800万元,纳入通道的产品比未进入通道前递增了437%,业务涵盖药品、生物、食品、酒业等领域。在产品销售的大幅增长中,品牌速变通道在医药产品的营销应用中功不可灭。
随着对医药品牌价值速变通道的品牌价值速变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在大量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品牌速变的基本规律,对现代的招商企业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了招商企业一直没有打通的营销高速公路,使所有的产品在通道中实现价值速变提供了可能,为一直未能被企业打通的招商过程中如何把市场价值转变成消费价值的难点找到了最终的出口,有效链接了招商企业断裂状态的价值链,形成完整的价值生态链,对招商企业的运作有指导意义。
2、供了完善的工具箱,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攻略性产品的概念、服务一对一营销的实施,及企业新产品引进、新品牌的孵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符合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方向。
欧盟已于2013年9月8日开始严格执行运输新规定,其他国家的一些相关监管机构也紧随其后。新规的出台并不受药品生产商欢迎,因为会使运输成本上涨。然而新规的出台对空运界却是利好的消息,运输新规中对在运输过程中的保证药品质量的要求极高,因此,为了满足新规要求,生产商只能尽可能提高运输速度,选择将药品空运将是最佳出路。生物制剂的巨大市场需求将会成为刺激空运发展的新契机。业内人士均希望这次机遇能够在未来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次新契机甚至可能会带动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空运发展。
生物药品要求高需求大
Kevin O’Donnell是国际咨询公司Exelsius冷链管理公司的股东之一,他举了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温控环境对生物药品的重要性:“生物药品的生产和储存过程都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温度。就比如我们家用冰箱的一瓶牛奶,冰箱的冷藏室就是它的最佳存放环境,一旦你将它移出冰箱这个冷藏环境,它的自发变质过程就开始了,你是无法阻止这个变质过程的。药品变质的最终结果就是失效。” O’Donnell认为生物药品将成为保健品领域的主力军,他预言到2016年,生物药品将占据世界上畅销药的半壁江山。修美乐就是其中一种价格较为昂贵的可注射的生物药品,可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类似疾病,这个产品年盈利已达到110亿美元。
生物医药对运输途中储存环境要求的提高无疑会使物流部门从中获益,制药公司每年在药物运输上的投入大约为490万美元,投资金额保持12%的年增长率。航空公司在医药公司的飞速发展中获益巨大,为了满足医药运输增长的需求,他们在仪器、设施和人员上加大投资力度。更多的航空公司开始加入到医药处理领域,几年前仅有少数几家航空公司参与药物运输,而这个数字目前已经超过30家,并且该数字在持续增长中。
其中投资金额最大的是IAG货运公司(简称IAG)和美国航空公司(简称美国航空)。IAG的制药和生命科学部门的负责人Alan Dorling说,不仅发展中国家,甚至全世界都在大量使用疫苗和预防性保健药物。在日渐流行的以西方文化的软食物和碳酸饮料为特征的世界里,生物药品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而这些药品都需要精细的储存管理。IAG在2013年大幅度扩张了其温控设施网络的建设,恒温恒湿箱(Constant Climate)是重点建设项目。在欧洲增加了捷克的布拉格、奥地利的维也纳、西班牙的拉斯帕尔马斯、瑞士的巴塞尔和苏黎世;拉丁美洲境内,开放了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委内瑞拉、危地马拉。
空运的市场压力与动力
美国航空的冷链政策制定部门的经理Tom Grubb认为,投入成本是一项衡量药品的搬运能力的重要指标;此外,在药品运输网络中相关方面(包括药品生产商和货运商)的团结协作也非常重要。考虑到行业的特点,很多产品需要非常严格的特殊处理方式,因此即使经济好转,生物药品运输行业仍然面临成本方面的担忧和压力。
美国计划今年上半年开放其在伦敦希斯路机场的新温控设施,并打算今年内再开放另外两个。最近通过的与全美航空公司的合并使美国航空渗透至一些重要美国医药市场的业务。美国冷链项目的发展一直处于较为粗犷的状态,然而从现在开始,随着航空公司的合并重组,该项目也将进入一个整合、细分和完善阶段。Grubb说,尽管对冷链项目我们还停留在观望阶段,但是该项目将有助于开启一些我们感兴趣的附加市场。
众所周知,费城是美国空运界的一个重要运输枢纽,在药物销售方面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医药市场。然而,多数医药产品还是普遍采用海洋运输,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生物制剂,空运也只有对这些药品才有用武之地。此外,一些新药也加入到空运的队伍中来,整体来说选择空运的药物种类逐渐增多,多少抵消了海运队伍日益壮大的失衡。对于生物制剂,空运的温度控制条件就显得至关重要。
德迅集团在北美地区负责药物和温控业务的总管Terry Sell说,运输模式的转换非常明显,为了降低运输成本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选择海路运输。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保证医药产品的效果,承运人也在探寻创新性的运输方式。Sell透露一个信息:明年将有相当多的畅销药获得专利,并在2015年上市。这个消息对空运将产生何种影响尚不明确,但是他期望能给空运带来良性推动。
部分业内人士对大量新药上市持乐观态度,药品供应增加也许意味着价格降低,能负担起这类药物的人群随之增加。它们的大量上市就离不开运输,运输量的增加也给运输部门带来商机。这些新药为了率先面世,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势必会将航空运输作为首选。然而一旦这些新药被列上医药市场的销售清单,成为市场上的稳定供应的常规药品,运输方式也发生逆转,它们则开始回归到海运队伍上来。
O’Donnell补充,药品的包装方式是另外一个影响空运业务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新推出的疫苗,疫苗的研发、生产成本较高,对包装和外形展示的要求也较高。新颖的包装方法往往导致药品运输时需要更多的货物储存空间。多数试剂一般是采用大剂量瓶盛装,一个包装箱装一瓶,一瓶内包含十次的剂量;而对于新疫苗,制药公司则采用单个注射器盛放。不仅如此,一个箱子里装十个一次剂量的载药注射器,这种包装箱和包装方式至少要增加10―13倍的储运空间才能运输同样剂量的疫苗。
严格温控带来的商机
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是公认的美国最大的医药品空运处理中心。芝加哥民航部门的发言人Karen Pride说,奥黑尔一直采用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经济统计方法来计算货物的价值,最近获得的数据表明,奥黑尔2011年的出口额为790亿美元(约合582亿欧元),其中100亿美元(约合73亿欧元)是药物,所占比例为12%。所有的货运收入中,全部医药品运输收入占到11%。药品是奥黑尔仅次机配件的第二大出口商品,也是位列手机和计算机之后的第三大进口商品。
技术供应商也从医药品的空运业大发展中获益良多,其中包括两家移动式制冷技术供应商巨头,CSafe Global是其中一家,该公司的客户支持和合伙人管理部门的主管Mark Mohr认为,药品运输的风吹草动给市场方面带来的影响要在2014年底才能完全显现。Mohr曾经是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在冷链运输项目的负责人,他说:“大量的货运公司已经通过了完整评估,等待着的时机来临。”他强调,市场正日趋成熟,由于货运公司的蜂拥而至,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货运公司越来越多,无形中增加了制定价格的压力。所谓适者生存,那些能够根据市场形势适时调整,顺势而为的公司将会越做越大。
各种调查结果都表明,药品空运的发展有着可以预见的美好未来,在数据上有望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药品生产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非常配合货代和航空公司的要求,此举有助于提高药品价格的透明度。
一、目标完成情况
我县中藏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3000亩(镇达1000余亩),产量达460万吨,完成地理农产品标志“大黄”的认证。2012年以来我县在成都市高新区对口援助《中藏药材种植项目》的带动下,成立镇村“雀儿山中藏药材种植合作社”,种植大黄、白术、马卡等多个品种;建成镇村中藏药材种植基地15亩,建成乡秧达村藏木香、波棱瓜等中藏药材种植基地40余亩;建成乡农科所大黄种植基地10余亩。群众利用荒坡地种植中藏药材累计面积达2000多亩。2020年我县通过前期调研,结合本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为发展壮大中藏药材产业,也为本县中药材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在具有多年种植中藏药材藏木香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今年进一步扩大中藏药材藏木香种植基地,使之实现规模化种植,从购进80000斤藏木香种苗,在片区镇、乡等两个乡镇(现合并为镇)新增中藏药材种植面积300多亩。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野生中藏药材逐渐匮乏。从近年来对野生中藏药材市场销售产量来看不容乐观,市场销售量逐年减少,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为的大批量持续性开采,导致中藏药原材料资源的衰减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野生药用植物生长繁衍十分缓慢,不能满足藏药加工业的需要。
二是药材种植未实现多元化规模化。县是深度贫困县,财政投入困难,药材种植面积不成规模,种植品种单一,我县药材种植达3000亩,但缺乏品种引领和科学布局,药材种植基本为农户零星种植,缺乏企业主体作用,规模化发展欠缺。
三是缺乏拳头产品和市场主体。县拥有院内制剂批号343个,但无一品种取得国药准字号,未纳入全省重点中药品种培育对象,市场投入差,多作为临床调剂使用,无法大面积推广使用。宗萨藏医药公司具备一定规模,但因家族企业式企业存在财务不规范、人员配备不到位等问题,建议进行企业化升级改造。县藏医院虽工作成效显著,因无公司性质,产业化程度低,建议恢复藏医药研究所,成立藏医药公司,市场化运作产业类项目。
三、下步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