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20 14:47:14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古筝 入门教学 问题 策略

古筝的发展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筝正是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由于产生的年代久远,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我们习惯性的称之为“古筝”。在种类繁多的音乐发展史上,古筝以其独特的音色,优雅的弹奏方式在音乐艺术的花丛中独树一帜。学习古筝演奏不但可以增长自身的音乐知识,锻炼自己的音乐韵律感,同时也可以陶冶情操,增加个人的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一、古筝入门教学中应注意的误区

(一)在古筝教学中忽视了集体协作的精神

不同于以往集体教学,现代的古筝学多采用“一对一”式教学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加用心的教学,学生们学习更加专心,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会花费教师们的大量精力,同时也会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忽视集体协作能力的养成,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与其他初学者交流合作的机会收效甚微,导致高投入低产出的效果,极不利于古筝学习。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学生独自演奏时表现出色,但是在集体演奏时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欠缺应有的合作技巧,在合奏中,不能有效的调整自己,也会无法单独承受一个声部的演奏任务,难以与其他的声部默契、和谐。由于学生们习惯独奏,大多数情况下会抵触与其他合奏的学生们共同演奏,在集体写作中也会表现淡漠,也不利于个人性格的培养。

(二)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们的表现力

表现力是乐曲演奏的灵魂。在古筝演奏中,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对于乐曲有着决定性作用,优秀的古筝演奏者通常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听众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仿若身临其境,对于乐曲中所创造的情境有着深刻的表现。但是在现代古筝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古筝教育者过分注重演奏技巧的教学,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讲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们演奏过程中的表现,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弹奏的曲目,虽有其声,却显现不出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注重演奏技巧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表现力的培养。作品的表现力不仅表现在深厚的演奏技巧,更在于演奏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表现,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感情,古筝的表现形式是视听表演,因此在重视演奏技巧的同时,加强自身肢体协调性,在演奏过程中,让观众享受视听双重乐趣。

(三)对于演奏音乐文化内涵的不明确

古筝演奏是一种视听艺术,是抽象概念的音乐艺术,每部作品中都蕴含着作曲者内心感受,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不同,有的乐曲表现一种欢乐愉快的气氛,有的则表现出悲伤哀婉的曲调,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们对对音乐内在涵义的讲解,让学生们不再是简单的技巧演奏,在演奏过程中,重视感情的流露。在教师的启发下,初学者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同时,理解音乐的意境,用心去表演乐曲的内涵,布顿的对作品进行品读,熟悉作品的旋律、节奏、演奏速度、力度等,提高音乐表现力以及对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有些教师在讲授时,不重视创作者感情的讲解,这样在无形中就会使学生们对音乐机械的演奏,而没有感情的体现,不利于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

(四)对于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忽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在古筝教学刚开始阶段对古筝学习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开始产生厌倦情绪,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淡,上课坐立难安,学习的速度明显降低,长此以往,学生们对于古筝学习会越来越懈怠,甚至开始放弃古筝的学习。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致,对于初学者而言,一切关于古筝的学习都是新的,学习起来自然兴趣盎然,权情投入,一旦过了这种兴奋期,学习兴趣就会淡化,学习成效开始下降,学生们便开始松懈,甚至觉得无聊。对于初学者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在接触新鲜事物时,会表现出极强的学习兴趣,但是一旦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便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在教学中,想要长期坚持有效的学好古筝,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注重学生们兴趣的持久性对于古筝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学习古筝的方法不完善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学技巧,学习古筝也是如此。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一种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快速入门,积极学习,进步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错误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立习惯再想改正就会很难,因此在教学初期就养成正确的学习古筝的方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除了专业教学的讲解以外,对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坐姿以及良好的演奏习惯的讲解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古筝教学中,注重学生们智力与德育并重。智力是学习的前提,德育是教学的重点,将德育与智力结合起来才能塑造一个合格的人。

(六)教学中对学生们创造力的忽略

创造力的培养是古筝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古筝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只有让学生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以及才能型的新一代,才能使他们适应古筝乐曲的发展性与创新性,在音乐表现上更加有张力。精准的体现自己在演奏过程中的创造力,提升作品演奏的表现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们的创造力,对于学生们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新思想以及新观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并鼓励学生们敢于提出自己的个人看法,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乐曲,注重学生们对音乐作品中表现技巧以及音乐语言的理解,使学生们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待古筝学习。泰戈尔曾说:“如果学生学习过程总是在学习结果,那么他的人生将总是在模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学生们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多注意自身的想法,培养学生么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们自主的参与到古筝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古筝入门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古筝教学中,重视学生们集体协作精神的培养

现代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改变,大多采用“一对一”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利弊同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更加系统的接受古筝教学的知识,使学生们学习更加专心,但是也会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忽视集体协作能力的养成,学生们平时学是独奏,这样就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与其他初学者交流合作的机会,极不利于古筝学习。协作能力在学生们合奏过程中重要体现,学生们通过与其他的演奏者相配合演出的方式,使自己更加融入集体,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有积极性,对于一些合奏曲目也会产生兴趣。

如果不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学生独自演奏时表现出色,但是在集体演奏时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欠缺应有的合作技巧,不利于学生们个人心理的发展,过分关注个人练习,而忽视了集体协作会使在合奏中,不能有效的调整自己,也会无法单独承受一个声部的演奏任务,难以与其他的声部默契、和谐。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们思想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们通过集体演奏可以提升自己的集体意识,在学习中也会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对古筝的学习也会更加积极。如果学生们不能良好的融入到集体演奏中,由于学生们习惯独奏,大多数情况下会抵触与其他合奏的学生们共同演奏,在集体写作中也会表现淡漠,这样就会使学生们跟其他的伙伴们相互疏远,也不利于个人性格的培养。同时,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过度关注进度,凡事脚踏实地的进行,逐步的完善自己,将培养协作精神作为一种教学目标,让学生逐渐融入到集体演奏中。

(二)重视学生们丰富表现力的培养

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对于古筝演奏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如何提高音乐表现力,笔者通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正确的古筝演奏技巧是表现音乐表现力的前提,正确的把握音准与节奏以及左手按、颤、滑、揉等技巧的运用;其次,对于音乐流派的把握对于不同曲风的音乐,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要想正确的表现出各流派间的特点重点在于对左手按弦的运用,这需要演奏者对音乐的个人感觉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曲子所表达内涵的了解,因此这些就需要初学者多看一些提高人文思想方面的书籍,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在艺术方面的素养;丰富表现力的培养最重要的一点是肢体语言的运用,在举手投足间都表现出一种美感,让观众们感觉到自身的音乐素养。

笔者之前曾观看过很多的古筝表演,最难忘记得是王中山先生的一场现场表演,先生弹奏的出神而且忘我,使观众仿佛身历其境,营造出一种潇洒的舞台表现力,显现出磅礴大气的表现台风,这些都深深吸引在座的观众。因此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丰富的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台风以及树立信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提升音乐表现力,初学者更加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表演过程中也会更加游刃有余,对于古筝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古筝演奏者往往有着深厚的舞台感染力。使观众们身临其境,在塑造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会塑造自身的鲜明个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们表现力的培养,加强他们的音乐感染力。增强学生们的舞台效果。

(三)初学者应明确所演奏曲目的内在含义

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习古筝演奏技巧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也不应当忽视作品的内在含义讲解,古筝大多表现编曲者自身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抽象的个人感受,教师在教导初学者的过程中,应当对作品的内在涵义做出分析讲解,培养学生们用心感受角色的内涵,在内心深处想象这种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指法表现出来,将自身置身意境中,以心传手,将作品无形的意象化。通过意境掌握作品的内涵,将自己置身意境的角色中,两者相互交融,将作品完整的演奏出来,将基本指法、曲谱以及表演者心境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们增强对音乐的感染力,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感。在教学中,不要让学生们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古筝技术的训练上,而应该规范化练习使学生们掌握演奏技巧。从而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在熟悉演奏技巧后,对学生们进行音乐内涵的讲解,准确把握音乐的人文背景以及音乐风格特征,使学生在深层次理解音乐学习。

加强音乐人文教学,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以及个人的音乐感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们性格的培养,学生们成为古筝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逐步完善自己。在选择教材时也应考虑到学生们的个性化以及时代特征,兼具系统性与广泛性,将各种曲风的曲子以及各种流派各种技巧系统的包含起来,由浅入深、循循渐进。

(四)教学中重视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的动力,对于学习也是一样,初学者对于自己没有涉及过的学科总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自己有所了解的东西就会渐渐产生厌倦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使学生们总是对古筝学习产生兴趣,使他们在学完多次之后仍感到意犹未尽。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齐头并进的学习理念来增强学生们的自主性,使学生们自主的参与到古筝的学习中,对古筝学习保持足够持续的热情。

一方面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将教学时间做出合理规划可以使学生们进行每周1-2次,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对古筝的学习产生期待心理,这样课堂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学生们学习古筝的积极性提升,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也会增强。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们忘记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所以在课上教学之余,积极鼓励学生们课下自主的将学过得内容反复练习,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学中加进一些学生们熟悉的小曲子,比如《小燕子》、《小白兔》等简单有趣的童歌,让初学者学会了以后弹奏给家长听,这样可以有效的满足学生们的表现欲,学生们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增强了自身对音乐的敏感度,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另外,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一些同龄小朋友们参加古筝比赛的优秀视频,让学生们在欣赏的同时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兴趣,这样也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将各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初学者在学习中就像玩耍一样有趣,这样学生们自然会保持极高的学习兴趣,对于古筝的学习也会更加专心。

(五)完善古筝学习的学习方法,使初学者可以系统的接受古筝教学

对于古筝学习来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练习中形成习惯,会对学生们学习古筝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初学者在每次练习前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对自己应达到怎样的程度作出明确的要求,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几首曲子反复弹奏,要敢于尝新,同时保证弹奏质量,在弹奏前想好弹奏过程中应运用的指法以及弹奏技巧,想好以后再下手,思想与肢体协调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正确的练习,如果弹奏方式不正确,那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无济于事,同时反复的练习甚至起到相反作用。

在初学者学习过程中,教导学生们正确运用指法、手势、手形、运指手法以及弹奏方法。在弹奏过程中让学生们始终保持正确的坐姿,一般以坐式为多,坐在琴的右侧,身体正中心与准一号琴码的位置相对,腰部与面板同高,身体高出侧板一拳左右,双腿呈“稍息”样,手形呈半握拳状,就像婴儿睡觉时手的样子,即休息位。弹奏时,运指方向应与筝面平行,要求义甲正面触弦,各指的弹奏方向应与筝弦平面基本垂直,远指关节是发力点等等,这些基础在教学中都要向初学者做出正确的示范,这样它们在自己进行弹奏时才能有个参考,不至于出现出现错误。注重重力弹奏、展收以及转腰等技巧的练习,这对于初学者纠正错误的练习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们就算零基础也可以轻松的学好古筝,学生们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可以更加娴熟的进行各种指法的练习,对于树立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六)重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天性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们个性的培养,注重学生们创造力的发挥,在演奏过程中融入学生们的个性化元素,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激发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源头,对于学生们在音乐中的独特见解,我们应当提出鼓励,让学生们愉快的进行古筝学习,通过这种鼓励教学,学生们会对音乐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学生们的演奏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放飞学生们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们大胆想象、自由发挥,学生们也会把音乐当作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提升自己的音乐品味,强化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记得曾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评价古典音乐的时候,他觉得古典音乐太过沉重,可以适当的加入现代元素,于是他就将自己改过的曲子弹奏出来,虽然有不合理之处,但是整体效果还不错,笔者鼓励他继续这种曲风,他听了以后也很开心,对于古筝的学习更加用心,并且时不时的来点新的灵感,对于他的音乐艺术道路有着重要的作用,他的古筝演奏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古筝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学生们在坚持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更好的丰富了自己的音乐潜能。

三、结语

古筝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跳过教学误区,对于学生们各方面水平综合教学,达到理想的古筝学习效果。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们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们能和谐的完成合奏,不至于慌乱紧张;重视学生们表现力的培养,学生们通过演奏将乐曲中的灵魂演奏出来,使听众们收到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效果,这些都可以在学生们的演奏过程中体现出来;重视初学者对于作品内在含义的培养,重视学生们对作品感情的自身感受;加强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带古筝学习中,增强自身学习自主性,达到熟能生巧的作用;完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系统的接受古筝教学,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强化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增强各种指法的练习,树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使学习音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琳.浅谈古筝入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07).

[2]关玉玲.浅谈古筝入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7).

[3]崔俊春.浅谈儿童古筝入门教学方法[J].大众文艺,2013,(09).

[4]陶一陌.琉璃亦阑珊――在现代古筝音乐创作过程中的点滴思索[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08).

[5]吴慧菁.浅析现代古筝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舞台,2011,(07).

[6]靳诗雨.浅谈少儿古筝音乐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大众文艺,2011,(14).

[7]陈月.浅析少儿古筝教学中的问题与方法[J].音乐大观,2013,(09).

[8]包春吟.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及当今教学中的问题[J].艺术时尚(下月刊),2013,(09).

第2篇

关键词:钢琴;素养;技巧

钢琴,被人们称作“乐器之王”“音乐王冠上的明珠”,钢琴的学习不仅是一个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综合素养提高的过程,只有当你正确认识学习基本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打好钢琴演奏的基本功,才能轻松愉快、得心应手地去弹奏各种高难度的艺术作品。下面笔者就采用怎样的方法提高练琴效率,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提高音乐素养和个人修养

1.音乐基本素养包括乐理、视唱练耳、节奏训练等内容,是一套系统的理论知识,从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能有效地开发智力,挖掘人的音乐潜力,并能对学琴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部分内容同时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训练过程,不是短期内能突击完成的。可以根据钢琴学习进度,安排音乐素养知识的学习,如进行视唱与听觉的初步训练及学习相应的乐理知识、了解较深奥的和声知识、了解音乐家、音乐发展史、作品分析等。通过学习音乐基本素养,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音乐修养,全面提高音乐素质,并使眼、口、手、脑、耳能得到全面协调的锻炼。

2.提高个人修养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前提。要提高音乐表现力,通过提高个人音乐素养、文化修养以使更好表达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1)了解中外文学作品:练习者应多读关于音乐史书籍,了解作品的时代以及特点,了解作曲家生平、背景。

(2)了解中外文学作品:通过多读中外文学作品开拓思路,提高表达能力。

(3)多看绘画:艺术是相通的,通过多好的作品(绘画),可以提高钢琴练习者的想象力。

(4)欣赏音乐作品:为开阔音乐视野,应多听音乐会、听音带,珍惜接触音乐的每一次机会,让练习者提高个人综合素养,有利于提高作品演奏技巧,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

二、培养钢琴演奏的手感

演奏者在长期的演奏练习中对触键、轻重强弱,大小幅度以及灵活程度都会表现出得心应手的控制能力,而这对于展现良好的音色、对内容深刻的理解、对演奏中情感的把握等都起着无可替代的影响,这就是要求演奏者逐步培养自己的手感。那么,如何培养演奏的手感呢?

首先要做到熟能生巧。只有经过刻苦地练习,才能体会到用力的技巧,才能把握准弹奏的力度,才能使手指的触觉更加的敏感起来。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听觉的训练和触键弹奏的磨合。调动自己的心灵去倾听,体会对音色的辨别水平,加强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并以此去在自己的弹奏练习中找到符合音色、思想和情感的完美的弹奏技巧,进而培养自己的良好的手感。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要求我们经过用心的、全部感官的投入,经过刻苦地练习,最终达到一个自然而然的流畅弹奏状态。

三、锻炼弹奏的方法和技巧

1.要有良好的手型。有些人说手型无所谓,只要自己弹奏的状态舒服就行,于是列举了一些弹奏名家的例子,其实手型的练习相当于学生初学写字的握笔姿势,对于每一个钢琴学习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初学者对于手型的学习与掌握能使自己少走一些弯路,能更准确地体现音色和力度,能更完美的阐释内容和情感。当然手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音型的变化而变化,手型的变化贵在能够放松自然地支撑手臂,能够恰到好处的体现弹奏力度。对于手型的学习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发挥出指尖触键的要求,指尖能完美地传承支撑手臂的力量和重量。

(2)手掌自然舒展,力度传送自如(切不可缩着手弹,如果真的握着鸡蛋,手就会缩起来,建议用皮球或苹果,这样会好些,因为鸡蛋太小)

(3)注意保持手腕要平,从而达到手臂力量的流畅传递,如果手腕过高或过低都会使传递的力度变型,使手指缺乏重量的支撑或重量过度,也影响了手指的活动能力。

(4)要保持手指与琴键的平行,触键手指和琴键面(接近)垂直。

(5)弹奏时肘部稍往外倾侧,不要紧贴身体,从而保持手掌的平衡,使得动作更加灵活流畅。

2.手腕,手臂的正确运用。很多人不会用手腕,更不会用手臂,往往会出现手臂酸了,手指跑动不起来了,弹出来的声音变成一片一片的了,等等。这些都是不会用手腕和手臂的结果。

弹奏的力量不是用手腕压下去的,应该是手指去弹奏,手腕要保持平稳。但是在弹断奏的时候有一种是手腕弹的,应该分清楚这两种的区别:手腕断奏其实手腕并不动,只是放松,并且促使整个手掌上下动作,手指离键;而这种坏习惯是手腕主动上下波动。另外有一点也要分清楚,手腕不可上下动作,但是应该要做左右的转动,特别是在大跨度的穿指或跨指的时候,一定要借助手腕的左右动作,手腕的作用就象汽车的方向盘一样。

3.演奏时注意力量的运用。演奏时力量的运用和传达需要注意肘部、指尖和掌心的动作要求,这对于良好音色的表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1)肘部的中介作用。肘部的灵活,轻盈,善于调节,这对于声音的弹性,乐句的连贯,力量的传递,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肘部像是一对展翅飞翔的翅膀,不应沉重下垂,不应压迫指尖,不应僵硬。

(2)抓住指尖触键的关键三点。我们可以把指尖触键的动作比做“蛇信捕食”的动作,即有充满内劲的准备,居高临下,以柔美的弧线使指尖直截了当地抓牢琴槌击弦时琴键所处的那一点。这一个“点”尤其重要,它是“触键点”、“发力点”、“击弦点”三点合一,只有做到“三点合一”,才能使声音集中、明亮,具有穿透力。

(3)注意掌心强有力的支持。掌心的支持关键在于蓄力,在于内在力量的持续,与掌心是否隆起没有直接关系;没有张力,即使手掌拱起,声音仍会疲软松散。因此,不能只看手掌的外表,而要抓住“掌心蓄力”的实质。只有牢牢抓住这一点,才能使一切环绕着掌心作用与状态的种种模糊问题迎刃而解。

总而言之,每一位钢琴学习者都必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每天进行钢琴基本技术的练习,才能弹奏最美妙的天籁之音。

参考文献:

【1】吴国翥.钢琴艺术博览.奥林匹克出版社,1999.

【2】赵娟.钢琴学习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牟林芳.钢琴弹奏中的手腕问题[N].音乐周报,2001年

第3篇

汉语言文学是高校中文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培养中文类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最重要的课程。它的教育培养目的是发扬与传承人类的人文精神风貌,探索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坚守国家、民族以及个人的精神认同和社会义务,具有很明显的社会人文教育印记。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中文类;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汉语言文学是高校中文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培养中文类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最重要的课程。然而从目前的教育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学校层面主要表现的问题有,学科发展空间狭窄、学生就业率低、教师科研成果少,在学校层面就不被重视;在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内容陈旧、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气氛差,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低、汉语言文化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等。这些问题是伴随着学校其他专业快速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障碍,必须深入问题产生的原因,切实有效的快速解决。汉语言文化教育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良好精神风貌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增强个人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1]。所以高校要认识到这种学科的特点,不应该过分的注重实用性、应用性,而偏离了汉语言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当然在社会快速的变革的新时期,也要看到汉语言文化毕业生找工作遇到的困难,实时调整部分课程,努力和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具有社会人文教育精神,掌握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能力,促进汉语言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笔者对当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相应问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给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汉语言文化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汉语言文化专业人才。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的社科类学科,对于社会的贡献不像工科类专业那么明显,在以就业率为价值导向的大学教育体系里面逐渐成为弱势专业,由于应用性、专业性不够明显,近年来就业持续走低,这就导致了高校招生生源较差,很多学生都是被调剂招收的,对汉语言文学缺乏先天的兴趣,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的社科类学科注重是对人精神、素质的培养,缺少技能型、技巧性的教学,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偏低。不少年轻的大学老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涵和发展方向认识不够,没有对其专业核心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准,对于教育理念贯彻不深,这也是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专业教学的落后必然导致学生专业能力的不足,影响其长远发展。

1、教育理念不明确

对于一个社会学科来说,必须具有清晰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过程得到全面的贯彻,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汉语言文学教育在面对近些年社会价值文化冲击时,没有很好的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对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没有深入的认识,面对就业率低就提出打造应用型人才,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就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删减专业课程,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核心教育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对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回答的还不够。当前基础教育正在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面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高校汉语言文学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汉语言文学教育要聚焦于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以专业能力提升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在明确的汉语言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专业核心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2、就业能力低下

当今社会高校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要客观的看待汉语言文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不可否认的是工科类学生是找工作难度较小的,主要是因为社会对于应用性、技能型专业人才需求较大,因为他们能直接创造生产力。而汉语言文学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实用性,这个先天的特点直接决定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困难,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难题,首先必须要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和特长,在校期间要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文字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公文写作、人文素养等各职业能力水平,这些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并没有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造成了很多学生的眼高手低,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2]。

3、课程结构体系不合理

课程结构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最重要的内容,它决定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特点和专业水平。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过去的汉语言课程的结构安排不合理,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注重人文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把对人的培养和对技能的掌握进行有机统一,如果不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就难以实现,专业教学的整体效益就得不到显现,也没法提升汉语言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4、教育教学方式落后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最直接的操作人,教师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理念认识的深度直接决定了教学深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过去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缺乏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不能及时分析学生个性特点,有选择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较低,缺少学习的自主性会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最终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1、功利性思想盛行,人才培养理念受冲击

汉语汉语言文学教育追求的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为了引导学生以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是为了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传承,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教育必须脱离理工科的教学思维,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以工具主义理性为指导思想的能工巧匠的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培养的是以推动国家和民族进步为己任,具有独立思考思考能力,具有厚重的人文素养的社会精英[3]。因此,要想对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就必须先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因为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中,必须要瞄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重要命题,以育人目标为指导,科学的设置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给予学生思考的导向和成才的导向,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回归到人文学科自身的轨道,实现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的目标。

2、素质教育被忽视,课程组织架构不合理

汉语言文学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来源于课堂,由于教学内容重复,语文课程也学了好多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培养,一旦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式落后,就很难掌控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教师也就很难保证课堂的授课质量。要想让汉语言文学发挥好基础课、必修课的作用和地位,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二次学习的好习惯,改变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对语文课程形成的片面认识,引领学生深入认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学和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学宝库提升学生的鉴赏、思考、领悟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4]。教师要合理设计架构课程体系,对以前的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不能一套讲稿念好多年,要多在课程改造和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拓展活动,让学生自主走近传统文学这个宝贵的资源。一个好的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时展进行增减,汉语言文学教学也要根据其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其课程组织架构,让专业教学更加贴近新时期的学生需求。

3、教学方法落后,课外实践教学体系薄弱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方法、教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具体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多思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瞄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这个最终目标,要结合汉语言文学夜店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另外,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不仅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汉语言文学学习小组或学生社团,让他们开展我国文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研究,既加深了专业素养,又学会了研究方法,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出版社、作家协会、书店、电视台等未来主要就业单位,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掌握现代办公职业技能,提前规划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岩春.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8):136-137.

[2]张枫.当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2014,(9):83.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 解决策略 生本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56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初中教师不断改进,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我国的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在教育改革中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取得很大的改进,但是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显现。本问就当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相关的探讨,希望对改进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有所帮助,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批评指正。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自发的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然而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大多还是走以前的老路,采用接受式学习方式,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掌控者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多是被动式学习,在听课的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二)数学知识的教学没有与学生生活结合

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相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知识最终还是为了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然而在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师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由于中考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高分数和高升学率,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定理,大讲特讲得分技巧,却忽视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其实,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开展是初中数学教学不仅不会降低课堂效率,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不注重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

好的数学基础是学生学习更高层次和更高难度数学知识的保障,然而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构建,直接教授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在听课时就显得十分的费力,数学素质不仅得不到提高,长此以往,还容易在学习中遇到拦路虎。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有从教学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所处的层次和情况,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构建。

二、初中数学教学改进的相关建议

(一)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接触数学问题,提高了教学的便利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能够同时掌握传统的黑板教学与教育教学技术的结合,通过相关教学技术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将更加丰多彩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的时候,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师只是给学生讲授其含义,然后直接让学生通过题海战术来进行练习。题海战术的使用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出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题目,比如:小明今年12岁,他的爸爸36岁,问再过几年,他爸爸年龄是她的2倍?然后教师给予学生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假设再过X年,小明的年龄是(12+X)岁,他爸爸的年龄为(36+X)岁,所以可以得到36+X=2(12+X)。学生就产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好奇心,也能够将所学与学生生活更好的结合起来。

(二)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数学教学的实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问题背景创设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处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合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中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问题情境创设后学生还可以采取自助探究和合作探究两种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自主探究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探究则是考察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通过这两种探究方法和情境创设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学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鸡兔同笼的问题来列出等式。比如: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头35,下有足94,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假设鸡有X只,兔有Y只,最后得出X+Y=35,2X+4Y=94的等式。

(三)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构建

加强学生知识的基础构建首先要从学校和教师入手,学校和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构建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能片面的追求高分和高升学率,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分数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解题方法的讲授和学生做题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构建。学校和教师要能够正确理解基础教育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打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才能开展别的学习活动。第二,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处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也会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学生可能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基础没有打好造成数学底子薄弱,也可能有的学生在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这些学生的基础教育,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加强基础题目的练习,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巩固和理解。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要设计一些有难度、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题目,设置一些引申题和综合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通过分层教学模式,能够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显著提高。

第5篇

1提高理论水平,丰富知识修养

理论修养保证了语文教师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更准确、更灵活地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提高语文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理论修养是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教育素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现代教育学和现代心理学,现代语言学,教学论,课程论等理论知识,且将它们融和贯通。

具体地说,言语的积累应该包括经典的言辞或词汇,有用的典故,人物的趣闻轶事等等,采取背诵的方式,用心储备起来,以备遣用;而欣赏文学作品教师则应该做读书笔记,抒写自己独到的思想觉悟,品味其中言语的奥妙。品位点可以是文章中精彩的句段,可以是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可以是句式上的有意变化,也可以是修辞上的别具一格等等,从而把凝聚着作者心血的言语,融入自身的言语系统中。

语文教师不但要善于从书本上学习,做到把专业知识学实、学深、学活,把相关广博的学科知识纳入自身知识体系,更要善于在生活中观察、记忆,平时做“有心人”,从生活中摄取言语资料。人间万象,湖光山色,就是借助观察这个窗口进入人的大脑,被加工改造成人的思想和言语资料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语文教师应当确定终身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把丰富的全新的精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在实践中锻炼言语的各方面技能

第6篇

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中药鉴定人才,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改过程中,应加强实验设计(内容和方法)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注意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综合实践性,实验课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毕业生的中药鉴定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普遍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有多种,如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所致的师资经费的相对缺乏和人均拥有实验仪器数量的相应减少,实验内容以验证理论为主,实验方法以教师设计讲授、学生照章操作为主,实验手段以传统的标本、挂图、投影、显微镜为主[1],从中反映出目前中药鉴定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与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相悖的问题,急需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笔者长期从事中药鉴定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认为在本学科实验教改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实验设计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材或指导中所编写的实验多为验证式实验,这部分内容与所学理论知识相配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但如果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过大,往往导致学生的思维过于单一直观,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在按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实验项目和内容时,应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方法的创新性。内容的综合性是指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应涵盖与中药鉴定密切相关的多个学科,如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矿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仪器分析、生物技术等,主要应用于单个品种的鉴定,尤其是多来源品种以及常用易混品种的鉴定,如大黄、天麻、麻黄、砂仁、厚朴等的鉴定。通过综合性实验训练,使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方法的创新性主要是指中药鉴定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常规中药鉴定方法多为药典法,但有时对某些品种的鉴定还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应探索多种有效快速鉴定的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自我完成。通过创设多种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兴趣,从而有目的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

实验材料即样品的代表性是指取样的典型性。样品材料的典型与否直接决定实验结果和质量的好坏。供实验使用的材料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产地不同,但为了反映所鉴定的品种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有效成分等方面的特征和规律,必须选用那些特征显著、重复性好、易取易处理且成本相对低廉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如鉴定用药材品种往往都选用品质优良、特征显著的道地药材。实验材料的可行性是指取样的可能性和便捷性。可能性主要考虑实验材料的成本和市场供应情况,如果材料成本过高则实际使用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多数院校的实验经费紧张而难以承受高额实验支出;若该材料市场供应不足或缺乏则都难以选作样品材料。便捷性主要指取材的方便性。由于实验材料是消耗品,又具有地域性特点,因此从降低实验成本和取材的方便性考虑,常常采用就地取材。

3 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

常用的中药鉴定方法有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此外,还有近年来兴起的生物鉴定法。与上述鉴定方法配套的实验技术包括药材形态解剖观察与描述技术、标本采集、制作与核对技术、绘图与摄影技术[2]、常用理化试剂配制与仪器分析技术、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技术、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技术等。在实验项目设计与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特点着重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所谓基础性是指中药鉴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技能,如药材及其原动植物的形态解剖、观察、描述、比较归纳的能力,常用显微制片、绘图及摄影的能力,常用理化试剂的配制能力,常用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等。所谓实用性是指实验项目与内容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或方向选用与之相适应的中药鉴定分析技术,如中药学专业或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方向重点只要掌握常用中药材的基源及性状鉴定技术,而中药学专业中药分析方向则尚需掌握中药显微鉴定及常用仪器分析技术[3]等。

4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4]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指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和有关规章制度,认真预习,精心准备,准确操作,及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有关原始数据资料,直至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完成的质量好坏取决于实验者操作的规范程度,包括他(她)的准备情况、自始自终的态度以及操作技能。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首先必须从带教老师做起,只有实验教师操作示范准确,指导具有启发性,才能使学生掌握标准的操作规范,有目的地验证理论并经自主思考而进行有创造的实验设计和研究。实验操作的均衡性是指本学科实验项目所涉及的操作内容和技能训练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体地说包括中药基源和性状鉴定所需的形态分类学或细胞染色体分析实验,显微鉴定所需的组织解剖学实验、理化鉴定所需的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生物鉴定所需的DNA相关技术分析实验以及综合设计所需的中药炮制、药理等实验操作。在设计时应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操作的规范性是实验的基础,均衡性则是实验全面性的保证,这对于高职学生的技能提高而言尤为重要。

5 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当实验人员按计划、按步骤完成某一规定实验项目后,通常都要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准确性是指必须强调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和综合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发现问题和总结规律。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基本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材料、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结果与讨论,作业与思考、实验时间与人员等。撰写时要求使用统一格式的A4幅报告纸,应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完成,作图报告用HB或2B铅笔完成;对于生药材料要写明基源或生药拉丁名;报告正文部分主要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注意文字记录部分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论明显,绘图部分要求布局合理、文字简洁、图形逼真、结构清晰、比例恰当、线条均匀一致、点小而圆,立体感强,形态结构名称常用平行直线标注在图右侧,每幅图下方应注明标本名称、部位及放大倍数或比例[5]。上述注意事项与报告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其次,报告呈交和批改的及时性也十分重要。实验者在实验结束后应及时综合分析和总结本次实验的成败得失,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及时送交指导老师批改评阅。一旦迟写迟交报告,既影响报告撰写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又影响教师的及时批阅和集中评析。当学生递交报告后,指导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并在下次实验前进行集中讲评,总结经验教训,特别要强调实验过程中易误操作、误处理的相关事项,为学生逐步掌握本学科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奠定基础。

6 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中药鉴定学实验是中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一般要求单独考核记分。因此,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不仅与被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分直接挂钩,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本次考核能否反映出学生实际所掌握的实验技能以及整个实验教学的质量。本学科实验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药材的性状鉴别能力、显微鉴别能力、理化鉴别能力以及常用实验室仪器操作能力。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主要指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和考核内容的全面性,通过考核记学分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如药材性状考核的方式宜每人单独进行,从常用药材及饮片中随机抽取100~300种各类品种,同时应选取一定数量性状相似同科属或不同来源的药材以及不同炮制品作为考核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选用一定数量常见易混药材或饮片。考核的全面性应重点突出反映学生实验研究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它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而更重要的是考核的效果和所起的作用。综合考虑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将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药鉴定专门人才。

综上所述,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意实验设计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这对于提高中药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与科研素养具有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综合分析与探讨[J].中药鉴定理论与实践,2003,1:264.

[2]赵奎君.生药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7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0,75.

[4]张贵君.中药鉴定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前iii.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实验 教学探究 分析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进行科学有效的实验探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进行实验探究的教学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当然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模式。所以我们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重视,进而展开分析和探究,以便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管理来说,进行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实验探究也是占有重要比重的。随着近几年来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开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主要的表现就是对于实验教学还相对缺乏教育的外部条件,与此同时对于探究行动轻探究方法教学。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之下,我们必须加强对其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有效地进行解决。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实验探究教学呢?

一、树立实验教学探究的思想意识

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之下,我们一定要树立起实验探究教学的思想意识,通过有效的实验课堂组织,进而全面的展开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

例如,一些探究物质的性质的实验题。在铁与浓硫酸共热时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二氧化硫气体,但在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却无明显现象,试用简单方法探究铁与冷的浓硫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在铁遇冷的浓硫酸时无明显变化,其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是铁与冷的浓硫酸确实不发生化学反应或者是在铁与冷的浓硫酸发生反应后的产物附着在铁钉表面,从而阻碍了反应继续?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进而让学生去进行把握。

二、去除形式化,真正重视实验探究的教学

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过程当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充分的重视起来,对于教学的课堂组织都要严格的按照实验教学的要求来展开,避免盲目行动的或者是形式化的实验探究和教学。这样一来,也就要求我们相关的教学人员要进行很好的实验组织和管理,从问题情境的设置、提出假设和方案到验证假说、得出结论,每个环节都不缺少。

例如: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关于这一实验问题,我们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相关实验方案的设计,例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方案:首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进而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或者是通过其他的方案设计来开展进行。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科学有效的实验探究学习,一方面可以真正的接触化学知识,与此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以便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因此,在整个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来说一定要结合相关的教学知识点,进而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实验编排,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要探究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重点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科学的进行把握的。而最为重要的就是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让他们亲自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

三、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设计好相关的探究问题,这是进行实验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对于化学实验探究和分析来说,做好相关的问题设计是实验探究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新的课改要求下,我们要通过很好的实验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化学问题的探究和分析,进而根据提出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解答。

例如,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SO42-、 HCO3-三种离子中的两种或三种。为探究其组成,小明取出两份相同的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向一份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泡;向另一份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于这一实验探究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探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实验进行合理的设计,进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那么,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探究问题,如:

假设 1 :溶液中存在SO32-、SO42-

假设 2 : 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 3 : 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 4 :溶液中存在SO32-、SO42-、 HCO3-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化学问题的设计和管理就是我们需要积极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针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问题设计,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其中重点的总结了以下几条:

1.进行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需要我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也能够通过有效的实验探究掌握更多的知识,认识到更多的问题,进而科学有效地进行解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设计的实验教学问题一定也要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具有开放性和探讨性,能够通过实验进行有效的探讨,尽可能多地去分析和证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应具有合适的梯度,掌握好难易的程度。我们知道,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也会遇到一些相对较难的课题,这样一来,如何进行组织和设计则需要我们积极的去思考。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更加注重对问题的分解,寻找更多的层面来进行解决,采取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与此同时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使他们深刻理解有关知识。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在新的课程安排下,作为高中的化学教学来说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要求,对于实验探究教学来说,也要按照相关的教学要求进行课堂的组织和设计,从而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