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18 17:26:27

序论:在您撰写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第1篇

要解决的农业问题,任重道远。我认为,加快农业产品的结构调整,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发展我乡农业的必然之路。

一、先谈一下我乡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我乡的特色经济“不特”,农副产品的销售面临巨大挑战。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曾经尝试通过发展林果业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可是刚刚等到果子成熟,收获在望时,却面临市场疲软的问题。我们知道,产品能否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这是决定产品命运,从而决定它的生产者命运的“惊险跳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跳跃。摔坏的不仅仅是产品,而且是生产者。对于农民,他们的经济基础还十分脆弱,经不起折腾和打击。如果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能变为商品,不能实现其价值,会极大地损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许多干部和农民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仍然沿袭“短缺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思想来指导和组织生产,根本不看市场的变化,不问消费需求,一味在扩大生产,增加总量上做文章,这是十分有害的。

2、带来的土地使用权的分散,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曾经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中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基本解决了十几亿人吃饭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自给自足式的生产显然不能适应农业经济向市场化方向迈进。首先千家万户的农民在极为分散和极为闭塞的条件下进行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带着极大的盲目性,很难适应市场变化莫测的需求。而且这种小而全的生产方式,使每一户农民平均经营少量土地,产品仅能满足自给性需要,投资容量小,无法发展商品生产。对农民来说,即无利益驱动力,又无现实需要对农业进展较大规模的投入。因此,生产积极性大大降低,致使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率都很低下,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很难推行,成为阻碍我乡农业向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针对我乡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要打破发展瓶颈,走现代化农业之路,带动经济腾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1、调整农业生态布局,优化产品结构

近年来我乡出现的农副产品过剩,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是一种低水平下的结构过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买方的挑剔性增强,选择性增加,对农产品的结构提出新的挑战。所谓调整结构,第一位的就是调整品种结构,大大提高优质产品的比重,政府要扶持它们根据农产品绿色化的趋势,尽快使其生产过程达到生态农业标准,使产品真正成为绿色健康食品。要加大力度,促进农业和工业的结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要摆脱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困扰,除了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抓好结构调整之外,另一个有效的途径是要大搞农产品的加工,特别是深加工,精加工,逐步实现农业和工业的结合。

2、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前面对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种种弊端已经作了分析,为了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走现代化农业之路,我们的切入口是进行农地制度改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有些地方通过改革实践创造出“两地制”,我认为值得推广:即把农村土地先进行回收整改,然后分为口粮地和责任地,两者的比例通常定为1:2。口粮地按人口均分,无偿使用,保证农村人口基本口粮提供对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责任地引入市场流转机制,实行有偿使用,采用招标方式,可跨地区择优选择承包者。招标土地尽可能形成规模,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此外,对荒山、荒地、荒坡、等土地可实行使用权的拍卖。把它的使用权由承包关系变为“买卖关系,”实行谁购买谁投入治理,谁收益。使用权的集约化经营,为农业向产业化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谓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即根据农业市场化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合同契约为手段,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依托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围绕区域性经济支柱和主导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1)要以市场为导向,走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培植和建设农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联结农户和市场的中介组织。在组建龙头企业的过程中,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我们必须做好。一是在项目选择上,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着眼于群众参与面大、资源支撑面广、受益面宽的品种;二是在产品结构上,把名优产品、新产品作为重点,科技含量要高、市场潜力要大,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尽量避免小而全,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形成专业批量生产;三是在组织形式上,提倡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四是在利益分配上,引导龙头企业通过预付定金、提供信用贷款、赊销种苗和饲料、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或采取联营、、反利、股份分红等分红形式,处理好与农户的关系,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2)要加大财政、信贷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搞好配套服务,增强龙头企业发展后劲。农业产业化具有集约型、高投入、高产出的特征,需要采取一定的配套政策措施加以扶持。特别是搞好产品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体系的建设。我们还要培养农民的投资意识,充分利用民间闲散资金,组建几个股份合作制龙头企业,在集体与农户、工商企业与村、户之间通过股份合作的关系,扩大资金规模,增强竞争力、分散风险,以达到利益相关、互利双盈的目的,使之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第2篇

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就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电力、牧区草场围拦等“六小”工程)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全国仍有近一半左右的耕地缺少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现有灌区大都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一些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差别,相当一部分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现有的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

2.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用电贵、用点难。在农村电力改造方面,尽管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得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度显著提高,但和其他地区相比,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明显落后,用电难、用电贵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仍然没有解决生活用电问题。

3.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低,设施简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农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学、就医的机会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困难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

4.饮用水安全隐患大,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受工业污染影响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等影响。

二、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分析

1.农村集体经济无钱投入,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重要因素。在农业集体化时期,集体经济和“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而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一方面,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因此,根本无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农民对农村包括基建设施在内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取消了农民“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和农业税以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2.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集体经济时期,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投入资金总量虽然很小,但是相对绩效却很高。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除少数地区外,农业集体化时期的集体资产也分配到户,以农户为主的这种家庭承包经营单位,虽然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却缺乏对这些公共产品的保护和维护意识,致使原有的基础设施超期服役,有的甚至破坏严重,而新的基础设施鲜有投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1.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设文明、秀美的新农村。

第3篇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流失 农村经济 影响

[中图分类号] F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32-01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崛起,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城市人口急剧攀升,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很多农村地区留守的多是妇女、老人以及儿童。农村劳动力的严重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国家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城市化建设效果趋于显著。结合地区要素流动相关理论,劳动力逐渐从低收入地区流向高收入地区。究其本质,农村人口流失能够有效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刺激农业发展,从而积累更多的原始资本等。由此看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为后续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农村劳动力流失现状

据权威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13亿人口中,有超过9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我国拥有18.5亿可耕种面积,其中农村现有青壮年劳动力为4.5亿人口。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科技水平来看看,1.6亿人口在农村生活即可保证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满足土地耕种需要。也正是这种人口多,可耕种土地面积少的现象造成劳动力要素无法科学合理配置,农业生产效率滞后,难以有效提高,城乡差距越来越大[1]。尤其是在当前时期,“三农”问题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和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将劳动力迁移到城市。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农村耕地压力,还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市化建设需求。

2 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致使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村务农人数逐渐递减,大约每年减少600万人口,劳动力数量也保持着稳定的数量,增长速度越来越缓慢,即使非农业就业人数增长,但是务农人数仍然保持着每年600万人口的速度下降,在未来的二十年将呈减半下降趋势。如果仅仅从当前农村劳动力数量来看看,农村劳动力还有相当的富余,但是实际上我国农村农业规模较小,这种生活方式造成农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和农村生活劳动力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留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的弱势群体,所以农村劳动力富余并不能单纯的以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规模来看[2]。

2.2 金融危机无法阻止劳动力流失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范围内某一国家出现金融危机,将直接对世界各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出现,致使城市大量的企业倒闭、破产,市场资本流失,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但即使面对金融危机,农村劳动力仍然保持着向城市迁移的趋势,从最初的民工荒变成了民工剩。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实力逐渐衰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失业和返乡。据权威数据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有超过1.5亿农民工外出务工,其中有超过15.6%的农民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失业,难以找到生存的工作机会[3]。

2.3 农村劳动力流失影响农业发展根基

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失,严重影响到农业发展根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可耕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民对于土地重视程度较高,利用效率较高,但是自从进入九十年代后,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迁移到城市,农民收入结构呈现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农村家庭总收入是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农村较为常见。土地耕种逐渐以粗放型耕种为主,耕种田地越来越少,粮食主要依靠高产的杂交水稻,但是粮食产量却急剧下降[4]。

3 农村劳动力流失对策

3.1 深化农村,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失,致使农村可耕种土地荒废,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但同时也为农业规模化经营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以往家庭式农业耕种方式逐渐被抛弃,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倾向于城市发展,对于农村土地的感情较浅。为了转变这种现象,党和政府逐渐深化农村,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可耕种土地从最初的三十年转变为永久性承包,农民对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随之提升。此外,农村土地规模化发展,有助于解放更多劳动力,在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保证农业生产和发展,实现共赢。

3.2 在农民工返乡基础上再就业,推动新农村建设

金融危机后,由于大量农民工失业无法维持生存和发展,开始大批量返乡,形成农村返乡热潮,这种现象尽管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会加剧农村劳动力过剩现象的深化。但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农民工返乡热潮可以看做是一种劳动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形势,有助于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大量劳动力返乡,政府应为其营造更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普及新式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促使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流失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会造成大量农村可耕种土地资源减少,致使大量农村可耕种土地荒废,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故此,针对此类现象应继续深化农村,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梦超. 人力资源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何泉.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长江大学,2013.

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战略;土地流转制度;现在分析;解决对策

一、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

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的客观存在要求农村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依据农村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发展策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的客观需要

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据科学合理的发展册落的引导和支持。农村作为我国落后地区,以政府为主体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短期不得改变。政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制定的主体单位,必须依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生活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策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 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分析

1.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有很高的要求。

2.农村经济逐渐转向多元化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3.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介绍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1】道路交通的不完善。道路交通是打开农村对外开放大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道路交通的不完善,将会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流通,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即以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经济时代,水、电、通讯网络的不健全将会降低人们生活的质量,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

【1】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落后将使农村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

【2】农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下。将无法使农村经济高速发展。

【3】农村市场不规范,令农村市场无法做到健全繁荣。

【4】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造成了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

【5】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将使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变得落后,科学含量降低,无法带动农村形成产地—市场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市场,使得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降低。

【6】农村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会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引入,内部市场无法与外界市场相接合和经济形式和市场动态的掌控和了解,阻碍了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3.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加重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基层管理力度下降,基层干部素质降低,社会基层腐败现象严重。

【3】农村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不健全,令大部分指令执行力度低,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程度降低,无法取得较高的成就。

【4】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使得农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引导,将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我国农村发展实施对策分析

1.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收人问题一直是国家进行农村经济建设的首要问题。虽然目前农民收入有所增长,国家也制定了很多对农民有利的政策法规。但城乡收入的差距依_然在扩大。因此,若想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首先解决农民负担沉重问题,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改革农村税费,实现农民负担规范化。坚决杜绝不合理收费;二是反腐倡廉.精简机构。减低乡村行政费用;三是公正执法,尊重农民的人格尊严,使农民充分行使民力。此外。还要改善农产品贸易中的不合理政策,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加快农村建设步伐。

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首先,农业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应以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为基础;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比较优势的产品为依据,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同时还要优化品种和品质,提高农产品质量.争取更广阔的市场:再次,要创新农业组织制度.以农业市场规模弥补生产规模的不足,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发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新技术。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3.建设并完善农村技术市场

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技术市场151。可与一些大专院校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外请一些专家进行定期指导培训,并以讲座等方式提高业户的技术水平,以提高农村技术市场的科技含量。在进行硬件改善的同时,还要进行软件改造,完善技术市场配套法规,建立技术市场资金支撑体系,发挥网络优势。开拓网络技术市场。

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整合旅游资源,实行多元化开发,建设特色旅游强县。同时,把房地产业作为重要财源补充的机遇性、策略性产业来抓,把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着力点来抓,初步形成起点高、收益快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农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发展工业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要坚持环境兴县,发展生态工业。拒绝污染环境的项目,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新型丁业化发展.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双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总结: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华. 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D]安徽大学, 2003

[2]魏下海. 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7 .

[3]孙敏荣.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浅析[j].现代农业,2004(i2):37—38.51.

第5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优化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良性运行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只有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尚存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首先,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方式非常粗放的情况,很多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还是在沿用以前的发展方式,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很多农业资源不能被有效的利用,使得农民在收入方面出现了非常低的情况,致使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受到制约。第二,近几年来,中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其他自然资源总量也越发不足,这不利于农业大规模生产,也使对土地的使用效率降低,导致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面临严重的资源压力。第三,农业生产中科技的支持不足。科学技术的支持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失去了获得科技支持的主动力量,导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十分被动。第四,城乡二元化经济体系依然存在,农村社会保障和城市化水平还有很多欠缺,这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最后,缺乏专业性人才,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年龄、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农民专业技能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强化政府政策支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应采取更严厉、更有效的措施,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农村经济秩序的稳定。第一,要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突破土地制度的制约,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化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变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为工业经济优势,同时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农民就业安居。第三,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国家各项粮食补贴都要足额、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在政府的支出分配方面,要更多地投资于基础设施,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增加农民的收入。第四,坚决制止和查处农村乱收费现象,避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出现,真正让农民在惠农政策的落实中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信心。最后,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供应。

2.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建立农民以及农民工培训体系是当前需要大力解决的问题。建立健全农民工培训制度,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只有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才能有效提高,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具体而言,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主题,本着“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及时解决农民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传授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解答农民遇到的技术难题;要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有不同需求的农民使用不同的培训办法和内容,使农民最终的角色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终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向导,依靠科技进行生产。首先,推广粮食增产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培育能提高粮食单产、改善粮食品质的新品种。第二,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形成以农业高等院校和重点院所为依托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第三,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第四,将农业生产进行合理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通过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进行优质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通过这些措施,相信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定会再上新的台阶。

4.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产业集聚,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必要条件。建立城镇有序集聚人口的机制,对用地紧张的矛盾予以缓解。通过产业集聚发展新机制的建立,扫除产业集聚过程中的管理障碍、体制障碍和资源障碍。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为了吸引农村生育劳动力的转移,可发展相关产业,使就业岗位增加,帮助进程农民解决各种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和户籍等问题,使他们真正转化为市民,融入到城市生活,真正突进城镇化进程。

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民工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需要由政府进行组织、引导、支持,并鼓励农民自愿参加。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社会保障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的健康要求,促进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之,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农业经济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措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使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与社会整体发展接轨,最终确保我国经济整体实现又好又快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形式比较单一,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则由最初通过能人带路、邻里互助、亲友联合等方式形成,通过不断的实践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1、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农民的专业合作最初是从瓜果蔬菜生产环节开始的,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民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涵盖农村种、养、加工、信息、技术、销售等多个农业生产及服务领域。

2、经营服务形式多样化。一是产销结合型。这类合作经济组织以企业为龙头,统一品牌、广开销路。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按照农业生产的需要,联合专业大户,建立的生产环节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发展质量逐步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由过去的以服务型协会为主逐步向产销结合的合作社转变。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效应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技推广、农民增收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了高效规模农业发展。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经营带来农村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和过度分散的局限性,不利于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通过股份化、合作化的形式把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集中起来,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使农民真正拥有了长期而有保障的收益权。

2、推进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建设,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增加。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有利于技术推广,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实行股份合作制,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等折股量化,参与分红。无论是承包者、集约经营者,其收入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3、有利于破解农村及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难题,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通过合作社的规范运作,从盈利中利提取一定的公积金、公益金,用于村域公益性事业和福利的支出,可有效的缓解村组集体经济不强、农民不富的问题。

三、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措施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产物,是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活力,促进农村生产组织化的有效手段,针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推进金融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促进其迅速做大做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1、出台相关政策,调动多方面力量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一是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项发展基金或担保基金。二是完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考核机制。促进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三是提高金融信贷风险补偿比例,提高银行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积极性。四是尽快出台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办法,让农民的土地承包使用权能在规范的法律框架内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使用权收益。对市场化程度高、土地资源稀缺的地区,可积极探索承包权的抵押,方便农户取得必要的贷款,实现弱势群体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变革。

2、推进金融创新,建立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信贷支持的灵活的工作机制。一是加大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宣传。二是积极引导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和信贷产品。三是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将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列为信贷优先支持的对象,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常生产周期和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贷款利率适当优惠。

3、正确处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

第7篇

关键词: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基层农村建设管理工作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重心,而经济管理工作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仍旧存在无法避免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经济进步的目的。

1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相对应的,基层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开始得到重视。但是由于在传统的经济体系中,农业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所以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村民自身都没有对经济管理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2部门职能分配不均

基层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极其繁复,所以经常会出现部门职能分配不均的情况,这会拉低部门工作效率。例如:在农村集体资产处置方面,存在很多管理部门无法介入的地方;而在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因为制度规定不健全导致工作无法开展的情况[1]。虽然我国现在正在逐步完善关于在基层农村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1.3管理人员知识水平与素质不高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农村大部分受过教育的人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因此,在当前的农村,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多数为老一辈的农民,而他们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在知识水平和素质方面稍显不足,这非常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2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大力宣传,加强领导

由于各个阶级一直以来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导致即使在国家对农村的发展给予了政策上和资金上双重支持的现在,基层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还是难以开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针对这种情况颁布相关的措施,加深人们对这项工作重要程度的认知。例如,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工作的开展进行实时监督和考察,加深管理人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有关部门大力宣传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来加深村民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只有做到同时加深管理人员和村民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而导致工作难以开展的情况发生,进而达到加快基层农村整体建设进程的最终目的。

2.2明确各部门职能

目前,我国基层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主要有2部分工作,分别是3大管理和3项指导,3大管理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主要业务,3项指导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服务业务[2]。但是由于各部门职能的分配不均,导致这2部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要想在农村顺利的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就需要国家在当前所颁布的一系列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能。例如,赋予经济管理部门在行政和经济上一定的自主处理权,让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主体地位;针对农村的现状有出台部分法律或规章制度,让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只有做到每个部门各司其职,才能最高效率的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经济管理工作在农村顺利开展。

2.3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

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是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只有做到拥有与职位相配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才能保证经济管理工作在农村的顺利开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求各部门在选择管理人员的时候,对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提出硬性要求,实行考察上岗制,对于那些能力差、素质低的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再上岗。培训的内容应该主要以思想政治为主,专业能力为辅,做到“重德行轻能力”,因为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出来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素质低下,必定会影响工作的进程,甚至成为害群之马[3]。要想让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上产生一种互相学习、互相“攀比”的心理,从而达到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素质的目的。3

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由于在基层农村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部门职能分配不均以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所以当务之急是解决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曾万明.我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叶学才.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