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城镇建设工程行业标准范文

时间:2023-08-18 17:26:26

序论:在您撰写城镇建设工程行业标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城镇建设工程行业标准

第1篇

我国的建设工程标准近五年来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标准数量、覆盖率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建设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对比国外较为完善的建设工程标准体制,我国仍然有不少值得改革和提高的地方,尤其是在我国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情况下。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与美国在建设工程领域的标准体制的比较研究,吸取美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为我国建设工程标准的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借鉴。

2、我国的建设工程标准体制

2.1发展沿革

我国的建设工程标准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主导的标准体制开始发展起来的,这种标准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标准的强制性。随着我国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工程标准体制建设着眼于建筑市场的发展与规范化,标准体系也由单一的强制性标准体系向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体系转变。

我国的建设工程标准体系是在国家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下自身相对独立的运作体系,由国家建设部具体组织编制和实施。标准的编制经过建设工程标准设计的专家委员会及各相关专业的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研究确定,并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具体协助参与工作。我国在建设工程标准化过程中,不断地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适应社会对建设工程标准体系的需求,已经形成一套包括国家标准、城镇建设工程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行业标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产品标准等多方面内容的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

2.2建设工程标准体系

2.2.1标准的分类

我国的建设工程标准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的协会标准是对建设部相关标准的重要补充。

建设部相关部门(标准定额司)是建设工程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主管机构,具体负责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编制、修订和实施。根据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建设工程领域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需要在全国建设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冲突。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作为推动建设工程领域标准化的主要民间机构,其研究和制定的协会标准是对建设部相关标准的重要补充。各地区可在与国家、行业、协会标准不冲突的情况下,根据本地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地方标准,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冲突。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一个特点是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并存,并且强制性标准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2.2.2国家及行业标准体系结构

建设工程标准体系包括三个分体系:城乡规划、城镇建设和房屋建筑标准体系。标准的层次上,我国建设工程标准体系一般可划分成四个层次的标准:综合标准、专业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四个层次的标准是由共性向个性的转化。

2.2.3产品标准

我国现有的标准体系中较多的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其次是工程规划或者设计规范,产品标准比较少。但是,工程建设实施表明,许多工程的低劣,不但与设计和施工操作规范有关系,也和工程选材标准密切相关,因此产品标准的完善也是建设工程标准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建设工程产品标准上的努力卓有成效,现行的20多项产品标准均是2000年以来制定或完善的。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建设工程产品标准,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2.3标准制定与实施

我国建设工程标准化工作主要依赖于政府机构和少数的专业标准化协会。标准化工作是政府引导,自上而下进行的。除专业标准化协会外,非政府机构参与标准的制定须经申请,纳入标准计划后方可进行,或接受标准负责部门的委托进行标准的编制与修订工作。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作为我国建设领域标准化的主管机构,总体负责建设工程标准的编制与修订:按照建设领域的需求制定国家标准的编制和修订的五年计划,并据此制定标准编制与修订年度计划,在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标准的编制与修订工作,标准的编制委托具有相关经验、有能力解决标准编制过程中重大技术问题的企事业单位承担,标准审查通过后以行政公告的方式,供相关单位和机构采用。

CECS是建设领域标准化的专业协会,在建设工程标准的编制和实施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近年来,CECS参与建设工程各级标准的编制与审查工作,积极开展推荐性标准和协会标准的制定,同时也组织进行建设工程标准化研究、标准化社会服务、标准化学术交流。

3、美国建设工程标准体制

3.1美国的建设工程标准体系

美国的建设工程标准体系是政府与民间紧密合作,以民间团体制定的标准为主导构成,包括少数基础性的国家标准及强制性标准和大量的民间团体标准。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是美国国家标准化的主要协调机构。ANSI自行制定的标准很少,如1996年ANSI的1.1万个标准中,由其自行制定的只有1600个左右。ANSI将民间团体制定的标准中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基础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冠以ANSI代号。同时,ANSI还会就建设行业中某些需要制定国家标准的领域进行标准化工作,负责该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发起和完善工作。这些构成了建设工程标准体系的国家标准体系。

大量的民间团体是美国建设工程标准制定及体系完善的主要力量。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是美国建设工程领域权威的非赢利学术性团体,一直重视土木工程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还有大量经过ANSI认可的与建设工程相关的专业学术团体及工业协会参与到其所处领域的行业标准化工作中,利用其专业化的优势制定了权威性的建设工程标准,从而加强建设工程的行业标准体系的完备性。如建筑工业制造商协会(LIMA)制定的建筑行业安全、保健及建筑机构环境性能标准,美国建筑商协会(AAMA)制定的建筑铝合金门窗、玻璃门、给排水、结构强度、构件要求和其它质量管理标准,美国钢结构学会(AISC)制定的建筑结构用钢设计、制造、安装标准及材料和产品的规格等。此外还有美国混凝土协会(ACI)、建筑规格协会(CSI)等诸多相关协会。

总体而言,美国的建设工程标准体系也是多元化和分散的。基于民间团体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美国的建设工程标准体系虽然分散,但却较为完备。

美国标准建设的自愿性和非政府主导的原则在建设工程领域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美国,并没有一个专门负责协调和完善建设工程标准体系的组织,各相关民间团体都可以在ANSI的指导下参与各自专业化领域中与建设工程相关的标准的制定工作,而强烈的标准化意识使建设工程标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推广。

在建设工程国家标准的制定上,美国坚持“宽进严出”的方针,即任何民间团体都可以制定标准,但对于要纳入国家标准体系范围内的标准则控制得十分严格,只有符合国家标准需要的,才可被接纳。这一方针有效地控制了国家标准的数量,坚持了国家标准的基础标准作用。

建设领域内不同行业协会和学术性团体在本专业和行业范围内发挥其专业化作用,制定了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标准,形成了分散、独立但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公平、公正、公开是各团体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始终保持足够的透明度,并有严格的审查和投票表决过程,标准要能充分反映相关方的根本利益。

而在标准的实施上,由于强烈的标准化意识和自愿性原则,加上市场竞争,各相关行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较自觉地采用先进的行业和产品标准。一方面,标准得到了有效的自觉实行,另一方面,鼓励了参与标准制定的民间团体在标准制定上的竞争,使标准更为合理与完备。政府更多地采用民间标准,客观上很有效地促进了民间标准的发展。

3.3 ASCE标准体制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是美国建设工程领域权威的非赢利学术性团体,是发起组织ANSI的协会之一,在建设工程行业标准化方面有着重要贡献o ASCE制定了一系列以ASCE为代号的土木工程行业标准,并制定出版了相关的土木工程作业手册与报告。

3.3.1标准的编制

ASCE对标准的编制程序有相应的规则。任何组织和个人均可以向ASCE的标准执行委员会(CSAC)申请创建新的标准。CSAC接纳那些能代表公众利益或同ASCE目标一致,且在现有资源允许的标准申请,进行标准的编制。并由相应的专业分会建立标准委员会负责标准的编制工作。标准的制定不能和国家标准及协会标准相冲突,并应依照协会制定的标准格式和样式进行。标准制定过程体现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标准委员会成员须有充分的代表性,生产者、消费者和公众的利益代表都具有限定的比例。ASCE的其它技术部门和组织可以协助标准委员会。标准委员会要定期举行会议并通报。标准是否允许通过,要经过充分的表决。

3.3.2标准的实施和开展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标准,如通过协会的杂志、学术期刊,并通知协会各部门及消费团体、公共利益组织、其它工程协会与技术组织等。ASCE及其它专业协会十分重视标准信息服务,这是协会标准得到广泛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ASCE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上的优势,有利于其标准化研究工作。ASCE重视标准化的基础研究,这使标准制定更具备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4、中美工程标准体制比较分析

4.1美国建设工程标准体制特点

同我国相比较,美国的建设工程标准体制体现出如下鲜明的特点:

转贴于

4.1.1标准的自愿性原则

我国建设工程标准含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但由于两类标准的制定均归口于政府机构,其实施大都偏于强制性。而美国建设工程标准的制定与采用均为自愿性质。不同的民间机构、团体都可以制定标准,标准化管理机构坚持“宽进严出”的方针,对符合要求的标准予以认可。企业和建设单位除少数基础性的强制性标准必须采用外,对建设工程标准的采用都是自愿的,而采用先进的、普遍认可的标准有利于其产品的市场竞争性。

4.1.2广泛的民间标准化参与松散的市场化管理

与我国政府部门主导的标准体制不同,美国的建设工程标准体制是民间协会团体和企业主导的,民间团体包括学术性团体和专业学会等,是建设工程标准制定和实施推广的主要力量。ANSI作为国家标准化的协调机构,本身就是非政府组织,ASCE作为土木工程领域久负盛名的学术协会,在美国建设领域标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它的专业协会,如钢结构协会、混凝土协会等,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充分发挥了标准化的作用。

4.1.3多元化而分散的建设工程标准体系

民间标准化的充分开展和标准化的自组织状态,使美国建设工程标准体系呈现出分散甚至显得无序的状态。参与标准化的协会团体制定的标准各成体系,各有侧重。但是,多元化和分散并不妨碍标准体系的完善。ANSI在各个领域的标准化上起到重要的协调作用。

4.1.4标准制定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相关协会在进行标准制定时充分考虑到利益相关人的权利,标准制定委员会的组成拥有充分的代表性。由于标准制定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充分考虑了用户和市场的需求,使标准具备了推广的前提。而我国建设工程标准体系政府部门主导的性质,及在标准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专业化强而缺少代表性的做法则有待改进。

4.1.5广泛而充分的标准化研究

标准化研究是编制建设工程标准的重要前提。在我国,建设工程标准偏于技术层面,对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并不充分。美国体系中的标准建立,一般都有充分的理论基础。标准的制定者为各专业协会、学术团体,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都有扎实的成果,并十分注重标准化研究。

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美国建设工程标准体系虽然多元化而分散,但又不失完备,最根本在于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先进技术,及自下而上的标准化意识,普遍的标准化参与。

5、结论与建议

5.1建立以推荐性(自愿性)标准为主的标准体系

技术法规和标准是有区别的,我国现有的一些强制性建设工程标准同技术法规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应区分建设工程标准与技术法规,将涉及公众基本利益的安全、卫生技术要求及国家长远利益的环保、节能技术要求作为技术法规实施,而标准以推荐性和自愿采用为主,建立“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的体制。

5.2建立面向市场的标准体制,提高标准的市场适用性

标准的本源作用在于规范市场,节约成本,促进市场发展。因此,标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市场因素,从有利于市场规范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并保护公众利益。标准应当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运用。同时,制定标准时考虑发挥标准的市场准入的壁垒作用。

5.3转变标准管理机构的职能,鼓励非政府机构参与标准化建设

建设工程专业学术协会团体、企业及与建设领域密切相关的其它单位与个人由于亲身参与建设工程领域,在标准的制定中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鼓励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标准更贴近市场,同时可节约政府标准化工作支出。标准管理机构应更重引导、管理和协调。

5.4调整和完善建设工程标准体系结构

重视反映人们健康、安全、环保要求的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形成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建设工程标准体系。完善建设工程产品标准体系,鼓励非政府机构、企业在新技术、新工艺标准上的研究,参与完善建设工程标准体系。

5.5规范标准编制过程的运作、实施机制,提高透明度

我国建设工程标准的立项、征求意见及审查等过程针对性过强、渠道单一,这对标准的科学性与完善有不利的影响,并且制定部门虽然专业能力强,但标准是否符合公众及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是否有利于市场的发展仍有待斟酌。因此,在标准编制过程中,要加强透明度,加强监督,充分反映公众利益和各方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许其昌。学习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体会[J].市政技术,1997,(3):58-61.

[2]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24号,1992.12.30.

[3]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办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25号,1992.12.30.

[4]建工城建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子分类列表[EB/OL].cecs.org.cn, 2004.

[5]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国外标准化机构概览[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第2篇

20*年标准定额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按照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标准定额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定额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快编制进度,提高标准覆盖率,大力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评价的制定修订工作,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增强基础服务能力,促进标准定额管理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进全文强制标准的制定

批准《城镇燃气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完成《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的修订;加快《工程防火规范》、《城市给水排水规范》编制;启动《公共建筑技术规范》编制前期工作;开展强制性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机制研究。

二、继续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以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城乡规划、建设工程安全、工业建设领域标准制定修订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实施在编标准项目的动态管理,加快编制进度;完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部分)》修订和《城镇轨道交通标准体系》编制;细化并完成《建筑节能标准体系》、《节能建筑评价标准》审批。完成对*年及以前国家标准和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复审,开展对*~*年标准规范的复审,加强现行标准的修订,提高标准的水平。

三、继续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

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体系。加快计价规范修订工作;批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正文部分),组织开展技术交底宣贯工作;启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附录部分)修订工作;开展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和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中低价中标的研究工作。

四、加快政府投资项目经济技术规则编制进度

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突出重点,加快建设标准、建设用地指标和方法参数的编制步伐,不断提高覆盖率,编制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专项规划,制定各行业实施细则,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实施情况的调研。加快更新速度,开展建设标准清理及体系修订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开展战略研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建立跨部门的建设标准协调工作平台。促进项目编制、管理和实施的科学有效性发展。

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市政工程估算指标》(垃圾处理册)、《市政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的编制工作。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标准的要求,制定和补充相应的计价依据,为推动“四新”和节能技术提供服务。

五、完善工程造价咨询的许可和监管制度

按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和《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两个部令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完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和造价工程师的监管办法。建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和造价工程师工作质量和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和个人的诚信监管,通过行政和行业监管,社会监督,逐步形成诚信奖惩机制。

六、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

开展技术支撑体系研究,筹建全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技术咨询委员会和全国工程建设标准技术管理委员会;完成《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咨询委员会换届。

完成《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条例》的修改论证和上报;完成《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修订,印发《工程建设标准翻译出版管理办法》;开展《工程建设标准宣贯培训管理办法》、《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管理办法》论证。逐步建立健全标准计划、制修订过程、标准备案和强制性标准的网上管理制度。

七、认真做好《建设工程劳动定额》的贯彻落实工作

加强工程建设标准的宣贯培训和使用情况检查,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管,普及标准化知识,提高全社会标准化意识。

完成《建设工程劳动定额》的报批和工作;组织劳动定额的宣贯和培训工作;指导各地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结合新形势要求,做好劳动定额的贯彻落实工作。

八、不断提高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实物量与建筑工种人工成本信息的测算和制度;为加强对城市住宅建造成本的监测和指导,制定城市住宅建造成本信息数据标准,指导各地开展城市住宅工程造价信息的;组织制定《党政机关办公楼造价信息标准》;完成《建设工程人材机数据标准》的编制工作。

九、加快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战略

启动工程建设国际化战略研究,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重点开展建筑工程行业主要标准的翻译,年内完成不少于30项建筑工程标准的英文版本翻译出版。同时,加强有关部门和行业间的协作,促进水利、电力、石化、铁道等行业工程建设标准翻译工作的开展;认真落实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合作协议。

第3篇

一、推进全文强制标准的制定

批准《城镇燃气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完成《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的修订;加快《工程防火规范》、《城市给水排水规范》编制;启动《公共建筑技术规范》编制前期工作;开展强制性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机制研究。

二、继续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以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城乡规划、建设工程安全、工业建设领域标准制定修订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实施在编标准项目的动态管理,加快编制进度;完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部分)》修订和《城镇轨道交通标准体系》编制;细化并完成《建筑节能标准体系》、《节能建筑评价标准》审批。完成对2000年及以前国家标准和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复审,开展对2001~2002年标准规范的复审,加强现行标准的修订,提高标准的水平。

三、继续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

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体系。加快计价规范修订工作;批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正文部分),组织开展技术交底宣贯工作;启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附录部分)修订工作;开展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和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中低价中标的研究工作。

四、加快政府投资项目经济技术规则编制进度

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突出重点,加快建设标准、建设用地指标和方法参数的编制步伐,不断提高覆盖率,编制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专项规划,制定各行业实施细则,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实施情况的调研。加快更新速度,开展建设标准清理及体系修订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开展战略研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建立跨部门的建设标准协调工作平台。促进项目编制、管理和实施的科学有效性发展。

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市政工程估算指标》(垃圾处理册)、《市政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的编制工作。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标准的要求,制定和补充相应的计价依据,为推动“四新”和节能技术提供服务。

五、完善工程造价咨询的许可和监管制度

按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和《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两个部令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完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和造价工程师的监管办法。建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和造价工程师工作质量和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和个人的诚信监管,通过行政和行业监管,社会监督,逐步形成诚信奖惩机制。

六、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

开展技术支撑体系研究,筹建全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技术咨询委员会和全国工程建设标准技术管理委员会;完成《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咨询委员会换届。

完成《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条例》的修改论证和上报;完成《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修订,印发《工程建设标准翻译出版管理办法》;开展《工程建设标准宣贯培训管理办法》、《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管理办法》论证。逐步建立健全标准计划、制修订过程、标准备案和强制性标准的网上管理制度。

七、认真做好《建设工程劳动定额》的贯彻落实工作

加强工程建设标准的宣贯培训和使用情况检查,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管,普及标准化知识,提高全社会标准化意识。

完成《建设工程劳动定额》的报批和工作;组织劳动定额的宣贯和培训工作;指导各地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结合新形势要求,做好劳动定额的贯彻落实工作。

八、不断提高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实物量与建筑工种人工成本信息的测算和制度;为加强对城市住宅建造成本的监测和指导,制定城市住宅建造成本信息数据标准,指导各地开展城市住宅工程造价信息的;组织制定《党政机关办公楼造价信息标准》;完成《建设工程人材机数据标准》的编制工作。

九、加快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战略

启动工程建设国际化战略研究,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重点开展建筑工程行业主要标准的翻译,年内完成不少于30项建筑工程标准的英文版本翻译出版。同时,加强有关部门和行业间的协作,促进水利、电力、石化、铁道等行业工程建设标准翻译工作的开展;认真落实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合作协议。

第4篇

一、目标任务

围绕“凝心聚力打造中心强镇,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游埠”为实践载体,开展学习培训,走村进企入户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开好民主生活会。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到2010年,努力实现全镇总产值13亿元,税收实现2800万元;建立一支招商引资队伍,从社会上聘请人员,并建立奖励措施;以万亩科技示范园为平台,做好优质农产品引进工作。

二、我镇发展中存在问题原因

(一)理论学习不够扎实。领导班子成员处理日常工作多,主动学习少。学习内容上以上级布置的、与工作有关的理论知识为主,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学深学透还不够,对经济、管理领域知识掌握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习惯于用传统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应急求近比较多,长远考虑少。

(二)工作方法有待于改进。在具体工作落实上,具体要求多,事后总结少,缺少事后分析研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没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激发群众的创新活力,方法少,思路不开阔,力度不大。破解发展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办法不多,对急事、难事抓得多,对战略性、长远性的问题考虑少,考虑眼前工作多。

(三)是工作作风不够严谨扎实。在工作中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调查和研究。工作中缺乏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精神,存在重安排、轻检查的现象。工作标准不够高、不够严,有的同志过份依赖部门负责人,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争先创优意识不够深。

(四)是工作机制有待完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问题越来越复杂,对政府如何适应市场、社会发展,加强服务、管理、调控等职能有待于深入研究。招商引资机制有待于完善。如何引导农民致富、农房向镇集聚、农民观念转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建立健全干部培养、淘汰机制有待于完善。

三、对策措施

镇党委把这次分析检查作为进一步推进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契机,是对班子工作、学习的一次总结,是对班子思想认识的一次解剖,是对班子发展思路的一次回头看。展望未来,站在新的征程上,要以科学发展理念代替旧的发展理念,要以科学的发展路径代替旧的发展路径,要以科学发展模式代替旧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联系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城镇发展定位。围绕建设“中心强镇”目标,结合我镇农业人口比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情况,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要立足于发展工业经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起到稳定就业、稳定经济的支柱作用。加强工业区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延伸产业链,推进汽摩配区域品牌建设,着力引进纺纱、织造等产业,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调整工业企业结构。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完善城镇功能,加快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步伐。

(二)沿着科学发展路径,顺应时势,推动经济继续增长

一是搭建好发展平台。以集镇和园区经济建设为平台,加快土地征迁工作。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农民以各种方式组织市场主体,拓宽市场渠道。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游埠中心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大力宣传、推介游埠,聚焦游埠,吸引眼球,提高游埠园区知名度。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大中型企业。加快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在招商方式、引资机制、引资质量、引资方法等方面力求有新突破。

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比较优势。切合当前市场需求,加速园区产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通过企业间的合作,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向技术和管理要效益。汽摩配产业引领行业标准,做精做强,织造业不断拓市场份额,以质取胜。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积极引进新材料、高科技等新兴产业。

四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农办工作主旋律。2010年,我镇以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整合资源,引进种养殖大户,综合开发,进一步高标准建设蔬菜、水果、粮油等核心基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农民以各种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和鼓励农民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以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同时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管理机构,达到规范操作。此外,以今年我市首届农展会为契机,进一步培育有游埠特色的土、特农产品。

五是聚集人气,提升城镇服务业。着力吸纳和发展服务业。通过城镇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设施、空间等各种资源的资本化运作,筹集城镇建设资金,走以市场生财、以财兴镇、以镇兴业的城镇建设路子。

四、建立完善体制机制。

要继续完善已经建立的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便民服务机制、结对帮扶机制、综合治理维稳联动机制。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村级组织为民办实事基础。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机制,提高农村管理水平。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完善奖励机制,鼓励农户向中心社区集聚。

(一)沿着科学发展路径,顺应时势,推动经济继续增长

一是搭建好发展平台。以集镇和园区经济建设为平台,加快土地征迁工作。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农民以各种方式组织市场主体,拓宽市场渠道。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游埠中心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大力宣传、推介游埠,聚焦游埠,吸引眼球,提高游埠园区知名度。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大中型企业。加快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在招商方式、引资机制、引资质量、引资方法等方面力求有新突破。

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比较优势。切合当前市场需求,加速园区产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通过企业间的合作,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向技术和管理要效益。汽摩配产业引领行业标准,做精做强,织造业不断拓市场份额,以质取胜。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积极引进新材料、高科技等新兴产业。

四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农办工作主旋律。2010年,我镇以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整合资源,引进种养殖大户,综合开发,进一步高标准建设蔬菜、水果、粮油等核心基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农民以各种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和鼓励农民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以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同时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管理机构,达到规范操作。此外,以今年我市首届农展会为契机,进一步培育有游埠特色的土、特农产品。

五是聚集人气,提升城镇服务业。着力吸纳和发展服务业。通过城镇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设施、空间等各种资源的资本化运作,筹集城镇建设资金,走以市场生财、以财兴镇、以镇兴业的城镇建设路子。

(二)遵循科学发展模式,开拓创新,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坚持发展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围绕已有产业,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加快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生产要素集聚。以高速公路公路为道路框架,把我镇主动接轨到周边地区。依托经济园区,大力引进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游埠工业经济。把区域产业化转化成比较优势,借助市场平台,向外辐射,不断拓展市场渠道。

推进集镇创建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推进集镇创建工作。一是为规范主要街道两侧的占道经营,计划以和安路、永兴路为重点,对街道两侧的占道情况进行调研,最终以划线的方式确定沿街经营户的可占道范围,借此形成统一整齐的视觉效果;二是继续加大保洁力度,定期清理卫生死角,特别是加强菜市场及其周边的保洁工作。三是更新一批环卫配套设施,在主要街道设置一批果壳箱。四是抓紧镇行政执法中队的筹建,加强对集镇各类违章建筑(搭建)的处置。五是争取在2010年内建成一条样板路,具体设想为实施自高速出口到新汽车站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同时,铺设自新汽车站至镇政府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彩砖。

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及新农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以政府能承受、农民能接受、发展可持续为原则,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建新必须拆旧、建新必须进点、建新必须执行新标准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房改造,加快新农村建设。一是抓紧做好洋港村农村住房改造的工作,争取1月份开始拆除老房,上半年开始新房的建设工程;二是在1月底前确定2010年村庄整治和村庄整治提升村的备选方案提交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

(三)坚持科学执政理念,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抓好教育卫生事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游埠中学建设,完善从托儿所到中学教育体制,重视学前教育。继续推进文体进村(社区)活动,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加速推进我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建立以游埠中心院为主,各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队伍建设,提高为民便民水平。扎实做好优生优育工作。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保障水平。继续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目标,完善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参保率。严格落实征地拆迁安置办法,防止留下后遗症。加强企业特别小企业、工业用地检查,防止欠薪逃逸事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的扶持力度,建立社会救助和慈善救助相结合的新型救助体系,特别是针对几种大病,提高救助力度,防止出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加强平安建设,确保社会稳定。抓好管理体系建设。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带动村委,做到既分工又配合,全局一盘棋。完善城乡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依法防范和打击种类犯罪活动。重视抓好企业安全生产与消防工作,勤检查,勤督促,勤治理。做好维稳工作,多下基层,问民意,勤调研,摸民情。全力营造平安游埠。

(四)顺应科学发展潮流,锐意进取,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解决好领导干部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和对领导干部的从严要求等问题。

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及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好领导干部主观世界问题,不问年龄大小,不问任职多长,不问能力大小,在其位,谋其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计个人得失,牢固树立党的宗旨,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第5篇

关键词: 民族村镇; 保护整治规划; 基本内容; 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982.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7-0001-02

1工程建设标准的概念

工程建设标准是经济建设和项目投资的重要制度和依据。

1.1工程建设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贯彻落实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政府规范市场秩序的手段;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建设工程技术进步、科研成果转化;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权益;推动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促进建设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合作。

1.2工程建设标准的分类、分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工程建设标准分为以下四级: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行业标准Industrial standards;地方标准Local standards;企业标准Enterprise standards。前三者共计5300余项。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按照属性又分为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化法》第18条“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目前也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工程建设标准根据工程建设活动的类别、范围和特点,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工程类别: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拆除工程等等。

行业领域:房屋建筑、城镇建设、城乡规划、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水利、电力、电子、通讯、煤炭、石油、石化、冶金、有色、机械、纺织等等。

建设环节: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运行维护、鉴定、加固改造、拆除等等环节。

2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概念

2.1标准体系的定义

为了达到最佳的标准化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建立的、具有内在联系及特定功能的、协调配套的标准有机整体。标准体系一般以按一定规则排列起来的标准体系框图、标准体系表、项目说明来表达。

2.2标准体系的特性

目的性――宏观目标及主题目标的合理设定;系统性――工程建设领域及环节的划分;协调性――各部分协调规划、全面覆盖;层级性――项目属性的层级划分及相互关联制约;开放性――科技发展新成果与工程实践新经验的及时转化。

2.3标准体系的作用

领域合理布局,宏观计划控制,体制稳步发展,项目协调实施,技术政策引导。

2.4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框架

2.5各专业的标准分体系

2.5.1基础标准

是指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的标准。如城市规划术语标准、建筑结构术语和符号标准等。

2.5.2通用标准

是指针对某一类标准化对象制订的覆盖面较大的共性标准。它可作为制订专用标准的依据。如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

2.5.3专用标准

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或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延伸制订的专项标准。它的覆盖面一般不大。如某种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的要求和方法,某个范围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某项试验方法,某类产品的应用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

3贵州民族村镇的基本情况

3.1概况

贵州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山地省份,面积176100平方公里,山地占61.7%,丘陵占30.8%,平地只有7.5%。民族成分有49个,其中世居有17个民族。贵州有1463个乡镇(其中253个民族乡),13973个村寨,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村寨占有相当比例。2002年6月贵州省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以“黔联呈(2002)3号文件”向全省各地下发了《关于公布全省20个重点民族文化村镇的通知》,确立了20个民族村镇为重点保护对象,标志着贵州省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工作的正式启动。

3.2等级及分布情况

到目前为止,贵州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有1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有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个重点民族村镇。

3.3贵州民族村镇形成的历史背景

贵州是中国古代苗瑶、氐羌、百越、濮人四大族系交汇的地方,又是汉族移民较多的一个省区。各种民族文化在这里形成了复杂的多元文化体系,同时保持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由于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的特殊地理环境同时受经济与交通发展滞后的影响,从生产生活的方式来看,这一地区都是以自然的农业生态为主。因此以民族村镇为载体的贵州民族文化保存得都比较完整。“大杂居、小聚居”、“又杂居、又聚居”的分布特点,加之地理和历史原因,呈现出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现象。贵州民族村镇的形成大致有以下三方面历史背景:军事防御的需要;商业贸易发展的结果;民族歧视的原因。

4当前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技术导则提出的经过

4.1民族村镇保护规划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近年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与不少民族村镇保护相关的法规、条例,2007年12月29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城乡建设规划,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事先由城乡建设规划部门会同文物行政部门商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并纳入规划。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规定: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规划,应当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将由之前的“一法一条例”演变为“一法三条例”。“一法”由《城市规划法》演变为《城乡规划法》,“三条例”则是在《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之外,增加了《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住建部2005年7月15日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2010年11月2日又制订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征求意见稿。贵州省人民政府2004年9月23日了《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申报评选办法》。2001年1月5日贵州省建设厅、文化厅、民宗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我省民族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这些法规和条例对民族村镇的开发与保护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它标志着民族村镇的开发和保护己步入长期稳定发展的阶段。

4.2当前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编制深度的参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法[2000]25号)中提出了认真编制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在充分研究城市发展历史和传统风貌基础上,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明确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划定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和控制要求,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又提出各地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抓紧编制保护规划,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界线,明确保护规则,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区要依据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原则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建设必须与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严禁随意拆建,不得破坏原有的风貌和环境,各项建设必须充分论证,并报历史文化名城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明确: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申报、评审工作。已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地方人民政府要认真制定保护规划,并严格执行。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环境,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化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历史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规划纳入城乡规划。相关重大建设项目,必须建立公示制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对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保护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遭到严重破坏的,应当依法取消其称号,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进一步规定:历史文化名城批准公布后,历史文化名城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保护规划应当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批准公布之日起1年内编制完成。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是城市、镇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应与城市、镇总体规则同时编制,也可以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应与村庄规划一同编制。其深度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

5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5.1基本内容

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总则、保护整治规划、保护整治措施、保护整治规划技术、保护整治规划技术文件、监督管理、附则8个部分。保护整治规划增加了保护整治技术,一是对住宅整治划分院落的整治、房屋的整治、门楼、临街景观建筑的整治。二是街巷风貌保护整治。三是房屋使用功能改造标准,厨房、卫生间应以保证居民基本生活条件为标准进行改造,水、电实行一户一表,供水、下水入户,电话、有线电视入户。有条件的村镇,电力、电视、电信的缆线均设地下,消灭飞线,实行一户一箱(邮政信报箱)。四是市政设施改造对整条街巷整治改造应保持该保护整治区的传统风貌,原则上不得改变原有街巷的尺度和走向;街巷宽度达到10米及10米以上时,7种管线(雨、污、气、供水、路灯、电信、电力)一次埋设到位;街巷宽5米~10米时,优先布置供水、污、雨、燃气管线;街巷宽度为2~5米时,优先布置供水、污水;5米宽以下街巷,原则上不敷设燃气管线。街巷宽度小于2米时,仅布置供水。在条件受限制地区,雨污水可局部采用合流管。五是供暖、节能改造标准。六是整治材料选用原则和供应,在不影响房屋安全及外观的情况下,提倡使用从旧房上拆下的旧砖、瓦、石材。旧木料的选用从严掌握,对于院落内部,在不影响外观风貌的前提下,提倡使用新型、绿色和生态建材。原则上不选用国家或贵州省禁止使用或在限制使用范围的建筑材料。

5.2作用

一是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是历史文化名城(镇)保护规划的延伸,其范围介定为:是指经国家和省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其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镇、村。二是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的深度作了规定,由于贵州民族村镇受用地条件限制,村镇用地范围小,特别是历史文化名村,有的只有20-30户,其控规深度不能满足保护的要求,保护规划需要与村庄整治规划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指导村镇保护,三是民族村镇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复杂的背景环境,在遗产保护上讲求“整体保护”,保护整治规划强调了整体保护与整治更新理念,重视了保护整治规划的作用,这对当今除名城、名镇、名村以外的村镇保护整治更具有重要意义。

6结语

民族村镇是指历史比较悠久、建筑具有特点、文化具有特色、生态环境好、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村寨和城镇,贵州是多民族省份,拥有48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7个,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村镇很多,到目前为止,贵州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有1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有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经省政府批准认定的民族村镇仅20个,还有许多民族村镇均有一定的保护价值,因此制订贵州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技术导则,明确保护整治规划的内容和深度,探索民族村镇保护整治的方式方法,对指导末列入保护计划的民族村镇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景慧.中国民族村镇的保护概念[J].城市规划汇刊,1994(4).

[2] 王景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J].城乡建设,2000(3).

[3] 文伟.民族村镇长沙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湘潭大学,2005.

[4] 刘莜.民族村镇的保护和发展[J].城市问题,1999(4).

[5] 李继峰.民族村镇旅游开发中的不谐和因子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03(6).

[6] 许虹.四川民族村镇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J].成都大学报社科版,2006(2).

[7] 赵中枢.中国民族村镇的特点及保护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2001.25(10).

[8] 罗德启.中国贵州民族村镇保护和利用[J].建筑学报,2004(6).

[9] 常晓舟,石培基,高徽.西部绿洲民族村镇保护开发的实例研究-以河西走廊全国民族村镇张掖为例[J].城市规划,2001(12).

第6篇

关键词:电力线路 设计路径 施工安全

电力线路的合理布局、安全施工与良性运行是反应一个市政建设综合水平的工程项目,关系到社会的安全、发展、资源配置等。因此,电力线路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力技术的进步不断地改进,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现代化生活、生产的需求。笔者认为,关于电力线路的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足够的重视。

1、电力线路设计路径的选择。电力线路工程设计中线路路径方案的选定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对线路的技术经济指标、施工和运行以及维护等起着决定性作用。线路路径的选择工作一般分为图上选线和野外选线两步。图上选线是先拟定出若干个路径方案,进行资料收集和野外勘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并取得有关单位的同意和签订协议书,确定出一个路径的推荐方案,报领导或上级(包括规划部门)审批后,再进行野外选线,以确定线路的最终路径。进行路径方案比较时,应包括如下内容:线路的长短;通过地段的地势、地质、地物条件以及对作物和大跨越及不良地形的影响情况;交通运输及施工、运行维护的难易程度;线路的总投资及主要材料、设施消耗量的比较等。为使线路建设得经济合理,对输电线路可能涉及到的工矿企业、铁路交通、邮电通讯、城镇建设以及军用设施等,要与有关单位协商研究解决,并签订相关协议。

2、电力线路架设难问题。从事电力建设的同志都感到这几年电力工程难建,难就难在电力线路难架设。若做细线路走向与工作方式可合理解决此问题。具体而言,我们现在要求电力设计单位在线路勘查后,由政府先召集沿线乡、镇、规划部门征集意见,然后画出红线图,由乡镇和县(市)二级部门盖章。这样,线路通过地方的重大问题,可以在扩初前得到协调,并按设计要求对送电线路廊道进行控制。同时,线路政策处理必须采用地方政府逐级包干办法。一是将线路政策处理费用划拨给供电局,把任务压到他们肩上,加大他们线路政策处理的责任,从职责上、经济利益上发挥供电局积极性。二是由当地供电局把政策处理费用承包给沿线各有关乡镇,由乡镇分包给村,由村分解到各家各户,提高工作效率。

3、电力线路施工作业安全控制。

(1)作业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在向全体作业人员交待工作票安全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的同时,应宣讲经审核批准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的具体要求。在全体工作人员确认无疑后,按照规定在措施卡上签名。(2)作业过程中,全体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规》的规定,认真执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监护中,随时监督检查每个工作人员执行安全措施的情况,及时纠正不安全的行为。(3)每次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完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卡”,为下次进行同类作业提供安全可靠的经验。

4、电力线路缺陷预测系统的建立与实施。如何科学地预测缺陷数据并安排检修,现已成为线路管理部门一个重要的课题。缺陷预测方法的选择预测方法有很多,典型的有: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模式识别法、专家系统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目前时间序列分析法比较常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是依据过去的统计数据,找到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时序模型,以推断未来缺陷数值的方法,其基本假定是:数据过去的变化规律会持续到未来,即未来是过去的延续。总之,线路缺陷预测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线路运行的当前和历史缺陷数据的分析,对可能发生的缺陷情况做出预测,以做好缺陷处理的人力、物力准备,提高缺陷处理的反应能力。

5、加大电力线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力度。在供电企业内,由线路所负责供电局辖区范围内供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事故处理等工作,其工作涉及大量信息的整理、分析和处理。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其复杂程度显著增加,需要处理的信息数量十分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开发线路管理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提高供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加大电力线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力度,从而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辅助决策信息,规范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水平,为业务层提供计算机信息处理功能,以减轻业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6、加强电力线路的防盗管理。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电力线路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第一,宣传力度不够。电力设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牵涉到千家万户,对于这一点,许多地方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二,电力设备体积大,价值高,销售渠道畅通助长了犯罪分子的蔓延,而且发生了重大案件,执法打击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此外,一些单位对重要生产物质管理不善,疏于防范,也为电力线路被盗情况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电力线路的防盗管理。一方面,深入广泛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是农村集镇、乡镇企业和青少年学生,使《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实施细则》等家喻户晓。另一方面,要按照有关规定整顿废旧金属收购业,堵住销赃渠道,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克服地方主义和保护主义。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护线网络,做到电力公司的线路巡视人与当地责任人即专、兼职相结合,搞好群防群护。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城市的进步,电力线路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会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电力线路的建设和改造也必须综合考虑社会发展规划、现有电网和技术水平、资金投入、设计施工几个方面综合实施,设计、安装和运行、维护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做好,才能真正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第7篇

上午好!

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对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建设部的标准化工作表示感谢!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期,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的建设工程仍将不断涌现,建筑业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

工程建设标准是工程建设活动中需要共同遵守、可以重复使用的、统一的技术、经济和管理规定,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技术依据,是落实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权益的有力工具,更是引导工程建设节约与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促使工程建设项目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手段。

近几年来,围绕大力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总书记、总理和曾培炎副总理曾多次作出过明确的指示,要求从规划、标准、政策、科技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制定并强制推行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水、节材标准。建设部作为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综合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要求,以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为重点,在有关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方面全面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到目前为止,经建设部批准和备案的工程建设标准已达到4700余项,涉及到房屋建筑、城乡规划、城镇建设、交通运输、能源水利、航空航天、工业建设等各类工程建设领域,基本涵盖了工程建设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生命周期。

今天,主要从能源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有关情况。

一、以建筑节能标准为主线,全面推动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有关标准规范的制订和修订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6年建设部批准第一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2年批准第一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8年《节约能源法》实施后,特别是2005年以来,建筑节能工作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建筑节能及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得到了深入发展。

1、大量标准相继实施,填补了多项节能标准的空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基本形成。近几年来,我部先后批准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21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开展了《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等27项有关标准制订、修订;在全文强制的《住宅建筑规范》中也充分体现了建筑节能和资源节约的要求。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先后颁布实施,不仅解决了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急需标准支撑的局面,解决了建筑建设过程中一些环节没有节能标准可依的问题,填补了节能标准的多项空白,而且使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从《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起步,扩展到覆盖全国各个气候区的的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从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全面扩展到所有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从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扩展到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检测、评价、能耗统计、使用维护和运行管理,从传统能源的节约,扩展到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也促进了许多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标准得以推广。因此可以说,具有我国特色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为我国全面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2、发挥工程建设标准的约束引导作用,全面启动工业建筑和生产工艺节能设计标准制定。2005~*年建设部下达了332项涉及14个工业行业的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其中,《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水泥工厂节能设计规范》、《有色金属冶炼厂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工业建筑节能统一标准》60余项标准涉及节能设计规定,这些标准批准后,将对工业建设领域节能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产生重要的影响。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能源资源合理利用标准体系。建设部在重点开展节能标准规范编制的同时,加强了有关能源资源合理利用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批准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钢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设计规范》等24项标准规范,组织开展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等34项标准的编制工作。这些标准实施后,将为工程建设领域的能源资源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二、以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标准的宣贯、培训和监督检查为重点,强化工程建设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1、完善法规制度,明确标准实施监督的责任和要求。一是结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工程建设管理环节,把能源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标准作为实施监督的重点之一。二是根据建筑节能和能源资源合理利用标准实施监督的具体情况,印发有关文件,对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开展重要标准的实施监督明确具体的责任和要求。

2、加强宣贯培训,使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观念深入人心。连续三年开展了重要标准的宣贯和师资培训活动,邀请主要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和监督作用,三年培训的师资人员近一千名。各地建设部门按照建设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广泛开展了标准的宣贯培训活动,据统计,2005年和2006年各地开展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标准的宣贯培训班超过400次,参加培训的人员近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