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26:24
序论:在您撰写班级德育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不管是过去还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多数学校的工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而疏忽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成长,使班级的德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班级文化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自然形成,可能是自发的过程,但没有引导与建设,这样的班级文化很可能走向不良局面,形成不良的班级文化,从而滋生投机钻营、荣辱颠倒的价值取向,极易产生人格的扭曲。所以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自主奋斗、刻苦进取的人格。
学生进入班级这个组织后,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尽自己的义务,承担对集体的责任;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要遵守各种纪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那些与集体规范相违背的言行,学习各种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若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扮演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正面的积极的社会角色,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性、民主性和开拓性的人格,从而也推动了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为此,如何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班级文化建设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班学生构成以城镇学生为主,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初一强调“检点行为的尺度”,初二突出“温文谦让的量度和不怕挫折的气度”,初三着重“彬彬有礼的风度”。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精神、制度与物质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精神层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是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譬如,刚开学时因为我没有特别强调在课余时间也要讲普通话,导致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因为在班里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觉得无所谓,他讲我也讲,也不去督促别人。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处理。在班会与课间进行教育,并时刻提醒。要求学生之间监督,并对屡犯者给予一定处罚。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明显好转。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具有文化和教育气愤的文化环境。“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境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是我们班级文化的基础。一个班级好不好,首先是看走进这个班的教室看看卫生怎么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我很重视我们的班级卫生。做到这一点,要求班级全体成员,必须坚持每天的轮流卫生扫除,同时要求全体成员要有公德心和文明行为,禁止乱丢乱放,要像爱护自己的脸面一样爱护教室的整洁;这是一个环保意识的培育过程,更是一个提高学生文明修养的过程。(2)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种宣传材料,如:《中学生守则》、名人名言、每日絮语、班规等,特别是班级宣传栏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精选内容,常换常新,体现班级特色,体现学生特点,体现学生热点,体现教育功能,教师要在这方面作必要的指导。良好的育人环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对相应的岗位都有专门的值日生负责。
3.班主任的组织引导。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其工作方法和管理风格直接反映于班级的文化风貌。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应关注下列策略:①规范生成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制定和落实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明确它具有与守则、行为规范不同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及灵活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参与制定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规范的自发和自律。同时,指导学生依据这些规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反馈,促进落实。②自主活动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班级活动由班委会根据学校要求及班级的实际需要组织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制定方案,并自行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主任只给予适时、适当的创意指导和组织支持,及时反馈活动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然,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细碎而复杂的过程,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林国《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9期。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靳世荣,郑咏梅《关于德育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思想政治教师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又是架在学校、社会、家庭之间共同教育学生的桥梁,还是协调科任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纽带。因此说一个班级的班风、班纪的优劣,很大程序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技巧。要创造良好的小环境,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抓好新生的起始教育。
一个新的班集体,往往是由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劳动观点、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的几十名不同的个体组成。要想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必须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其言论、指导其行动;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教育其思想;用健康的活动来陶冶其情操。让新生一到校,就一言一行有准绳,一举一动规范化。
首先,要投入真挚的感情,爱如慈母。
作为班主任,在接纳新生之后,要尽快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尽快叫出新生的姓名,学生对班主任自然就多了份亲近感,少一份陌生感,也使学生们觉得他们已在老师的注视关切中了,也让他们在心理上对班主任产生尊敬和信赖,这样就可在短时间内建立一种互相平等、信任,相互关注的师生关系。对班中的特殊学生,班主任要特殊对待,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单亲家庭的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对他们多一份爱心,多一些谈心接触的机会。从感情上贴近他们,精神上支持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尽可能地传递给他们来自班主任的温暖,使他们感到并不孤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性格。
微笑是人世界最美的表情,是朋友间最亲密的动作,班主任要与他们成为知心朋友,用更多的爱温暖他们,感化他们。理解是打开闭锁心灵的钥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疏通渠道,架设桥梁使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理解老师充满爱的良苦用心,视教师为朋友、知己,致使在教师身上找到家庭中缺少的那份温暖,那份爱,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的忧患,痛苦和烦恼,特别是他们精神不愉快时给予安慰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
二、学困生。在一个班中,都有一定程度上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做学困生的工作,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信心和动力,针对这种情况,主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点燃学困生的心灵之火。
(一)心灵距离接近一点。学困生大多敏感、自卑、叛逆、自制力差,老师千万不能要求他们无条件服从自己,而要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平时应多体贴他们,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兴趣与独立、理想与追求,对于他们的烦恼与苦闷以及所犯错误多“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解决,用自己真挚的感情,高尚的人格,聪明的头脑来拉近心灵的距离。
(二)学习指导务实一点。为了帮助学困生提高成绩,老师要力争做到:德育工作为先,教学手段优化一点、预习指导具体一点、课前提问层次化一点、课后作业适量一点、作业批改宽松一点、考前巩固踏实一点、学习方法多提供一点,只要时时关爱后进生,让他们课课有所得,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会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
(三)锻炼机会多一点。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学困生也不例外,学困生基本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老师可多给他们展示特长,施展才华的机会,如果开展班会活动,鼓励他们参与组织策划,甚至主持“五四”“十一”等大型活动,让他们表现真我风采。多参加有益的活动,不仅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胆量,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表现自我的竞争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身价值,也激发了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化三尺之冰也非一日之暧,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充分的信心,不解决问题绝不罢休的决心。让学困生在学校、家庭、社会都能感受到老师、同学、亲友对他们的尊重和帮助,关心和爱护学生,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其次,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管如严父。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以“我”为中心的“自由”意识膨胀,周围的人往往是腻爱多于管教,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运用强硬的手段去教育,意志薄弱的学生往往受不了,甚至出现问题。如果对他们的缺点、错误,先让他们自己写出说明书,说出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再由此而引导他们认识到其错误所在,让其自我反省,自我战胜,增强自律意识和是非观念,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生活和学习中,抓住小错不松手,大错自然就不敢抬头,要经常进行公德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与别人和集体的关系,找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培养他们对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树立整体意识,严格自律,塑造自我形象。
要创造良好的小环境,还要重视班级个体成员的细胞作用。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个体素质的好坏,会影响到整个班级肌体的健康状况。所以,抓好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就决定了班级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生个体间能彼此增进理解,互相尊重,即使有时发生了矛盾,也会从自身寻找原因,相忍相容,互补互利。另外,任课老师的形象也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如果师生间能相通相容,这种良好的气氛胜过任何教育技能。因此,班主任应协调好与任课老师的关系,让他们在这个集体中起到长短相济,整体互补的作用,达到师生的同频共振,从而提高教育效率,这也是一种艺术。
总之,中学德育工作应充分发挥班级小阵地的作用,学校工作,只有创建一个个优良的班级小环境,才会有学校优良大环境的出现,促进校风校貌的好转。因此,班级德育建设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脱小平.怎样做好班级德育工作.甘肃教育,2007,(11)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71-01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工作内容,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中学生处于人格、思想上的成长时期,可塑性很强,但也容易为外界的不良习气所影响,因而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时期,在针对初中班级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当中有责任和义务对将德育教育渗入其中以求完善学生的人格。
一、舆论引导,树立正气
在集体中,健康的舆论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反映着班集体的利益及道德水平,有利于形成良好风气:精神饱满、积极向上、人人争当先进。因此班主任必须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而又灵活地采取有效途径培养正确、健康的舆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充分发挥环境资源的教育功能,如精心布置教室,有意识地装贴相关名言警句,开辟学习、评比专栏,做到艺术性与教育性融为一体,既美化环境又熏陶学生。把黑板报办成引导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宣传阵地,既锻炼学生又教育学生。其次,及时组建优良的班委会和团支部,让那些品学兼优、集体荣誉感强、做事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班(团)干部,为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协调师生关系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再次,建立激励机制,赏罚分明,奖惩有度,从多方面引导鼓励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形成“事事有人做,个个都争先”的良好局面。
二、制定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制度,让学生成为班级小主人。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是班级建设的核心要求。班级制度需要在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同时形成一个平等、民主、宽松的班集体,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小主人。我进行了如下尝试:班级公约制定好后开始实行,需要由值日班长监督与检查,而值日班长也是由学生自荐担任。我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分配工作,对某一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加分,表现不好的则扣除。学生每天积累自己的分数,达到一定分值便可获一个水娃卡通造型,将水娃卡通造型贴在“看一看我最棒!”上,得到七个不同水娃造型的同学即可获得一个“二小”徽章并赠送表扬信。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每天都有学生在荣誉榜下数着自己获得的“水娃”,也确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行为诱导,融洽师生关系
为了学生能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学校有许多规章制度要求学生遵守。在当今社会现象、家庭状况与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矛盾的情况下,光靠苦口婆心地说教显然太苍白无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应该给学生介绍、树立一些榜样。班主任生活在学生中间,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最好榜样。因此当好班主任的有效办法就是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如开会时与学生坐在一起听会,做操时站在队伍后面一起做,而不是在前台闲逛闲聊,也不是躲在远处偷偷监视;劳动时亲自动手,而不是只做“甩手掌柜”;为了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自己就该对人有礼貌、谈吐文雅、外表端庄、衣着整洁。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好,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果班主任只满足于说教,不仅效果极差,还会使学生怀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教育工作的要求。
四、真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值得我们予以同样多的精力去关注,善于在学生细微的举动之中发现他们的情感与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注。庄子曾说:“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对待学生也是如此,要付出真诚的关心与爱护,认真负责又耐心地进行教育。多表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信心,让他们更好地扬长避短。另外,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同时,尊重与信任学生才能与学生获得良好的沟通,因此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在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时也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与判断。学生获得尊重感与信任感也是他们形成完善人格的重要方面。
五、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再加上家庭过分溺爱,社会不良影响,大多好逸恶劳,自我意识过重,心理素质较差等。面对着学校严厉的规范要求,沉重的书包,饱和的时间安排,有些学生往往会走向极端:过份服从依赖,唯恐做得不够,整天机械式地埋头苦学;认为自己无法成才,成功无望,对老师的教育反抗仇视,为所欲为,大有“唯恐天下不乱”之势,学习上只是敷衍。这些都是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表现。班主任应及时顺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个别谈心,开展集体活动等各种方式进行引导和调适,并适当教给他们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外来刺激的忍受能力、对心理活动的平衡协调能力。能否坚持“导”关键在于班主任的爱岗意识和敬业精神。只要我们坚持了“导”就能建立良好的班风,树立老师的威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真正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的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满足时代的要求。虽然目前我国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一)突出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情理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只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的最大悲哀莫过于眼看着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好奇心的“机械人”。所以,应当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改变“重智轻情”的理念,突出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情理性,着力培养“多情善智”、德能兼备的“普通人”。第一,晓之以理。教育者应当将理论上的引导、行为上的要求以及思想上的升华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既定事实用更为恰当和民主的方式为他们讲道理,使得学生明白对错区分以及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应做;哪些事情应该赞同,哪些事情又应该反对。而以理服人的前提则是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这样的说教才会更具有说服力和生命力。坚决杜绝假话和空话,否则极容易适得其反,凭借真理让学生折服和信任。第二,动之以情。逆反心理的消除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而师生的关系状况对此结果显然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我们经常可以预见这种情况,同样的道理和知识,不同的教师去讲解,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显然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有的教师讲解,学生能够不自觉的就集中精神去听,有的教师讲解,学生却自顾自的毫无兴趣,这即是源于师生关系的不同。融洽的师生关系显然是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关心、爱护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消极逆反心理消除工作显然是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第,染之以仪。逆反心理的疏导和消除工作既要依赖于真理的力量,同时也更可以依靠人格魅力的感染,即所谓的“师仪”,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师仪的作用更大于说教工作。为人师表,则是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展现正确的一面,教师的表率作用往往是极为有效的,他能以自我的良好形象和作风来带动和感染学生,以身作则,远比一味说教来得更生动形象,更具有说服力。实例:张某是初二(3)班的一个“德困生”,虽然他的学科成绩都较好,但却是德育“困难户”,很多时候都过于张扬“个性”,不在乎他人感受,甚至和老师顶嘴。针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对其进行一味的“耍嘴皮子”教育,而是与其建立起平等的双向沟通管道,在得到了他的信任与尊重后,再从“情、理”出发,引导他进行自我反思,凡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慢慢地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缺陷,逐渐改正了自身的毛病,终于成为一个懂得谦让、尊师爱友的“品学兼优生”。
(二)尊重初中生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性
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健全的上进心和羞耻心。因此,这种上进心和羞耻心对人们具有了很强的督促、约束作用,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成为优秀者和管理他人的愿望与能力。所以就初中的德育管理工作而言,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使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能够得到延续,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永久自治”的人。第一,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解开孩子们心灵枷锁的唯一钥匙便是爱,所以,我们应该用心与智慧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初中生是一群心智、性格各方面都还处在成长阶段的一个群体,针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唯有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汇,引导他们正确的走向,方能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不至于行差踏错,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每一个班主任的应有责任。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尽量少一点“机械”的管理,多一点“慈母”的温馨,让心“零距离”,建立一个班级温暖的“家”,这样建立在心灵沟通之上的教育,也才是优质的德育教育。第二,通过德育活动实现德育教育。学校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实践的重要内容,适当、正确的引导能让孩子们理性地、智慧地走向成熟。引导中要让学生切记:亲近不等于无礼无尊,快乐不等于无拘无束,个性不等于目中无人,自由不等于为所欲为。适当地控制自我,抛却某些虚无的欲念,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在引导中,恰当的参与德育活动,能让德育思想充分渗透学生心田。如调查“学校教育设施状况”,调查“一周环境质量”,举办“我爱祖国”演讲,开设“小法庭”,这些丰富的课余生活,在“减负”的同时,扩展了学生知识的视野,发展了个性特长,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无意识地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种方式中还可以检验德育的实效性,便于及时在实际表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巩固德育成果。第,注重德育管理的“人本”性。作为教师,一定要保持好心态,懂得如何调整和控制自身的心态,要去温暖孩子,用愉悦、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教育。实例:李某是初三(2)班的一个男生,在学习上不存在很大困难,但性格较为尖锐,易与同学发生冲突,而且有吸烟等不良行为。针对这个问题,我着重运用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性原则,让其他学生一起来帮他纠正坏习惯,平时将他多安排到一些社团的活动中去,加大他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让他感受到一种来自团队、来自班级、来自同学之间的温暖与乐趣。久而久之,他越来越愿意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分享,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就越来越融洽,不再发生冲突,真正成为了班级团队中的一份子。
二、结语
一、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优化班级学习生活环境
1.构建有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环境,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班级有“花香”。有了绿叶红花的点缀,教室充满生机;有了金鱼的游弋,教室充满活力。每个学生爱护着自己的、同学的“宠物”(宠爱的生物),仿佛那些“宠物”就是他们的化身,他们在比试着美丽、比试着旺盛、比试着顽强。养花养鱼开头容易,坚持下去却不容易,班主任要分阶段地加以提醒、评比,相信这会成为班级中每个学生最引以为骄傲的风景。在养花养鱼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在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也在养心―――善心、恒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引导学生的成长就从引导他们养花、养鱼开始。
班级有“书香”。设立一个“图书角”,让学生和老师的好书在这里汇集,让学生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圣贤交流;班级再订阅若干种报刊杂志,让学生的思想和更多美好高尚的思想在这里碰撞;还可以来个“读书竞赛”,给学生的读书热情“火上浇油”;偶尔将家长会变成“亲子读书会”,让阅读的热情蔓延到每一个家庭;不妨联合其他班级搞个“读书征文”,让学生找到读书的真正乐趣,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读书,乐于在书的世界里流连,在书的世界里陶醉……利用学习园地,创立“读书角”,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或写“一日寄语”等,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相互的沟通。
班级有“心语”。黑板、课桌、墙壁是“心语”的开发地。
黑板留言―――格言警句。在黑板的固定角落,每周由一位学生写上一句名人名言、哲理警句。
课桌留言―――座右铭。每个学生的座右铭都包含三个内容: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班级里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名字,针对自己不良习惯的警示语。
墙壁留言―――写满快乐与自信。可以是悬挂的一本“好人好事”;可以是班级活动剪影;可以是学生引以为自豪的图画作品、手工制作、书法笔墨;可以开辟一块“优乐园”,把所有学生的照片和优点卡贴在里面,卡片上的优点还可以不断增加,让学生在班级里快乐地成长、自信地微笑。
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如何利用。如果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2.创设有个性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表现为一个班集体的班风、班训,以及可以通过班徵、班歌、班旗、班花、班级象征颜色、班级卡通、班鸟、班名等加以体现。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发动全班同学参与,增强集体荣誉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中, 良好的班风是核心,班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制度指引行动。
3.建立有规范的班级制度文化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班风。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制定《班级公约》,并辅之以品德考核暨纪律量化标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有了制度作保障,从而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很大的进步。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夯实德育基石的策略
1.发挥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的引导作用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缺乏教师的引导,尤其不能脱离班主任的指导。
榜样示范,积极表率。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对班级文化的引导作用往往是以榜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不仅需要自己的知识来影响学生,还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因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尽在学生“严格”的监督之中,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起着榜样的示范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在一生中不仅其外显行为来自对别人的模仿,其态度、价值观念、善恶、行为习惯乃至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都可能来源于模仿”。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接受了理想、信念、价值观的熏陶。教师应塑造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运用自身的人格力量,为班级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完善人格品质做好积极的表率。
以“粗”代“细”,宏观调控。班级文化的建设虽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但教师切忌不可事事包办,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教师要走出“细”的误区,合理地运用“粗”的方法。“粗”方法的实行既让教师把握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使教师对班级文化加以引导;又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这样学生就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这种动手、动脑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创造条件使班级文化的自我教育机制得以运行。例如,教室环境的布置、卫生环境的保持、规章制度的执行,都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矫正。与此同时,教师作为一个掌舵者,还应对学生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给予适时的宏观调控。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合理地运用“粗”方法能使学生自我方面的人格得到很好的发展。
2.重视以班干部为关键的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
班级文化的建设仅靠外在的力量或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成为班级成员内在的、深层的、自觉的选择时,只有调动起班干部建设班级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才能确保班级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自主管理,共同进步。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采用“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配套推行了“班委轮换制”(班干、组长、科代表每学期调整一次,可民主选举,也可毛遂自荐),并建立了相关的自律小组负责制度,做到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月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而这种良好的班风会产生一种内在凝聚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尊自强,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氛围,在活动中互助互爱。通过新型班级管理体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观,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
构建载体,谋求发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是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手段。开展多种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智慧和才能。例如,体育比赛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兴趣小组活动能够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和技能;黑板报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操作能力。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酸甜苦辣,有了胜不骄、败不馁的感悟,感受到了展现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这就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作好了心理准备。而班干部在班级管理的活动中,能够有效地锻炼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如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等。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以班干部为关键的学生群体通过各种活动,可能促进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级 文化建设 德育
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规范他们的言行,有两种办法:一是用强硬的罚则,让学生凡事都“三思而行”,考虑考虑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这种方法有西药的功效,可以治标,解决暂时性的问题;另一种方法是用一种班级文化慢慢“熬”,对学生实施文化渗透,通过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解决德育问题,这种方法有中药的功效,可以治本。
强硬的罚则可以暂时管理好班级,不可常用,也不可缺失,遇到“发炎”、“痢疾”之类的病患,还真得用它迅速控制病情。
建设班级文化,时间长,但能“断根”。从总体上来谋划一个班级管理周期,班主任应该也完全有必要提出自己的班级文化建设思路。所以,我认为,解决班级暂时性的问题用罚则,解决班级根本性的问题用“文化”。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言行更需要一盏温暖的航灯引领,而不是由班主任老师划定一个“雷区”,然后警告他们永远不得涉足,否则“后果自负”。天性好奇的学生可能会偏要去试试,让班主任老师骑虎难下,执行罚则自己就会踏进“体罚或变相体罚”的雷区(反而把自己送进来了),不执行罚则又会在学生中失去威信。
班级文化的温情和人性,有着“润物无声”的渗透力,它承载的行为规范,对班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盏航灯,而不是可能导致他们“以暴抗暴”的罚则。 我一直在做的一项班级管理工作是:将严谨的“军营文化”引进自己所带的班级。班级文化是班级德育工作的载体,“军营文化”既是一种班级文化特色,也是一种班级德育特色。同学们学军人、唱军人、演军人、读军人、写军人,在班级内部传递的是一种军营文化,同时也是在悄悄进行一种“随风潜入夜”的德育教育。对这样一个班级,我选择了军营文化对学生实施渗透,对学生提出了三个德育目标:像军营一样严整规范,像军营一样朝气蓬勃,像军营一样训练有素。我认为:军营文化的严谨、规范、充满活力,正是我们班级最缺失的,扭转和疏导学生的自私自利、自以为是,还非得用这一剂“猛药”不可。
就现下的校园而言,冲口而出的蛮横和随心所欲的放纵,大打出手甚至动辄挥刀相向的流氓习气,让一心为人作衣的教师们常常叹息校园这方净土的污浊,老师们痛感校园程门立雪的精神正在式微的同时,也在呼唤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和班级文化。
班级的德育工作它需要一种有效的载体,班级文化建设它需要有一个主题,两者的需要是他们结合的基础和条件。是班级德育的需要,诞生了班级文化,班级德育的目的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
现在的时尚是:班级文化主题是可以随时进行调整的,几乎有可与变色龙媲美的环境适应能力。学校的管理层可以学校管理的需要,要求班主任老师随时做出调整,为了多出经验,多出科研课题,班级文化建设被迫频繁更换主题,这种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的急功近利,导致班级文化建设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德育功能。
德,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主导因素,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学校开设的其他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上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目的和重心。德育要突出实践性,它指导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形式和内容。按照德育的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来设计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和活动,所有的班级文化活动及设施都要体现德育的指向和要求。
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学校德育工作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因为德育博大精深,她不可能面面俱到,结合自身实际,找出一个重点,再用这样的一个重点指导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说,此时班级打造的德育特色也就是班级文化特色。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的结合,是班级文化的主流。现在各级校园里广泛开展的“校园诗文节”,旨在弘扬东方特色的人文精神,因为我们培养的是振兴民族的人才,那数千年沉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传统精神的精华不能丢。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建设;师生沟通;良好心态
新课标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完善德、智、体、美等有效构建”,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实施者,也是实施一线德育工作的推手,我们要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德育指导和渗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务必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和设置,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感染,形成完善的德育系统,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鉴于此,笔者联系一线班级德育实践经验,对初中班主任如何实践一线德育教学进行讨论与研究。
一、班主任德育背景分析
班主任是班级一线管理者,也是教育精神的实践者,所以开展德育工作当仁不让。班主任实践德育建设的意义在于:(1)体现以生为本,改善学生心态。传统的班主任往往只注重严格要求,对学生的自尊心和接受方式考虑比较少,甚至讽刺、挖苦等批评和教育方式屡见不鲜,岂不知,这样虽然是恨铁不成钢,但是结果首先是给学生造成了心理伤害,让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德育教学不配合或唱反调。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广,我们应建立起以生为本的全新的“重视学生人格”的德育思想,在尊重学生认知情感的基础上,保证德育顺利完成。(2)班主任德育是终身德育的组成部分。常言道“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确如此,班主任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行为的模仿对象和思想准绳,所以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德育的榜样。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实践方案
班主任实践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优选几点如下:
1.建立师生沟通渠道
沟通可以拉近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和老师分享心情,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认识他们的想法,才能找到有针对性的启发途径。同时,良好的沟通,会建立信任关系,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所以说良好的沟通是实践德育的前提基础。建立师生沟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灵活运用网络。网络是最先进的信息模式,也是学生常用的沟通工具。网络沟通不是面对面,可以留给对方表情和情绪上的缓冲,这样更容易让孩子们敞开心扉,也方便我们进行德育启发和引导。网络沟通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平等的角度,这样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到亲切,有可信任的支持心理。例如,我曾经带的一个班有位女同学叫王×,她平素爱打扮,上课就瞌睡和走思,是那种敢说敢做的“女汉子”。她还有“早恋”倾向,经常给其他同学“普及”恋爱知识,给其他女生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鉴于她以前的班主任当面沟通往往陷入尴尬境况,笔者想到了用QQ慢慢谈心的方式进行开解。笔者先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一些生活和学习经历发在QQ说说里,故意让王×看到。过几天收到王×的留言:老师,其实内心里我知道您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有时候心理上总是抗拒,事后其实挺懊悔,我以为你会和以前的班主任一样对我不冷不热,没想到你还会主动找我聊天。其实我这样平时大大咧咧的女生内心里也有脆弱的一面,也期望被认可、被信任,而这种感觉其他老师从来没有给过我。如今,王×虽然还是大大咧咧的,但是已经转变成带动大家积极参加活动、自己也认真学习、充满正能量的女生了。这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沟通要讲方法,不能只是面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2)健全沟通网络。要想完善德育,班主任还必须与各学科教师密切合作,建立健全沟通网络,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和生活动向,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形成全方位的沟通,进行立体辐射与引导。
2.培养良好心态
初中生处于活泼好动的青春期,这个时期往往自尊与自卑并存,所以我们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强调和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心态。(1)要及时发现自我封闭的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引导他们进行良好沟通与交流;(2)指导学生锻炼和提升自己,避免用过激行为来宣泄学习和生活中的烦躁和不满。笔者通常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引导他们通过各自的方式宣泄情感,比如喜欢写的学生,引导他们通过写字来转移心理矛盾;喜欢唱的学生,让他们到操场上通过大声唱来宣泄……(3)锻炼豁达的心胸。其实所有的良好心态都可以从这三方面之中找到最终的归结,因此,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对良好心态的传播创造机会。例如,在班会《如何控制过激行为》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话题内容进行讨论,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过激行为的危害。同时,也要认识到对于青少年来讲过激行为往往不可避免,而正确地对待和控制可以采取什么方式。另外,教师要在班会活动中设立“榜样形象”,以班级学生为榜样对象,考虑到学生身上能够更好控制过激行为、处事较为成熟的原因和方法。例如,我们班级的王×同学就说自己面对让他很气愤的事情时,往往拖延到第二天再解决,这样就能够控制过激行为。另外,班主任还要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便评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了解个性特征,诊断、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人格障碍和其它心理问题,以防治可能发生的心理偏差,为教育管理提供科学的论据。心理档案的设置可以一人一份档案,然后根据教师平时的观察所得进行随时记录,对心理问题纠正的成效也要随时记录。有了这些明确的记录,班主任就能够根据个体的差异状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3.建立德育活动组织
活动是学生实践的重要方式,没有实践就无法迁移内化生成技能。初中生德育的成功必须从多方面引导、培养和实践,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紧密配合,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德育的合力,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由此可知,建立健全多方面的德育活动能够更好地保障德育工作有效开展,首先,要结合体育运动开展德育。其原因有二:(1)运动转变心理问题有理论依据。中强度的体育运动可以降低焦虑感;轻度的运动可以转变抑郁症状;而各种球类活动,可以通过培养人们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来抑制焦虑。(2)运动的体育精神有利于转变不良心理。正所谓学武也有武德,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顽强、平等、竞争的积极方向,能够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其次,要开展德育加分激励活动。比如,迟到、违纪而扣分,做了减法。加分项除了拾金不昧和期中、期末成绩优秀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给予加分,鼓励学生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获得更多的生活快乐。
班主任德育工程任重而道远,只有班主任通过建立全面的沟通模式、有效的转变心理措施、全面有效的活动等措施来实践,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罗良锋.试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 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