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业养殖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8-18 17:26:20

序论:在您撰写农业养殖发展趋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业养殖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对策;吉林长春;双阳区

中图分类号F3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358-01

1长春市双阳区农机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等大型农机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双阳区农业机械化新一轮快速发展,农机化发展出现“两热一快”的新形势。一是购机热,到2010年末,全区农用拖拉机保有量10 258台,比“十五”期末增长28.7%,农机总动力26.1万kW,比“十五”期末增长19.9%,各种配套农具达1.9万台(部),比“十五”期末增长25.7%,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11 677万元,比“十五”期末增长30.8%;二是用机热,农业机械已经进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农机作业量大幅度提高,并且填补收获环节机械化空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43%;三是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快,已有农机作业公司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3个,农机固定资产原值在1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130户,“两热一快”预示着双阳区农机化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长春市双阳区扶持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对策

2.1重点培育,优先发展

选择发展农机化热情高、基础好、带动性强、作业质量群众满意度高的农机大户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粮食主产区,机械化作业水平高、基础好的农机大户,利用典型示范,引导带动周边农机户发展[1]。

齐家镇是双阳区农业机械化老区,2001年乡农机作业大队解体后,该乡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下滑,在这种情况下,热爱农机、懂得经营、善于管理的管家村村民何忠厚购买了乡农机作业大队2台旧链轨拖拉机,添置配套农具,自发地组成股份制农机作业大户,开展代耕作业。何忠厚成为双阳区早期培育和重点发展的农机大户。农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多次帮助他出谋划策、建章建制、协调解决机修、机油资金,主动为他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实际困难。经过几年完善和发展,何忠厚已由过去的2台旧链轨拖拉机发展到拥有股东5人,资产达80余万元,2007年注册为双阳区双何农机作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作业面积都达600 hm2以上,纯收入达18万元,在双阳区率先实施复式作业和化肥深施技术。

2.2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区

齐家镇曙光村是朝鲜族专业村,大部分农民都去韩国打工,全村逾130 hm2水田仅3户农民经营,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全程农机化是解决该村土地无人经营的唯一办法。在省、市、区3级财政和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并把第1个水稻全程农机化示范区放到该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组建过程中,农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协调省、市、区3级财政,申报农发项目解决资金问题;按照合作社组织法起草合作社章程,建立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解决合作社在工商局的注册事宜;按照全程农机化作业要求,选型配套和购置机具。目前,合作社已经辐射到临近3个村,入社农户达500多户,入社耕地350 hm2。除入社农机户原有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外,2011年合作社新购长拖554拖拉机3台,旋耕机、翻地犁7台,机械化育秧设备1套,水稻插秧机3台,联合收割机4台,入社耕地育插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在省、市财政和农发部门大力支持下,完成土地综合治理135 hm2,新建工厂化育秧基地4 000 m2,办公室、主机库、农具棚、修理间、油料库、配件室、农具停放场等近3 hm2。合作社预计2011年可实现毛收入300万元,入社农户除5 000元/hm2保底收入外,还可分得可观的红利。未来2年,合作社还将进一步增加农业机械数量,扩大辐射面积到500 hm2以上。该合作社的组建,不仅有效地整合了农机资源,提高农机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合理流转,增加农民收入,它还标志着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充满生机和活力,是新形势下农机化发展的新路子。

2.3政策倾斜,促进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和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大户和专业组织倾斜,使重点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农机装备补齐配全,实现全程农机化作业[2-3]。2010年,双阳区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区24个,建设面积6 667.67 hm2,农机具购置投资2 0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77万元。

2.4强化服务,保障发展

每年农闲季节组织农机大户进行免费集中培训15~20 d,让农机大户了解掌握现代化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提高科技应用含量和操作基本技能;作业季节把农机精干技术人员派到生产一线,现场指导,帮助农机户解决技术难题[4]。

3结语

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经营形式中的新生产力代表和主力军,既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今后农机化的发展方向。

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具有较明显的服务优势,在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是现代农

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可以合理配置农机资源。通过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的整合,解决集体不好统一、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和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特色产业区的快速形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具有目的性、组织性,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4参考文献

[1] 路战远.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2.

[2] 谈志斌,妥文.彭阳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88-89.

第2篇

摘要总结了贵阳市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主要做法、营销方式,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对策,以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点;营销方式;问题;对策;贵州贵阳;南明区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式,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利益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现对贵阳市南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作一探讨。

1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农业的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指导和支持下,一种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民为主要成员,围绕某一专(产)业或产品组织起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在技术、资金、采购、销售、加工、储运、开发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和技术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1]。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市南明区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个,其中专业合作社4个,占专业合作组织总数的22.2%;专业协会14个,占77.8%;运行较好的有13个,占专业合作组织总数72.2%;入会(社)员人数662人,平均每个组织36人左右,人数最多的绿宝石果蔬专业合作社有107户,人数最少的永乐乡生态农业旅游协会只有7户;运行较好的1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带动农户1 650多户,注册农产品商标品牌3个,固定资产总额404万元,全年销售蔬菜10.48万t、水果8 100 t以上。

2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特点

2.1以产业为合作依托

在贵阳市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种植业14个,占77.78%;养殖业2个,占11.11%;服务业(农机)1个,占5.56%;旅游业1个,占5.56%[2]。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围绕当地已形成的各种蔬菜、水果等优势产业产品,以村民委员会和农业种植大户、营销大户为核心力量,把经营分散、规模细小、从事同类农产品的农户有序组织起来,创建一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产业优势。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技术、信息、资金、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合作及联动,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2以品牌为合作导向

在贵阳市南明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区域级1个(农机),占5.56%;乡级2个,占11.11%;村组级15个,占83.33%。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优质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以“永”牌艳红桃、“永乐”牌无公害蔬菜、“青冈树”牌食用菌为主着力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品品牌。通过对外宣传,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增加了销量。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绿色认证,提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会(社)员在合作中受益。

2.3以服务为合作基石

贵阳市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由村民委员会牵头领办的17个,占总数的94.44%;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领办的1个(农机),占其总数的5.56%。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综合优势,为会(社)员及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物资、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产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用市场营销网络,为会(社)员提供市场经济信息,指导会(社)员组织生产,同时利用与农业主管部门、农用物资供应部门和生产厂家建立的稳定的业务关系,及时组织货源,保证会(社)员和农户生产资料的供应。在产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生产质量标准,会(社)员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按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技术质量标准开展生产经营。在产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拓市场,构筑市场网络,实行订单农业,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出售为会(社)员提供品牌营销服务,使会(社)员分享流通环节的经济效益,有效解决会(社)员农户“卖难”问题[3]。

3南明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做法

3.1项目扶持

贵阳市南明区主要是通过建立基地,引进新产品试验示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进行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促进了协会的发展。2009年至今,贵阳市南明区就投入资金327.55万元,建立了速生菜、茄果类、豆类、瓜类、香细菜、萝卜、大白菜、莴笋、莲藕、特色辣椒、芦笋、食用菌生产项目,蔬菜种植面积达1 426.67 hm2,移栽播种面积4 000 hm2,果树栽种面积769.53 hm2,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健康发展。

3.2投入扶持

贵阳市南明区先后采取投入资金、生产资料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给予扶持。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今,贵阳市南明区投入各类扶持资金达370.55万元购买种子、肥料、保水剂、印制外销包装袋和完善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投入554万元组织实施了23处水利工程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2010年初,又投入抗旱救灾资金72.6万元,组织、协调抗旱人员2万余人(次)、抗旱机具800余台(套),新建应急水源工程3处,修建小水池20口,出动抗旱运水机动车320辆次,抗旱用电26.2万kW·h,抗旱用油78.9 t,购买了25台农机具赠送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抗旱浇灌980公顷次,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技术扶持

贵阳市南明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按区域类别分批进行集中培训,2009年以来,累计开办培训班18期,受培训人员达1 500人次;同时,结合农事季节和专业项目,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生产基地、上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进行专业技术服务5 000人次,田间现场指导1 585余人次。如引进“碧秀”苦瓜品种后,科技人员结合种植生产苦瓜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改变常规种植技术,采取棚架栽培技术,通过精耕细作、科学栽培、加强管理、设施技术合理应用,将采收期延晚到10月中旬,错开当地品种8—10月采收高峰期,充分发挥了延晚上市、质优价高的优势,提高了产量和产值。平均产量达57 t/hm2、收入7 470元/hm2;项目区总产量达1 149 t,实现产值231.78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4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营销方式

4.1农超对接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户组织起来闯市场,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有效地避免了风险,提高了收益。绿宝石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对农民群众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了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建立了生产技术档案,推动了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可追溯制的建立,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保护价收购会(社)员的产品供应大型超市,经沃尔玛贵阳公司的考核,从2009年12月起每天供应沃尔玛贵阳公司超市生鲜蔬菜3 t,蔬菜从过去的2~4元/kg增加到4~6元/kg,扩大了农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规模,优势农产品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提高了会(社)员的收入,形成了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4.2农商对接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发挥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的机制,逐步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载体和重要力量。永乐果蔬协会根据市场需要,引进新品种,帮助农户科学种植,生产适销对路的无公害产品,积极联系重庆、广西、浙江、广东、四川等省外地和省内遵义、凯里、毕节、都匀、安顺等地客商前来采购,2009年外销53 041 t,蔬菜总产值2.32亿元。

4.3农企对接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开展签订购销合同、组织供应优质品种、规范标准化生产、收购产品等中介服务,并协调双方利益,减轻了龙头企业与众多农户连接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减少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摩擦,保障了农户的利益。永乐乡柏杨村蔬菜产业协会引进贵州万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合作社)+农户”形式,依托食用菌生产建设有特色的食用菌生态示范观光园区生产香菇(正常季节和反季节香菇)金针菇、姖菇、袖珍菇、茶树菇等常规品种和猪肚菇、金福菇、长根菇、灵芝、球盖菇、鸡松茸等珍稀品种,组织农户种植食用菌,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进行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由会(社)员自行选择按照保底价格交售给公司或农户生产后自行销售。项目全面建成可发展100家农户生产各类菌包150万包,食用菌种植、菌棒推广及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每年可收入460万元,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和会(社)员的积极性[4]。

5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该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来看,虽有较好典型,但是总的情况是发育参差不齐,大部分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时期,内部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官办色彩较浓,从业人员员数量占农户总数的比例较小,辐射带动面还很窄;经营范围基本上都是围绕蔬菜水果进行,服务和业务主要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和初级产品销售的层面上,很少开展深加工,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身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实力较弱,又缺少有效抵押物,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合作组织与会员之间没有经济利益捆绑,即使有实体牵头的组织,组织仍较松散,凝聚力不强,抗御风险能力弱,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时常处于力不从心、组织无力的状态,特别是在生产品种稀少价高时,一些会(社)员会“唯利是图”迈开组织自行出售,而产品过剩市场疲软时又找组织“麻烦”。

6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新的市场主体,不仅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有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依法设立、股权科学、管理民主、运行规范的机制,才能真正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成实施现代农业和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

6.1切实加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民有、民管、民受益”的新型组织,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中“抱团”赢得资产的增值成为可能,同时也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又一条重要途径。大力整合各种政府资金,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的扶持力度,想方设法解决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及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管理与监督工作,使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6.2完善内在机制,规范内部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既源于改善其外部环境,更需要创新和规范内在机制。在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服务会员、不以盈利为目的、民主管理、按惠顾额返还盈余等原则的基础上,在会员构成、股金设置、经济参与、内部运作、民主决策、民主控制、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等方面予以规范,真正形成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逐步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质量。

6.3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化建设

坚持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或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来培育,积极组织会(社)员搞好扩大生产和不断扩大经营规模,通过创建品牌产品、质量安全、加工包装、市场开拓等提升产业,提高经济效益,不断促进会员增收,带动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

6.4加强培训与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牵头人的素质。要分期分批对合作组织带头人、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及社员,开展合作理论、法律制度、规范建设、财务会计、市场营销、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知识的骨干队伍,提高合作组织成员的经营管理水平[5]。鼓励支持各级各类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任职、兼职和担任技术顾问,或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

6.5突出“4个统一”,提高农产品质量

一是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对组织内成员开展生产经营需要的农业投入品,统一组织采购、运输、储藏和供应,努力降低会员的生产成本。二是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服务。在组织内部统一制订、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逐步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统一开展技术培训和合作知识培训,提高成员的素质。三是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重视注册商标,积极申请条形码,尽快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全力开拓市场。四是统一产品和基地的认证认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统一认定,有计划地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创建知名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树立对内搞好服务,对外树立竞争的理念,促进合作组织又快又好发展。

6.6拉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经济链条

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认真抓好产后农产品的销售、保鲜、加工、贮藏等环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档次。继续加强农产品流通队伍的建设,培育和壮大农民营销队伍,鼓励和引导经营能人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合作中的作用,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切实解决农民产后销售难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真正达到增产增收。

7参考文献

[1] 董长海,张广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及发展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9(12):5-8.

[2] 张筑铭.贵阳市南明区“十二五”第一产业发展构想[R].贵阳市南明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09.

[3] 凌志勇.对玉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N].玉林日报,2004-12-30.

第3篇

摘要 总结 了贵阳市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 经济 组织的特点、主要做法、营销方式,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其健康 发展 的对策,以为当地农民、农业、 农村 的发展提供 参考 。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点;营销方式;问题;对策;贵州贵阳;南明区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式,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利益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 意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现对贵阳市南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作一探讨。

1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农业的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指导和支持下,一种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民为主要成员,围绕某一专(产)业或产品组织起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在技术、资金、采购、销售、加工、储运、开发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和技术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1]。wWW.133229.COM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市南明区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个,其中专业合作社4个,占专业合作组织总数的22.2%;专业协会14个,占77.8%;运行较好的有13个,占专业合作组织总数72.2%;入会(社)员人数662人,平均每个组织36人左右,人数最多的绿宝石果蔬专业合作社有107户,人数最少的永乐乡生态农业 旅游 协会只有7户;运行较好的1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带动农户1 650多户,注册农产品商标品牌3个,固定资产总额404万元,全年销售蔬菜10.48万t、水果8 100 t以上。

2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特点

2.1以产业为合作依托

在贵阳市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种植业14个,占77.78%;养殖业2个,占11.11%;服务业(农机)1个,占5.56%;旅游业1个,占5.56%[2]。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围绕当地已形成的各种蔬菜、水果等优势产业产品,以村民委员会和农业种植大户、营销大户为核心力量,把经营分散、规模细小、从事同类农产品的农户有序组织起来,创建一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产业优势。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技术、信息、资金、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合作及联动,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2以品牌为合作导向

在贵阳市南明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区域级1个(农机),占5.56%;乡级2个,占11.11%;村组级15个,占83.33%。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优质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以“永”牌艳红桃、“永乐”牌无公害蔬菜、“青冈树”牌食用菌为主着力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品品牌。通过对外宣传,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增加了销量。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绿色认证,提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会(社)员在合作中受益。

2.3以服务为合作基石

贵阳市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由村民委员会牵头领办的17个,占总数的94.44%;由农业龙头 企业 牵头领办的1个(农机),占其总数的5.56%。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综合优势,为会(社)员及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物资、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产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用市场营销 网络 ,为会(社)员提供市场经济信息,指导会(社)员组织生产,同时利用与农业主管部门、农用物资供应部门和生产厂家建立的稳定的业务关系,及时组织货源,保证会(社)员和农户生产资料的供应。在产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生产质量标准,会(社)员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按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技术质量标准开展生产经营。在产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拓市场,构筑市场网络,实行订单农业,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出售为会(社)员提供品牌营销服务,使会(社)员分享流通环节的经济效益,有效解决会(社)员农户“卖难”问题[3]。

3南明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做法

3.1项目扶持

贵阳市南明区主要是通过建立基地,引进新产品试验示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进行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促进了协会的发展。2009年至今,贵阳市南明区就投入资金327.55万元,建立了速生菜、茄果类、豆类、瓜类、香细菜、萝卜、大白菜、莴笋、莲藕、特色辣椒、芦笋、食用菌生产项目,蔬菜种植面积达1 426.67 hm 2 ,移栽播种面积4 000 hm 2 ,果树栽种面积769.53 hm 2 ,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健康发展。

3.2投入扶持

贵阳市南明区先后采取投入资金、生产资料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给予扶持。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今,贵阳市南明区投入各类扶持资金达370.55万元购买种子、肥料、保水剂、印制外销包装袋和完善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投入554万元组织实施了23处水利工程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2010年初,又投入抗旱救灾资金72.6万元,组织、协调抗旱人员2万余人(次)、抗旱机具800余台(套),新建应急水源工程3处,修建小水池20口,出动抗旱运水机动车320辆次,抗旱用电26.2万kw·h,抗旱用油78.9 t,购买了25台农机具赠送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抗旱浇灌980公顷次,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技术扶持

贵阳市南明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按区域类别分批进行集中培训,2009年以来,累计开办培训班18期,受培训人员达1 500人次;同时,结合农事季节和专业项目,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生产基地、上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进行专业技术服务5 000人次,田间现场指导1 585余人次。如引进“碧秀”苦瓜品种后,科技人员结合种植生产苦瓜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改变常规种植技术,采取棚架栽培技术,通过精耕细作、 科学 栽培、加强管理、设施技术合理应用,将采收期延晚到10月中旬,错开当地品种8—10月采收高峰期,充分发挥了延晚上市、质优价高的优势,提高了产量和产值。平均产量达57 t/hm 2 、收入7 470元/hm 2 ;项目区总产量达1 149 t,实现产值231.78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4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营销方式

4.1农超对接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户组织起来闯市场,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 规律 ,有效地避免了风险,提高了收益。绿宝石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对农民群众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了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建立了生产技术档案,推动了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可追溯制的建立,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保护价收购会(社)员的产品供应大型超市,经沃尔玛贵阳公司的考核,从2009年12月起每天供应沃尔玛贵阳公司超市生鲜蔬菜3 t,蔬菜从过去的2~4元/kg增加到4~6元/kg,扩大了农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规模,优势农产品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提高了会(社)员的收入,形成了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4.2农商对接

农民专业合作 经济 组织通过发挥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的机制,逐步 发展 成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载体和重要力量。永乐果蔬协会根据市场需要,引进新品种,帮助农户 科学 种植,生产适销对路的无公害产品,积极联系重庆、广西、浙江、广东、四川等省外地和省内遵义、凯里、毕节、都匀、安顺等地客商前来采购,2009年外销53 041 t,蔬菜总产值2.32亿元。

4.3农企对接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龙头 企业 和农户之间开展签订购销合同、组织供应优质品种、规范标准化生产、收购产品等中介服务,并协调双方利益,减轻了龙头企业与众多农户连接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减少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摩擦,保障了农户的利益。永乐乡柏杨村蔬菜产业协会引进贵州万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合作社)+农户”形式,依托食用菌生产建设有特色的食用菌生态示范观光园区生产香菇(正常季节和反季节香菇)金针菇、姖菇、袖珍菇、茶树菇等常规品种和猪肚菇、金福菇、长根菇、灵芝、球盖菇、鸡松茸等珍稀品种,组织农户种植食用菌,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进行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由会(社)员自行选择按照保底价格交售给公司或农户生产后自行销售。项目全面建成可发展100家农户生产各类菌包150万包,食用菌种植、菌棒推广及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每年可收入460万元,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和会(社)员的积极性[4]。

5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该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来看,虽有较好典型,但是总的情况是发育参差不齐,大部分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时期,内部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官办色彩较浓,从业人员员数量占农户总数的比例较小,辐射带动面还很窄;经营范围基本上都是围绕蔬菜水果进行,服务和业务主要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和初级产品销售的层面上,很少开展深加工,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身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实力较弱,又缺少有效抵押物,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合作组织与会员之间没有经济利益捆绑,即使有实体牵头的组织,组织仍较松散,凝聚力不强,抗御风险能力弱,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时常处于力不从心、组织无力的状态,特别是在生产品种稀少价高时,一些会(社)员会“唯利是图”迈开组织自行出售,而产品过剩市场疲软时又找组织“麻烦”。

6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新的市场主体,不仅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有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依法设立、股权科学、管理民主、运行规范的机制,才能真正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成实施 现代 农业和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

6.1切实加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民有、民管、民受益”的新型组织,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中“抱团”赢得资产的增值成为可能,同时也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又一条重要途径。大力整合各种政府资金,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的扶持力度,想方设法解决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及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管理与监督工作,使其按照有关 法律 法规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6.2完善内在机制,规范内部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既源于改善其外部环境,更需要创新和规范内在机制。在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服务会员、不以盈利为目的、民主管理、按惠顾额返还盈余等原则的基础上,在会员构成、股金设置、经济参与、内部运作、民主决策、民主控制、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等方面予以规范,真正形成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逐步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质量。

6.3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化建设

坚持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或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来培育,积极组织会(社)员搞好扩大生产和不断扩大经营规模,通过创建品牌产品、质量安全、加工包装、市场开拓等提升产业,提高经济效益,不断促进会员增收,带动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

6.4加强培训与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牵头人的素质。要分期分批对合作组织带头人、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及社员,开展合作理论、法律制度、规范建设、财务 会计 、市场营销、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知识的骨干队伍,提高合作组织成员的经营管理水平[5]。鼓励支持各级各类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任职、兼职和担任技术顾问,或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

6.5突出“4个统一”,提高农产品质量

一是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对组织内成员开展生产经营需要的农业投入品,统一组织采购、运输、储藏和供应,努力降低会员的生产成本。二是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服务。在组织内部统一制订、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逐步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统一开展技术培训和合作知识培训,提高成员的素质。三是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重视注册商标,积极申请条形码,尽快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全力开拓市场。四是统一产品和基地的认证认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统一认定,有计划地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创建知名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树立对内搞好服务,对外树立竞争的理念,促进合作组织又快又好发展。

6.6拉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经济链条

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认真抓好产后农产品的销售、保鲜、加工、贮藏等环节,发展农产品加 工业 ,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档次。继续加强农产品流通队伍的建设,培育和壮大农民营销队伍,鼓励和引导经营能人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合作中的作用,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切实解决农民产后销售难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真正达到增产增收。

7 参考 文献

[1] 董长海,张广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及发展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9(12):5-8.

[2] 张筑铭.贵阳市南明区“十二五”第一产业发展构想[r].贵阳市南明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09.

[3] 凌志勇.对玉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n].玉林日报,2004-12-30.

第4篇

一、发展情况及主要模式

“鱼稻”、“鸭稻”和“蟹稻”等种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在我国早已有之,最早起源于稻田养鸭,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在北方特别是像黑龙江这样的高寒地区,“鱼稻”、“鸭稻”等种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则很少有人运用。近年来,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提倡和指导下,全省各地以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为载体,以生产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在原料主要是水稻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将水稻、玉米的植物生产与鸭、鱼、蟹、蛙、鹅等动物养殖结合起来,形成复合生态系统,取得比较明显的综合效益。据统计,2016年,全省有38个县(市、区)建设种养殖相结合基地71个,面积20.3万亩。其中水稻基地195个,19.9万亩,分别占种养殖相结合基地的96%和98%,基本覆盖了全省水稻主产区。

模式之一:“鸭稻共作”模式。以五常市杜家镇王家屯合作社为代表。选择野性大、爱吃草、不会飞的鸭种,在出生20天左右放到稻田里,鸭稻共同生长,待到水稻抽穗鸭子离开稻田。利用鸭子在水田里行走,吃掉和踏没田间杂草,同时摩擦水稻叶片,提高防病菌能力;鸭子不仅吃害虫,而且鸭子身上的气味也能趋避害虫,起到除虫作用;此外,鸭子粪便为水稻提供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模式之二:“鱼稻共生”模式。以桦川县五良纯生水稻专业合作社为代表。水稻与田鱼共生是一种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由于没有化学农药的投放,对周遭的生态环境有重大的保护作用。水稻与田鱼之间有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田鱼啄食稻杆下多出来的谷以及周边的杂草,使稻米营养更为集中,田鱼日常于田里畅游,更可以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翻松泥土以及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而水稻引来的各种昆虫又为田鱼提供食物。

模式之三:“蟹稻共育”模式。以绥滨县为代表。主要根据稻养蟹、蟹养稻,蟹稻共生的理论,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生态系统,使其发挥各自的作用。稻田养蟹好处很多,蟹能清除田中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互惠互利,形成了良性的循环系统。

模式之四:“蛙稻共成”模式。以桦川县春鹏水稻专业合作社为代表。“以稻养蛙,以蛙护稻,以蛙促稻”,全程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巧妙利用自然食物链,通过生态农业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推动种养殖结合水稻生产确定的成效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推行“鱼稻”、“鸭稻”和“蟹稻”等生态生产模式,不仅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农田可持续种养、节约种养成本,在保护农田环境的同时,又生产出优质稻米、鸭肉等农畜产品,走出了一条通过保护和改善资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绿色生态之路。

成效之一:经济效益明显。以鸭稻模式为例:鸭稻亩产340公斤,出成品大米170公斤,每公斤售价60元,亩产值10200元;鸭市场售价50元,每亩18只鸭子,每亩收入900元;亩种植成本为1400元,养鸭成本1800元(18只×100元/只),总成本3200元;每亩效益7900元。其他如蟹稻、鱼稻和蛙稻亩均效益也都在6000元以上。

成效之二:生态效益突出。调查显示,当稻田载鱼量达每公顷1,500公斤以上,B鱼一年后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可分别提高57.7%、78.9%及34.8%,土地的营养大大提升,更有助稻谷增加产量约5至15%。从一些基地看,推行“鱼稻”、“鸭稻”和“蟹稻”等生态生产模式,各地都更严格地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增施农家肥,减少或停止化肥施用,进一步改善了基地及周边环境。

成效之三:社会效益多样。推行“鱼稻”、“鸭稻”和“蟹稻”等生态生产模式还带动各地积极采取互联网等现代营销模式,扩大了农产品影响面,提高了品牌竞争力。望奎县龙蛙米业建设的鸭稻有机基地,以“土地认养”方式的销售,目前客户认养土地500亩。

三、发展思路和建议

作为政府部门,对于“鱼稻”、“鸭稻”和“蟹稻”这些利国利民、有利于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这项工作,应切实纳入日程,强化措施,积极予以推进,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建议之一:抓好典型,做好示范。各地要把推广特色种养殖模式工作纳入日程,安排专人负责,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当地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发展。

建议之二:精心组织,做好培训。要及时总结稻田生态种养殖生产的经验和做法,制定操作规程,指导更多的基地按照标准生产。开展特色种养殖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基地人员相关知识,为推广特色种养殖做好技术储备。

建议之三:加大宣传,推广产品。要深度挖掘鸭稻、蟹稻、鱼稻等基地的特色,找准产品卖点,吸引公众注意力,推广产品。

第5篇

生态猪养殖是一种可靠的绿色养殖技术。本文从生态猪养殖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入手,分析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生态养殖;猪养殖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生态养殖业高速发展,生态猪养殖技术可以使猪肉在口感、肉质及质量安全方面都得到显著提升,不仅能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还能有效减少养殖业大规模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升养殖业的生态效益,是未来食品产业向绿色生态化方向发展的创新方式之一。

1生态猪养殖的意义

(1)有利于猪肉品质的提升。在传统的猪养殖过程中,猪饲料中往往会加入过量的金属元素和抗生素药物,严重影响猪肉的口感和品质,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传统的猪养殖技术过于追求生长速度,忽略了猪肉的口感、色泽、味道和健康。生态猪养殖技术可避免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提升猪肉的口感和品质。(2)有利于环境效益的提高。我国目前每年由养殖场造成的养殖垃圾数量巨大,养殖污染物、动物粪便不能被及时处理,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迅速,开发出很多新能源,例如农村地区建立的沼气池既能供暖又解决了粪便污染问题。(3)适应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生态猪养殖技术已成为目前农民的重要致富方式之一。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开始大规模养殖生态猪,利用先进的生态猪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猪肉品质,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更加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2]。

2生态猪养殖技术分析

(1)遗传改良技术。目前我国生态猪养殖引进很多国外优质品种,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但不太符合我国消费者在口感和风味方面的需求,而国内的生态猪养殖虽然符合我国消费者的口味,但生长速度和瘦肉率较低,所以只有通过优质选育技术和杂交技术,有效结合优质品种,才能为我国生态猪养殖的持续发展提供遗传改良技术基础。(2)生态饲养技术。生态养殖要兼顾养殖场气候与周围环境,使用早期断奶和隔离分段的饲养技术,科学隔离仔猪和母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不同的饲养。同时,在养殖场周围山坡或草地上适当放养生态猪能更好地保证猪肉的品质。(3)远程监控技术。生态猪养殖过程中要在猪舍装自动监控控制器,设置相关参数,对猪舍的湿度、温度等进行全天候监控,每隔10分钟反馈一次监控数据。养殖人员可利用数据库分析数据,及时进行调整,保证猪舍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也可以及时监控生态猪的免疫情况及健康状况,及早发现问题,降低损失。(4)沼气的综合利用。生态猪养殖场应该选在通风好、地势高的区域,在较低地势建立沼气池,从而便于猪舍内污染物排到沼气池中。沼气池经过发酵杀菌,生成沼气供农户使用,沼液又可作为有机肥料灌溉农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间接增加了经济效益[4]。

3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1)农户+基地+公司的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在现代生态养殖业中应用较普遍,其在防疫、供料与采购方面都有统一的规定与要求,由公司为农户提供生态猪的品种和原料。但该模式也有弊端,这种模式虽然可以保证猪肉的品质,但难以实现规模化的生产,与真正的生态猪养殖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并且在养殖户的效益和福利方面也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5]。(2)种养与放养方式相结合。目前生态猪的养殖大多是将猪放到山地或有机草地进行放养,食用新鲜的食材,保证生态猪的健康。在放养状态下,生态猪不受活动地域约束,自由活动,食用绿色饲料,贴合自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生态猪的自然成长与身体健康。这种方式不仅能保证生态猪的健康与品质,还使得养殖环境更加绿色化,推动了生态经济的发展[3]。(3)生态猪的立体养殖模式。立体养殖模式是生态猪养殖的新趋势,指的是在有限的养殖空间中,进行养殖密度的提升与养殖类别的优化,提升养殖效率,合理利用资源。生态猪的立体养殖模式能实现生态猪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补关系,优化生态养殖中的生物链,全面提升生态猪养殖的经济效益[1]。

参考文献:

[1]王良军.研究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6-01-08.

[2]孙宗志.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6-03-30.

[3]王小力.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2016-02-15.

[4]梁禄华.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农民致富之友,2015-08-10.

第6篇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175-1

1 当前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畜牧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动物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方针也得到了加强,产量效益和供求关系也协调发展。

1.1 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产量始终保持着健康稳定的持续增长趋势,例如2010年,全国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牛肉的产量653万吨,同比增长2.7%;猪肉的产量5070万吨,同比增长3.7%;羊肉的产量398万吨,同比增长2.2%;全国禽蛋的总产量2765万吨,同比增长0.8%;全国牛奶的总产量3570万吨,同比增长1.5%;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58.8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20.7公斤,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我国的畜产品产量稳定发展,逐步增长的同时,我国畜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据调查统计,肉猪的市场价格为9.24元/千克,同比增长46.43%;猪肉市场价格为14.72元/千克,同比增长38.74%;牛羊肉的市场价格相对于猪肉来说比较稳定,但也有小幅度的增长。而禽产品在我国的市场价格也逐步回升,鸡蛋的市场价格为6.89元/千克,同比增长29.27%;活鸡的市场价格为10.96元/千克,同比增长20.7%。

1.2 当前畜牧业的效益趋势及结构发展

我国畜牧业近年来的效益有着明显的挺高。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水平,农民现阶段饲养一头肉猪的毛利大幅度增加,在有效的管理机制和饲养条件下还会进一步的增长,所以这更有效的调动起农民饲养肉猪以及其他畜产品的热情,也会使饲养畜产品更加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的畜牧业结构也有所改善,牛羊肉的产量相对于猪肉比,有了一个更明显的增长趋势,这说明我国的草食家畜保持着相当稳定的发展趋势。

1.3 我国从事畜牧业的农民增收显著

由于我国畜牧业的畜产品产量保持着明显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稳步的回升,所以近年来我国从事畜牧业的农民饲养畜产品的经济效益有着显著地提高,全国人民的人均收入也有所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更加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2 当前畜牧业发展趋势的原因分析

2.1 我国扶农政策和市场价格影响

我国近年来推出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仅仅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发展,也达到了粮食产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的双重效应。农业发展的粮食产量的增加,农民收益的显著提高,给我国的从事畜牧业的农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而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稳步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对于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生产的热情,促进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2.2 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企业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在进行着不断的转变,整体趋近于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专业化,标准化。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畜牧业整体更趋近于高效益的现代化生产模式,也确保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一些致力于畜牧业生产的企业进一步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在开拓畜产品市场和推进标准化养殖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解决了畜产品销售途径的问题,使中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加具有竞争力,极大的促进了畜产品的流通和畜牧业的持续良好的发展趋势。

3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3.1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1 我国畜牧业的资金投入依旧不足 畜产品良种繁育的基础设施总体薄弱,而且对外国的优良品种的依赖性依旧很高。

3.1.2 疫病问题日益突出 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病风险大,对人们消费畜产品的信心影响较大,进而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而整个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3 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 目前国内散养农户比重较大,饲养水平低,没有预防意识。从近来发生的动物疫病看,大多发生在小规模的散养户,而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病机率较低。

3.1.4 我国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还没有完全建立

3.2 针对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1)应该从国家的政策抓起,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让畜牧业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推广培育优良品种,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管理理念以及产品质量。

(2)应该大力的推进升级我国的动物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避免流行性的动物疾病对我国畜牧业造成打击。

(3)推广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以适度养殖的理念为主,加快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建设步伐,有效地利用高科技畜牧养殖手段,使畜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更加完善。

(4)努力建设及完善我国畜产品的“绿色通道”,扩大出口,使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激发农民对养殖畜产品的热情,带动我国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雅市当前畜牧生产运行情况分析及预测[J].

[2] 刘瑞.2010年畜牧业产量总汇[DB].中国畜牧业信息网,2011,(3).

[3]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禽业导刊,2005,(21).

第7篇

关键词:农业废水;处理技术;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和变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较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农村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也不断增加,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大量养殖废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至河流、湖泊中,由于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使得大量的氮、磷随农田排灌水和雨洪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农业废水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安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对农业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这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1.我国农业面临污染现状

在我国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每年畜禽粪便和污水排放总量超过200亿吨,由于养殖业的主要生产场地为农村,造成了90%以上的污染物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我国是一个人均耕地较少的国家,为了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投放化肥、农药等化学品,这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我国的农业用量较发达国家相比,是发达国家的多产,各地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一些生活垃圾,生活用水随意排放,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也增加农业的污染。

2.我国农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2.1农村生活污水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各项投入力度,对农业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逐渐成熟,生产工艺呈现出多样性。但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率不到十分之一,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则更低,基本上都是未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出。面对当前我国农业废水治理污染的严峻性,我国不断加大了处理力度,很多处理技术都已经建成了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最大的难点在于基建投资以及运行费用较大,农村经济实力以及技术力量很难达到当前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一定的效率高且成本低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技术,有效解决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2.2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废水

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它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畜禽养殖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这不仅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畜禽养殖场所产业的粪便和污水由于没有经过处理,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环境空气的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人们身体生活健康,养殖业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由于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使河流失去了原有功能。

3.我国农业废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3.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

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好氧生物处理、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系统、土地处理系统等。其中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应用较多的,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的处理技术,它通过微生物结成生物膜与曝气池相同的方法向微生物提供氧气,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有效的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间歇运行条件下仍旧能够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对于水理不均匀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非常好的效果。根据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分布特点及水质水量的具体特性,研究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需要满足建设和管理运行费用较低、产生的能耗较小,操作管理简单、处理稳定等要求。其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向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发展、生物―生态组合工艺技术,同时,在处理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处理经验,切实提高我国农业废水处理水平。

3.2养殖业废水处理技术

针对养殖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自然处理法、厌氧处理法、好氧处理法等。但无论采取哪种处理技术都需要做好预处理工作,通过预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废水污染物负荷,防止大量的固体或杂物进入后续处理环节,造成设备的损坏。养殖业废水处理方法各具特点,能够有效的针对不同水质进行不同的处理。为了有效的提高处理效率,获取良好的稳定水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采用混合处理的方法,根据废水的多少和具体情况,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进行废水处理。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养殖业废水处理技术可以同时处理养殖场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够实现养殖场废水的多级处理,满足不同的出水水质要求,有效的提高水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沈成文.工业废水等有机污染物污染水源所致危害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