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8-18 17:26:19

序论:在您撰写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第1篇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在几十年的进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稳定农民收入及减轻农民灾害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业务总量和规模较小,覆盖面较窄,一直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需要继续加大农业保险的发展力度,使农业保险最大程度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保驾护航。

农业保险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生态环境多变,有着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生态条件,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大力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可以有效的转移农民的生产风险,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性,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农业保险险种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给农民带来了切实的保障和实惠。现阶段,部分金融机构也开始在业务中涉足农业保险,并借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与农业实现有效对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促进农业科技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步伐,需要重视现代科技的引进,但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存在较大的风险,这种情况下,通过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者引入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来有效降低农民在农业科技投入上的风险意义重大。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相对滞后,造成农民Y信条件较差,制约了农业金融的发展。通过发展农业保险,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也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通过事前保险保障使农业风险得到了有效转换,降低了政府在灾害救济方面的支出。同时在大力推广农业保险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险体系也会得到不断完善,可以有效增强农民风险保障能力,为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农业保险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策略

加快农业保险的转型升级。在当前农业保险工作中,可以通过构建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的综合运营体系,使金融机构与农业信贷资金管理平台实现有效结合,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信贷保障,为现代化农业的实现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充分依托互联网,在农业保险工作中引入互联网理念,将其与农业保险实现有效结合,如为在线农产品提供安全品质保险等,以此来降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的风险。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运作规范性。针对于当前农业保险严重滞后的问题,政府部门还需充分发挥基层协保员及驻点员的宣传、引导作用,加大对农民进行农业保险相关知识和政策的宣传,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进一步对农业保险运作管理进行规范,在服务标准、监管要求上加大力度,使广大农民能够积极参保,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

提供特色产品,加大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农业保险如果想在广大农村全面推广和普及,还需进一步开发设计出与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产品,从而使广大农民对农业保险由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各保险公司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应农民经济能力又具有较好应急功能的保险产品,特别是要针对当前农村规模性养殖户、龙头企业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提供特色保险产品,进一步对保险服务领域进行延伸。另外还需进一步简化农业保险条款和手续,使农业保险产品条款更加简单和通俗,适应农民需求。要重视低收费、广覆盖的新险种的开发,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病虫害及疫病等全部纳入到农业保险责任范围中来,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广大农民及农村各类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创新农业保险业务和营销方式。农业保险既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也要有弹性和灵活性,要根据农村实际和农作物的规律制定险种。要优先推广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大牲畜和已形成规模的农业经营户保险。对于普通农户可以考虑推行强制保险政策,如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一样,收取的资金由相关职能机构统一调拨。要将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进行有效结合,更好的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需要。要统一理赔标准,增加理赔的透明度,缩短理赔时间。要重视农业保险人才的培育,鼓励优秀的营销员深入农村基层,与农民沟通交流,建立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政府对农业保险市场要加强规范,避免承保公司发生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第2篇

【关键词】农业;保险;现代化;创新

一、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保险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利用的资源较为匮乏,技术水平还未跟上,要保证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政策经济等方面对农业给予支持。作为国际公认的“绿箱政策”的重要内容,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样,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新的保险需求的出现以及总的风险保障需求的增加,也给保险业带来巨大的机遇。但是,近年来农业保险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我国现有的农业保险体系已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面对农业现代化对农业风险保障更多方面更多层次的需求,保险业应当抓住时机不断创新、不断调整改进、迎接挑战,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共同进步,为农业现代保驾护航。

二、制约我国保险业支持农业现代化的问题

(一)严重的逆选择造成投保率低、赔付率高、费率高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呈现出投保率低、赔付率高、费率高的特点,并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首先,部分农业生产者不了解、不相信或认为没有必要购买农业保险,造成投保率较低。选择购买农业保险的生产者通常面临发生频率较高、造成损失较大的风险,从而造成农业保险赔付率高。面对低投保高赔付,保险公司为维持盈亏平衡不得不选择提高费率,这时,一部分面临低频低损风险的投保人会退出购买,投保率将降低,而面临高频高损风险的投保人会留下来,下一年的赔付率必然不会下降,之后费率也不会降低,再次进入循环。这种逆选择的出现极大的打击了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是制约我国保险业支持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问题。

(二)风险保障单一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生产经营将会趋于专业化和规模化。除了传统的生产和销售外,加工、存储和运输等环节也进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这使得农业风险也从单一的自然风险转变为来自自然、技术、市场的风险的集合。同时,在农业现代化环境下,农业产品的种类也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例如同一类农业产品,改良前和改良后遭受同一风险事故可能会有不同结果。所以,单一自然风险的保障范围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的保险要求。

(三)农业保险区域特色性不强

农业所面临的风险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从而农业风险类型、发生频率和所能造成的损失程度都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区的费率厘定应当有所差异。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将会趋于集约化和规模化,不同地区农业产品区域性差别将会更大。虽然我国开办农业保险的公司已经着力在不同省份推出特色农业保险,但很少有考虑到同一省份不同县市的种植情况和历年降雨情况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四)新型险种推广缓慢

近年来,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自主创新,我国出现了诸如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一系列指数保险,其风险分散能力强,核保和理赔过程简单透明,运行机制可以较好的规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但这些指数保险在我国的推广却较为缓慢。

三、支持农业现代化,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建议

(一)农业保险险种创新与推广

1、设计地区特色保单

(1)设计地区差异化保单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气候条件、生产技术水平、风俗文化各有不同,造成气候风险、承保和理赔情况有差异,因此,因地制宜,出售差异化保单势在必行。保单设计可以以统一的农业保险保单内容为基础,根据各农业地区农作物特点、种植或畜牧环境情况增减保险责任,差异化厘定保险费率和保险金额,满足不同风险状况的投保人的保险需求。

(2)个性化定制保单

为发展农业经济,我国各地区鼓励发展片区种植和蓄养,形成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的情况。保单设计人员可以调查各地区农业生产情况,为有保险需求的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品设计保单,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同时,要注意适当的通过再保险等渠道进行风险分散。这种个性化定制服务可以满足不同的保险需求,提高农户投保积极性,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民收入,使其能够更加放心大胆地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进入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

2、推广指数保险

农业指数保险具有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合同标准化且运作透明,可以在二级市场中交易,是农业保险的一个巨大的创新。发展指数保险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风险保障,有助于生产者及时获得资金进行再生产,广泛推行指数保险是保险业服务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农业保险保单内容创新

1、扩大覆盖范围,提供链式服务

针对农业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带来的风险增加,保险业可以将农业保险和其他财产保险结合起来,为具有生产链条的农业合作社或企业提供覆盖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全套保险服务。这种打包发售的方式一方面有助于保险公司掌握投保人的生产流程信息,减少管理成本,有助于保险人吸引更多农业生产企业的大额保单,快速提高保费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农业生产企业获得保费折扣,缩短风险管理过程、减少风险管理成本。

2、借鉴车险条款,采用浮动费率

机动车辆保险保单中大多规定当年未发生保险事故,则下一年续保可享有保险费率折扣,这种方式可有效降低小事故理赔成本、鼓励投保人续保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道德风险。存在严重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农业保险也可以借鉴费率浮动的方式,给予该年内没有出险或该地区保险事故损失较小的投保人在下一年享有保费优惠的权利。一方面可以鼓励投保人在发生保险事故时积极采取措施挽回损失,防范道德风险;另一方面,鼓励投保人继续投保,防范逆选择,有效降低赔付率,进而降低费率、提高参保比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

1现代农业的概念

何为现代农业?本质上说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现代化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农业的生产、管理、到销售过程进行优化,让农业能够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使农业发展符合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现代农业之所以称之为现代农业,与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将现代化的科技引入农业。高科技的应用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当今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化等飞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的应用备受注目。如今,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话题。如何能够让高科技引领农业的发展为各国所关注。在这种条件下,智慧农业的发展无疑给农业带来了新的推动力量,其所涉及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都与当今的科技发展热潮息息相关。智慧农业的到来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业将来更进一步的科技化推进做好了准备。

2智慧农业的概念

所谓智慧农业,指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科技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通过设置的各种传感器和网络对农作的生长周期进行测控,通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并对农业作业进行指导,以最高效的资源利用、最低的成本消耗、最低的环境污染、最低的风险使农业得到最好的发展。智慧农业给现代农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推动现代农业更进一步发展,其高科技的利用,科学化的管理,科学化的分析指导无疑都将农业现代化的因素融入到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之中。智能农业的发展将现代化的成分带入农业之中,推进了农业的更新变革,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3智慧农业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3.1智慧农业推动高科技发展,推进新技术运用于农业

科技的兴起带动智慧农业的发展。智慧农业中所运用的高科技种类非常多,如电子传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都是当今时代迅速发展起来高新技术,智慧农业是将这些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农业之中,使传统农业的作业方式得到更新。它改变了以往劳动作业中繁杂的人力劳动以及经验判断,采用更加科学的实时监测与实时状况分析,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了更好的判断,能够随时随地补充农作物所需的养分,给以农作物生长过程最好的照料。通过传感技术的应用,更丰富了农业作业的检测力度。大数据的收集,改善了农田作业制度,将高科技的数据化管理应用于农业,推动农业管理模式的科技化。物联网的建立使得农业的产业模式更加丰富,加深了农业的产业链,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率。这些新科技的推广应用无不推动农业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而这些应用的推进同时也扩展了高科技的应用范围,使这些高科技又在不断的实践中更新,进一退推动其在农业中的作用。智慧农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农业作业方式的改变,更是农业的技术革新,智慧农业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2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作业的手段变化,使农业作业管理

更加现代化、科学化智慧农业给农业带来的不仅仅是高科技的应用,技术的革新,更使的农业的管理方式更加科学。智慧农业对农业的管理模式更加先进。智慧农业是通过传感器反馈,然后经过大数据处理得到的农业实时数据,这一点在老的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上实现了非常强的突破。老的传统农业对农业的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人为管理,主要通过勘查、观测,做出经验性的判断然后对农业进行管理,缺乏实际评测的准确性,往往在管理中人为因素比较强。而智慧农业一改以前的管理模式,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对农作物生长时的土壤酸碱度、空气温度、湿度及作物的缺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了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每时每刻的问题的发现,对于各指标不足的情况可以及时调控,同时对于作物的管理也免去了很多人力。在管理模式上,更多的是以数据分析为主,通过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作物阶段性的成长数据反馈到数据库,经过一系列审核,评测之后,有专家综合各种数据资料对作物整体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解析,进一步指导农民农业的作业方向,从而使农业作业更具科学性与预见性。这种管理模式摆脱了以往对农业生产的经验判断,管理更加科学、准确,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管理更加现代化。

3.3智慧农业要求农民的作业更加科学化,职业技能更加专业化

智慧农业发展带动了高科技发展,使得农业的管理模式更加现代化,更要求农民的职业素养能够达到更高的要求。首先,智慧农业中运用的高科技比较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含量较高,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从业者有更高的知识含量。对于高科技产品的操作必须能够熟悉善用,能够对农业作业的各项数据的进行读取分析。其次,农业从业者要善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对农业操作、农业作业进行把控。再次,农业从业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农业知识与技能,以及符合农业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只有具备了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所以,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的技术发展,更要求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得到提高,符合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条件。总体来说,智慧农业的应用是对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推进。智慧农业将高科技应用于农业当中,将传统农业进行转变,使农业的生产、作业、管理更加现代化,使得农业更符合时代的发展特征。以科技的进步来拉动农业的发展,让新的技术融入到农业的生产过程之中,同时也让从业者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更加专业化、高素质化。不管从生产、管理、还是人的素质都得到进一步改善,也使得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能够更加顺利,农业的生产效率更高。智慧农业的出现实实在在的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因智慧农业的到来更加迅捷。

4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启示

4.1推动农业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

智慧农业的发展无疑是一场农业的高科技革命,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智慧农业的发展更将现代化的技术融入农业,我们应当推动农业的智慧化发展,以此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通过智能农业的高科技应用,来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使我国农业的发展更符合时代特征,让农业更快地实现现代化。

4.2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推动智能农业发展

智能农业发展能带动农业的现代化。各级政府应结合国家农业发展规划,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智慧农业发展规划,通过加强引导,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有实力的农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参与到智能农业的发展中来。同时,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通过规划、激励与引导是智慧农业融入农业的发展之中,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4.3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提高农业从业者素质

第4篇

关键词:金融发展;农业现代化;面板数据;县域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1.013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44 coun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recent five years,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unty'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empirically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nty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n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cal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efficiency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anel data; county level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最关键、最艰巨、最迫切的一项历史任务[1]。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在众多因素中,金融促进其发展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农业现代化需要资金支持,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金融服务的大力支持[2-3]。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金融路径有3条,分别由储蓄动员效率、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和投资投向效率[4],加大投入到农村中的金融资源,加快农业的转型进程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条件。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要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要发挥政策扶持作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5-6]。加大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金融的支持力度,以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经是县域金融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良好的金融环境来引导和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使涉农金融机构扩张“三农”业务的胆子更大、步子更快、效果更好,从而更好地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7-8]。本文基于江苏省44县市近五年的数据来实证研究金融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在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小的区域来研究县域的金融发展是否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希望能从实证分析的结果中得出一些有利于研究我国金融发展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关系的结论。

1 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分析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选取5个具有农业现代化代表性意义的指标,即:农业机械总动力、机耕面积、机播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用柴油使用量。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10年的3 937.34×104 kW增长到2014年的4 649.98×104 kW,增长了18.1%;机耕面积增长了10.2%,机播面积增长了36.1%。农村用电量也从2010年的1 472.89×108 kW・h增长到2014年的1 834.93×108 kW・h,增长了24.6%;农用柴油使用量增长了22.8%。

图1和图2从机播面积和机播面积与总播种面积之间的比值两个方面比较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农业现代化现状。苏北由于其自身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优越自然条件,总播种面积大,因此,机播面积自然高于苏南和苏中的机播面积,甚至超过了苏南和苏中的机播面积之和。但三大区域的机播面积与总面积之间的比值方面,苏南要好于苏北,这说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2 县域金融发展对农业现代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2011―2015),查阅的数据主要有市县社会经济中的农业生产情况、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构成、财政金融及人民生活水平等。

(1)被解释变量。农业现代化指标(Y)。本文研究县域金融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此,农业现代化是本文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以江苏省各县市机播面积和总面积之比来衡量农业现代化(Y)。

(2)解释变量。金融规模指标(X1)。金融规模指标由江苏省各县市金融机构的年末存贷款余额占GDP比重来表示。

金融效率指标(X2)。金融效率指标是由江苏省各县市金融机构的年末贷款余额与上年末存款余额的比值来表示。

(3)控制变量。为针对性地研究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选取的控制变量指标有人均GDP、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出/GDP、第二产业总值/GDP和第三产业总值/GDP。

2.2 模型设定

本文构建了如下计量模型来研究江苏省县域金融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lnYit=α+β1lnX1it+β2lnX2it+β3lnX3it+β4lnX4it+β5lnX5it+β6lnX6it+β7lnX7it+uit

其中i=1,2,3,…分别代表不同的县市,t=1,2,3,…分别代表不同的年份。Yit、X1it、X2it、X3it、X4it、X5it、X6it、X7it分别表示在年份t、地区i的农业现代化、金融规模(存贷款总额占GDP比重)、金融效率(贷存比)、人均GDP、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β1、β2、β3、β4、β5、β6、β7为待估系数,uit表示常数项,是随机误差项。

本文采用了IPS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检验3种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结果发现在显著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所有变量的原序列基本都是不平稳序列。因此,对所有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显示平稳序列,说明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变量。

本文使用Hausman检验来确定检验模型是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由表2可以看出,Hausman检验结果是21.996 681,这表明应拒绝原假设,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2.3 计量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横截面加权法对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分析,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金融发展规模的系数为-0.008 1,这说明金融发展规模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与城镇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城镇,而且各种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一直都不均衡。所以,虽然从总体而言,县域金融规模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短期来看,不均衡的金融规模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不大。从江苏省金融发展效率看,即金融机构贷存比指标的系数为-0.069 0,且在10%水平下显著,存贷比每增加1%,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会缩小0.069 0%。这说明金融效率的发展并没有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起到促进作用,反而是抑制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这可能与农村占有的金融资源稀少有关。

从各个控制变量来看,人均GDP、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支出/GDP在1%水平下显著,第二产业总值/GDP和第三产业总值/GDP在10%水平下显著。在2010―2014年间,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出/GDP、第二产业总值/GDP和第三产业总值/GDP的提高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的扩大起到了推动作用。人均纯收入的回归系数为0.251 3,表明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就会扩大0.251 3%,说明人均纯收入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的扩大作用依然显著。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回归系数为0.831 2,表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会扩大0.831 2%,因此,政府的相关财政收支政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政府财政对农业发展的扶持会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第二产业总值占GDP比重的回归系数为4.518 2,表明第二产业总值占GDP比重每增加1%,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就会扩大4.518 2%。第三产业总值占GDP比重的回归系数为4.637 4,表明第三产业总值占GDP比重每增加1%,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就会扩大4.637 4%,第二、三产业整体的发展会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播面积/总面积)的扩大起到促进作用。这说明行业间发展的互相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其他行业的发展会带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发展。

3 对策建议

3.1 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江苏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支农作用的仍然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模式,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现状[9]。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农村金融组织,推动银行、保险业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共同发展,让农民的存款通过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得到充分利用,把社会中的闲置资金贷给农民来支持农业的发展。坚持市场化原则,重点支持大型和专业农业企业,大力推广小额信贷组织和村镇银行向民营和外资企业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同时发展农村保险市场,尽快完成农村金融的全覆盖。此外,政府应该鼓励区域间的金融合作,利用苏南农村银行的闲置资金贷款给苏中和苏北的农业种植户,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增强苏中和苏北的农村金融服务。

3.2 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纯收入

经济发展是核心,要大力发展各县市,尤其是农村的基础经济建设和农业生产。从实证结果中可以看出人均纯收入仍然对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要提高人均纯收入尤其是农民的人均纯收入。

3.3 创新农村金融业务,加强金融支农的政策扶持

农村金融业务应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相匹配,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对金融业务创新要求越高。积极探索金融行业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鼓励发展适合农业农村特点和需求的金融服务[10]。同时,农村中的居民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普及一定的金融知识。加大惠农政策的补贴,增加银行对农业的贷款,并对农业现代化领头企业、种植大户的贷款进行补贴。

3.4 提高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江苏省,尤其是苏南区域相对而言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很小,但实证结果表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确实能够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江苏省在保持现有的增加速度下,提高工业和服务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继续推动农业现代化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喜梅,彭云.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途径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2):86-91.

[2]代红丽. 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人民论坛,2012(12):76-77

[3]郑凌霄,刘宁宁.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持研究[J].农业经济,2015(11):105-107.

[4]顾宁,余孟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识别[J].农业经济问题,2013(9):58-64.

[5]周成,王芳,唐梅.农业信贷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度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2):30-36.

[6]李钊.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识别[J].农业经济,2015(8):112-113.

[7]陈杰.金融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2013(10):8-13.

[8]朱兆文.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实践[J].中国金融,2013(18):70-71

第5篇

的素质,是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加强;农民培训;推进;农业发展

1 我国农民整体的素质偏低

现在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农业同时也在大力的发展,农民是农业大力发展的主体,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的性质,在以前,农村对于教育问题上的意识不深,导致了现在很多农民大都没有太深的文化基础,接受教育的程度低、时间短,还有就是现在的农业都开始迈向高科技的发展阶段,所以不能再像以往的农业单靠农民的单纯的劳动力就可以实现,但是现在农民大都不懂这样的高科技技术,在专业技能也没有受到细致的培训,还有一点就是由于农村的某种意识导致了现在农民外出打工的人员众多,留守的人员多为女人和老人,这样对实际的农业发展也起到了相应的阻碍作用,所以对于提高农民的培训,势在必行。

2 加强农村的领导力量

要想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首先就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但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就要让这种思想落实到每个农民的心里,所以应该加强农村领导班子的建设,只有有了强大的领导管理团队,才可以更好的贯彻农民的培训政策,首先要让领导者带头先进入高科技的培训当中,增加领导干部的实际操作能力,让领导者率先熟知一些现代化的新技术,这样才能很好的引导农民快速的加入到这项培训中来,在领导者熟知这些技术的时候,要积极的向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将高科技的好处告知农民,还有就是要多引进先进的技术生产力与有能力的人才,并对现有农民之中文化水平不低的农民吸收进来,将其纳入第一批农民培训当中去,让这些人成为农民科技培训的先行者,在培训结束以后也要积极的向广大农民宣传,总之就是让领导干部起到相应的先锋带头作用。

3 针对农民中身强力壮的人员进行重点培训

就现在的农村现状而言,农村的很多年轻力壮的人都选择了出去打工这种途径进行谋生,所以留下来的一般都是工作能力相对较差的人员,所以很难大力的发展农村的农业建设,所以笔者建议应该将农村一些身强力壮之人留下来,并且进行重点培训,因为身强体壮之人多为青年,不建议青年在大好年华浪费在外出打工上,应该多鼓励他们进行农业培训,因为这时的他们学习能力很强,动手能力也很强,通过培训一定能上升到一个阶段,所以对这些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所起到的作用一定是非常好的,同时也能为农村留住大量的人才,为建设新农村奉献自己的力量。

4 抓住在农村可推行的重点产业进行培训

培训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农民的培训一定要进行重点分析之后进行重点培养,例如在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中,一定要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的培训,如果当地适应种植技术,那么就要大力推广种植技术的培训,对农民进行分批培训,第一批的培训人员一定要经过重点选拔,使一些领导干部和一些村内的骨干分子充当先行者,对第一批培训人员紧抓技术课程,在业余时间让其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并加大自己在实际建设中的意义,以上所说的都是种植技术,如果在实际中的种植一些农作物做实验,并积极的促进丰收,这样用实例说话,让广大农民看见丰收的成果,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培训的目的,就是最好的宣传,随后在农民们跃跃欲试的情况之下积极的鼓励农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发财致富,随之就慢慢的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当地如有适宜水产品加工或者是其它产业,也可以加大资金引进相应的培训课程,但要建立正确的培训机制,为以服务于农民为根本宗旨,加强管理,才可以大力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5 根据农民的专业水平进行专项培养

在现在的农村建设中,有很多农民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创业的好处,并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大力发展农村的现代化农业建设,所以针对于这一点,政府应该予以鼓励,并在农民培训的过程中针对农民所掌握的相应专业水平进行培养,将农民自主的农业生产推向更好的阶段,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帮助这些农民解决问题,做好服务工作。

6 做好培训结束的跟踪工作

在培训结束时一定要对培训人员做好具体记录,例如村落、姓名、培训知识点等。在培训完毕以后要定期回访,做到农民有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在农民开始自主的进行农业经营的时候,给以相应的技术上的支持。

7 总结

基于现代化农民的素质,积极的开展农民培训,是大力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最好方法,相关的管理者也应该将这项任务放在工作的重点进行完成,在大力宣传农民培训的好处的时候,用事实说话,用农业的高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

    Abstract: Economic globalization's historic course, will affect our country economy profoundly many aspects. Our country takes a large agricultural nation but non-agriculture powerful nation,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s tendency should have comprehensively regarding the present world,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This can enhance strong points and avoid weaknesses, is clear about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the general and specific policies. This article on aspects and so on intelligence agriculture, fine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agricultur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has only made some discussions, take this as the policy, the plan decision makers provides some theory reference.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也就是科学技术化。未来农业将是以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起来的崭新产业。农业的发展大体经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主要靠大自然的恩赐,传统农业以经验为基础,现代化农业则是依靠科学技术。

    一、美国农业发展的教训

    以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美国为例,美国农业具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以美国为典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越发显示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危机。

    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工业生产十分相似,即投入一定数量的物质和技术,产出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有的美国生态学家认为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和采矿作业十分相似,即从土地中榨取、剥夺而且带来破坏;以长期和未来的损害换取短期和眼前的利益。建立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化这两大支柱上的农业现代化,基本上成为工业生产的一个变种,因而发生在工业生产中的污染、损害生态环境的现象,也都在现代化农业中出现;由于农业生产空间广袤,因而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其主要问题是:

    (一)破坏土壤,加速地力衰竭  土壤是有“生命”的物体,如果使用得当,土壤会愈来愈肥沃;反之,会愈来愈衰竭。美国现代化农业大面积的连年单作,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加上长期的机械耕作,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流失现象。美国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31亿吨。美国衣阿华州的土壤原来十分肥沃,经过长期的现代化农业的运作,损失了一半的表土。平均来说,衣阿华州农民每生产一蒲式耳(每蒲式耳为35.238升)的玉米,要流失一蒲式耳的表土,种植大豆损失表土更多。美国中西部一带农田的表土,早年深达6英尺,是世界上罕有的肥沃土壤,目前表土只剩下6寸,其余的,都在冲刷过程中流失。据专家估计,美国由于土壤流失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亿美元。虽然50多年来,美国一直努力防止土壤冲刷,每年用于这方面的费用高达10亿美元以上,但是,由于现代化农业造成土壤破坏的根源没有消除,因此,一切治标措施都收效不大。

    (二)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不论在作物和家畜方面都是如此。美国式的现代化农业往往只使用少数的几个品种,而过去的传统农业则使用众多的本地品种。减少遗传的多样性,对于农业生产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旦病虫害爆发,由于品种的单一可能全军覆没。1970年美国玉米叶枯病,使全美15%的玉米产区颗粒无收,就是因为所有种子都是来自一个易感叶枯病的品种。

    (三)大量消耗能源,能源利用率低美国现代化农业是典型的“能源集约农业”,美国每人一年中消费的食物,是用1吨汽油生产的,如果全世界各国都采用这种能源集约农业生产方式,那么占全球目前消耗量50%的汽油要用来生产食物,全球的石油储备在15年内就要告罄。

第7篇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推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风险,具体来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事农业劳动的素质比较低

目前在我国的总人口中,农民占到了9亿多,有一大部分的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基本上都是文盲和半文盲。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对农民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农民的素质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从上表对农业大省河南省的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农业人口中的老龄化非常严重,这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因为到城市打工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农村中从事农业劳动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集中在小学或者初中的文化程度。老龄化和文化程度较低都对我国推行农业现代化非常不利。

(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新技术推广存在较大风险

在我国的农村,尤其是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目前采取的仍然是粗放式经营。这种经营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致使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等自然灾害加剧,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成果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研究成果的转化上发展缓慢,许多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无法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由于长期以来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农村基础从事工作的科研人员较少,没有健全的机构组织,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研队伍。因此在农村推广新技术存在很大困难与风险。

(三)农业现代化的投入较高,存在着金融风险

在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含量大都已经达到了80%以上,基本上已经全面实现了良种化,喷灌和滴灌技术已经全面推广,在一些大型农场里,遥测、遥感和计算机控制拖拉机技术已经开始使用,互联网在农民中的普及率也很高。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进行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使用,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在建国初期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并且采取了“剪刀差”经济政策,农民的原始积累比较少,而且由于我国的农民福利制度相对落后,农民要在教育、儿女婚姻和养老问题上花费大部分资金,因此我国农业发展所需资金短缺。

(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目前的农业基础设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原有的设施陈旧。由于长时期无人维护和修理,以农田水利为代表的许多重点农业基础设施存在着陈旧老化的现象,严重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二是管理混乱。由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经营分散,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存在只用不修,缺乏管理等现象,这种混乱的现象急需规范。三是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不足。农民靠天吃饭的意识仍然比较强,不愿意对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农业设施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四是农业生产中所需的农资和农机具的装备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障碍。

二、政策性科技保险市场需求的经济学分析

(一)政策性科技保险保险的“需求不足”

农业现代化可以解决我们国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甚至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农业发展好了,整个社会都会受益;同样如果农业发展遇到了问题,受损的不仅仅是农民,整个社会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农民购买政策性科技保险这种“产品”、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从而保证整个农业经济的良好运转,这样就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向受其好处。因而政策性科技保险属于一种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这种正外部性主要体现在农民对政策性科技保险需求的正外部性。城市轨道交通“消费”的正外部性,表现为市民购买城市轨道交通的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而边际私人成本大于边际社会成本。私人成本收益和社会成本收益出现了差异,从而导致正外部性产生。农民购买政策性科技保险进行“消费”的边际私人收益为MPR,整个社会从全国人民“消费”政策性科技保险中可以得到收益,我们把它称为边际社会收益,记为MSR,MSR大于MPR.。农民“消费”政策性科技保险的边际私人成本为MPC,而整个社会的边际成本为MSC,从图中可以看出MPC大于MSC。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农民和社会分别确定出了自己的最佳均衡量Q1和Q0,结果农民的的最佳“消费量”Q1小于整个社会确定的最佳“消费量”Q0,政策性科技保险出现了“需求不足”的现象

(二)道德风险导致的市场萎缩

委托人和人之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保险公司在推行政策性科技保险的过程中,由于作为投保人的农户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发生道德风险。当保险合同签订完之后,取得保险合同保障的农户可能投资于风险较大的农业项目,或者是在经营中不再像签订合同前那样精心管理自己的项目。所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更大的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保险公司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些情况,如果参加投保的农户投资的项目成功,他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而保险公司只是获得固定的保险费收入。但是如果投保农户的投资如果失败,保险公司就要支付很大的赔款,而投保农户可能仅仅承担很小的损失(在下图分析中,为了方便我们假定损失为0)。因此从参加投保政策性科技保险农户的角度来讲,如果不遵守合同,投资于那些风险大的项目获得的收益的期望值要高于投资于保险合同中规定的那些风险小的项目获得的期望收益。所以道德风险产生,保险公司的风险变大。农户获得保险合同后,投资于高风险项目可以获得5个单位的收益,大于投资于合同中规定的低风险项目获得的4个单位的收益,收益大的原因就是上面分析的:违反保险合同投资于高风险项目,一旦成功获得高收益,失败的损失却很小。因为现代化农业的风险和资金的需求都很大,所以我们假定如果得不到保险的保障,收益为0。因此,对于经营高科技农业项目的农户来说,占优策略是选择投资高风险的项目。那么对应于农户的高风险项目的策略,保险公司的占优策略是不承保。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博弈最后的均衡结果为:(投资高风险项目,不承保)。由于道德风险导致了政策性科技保险市场的萎缩。

三、政策性科技保险产品的设计

(一)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保险产品设计

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例如新品种的培育、新技术的研究等,这个过程一般耗时非常长,而且投入非常大,如果成功,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如果失败,所带来的损失也同样非常巨大。正是由于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多数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贷款,这样就会使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因为资金的短缺而无法开展。如果保险公司在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上提供一定的保险服务,就有可能改变这种状况。具体来讲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1)由科技创新项目的贷款申请者支付一定保险费,如果项目失败则保险公司负责归还银行的部分或者全部贷款。(2)保险公司作为担保人,直接给高风险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供信贷担保。保险公司可以收取担保费作为保费收入。(3)保险公司与科技创新项目的信贷申请者共同分担风险,最后共同分配项目的利润。

(二)针对农户经营农业新品种或采用新技术时的风险进行产品设计

目前我国农业新技术和农业新品种的推广率都很低,因为我国多年来的传统小规模的农业耕作模式制约了农民的创新意识,同时由于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在进行良种推广和新技术应用方面受到很大限制。这些问题的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民害怕打破传统的这些创新会带来损失,而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又太低。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保险产品设计:(1)针对某种农作物新品种或新技术在某地区推广实验阶段的风险进行保险。保险公司可以联合种子公司或者科研单位与农户共同签订合同,如果出现风险,则保险公司和种子公司或科研单位共同支付农民损失。具体损失支付比例,保险公司和科研单位可以共同商定,可以采取损失与将来利润挂钩的形式。(2)保险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农民支付保费,如果发生损失保险公司赔付。保险公司也可与农户签订与利润相联系的保险合同。

(三)对农民购买农资及大型农机具的贷款进行保险

在进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购置一些昂贵的农资及大型的农机具,通常农民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由于道德风险的原因银行通常不愿意进行贷款,保险公司可以对此进行保险产品的开发。农民购买保险,由保险公司作为担保人对农民的贷款进行担保,如果农民发生还款困难,则保险公司进行还款。这种方式要由政府的优惠政策或者直接的资金补贴。

四、开发适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性科技保险应注意的问题

(一)政府应当对政策性科技保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农业现代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发展的好坏对整个社会都有巨大的影响,正如前面的分析,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农业现代化展好了,受益者不只农民,而是整个社会,如果我国的农业发展不好,受损的也不只是农民自己,会涉及到全社会。由于政策性科技保险保险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所以如果科技保险完全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其攻击和需求完全由市场决定,则必然导致供给不足或者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实行政策性的科技保险,必须由政府主导,由国家政府进行必要的扶持和政策上的引导。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法律手段、税收杠杆、行政措施等来搭建保险体系,使科技保险真正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

根据以往的经验证明,在农村推行的保险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的意识问题。农民对保险的认可度直接决定着对农业保险的需求,要想在农村顺利开展农业科技保险必须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民是主体,在农村开展科技保险,农业当然也是主体。为了改善当前农民参保意识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海报、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

(三)培养专门的科技保险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