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26:10
序论:在您撰写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8801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这是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本文试探讨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求教于方家。
一、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课程有着非常明显的学科特征,所以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不同的核心素养。比如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明晰初中历史的时空观念,要求学生将每个时空中的重大事件以特有的方式贯穿起来,放到时空中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懂得在时空中理解历史事件,并将各事件进行关联,体会不同时空中历史变化的延续性,体会历史事件中的局部和整体。这个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这样的教学目标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与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整合,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又比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就要选取合适的史料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在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下同)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党的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腾飞及历史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搜集与农村实行前后的面貌、深圳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前后的面貌等相关的图片、文字、音视频资料,并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而让学生通过史料进行实证,证明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小组可采用同组异质的原则,每组四至六人,自由组合,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同一小组中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史论结合进行分析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核心素养
自主探究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课堂的主人。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是要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如在七年级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研究中,真正去探索南方经济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展示研究目标,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处理。其次,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再次,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图表,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指出南北地理分界线,区分南方、江南的地理范围,找出南北方的两条大河。学生在小组内部的交流过程,就是历史理解这个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通过交流,学生真正理解了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过程,理解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研究成果,并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在多环节学习中通过主动参与探究,逐步形成了历史观念和历史价值观,切实提升了核心素养。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精讲多练,使学生在能力训练中提升核心素养。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但在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九年级《“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一课,在导读中提出了让学生思考“巴黎公社”这个政权有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失败的。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个导读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思考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课本上展示的史实进行论证,引导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多角度、多层面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课本上为学生展示了拿破仑三世被俘的过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佐证,从而让学生了解拿破仑三世被俘前后的历史。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查找巴黎公社形成的特点以及“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条件,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研讨及全班展示交流、辩论。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断学会如何主动进行历史的学习,这对其历史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基于核心素B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浅议21世纪以来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J].历史教学月刊,2015(10).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优化;价值观念
引言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历史理解以及简式素养。同时要增强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有效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学科教育特色,紧密依托于具体的学科知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之后,形成具有历史特点的思维品质以及关键成就,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
一、准确设置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明朗
由于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的指向标,所以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在历史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沿着教师所设定的教学轨道,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前进,从而逐步强化学生的目标感,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当中要使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技巧和历史学习技能以及知识转化能力和情感态度进行教育教学的提升。教师在目标设置的过程当中也要根据学生在具体学习中的知识掌握状况和知识掌握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和设计。例如:当学生在学习唐朝经济发展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开展分层教学引导,强化学生在分层学习中的创造能力和联想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思路,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较强的时间性,需要学生在学习和思考当中养成良好的积极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并且在稳扎稳打当中努力的探索和前进。教师要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读懂历史并且理解历史,思考历史当中的深层次价值,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唐朝经济发展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在网络上搜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PPT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性的教学,教学生展示唐朝城市的布局,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唐朝的经济发展,使学生通过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做唐朝当时的向导,引导其他同学在聆听当中感悟,当时唐代经济发展的盛况。教师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在历史核心素养学习和养成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并且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当中保持自己的观点,逐步的转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三、加强核心素养宣传力度,提高教学专业性
教师在历史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当中,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的拓展,由于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需要教师进行深层次意义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蕴含的深层次韵味。教师要在核心素养教学时增强自身的专业性,这位教师在教学当中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才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正确的学习心态,每一名历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历史教学内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开拓自身的思维,在历史教学当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了解教材当中每一个细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动态教学当中,强化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在学科探究当中的核心素养养成。只有教师对于历史教材以及学生两方面进行深层次的了解,才能够在教学当中游刃有余的把握,学生以及教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掌握扎实的历史学习概念,不断强化学生自身的历史观念,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一、引言
我们通常所说“历史”,实际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加以界定,其一为真实存在的客观历史,亦即在现在时间节点之前所出现的各类人物、事件等项内容,其依靠文献、建筑、考古文物等形式留存至今,是历史研究的客体;其二则为学习者主观印象中的历史,即依靠对客体进行研究所形成思维印象。对于高中生来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建立于两个历史界定方面的无限接近过程之中,将这两方面拉得越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越成功,其导向功能的发挥作用也就越大。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
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高中生所有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特定表现与吸纳形式,此类素养同历史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密切相关,是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相应思维品质及能力,其中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历史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其中所包含的意蕴是非常深远的,如历史时空观念、历史唯物主义、历史问题解释、家国情怀感触等,皆属历史核心素养的构成部分。其中,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属于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理论指导方法,它最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这种观念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以之为参考,对人类发展历程加以了解,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再者,历史是处在不断变化和流徙过程中的,出于把握人与事物衍生变化特征的考虑,便应当构建一个时间框架,且使时间框架归属于特定的空间范围,由此造成了学习时所需要的时空概念,这亦应当认同为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性要素,如果能够将时间同空间进行合理结合,才能继而做到融古今为一脉,达体用为一炉,产生科学的认知效果。另外,我们可以认为史料证实属于必要的历史学习方法,属于历史核心素养取得过程中的环节保障,学生借助对史料的感知、分析、评价等,从中找到为我所用的信息内容,产生对于历史的基本客观认知,在此基础上的历史解释,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情感、价值观念,特别是家国情怀等,均可谓之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教师达到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效果的准备
(一)转变关注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对自身关注点进行积极转变,使思维方向产生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养习得与培养,也就是要在教学之前,乃至教学之中及之后,把关注点真正落实到如何养成核心素养上面去,由原来的致力于探讨教什么,转变为致力于探讨学生学会了什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历史教育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使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均能得到呈现,一方面为学生奠定坚实有效的知识储备、技能基础,另一方面也应当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得到培养,带动学生更接近于核心素养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高中历史教师还应当对课程观念进行调整,思考怎么样把知识培养变化为素养培养,亦即认识到,只有可以成为素养的知识,才真正值得向学生传输,并因而掌握这种素养类知识的传输方法。事实证明,只有历史教师这样想,且这样去做了,才能清晰梳理核心素养的认知,以便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彰显教师的个性化特点,保证学生在每一次课上都能有真正的收获。
(二)认清目标点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双向进取的过程,它既要关注学生对核心素养的习得,也要关注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的实效性,为了保证这两种效果的实现,教师应当明确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做好相应的教学调整,如前所述,按照“核心素养”概念的基本认知,再参考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认为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情感及价值观念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合理化渗透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历史教师能够于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化渗透,也就是说,要让核心素养同具体教育过程统一起来,以起实现历史核心素养教育的真实化,而非仅停留于空洞的理论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具体的教学过程一定要保证核心素养的统摄功能,教师在此统摄功能下,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效介入,介入时可以从多个环节着手,比如对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对合作探究的有效组织、对情境问题的积极创设、对情感体验的促进增强、对多元评价的理性构建等。
四、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为了满足上述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目标,且让教师准备工作真正得到落实,在讲授具体历史内容时,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做出策略上的调整。
(一)以核心素养引导评析历史事件
人们在对某个具体历史事件进行评析时,很容易带有主观色彩,以自身背景对事件的合理性、影响作用等加以理解,造成了主观历史与客观历史的疏离。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当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历史事件过程中,应当积极避免自身感彩的过多介入,从而保证不会因自身主观情绪影响学生的正确判断。比如在讲解到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强化问题时,教师即需要以客观的立场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在图片中让学生看到汉朝、宋朝、明清等几个不同时期,皇帝与朝臣在议事时候的状态,让大家分析几张图片中存在的差异。学生很容易能够发现大臣从最初的坐而奏事,到接下来的站而奏事,最后是跪而奏事,可谓越来越谦卑低下了。接下来,教师以明清时期历史为大背景,带领学生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接下来教师则要求学生回到现实环境中来,重新审视我国古代君主制度强化的影响。这种利用图片进入真实情境,再还原到现实加以理性思考的做法,是以核心素养引导评析历史事件的合理途经,有助于帮助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等方面能力的进步,且可以使之将历史思维应用到平时生活里面去。
(二)以核心素养引导开展史实教学
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历史事实时,一定要保证知识传播的真实无误,这是因为史料对于学生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具有基础性作用。为此,教师一定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知识点都加以认真核对,用负责任的态度,帮助学生接触这些内容。举例来说,当讲解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关内容时,其中会涉及君主制度演变知识,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教师要按照时间轴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各个时期君主制度的史实,像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秦汉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到明清的君主集权制度演变等,使学生在真实史料的带动下,自主总结历史演变规律,且进一步分析这种规律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亦需要以史料为基础,帮助学生分析其间的关键点,以保证学习效果即核心素养导向的完善化。
(三)以核心素养引导历史观念进步
唐代名臣魏徵去世时,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事实正是这样,人们借助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可以由此产生有益于自我发展的人生启示,这也是历史学习于现实有所裨益的重要方面,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性引导作用。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具正能量的历史观念引导,让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带动下产生尊重、自由、自信、平等等思维观念。比如在接触到中国近代反抗侵略、求取民主的思潮内容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到从1840年开始,各国列强的侵略同我国人民顽强不屈的反抗斗争事实,也要让学生同时意识到我国人民所处境遇及反抗的决心,即史实与情感两者兼顾,以带动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与巩固。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学习、、等项知识内容时,真正理解我国革命变化及发展的总趋势,了解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并在潜意识里产生尊重他人、人人平等的思想。总而言之,教师利用把历史知识和相关精神内涵结合起来的办法,会让学生主动挖掘历史史实所附着的思想内容,且使学生能够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对这些思想内容进行有选择的吸收,成为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总结
对于当代高中生而言,历史学科中的知识内容同自身生活是存在一定时空距离的,因为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其对历史的深度体验变得非常不容易。而同时,由于教育理念的不落后、教育实践经验的不完善,课堂与学生也同样有着相互阻隔的问题。这两种阻隔的破除要求,给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若是教师可以用核心素养为导向,依靠其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要求,从事件教学、史实教学、核心价值观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改进,以抽丝剥茧般的耐心,和学生一道投入到身临其境式的历史现场中去,将有可能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思考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增强其批判与反思的能力,向着理想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态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2):44-49.
[2]李熙.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以时间观念为例分析[J].新课程(下),2015(13).
[3]朱能.改变学生“简陋思维”的历史解释教学[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20-21.
[4]虞文琳.“历史解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
[5]王少莲.选用“间接史料”需理解“中间人手”的时空与观念[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
[6]栾永强.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7):190-191.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有效性
历史学科对学生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考证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之所以在初中阶段加入和深化历史内容,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借助历史科学的逐步推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历史学科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及对古文明的发展探究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核心要素的定义
核心要素指的是学生为达到自身发展进步及新时展的能力,也是学生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而时空观念、历史文化、历史文明、历史价值观等,是现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授课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导向。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凸显历史学科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文化价值,紧紧跟随新时代的发展脚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促使初中学生学到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其更全面的历史核心素养,为以后更深入地探究历史知识夯实基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主要包括基础文化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等,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首要核心。通过培养核心素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文化底蕴,培养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素养要高于知识与技能,技能重在侧重个人的能力,素养不仅包含个人的能力,还包含能力之上的综合素养,在个人思想品德方面有更深的意义。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不断持续的学习,以及教师细心的教学慢慢获得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持续不断学习的过程。学生核心素养与21世纪下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质与能力相契合,不但可以督促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发展,还可以指导授课教师更深入地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使新时代下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使其更具可操性。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部门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教育改革,是当下教育任务的难点和转折点,教育工作者应有临危不惧,敢于挑战的责任意识。
二、现阶段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足
相关教师应明确历史核心素养的主旨,深入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基础文学理论,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方式更贴近历史学科内容的本质特性。有些时候,历史教育者对历史核心素养未能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元素构成未能有效地综合,导致对历史核心素养元素的认知零碎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历史核心元素的组成部分,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在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一)制订准确的教学目标,指引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借助教学课堂要达到的效果。制订准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指引教学方向,还能保证课堂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课堂教学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教学目标的树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深刻的影响。历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对历史核心素养有深刻的领悟,将标准的历史课程研究透彻,严格把控历史核心素养的准确目标间的内在关联,并要充分认识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也是逐步递进的,不能为追求素养质的发展而忽视学生量的吸收的能力,不能将所有的核心素养集中在一个课堂中。如在讲解唐朝时,为让学生深入了解盛唐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可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进行系统分层,考虑有哪几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开展本节课堂,深入考虑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向学生提问,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怎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等。
(二)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是授课活动的组织领导者,教师本身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历史教师熟练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情况、教材和教材教学纲要,借助明确的教学方向,科学有效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提高帮助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正确性,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全面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表面含义是学生对历史文化了解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借助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科学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历史事件有更准确、科学的解释,依靠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该事件在当时造成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借助新颖的授课模式,提升受教育者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历史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借助新颖的授课模式,综合多个历史核心,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爱好,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新颖的授课模式可以是创造问题情境,完成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分析,对知识点的理解,对知识点及重点的总结,以实现历史学科的策略目标。新颖的授课模式可以改变学生的主观意识对教学环境的认知,新颖的授课模式对授课内容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启发性,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娱乐性,增加历史课堂中授课过程的趣味性。新颖的授课模式对受教育者研究问题的积极性有所激发,并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有创造性的思维主观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死记硬背地学转变为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后去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途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突破口,制订创意情境的多元化,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调动学生内心对历史疑问的研究欲,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在问题的设定上设置悬念,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认证意识和历史问题的解释能力。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引出一个有悬念的问题:“运动自爆发以来,作战节节胜利,在东征取得胜利后,社会经济全盛发展。但是,由于某一事件的发生,直接改变其命运,如昙花一现般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抛出这个问题后,学生的兴趣点被激发,主动查找相关内容,以探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高速发展,并对知识有更深入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授课教师也可以准备其他辅助教学手段,如在讲解唐朝鼎盛时期经济发展的课程时,可提前制作好唐代时的地图,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为其他学生讲解每个地方不同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差异,学生“穿越”到唐朝,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自主分析相应的历史内容,主观地讲解自己对唐朝历史文化的理解。历史资料的理解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讲述有效地总结出自己对历史的观点和看法,是对历史价值观的真实体现。
(四)普及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历史核心素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普及力度是当下历史教育的重要工作。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必须熟练掌握核心要素的含义,通过对此的熟练掌握,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历史教师应当紧跟时展的脚步,自主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应该对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将教材内容熟记于心;还应该有目的性地学习,增加理论知识。教育部门也应当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结构化的培训,以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为倡导者,与学生同发展,组织团体研究相关学科书籍,将理论中的历史核心素养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丰富程度,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堂内容,授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讨论学习,学习完成以后,教师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归纳和分析,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科学的讲解和评判,使问题得到有效的改正,使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师要全面贯彻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培育。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以历史学科的教学实践为条件的,在当下的历史授课过程中,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为学生培育历史核心素养提供支撑,不仅可以让初中学生的体会得到深化,增加初中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可以使其历史文化底蕴得到有效的提高。初中历史教师要以历史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组织探讨授课“战术”,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推进学生核心素养而助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分层教学
引言:高中历史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历史核心素养包含的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内容。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学习状况、教学要求等,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才能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水平。
(一)在核心素养下完成学习群体分层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面向所有学生,其教学目标要以“帮助所有学生提高学习水平”为主。但是,学生都是独立的、具有差异性的,此时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坚持“因材施教”及“以人为本”教学原则,为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课堂主人翁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助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要想进一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水平,历史教师应结合学生状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引导学生分层学习,接着科学分配、管理各层次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
比如,历史教师在人教版必修一“”一课教学中,要结合“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时空观及历史理解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化设计,即教师为各层次学生分配难度不一的学习任务,待各自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可鼓励差生及中等生挑战上一层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从而帮助学生改善整体学习水平;如①的酝酿与爆发的过程是什么?②思想传播内容是什么?③结局是什么?教师可为各层次学生分配难度不一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独立解答问题,从而使其感受到自我价值,帮助学生树立历史知识学习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1]
(二)在核心素养下完成教学问题分层
提问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提问的方式,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在新知识掌握成熟度方面有一个充分的理解。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合理设计、抛出问题后,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答案,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此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完善学习方案;比如,高中生在学习中往往压力较大,若教师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历史史实,对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有效性具有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可设计、运用低、中、难三个档次的问题,由易到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
比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人教版选修四“东西方的先哲”一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况等合理设计如下问题:①孔子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一个过程(笼统的诉说);②孔子的思想观念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③东西方的思想文化有什么融合点和不同点?教师可采用设计三个难度不同档次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然后要求学生由易到难逐一作答,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知识,为学生培养历史学习自信心,让所有学生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都能提高个人学习水平及能力,实现为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改善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2]
(三)在核心素养下完成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是温柔的、善良的,所有高中历史教师都渴望每一位学子得到良好的发展,不过,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必然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理解知识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教师要结合各层次学生状况,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如优等生教学目标为“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核心素质,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水平”;中等生教学目标应设计成“要求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可以利用所有知识对历史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而差生学习目标应设计为“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学习计划”。通过科学的设计分层教学目标,才有助于学生不断进步。
比如,教师在人教版选修六“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长城历史意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深刻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帮助学生培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对于中等生,教师应要求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中长城产生的作用及影响有一个充分了解,感悟长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对于差等生,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长城所具备的建筑风格、规模、结构,通过合理的铺垫,帮助学生对中国历史遗迹有一个正确的领悟。高中历史教师采用教学目标分层方式组织教学后,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帮助。
(四)在核心素养下,结合学生能力,完成作业分层设计
受新课改、素质教育等因素影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期间,要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创新。历史学科具有明显的文科性质,教学中绝不可一昧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要点;而是应该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历史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掌握历史内涵、历史内容。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实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教学目标。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教师可将作业分成两层:第一层,是基础题型,即所有学生的必做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第二层,是拓展作业,即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的相关问题,如“的进展有什么利弊?”等,帮助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拓展思维、培养思维运用能力,使学生深度理解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学有所获的学习目标。[3]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下结合教学要求、学生状况运用分层教学法组织历史教学,通过对学生予以合理分层,并配合分层教学,将实现为学生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历史学习效果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探究[J].西力甫汗·阿不都拉.科学咨询.2020(16):216-217
【关键词】自能管理;管理技能;管理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1-0019-02
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要落实这一要求,就要重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自主发展”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成就出彩人生,最终能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和生活品质的“全面发展的人”。
一、树立自能管理意识,挖掘自能管理潜能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智能。作为班主任,如果能深谙每个学生的差异,了解其优势潜能,在教育教学中引导他们树立自能管理的意识,增强自我管理的信心,大胆说“我能行”,那么他们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众所周知,学生的行为是由理念、意识和思想支配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其主观思想意识、动机、信心等尤为重要,有了强烈的自主发展和自能管理意识,就能主动克服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干扰,激发出自我管理的潜能,他们一定会显现出无限的能量,不断创造出新的佳绩,从而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为了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让他们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进行策划、管理与实施,我们班由班主任和家委会担任顾问,鼓励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自主策划一次有趣的实践活动――在大型商场现场自主制作一些魔术气球,然后进行义卖,义卖的钱作为班费用于组织一些新的活动。班干部先进行了活动策,确定了活动目标、分工等。然后根据班里每个人的优势特点,自行进行分工,力气大的为气球打气,心灵手巧会做魔术气球的同学制作多彩的花样气球,口才好的同学打扮成小丑样子来做销售等。这一系列活动过程全部由学生摸索着进行组织和安排,家长只在关键时候当当参谋、出出主意。结果,这种现做现卖且物美价廉的魔术气球的销售方式,吸引了众多的大人和小孩,尤其是小孩子们见了更是流连忘返纷纷购买,有些大人见状也伸出鼓励之手支持孩子们的义卖活动,其火爆场面出乎学生的预料。短短一个小时,孩子们用自己的自主和自能管理行为赚到了189元班费,体验了劳动的快乐,体会到了自主创造的价值,挖掘出了无限的潜能。这样,在无形之中他们就悄然树立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开启了自能管理的大门。
二、尝试进行自能管理,锤炼自能管理技能
有了自能管理的意识,是进行自能管理的前提,但仅有自能管理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自能管理的技能。有了自能管理的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自能管理,实现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
怎样才能更好地锤炼学生的自能管理技能呢?用什么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呢?笔者认为,就是要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一些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锤炼学生自能管理的技能。
第一步,完全由班干部组织学生研究制订方案,畅所欲言,汇聚众智,让全班学生建言献策。
第二步,选取什么样的系列实践活动,学生集思广益,民主筛选。学生纷纷提出,大家都很喜欢魔术气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着制作,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一项技能,又可以以此作为载体培养自能管理的技能。
第三步,组织系列活动,锤炼自能管理的技能。假期,由班干部集体研究,聚集到学校,开始为期三天的制作魔术气球学习。教练由会做魔术气球的学生担任,由班干部安排学生分组学习,学生完全自主安排组织和学习的活动。三天时间,孩子们不顾寒冷,每天坚持到校。由于经验不足,气球经常突然爆破,孩子们克服了恐惧心理,自己摸索经验,接连学会了制作三叶草、花朵、动物、吉他、背包等十余种不同的魔术气球的造型。回家后,还自我加压反复练习,短短几天时间全班同学都掌握了制作魔术气球的技能。整个活动全程都由学生组织实施,锤炼了自能管理的技能。老师和家委会只是在学生过程中负责观察、监督与评价。
第四步,这样,在“我能行”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掌握了自能管理技能,尤其是锤炼了自能管理的能力,也为自能管理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初步落实了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将来的学习、择业和创业竞争,抢占先机,取得成功,铸就辉煌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自觉进行自能管理,养成自能管理习惯
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锤炼了自能管理的技能,历经反复练习,才能真正形成自能管理能力。有了意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真正走向成功,还必须引导学生在自觉进行自能管理过程中,养成自能管理的良好习惯。
为了养成自能管理的良好习惯,每学期都会由学生自觉组织多种活动。例如,每次距离开学不到一周时,全班同学们便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围绕“我为开学典礼做点啥”展开热烈讨论,完全由同学们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大家都迫切想为学校开学典礼做出贡献。达成共识以后,学生便用自己制作魔术气球的专业技术承担起装点开学典礼的任务。同时,为了让学长给新入学的学弟、学妹们留下深刻印象,气球制作还不断增加一些新的难度,创出一些以前从未做过的花样,制作出一些新的气球,像老虎头饰等。同学们自由、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自由创新、实践和超越。全校师生在全班小魔术师们的带领下,用手中五彩缤纷的大长气球,创造性地制作了头饰、动物、宝剑、棒棒糖、背包等多种花式气球,同学们在落日的余晖里用下午的战果将楼梯扶手装点一新,当一个个美丽的气球柱站在甬道两旁时,美丽的校园顿时变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将学校变成了彩色的气球海洋。用自己的劳动每一次都会为新学年的开学典礼绘出一副灵动、有趣的智慧画卷。次日的开学典礼上,全班同学牵着一年级学弟、学妹的小手共同入场,他们特意制作的生肖小老虎头饰,让学弟学妹们感受并体验到了市实验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为市实验小学的学长传帮带活动增添了新的亮点。通过开学的系列活动,同学们的自能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
每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先在班内进行演练,然后再排兵布阵、登台展示,每一位同学都受益匪浅。校领导的先进管理理念给予同学们大显身手、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平台,在实践活动展示过程中,同学们懂得了责任、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创新,学会了创造,更增强了自能管理的信心。
不仅开学典礼的实践活动如此,每年的教师节、母亲节等,同学们还用绚丽多彩的鲜花表达了对老师、母亲的敬意。今年教师节,五六班同学们主动提出了用自己的双手为全校老师们打造了一个特殊的气球花园,用真情表达了对老师们的祝福和敬意。他们用一下午的时间在三叶草的基础上自行研发制作了五个花瓣的花朵。当教师节早上,同学们早早来到学校,穿上小丑服装,将花朵送给走进校门的每位老师手中时,每一位老师都满怀惊喜地接过了包含真情的气球花,热情洋溢的笑容给了孩子们莫大的鼓舞和赞许!阳光下,那朵饱含真情的气球花尤其耀眼夺目,班级自能管理养成初见成效。
同学们怀着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自觉应用技术,而且技术上日臻成熟,逐渐养成了自能管理的良好习惯,培养了自主发展的能力,发展了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学校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暇.因为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必将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教学必将取代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学.
1核心素养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同职业上的实力与人生的成功直接相关的涵盖了社会技能与动机、人格特征在内的统整的能力.牵涉到不仅“知晓什么”,而且在现实问题情境中“能做什么”的问题.“核心素养”的核心既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也不是单纯的兴趣、动机、态度,而在于重视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课题所必须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及其人格品性.
2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
高中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式教育:“要改变课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物理教育应该以探究式教育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促进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内在品质.
华盛顿大学物理教育研究组编写的“探究物理(Physics by Inquiry,1996)”一书的前言中指出:“探究物理由一系列以实验为基础的单元组成,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入物理学和物质科学.学生通过深入地研究简单的物质系统及其相互作用,获取科学过程的直接经验.学生从自己的观察入手,发展基本的物理概念,使用并解释不同的科学表达方式,建构具有解释和预测功能的模型.所有单元设计都有明确的目的,发展学生的科学推理技能,提供将科学概念、表达方式和模型与实际问题建立联系的实践活动.”
物理学是在不断追求认识统一性的探究过程中发展的.物理课不应当是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习题的结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过程.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这是体现物理学的本质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相统一的要求,是国际物理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3核心素养体系下的探究式物理教学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教师素质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核心素养体系下的探究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教学组织形式.
3.1课堂演示共同探究
(1)适用: 这种组织形式一般针对新课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实验,由于实验器材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或是实验难度大,仪器精密,要求很高,或是具有危险的、有毒的一些操作,学生不能够直接操作实验.如一些电学原理实验:原电池、变压器等;或者是一些小实验,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师生共同探究.
(2)操作:①准备实验仪器,结合仪器对实验步骤进一步调整完善;(主要由教师在课前进行)②明确探究目的,进行适当的猜想、假设;③制定探究方案,明确探究所需仪器、制定探究步骤(这一步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完成,或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④师生共同实验,发现问题,记录实验现象、结果;⑤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结合以前所学过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⑥师生一起对实验进行总结,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 ⑦共同得出科学的探究结论.
(3)意义:在这类操作中教师是表演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观察者和参与者(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保证能够满足演示实验的一系列条件.这种组织形式学生不必做太多的准备,但需动脑、动眼、动耳、动口等.这种方式不需要往返于教室和实验室及其他场所,而教师要事先准备,使得实验可见度大效果明显,便于观察,并且确保实验成功,但学生动手相对较少.在这种实验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问学生,让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的设计.虽然不是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但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或教师的不断设问学生的思考回答,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可以很好的提升同学的专注力、记忆力和思考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很好的培养与他人积极交流、多样化表达的能力,形成学会改变,包括接受改变、适应改变、积极改变和引导改变的能力.
3.2分组实验探究
(1)适用:这是最典型的探究教学形式,基本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求,是我们所倡导的积极探究方式,也是学生最喜爱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目标,教师做好周密安排.各实验小组成员合理分配,实验时做好分工,使得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分组实验探究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课堂上的分组探究,主要针对一些较小问题的有目的的探究;第二种是到实验室进行的分组探究,主要针对比较重要的物理规律的开放的探究;第三种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组成的兴趣小组,主要针对能力提高或者是进行一些课题的研究或研究性学习.
(2)操作:①明确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所需仪器、制定实验步骤(根据教学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②准备实验仪器,结合仪器对实验步骤进一步调整完善(根据实验所需,让学生自己到实验室挑选仪器,根据所能获得的仪器适当修改实验方案);③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发现问题,记录实验现象、结果;④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处理;⑤对实验进行总结,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 ⑥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⑦教师评估,指导,小组间的交流;⑧学生最后总结.
(3)意义:利用分组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对物理教学中的一些规律、问题进行更加形象直观深入的理解,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包括对实验方案的修正,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分析、总结,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分组实验过程中,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也给了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通过分组实验探究,让我们的学生学会了做事(包括职业技能、社会行为、团队合作和创新进取、冒险精神)、学会共处(包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同理心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学会发展(包括促进自我实现、丰富人格特质、多样化表达能力和责任承诺),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3.3户外体验探究
(1)适用: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些涉及到生活生产的设备和仪器,一般中学也不可能把一些大型机械买回(有些也无法买,如船闸等)专供参观和演示.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户外进行体验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曲线运动中的圆周运动时,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走进大型游乐场,体验荡秋千、海盗船、摇头飞椅、过山车、丛林飞鼠等等,体验圆周运动、超重失重.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身体验,物理教学应该大量增加学生的这种亲身体验的机会.
(2)操作:①明确探究目的,制定合理探究方案;(有时可以先适当的进行理论上的研究)②考察探究地点、条件是否具备(根据所需,由教师或学校出面进行联系);③学生各自制定方案,设计表格,准备记录实验现象、结果;④现场在教师(或当地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体验探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结果;⑤对结果数据进行处理;⑥得出科学的结论;⑦相互之间进行交流;⑧教师评估,指导;⑨学生最后总结,写成报告;⑩教师将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奖鼓励.
(3)意义:这种形式要求与有关单位联系,保证参观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应注意交通及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在探究中学生们不断的将自己平时在课堂上学习所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体会了知识的实用价值,感受了用自身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对碰到的问题不断的分析解决,学生的自我实现、丰富人格特质、认识自然、认识环境的跨学科素养得到了发展,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创新进取、相互交流、信息互动的能力,使终身学习的能力获得很大的提高.
3.4家庭式亲子探究
(1)适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利用家庭中常用的一些生活用品或发动家庭成员来完成探究比较可行.课题要求难度不大,器材容易找到,观察现象比较直观,活动过程中一般没有危险.如探究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观察水的沸腾,模拟安装家庭照明电路等等.
(2)操作:①明确探究目的,制定合理探究方案;(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选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结合各自家庭特点进行合理选题)②学生与父母家庭一起制定方案,设计表格,准备记录实验现象、结果;③家庭共同进行动手探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结果;④对结果数据进行处理;⑤得出科学的结论;⑥教师评估,指导;⑦家庭最后总结;⑧学校将家庭的探究结果进行评奖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