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范文

时间:2023-08-17 17:35:02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1篇

平面设计基本要素对健康传播平面材料影响。健康信息通过设计人员将基本要素进行创意编排、合理搭配,把原本复杂专业的健康信息转化为形象生动、简洁易懂、科学严谨又附有美感的健康平面材料传播,激发读者共鸣吸引受众的眼球,将健康信息传播理念深入人心。反之,若设计人员健康专业知识匮乏,不及时提高自身能力,将不科学的错误健康信息和平乏的传播材料带给受众,既误导了受众对正确信息的需求,又影响了健康信息传播的效果。

2平面设计基本要素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的应用

如何将平面设计基本要素灵活、有效运用到健康教育平面材料制作中,并通过其引起大众的共鸣,达到健康教育与促进的传播意义,这是设计人员必须好好把握的问题。(1)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创意构思的应用。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也是一种附有文学修辞的艺术形式,创意的基础也来源于生活。健康教育平面材料通过个性的创意创作传播信息,创作中的“创意”针对传播目标、受众人群和文化背景等三个方面,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写实僵硬的医学信息主题形象艺术化,以简洁鲜明有趣味的画面展现。好的创意通过表现手法的大小对比、色彩变化、字体符号、动物人物等形式,达到了快速冲击目标大众视觉的效果,使其从中获取信息,好的健康教育平面材料创意则要符合人性,迎合大众的需求切入点,通过传播信息的个性化符号,让受众从直观的信息中找到健康信息需求点。(2)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构图的应用。构图是为了合理编排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者的主次关系。设计人员从策划整体传播方案,确定主题内容、目标人群、投放范围这些目标依据,再以解决人们的知识需求为指导,运用所掌握的设计技能,对构图中图形、色彩、文字进行主次分割应用,通过对比、调整完善版面形成设计稿。如拒绝二手烟的户外广告《拒绝这种传递》运用白色为底,图中一只手以接力棒的形式拿着点燃的香烟传递,另一只手则表示拒绝,图片上方文字分别由大、中、三种字号划分出主次组合排列,使用整个广告更加简洁、生动,视觉冲击力强。所以设计者更要仔细研究基本要素的设计所指,注意整体构成的视觉效果,能否有效吸引公众的视线直白表述传播的信息。1)创新图形,提高受众视觉冲击力。图形在平面设计中有较大的优势,它是一种通过影像和色彩来表达内容的视觉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可以准确的了解图片所表达的信息。创意图形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是必不可少的,可随版式调整不同形状圆形、矩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形式,或将几个图形搭配形成一个新的创意图形。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禁止吸烟标志,用一只黑色烟的形象搭配红色圆形禁止标识,简单的色彩加直观的图片组合让人们可以清楚地明白它的含义,也同时引起人们对公共场所吸烟问题的关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还将一些医学图片创意为诙谐可爱的漫画图形,以特别的图形语言,简洁形象的元素,清楚地表达了需要传递的信息。由此可见图形创意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之大,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占据的位置之重。2)特色文字,增强受众情感魅力。文字不像图形那么多元化无国界,但也有它自身的魅力所在,我国汉字更是一种辨识度高的符号元素,根据不同的字体、字号变幻不同的艺术意境与文化风格。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文字是一个突出的要素。有些文字不单独使用以围绕图片进行解说搭配,多以块状为主字数不宜过多;有些根据不同内容的编写,配合整体的风格组合不同的字体,形成统一的格调布局,突出创造特色意味的文字设计;如中医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文字在表述与设计上大多采用复古的水墨元素,既符合中医悠远的历史文化,又让它在简洁现代的传播材料中脱颖而出,使受众有眼前一亮的视觉享受,有利于健康教育知识的传达。3)增色添彩,给予受众人文关怀。色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气息,在平面设计中它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语言,往往比图形、文字等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语言,也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亮色让人感觉明朗、活泼、向上;暗色则让人严肃、恐惧、压抑。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是设计出优秀健康教育材料的一步。设计者根据健康信息的主题,选定一个主色调再观察和揣摩辅助的色彩进行搭配,灵活运用色彩规律才能更好地传达健康信息知识,让受众在接收信息中享受感官带来的视觉效果。设计中常见使用色相、明度、纯度的参差感对比搭配不同色彩,或运用简单的色彩纯度搭配,来突出表现版面的主次关系。健康传播中部分卫生疾病的标志设计,如艾滋病的红丝带以纯红色为主调,带给人一种关心与坚持的感觉;结核病的双绿丝带以纯绿色为主调,带给人一种关怀与守护的感觉。而乳腺癌的粉红双丝带以粉色为主调,虽减少了色彩纯度,降低了视觉冲击力,但也同样吸引到大众的关注,视觉感更柔和,带给人一种关爱与温暖的感觉。

3提升设计技能,传播健康理念

第2篇

【关键词】心理情景剧 高校 心理健康 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不少高校生面对进入社会或者是其他原因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所以高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而心理情景剧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于疏导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起到很好的作用。高校生在情景剧中通过扮演的角色可以尽情的展现自身的问题,从而得到释放,再又指导教师疏导,就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

一、校园心理情景剧基本理念及基本要素解读

(一)心理情景剧的基本理念

心理情景剧的基本理念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再现。心理情景剧把学生内心所想所思的东西或者是学生不敢面对的心理障碍都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展现出来,例如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与朋友之间的不和谐,甚至是生离死别的痛苦,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其次是尊重学生的看问题的角度。在心理情境剧中,学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演示事情的经过,尽管学生用了主观思维理解出现偏差,但也必须尊重学生对此事的看法和理解。最后是学生在表演中的自发性。在心理情景剧中,不需要学生有多高的演技,而是要学生表现出其内心真实的想法,让从旁指导的老师观察出其病理就行。

(二)心理情景剧的基本要素

心理情景剧一般有四大要素,一是演员角色,包括主角和配角。剧中主角一般由有相似经历的学生担当或者是当事人来担当,也可以是表现能力强的一般学生来担当。而配角只为了配合主角将剧演完的重要角色。二是导演,心理情景剧中没有要求导演一定是有心理治疗师担任,可以有学生担当。导演在整个情景剧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引导主角的情绪,让主角能够自由顺畅的展现剧中人物。三是表演与相关技术,心理情境剧都是演员在前期经过反复演练,反复更改,最终以最好的一面现场呈现给观众。这要的效果也要技术团队的倾力配合。四是情景剧的观众。观众一般为在校的师生,这些人在观看情景剧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情景剧的影响得到启发。

二、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用艺术的形式展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情景剧的题材一般都是根据现实生活的一些事情,进行改编而来的,往往会反应出当下或是当事人的一些或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通过以剧幕、小品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不会使其展现的太突兀,而是在一种轻松、诙谐的环境中被观众所接受或者是认可。

(二)大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在情景剧得到激发

在心理情景剧的表演过程中,大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语言、动作对剧中人物的思想行为进行演绎,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为观众展现出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也上自身内心的一些想法在演绎中得到展现,从而演活这个角色,并引起观众的共鸣情绪。进一步根据剧中人物的行为,改变自身的行为,从而积极的处理自身心理问题。

(三)增强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在情景剧中,不是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就能够完成的,这是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才能圆满完成的。在演练过程中,会出现成员之间的摩擦问题等,这是需要大家协调才能解决的。而且在剧中,由于展示的基本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其人际关系很复杂,表演者及观众都可以把剧中人的好的处事行为运用到今后的交际中去。学生在心理情境的演绎或者观看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在促进其心理发展,并得到自我成长及完善。

三、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开展方法

(一)提高心理剧指导人员的专业能力

不管指导人员是否是心理咨询师,还是一般的学生,都应该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导演在整个心理情景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是主角的延伸,也是配角的延伸,导演要引起主角的自发性,同样也要指导配角进行合理配合。情景剧是否演出成功,在于导演是否抓对关键问题。因此导演的专业能力一定要强。例如导演进行定期的心理知识的学习,累积心理学的知识和经验,并参加排练心理情境剧专业技术的培训。

(二)充分利用生活中典型的素材,使情景剧多样化

大学生活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圈,大学生在这里不仅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还是在为以后能够更好的步入社会做准备。而进入社会所要面临的问题就更多,例如职场生活,这是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因此心理情景剧从出入职场、职场生活等方面进行取材,让学生展示职场生活,从中初步体验职场生活,为将来进入职场作一定的铺垫。这样不仅情景剧的变得多样化了,还能让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

(三)利用情景剧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

在许多高校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基本作为选修课,而且基本以老师在上面进行“满堂灌”为主,学生在下面也不听甚至是逃课。这样开设出来的心理健康课就没有多大意义。在课堂上就是应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心理健康课堂中就更应该展现出来。心理健康理论或者案例的分析都十分枯燥,将心理情境剧融入到教学中会增加课堂的乐趣,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心理问题,并进行自我完善。例如在讲解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的恋爱关系的讲解之前,让学生自行分组,寻找题材,并在课堂中分别演示出来。在准备及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会深入思考,并从中获取知识。

(四)组织情景剧社团活动,不断推广情景剧

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的课堂上可以进行短小的心理情景剧的展示,但是对于大部分的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则无法加入到剧中进行表演,于是可以组织学生并建立一个情景剧社团,鼓励在校学生的加入。社团建立之后就要多组织社团活动,不断地在学校推广情景剧。例如,社团找到一个好的提出之后,在学校进行表演者的选拔,进行演练,最后再学校的广播或者是贴告示的方式传播表演时间,引起学生的注意前来观看情境剧。

结语:

心理问题是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而作为国家的栋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注意。心理情景剧的引入能够辅助大学生更好的处理自身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对自身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并完善自身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3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平面设计也开始逐步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之中,成为多个领域中不可获取的重要环节。本课题中我们将进一步针对健康教育传播材料中的平面设计应用课题做出阐述和分析。

一、平面设计基本要素以及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的重要性

平面设计主要是通过创意、构图、色彩三个基本的要素二构成的。在健康教育的传播活动之中健康信息主要是以健康教育材料为信息的载体进行传播的,然而健康教育平面材料是健康教育材料众多中的一种平面材料,主要囊括了报纸、杂志、期刊、小册子、墙报、挂图、广告等多种形式。这些平面材料主要是通过平面设计的创新及新颖性来向人们提供一个更为快捷的信息传送平台,让人们能够通过对平台的关注成为健康信息的使用者及传播者。

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是作为健康教育平面材料设计的最根本的基础,平面设计在健康额教育平面材料的制作中显得尤为关键,然而其要素是扮演了主角的角色。平面的设计者通过以健康传播信息为主体,对受众群体进行目标的锁定,然后在通过对大众的需求进行结合,把握设计的关键点来确定表现形式。让受众人群能够看过图像及图文来引起共鸣。所以,作为设计人员是需要掌握全面的健康知识以及设计水平的。

反之,如果说设计人员存在专业知识上的匮乏那么不仅仅不能够实现对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传输,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受众人群产生一定的误导。

二、平面设计的要素在健康平面材料中的具体应用

1.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创意构思的应用

创意是作为平面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也是一种赋予文学修辞的艺术形式,它的基础主要是来源于生活。健康教育平面材料通过个性化的创意来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传播的目标及受众人群、文化背景等等方面因素来进行考虑,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将僵硬的医学信息通过主题的形式来简要鲜明的向人们展示。比较好的创意是通过大小的对比形式、色彩上的变化、字体符号、动物和人物等等形式来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让这些设计的画面能够更好的迎合人们的需求,以此来作为传播的切入点,通过传播信息的个性符号让受众人群能够直观的通过信息中做到传播的内容。

2.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的构图应用

构图通常都是为了能够更为合理的对健康教育平面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一般都是通过图形、、色彩及文字三者主次关系来进行表达的。作为设计人员通过对整体传播方案的策划及主题内容、受众人群、宣传的范畴进行确定,以此来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好的构图思路,实现对版面完善及调整。

例如在拒绝吸烟的广告传播问题上。可以通过白色为构图的底图然后图中可以设计出一只手上拿着一支烟进行接力棒的传递,然后在旁边则可以通过另外一只手打上拒绝的文字,字体设计上需要由大、中、三个字体来对主次关系进行组合排列让整个广告突显出更为简洁、生动的视觉冲击画面。对此,设计者在构图的应用中需要注意对整体构成视觉的效果作出研究,在构图中一定要考虑构图能够对受众人群的视觉产生吸引。

创新图形提高受众视觉的冲击力。图形在平面的设计中最为关键性的作用就是通过它来对影响及色彩进行表达,通过视觉上的语言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就可以准确的对图形做出信息的飙到。通过创意图形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是必不可少的图形类型之一。通过多种图形及形式的表达来完成创意图形的搭配。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的禁止吸烟的表示,一个香烟上面标识出红色的禁止表示,既简单还明确让人们都能够一眼联想到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场景。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之中还会将一些医学的图片创意成为好可爱的漫画图形,以此来清晰的表达出所要传递的信息,通过图形创意是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的,这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的设计中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及意义。

特色文字提高受众情感魅力。文字与图形不同,图形是能够做到无国界的传播,而文字是存在一定的局限的。但在健康平面材料中文字作为关键突出的要素之一。部分文字不仅仅是单独使用以围绕图片来进行相应的解说及搭配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块状为主字数上不宜提多,还有一些是根据不同的内容及编写来配合整体的风格形成格局布局特色的文字设计。例如说,在中意传播健康材料的文字上设计可以充分的使用中国水墨元素来对中医的健康问题进行传播,这会个受众人群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非常有利于传播中医知识。

增添对受众人文的关怀。色彩总会是给人们带来一种希望全新的生活气息,在平面设计之中色彩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形式,通常情况下都要比图形、文字等等更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与语言池,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的设计中通过合理应用色彩的方式来突显出健康教育材料宣传的主体,能够更好的让受众人群理解。设计人员可以对健康信息的主体进行选定,然后在进行主色调的揣摩辅助通过色彩的搭配来给受众人群带来视觉上的感官。在设计中经常能够看见的就是通过色相、名都及不同色彩的搭配来表现出版面的主次关系。健康传播之中关于卫生疾病相应的标志设计都是色彩给人关怀的体现。例如说艾滋病的标示是红丝,这会给人一种关怀及坚持的感觉,所以在设计中色彩搭配的应用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学过程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7-02

一、教学过程的定义

说到教学过程,必须要先了解什么是教学。一般来说,教学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来认识。广义上说,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教者主要是教师,也可以是教师以外的人。学习者主要是学生,也可以是另外一些人。狭义上说,教学是指在学校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虽然主要表现在课堂范围之内,但是随着课程范围的扩展、教学组织形式的扩大和教学目的的不断变化,教学活动的范围也不只局限在课堂之内。

所以说,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在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从教学过程的历史和发展来看,教学过程的本质也大致分为:教学过程的认识说、教学过程的发展说、教学过程的实践说、教学过程的发现说和教学过程的统一说。

1.教学过程的认识说

教学过程的认识说源于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认识说是指学生对真理知识由不知道到知道,由知道的少到知道的多,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过程。认识说是以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各门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在学校中教师有计划的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引导和知识的传授。

2.教学过程的发展说

发展说是由前苏联的教育学家赞可夫提出,教学过程的发展说认为,教学不单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知识技能形成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强调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和人格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3.教学过程的实践说

教学过程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认识过程的实践说主要是指三个方面:教育过程本身来说就是人类实践形式当中的其中一种形式;狭义的教学过程强调的是教师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社会改造,从这方面来说,教学过程也是一种实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中掌握了知识、形成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

4.教学过程的发现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1)获得和学习新知识信息;(2)转换知识信息,使其适用于新的实践活动;(3)评价、检查加工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用于现有的实践活动。

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的发现说认为,任何知识都可以用一种简单明了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法教学,是指设置一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特性、原理和原则的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的统一说

随着教育学的不断发展,现在大多的教育者普遍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的认识过程、不是独立的发展过程、也不是单一的实践过程,而是认识过程、发展过程、实践过程的统一。

认识过程不仅仅只是了解知道一个知识点,而是要会活用知识;发展过程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不仅包括智力方面的发展,也包括非智力方面的发展,不仅知识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也要重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实践过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知识之后对知识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过程。

三、教学过程的特点

1.双边性与周期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组成的双方的一种活动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统一。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碰撞、交流和融合。通过碰撞、交流达到融合以后,又出现新的矛盾――新知识与旧知识、未知的知识与已知的知识之间的矛盾,产生新的碰撞和摩擦,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表现出了教学过程的周期性。

2.认知性与个性化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从这方面来说,教育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实现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和个性发展,而不是为了创造一些社会价值。因而,这种认识活动关注认识的结果,但更注重认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发展。学习者必须积极地建构意义,通过对话及思考过程或与他人互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个人的发展。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过程会越来越丰富化、生动化和个性化。

3.实践性与社会化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学习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育、教学活动是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具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新生一代通过接受、继承和发展上一代传授的文化成果得以生存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性。

四、对教学过程中基本要素的认识

关于教学过程的要素有很多说法,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和七要素说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要素说和七要素说。

关于教学过程中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一些学者认为包括教材中心说、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这三个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的独立存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三要素说还是七要素说,几个要素之间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下面用示意图来表示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体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和手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如何体现教育过程的呢?我是以心理学中的“感觉”和“知觉”的学习认识和发展介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感知觉的发展过程主要是在婴幼儿阶段,在幼儿时期,感知觉已经发展成熟,而且还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感知觉的变化,这个时期老年人的感知觉在逐渐的退化,对老年人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学习“感觉”、“知觉”的认识阶段

“感觉”的定义为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的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如果一个人“感觉”一个苹果:认为是一个圆形的、红色的、有点香味的一个客体。如果一个人“知觉”一个苹果,看到就会直接说出是苹果。

2.学习“感觉”、“知觉”的发展阶段

学习了感知觉的定义,不但会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比如说是在感觉中视觉的学习和使用,学习了感觉的知识,我们就会解释人们为什么到了电影院或者是黑色的空间会感觉一下子什么都看不清,但是过了两三分钟之后就会逐渐看清,这就是因为暗适应的原因(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者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学习了感知觉的知识,我们也会明白了为什么盲人的听力特别的好,这是因为感觉互补的原因。学习了感知觉的知识,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看到暖色调的颜色就会有温暖的感觉,为什么看到深颜色就会感觉到寒冷的,这就是因为知觉的联觉等等。因此我们会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3.学习“感觉”、“知觉”的交往实践阶段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就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以后面对的教学对象和内容就是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说,在以后的教学交往过程中如何使用“感觉”和“知觉”也是对心理学知识的实践性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早教机构越来越多,主要都是对婴儿感知觉的培养,对于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首先就应该知道婴幼儿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感知觉发展的特点,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

另外,对于老年人感知觉的衰退,如何对他们的感知觉进行训练,延缓他们感知觉的退化,并且感知觉的退化给老年人带来了哪些心理方面的改变,以及如何对他们进行调节等等,这些都是感知觉的实践交往过程。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版

[4]周波,徐学福.我国近60年教学过程本质研究的审视[N].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5]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

[6]宋铁丽,付萍.试析学科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N].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3(6)

第5篇

摘要:实施健康教育是治疗和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死亡率,进行继续性预防的重要干预阶段。但是有部分病人无效,分析了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无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150-02

糖尿病(DM)是中老年常见的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每年以1%~2%速度递增,实施健康教育是治疗和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死亡率,进行继续性预防的重要干预阶段。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调查发现,部分病人健康教育无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健康教育无效的原因

1.1患者方面

1.1.1非知识型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差

有些病人居住在偏远乡镇,信息来源受限,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健康需求较少,仅限于求医治病,接触病痛,过多依赖医护人员。再者,老年人有多种疾病并存,各脏器功能降低,以及长期形成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不能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因素,致使健康教育无效。

1.1.2部分中青年患者健康教育无效

文化水平低的,则主要是接受能力差和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能吃能喝不是病;文化水平较高的,则主要是其社会责任较重,工作压力大,各方面应酬多,所以戒烟戒酒饮食控制,按时长期服药等,不能很好地履行。

1.1.3患者在住院期间直接影响健康教育效果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缩短,如果在短时间内让病人接受较多的医、护理知识,往往效果差;且有些性格内向的病人尽管对自身疾病很重视,但思想压力大,顾虑多,疗效欠佳;外向型病人易对疾病不在乎,能够说出健康教育内容,但不能很好地落实在行动上,即知行合一。

1.1.4家属未积极参与,导致健康教育无效

主要是由于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对病人关心不够所致,比如在饮食、活动、急救等知识方面。如果家属能积极配合督促病人则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1.1.5病人对护士缺乏信任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士只会“打针、发药”,对护士所指导的健康教育内容持怀疑态度,有的患者则特别相信医生的解释,这样易造成健康教育无效。

1.2护士方面

1.2.1护士的健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过多地按照教育计划进行指导,没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个体差异,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难以对病人实施高效完整的健康教育。另外,正确的教育方法,适宜的教育时机,充实的健康内容,也是健康教育有效与否的关键。

1.2.2护士缺乏一贯性护理服务

患者希望每一位护士在任何时间都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及指导,健康教育要贯穿于病人住院过程始终。所以健康教育不仅是责任护士的职责,中午班、夜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针对病人的要求,提供主动护理和教育,从而保持健康教育的动态性、连续性、完整性,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中午班、夜班人员少,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落实不到实处,造成健康教育无效。

2无效健康教育的对策

(1)病人入院后,及时、认真地进行评估,除症状体征外,还要有社会心理资料,然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要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寻找适宜的时机,因为病人的病情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都有不同时期解决的问题,对于非知识型老年患者,护士要尊重老人,关心老人,主动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照顾,从而增加理解和信任,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基础,同时增强教育观念强化指导。

(2)健康教育形式要多样化,采用个体教育、群组教育或二者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或鼓励已康复病人讲述自己的感受等多种教育形式,要把握健康教育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护士、病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3)鼓励病人家属积极参与。通过家属参与,可增加病人的主动性,能够及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行为,尤其在饮食及出院指导中,效果显著。

(4)健康教育要护患双边活动。

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时,是计划者、指导者,病人则是执行者、评价者,是教与学的过程。病人在掌握健康保健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建立良好的行为,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

第6篇

【关键词】高职生 情景剧 心理健康 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13-02

高职教育从1980年出至今,在我国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些年高职教育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随着校园的扩建、学生的增多,情感、人际交往、就业、学业等已成为困扰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加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当下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国大学校园基本都已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课程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已跟不上当代高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了。如何让心理健康知识走进学生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他们的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作为心理健康教师的我们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一、校园心理情景剧的特点

校园情境剧作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是在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科医生莫雷诺(J.L.MORENO)1921年创立心理剧的基础上,结合校园场景和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所引发的情感,出现的问题等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校园文化形式。在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面发挥着独特和良好的作用和效果。校园情景剧通过学生用舞台剧的形式,自编自导自演再现他们在校园中生活、学习和交往时所遇到的冲突、烦恼、困惑等情境,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剧中,通过角色扮演唤起参与者的情感共鸣,借此唤起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以此取得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功效。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对现实问题的展现与讨论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学会解决心理问题,进行自我教育,可以有效促进他们心理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从而达到心理疏导的作用。

二、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基本要素

对于校园心理情景剧而言,一般包括主角、配角、导演、剧本、舞台、表演、技术与观众七个基本要素。

(一)主角与配角

作为剧中的主要演员,可由剧本中有过类似经历的学生担任,但也可由一般学生担任;配角配合主角演出,营造宽松的演出氛围,推进剧情深入发展。

(二)导演

在莫雷诺的心理剧中是治疗师,但在现今的校园心理情景剧中可以由学生来担任,这也是校园情景剧与心理剧不同的地方。

(三)剧本

是校园情景剧的文本基础。一般有人物对话、旁白、独白、舞台指示等构成,包含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四)舞台

这在情景剧中可以将时间融合在一起。它的设置也较为多样,可以为讲台,也可以集会的舞台,甚至可以为校园里的一块青草地。

(五)表演

这是校园情景剧的主体,包括暖身、演出、分享与审视。

(六)技术

此为校园心理情景剧的重要元素,并在校园心理情景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具象化与替身技术、镜子技巧与角色互换、角色扮演、音乐技术、情绪交通灯技术等。

(七)观众

一般指校园中观看的老师与同学们,这也与心理剧有所不同。在心理剧中并没有观众,在旁的人均构成对主角的支持与同理。因此,在校园心理情景剧中,观众更多会受到舞台上的剧情与表演的教益与启示。

三、校园情景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校园心理情景剧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作为当今高职大学生校园而言,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以学科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及个别心理咨询或团体辅导为主要手段;但是有时这些手段在处理学生问题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高职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那么如何对他们所产生的问题有效、及时分析、解决,成为了工作重点和难点。

团体辅导是一种促进学生自我内省和成长的有效手段,它是通过团体内部的交互作用,使个体主动进行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等,而校园心理情景剧是团体辅导方式,它以现实生活的场景为基础,将有类似困扰的学生集中在一起,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大家去体验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并通过剧中的表演让观众中有类似经历的学生也可以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能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成长,获得心灵能量

学生通过情景剧主动进行自我展示、自我启发、自我改变,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下,大家会清楚地体验到类似的情感,从而通过共同促进、互助减轻心理辅导与忧虑。在心理情景剧中,它的编、排、演均为学生,他们所要表现的为身边事、想说的都是心中的真心话,因此,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所急需处理的问题;情景剧从编排到公演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支持者、引导者和启发者。从解决问题、抒绪、管理压力、认知、调整、重建自我都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完成,从而达到自省与自助的教育的目的,而不是家长和教师生硬说教等外来强迫,因此,它的效果明显,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沟通,提供人际交往能力

在团体活动中,随着团体辅导进程的深入,成员之间在团队中的作用都会有所加强;而在心理情景剧这种团体活动中,他们在心理情景剧团体辅导过程中经历了初创、修改、完善、表演等复杂的过程。一个完整作品的呈现,不仅需要成员之间的共同创造,同时还需要成员之间的磨合和认识,再通过全情投入的演出才能顺利完成。因此,心理情景剧不仅为作为导演或者演员的成员们,还为台下的学生观众们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人际交流平台。因此,它是团队每个成员互相关心、互相 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协作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动力体现。

(四)通过团体凝聚力的影响,提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坐等信息,校园内外到处都充斥着浮躁、急于求成的学生们,他们首先最大的危机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也不愿主动认识自己。而校园心理情景剧是让学生们学会主动了解自我,并学习自我教育一种尝试。一方面,在选择及确立主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提出自己或同学的心理困惑及问题,还要尝试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要在一定程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向。另一方面,让表演者扮演某种角色,通过表演将心理问题的形成、发展及解决过程逐步呈现在舞台上,这本身就是学生自我剖析、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学习、体验的过程。同时,在对同学们的指导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启发者,以其他的身份加入到其中,间接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他们一起推敲剧情、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拟真的场景中让学生们体会“换位思考”的真正含义,用同理心去完成对角色的认识,刻画出鲜明的人格特征,同时也达到了学生们对自己的思考与人格的发展。

四、心理情景剧在高职校园中的实践尝试

(一)走进课堂,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有力补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每次只要涉及到理论、内容较为抽象的知识教学,课堂就显得较为枯燥、乏味,同学们的兴趣也较为低落。将心理情景剧引入课堂,正顺应了新型课堂改革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要求。校园心理情景剧以话剧表演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与理想追求,避免了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如心理情景剧《拖延症患者》,就刻画了一位“理想的巨人、行动的矮人”,等到时间的花瓣都已用完,该做的事却还没有做。现实的校园内,这样的同学比比皆是,演出完以后,有部分学生交流说该剧就对自己现在状态的反应,对如何重新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利用心理社团,推广校园心理情景剧

高校社团组织是有校园中有共同爱好、共同理想、相似目标的同学们自发组织成的团队集体,是高校共青团社联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课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协会就是由一群热爱心理健康、心理学知识、乐于助人的大学生组合而成。他们积极热情地参与活动,进行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极大地丰富了高职校园文化生活。该社团可以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教师指导下,编排演心理情景剧,可以在社团生活中加入,定期开展公演和比赛活动,扩大其影响,繁荣校园文化生活。

(三)面向学生、切合实际、寻找典型素材

通过一年一度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结合平时工作中的经验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可以发现,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逐年递增的趋势。如贫困生心理问题、新生适应、情感问题、学习问题等已成为当前高职大学生中常见的问题。这些题材源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十分具有代表性。但是题材仍不够完整,如目前学生的职业生涯、性心理健康等问题方面,仍有待深入的挖掘相关素材,这也是新时期高职生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参考文献】

[1]石 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5-138.

[2]吴丽玫.大学生心理情景剧的教育功效问题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64.

[3]方 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情景剧的应用研究[J]. 高校心理健康研究新成果,2011:222-248.

第7篇

关键词:高职 健康 体育课 渗透

高职学生体育健康能力、健康理念模式的形成是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广大教师只有深刻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初衷,在不同项目的体育教学中做好健康理念的渗透,才能使体育课成为学生锻炼身体、掌握技能、提升素质的高效课堂。

一、理论依据

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作为构建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践主要依托如下几个要素:首先,高职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积极鼓励教育工作者在此领域开展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其次,高职学校的体育课程应选用“体育与健康”教材,明确体育是教育教学的手段,健康才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再次,通过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做好健康理念的渗透教育;最后,帮助高职学生形成健康理念,促进健康体育运动的广泛流行。

二、预期目标

社会需求是高职学校体育健康能力培养的目标,个人需求是高职学校体育健康能力培养的动力,二者的整合最终体现的仍是个人身体健康的需求。因此,在体育课中实施健康教育是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其不仅要有面向学生大众的基本目标,还要有针对体育特长生和体育能力不足学生的发展目标,总结起来就是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直接性、发展性、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一)直接性目标

在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体育健康理念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设计中着重研究如何进行健康理念的渗透。例如,在“篮球原地运球”教学中,容易发生的错误动作就是重心高,球控制不稳,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简单的体育解剖学知识,告知学生膝关节的弯曲能够在降低重心同时,让身体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姿态,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使原地运球的稳定性提高,增加体育与健康相关理论知识的含量。

(二)发展性目标

发展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发展为本“的基本观念,让“终身体育”贯彻始终。发展性目标的实现要考虑到学生在校和步入社会后的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问题,让体育健康理念成为学生的思想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例如,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倡议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田野,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让体育锻炼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习惯,使健康理念成为体育运动新的代名词。

(三)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感受体育运动乐趣,开发体育能力,陶冶道德情操,体验良好情感,铸就健康体魄,塑造完美人格是体育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在实现高职学校体育教育“育人、调心、求知、健身”的同时,让体育健康教育与社会发展相融合,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能力。这样,当学生步入社会时,便能够将体育健康理念带入社会,传递给身边的家人、同事、同学、朋友,甚至左邻右舍,让高职学校体育与健康为社会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条件要素

(一)基本要素

教育工作者和其要传授知识的对象构成了教育教学的主观条件,体育教师、学生和教学相互交集,同时存在,其中最为活跃、最具可变性的要素是教师,所以如果需要改造主观条件,那就要从改善教师结构、优化教师能力入手。作为高职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深入细致地理解《体育教育纲要》,梳理改善知识结构,从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及态度、学习风格等方面入手,让课堂教学实现有效互动,保证体育健康理念在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二)制约要素

体育场馆、体育器材、季节气候、运动性伤痛等客观条件一直影响着学生体育健康能力的形成,所以学生要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安全地从事体育锻炼: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学会判断和处置运动性疼痛,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和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运动中因准备活动不充分,突然的快速行进间运球、三步上篮时会出现腹痛,这时应马上采取减慢速度、降低强度和加深呼吸的方法加以克服,因为只要呼吸顺畅,供氧充分,就会改善血液的供氧情况,从而使疼痛减轻或消失。

运球练习中的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原地传球等,其基本的动作要领都是重心下降,但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动作容易造成肌肉痉挛,需要及时牵拉或重按正在痉挛的肌肉并配合按摩,促使其放松和伸长。例如,当小腿后部肌肉或脚底痉挛时,只要脚趾背屈,脚用力前瞪,并施以局部按摩,肌肉痉挛的现象便可消除。

在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中,学生往往过于关注球,而忽视或遗忘了规范的身体姿态,极易造成踝关节扭伤,这时应该马上停止运动,使受伤的肢体及时得到休息,为防止受伤部位出血过多形成血肿,还要采取抬高伤肢和加压包扎等措施,待48小时后方可采取热敷的方式,促进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血肿,渗液的吸收。

(三)效果评价

体育运动能力、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合作、知识和技能等是评价体育运动全面发展的标准,正确、合理的体育健康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与体育健康能力培养模式相匹配,具备可操作性,同时将学生的性别、年龄、心理、生理、认知等特点作为主要内容,构建一个全面性、结构性、动态性强的高职学校体育健康能力评价体系,为更好地在高职学校开展体育课健康理念渗透教育提供教学经验,使其成为一种可贵的教育教学资源,为高职学校体育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高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生体育健康能力培养的必要保证。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丰富相关体育健康知识,不断探索高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成功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丽.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3(1).

[2]张金发,张振生.浅谈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

[3]王文楷.浅谈在篮球运球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信息,2013(26).

[4]刘新华.高校学生运动损伤情况分析及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S1).

[5] 石成银,萧健,赵闯. 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创新研究[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