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34:59
序论:在您撰写股权投资与债券投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证券投资基金,其实就是采用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资金,同时基金由业基金管理人托管,通过基金管理者对资金进行运行与管理,并通过资产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证券投资基金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信托投资方式,关系到委托人、受益人、受托人三者利益。证券基金作为一种金融信托业务的形式,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点,由同一机构所担任,且基金托管人往往是法人,基金管理人并未对每一个投资者的资金进行应用,而是将其全部集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笔较丰富的资金。其次,证券投资基金本身为集合投资体制的一种,通过积少成多投资方式聚集资金,创建专业化公司,并管理该公司;第三,证券投资基金属于证券投资工具的一种,其凭证发行和股票、债券相同,共同组成证券投资基金。当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证券从而完成投资行为,在享有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风险。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股票投资
1.股票投资价值评价体系。
股票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坚持以下原则:(1)全面性结合重要性:由于企业创建基本面分析指标比较复杂,同时又涉及到不可量化或者可量化指标。相对而言,定性指标可从多个方面来反应公司基本面情况,但评价极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定量指标比定性指标更为客观,但是有着较差的时效性及片面性。这就需要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同时还应突出重点,避免以偏概全、信息叠加。(2)科学性结合灵活性:由于公司股票投资指标的选择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必须符合公司自身特点,并且根据公司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指标体系,这就要求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评价目标的需要有选择细分投资指标。
1.1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主要是从国家产业政策与国家税收政策两大方面来进行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则主要就是国家将各种优化给予重点产业,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利。相反,若国家要限制某一公司的发展,同样会通过政策来予以限制。而国家税收政策则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为公司发展提供充足资金等。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者来说,国家依照行业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税收政策,可有效提高基金投资利润。如:国家对高新技术公司给予重点税收支持,减按15%的税率征收;对于服务型公司,则按照前三年免征,后三年减半征收;对于农产品、农机作业等,减半征收,甚至免税。
1.2行业环境。
股票投资指标体系中包括行业发展速度、获利能力及其竞争能力。其中行业发展速度是行业收入增长的重要体现,对行业发展速度予以关注时,就能够获取更多的获利能力。当确保两者都比较高时,才能够保证该行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1.3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是股票投资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股票购买是购买一家企业股份,使得该企业财务状况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利益。综合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将财务状况指标分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比率、存货周转率。(1)流动比率:具体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比例,因为短期债务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流动资产也会影响到短期债券的总额,当所借出的债券越少,公司所面临的偿债压力也就越小。若不考虑企业自身规模,流动比率适宜用于不同公司间及其相同公司不同时期的经营情况。(2)速动比率:若根据流动性大小可将流动资产分为速冻资产及非速动资产,前者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货币资金;后者包括预付款项、存款等。由于非速动资产的变现时间及金额有着不稳定性,因此,在选择速动比率作为财务状况的指标。
2.股票投资策略。
与国外发达国家较成熟的证券市场做对比分析,因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依旧处于发展阶段,其体制还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充分,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当前市场情况,评估股票市场投资环境,做好各项改革措施,重视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变化,应充分认识到宏观环境的变化,给企业所带带来的改变,进一步发挥公司潜力,在短时期内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存在周期性,其国内的表现也较为突出,面临的陷阱较多,在这一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不应仅仅追随市场变化而动摇理念、改变原则,在此种情况下,从而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对于成长价值符合型的投资决策应对基金管理风格给予全面分析,适当调整二者的投资比例。其二,应加强主动管理。鉴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情况,为了能够在证券市场中取得更为有利的地位,应认识到我国这一国情,将基金投资组合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结合起来,并对其做综合分析;同时,对于迅速扩张的市场,不同企业、行业的发展可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阶段性,应在成熟理性的投资基础之上,把握证券市场的周期性运行规律,进而采取主动管理策略。
三、证券投资基金的债券投资
1.债券市场分析。
我国债券市场可分为债券流通市场与债券发行市场,都属于金融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成熟的债券市场可反映投资者、筹资者的低风险的投融资工具,应充分认识到债券市场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债券可由政策、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向投资者发行。近几年来,我国的债券市场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不菲成效。尤其是国债,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增长方面起着促进作用。从当前债券发行总量上来看,我国债券发行规模日益扩大,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国家财政政策方面起着较大作用;若从运行机制方面来讲,市场机制则居于主导地位,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
2.债券投资策略。
2.1建立完整的市场退出机制。
由于我国债券市场的环境较特殊,使得我国债券市场的退出机制也具有一定特殊性,即需要行政政府的干预。鉴于此种环境,行政政府之间应加强行政主体间的配合,保证债券市场健康运行。其次,应尊重当地经济环境,从实际出发,配合行政政府的工作,进而确保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并有效减少投资者的损失,在此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加强行政手段的干预。
2.2加快征信立法进程。
从当前来看,我国债券的信用等级存在较多问题,为了确保我国债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快征信立法进程。可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进行:其一,建立统一的信用监管体系。尤其是加强中介结构的监督,明确各自职责,对资产评估机构及会计律师事务所等各个中介机构加以监管,最终确保该文件的客观性及其真实性。其二,完善信用评级的立法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立法体系,才能保障债券各项合法利益,并使评级系统有法可依,同时各自的法律地位得到保障,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率。其三,还应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增强独立性,制定相关规定,扩大信息披露范围,进而约束评级机构。
四、结语
关键词: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EG两步法; Johanson协整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3-0028-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3.06
一、引言
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在研究居民储蓄行为时,交易性动机被认为是将货币用于消费,预防性动机被认为是为应对预期中和非预期到未来消费而持有货币,投机性动机则被认为是为投资而准备货币。储蓄是典型的持有货币的形式,本文所要讨论的储蓄是指持有扣除了用于消费数额后的货币的储蓄,储蓄额即为满足消费后持有的货币余额。由于现在大部分的储蓄以银行储蓄的形式而存在,使得储蓄能在保持货币固有的流动性的同时获取无风险收益,所以银行储蓄既能同时满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三种动机的要求,还能直接实现投资获取收益的功能。一般地,居民取得的收入将按顺序逐步用于满足消费、预防和投资,收入满足消费后的余额将被投入于储蓄和投资,二者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投资是如何影响储蓄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国居民从事投资的方式主要是银行储蓄和证券投资两种,银行储蓄有储蓄和投资的两种属性,证券投资主要为债券和股票投资。我国最主要的债券是国债,虽然企业债券的发行数量近年来逐渐增多,但相比国债,企业债发行量占比仍偏小。股票投资分为两个市场:一个是一级市场(Primary Market),投资者在一级市场购买IPO股票和企业为再融资而发行的股票和权证,获得上市公司的股权,本文称之为股权投资;第二个是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对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转让,套取现金或取得金融资产,本文称之为股票交易。
本文针对股权投资、股票交易和债券投资三种投资方式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结合银行储蓄所具有的双重属性分析银行储蓄受到的影响和作用。因为可支配收入是银行储蓄的直接来源,对储蓄存款的数量变化有着直接影响,其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所以在建模过程中加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提高模型的因素的全面性和拟合优度。本文使用基于对回归方程残差序列检验的EG两步法协整检验和基于运用极大似然法检验回归系数的Johanson协整检验对股权投资、股票交易、债券投资和可支配收入与储蓄存款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估计,依据协整方程来分析各变量与储蓄存款之间的长期关系,并给出误差修正模型,用以讨论各变量短期内变动对储蓄存款的影响。之所以同时运用EG两步法协整检验和Johanson协整检验对模型进行估计,是为了避免单一一种方法估计产生的偏差对分析结论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数据选取与处理
本文选取2004年第3季度至2012年第3季度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空间,之所以从2004年第3季度开始是考虑到我国与2004年初开始股权分置改革,改革开始的前半年股市存在较大的波动,容易影响实证结果,经过半年后波动逐渐减小,对实证研究产生偏差的影响会减弱。
股票投资数据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pub/newsite/),数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股权投资(Stock Finance,SF)额度,即为一级市场的股票融资额度,由2004年7月至2012年9月的月度数据加总求得,加总项目包括A股市场首发筹资、增发、配股,其中从2009年开始再筹资中增加了配股和权证行权两项的金额;第二部分为二级交易市场(Secondary Trade Market,STM)的数据,用每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上证A股指数的收盘价代表,之所以以上证A股指数为代表,是因为上证A股市场最主要的交易为二级市场交易,上证A股指数能反映二级股票市场的繁荣程度和盈利状况,而二级市场的盈利状况在居民决定投资于股市还是储蓄时有较大影响。
债券投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以居民可购买的债券(Bond Finance,BF)金额为代表。居民可购买的债券金额由2004年7月至2012年9月的月度数据加总求得,其中2004年7月至2010年7月的月度数据为债券发行总额减去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券的发行额,因为一般地,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券的购买者是非居民。出于同样的考虑,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的数据为债券发行总额减去央行票据、金融债券、政府支持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以上数据单位均为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Average Diposable Income,ADI)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由于国家统计局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历年1至3季度的累计数据,故用第2季度累计值减第1季度的值作为第2季度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用第3季度累计值减第2季度的累计值作为第3季度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用历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额减去历年第3季度累计值作为第4季度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为元。
居民储蓄数据为储蓄存款(Household Savings De-
posits,HSD)总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的的储蓄存款额作为该季度的居民储蓄数据。数据单位为亿元。
另外,为使数据趋势线性化,并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分别对HSD、ADI、SF、BF、STM的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记为lnHSD、lnADI、lnSF、lnBF和lnSTM,其相应的一阶差分序列记为DlnHSD、DlnADI、DlnSF、DlnBF和DlnSTM。最后,本文使用的计量工具为Eviews6.0。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非平稳序列建立估计模型时可能会产生的“伪回归”问题,首先使用ADF 检验对序列逐个进行单位根检验。由表1可知,除lnADI平稳以外,其余序列均不平稳,但所有数据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置信水平下平稳,说明lnHSD、lnADI、lnSF、lnBF和lnSTM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即I(1)。
(二)协整检验
协整关系是指非平稳经济变量时间序列之间的线性组合存在着一个长期均衡的关系。协整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回归方程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的EG两步法协整检验,另一种是基于回归系数的运用了极大似然法的Johanson协整检验。在确定各序列为一阶单整以后,分别利用EG两步法和Johanson协整对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用EG两步法对lnHSD、lnADI、lnSF、lnBF和lnSTM进行协整检验。运用OLS法对数据进行回归后对其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见表2)。由表2可知,残差在5%的置信度水平下是平稳的,所以lnHSD、lnADI、lnSF、lnBF和lnSTM之间存在整关系。由此得出的它们之间的的长期趋势是:
再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对序列进行协整检验(见表3)。由表3的Trace统计量和Max-Eigen统计量可知lnHSD、lnADI、lnSF、lnBF和lnSTM之间存3个协整向量,序列之间存协整关系。由此得出它们之间的协整方程是:
(三)误差修正模型(ECM)
根据以上的分析,变量lnHSD、lnADI、lnSF、lnBF和lnSTM都是一阶单整序列,且存在协整关系。但是当受到外部冲击的时候它们可能会暂时偏离均衡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得到调整。所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这里采用滞后一阶的形式,并用ECM表示协整方程中的残差作为非均衡误差项。
由(式1)估计误差修正序列为:
四、主要结论
第一,由协整方程式1和式2可知,2004年第3季度至2012年第3季度我国股权投资、股票交易、债券投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储蓄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由估计结果可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储蓄有着较强的长期弹性,弹性系数为0.9559(式1)和1.1239(式2)。这与我国居民传统的储蓄习惯相符合。当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居民会拿出一部分作为储蓄,这个新增加的储蓄部分的金额与新增消费的金额的比例是固定的,而这个比例取决于个人的消费和储蓄替代效应和偏好,居民不会因为可支配收入增加而过度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与其他变量的系数的绝对值相比,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值最大,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是居民储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陈诗诗(2008)认为影响居民储蓄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收人水平及其自身的惯性[1]。股权投资的弹性在式1和式2中均非常小,比0.03稍多一点,而且从t统计量来看该变量的系数不显著,可以为0,这说明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筹资对居民吸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居民并不愿意选择在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时从银行中取出储蓄或减少储蓄并用这部分钱购买IPO的新股或者为再融资而发行的股票。鉴于在我国股市中大部分居民投资者在IPO和股票再融资的投资以遭受损失的现实状况,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对居民投资者的吸引力极小是可以理解的,居民宁愿将新增的收入存入银行获取固定的无风险收益也不愿冒险投资于新发行的股票。如果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有更好的市场环境来保护居民投资者的权益。债券投资对居民储蓄的弹性系数为0.177(式1)和0.1189(式2),债券投资对储蓄的增加的有一定的正向的作用,存在财富效应,这表明我国居民除了储蓄投资以外,还会选择从事收益相对储蓄高一些的债券投资,而从债券投资的对象看主要是对风险相对小、发行数额较大的国债的投资,对债券的投资能增加居民的财富,推动居民储蓄的增加。因此,“大多数人对相对安全、利息收入又高于银行储蓄存款的投资工具存在巨大需求”[2]。但相比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影响而言是比较小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是储蓄增加的主要因素。与新股发行对应的股票二级交易市场的繁荣程度对居民储蓄的系数为-0.2487(式1)和-0.2849(式2),系数绝对值较大且t统计量显著,表明股票二级交易市场对居民的吸引力是显著的,且对储蓄存款的影响远远大于新股发行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大于债券的影响力。这说明在诸多投资方式中,“股票收益率对储蓄存款需求的影响是主导性的”[3]。二级交易市场的繁荣程度对居民储蓄的系数是负值,这符合预期,即当股市繁荣时居民会减少当期的储蓄甚至不储蓄并取出存款用于股票的投机,试图获取相对储蓄投资和债券投资的超高收益,造成居民储蓄的减少;而当股市低迷的时候,居民为了避免损失,避开风险,会主动从股市撤资,并重新存入银行,使储蓄存款增加。李丽(2009)在研究股市波动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时也认为“股市活跃,股市成交额大,吸引居民更多地投资股票,居民可能会将其银行存款转移到股市购买股票,数额足够大的话就会引起居民储蓄存款的减少,因此,股市成交额与居民储蓄应该是负相关关系”[4],与本文结论一致。这反映出我国居民对风险的厌恶和对财富的渴望,而风险和收益是对立统一的,一定程度的风险对应一定的收益,不存在低风险的高收益。由此可见,我国居民对投资的认识水平不够高,以及我国投资品种不多、风险较大、居民投资路径太窄,居民投资者难以通过按照自己的投资风险偏好获取理想的收益。
第二,由误差修正模型式3和式4中新股发行投资的系数非常小且t统计量仍不显著可以认定,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新股的发行对居民的吸引力非常小,对居民储蓄的的影响微乎其微。调整后的误差修正模型的误差修正项ECM的系数为-0.2328(式5)和-0.3065(式6),系数为负值表明该误差修正项具有反向修正机制,说明居民储蓄变动受到协整方程的约束,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关系的偏离会在下一期得到力度为-0.2328(式5)和-0.3065(式6)的反向修正,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均衡状态,从而保证了股票、债券投资和可支配收入与居民储蓄的关系不会明显偏离均衡状态。从调整后的误差修正模型可看出,短期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债券投资的增加将引起居民储蓄的同方向变化。短期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1%,居民储蓄存款相应增加0.2507%(式4)和0.2865%(式6),影响变动不大;短期债券投资的增加1%,居民储蓄存款相应增加0.027%(式4)和0.0216%(式6),影响变动较小,可能是由于债券的获取收益的时滞性使得债券投资在短期内对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不明显。而在长期协整方程中会引起居民储蓄反方向变动的二级证券交易市场的繁荣程度在短期内依然起到反向作用,弹性为-0.0404(式4)和-0.041(式6),弹性较小,弹性绝对值虽然稍大于债券投资对储蓄存款的弹性,但远小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存款储蓄的弹性,可见短期内股市的繁荣与否并不影响居民的储蓄倾向,反映出居民对于股市繁荣持久性的不信任和怀疑以及对风险的厌恶。“储蓄存款对股市收益率变动的敏感性较大,对股市收益风险的敏感性较低,消费者为回避股票收益下降的风险,增加货币需求”,使得储蓄增加。
参考文献:
[1]陈诗诗.我国居民储蓄函数的实证研究基于1995―2007年季度数据的计量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8(10).
[2]袁志刚,冯俊.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1).
1、它们所反映的关系不同。股票反映的是所有权关系,债券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而基金放映的则是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之间的一种委托关系。
2、它们所筹资金的投向不同。股票和债券是融资工具筹集的资金主要是投向实业,而基金主要是投向其他有价证券等金融工具。
3、它们的风险水平不同。股票的直接收益取决于发行公司的经营效益,不确定性强,投资于股票有较大的风险。债券的直接收益取决于债券利率,而债券利率一般是事先确定的,投资风险较小。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有价证券,而且其投资选择相当灵活多样,从而使基金的收益有可能高于债券,投资风险又可能小于股票。
在股票基金大行其道的当下,债券基金的崛起,具有非常坚实的基础和背景。我们认为,一方面由于前期股票市场大幅调整,投资者风险意识提升,部分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逐步回归理性投资,重新青睐固定收益类产品。另一方面,在经历了2006年以来持续的债券熊市后,目前债券收益率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而且在预期未来央行加息空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债市也是触底反弹。股票市场的低迷,和债券市场的反弹,使得债券基金的近3个月的表现明显好于偏股型基金和大盘走势。
一、债券基金类型分析
目前市场上的债券基金分为3大类:
1. 打新股+债券,这是目前市场上最为火爆的债券基金品种。该类基金80%以上仓位投资债券,另外还参加一级市场新股申购,权益类资产的最高比例不超过20%.根据我们的测算,2007年一年打新股的累计收益可以达到20%,这将给债券型基金提供4%的收益,而如果再考虑可转债带来的10%的收益,加上2007年债券投资收益比较低的客观环境因素,那么基金累计的收益率也可能达到19%左右。尽管这个收益率和同时期股票基金的收益率相比并没有很大的优势,但在2007年辉煌业绩的前提下,债券型基金的吸引力也就体现了出来。
2.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债券。此类债券基金,股票的比例一般超过20%,但低于50%,主要资产还是投资于债券,而且该类基金可以从二级市场买卖股票。这类基金更类似于混和型基金,由于股票仓位较大,股票的波动对其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从前几个季度的数据看,此类债券基金的净值增长率波动较大。由于近期股票市场下跌,该类基金近期净值的表现不如第一类基金。
3.纯债券基金,完全投资于债券市场,债券的风险比较小,但收益率也不高。过去的几个季度,由于债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此类基金的规模逐步萎缩,目前市场上存量的此类基金也纷纷转型为可以打新股的债券基金。
二、债券基金仍是热点
我们认为债券基金将继续成为市场的热点。从债券市场未来的走势分析,由于美国次级债风波愈演愈烈,美国经济的下滑必然导致中国的出口回落,并影响到中国的经济有所减速,而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涨,使得本轮加息周期在上半年到顶。经济减速和加息周期到顶,再加上20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和名义有效汇率的上升将有助于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缓解。从产品上,随着公司债和企业债规模的扩大,高收益率的投资品种也不断涌现,债券市场将迎来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另外,我们认为随着大家对经济下滑的担忧,企业盈利能力很难持续维持这么高的增长,股票市场的波动将明显加大,但新股发行制度短期内还很难改变,二级市场的上市溢价短期内依然存在,因而今年打新的收益将依然可观。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债券基金的收益较高,风险不大的特点短期内不会改变。
三、谨慎投资
当然,投资债券基金也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债券基金收益的大部分来自于新股发行的收益。一般债券基金如果是网下申购的股票,要持有3个月之后才可以卖出。如果是网上申购的股票,则可以上市当天卖出,因而新股发行的收益率和基金公司卖出股票的时点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投资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2.投资债券基金之前,需要对其大类资产有清楚的了解。股票仓位占多少比例,债券占多少比例。
3. 需要分析大类债券资产的配置比例。尽管大的环境都受到宏观面的影响,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在一个大的阶段走势不会出现明显的背离,但短期内,仍有可能出现强弱之分。我们要明确大类债券资产的比例分布,然后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区分出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的相对走势,并选择相对走势较好的品种的比例比较高的债券基金。
关键词:股东与债权人 冲突 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83-02
一、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关系
股东与债权人都是公司资金的提供者,二者的利益关系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实现,都依赖于公司经营出现盈余。公司经营好,股东的投资才可能增值,其对公司的股利分配权才能落实,债权人的债权才能得以保障。但是,公司法认为:股东是公司的所有权人,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而债权人则仅被看作是契约法上的一种请求权人,债权人只拥有按合同收取固定利息的权利,只有当公司处于破产时,才能取得公司剩余财产的优先索取权和对公司的控制权{1}。
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制度,股东只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在股东有限责任制度下,股东与债权人之间收益与风险分摊呈现非对称形式,于是股东与债权人形成了不同的投资风险偏好。股东具有从事高风险投资行为的冲动,会用尽其在公司中享有的各种控制权利向债权人转嫁风险。因此,从公司经营来看,股东的风险是限定在其出资范围内的,而利润则是不确定的,公司经营失败,股东的损失最多也就是没有收益,但如果公司盈利,股东却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股东从事高风险的经营行为。而对于债权人,无论公司盈利如何,其利润总是特定的,如果公司过分冒险,经营失败,不但债权人的预期利益难以实现,其付出的交易成本也无法得到补偿;从利益分配的角度看,股东从公司获得的利益越多,意味着公司对债权人的财产担保越少;从财务意义上看,债权人同样承担着公司经营失败的风险{3}。如果再将股东恶意滥用有限责任制度逃避义务的情况考虑进来,与公司交往的债权人的风险就更大了。
二、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
1.股东会利用负债进行冒险性投资。股东比债权人更愿意将公司的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项目{2},因为股东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来增加自己的财富,而把风险留给债权人。如果项目成功,债权人只能获得按合同规定的利息和本金,剩余的高额收益均归股东所有;如果项目失败,由于有限责任,则损失由股东和债权人共同承担,有时债权人的损失要远远大于股东。其结果就是,即使风险投资使公司价值下降,股东仍可以从这种赌博中获得好处。同时,随着债务比例的上升,股东的风险激励将会增加。
2.股东会稀释债权人的请求权。一方面,如果公司在正常经营时发生了新的无担保债务,新的债务会提高公司的负债率,稀释债权人对公司资产的请求权。同时,如果公司经营失败,破产清算时,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公司债务,公司财产将按照债权占有比例在债权人之间进行分配。另一方面,公司如果已经有发行在外的债券,再发行优先级高于或等于目前债券级别的债券,将会使得原有债券持有人的债权稀释。
3.股东利用股利政策损害债权人利益。股利政策直接决定着一个公司中债权价值与股权价值的比重,股利发放的多少就直接影响到债权人和股东的价值。对于债权人来说,公司实行稳定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债权人对公司偿债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估。股利政策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持续的、较高的股利意味着管理层对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公司的资金流充足、通畅,公司处于稳健发展的时期。但如果公司过多发放股利,这暗示着公司财产通过股利的形式不合理地返还给了股东,则会增加债权人到期不能完整得到偿还的风险,从而削弱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4.股东与债权人冲突会造成公司投资不足。投资不足表现为股东主动放弃对债权人而言有利的投资项目。当公司拥有的投资机会的净现值为正,但该净现值小于或等于公司现有负债余额或将借入的负债额时,尽管对债权人而言,这种投资机会有利,应该投入资金,实施该项目。但从股东的角度来看,并非一定愿意投入资金{4}。这是因为,股东承担着公司投资的全部成本,但却只能得到投资净收益中经过债权人索取之后的那部分收益。因此,股东没有足够的动力接受该项目,也即对具有正净现值项目有可能发生不会投资的现象,即投资不足。
三、股东与债权人的冲突与投资行为的简要模型分析
本文设定股东与经理的利益是一致的,即不存在成本问题。股东―经理设立公司需从市场融资I,融资额即是投资额,融资后决定投资于好的项目或坏的项目,股东―经理的持股比例为a。
假设如果投资于好的项目可获得确定的收益X;投资于差的项目以概率为p获得收益X,1―p的概率获得收益为0。但是若投资于差的项目可以给股东―经理带来私人收益为B,pX+B
1.如果股东―经理发行股票,对外发行1-a。此时,如投资于好的项目,股东―经理的期望收益为aX;若投资于差的项目,其期望的得到的收益为apX+B。如果希望股东―经理选择好的投资项目,需要满足条件是aX≥xpX+B即a■。可见,如果股东―经理持股比例过低,他将不会关注公司的现金流,而倾向于投资于差的项目以获得私人收益B。
2.如果股东―经理可以先发行债券,后决定采取哪种投资方式,然后再在市场上出售其部分股权。假设公司设立时,发行面值为D的长期债务,D
0 1-p。
对于股东―经理而言,在投资于好的项目时,他的期望收益为a(X-D),投资于差的项目时,他的期望收益为ap(X-D)+B。于是,若要股东―经理选择好的项目仍需满足条件a(X-D)≥ap(X-D)+B。可见,当有债务的条件下,若想使股东―经理投资于好的投资项目,需加大其持股比例。
(3)对于股东―经理来讲,他们的私人收益只有在公司有偿债能力时才能够获得。而当投资于差的项目时,如果项目失败,公司破产时,股东―经理的私人收益B也将失去。那么此时,对于股东―经理而言,在投资于好的项目时,他的期望收益为a(X-D),投资于差的项目时,他的期望收益为ap(X-D)+pB。于是,若要股东―经理选择好的项目仍需满足条件a(X-D)≥ap(X-D)+pB。可见,当有债务的条件下并且投资于坏的项目时,公司有可能破产,此时股东―经理有可能失去私人收益,若想使股东―经理投资于好的投资项目,对其要求的持股比例可以相应减少。
四、结论与建议
当公司的股东和经理利益一致的时候,股东―经理有动机进行非效率投资行为来侵犯债权人利益。因为当公司经营状况变差时,股东会把损失尽量转移到债权人身上;当公司经营前景良好时,股东保留全部的剩余利润。如果一个投资项目风险低于公司目前的风险水平,那么股权的价值会下降,债权的价值会提高;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风险高于公司目前的风险水平,那么股权的价值会上升,债权的价值则会降低。因此,在投资项目的选择时,不同的股东―经理可能会根据自己持有股份的比例的不同,投资于一个风险很高但是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也可能会放弃一个净现值大于零但风险很低的项目,从而产生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行为。
因此,笔者建议:第一,建立有效信息系统,规范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建立了良好的资本市场信息公开制度、有价证券信誉评级制度、完善的信息中介机构等措施,使债权人避免一些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现象的发生。第二,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通过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并效仿股票市场建立相关的专门监管机构来保护债权人利益,可以大大地降低由监督带来的成本。第三,加强银行对公司的监管。银行作为上市公司主要债权人不仅具有规模优势、信息优势,而且具有人才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民安.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4
2.何源,白莹,文翘翘.负债融资大股东控制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J].系统工程,2007(3)
3.何金耿,丁嘉华.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行为的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1(9)
4.童盼,支晓强.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模拟研究[J].管理科学,2005(5)
5.宋小保.大股东控制与负债融资的相互作用分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6)
6.樊云清.负债融资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关系研究――基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考虑[D].东北财经大学,2007
【关键词】 债券估价;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价值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定义与会计核算做出了解释,但是涉及会计处理问题中摊余成本的计算仍然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文正是基于债券估价这个角度展开分析的。
一、债券估价
(一)债券估价的基本理论
债券是发行者为筹集资金而向债权人发行的,在约定时间内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并在到期时偿还本金的一种有价证券。债券估价估计的是债券的内在价值,它是债券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和到期收回的本金现值之和。典型的债券是固定利率、每年计算并支付利息、到期归还本金。其基本模型是:
其中:V为债券价值,r为票面利率,i为贴现率(一般采用当时的市场利率或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M为面值,I为票面利息,n为债券到期前的年数。
在这个公式当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清楚,对于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非常重要,首先是r和i的差异问题。r是票面利率,它是指债券发行者预计一年内向投资者支付的利息占票面金额的比率,一般在债券契约中规定,与票面利率相对应的是市场利率i,即债券发行时,金融市场通行的利率。在多数情况下,债券的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是不一致的,正是由于这种不一致,才使得债券的内在价值和票面价值不一致,即债券的现值和债券的面值不一致。那么为什么债券的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会不一致呢?因为在现实中,债券的发行申请和实际发行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当申请发行时往往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是相等的,这时债券的估价(或者说现值)和面值是相等的,但是,当实际发行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市场利率不断变化,而票面利率是契约中规定的,这个时候就很难保证市场利率和票面利率的一致。其次是发行价值(即债券内在价值)和面值的差异问题。当然两者不同是由于市场利率和票面利率引起的,不过我们还要明白如何引起,如果发行价值小于面值,表明市场利率大于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在公式(1)的分母上,当和分子上的票面利率相等时,发行价值和面值相等;而分母大,分子不变,一除就会变小,所以发行价值小于面值,债权人在买债券时,需要最低获得市场利率的报酬,而债券发行人(债务人)只能按照票面利率给予回报,在市场利率大于票面利率的情况下,显然给债权人回报低,债券发行人为了弥补这个差额,吸引投资人(债权人),只好折价发行,即为了将来少给投资人(债权人)利息,而事先少收钱即事先付出代价。反之,如果溢价发行,则表明债券发行人为了将来多给投资人(债权人)利息,而事先获得的补偿。
(二)债券估价的计算及举例
债券购买价格(估价)=每年的利息×年金现值系数+债券面值×复利现值系数;V=I×(P/A, i, n)+M×(P/F, i, n)
例1:甲公司2009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同日发行的2年期债券,面值100万元,票面利率为4%,假设甲公司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即市场利率)为5%,则该债券的价值为多少?
=100万元×4%×(P/A, 5%, 2)+100万元×(P/F, 5%, 2)
=4万元×1.8594+100万元×0.9070=98.1376万元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第一,债券的市场利率高于票面利率,是折价发行,发行价格明显低于面值;第二,为了使投资人(债权人)获得5%的回报,虽然每年年末给予4%利息,但是事先给予了投资人(债权人)1.8624万元的折让,即债券发行人事先发行时付出了100万元-98.1376万元=1.8624万元的代价。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的基本理论
债券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承担一定的风险。对债券持有者来说,购买债券后,可以定期获得固定的利息。如果发行债券的公司不违约,由债券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该是每年的利息和债券到期时收回的本金。对于债券持有者来说,获得的债券,会计上称之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金融资产的范畴。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到期日固定、回收额固定或可确定;二是有明确的意图:持有至到期;三是公司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着重于该金融资产的持有者打算“持有至到期”。未到期通常不会出售或重分类为其他金融资产,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主要应解决该金融资产实际利率的计算(到期收益率)、摊余成本的确定、持有期间的收益确认以及将其处置时损益的处理。为了核算的需要,通常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应收利息”、“投资收益”等科目。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主要应用在面值和实际发行价格差额的处理上,最终把票面利息调整为实际利息,使两者在持有期结束时计算之和相等。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及举例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两者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例2:接例1,甲公司2009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同日发行的两年期债券,准备持有至到期,该债券面值100万元,票面利率4%,实际市场利率5%(可用插值法求得),实际支付价款981 376元,每年付息一次。计算利息时采用实际利率法。
购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981 376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8 624
2009年12月31日按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
实际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市场利率
=981 376×5%
=49 068.8(元)
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1 000 000×4%
=40 000(元)
债券折价摊销=49 068-40 000=9 068.8(元)
借:应收利息 4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 068.8
贷:投资收益 49 068.8
分析:购入面值100万元的债券时,实际只支付了981 376元,少付18 624元,属折价购入,因此在后续的计量中,实际获得利息会比应得到的利息少18 624元,少付多少,必然少得多少。通俗地讲,摊余成本是摊销余下的成本,理论上是指资产或负债初始计量成本加上后续计量过程中前期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之积,扣除前期本金收回的金额。2009年末应收利息49 068.8元,因为确实付出的是981 376元,希望获得5%的回报,但是只能获得40 000元,因为债券按照面值和票面利率支付利息,表面上少收到9 068.8元,其实际原因是在初始计量时少付了9 068.8元。
2010年12月31日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
实际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市场利率
=(981 376+49 068.8-40 000)×5%
=49 522.24(元)
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1000 000×4%
=40 000(元)
债券折价摊销=49 522.24-40 000
=9 522.24(元)
由于存在误差,最后一年应将剩余折价摊销完毕,故应摊销18 624-9 068.8=9 555.2(元),误差为9 555.2-9 522.24
=32.96(元)。
借:应收利息4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 555.2
贷:投资收益 49 555.2
分析:本年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就是上期摊余成本981 376元,加上应该得到的利息49 068.8元,减去实际收回的利息40 000元,也就是到2010年末还剩下实际付出的金额(通俗讲就是付出的代价还剩下多少没有收回),这部分应按照实际市场利率获得收益(981 376+49 068.8-40 000)×5%=49 522.24元,但按照面值只能获得40 000元,应摊销9 522.24元,即少收到9 522.24元,当然原因是在购入时已经提前少付出了9 522.24元,因为该债券一共两年时间,因此对于剩余的折价应全部摊销完毕 ,由于存在误差,应摊销18 624-9 068.8=9 555.2元。通过分析发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方余额为零,投资方之前少付出的代价,正好在获得利息的时候得到了证实,(贷方)18 624元=(借方)9 068.8元+9 555.2元。之所以出现利息摊销这样的问题,和会计上权责发生制的确认原则是分不开的,这样做使会计处理上更科学合理。
(三)结论与启示
1.债券估价间接地告诉我们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中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引起的,在学习会计知识的同时,首先要搞明白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利息调整,为什么在利息调整过程中采用实际利率法正好在到期时调整完毕。其实会计处理很简单,前提是要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而不是就会计处理进行会计处理,否则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吃力,进而变得似懂非懂。2.持有至到期投资在会计处理同时,还会涉及到初始计量支付价款中包含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利息、佣金和手续费等问题,在后续计量中还会涉及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未持有至到期发生的重分类调整,最后也可能提前处置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本文中都没有充分的涉及,不过只要清楚了摊余成本的形成,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是财务会计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会计处理中应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债券利息的调整一直是难以理解的突出问题,而在财务学习中,这样的问题很多,作为初学者,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因此它的学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他知识的学习。4.学习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困难的主要理由应该是财务管理的学习滞后,其次是会计中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应用。如果明白了这两条,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的学习将变得容易许多,当然在会计学习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这样的问题,因此,跨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 祝伯红.新编财务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买入跨式期权策略是投资者面临大幅波动市场的一种策略,在假设未来市场会大波动的前提下,该策略并不需要明确市场波动的方向。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行情况出发,运用当前市场的市场工具构建具备跨式期权特征的投资组合,并计算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该投资组合可能的收益,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
跨式期权 投资策略 可转换债券 股指期货 CAPM模型
使用期权构建投资策略在国际主流的证券市场上并不少见。由于期权的杠杆性,适当使用期权构建投资组合,能较好的实现投资者投资目的。在复杂的投资环境中,投资者往往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大盘经过一段时间的小幅波动后,可能会迎来大波动,但却难以判断是向上波动还是向下波动。于是,部分投资者会选取买入跨式期权的策略进行套利。跨式期权策略是指投资者同时买进条款相同的一手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即两种期权有相同标的、订约价和到期日。通过买入跨式期权,无论标的物价格朝哪个方向运动,只要运动得足够远,买家都有大量的潜在盈利。而最大的亏损时已经锁定的,那就是期权买入成本和资金成本。由于期权的杠杆型,如果市场波动足够大的话,该策略能给投资者带来较大利润。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多年,由于股改的原因,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曾经出现一段时间的权证市场,但由于品种不多造成资源稀缺,当时市场上的权证定价普遍溢价,并且交投十分活跃。随着股改完成,我国交易所的期权市场的发展有所放缓,目前已经没有上市交易的品种。然而,尽管期权市场暂时缺失,但是股指期货以及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构建投资策略的品种。本文主要展示的就是使用股指期货和可转债构建一种类似跨式期权套利的策略。
1、可转债市场现状
我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推出了可转债品种,但是由于之前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可转债品种对行业的覆盖较少,基本集中在制造业。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我国当前的可转债市场品种已经初具规模。据统计,交易所共有21只可转债,发行总额1316.55亿元,分别从属于11个行业。
表1 我国交易所可转债品种按行业分类表
目前,保险行业的中国平安和银行业的民生银行也拿到了发行可转债的批文,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直接融资的战略来看,可转债市场今后的品种更为丰富,将为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提供更多的选择。
从交易所的可转债来看,往往是一个集债券和期权为一身的综合体,可转债的期权一般由持有者的美式买权,持有者美式卖权,发行者的美式买权构成。以工行转债为例:条款约定:当正股价格连续20日内至少有15日高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时,发行方可以以合约定价提前赎回。(发行方的美式买权);与其他转债不同的是,工行转债没有回售条款,因此比起普通可转债,少一个期权,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使用该策略。由于可转债本身具备债券的性质,其债券价值在短期内锁定了下跌空间。另一方面,在牛市时,股价接近转股价的可转债往往具有较大的活性,可转债内置的美式买权往往具有较大的溢价。
2、选择工行转债的原因。
从转债的期权上看,共有10只可转债价格位于100元之上。其中,新钢转债、博汇转债以及唐钢转债由于存续期小于2年,由于即将到期赎回,因此债性较强,而期权处于虚值状态; 重工转债由于触发转股下调条款,当前存在一定的套利预期,因此尽管还处于预案阶段,但是转债价格对此信息有较好的反应。从下表的转股溢价率可以看出,可转债期权具备实值时,往往大幅溢价。
数据来源:和讯网 2012年11月1日
从中可以看出,工行转债中的美式买权已经处于实值状态,但是却没有大幅溢价,可以选取其作为策略标的。如果市场在未来走出大幅上升的状态,可以判断,工行转债至少能到达工商银行股票相似的涨幅;如果市场未来大幅下降,可转债的债券价值将使得工行转债下跌幅度要小于工商银行股票,如果市场在当前点位窄幅震荡,随着期权的时间价值流失,工行转债可能难以超越市场。
因此,投资者在预期市场会大幅波动情况建立这样一种套利头寸,效果类似不完美的跨式期权策略,在市场大幅上涨或者下跌时,会具有明显的赚钱效应。就市场时机而言,当投资者面临一个可能大幅震荡的市场但无法判断方向时,可以运用此策略。但需要注意的是,买进的可转债品种,其正股价格应比较接近转股价格,这样会具备较为有利的操作空间。以交易所标的品种看来,向下远离转股价的可转债,一般活跃度不够,只在市场下跌时具备正的阿尔法。市场上涨时,往往无法超越正股,这是我们选择工行转债的原因。
3、投资组合的构建与模拟
投资者选择买入转股价与市场价相近的品种,并且期权处于略微溢价或者平价状态的可转债,同时,根据可转债正股的贝塔值,卖出相应的股指期货进行对冲。因此我们实施这个策略是有以下三个假设的:
1、能买入处于略微溢价或折价的可转换债券。以2012年10月8日至2012年11月1日的工行转债和工商银行价格序列为例。工行转债大部分时间处于小幅负溢价,因此,这段时间是可以构建工行转债头寸的。
2、可转债的内置期权处于实值状态时,可转债价格的涨幅应该基本与正股一致。根据无套利原则,如果可转债出现大幅落后正股的情况,投资者可以转股实现套利。
由于在2012年10月8日至11月1日期间,工行转债内置期权达满足期权处于实值状态且溢价不大,而工商银行作为沪深两市的大盘权重股票,其走势较为稳定,可视为有稳定的贝塔值。我们可以构建该套利策略。总体而言,构建该头寸的最大成本是锁定的,即为借入资金的成本与交易费用(这里我们不考虑)。
3、投资获利情况模拟
假设投资者于10月8日至11月1日期间买入了实值但未有大幅溢价的工行转债(假设以年利率3.5%融资买入100万成本为102.63元的工行转债)。同时利用工行转债进行回购操作,融入资金卖空沪深300相应的合约,根据CAPM模型计算出来的贝塔值约为0.495,因此做空股指期货头寸为49.5万。假设投资期为1年,由于我们无法推知未来市场的走势,我们假设大幅上涨、大幅下跌以及窄幅围绕当前点位震荡的概率各位三分之一。以沪深300未来点位三种可能性为上涨20%,下跌20%,以及维持现有点位。
考虑三种情况下获利情况:
A、大幅上涨时,可转债获利“9.9万元+期权溢价”,沪深300亏损9.9万元,因此期权溢价能否覆盖资金成本是该操作能否获利的关键,如果可转债溢价超过3.5%,那么就能获得套利利润,而这在一个上涨市场中,是很有可能的。
B、市场大幅下跌,沪深300合约获利9.9万元,工行转债头寸亏损5.46万元,资金成本为3.5万元,套利操作获利0.94万元。
C、市场维持现有水平时,头寸将亏损3.5万元的资金成本。
因此,该策略在市场大幅上涨和大幅下跌时,具有较大获利的可能性。在上涨的情况下,尽管能确定正溢价,但溢价程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时可以用传统的B-S-M期权定价方法进行预估计。而下跌的情况,债券波动较股票市场而言波动较小,获取丰厚回报可能性更大。另外,该策略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一年后了结头寸,如果大盘在短时间内波动的年化收益超过20%,则可以提前将头寸了结,完成一次跨式期权套利。事实上,若投资者在2012年11月1日建立了上述组合,如果在2012年11月13日了结头寸,则股指期货头寸盈利17886.37元,可转债亏损1948.93元,资金成本为1246.58元,头寸盈利14690.86元,年化收益为41.24%。
4、结论
使用可转换债券和股指期货进行投资组合,能使得投资者能利用跨式期权策略对市场波动率进行套利,当投资者无法确定未来市场方向,但是能确定市场会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只要可转债市场中存在合适的操作品种,就能实施跨式期权套利策略。
参考文献:
[1]博迪 《投资学(第四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张潇 郑怡(2012) 阿尔法收益的来源与阿尔法套利机制的研究 《文化经济》
[3]吴玲颖(2005) CAPM理论在上海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经济管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