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34:45
序论:在您撰写对统计学的理解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理解;处理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elationships and Processing Research
HAO Wen-qing,NIU Yong-hong,JI Xin,CHEN Jiao,LUO Xiao-ying,ZHANG Tong,WANG Yuan,LI Jing,GUO Shuang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 637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hus the deeper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o adopt measure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MethodsUsing 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sampling a total of 364 college students, adopt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use the IBM SPSS 19.0 software for analysis. ResultsIn the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relationships, the status quo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he most is not optimistic,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Conclusion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be targeted to take measures, close distanc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 that in a "normal state of harmony and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Understanding;Handle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拓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校园生活会遇到各种困扰因素,人际关系问题在所有困扰因素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大学校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无疑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定位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个人发展也起到重要的影响[1]。大学生团体处于一个与社会半接轨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与高中生与社会人士皆有不同,他们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与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以及与室友的关系。对于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每个人理解及处理的方式均有不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四川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第一层从学校各专业随机选择5个专业,按照专业分层;第二层在每个专业按照年级分层,最后在各年级面向全体同学随机抽取研究对象,发放问卷400份。
1.2方法 在同学的帮助下,调查员对被调查学生随机发放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①调查对象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等。②分别对调查对象对4种类型人际关系的理解及处理的调查。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IBM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收据的整理及分析。
2结果
2.1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9份,回收率为97.25%。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364份,有效率为93.57%。
2.2一般情况 364名在校大学生分布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所占比例分别为29.7%、23.6%、19.5%、27.2%。来自5个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护理、法医、影像、检验。来自四川省内的有244人,占67.0%,省外的有120人,占33%,比例符合该校实际人口比例。
2.3在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及分析,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有48.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很好,自己很满意,而仅有4.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很糟糕。总体来说,该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
2.3.1与同学的关系 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处理的较好,有40.9%的同学经常与班外的其他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来扩大他们的交友圈。81.6%的同学提倡要经常与同学通过一些活动来联络感情。
2.3.2与老师的关系 66%的同学认为自己与老师有距离,很少与老师沟通交流,他们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定位于上好课就行,没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当对老师有意见时,57.1%的同学选择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
2.3.3与家人的关系 63.5%的同学认为自己与家人的沟通状况很好,他们与父母都会主动与对方联系,1/2的同学在想家的时候与父母的联系明显增加,他们认为上大学之后,与父母的关系与之前相比有所改善。
2.3.4与室友的关系 大部分同学觉得与室友的关系很好,他们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与室友产生矛盾时,能从自身寻找原因,及时化解矛盾。90.7%的同学认为聚餐等寝室内活动对增进感情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很乐意参加。
3结论及对策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知,在4种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的现状是很不乐观的,而对于与同学及室友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处理。以上情况可以反映出一个现象:当今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疏远同辈群体影响突显。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与教师交流沟通的技巧,进入大学之后习惯了家长和中学老师的主动关爱和沟通,还不习惯自己主动与老师交流,不知道怎样有效地与教师交流,缺少交际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害怕自己的某些语言或行为得罪老师,于是不愿主动与教师交流。然而,同辈群体之间交流起来则不存在太多的顾忌,有心事或困难时更愿意与同伴倾诉,在同伴中寻求心理的共鸣[2]。研究表明同学人际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在处理与同学的交往关系时表现得普遍好于男生。究其原因,体女生在交往中,性格上相比男生的针锋相对的特点更显含蓄,因此也更易赢得他人的好感;②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差异,女生在言语能力上要优于男生,这一方面是由先天因素所决定的:女性在大脑中与处理语言相关的普通神经细胞比男性多 15%~20%[3]。在校大学生上大学之后,与父母的关系与之前相比有所改善。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了一个相对来说独立的空间,没有了父母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另外,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他们更加珍惜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而不认为那是没完没了的唠叨。
总而言之,当代在校大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理解与处理的方式皆有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有关部门应根据相关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概括地来讲,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性格,环境,交际能力,学校的教育模式以及理解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了促进在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在学生自身方面,应该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多参加一些学校举办的集体活动,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在多方面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争取做一名21世纪的新型优秀在校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方面,应该多为大学生们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可以适当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方面的课程,老师们也应该在教授课程之余,主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沟通,拉近师生距离,使当代大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处于一种"亦师亦友"的和谐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宝军.以规范和疏导为依托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报,2008,(3):228-232.
一、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下对学习概念的理解
基于文字印刷方式的学习时代,文字的出现极大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人们纪录和发展某些技术知识得以用文字的形式保留和传播,但具有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专家认为这样的学习应定义为“有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样的用行为的变化来定义学习,只是使学习成为可观察和可测量的概念,但它对人通过学习后思想深处发生变化而没有外显行为的变化现象就无法解释了。例如人类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在不断的练习中学到了或者说创造钻木取火的方法,正是由于这种行为在人的身心内部的形成的经验,这种行为在相当常时间内并没有变化或者说没有相对持久地变化。
就像生产方式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而且受到作为生产力之物质基础的生产工具制约,由此揭示生产方式演变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规律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学习方式同样要由学习能力发展水平决定,而且受到学习活动之物质载体和物质手段制约.
基于文字印刷方式的学习阶段,直到当代对学习的理解才有了进步,加涅在学习的定义中加入了潜能的变化,即"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加涅论学习是否发生,其中的优点就在于它考虑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简言之,这个定义可作为学习的"外形为定义",因而学习也应有其"内行为定义",原因是人的学习的实质是人的内在的能力.思想和情感的变化,但人的内在能力.思想和情感的变化看不见摸不着,由此当代的众多心理学家纷纷用实验来定义和验证这个"内行为定义",其中最有影响力也最有效果就数由桑代克建构,并由斯金纳.布鲁纳等众多学者的扩展与深化的以"刺激-反应"为核心的学习联结理论.
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地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联系是意识为中介,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我认为这一定义应是"内行为学习"定义的概述.
因此,借助心理学对学习概念的界定,在教育情境中的学习我们可以定义为"凭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地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习”概念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通过声音、动画、高质量视频、音频及虚拟手段等信息化的方式表述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生成对学习者具有吸引力的外部表征,激发学习者去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与探索,直观有效地使学习者思维发散,产生联想,从而顺利提取长时记忆中的相关内容,促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即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可以定义为“在一定的情境即信息技术环境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包括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建构,包括从记忆系统中提取的信息本身,也按具体情况建构。
对学习定义的理解,我们应从三点入手:
1 学习主体自身必须发生变化。只有发生了这种变化,我们才能初步推断学习是否发生;
2 学习所导致的变化有相对持久地保持;
3 主体的变化是由他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后天习得的。
对教育技术来说,教育技术学探讨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专门研究领域,一切教学形式、设备和手段都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也应重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习”的理解。
首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主体即学习者在网络文化、智能文化等新文化观念的冲击下,自身的内在因素包括思想、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提供了容纳自组织和改变的学习框架,使得学习目标不是单纯地优先于行动,而是产生并完善于行动之中;智能的网络系统能够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实现对学习过程进行的实时跟踪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指导、调控或改进意见等等,这一系列方便智能技术的产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已发生了自身质的飞跃,在先进的教育情境中重新塑造自身的情感、思想。
其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是学习者自身文化休养、思想、能力和感情等方面变化是否相对持久地表征,使知识存储的编码化和数字化进程,及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和感情、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在质量、数量上都能发生变化。知识的各种存储形式,如资料、录音甚至人的思维和判断都可以编码化和数字化,并由网络组织起来,而在相当长或相对持久地情况中,这些组织并存出起来的因素产生了相对的变化,并跟随着人的思想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它们都是持久的、稳定变化的、实际的。
再次,学习是人类活动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从接触熟悉信息技术到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来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如网络学习就是利用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高运行速度、富有创意的交互性计算机系统进行学习的过程;由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的产生,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与阅读等一系列新技术的产生,学习者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当信息高速公路席卷全球,信息以网状、立体、全息、超时空、发散性地提供给学习者时,输入大脑的学习材料,使学习者集阅读、声音、情感于一体,使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这些与外界环境的作用,使学习者大脑皮层神经对输入信息的感觉、处理、加工、编码呈现多元性态势,加速了作用效果,使变化更持久,更稳定地变化。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影响这种活动过程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多,学习活动引起的身心变化多,以及学习的层次多、类型多等原因造成,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过程是一个多因、多果、多层次、多种类、多侧面的复杂过程。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这些条件都被完美的组合,在结构的编码和程序设计中得到表现。
三、传统学习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区别
1、 被动性学习与主动性学习
传统学习,一般要求学习者必须走进学堂,由教师规定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并由教师测定学习结果,而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知识灌输过程,教师将知识硬“输”学生,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麻木状态,否定了自我的存在性,并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着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根据自身特点和意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不仅指理解记忆的学习,也指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地学习,自由的实现自己潜能的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要求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使学习具有积极性、主动性。
2、 继承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
传统学习以继承性学习为主,即也指适应性学习为主,而所谓适应性学习是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的问题的能力,学习者只是知道发生了什么和怎样发生的,很少考虑将会发生什么和不会发生什么,这是一种单向的、线性的知识传输过程,是为了解决自身自主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一种维持现状的学习,主体在经验积累上并没有上升或者说是层次上的下降。
而信息技术环境下,要求学习者不断地接触了解并掌握新兴的知识技术,从而要求学习者主体不断地学习即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知识、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和处理未来社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即创新性学习。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开放的、多元的,形成多维德可能性空间,为学习者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途径,使人的思维得到激活,使学习者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激发潜能和创造力。
3、 基于内容和结果的学习与基于问题和过程的学习
传统教学比较重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传授,相应的学习也只是在内容(知识)从外界搬入学习者的记忆中形成经验,简单的说传统学习是为了成绩学习者不断地硬着头皮吸收内容,忽略了学习这一个人类特殊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学习者的学习内容是制定的,是强加于任何一主体的知识体构,学习者的学习在结果的指导中,依据学习的内容,在专家和教师设计的步骤中进行,导致学习者成为“一只被牵着鼻子走的空壳子”。产生了由成绩划分学习者等级的教育弊端。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简言之是现代学校提供的研究型学习、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考核否定了传统的以按成绩为学习者划分等级为目的的考试成为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针对学习内容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者研究学习的心理,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针对问题仔细归纳,例如作为主体与环境作用产生相对持久地身心变化的学习,过程是对信息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在研究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即间接经验,不断地解决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思维,丰富新的知识构建体系。
4、 个体性学习与社会性学习
传统的学习只是在相互认识的人中产生面对面有限的同步交流,交流对象范围小,这是一种单向的或是一对多的交流,而学习是个体的身心变化的表征,它要求着学习者打破个体性学习的封闭性即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习的交互性,通过网络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和优秀教师提出问题,并请求指导,或发表自己看法和体会,使单向个体性的封闭学习转变为协作社会性学习中,获得群体动力支持,以一个平等协作者的身份为群体作贡献,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5、 文字性学习与数字性学习
信息时代的学习与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化为支柱,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后,引起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学习的字面形,改变了以文字为教学中心、以书本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文字性的学习,释放了学习者的思维空间,使学习者不再受书本知识的约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大胆的设想、大胆的实验,体会数字化学习的乐趣,进而掌握更多的、新兴的知识。
【关键词】印刷课程 教学 经验
《印刷机结构与原理》课程是印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学好该课程对学生掌握印刷专业技能非常重要。如果在学生进行实习时,专业教师深入印刷企业的生产现场,在学生的工作过程中进行现场的讲解和示范性的操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弥补课堂上的教学不足。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提出一些想法,与大家商讨。
1 印刷机的传动部分
从动力来源(电动机)开始,再去找到其他工作部件,如输纸机构、前规和侧规机构、递纸机构、输墨和润湿机构、滚筒的离合压机构、收纸机构等,仔细的查看各个机构是如何传动的。在这些传动关系中,有皮带传动、齿轮传动、连杆传动、偏心轮传动、凸轮传动、涡轮蜗杆传动、棘轮棘齿传动等,每一部分都能看得比较清楚。有些凹印机、柔印机、丝网印刷机在不拆墙板时能看到大部分的传动关系,只要师生在一起相互交流沟通即可。这样,同学们对印刷机的整体传动关系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2 输纸部分
输纸部分的传动关系大部分的机器只需拆很少的墙板或不拆墙板都能看得比较清楚。在课堂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离合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送纸吸嘴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自动升纸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气泵和气路控制系统、纸张的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等,有些可以通过在机器上讲解,有些可以拆下(如送纸吸嘴)讲解,让学生掌握其操作要领,并且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规矩部分
规矩部分是印刷机操作经常要使用的,其结构与原理在课堂上讲解同学们还是能理解的,但一些功能部件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如前规定位的光电检测装置、前规定位板的高低、前后调节、前规定位时间的调节、侧规定位板高低的调节、拉纸时滚轮压力的调节、侧规定位时间的调节、规矩部件与递纸机构进行纸张交接时间的调节等,专业教师在学生工作时进行讲解或示范性操作对学生提高印刷操作技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4 递纸部分
递纸机构在印刷机设计时要求是比较高的,老师在课堂上的分析和讲解都会比较仔细。其中在海德堡印刷机上采用的滚筒式递纸机构的结构还是比较独特的,专业教师可在印刷机工作时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对递纸部分的牙垫高低的调节、咬牙咬力的调节、与规矩部分和压印滚筒(或传纸滚筒)完成纸张交接时间的调节,也应进行讲解或示范性操作,并要求学生掌握。
5 印刷部分
印刷装置对印刷机而言,是最重要的装置。印刷机滚筒的加工精度、传动滚筒的齿轮、滚筒的离合压机构、滚筒的轴承等加工精度都是非常高的。学生工作时理解这些内容对印刷机操作和保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滚筒的离合压机构,无论是偏心机构,还是三点悬浮式机构,在印刷机低速运动或手摇印刷机进行离压、合压,都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一机构。全自动上版机构的结构课堂上讲解,学生不太好理解,在印刷机操作时讲解学生非常好懂,此时“上课”的效果非常好。
6 输墨和润湿机构
输墨和润湿机构虽然是两个机构,但两者的结构比较相似。课堂上讲解的墨量大小的遥控部分在印刷机上操作学生会一目了然。传墨辊(传水辊)与墨斗辊(水斗辊)及匀墨辊(匀水辊)的压力调节、匀墨辊之间的压力调节、着墨辊(着水辊)压力调节等如果在印刷机更换墨辊(水辊)时讲解或进行示范性操作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7 收纸部分
收纸机构的传动一般都采用链轮链条、收纸咬牙排传动。前、后挡纸板、侧挡纸板、吸气轮减速器的传动在不拆机器墙板都能看到,结构与工作原理比较好理解。但对收纸部分的辅助装置的调节与使用,如纸张平整器、喷粉装置、加速纸张下落的风扇、纸张的干燥装置等,专业老师可在印刷机旁进行讲解或示范性操作,让学生能很快的适应印刷机操作的工作要求。
自19 世纪起,教育界就不断有学者致力研究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即是其中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家。在心理学领域,吉尔夫特、托仁斯、麦克隆等研究者也在研究创造力方面颇有建树。然而由于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局限,200 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旧对创造力的研究存在许多盲点,无法真正揭开她的神秘面纱。艺术教育向来被视为培养学生创造力首当其冲的学科,音乐课程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的努力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创造力与一般领域的创造力有怎样的关联? 创造力培养的科学理论依据是什么? 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带着关于创造力研究以及在学校中如何培养创造力等众多疑问,笔者尝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探究这一教学体系对儿童音乐创造力培养的价值。笔者近年来在对儿童的音乐教学中,以体验式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代替传统讲授式为主的音乐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体态律动相比较传统教学,大大提升了儿童的音乐创造力。
二、体态律动充满即兴的音乐教学
体态律动,顾名思义,与身体动作密不可分。它由现代音乐教学法的开创者、瑞士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 Emile Jaques-Dalcroze) 创造。体态律动教学法从人的身体出发,肢体动作将音乐与内心联结,律动表达的是所听到的音乐( 诸如节拍、节奏、音高、乐句等) ,律动也表达内心感受。身体律动与即兴创作是体态律动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法最重要的两大特色。
在现代音乐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而成功地将即兴引入音乐教育中的也是达尔克罗兹,他所创立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即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理论体系最终得以完善的标志。他把即兴创作发展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活动。这既是音乐创造的过程,也是音乐表演的过程,同时还是音乐鉴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能锻炼孩子们敏锐的听觉、精确的节奏感、良好的音乐形式和结构感知力,同时也能培养孩子们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创始于1905 年,1902 年达尔克罗兹在瑞士音乐节向全世界阐述了基本的体态律动教学法构思,1905 年开始了这一崭新教学法的实践探索。达尔克罗兹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所生活的时代,不仅在艺术领域出现了印象主义、民族乐派; 美学思想出现了表现主义、形式主义; 在教育哲学思想方面,出现了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经验主义、行为主义等思潮,这些都是培育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思想的精神沃土。
在身体动作与音乐的关系方面,他有着独到深入的见解。他视音乐为源自人心深处的情感,是情绪、物质、生命的直接投射,且音乐的节奏比旋律更接近人的本能的灵性; 音乐唤醒人的内在感觉,音乐中所有的节奏都起源于人类的身体,随着时间其形态和组合也跟着变化繁衍。音乐是建构在节奏和力度上的艺术,它赋予身体动作风格,用情感激发动作,然后身体的律动又进一步激发人们的音乐情感,两者相互影响促进; 身体动作中的不同姿势形态,是人们将内在非意识及意识性的感觉带到外在世界的通道,身体联结了音乐与人的内在感觉。
在对待即兴这一问题上,达尔克罗兹的态度是极其明确的,他认为即兴能够发展学生快速、明确地表达某一音乐的思想和感觉,也帮助学生获得一种综合想象、自然以及感性地运用音乐节奏与旋律素材来创造音乐的能力。然而,即兴并不是随性或者任性而为,体态律动教学中的即兴是建立在一系列常规性、规范性的音乐教学基础上的有结构的即兴。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中,即兴创作的结构性依赖于多种媒介进行音乐教学与音乐表演,例如身体律动、语言、戏剧、歌唱及乐器演奏。每节课上,学生都会在基本的音乐本体内容学习后,进行某些形式的即兴,例如语言的即兴、歌唱的即兴、乐器演奏的即兴等。而学生的即兴有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需要在老师演奏、演唱等多种即兴氛围的熏陶下才能得以激发。
三、有结构的即兴教学与音乐创造力培养
现代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潜能,每个人的创造力潜能在正确的教育以及适当的环境中都可能提高。创造力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一般领域的技能,但是现在的观念似乎转变为创造力是一种特定领域的技能。美国华盛顿大学创造力研究专家基斯索耶博士认为创造力是要区别特定领域的: 一个人在某一领域中变得具有创造力,是通过理解和训练来帮助其发展出在该领域的创造潜能的。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表现出创造力,则需要他在这个方面具备非常丰富的专家知识; 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如果创造力的培养是关于某个具体学科,则会更有效果。
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哪些因素可以对创造力的改变形成影响呢? 索耶认为创造力的教育必须是特定领域的: 为帮助学生在某一科目更具有创造力,则该科目必须以一种能让学生获得认知理解的方式教给学生,这样这些知识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变得更具创造力。讲授式教学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记忆知识来进行的。这种形式的教学会带给学生相当表面的知识结构,而不会形成能够支撑创造性行为的认知理解。对于创造性行为来说,学生必须获得深层的概念理解,而非表面的记忆。他们需要教学向他展示知识之间的关联,而不是以一种孤立的方式记忆微小的主题。这些学习方式更有可能支持迁移( 将所学知识用于更大范围的能力) 和适应性专长( 将所学的东西创造性地应用于新问题的能力) 。索耶在《创造力的涌现》一文中充分论证了有结构的即兴对于创造力涌现性的作用。创造力的涌现性,通俗地说,是指创造力的不可预测性。研究者通过对充满即兴性表演的剧院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分析,得出创造力涌现性呈现出来的不同类型与激发创造力涌现性的条件。基于建构主义的原则,深度的有效学习需要以一种不可预测的即兴的方式展开,而这种即兴的方式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是不存在的,传统教学没有不可预测性,没有即兴,因此也无法形成创造性学习,激发创造力。因此,索耶认为创造性学习的条件: 必须是部分地即兴,部分地涌现,也必须有设计良好的结构。
上述研究为体态律动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提供了学习科学研究的依据。首先,这是具体学科的创造力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其次,体态律动音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在必要教学媒介基础上的即兴,也就是有结构的即兴。在笔者的体态律动课堂中,可以在现场教学过程里清晰地观察到,学生的即兴表现和音乐创造力,可以说充满整个课堂,无处不在。这些音乐创造力表现为富有个性的身体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运用指定调式音阶的即兴旋律创作( 歌唱或者弹奏) ,节奏的创意组合,语言与节奏、音高的创造性搭配,而且在一定音乐情境下,视觉艺术( 如绘画) 的创作也变得轻而易举等等。
那么体态律动课程中的基本结构具体是什么呢? 首先,音感训练。达尔克罗兹音感训练的目标近似于我们通常熟知的视唱练耳,即需要用耳朵听辨出音高、音程、和弦的不同特质,以及音色的明暗、节奏的长短快慢、力度的强弱变化、和声的色彩、调式的色彩等。这些内容的学习运用有别于传统讲授和机械训练的方式。其次,音乐节奏律动。内容包含指挥、立即反应,根据基本拍、速度、力度、规则拍子、不规则拍子、卡农等要求进行的身体律动。第三,乐器与歌唱即兴。键盘和声、节奏模进、重复与对比,与音乐相关的弹奏与演唱的即兴表演等。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要培养音乐创造力,首先要进入到音乐的情境,对音乐本体的要素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体态律动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与方法可以说为培养音乐创造力提供了索耶所说的结构。然而这样的结构只是体态律动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还有对音乐创造力同样有价值的即兴部分是如何实施的呢? 体态律动课程中的即兴与基本的结构存在着一定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音感训练中的即兴、身体律动中的即兴和即兴乐器演奏。这里笔者根据自己在课堂中的身体律动部分的即兴教学案例《海底世界》,谈一下学生的即兴表现。
课程伊始,学生赤脚围成一个圆圈进行身体律动的热身。快速反应是身体律动中常用的音乐律动方式,做法之一是学生以音乐为指令,音乐响起时,按照音乐的某个要素( 如节拍、节奏) 进行走、跑、跳等律动,音乐停止时,学生的动作也马上停止。在通过快速反应热身之后,学生建立起了对音乐反应的敏锐,集中注意力。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当天的热身情况,即兴弹奏出带有水感觉的音响,音乐可以是缓慢的、急速的、温柔的或凶猛的。教师通过即兴演奏的音乐和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这是一个海底世界,里面有很多海洋生物,比如小鱼、水草、珊瑚,等等。同时,教师即兴创编出表现这些生物的动作,请学生们模仿。紧接着,老师即兴地改变音乐的个性,请学生用心听音乐,音乐变化了,海洋生物也从小鱼变成了大鲨鱼,从一颗细细的水草变成了一大簇水草,那么我们的身体动作怎样随着音乐的变化改变,怎样表现出这些不同的海底生物呢? 从本人教授5 至6 岁儿童的观察发现,在本课例中,儿童身体的律动会随着音乐性格的改变而在动作的幅度、行进的速度、肢体动作的快慢程度上有所改变。且儿童的动作不会一直重复模仿教师起初的身体律动,而会寻找新的乐趣,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尤其在观察到其他同伴改变动作的情况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儿童尝试做出自己的创意。此时,教师的适度鼓励和表演,会更加有力地激励儿童形成富有个性的身体律动创造。这个课例比较典型地展现了身体律动从模仿到集体合作,再到群体互动,最后达到个体身体律动创造的完整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一创造力的表现形式为身体律动,但这一切的创造源泉来自于儿童对音乐的感受,是结合了音乐感受、音乐想象的创造力的展现。
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中,教学生音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通过教,进而促成学生的即兴表达与音乐创造力才是一个完整的小循环,在完成一个小的创造循环后,再进入到下一个有结构的即兴教学循环。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有结构的即兴教学中促成的音乐创造力是这一教学体系的常态,教师与学生在每节课上都会有相当多的即兴与创造,而不是难得一见的顿悟式、灵光乍现式的创造力。
四、儿童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需要音乐教师转变传统接受主义教学观
像体态律动教学法这种有结构的即兴教学对儿童音乐创造力的促进是非常容易观察到的,如今类似的体验式音乐教学受到社会培训机构和家长们的追捧,学校音乐教育系统也开始试图从中吸取养分进行教学改革。但目前在中国能够独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的音乐老师屈指可数,可以说,这类师资远远无法满足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音乐教育需求。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下两点:
一是从业音乐教师的传统接受主义教学观根深蒂固。从培养儿童音乐创造力的观念上看,虽然音乐学科在人们的观念里是最具有创造性的学科,但在实际的儿童音乐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们认为音乐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无论是器乐教学一对一的师徒式授课,还是学校音乐课程的班级授课,大多数的音乐教师几乎很少关注音乐创造力,对这一素养的培养也表示束手无策。目前的音乐教学表现出的诸多传统接受主义特征,与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格格不入。例如:
1. 音乐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听话被视为优秀的学习品格; 老师较少为学生提供活跃、自主、个性的发展空间。
2. 音乐教师习惯运用授受式的教学方法,主张按照老师要求勤于练习就能达到效果。高效地灌输和大量地训练被视为好的教学。
3. 音乐教师习惯于花费极大精力学习掌握把控课堂的技巧,将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为逻辑性强、可控性强的文本教案,严格依照教案教学,忽略学生的课堂反应。
4. 音乐教师自身缺乏音乐创造力,即兴演奏、演唱能力薄弱。二是音乐教师的培养者大学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师教育方式多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培养中缺少多元教学方法的熏陶与培育。目前中国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一般由三种课程构成,学科课程、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习。笔者作为参与该体系教学的教师,对本校及本地区的教学情况比较了解。在这三种教师教育课程中,学科课程中的乐器( 或声乐) 小课基本沿袭了20 世纪初的教学方式,严格且典型的师傅带徒弟,学生完全听从教师的教学要求。教育类课程( 如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等) 的教学方式以讲授式为主。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2 个月左右,以前期听课,最后进行实习教学为主要实习模式。可以说,大多数的师范课程仍然使用着传统接受主义的讲授法,大学教师的讲授基本上占据了课堂的全部时间,师范生们很少有机会体验其他的教学方式,他们所上的课运用的教学方式与所学内容倡导的方式是不同的。例如,在《音乐教育学概论课》上学习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体态律动教学本身倡导活动式、即兴性、做中学,而大学《音乐教育学概论课》则完全是讲授式。尽管当代音乐教学的理论已经被大量地从国外介绍到中国,但这些教学法真正的教育内涵和魅力并未在教师教育中得以展示。因此,这些致力于且擅长于激发儿童想象力、个性、创造力,符合儿童学习特点,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音乐教学法,并未在音乐教师培养的初期被未来的音乐教师们体会,没有在实践层面得以应用和发展。
主题词: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表现 形成心理问题原因剖析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发达地区优越的生产条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随之而来地形成了一批批“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很难感受到父母的和温暖,更难面对面地聆听父母的教育。由于学生自身、家庭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教育的疏忽,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发凸显,如何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的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心理焦虑
焦虑是某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是对当前或预计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农村留守儿童的焦虑多表现在和同伴交往中。比如在众人面前觉得不安,被老师或者同学批评了总想不开,在群体生活中常常无所适从,人云亦云,缺少朋友等。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焦虑是衡量其在群体中是否感到安全的重要指标。
笔者采用问卷的方式,主要针对所执教学校的四、五、六年级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情况如下表:
调查结果表明有近70%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同时心理焦虑存在着年级的差异: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焦虑状况高于五、六年级,六年级又高于五年级。
(二)孤独感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莫名其妙地封闭自己,他们不愿加入集体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中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封锁心理,而把因此而产生的一种感到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的孤独感还会伴随着焦虑情绪出现而出现。孤独感体验同样反映了他们在同伴群体中所产生的不安,长期的孤独体验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笔者在另一所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进行了街头访问式的调查,在被调查者中有超过46%的学生认为在学校生活中感到孤单,具体情况如下:
表2 某学校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基本情况
孤独感存在年级的差异:四年级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高于五年级,五年级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高于六年级,可见中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最强烈。
(三)胆小、自卑
自卑是主体渴望交往而缺乏勇气,胆怯的一种情绪状态。胆小、自卑心理的表现之一就是紧张感。在对上文中提到所调查的三个不同年级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中,30%的被调查者认为当面对众人发言时会特别紧张,调查情况如下:
在年级差异的比较中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农村留守儿童在当众发言时的紧张感有所减少。情况如下:
据观察,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会出现胆小自卑的情况。笔者观察到:一些孩子的话不多,也不常和人交谈,在和同伴交流中常处于被动地位,但他们的行为举止是正常的。心理卫生专家认为:这种表现属于社交性退缩,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孩子,平时的表现正常,一旦处于社交情境或集体生活中,就出现异常反应。
(四)情绪控制力差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和情绪发展是阶段性的过程。表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的情绪体验内敛化,控制和调解情绪的能力逐渐增强,但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留守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是有限的,其能力弱表现在其外显行为上:不管哪个年级段的留守儿童都十分好动,常常无节制玩闹,精力旺盛;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容易持久,组织纪律性较差等等。他们的情绪变化快,喜怒常被外界影响控制,学生之间常因为小的摩擦而引起言语或肢体的冲突。
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现况,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调查统计和X2检验来看,农村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一)学生自身因素对心理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遇到困难无人帮助等挫折时难以正确对待,由于自身存在的感情外露与内隐之间的矛盾,期望值较高与学习压力大的矛盾,渴望与人交往同心理闭锁的矛盾,导致学生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是成长中的问题,只要适时、适当地帮助和指导,都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二)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农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但在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的同时,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只想到外出打工来改变孩子的生活条件,却未曾想到孩子的心理同样需要呵护。有的家长对子女生活无心照看,而留守孩子爷爷奶奶又照顾过度,是造成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三)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耳边,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虽然提倡智育德育并抓,但实际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问题背后是中国农民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所产生的问题如不及时予以解决,社会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对他们进行社会矫正,更为严重的是,还可能影响到下一代的人口质量。因此,关爱留守儿童,关系到农民工权益的维护,甚至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还要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注意发挥留守儿童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其学习的愿望和动机,增强教育的固有“魅力”。再有,学校应优化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切实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可能地为其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政府,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比如,班主任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学生临时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并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作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交流感情,与班主任联系孩子在校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要求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影响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要求父母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理念,为孩子合理定位。从自己孩子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学校和社会教育实际水平出发,从孩子的智力、性格等方面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定位。要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性,这样既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能实施。
3.“严中有度,严爱结合”,爱与管相结合。爱孩子是长辈的天性,但要使孩子成才,就必须从小严格要求与管理。真爱孩子,就要经常观察孩子的合理要求和希望,给予及时地和适当地满足,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愉快和满足,爱孩子要适度,过分地溺爱,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是娇生惯养。过分溺爱会使家长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这不利于孩子成长。对孩子严格要求也要适度,过分严格,会使儿童自卑与胆怯,影响其智力发展及创造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劳动力还要继续流向城市,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参与,更需要政府、学校教师的积极参与、齐抓共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留守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吧!
参考文献:
(1)欧阳莉妮.扫除心理障碍 发展小学生的交往能力【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9)
(2)杨兵.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达县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4).70―71.
(3)高四季.试谈小学生自卑感的消除和自我意识的培养【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8
台 湾 在 战 後 能 开 出 傲 人 经 济 成 就 的 根 本 原 因 , 是 它 在 1950 年 代 後 期 到 1960 年 代 初 期 曾 放 宽 外 汇 管 制 、 采 行 出 口 扩 张 的 经 济 发 展 路 线 。 这 十 年 中 , 民 间 企 业 家 释 放 出 来 的 企 业 家 精 神 重 新 调 整 台 湾 资 源 的 配 置 , 使 出 口 增 加 率 由 5.8% 提 升 至 24.5% , 经 济 成 长 率 平 均 值 高 达 10% 。 诚 如 蒋 硕 杰 所 说 , 在 当 时 经 济 学 界 大 都 沈 迷 於 凯 因 斯 学 派 或 世 界 体 系 理 论 的 大 环 境 下 , 台 湾 竟 然 采 行 了 与 流 行 学 术 思 潮 相 逆 的 经 济 发 展 路 线 , 可 算 是 极 大 的 幸 运 和 奇 迹 。 然 而 , 在 这 奇 迹 背 後 , 则 是 一 批 以 蒋 硕 杰 为 首 的 自 由 经 济 学 者 的 远 见 和 坚 持 。 今 日 , 开 发 中 国 家 已 纷 纷 采 行 开 放 性 的 经 济 发 展 策 略 , 蒋 硕 杰 的 自 由 经 济 思 想 终 获 得 全 球 性 的 肯 定 。
但 在 三 十 年 前 , 当 众 人 皆 酣 醉 时 , 何 以 蒋 硕 杰 能 独 醒 ? 我 们 所 接 触 到 的 文 献 大 都 归 因 於 他 敢 挑 战 权 威 的 独 特 风 格 。 我 们 曾 指 出 : 蒋 硕 杰 长 期 地 接 受 与 使 用 奥 地 利 经 济 学 派 的 「 时 间 维 度 概 念 , 他 一 生 坚 持 反 对 政 府 介 入 货 币 和 信 用 创 造 过 程 的 主 张 甚 至 可 说 是 推 导 自 此 概 念 。 毫 无 疑 问 地 , 蒋 硕 杰 的 经 济 思 想 及 自 由 经 济 信 念 深 受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影 响 , 但 是 影 响 到 何 种 程 度 ? 众 所 周 知 , 奥 地 利 学 派 几 乎 全 面 性 且 毫 不 妥 协 地 反 对 政 府 介 入 经 济 活 动 。 於 是 , 我 们 想 问 : 蒋 硕 杰 对 自 由 经 济 的 坚 持 是 否 也 是 毫 不 妥 协 与 全 面 性 的 ? 或 只 是 选 择 性 地 反 对 政 府 某 一 方 面 的 过 度 介 入 ? 如 果 答 案 是 後 者 , 而 且 我 们 也 相 信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逻 辑 推 理 并 无 重 大 缺 陷 , 那 么 蒋 硕 杰 是 如 何 对 自 己 的 选 择 自 圆 其 说 ? 他 早 期 的 选 择 是 否 会 随 著 他 的 研 究 发 现 而 逐 渐 失 去 说 服 力 ? 而 这 些 转 变 又 是 如 何 发 生 的 ? 转 变 後 的 选 择 是 更 接 近 奥 地 利 学 派 , 还 是 更 远 离 ? 对 於 这 些 问 题 , 本 文 尝 试 从 已 经 披 露 出 来 的 相 关 资 料 去 探 索 。
在 文 章 结 构 方 面 , 除 了 第 一 节 的 前 言 外 , 本 文 把 蒋 硕 杰 的 学 术 生 涯 分 成 三 段 时 期 , 分 别 於 第 二 节 到 第 四 节 讨 论 。 第 二 节 讨 论 的 是 他 自 伦 敦 政 经 学 院 毕 业 後 的 十 年 。 我 们 认 为 他 在 这 十 年 间 抱 持 一 种 类 似 於 米 德 (james e. meade) 之 中 间 路 线 的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 并 不 完 全 反 对 经 济 计 画 。 第 三 节 将 讨 论 他 从 1950 年 代 後 期 到 1970 年 代 後 期 的 二 十 年 。 在 这 段 期 间 , 他 从 反 对 瓦 拉 氏 法 则 ( walras' law ) 的 误 用 , 逐 渐 了 解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的 错 误 。 然 而 , 由 於 未 能 找 到 信 服 的 替 代 性 的 理 论 , 他 在 此 时 期 仍 未 完 全 抛 弃 社 会 主 义 。 第 四 节 讨 论 他 回 到 中 华 经 济 研 究 院 以 後 的 时 期 。 在 这 段 期 间 , 他 从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经 验 的 研 究 中 , 深 刻 认 识 到 自 由 经 济 的 本 质 在 於 企 业 家 的 创 新 及 自 由 竞 争 的 发 现 过 程 。 由 於 这 两 项 本 质 分 别 是 奥 地 利 学 派 (austrian school) 的 米 塞 斯 (l. mises) 与 海 耶 克 (f. a. hayek) 在 「 社 会 主 义 之 计 算 的 大 辩 论 中 所 坚 持 的 观 点 , 後 期 的 蒋 硕 杰 找 到 了 可 以 让 他 完 全 抛 弃 社 会 主 义 的 替 代 性 学 说 学 说 。 在 最 後 一 节 的 结 论 中 , 我 们 略 述 他 在 重 新 肯 定 奥 地 利 经 济 学 说 之 後 , 对 於 民 主 过 度 膨 胀 以 致 伤 害 到 自 由 经 济 的 担 忧 。
第二节 接受「中间条路的时期
根 据 自 述 , 蒋 硕 杰 於 1941 年 任 职 利 物 浦 领 事 馆 时 便 体 认 到 「 五 鬼 搬 运 法 的 不 道 德 和 窃 盗 行 为 , 也 於 1945 年 担 任 「 东 北 经 济 委 员 会 调 查 研 究 处 处 长 时 深 刻 了 解 物 价 管 制 的 荒 谬 。 这 些 自 述 明 显 地 道 出 他 在 1940 年 代 末 期 是 反 对 政 府 过 度 干 预 经 济 事 务 。 这 时 他 刚 从 伦 敦 政 经 学 院 毕 业 , 对 於 海 耶 克 及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经 济 思 想 应 相 当 熟 悉 。 因 此 , 他 反 对 政 府 过 度 干 预 经 济 事 务 的 态 度 并 不 出 人 意 表 。 相 反 地 , 倒 是 他 对 於 自 由 经 济 的 支 持 程 度 叫 人 好 奇 。 在 1948 年 的 〈 经 济 制 度 之 选 择 〉 一 文 中 , 他 曾 提 到 两 点 他 不 能 完 全 同 意 自 由 经 济 理 念 的 观 点 :
1.最 理 想 的 自 由 企 业 在 提 高 生 产 一 点 也 可 能 有 一 严 重 的 缺 陷 , 即 自 由 价 格 机 构 可 能 无 力 使 社 会 之 储 蓄 倾 向 与 投 资 保 持 一 种 必 需 的 关 系 , 以 不 断 的 产 出 足 够 的 有 效 需 要 , 来 维 持 各 种 生 产 因 素 的 充 分 利 用 。 因 此 常 易 发 生 失 业 的 现 象 。 … 只 要 政 府 能 随 时 以 不 与 私 人 企 业 冲 突 的 公 共 投 资 来 弥 补 私 人 投 资 的 不 足 , 自 由 主 义 社 会 中 的 失 业 不 是 无 法 消 弭 的 。
2.我 们 应 该 探 讨 的 途 径 , 是 如 何 使 社 会 主 义 兼 而 有 理 想 中 的 自 由 主 义 的 优 点 。 … 其 实 集 体 计 画 经 济 并 非 社 会 主 义 必 要 的 附 随 条 件 。 … 社 会 主 义 的 经 济 , 尽 可 采 用 一 种 分 权 的 经 济 制 度 , 而 使 之 兼 有 完 全 竞 争 的 自 由 主 义 之 长 处 。
第 一 段 话 是 不 折 不 扣 的 凯 因 斯 式 口 吻 , 认 定 自 由 企 业 的 社 会 本 质 上 存 在 有 效 需 求 不 足 的 问 题 , 不 过 政 府 有 能 力 利 用 公 共 投 资 加 以 消 弭 。 第 二 段 话 属 於 修 正 的 社 会 主 义 的 基 调 , 一 方 面 相 信 市 场 机 制 本 质 上 是 失 灵 的 , 另 一 方 面 承 认 集 体 式 社 会 主 义 运 作 上 缺 欠 效 率 。 从 这 两 段 话 , 我 们 提 出 的 臆 说 是 : 此 时 蒋 硕 杰 虽 反 对 集 权 式 社 会 主 义 , 却 保 留 很 大 的 空 间 允 许 政 府 介 入 经 济 事 务 。 传 统 的 自 由 经 济 信 念 要 求 政 府 完 全 地 撤 离 经 济 与 社 会 领 域 , 仅 保 留 外 交 、 国 防 与 警 政 方 面 的 机 能 ; 相 对 地 , 集 体 式 社 会 主 义 则 要 求 政 府 全 面 接 管 所 有 的 人 的 所 有 活 动 。 此 时 他 在 这 两 极 之 间 选 择 了 他 称 之 为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的 中 间 路 线 。
根 据 他 的 说 法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是 「 容 许 自 由 竞 争 的 私 人 企 业 , 与 遵 照 完 全 竞 争 的 生 产 原 则 的 国 营 企 业 并 存 的 经 济 制 度 。 他 允 许 自 由 竞 争 存 在 的 理 由 , 并 不 是 为 了 模 拟 国 营 事 业 所 需 遵 照 的 「 完 全 竞 争 的 生 产 原 则 。 国 营 事 业 是 指 向 「 容 易 造 成 独 占 或 寡 占 的 形 式 的 工 业 , 势 必 要 与 自 由 竞 争 的 工 业 在 产 业 别 方 面 截 然 分 开 。 一 但 截 然 分 开 , 采 取 国 营 企 业 的 产 业 就 不 再 存 在 完 全 竞 争 的 市 场 , 也 不 存 在 完 全 竞 争 的 产 品 价 格 , 该 产 业 也 就 无 从 计 算 出 所 谓 的 「 完 全 竞 争 的 生 产 原 则 。 明 显 地 , 蒋 硕 杰 当 时 并 未 注 意 到 此 问 题 。 他 主 张 保 留 部 份 私 人 企 业 的 理 由 , 主 要 是 为 了 「 保 障 民 主 政 治 的 存 续 。 他 说 到 :
现 在 国 内 颇 流 行 一 种 看 法 , 即 经 济 的 平 等 重 於 政 治 的 民 主 , … 这 种 看 法 是 非 常 危 险 的 。 我 们 不 能 有 了 社 会 主 义 的 经 济 制 度 就 放 弃 民 主 的 政 治 制 度 。 相 反 地 , 我 们 如 果 采 取 了 社 会 主 义 之 後 , 将 更 需 要 有 个 可 靠 的 民 主 政 体 。 因 为 在 社 会 主 义 的 经 济 制 度 ( 尤 其 集 体 计 画 式 的 ) 之 下 , 政 府 对 人 民 之 统 治 权 利 深 入 人 民 生 活 之 各 方 面 。
换 言 之 ,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类 似 於 英 国 费 边 社 (fabian society) 的 民 主 社 会 主 义 , 与 集 体 ( 计 画 的 ) 社 会 主 义 的 差 别 在 於 民 主 。 两 种 社 会 主 义 的 另 一 项 争 议 在 於 对 凯 因 斯 (j. m. keynes) 经 济 管 理 政 策 的 态 度 。 当 自 由 经 济 被 认 为 无 法 克 服 垄 断 与 外 部 性 等 导 致 市 场 失 灵 的 因 素 後 , 民 主 社 会 主 义 者 较 集 体 社 会 主 义 者 容 易 接 纳 市 场 机 能 带 来 的 效 率 , 只 要 求 将 市 场 活 动 限 制 在 政 府 的 监 督 与 控 制 之 内 。
接 著 , 我 们 以 两 个 例 子 说 明 蒋 硕 杰 当 时 对 於 民 主 社 会 主 义 的 信 仰 :
1.1949 年 , 他 采 用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时 间 延 续 性 , 推 论 出 经 济 落 後 国 家 应 该 「 先 办 轻 工 业 、 再 办 重 工 业 的 发 展 策 略 。
说 明 : 当 时 经 济 落 後 国 家 多 采 行 命 令 式 经 济 计 画 , 主 张 应 先 发 展 重 工 业 , 等 重 工 业 有 了 成 果 後 再 发 展 轻 工 业 。 蒋 硕 杰 反 对 这 种 「 重 重 轻 轻 的 策 略 , 认 为 轻 工 业 的 投 资 可 以 很 快 地 取 得 回 报 , 提 升 所 得 , 从 而 扩 张 有 效 需 求 。 如 果 再 配 合 政 府 正 确 的 储 蓄 政 策 和 利 率 政 策 , 人 民 的 储 蓄 也 会 和 有 效 需 求 同 步 成 长 。 等 储 蓄 提 高 、 投 资 资 金 来 源 稳 定 之 後 , 新 的 投 资 便 会 转 向 资 本 密 集 度 较 高 的 产 业 。 如 此 循 环 下 去 , 重 工 业 也 会 逐 步 发 展 起 来 。 在 这 文 章 中 , 他 以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时 间 持 续 性 为 分 析 工 具 , 以 凯 因 斯 的 有 效 需 求 为 政 策 的 追 求 目 标 , 思 考 著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计 画 的 进 行 路 线 。
2.1952 年 , 他 於 休 假 回 台 时 介 绍 尹 仲 容 阅 读 米 德 所 著 《 计 画 与 价 格 机 制 》 一 书 。
说 明 : 根 据 自 述 , 蒋 硕 杰 介 绍 该 书 的 推 荐 词 是 : 「 第 二 次 大 战 期 间 , 英 国 全 国 的 经 济 政 策 都 是 由 战 时 内 阁 制 定 , 他 (meade) 身 为 内 阁 的 经 济 处 副 处 长 , 到 战 後 升 成 正 处 长 , 管 的 事 情 很 多 , 经 验 很 丰 富 , 看 这 本 书 你 可 以 得 到 他 真 正 的 经 验 之 谈 。 蒋 硕 杰 对 此 「 他 真 正 的 经 验 之 谈 的 解 释 是 : 「 这 本 书 主 要 是 讲 价 格 机 能 的 功 能 在 什 么 地 方 , 可 以 如 何 少 掉 计 画 者 多 少 的 事 情 , 如 何 解 决 多 少 的 麻 烦 。 此 书 虽 道 出 「 价 格 机 能 对 经 济 的 重 要 性 , 但 不 宜 忽 略 地 , 米 德 毕 竟 是 一 位 典 型 的 「 自 由 社 会 主 义 者 。 他 在 〈 序 言 〉 中 清 清 楚 楚 地 说 该 书 旨 在 於 推 动 自 由 社 会 主 义 的 「 中 间 路 线 。 当 蒋 硕 杰 推 介 该 书 给 尹 仲 容 和 负 责 经 济 计 画 之 官 员 的 同 时 , 也 将 社 会 主 义 的 中 间 路 线 引 进 我 国 。
米 德 表 明 他 写 该 书 是 为 了 对 於 「 是 否 该 采 行 经 济 计 画 这 个 当 代 大 议 题 表 示 他 的 意 见 , 因 为 「 已 经 有 很 多 的 经 济 学 家 发 表 了 他 们 的 观 点 。 他 点 名 了 一 些 知 名 的 经 济 学 家 和 其 著 作 , 其 中 包 括 海 耶 克 的 《 到 奴 役 之 路 》 以 及 蒋 硕 杰 时 常 提 及 的 罗 伯 逊 (d. h. robertson) 的 演 讲 内 容 。 米 德 所 加 入 辩 论 的 「 大 议 题 , 其 实 是 自 1920 年 代 就 已 经 展 开 的 「 社 会 主 义 者 之 计 算 的 大 辩 论 (the socialist calculation debate) 的 延 伸 。 海 耶 克 在 1940 年 代 末 期 出 版 《 到 奴 役 之 路 》 之 後 就 不 再 发 表 经 济 学 方 面 的 著 作 , 因 为 他 和 米 塞 斯 的 论 点 在 此 辩 论 中 被 经 济 学 界 误 解 。 当 时 学 界 普 遍 认 为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者 和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者 联 手 击 败 了 奥 地 利 学 派 , 因 为 他 们 误 以 为 : 分 权 式 的 社 会 主 义 不 仅 能 达 成 自 由 经 济 体 系 的 生 产 效 率 , 亦 能 实 现 社 会 主 义 的 分 配 正 义 。 米 德 和 朗 其 (o. lange) 对 於 分 配 正 义 的 坚 持 度 略 有 不 同 , 但 是 都 主 张 以 分 权 式 经 济 计 画 作 为 集 体 社 会 主 义 的 修 正 路 线 。 蒋 硕 杰 这 时 也 同 样 地 接 受 这 个 错 误 的 判 定 。 在 〈 经 济 制 度 之 选 择 〉 文 中 , 他 便 说 到 :
武 断 的 集 体 计 画 既 然 代 替 了 消 费 者 自 由 的 选 择 来 决 定 一 切 的 生 产 , 则 消 费 者 之 主 权 不 啻 被 侵 犯 剥 夺 。 近 年 来 经 济 学 界 对 社 会 主 义 之 论 争 均 以 此 问 题 为 焦 点 , 但 是 今 日 我 国 之 侈 言 计 画 经 济 之 论 客 , 似 乎 仍 多 昧 於 此 义 , 所 以 我 们 需 要 特 别 加 以 强 调 。
此 处 的 「 经 济 学 界 对 社 会 主 义 之 论 争 即 是 「 社 会 主 义 者 之 计 算 的 大 辩 论 。 这 个 大 辩 论 的 当 时 「 结 论 让 蒋 硕 杰 除 了 了 解 集 权 社 会 主 义 的 种 种 荒 谬 之 外 , 同 时 也 引 导 他 进 入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的 世 界 。
第三节 转变时期
蒋 硕 杰 对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的 信 心 一 直 持 续 到 1978 年 , 虽 然 他 的 信 心 逐 渐 在 消 失 。 1978 年 , 他 与 邢 慕 寰 等 五 院 士 共 同 发 表 〈 经 济 计 画 与 资 源 之 有 效 利 用 〉 一 文 , 还 对 经 济 计 画 怀 抱 远 景 , 并 计 画 将 全 国 可 用 於 投 资 之 资 源 都 加 以 规 划 。 这 些 规 划 包 括 了 调 整 关 税 与 商 品 税 、 允 许 厂 商 对 其 投 资 自 由 折 旧 、 发 展 资 本 市 场 、 筹 建 大 汽 车 厂 、 扩 大 经 济 建 设 委 员 会 之 权 责 等 建 议 。 由 於 他 并 不 信 仰 集 体 社 会 主 义 , 因 此 该 文 的 结 论 强 烈 地 呼 吁 市 场 机 能 :
若 政 府 不 明 顺 应 之 道 , 强 加 干 涉 , 则 如 治 丝 愈 棼 , 欲 益 反 损 。 故 凡 市 场 机 能 灵 活 运 行 之 国 家 , 其 经 济 发 展 阶 段 皆 超 前 ; 凡 是 市 场 机 能 滞 碍 不 畅 之 国 家 , 其 经 济 发 展 阶 段 类 皆 落 後 。 史 实 昭 然 , 无 待 列 举 。 即 以 台 湾 而 论 , 倘 非 四 十 年 代 末 期 以 至 五 十 年 代 初 期 政 府 毅 然 取 消 一 连 串 之 管 制 措 施 , 并 将 复 式 汇 率 改 为 单 一 汇 率 , 则 经 济 发 展 决 不 可 能 到 达 现 今 之 阶 段 。
像 这 样 既 强 烈 主 张 计 画 经 济 又 极 力 呼 吁 市 场 机 能 的 文 章 , 除 了 令 人 怀 疑 五 位 院 士 对 经 济 制 度 的 观 点 南 辕 北 辙 外 , 另 外 可 能 的 解 释 便 是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容 易 接 受 模 糊 的 折 衷 主 张 。
该 文 也 以 相 同 角 度 去 解 释 台 湾 早 期 经 济 发 展 的 成 功 经 验 : 政 府 能 在 不 干 预 市 场 机 能 前 提 下 采 行 指 导 性 的 经 济 计 画 。 为 了 继 续 这 些 成 果 , 该 文 支 持 中 央 政 府 规 划 的 六 年 国 建 计 画 , 主 张 重 建 一 个 拥 有 实 权 的 「 中 央 计 画 局 ( 即 经 济 建 设 委 员 会 ) , 专 责 於 模 拟 市 场 的 运 作 机 能 , 寻 找 产 业 发 展 方 向 , 并 利 用 机 制 设 计 引 导 产 业 走 上 规 划 的 发 展 方 向 。 这 种 是 不 折 不 扣 的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 一 方 面 相 信 市 场 的 生 产 效 率 高 过 计 画 经 济 , 另 一 方 面 却 又 相 信 市 场 是 由 短 视 且 资 讯 不 足 的 自 私 者 组 成 。 因 此 , 只 要 中 央 计 画 局 拥 有 充 分 的 资 讯 和 无 私 的 官 员 , 便 能 正 确 地 规 划 出 国 家 的 经 济 结 构 和 长 远 发 展 方 向 。 他 们 相 信 中 央 计 画 局 的 能 力 , 也 相 信 政 府 在 远 景 、 资 讯 、 计 画 、 甚 至 道 德 方 面 都 优 於 个 人 。
然 而 , 蒋 硕 杰 在 主 持 中 华 经 济 研 究 院 时 期 , 对 政 府 计 画 与 指 导 的 能 力 就 不 再 具 有 如 此 信 心 。 他 说 :
政 府 帮 忙 找 寻 新 的 比 较 利 益 工 业 是 对 的 , 像 新 竹 的 工 业 科 技 研 究 院 做 得 很 好 。 但 是 , 光 靠 政 府 是 不 够 的 , 应 该 改 善 国 内 的 投 资 环 境 , 招 募 私 人 企 业 来 参 加 , 让 他 们 自 由 竞 争 、 发 展 。 而 且 完 全 由 政 府 工 业 政 策 领 导 也 不 好 , 因 为 政 府 可 能 有 错 , 而 把 全 国 的 资 源 用 到 错 的 方 向 去 , 不 是 个 好 现 象 。
这 段 话 说 得 很 委 婉 , 但 他 的 转 变 已 很 清 楚 。 毫 不 惊 讶 地 , 他 会 在 《 访 问 记 录 》 中 坦 白 道 :
我 的 中 文 著 作 中 有 一 篇 〈 经 济 计 画 与 资 源 之 有 效 利 用 〉 , 与 现 在 的 六 年 国 建 计 画 有 关 系 。 这 篇 是 我 与 邢 慕 寰 、 顾 应 昌 、 费 景 汉 、 邹 至 庄 等 院 士 合 写 , 於 民 国 六 十 七 年 提 出 来 的 。 那 时 候 眼 光 所 及 并 不 见 得 比 现 在 深 , 不 过 对 通 货 膨 胀 的 危 险 比 较 重 视 。 现 在 我 觉 得 国 建 六 年 计 画 中 , 政 府 要 支 配 这 么 大 比 例 的 国 家 资 源 , 不 太 好 ! 因 为 政 府 眼 光 看 得 到 的 不 一 定 都 是 对 的 , 还 是 把 它 分 散 一 点 , 由 许 多 的 私 人 企 业 家 共 同 分 摊 责 任 比 较 好 。
明 显 地 , 在 1978 年 到 1990 年 之 间 , 他 对 政 府 的 能 力 和 经 济 计 画 的 态 度 完 全 转 变 了 。
他 的 转 变 始 於 何 时 ? 如 何 开 始 的 ? 我 们 认 为 他 在 1960 年 初 期 可 能 就 已 经 开 始 怀 疑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在 经 济 理 论 上 的 正 确 性 , 但 由 於 未 能 找 到 另 一 套 令 他 信 服 的 替 代 理 论 而 未 完 全 抛 弃 。 我 们 认 为 : 引 导 他 开 始 怀 疑 社 会 主 义 的 是 他 在 1960 年 代 初 期 对 於 瓦 拉 氏 法 则 的 研 究 发 现 , 而 最 後 让 他 完 全 抛 弃 社 会 主 义 的 则 是 他 在 1980 年 代 初 期 对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的 研 究 发 现 。
瓦 拉 氏 法 则 不 仅 是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分 析 经 济 体 系 达 到 均 衡 的 核 心 假 设 , 也 是 凯 因 斯 学 派 发 展 货 币 理 论 的 基 本 假 设 。 蒋 硕 杰 是 从 柏 廷 肯 (d. patinkin, 1958) 的 一 篇 文 章 警 觉 到 瓦 拉 氏 法 则 被 普 遍 误 用 的 现 象 。 他 假 设 一 个 仅 包 括 一 个 ( 总 合 ) 商 品 与 一 个 债 券 的 货 币 经 济 , 而 各 经 济 单 位 在 各 期 期 末 的 预 算 限 制 式 加 总 起 来 可 写 成 : md + bd= m0 + bs + (cs-cd) , 其 中 cs 和 cd 表 示 各 经 济 单 位 在 这 期 间 内 对 商 品 的 总 供 给 与 总 需 要 , bs 和 m0 表 示 期 初 全 经 济 的 货 币 供 给 和 债 券 的 供 给 , 而 md 和 bd 表 示 各 单 位 在 期 末 对 货 币 和 债 券 的 总 持 有 量 。 假 设 期 末 时 债 券 市 场 与 商 品 市 场 同 时 达 到 均 衡 , 这 两 市 场 的 均 衡 式 可 写 成 cs=cd 和 bd=bs , 带 入 预 算 限 制 的 加 总 式 之 後 , 可 导 出 : md=m0 。
蒋 硕 杰 问 道 : 这 是 否 为 货 币 市 场 的 均 衡 式 ? 若 是 , 当 商 品 市 场 与 债 券 市 场 同 时 达 成 均 衡 时 , 货 币 市 场 便 会 自 动 达 到 均 衡 。 这 等 於 是 将 瓦 拉 氏 法 则 的 应 用 范 围 , 由 纯 粹 的 商 品 交 易 经 济 推 广 到 货 币 经 济 。 若 接 受 该 法 则 , 在 分 析 均 衡 状 态 时 , 我 们 便 可 丢 弃 其 中 任 一 个 市 场 。 这 个 「 被 丢 弃 的 市 场 可 以 是 商 品 市 场 , 或 是 债 券 市 场 , 也 可 以 是 货 币 市 场 。 然 而 , 蒋 硕 杰 却 指 出 : 利 用 预 算 限 制 式 加 总 出 来 的 md , 是 各 单 位 在 期 末 时 所 持 有 的 货 币 总 量 , 最 多 只 能 称 作 货 币 被 作 为 价 值 储 存 ( 到 下 一 期 ) 的 需 要 , 并 不 包 括 各 单 位 在 这 期 间 内 为 完 成 商 品 交 易 而 ( 预 先 ) 持 有 的 数 量 , 亦 即 货 币 作 为 交 易 媒 介 的 需 要 。 因 此 , 在 货 币 经 济 里 使 用 瓦 拉 氏 法 则 , 不 论 是 丢 弃 货 币 市 场 或 是 债 券 市 场 , 都 同 样 地 误 解 了 货 币 的 功 能 。 其 结 果 将 高 估 货 币 作 为 价 值 储 存 的 影 响 , 并 忽 略 货 币 作 为 交 易 媒 介 的 影 响 。 只 要 交 易 或 投 资 计 画 必 须 使 用 货 币 , 采 用 瓦 拉 氏 法 则 分 析 便 会 带 来 错 误 的 结 果 。
那 么 , 交 易 与 投 资 计 画 是 否 必 须 使 用 货 币 ? 这 是 「 社 会 主 义 者 之 计 算 的 大 辩 论 所 争 议 的 主 题 。 当 时 辩 论 的 两 方 分 别 是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米 塞 斯 与 海 耶 克 , 和 新 古 典 学 派 及 社 会 主 义 者 的 泰 勒 (f. m. taylor) 、 笛 肯 生 (h. d. dickinson) 、 朗 其 等 。 前 者 质 疑 社 会 主 义 之 集 体 计 画 的 可 行 性 , 而 後 者 辩 称 中 央 计 画 局 绝 对 有 能 力 解 决 问 题 。 米 塞 斯 认 为 货 币 不 仅 决 定 商 品 的 货 币 价 格 , 也 解 决 各 种 计 算 问 题 , 如 消 费 者 对 效 用 的 计 算 和 生 产 者 对 利 润 的 计 算 等 。 经 济 社 会 若 无 货 币 , 则 一 切 的 经 济 计 算 都 会 无 法 进 行 。 泰 勒 辩 称 : 当 代 数 理 理 论 和 计 算 技 术 的 发 展 已 经 解 决 了 大 型 方 程 式 组 的 解 值 问 题 , 因 此 经 济 计 算 并 不 需 要 再 借 用 货 币 和 货 币 价 格 。 笛 肯 生 也 接 著 呼 应 他 , 认 为 : 统 计 学 和 抽 样 技 术 的 发 展 , 也 已 经 解 决 了 商 品 的 需 要 函 数 和 生 产 函 数 的 估 测 问 题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新 古 典 学 派 学 者 是 以 瓦 拉 氏 的 一 般 均 衡 模 型 作 为 模 拟 市 场 机 能 的 工 具 , 并 以 商 品 的 相 对 价 格 去 回 应 米 塞 斯 所 提 出 的 货 币 价 格 。 至 於 米 塞 斯 所 提 出 的 利 润 计 算 和 企 业 家 精 神 的 问 题 , 则 在 社 会 主 义 者 的 鄙 视 下 被 故 意 漠 视 。
在 这 场 辩 论 中 , 米 塞 斯 坚 持 没 有 货 币 就 无 法 进 行 经 济 计 算 , 自 然 无 法 进 行 交 易 和 投 资 计 画 。 交 易 经 济 的 本 质 便 是 货 币 , 以 物 易 物 的 经 济 只 能 存 在 於 想 像 的 社 会 。 蒋 硕 杰 并 不 否 认 瓦 拉 氏 法 则 使 用 於 以 物 易 物 之 经 济 的 正 确 性 , 但 那 只 是 理 论 分 析 的 起 点 。 一 但 考 虑 真 实 世 界 , 交 易 和 投 资 计 画 都 必 须 仰 赖 货 币 来 进 行 , 而 此 时 瓦 拉 氏 法 则 却 是 不 能 使 用 的 。 然 而 , 社 会 主 义 的 经 济 计 算 却 必 须 仰 赖 瓦 拉 氏 法 则 。
蒋 硕 杰 对 於 投 资 计 画 必 须 使 用 货 币 的 理 由 是 : 「 每 个 支 出 单 位 至 少 会 为 了 短 期 ( 未 必 有 一 个 固 定 的 期 间 ) 的 计 画 性 支 出 , 而 合 理 地 持 有 足 够 的 现 金 , 以 避 免 在 此 期 间 内 必 须 去 面 对 不 规 则 又 无 法 预 测 的 现 金 收 受 情 况 。 这 一 点 , 当 海 耶 克 於 1933 年 加 入 辩 论 时 也 同 样 地 指 出 : 社 会 存 在 千 万 个 经 济 决 策 单 位 和 商 品 , 解 值 问 题 实 际 上 并 不 可 行 , 更 何 况 影 响 各 经 济 单 位 的 决 策 因 素 亦 随 时 在 变 。 然 而 , 朗 其 在 修 正 瓦 拉 氏 的 一 般 均 衡 模 型 後 提 出 他 的 解 决 办 法 : 生 产 工 具 在 中 央 计 画 局 的 指 导 下 交 由 国 家 工 厂 制 造 , 但 一 般 消 费 性 商 品 则 交 由 私 人 制 造 , 并 允 许 市 场 进 行 交 易 ; 在 计 画 之 初 , 中 央 计 画 局 先 估 算 一 组 各 种 商 品 的 初 设 价 格 (initial prices) , 私 人 根 据 这 组 价 格 决 定 供 给 与 需 要 , 中 央 计 画 局 再 根 据 市 场 出 现 的 超 额 供 给 或 超 额 需 求 去 调 整 各 种 商 品 的 价 格 。 朗 其 放 弃 了 集 权 式 的 经 济 计 画 , 把 中 央 计 画 局 重 新 定 位 为 瓦 拉 氏 理 论 中 的 「 拍 卖 者 , 并 让 「 试 误 过 程 去 决 定 各 种 商 品 的 价 格 。
海 耶 克 仍 不 同 意 朗 其 的 修 正 观 点 , 并 於 1937 年 的 〈 经 济 学 与 知 识 〉 一 文 指 出 : 资 源 的 利 用 决 定 於 个 人 拥 有 的 知 识 , 这 些 知 识 不 仅 决 定 个 人 的 生 产 与 需 要 数 量 , 更 决 定 商 品 的 种 类 和 生 产 的 方 式 。 之 後 , 他 又 於 1945 年 发 表 〈 散 在 社 会 的 知 识 之 利 用 〉 一 文 , 指 出 : 这 些 知 识 不 仅 零 碎 地 分 散 在 个 人 身 上 , 更 只 存 在 经 济 活 动 的 现 场 , 有 时 也 出 现 相 互 冲 突 的 情 景 。 中 央 计 画 局 绝 对 无 法 整 合 这 些 知 识 , 因 而 无 法 正 确 地 决 定 资 源 的 配 置 。 不 幸 地 , 他 的 观 点 在 当 时 被 经 济 学 界 解 释 成 奥 地 利 学 者 逃 向 认 识 论 的 宣 言 , 也 遭 遇 到 和 米 塞 斯 的 利 润 计 算 和 企 业 家 精 神 一 样 被 鄙 视 的 结 局
我 们 大 致 可 以 了 解 : 当 米 塞 斯 所 提 的 企 业 家 精 神 和 海 耶 克 所 提 的 知 识 的 利 用 被 忽 视 後 , 市 场 机 能 所 扮 演 的 资 源 配 置 都 能 由 中 央 计 画 局 顺 利 接 手 。 如 果 再 考 虑 第 一 福 利 经 济 学 定 理 , 中 央 计 画 局 的 成 就 不 仅 不 低 於 市 场 机 能 在 完 全 竞 争 下 的 表 现 , 更 可 补 救 不 完 全 竞 争 的 缺 点 。 换 言 之 , 除 非 重 新 正 视 企 业 家 精 神 和 知 识 之 利 用 的 问 题 , 否 则 我 们 难 以 看 出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的 错 误 。 故 当 蒋 硕 杰 在 批 评 瓦 拉 氏 法 则 的 误 用 时 曾 不 含 糊 地 将 其 罪 源 追 溯 到 朗 其 身 上 , 也 感 觉 到 隐 藏 在 瓦 拉 氏 法 则 背 後 的 社 会 主 义 倾 向 和 危 机 , 却 依 然 对 朗 其 所 发 展 的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有 所 期 盼 。
经 济 学 家 都 明 白 经 济 发 展 的 必 要 条 件 在 於 有 限 资 源 的 使 用 效 率 , 也 了 解 人 力 资 源 是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项 , 却 对 人 力 资 源 的 利 用 方 式 持 不 同 的 主 张 。 譬 如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就 认 为 科 学 研 究 人 员 以 外 的 人 员 , 包 括 经 济 计 画 局 的 官 员 和 工 厂 的 管 理 者 并 不 拥 有 创 造 能 力 , 因 此 人 力 资 源 也 就 如 其 他 资 源 一 样 也 存 在 资 质 ( , 包 括 天 资 、 能 力 、 技 术 与 学 问 等 ) 的 差 异 , 也 必 须 妥 善 安 排 与 计 画 。 安 排 原 则 是 把 资 质 较 佳 的 人 才 安 置 於 政 府 机 关 , 因 为 政 府 政 策 的 影 响 层 面 远 较 生 产 事 业 为 广 。 然 後 由 上 而 下 , 按 资 质 的 不 同 逐 层 安 置 。 在 未 完 全 抛 弃 社 会 主 义 之 前 , 蒋 硕 杰 也 持 此 态 度 。 譬 如 在 1977 年 的 〈 如 何 维 持 台 湾 经 济 快 速 成 长 的 问 题 〉 一 文 中 , 他 便 说 到 :
我 国 於 抗 战 期 间 , 工 业 人 才 大 率 荟 萃 於 经 济 部 及 资 源 委 员 会 ; 迁 台 初 期 , 亦 复 大 致 如 是 , 故 迁 台 初 期 一 切 民 营 企 业 之 投 资 计 画 , 需 先 经 政 府 官 员 之 审 核 , 或 颇 有 理 由 。 但 时 至 今 日 , 旧 时 资 委 会 之 工 业 专 家 多 已 老 去 , 或 因 待 遇 之 偏 低 , 而 逐 渐 离 散 , 而 民 营 企 业 经 此 二 十 余 年 之 蓬 勃 成 长 , 已 自 培 育 或 罗 致 若 干 新 人 才 。
当 政 府 无 法 罗 致 优 秀 人 才 之 後 , 人 才 自 然 「 散 处 民 间 , 故 他 主 张 「 此 时 应 鼓 励 企 业 家 自 己 出 国 考 察 国 外 市 场 , 以 发 现 新 外 销 产 品 , 同 时 应 注 意 到 「 企 业 家 所 发 现 之 新 外 销 产 品 未 必 即 为 政 府 认 为 应 接 受 奖 励 者 。 宜 注 意 的 是 : 这 些 人 才 如 果 还 留 在 政 府 , 政 府 就 可 以 进 行 经 济 计 画 。 同 样 的 观 点 亦 出 现 在 〈 经 济 计 画 与 资 源 之 有 效 利 用 〉 一 文 , 他 一 方 面 主 张 : 「 盖 有 利 之 投 资 方 向 , 须 待 众 多 之 企 业 家 , 分 别 自 各 方 面 发 掘 寻 找 。 其 所 选 择 之 投 资 方 向 , 未 必 属 於 政 府 所 限 定 之 类 目 。 另 一 方 面 则 认 为 : 「 晚 进 国 内 外 专 家 多 认 为 机 械 工 业 为 我 国 下 一 阶 段 工 业 发 展 之 最 好 方 向 , 则 此 时 正 可 大 胆 以 四 、 五 亿 美 元 之 投 资 , 促 其 建 立 。 换 言 之 , 此 时 期 他 仍 视 新 外 销 机 会 和 可 外 销 的 新 产 品 为 客 观 的 存 在 , 只 要 资 质 够 高 的 人 才 就 有 能 力 发 现 它 们 , 不 论 该 人 员 任 职 於 政 府 或 是 经 营 私 人 企 业 。 如 果 人 才 开 始 散 布 , 政 府 便 无 力 管 理 全 面 的 经 济 活 动 , 此 时 不 妨 专 责 於 「 防 止 严 重 的 失 业 及 不 景 气 的 发 生 , 而 将 开 拓 市 场 的 职 责 交 给 私 人 企 业 家 。 这 便 是 蒋 硕 杰 对 於 「 自 由 竞 争 之 社 会 主 义 的 解 释 , 也 是 朗 其 修 正 後 的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
第四节 接纳自由经济的时期
诚 如 上 节 的 讨 论 , 蒋 硕 杰 早 在 1960 年 代 初 期 便 警 觉 到 朗 其 使 用 瓦 拉 氏 法 则 的 不 当 , 到 了 1970 年 代 後 期 开 始 怀 疑 政 府 对 经 济 活 动 的 全 面 操 控 能 力 。 然 而 , 除 非 他 认 识 到 企 业 家 精 神 和 个 人 的 知 识 对 经 济 成 长 的 贡 献 , 否 则 逻 辑 上 就 难 以 完 全 抛 弃 朗 其 式 的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 一 旦 资 源 ( 包 括 人 力 ) 的 配 置 效 率 被 解 释 成 在 既 有 知 识 下 寻 找 柏 瑞 图 最 适 配 置 组 合 , 则 中 央 集 权 式 的 经 济 计 画 会 是 在 考 虑 知 识 的 搜 寻 与 汇 聚 下 成 本 最 低 的 配 置 机 制 , 而 朗 其 式 的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也 会 是 进 一 步 考 虑 到 代 理 人 问 题 与 诱 因 激 发 下 的 最 低 成 本 的 配 置 机 制 。 然 而 , 海 耶 克 却 指 出 : 自 由 竞 争 的 价 值 并 不 在 於 资 源 的 配 置 效 率 , 因 为 我 们 无 从 加 总 那 些 零 碎 地 分 散 在 个 人 身 上 、 只 存 在 经 济 活 动 的 现 场 、 有 时 也 出 现 相 互 冲 突 的 情 景 的 个 人 知 识 。 一 但 个 人 知 识 无 法 加 总 , 资 源 的 配 置 效 率 就 无 法 定 义 。 他 改 以 「 发 现 过 程 作 为 资 源 配 置 机 制 的 评 价 标 准 , 把 经 济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改 写 为 : 如 何 寻 找 出 能 以 最 低 成 本 提 供 个 人 评 价 最 高 之 商 品 的 供 应 者 ? 如 何 寻 找 出 愿 意 以 最 佳 条 件 交 换 个 人 生 产 之 产 品 的 消 费 者 ? 如 何 不 断 产 生 出 能 以 更 低 成 本 满 足 个 人 欲 望 的 新 商 品 ? 如 何 不 断 扩 大 现 有 的 交 易 机 会 ?
海 耶 克 较 先 触 及 「 发 现 过 程 的 著 作 是 1960 年 的 《 自 由 的 宪 章 》 , 其 较 完 整 的 著 作 则 是 1968 年 的 〈 竞 争 作 为 发 现 过 程 〉 一 文 。 这 段 期 间 在 蒋 硕 杰 推 荐 米 德 的 中 间 路 线 之 後 , 自 然 不 会 影 响 到 他 对 社 会 主 义 的 信 念 。 但 是 , 这 段 期 间 则 在 他 和 其 他 院 士 共 同 提 出 〈 经 济 计 画 与 资 源 之 有 效 利 用 〉 一 文 之 前 , 为 何 它 没 影 响 到 蒋 硕 杰 ? 这 点 我 们 并 不 清 楚 , 只 能 猜 测 他 在 这 段 期 间 正 全 心 於 澄 清 瓦 拉 氏 法 则 之 误 用 。 然 而 , 到 了 1983 年 发 表 的 〈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的 启 示 〉 一 文 时 , 蒋 硕 杰 似 乎 完 全 掌 握 了 海 耶 克 对 「 发 现 过 程 的 精 髓 。
蒋 硕 杰 提 到 : 1950 年 代 的 台 湾 是 个 贫 困 而 落 後 的 社 会 。 当 时 八 百 万 的 人 口 在 接 收 日 本 人 带 不 走 的 糖 与 米 的 生 产 事 业 外 , 只 有 规 模 甚 小 的 炼 铝 工 业 , 以 及 移 转 自 大 陆 的 棉 毛 工 厂 。 当 时 每 年 的 国 外 贸 易 总 值 约 两 亿 美 元 , 其 中 贸 易 逆 差 为 三 千 万 美 元 , 出 口 值 的 百 分 之 八 十 都 来 自 糖 与 米 的 出 口 。 蔗 糖 出 口 由 国 际 协 定 所 决 定 , 每 年 由 参 与 国 际 蔗 糖 协 定 的 产 糖 国 家 共 同 决 定 市 场 分 摊 的 额 度 ; 稻 米 则 专 销 日 本 , 每 年 的 数 量 和 价 格 都 由 两 国 政 府 直 接 磋 商 决 定 。 因 此 , 这 两 种 主 要 出 口 品 的 弹 性 实 际 上 是 等 於 零 。 在 无 法 增 加 出 口 值 以 减 少 贸 易 逆 差 的 情 形 下 , 让 外 汇 汇 率 由 市 场 决 定 , 无 疑 地 会 造 成 台 币 的 贬 值 , 并 使 国 内 的 进 口 货 物 价 更 为 上 涨 。 但 蒋 硕 杰 当 时 依 然 坚 持 市 场 法 则 , 反 对 政 府 干 预 汇 市 。 他 回 忆 道 :
「 我 们 始 终 认 为 , 即 使 传 统 的 主 要 出 口 品 是 面 对 著 低 弹 性 的 国 外 需 要 , 但 是 必 定 仍 有 好 几 百 种 新 的 产 品 , 能 以 廉 价 的 劳 工 来 生 产 , 而 且 易 於 推 销 到 劳 动 稀 少 而 工 资 昂 贵 的 国 家 。 台 湾 拥 有 充 沛 而 廉 价 的 劳 动 , 实 在 不 应 由 人 为 的 高 估 了 的 币 值 将 之 遮 掩 起 来 。
幸 运 地 , 政 府 接 纳 了 贬 值 的 建 议 。 1950 年 代 初 期 占 出 口 大 宗 的 蔗 糖 与 米 , 其 实 只 是 战 前 日 本 有 意 兼 并 台 湾 而 采 行 之 「 工 业 日 本 、 农 业 台 湾 计 划 下 的 产 品 , 并 不 适 合 人 口 高 度 密 集 的 台 湾 。 但 是 , 具 有 比 较 利 益 的 产 业 是 哪 些 ? 值 得 作 为 新 的 出 口 产 业 又 是 哪 些 ? 要 如 何 去 发 现 它 们 ? 该 由 谁 去 发 现 ? 这 些 都 是 计 画 经 济 者 , 包 括 指 导 性 计 画 经 济 者 必 须 面 对 的 问 题 。 然 而 , 从 台 湾 的 经 济 发 展 经 验 中 , 蒋 硕 杰 找 到 了 答 案 : 台 湾 的 企 业 家 找 出 了 自 己 具 有 比 较 优 势 的 商 品 。 他 说 到 :
新 的 农 业 出 口 则 系 极 为 劳 动 密 集 而 使 用 较 少 土 地 者 : 先 是 洋 菇 、 芦 笋 , 接 著 是 鳗 鱼 ( 输 往 日 本 ) 和 食 用 蜗 牛 ( 输 往 法 国 ) 。
以 国 际 市 场 而 言 , 两 国 相 对 的 比 较 优 势 不 时 地 在 变 化 。 任 何 一 方 工 资 率 的 变 动 、 法 令 的 修 改 、 资 源 价 格 的 波 动 、 技 术 的 进 步 、 技 工 的 训 练 、 以 及 资 金 的 宽 紧 等 , 都 会 改 变 两 国 现 有 的 比 较 优 势 。 当 一 国 在 某 些 商 品 呈 现 出 比 较 优 势 时 , 就 是 所 谓 商 业 机 会 的 出 现 。 然 而 , 商 业 机 会 是 主 观 的 , 是 企 业 家 综 合 了 个 人 的 资 金 运 用 状 况 、 掌 握 员 工 合 作 的 能 力 、 对 该 国 法 令 的 了 解 与 运 用 能 力 、 以 及 和 其 他 协 力 厂 家 的 人 情 网 络 等 的 判 断 。 蒋 硕 杰 生 动 地 描 述 台 湾 企 业 家 对 国 际 间 商 业 机 会 的 掌 握 能 力 , 说 到 :
为 求 出 口 持 续 成 长 , 台 湾 只 有 不 断 的 设 法 开 发 新 产 品 和 寻 找 新 市 场 , 我 们 可 以 在 台 湾 的 农 业 和 制 造 业 出 口 品 中 找 到 许 多 例 子 来 说 明 。 正 如 上 面 提 过 的 , 台 湾 的 人 口 密 度 快 速 增 加 , 使 得 生 产 稻 米 变 为 无 利 可 图 , 於 是 台 湾 开 始 生 产 只 要 很 少 量 的 土 地 , 而 可 在 小 棚 中 一 层 一 层 的 稻 草 堆 中 种 植 的 香 菇 作 为 新 的 出 口 作 物 , 此 种 作 物 很 快 地 扩 张 成 新 的 主 要 出 口 物 , 一 年 出 口 值 超 过 一 亿 元 。 然 而 , 美 国 很 快 地 便 对 台 湾 的 洋 菇 出 口 设 限 , 台 湾 只 好 另 外 找 到 欧 洲 共 同 市 场 作 为 洋 菇 的 新 生 路 , 同 时 又 开 发 芦 笋 作 为 新 的 出 口 作 物 。 但 是 , 同 样 的 故 事 也 发 生 在 芦 笋 , 美 国 及 欧 洲 共 同 市 场 也 很 快 地 对 台 湾 芦 笋 出 口 量 设 限 。 因 此 , 台 湾 就 得 不 断 的 开 发 新 的 出 口 品 和 寻 找 新 市 场 , 如 销 往 日 本 的 鳗 鱼 和 洋 葱 , 以 及 销 往 法 国 的 食 用 蜗 牛 等 等 。 制 造 品 的 扩 张 也 遵 循 相 同 的 路 线 : 纺 织 品 、 鞋 子 、 洋 伞 、 黑 白 和 彩 色 电 视 机 、 机 械 和 电 动 玩 具 等 等 都 曾 次 第 遭 受 美 国 和 西 欧 国 家 的 设 限 。 台 湾 出 口 成 长 之 所 以 能 够 如 此 辉 煌 , 完 全 是 由 於 台 湾 的 企 业 家 能 不 断 的 发 展 新 出 口 商 品 和 不 断 的 开 发 新 市 场 。
至 此 , 他 改 变 了 与 五 院 士 联 合 建 言 时 对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的 解 释 , 不 再 将 台 湾 的 成 功 归 因 於 政 府 的 计 画 与 指 导 , 而 归 功 於 政 府 放 宽 外 汇 管 制 和 台 湾 的 企 业 家 。 松 绑 管 制 之 後 , 商 品 价 格 与 汇 率 会 回 归 市 场 , 而 这 些 不 被 扭 曲 的 价 格 结 构 提 供 企 业 家 做 正 确 的 利 润 计 算 , 投 资 於 具 有 比 较 利 益 的 产 品 和 生 产 方 式 。 之 後 , 毫 不 惊 讶 地 , 蒋 硕 杰 以 更 清 楚 的 自 由 经 济 去 定 义 被 误 解 的 「 出 口 导 向 发 展 策 略 :
真 正 意 义 是 以 自 由 贸 易 、 自 由 竞 争 方 式 找 出 本 国 在 国 际 间 最 有 优 势 的 生 产 事 业 , 给 以 自 由 扩 充 的 竞 争 环 境 , 使 之 至 海 外 市 场 尽 可 能 的 去 发 展 , 然 後 以 其 所 赚 得 之 外 汇 购 进 国 内 无 生 产 优 势 而 有 劣 势 之 产 品 。 … 这 是 我 们 在 经 济 成 长 起 步 之 时 , 首 先 极 力 提 倡 以 开 发 对 外 贸 易 易 为 推 进 经 济 起 飞 的 动 力 的 主 因 。 此 中 道 理 , 往 往 不 为 一 般 人 所 了 解 , 而 被 扭 曲 为 『 出 口 至 上 、 『 一 切 为 出 口 的 政 策 了 。
第五节 结论
没 有 人 会 怀 疑 台 湾 在 1950 年 代 後 期 到 1960 年 代 初 期 采 行 自 由 经 济 路 线 的 成 果 。 在 这 段 期 间 , 台 湾 幸 运 地 出 现 过 几 位 提 倡 自 由 经 济 的 学 者 , 蒋 硕 杰 是 较 具 代 表 性 的 人 物 。 他 对 自 由 经 济 的 认 识 与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之 间 的 互 动 关 系 , 值 得 经 济 学 者 铭 记 於 心 : 在 1950 年 代 , 蒋 硕 杰 对 自 由 经 济 的 认 识 只 是 反 对 政 府 的 货 币 政 策 和 物 价 管 制 , 却 帮 助 台 湾 坚 守 这 少 许 的 自 由 经 济 而 开 出 经 济 奇 迹 ; 到 了 1980 年 代 ,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的 成 功 经 验 反 过 来 提 升 他 对 自 由 经 济 的 体 认 , 使 他 转 而 强 调 民 间 企 业 家 在 自 由 市 场 内 所 能 发 挥 的 创 造 力 。
在 深 入 了 解 自 由 经 济 的 意 义 後 , 蒋 硕 杰 开 始 提 出 民 主 风 潮 会 伤 害 自 由 经 济 的 警 语 。 1987 年 , 他 说 到 : 「 令 人 担 忧 的 是 , 尤 其 在 民 主 国 家 , 揠 苗 助 长 性 的 经 济 政 策 更 具 有 令 人 难 以 抗 拒 的 政 治 压 力 。 1988 年 , 他 说 到 : 「 贸 易 自 由 化 过 程 中 最 大 的 阻 碍 是 , 处 於 新 进 的 民 主 化 社 会 中 , 我 国 政 府 基 於 政 治 上 的 考 虑 , … 使 得 政 府 推 动 进 口 自 由 化 的 工 作 难 以 进 行 。 他 这 时 对 於 民 主 的 态 度 已 经 完 全 异 於 他 接 纳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的 时 期 。 转 变 之 前 , 他 为 了 保 护 民 主 而 主 张 保 有 部 份 的 私 人 企 业 : 转 变 之 後 , 他 为 了 保 护 自 由 而 担 忧 民 主 势 力 的 过 度 膨 胀 。 参考文献:
邢 慕 寰 , 1993 , 《 台 湾 经 济 策 论 》 , 台 北 : 三 民 书 局 。
— — — , 1995 , 〈 一 本 书 改 造 了 尹 仲 容 先 生 -- 追 怀 蒋 硕 杰 先 生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悼 念 集 》 。
吴 惠 林 ( 编 ) , 1995 , 《 蒋 硕 杰 先 生 悼 念 录 》 , 台 北 : 远 流 出 版 公 司 。
陈 慈 玉 、 莫 寄 屏 , 1992 , 《 蒋 硕 杰 先 生 访 问 记 录 》 , 台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
张 忠 栋 , 1998 , 《 自 由 主 义 人 物 》 , 台 北 : 允 晨 出 版 社 。
黄 春 兴 、 干 学 平 , 1996-97 , 〈 强 制 的 健 康 保 险 制 度 — 是 海 耶 克 一 贯 的 主 张 , 还 是 矛 盾 ? 〉 , 《 经 济 前 瞻 》 , 分 三 部 份 刊 於 一 九 九 六 年 九 月 、 一 九 九 六 年 十 二 月 、 一 九 九 七 年 一 月 。
— — — , 1999 , 〈 蒋 硕 杰 的 自 由 经 济 思 想 与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关 连 〉 , 《 经 济 思 想 史 与 方 法 论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 台 中 : 逢 甲 大 学 。
费 景 汉 , 1995 , 〈 蒋 硕 杰 先 生 生 平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悼 念 录 》 。
蒋 硕 杰 , 1948 , 〈 经 济 制 度 之 选 择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建 言 集 》 。
— — — , 1977 , 〈 如 何 维 持 台 湾 经 济 快 速 成 长 的 问 题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建 言 集 》 。
— — — , 1978 , 〈 经 济 计 画 与 资 源 之 有 效 利 用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建 言 集 》 。
— — — , 1983 , 〈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的 启 示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学 术 论 文 集 》 。
— — — , 1984a , 〈 亚 洲 四 条 龙 的 经 济 起 飞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学 术 论 文 集 》 。
— — — , 1984b , 〈 现 代 货 币 理 论 中 的 『 存 量 分 析 和 『 流 量 分 析 之 比 较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学 术 论 文 集 》 , 台 北 : 远 流 出 版 公 司 。
— — — , 1985 , 〈 自 序 〉 , 《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的 启 示 -- 稳 定 中 的 成 长 》 , 台 北 : 经 济 与 生 活 出 版 公 司 。
— — — , 1987 , 〈 「 揠 苗 助 长 的 经 济 政 策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时 论 集 》 。
— — — , 1988 , 〈 贸 易 失 衡 的 症 结 与 解 决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时 论 集 》 。
— — — , 1990 , 〈 当 前 台 湾 经 济 问 题 及 政 策 方 向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建 言 集 》 。
— — — , 1991 , 〈 台 湾 「 出 口 导 向 发 展 策 略 的 再 检 讨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建 言 集 》 。
— — — , 1995a , 《 蒋 硕 杰 先 生 学 术 论 文 集 》 , 台 北 : 远 流 出 版 公 司 。
— — — , 1995b , 《 蒋 硕 杰 先 生 建 言 录 》 , 台 北 : 远 流 出 版 公 司 。
caldwell, bruce. 1997. "hayek and socialism,"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5. 1856-1890.
coase, ronald. 1937. "the nature of firm," economica n. s. 386-405.
lavoie, don. 1985. rivalry and central plan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yek, f. a.. 1936. "economics and knowledge," reprinted in hayek (1948).
-------------.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reprinted in hayek (1948).
-------------. 1948.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 1960.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 1968. "competition as discovery process," reprinted in hayek (1978).
-------------. 1978. new 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sing, mo-huan. 1995. "professor s. c. tsiang's views on economic policies in taiwan," in s. c. tsiang: hi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theory, tzong-shian yu and joseph s. lee, eds. taipei: chier.
kresge, stephen and leif wenar, eds. 1994. hayek on hayek: an autobiographical dialogue. london: routledge.
meade, james e.. planning and the price mechanism. london: puckering & chatto limited.
patinkin, d.. 1958. "liquidity preference and loanable funds: stock and flow analysis," economica, 300-318.
tsiang, s. c.. 1949. "rehabilitation of time dimension of investment in macrodynamic analysis," economica, 204-217.
-------------. 1951. "accelerator, theory of the firm and the business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325-599.
-------------. 1966. "walras' law, say's law and liquidity preference in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7(3). reprinted in tsiang (1989).
-------------. 1989. finance constraints and the theory of money: selected papers. meir kohn, eds. boston: academic press.
-------------. 1989. "introduction," in tsiang (1989).
yu, tzong-shian and joseph s. lee, eds. 1995. s. c. tsiang: hi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theory. taipei: chier.
注脚
1.本 文 采 用 这 段 期 间 的 理 由 有 二 。 第 一 , 在 这 段 期 间 , 「 我 们 看 到 外 汇 和 贸 易 管 制 大 幅 放 宽 , 外 汇 汇 率 的 差 逐 步 缩 小 以 致 於 完 全 消 灭 。 ( 邢 慕 寰 , 1993 : 242 ) 第 二 , 蒋 硕 杰 (1984a) 认 为 1963 年 是 台 湾 经 济 开 始 起 飞 的 年 代 。
2.蒋 硕 杰 (1983) : 63 。
3.除 了 蒋 硕 杰 及 中 研 院 的 经 济 学 五 院 士 外 , 周 德 伟 与 夏 道 平 等 经 济 学 者 也 积 极 为 文 阐 释 自 由 经 济 思 想 。
4.这 种 观 点 普 遍 地 出 现 在 吴 惠 林 (1995) 或 yu and lee(1995) 等 纪 念 蒋 硕 杰 的 论 文 集 中 。 蒋 硕 杰 在 学 生 时 期 就 开 始 发 表 学 术 论 文 、 与 大 师 争 议 , 因 此 , 这 类 观 点 很 容 易 被 接 受 的 。 然 而 , 不 论 是 「 唯 我 独 醒 亦 或 「 风 格 独 特 , 都 必 须 假 设 蒋 硕 杰 在 涉 入 政 策 之 际 其 思 想 已 趋 於 成 熟 。
5.黄 春 兴 、 干 学 平 (1999) 。
6.陈 慈 玉 和 莫 寄 屏 (1992) : 36 。
7.陈 慈 玉 和 莫 寄 屏 (1992) : 44 。
8.蒋 硕 杰 (1948) : 206 。
9.蒋 硕 杰 (1948) : 210 。
10.蒋 硕 杰 (1948) : 211 。
11.蒋 硕 杰 (1948) : 214 。
12.蒋 硕 杰 (1948) : 213 。
13.蒋 硕 杰 (1948) : 212 。 这 段 话 显 示 出 蒋 硕 杰 虽 然 也 接 纳 民 主 社 会 主 义 , 但 较 台 湾 早 期 的 其 他 自 由 主 义 者 , 如 殷 海 光 、 夏 道 平 等 学 者 , 约 早 了 十 年 认 识 到 「 经 济 平 等 背 後 隐 藏 的 政 府 集 权 。 请 参 阅 张 忠 栋 (1998) : 31-33 , 103-108 。
14.tsiang (1949) 。
15.陈 慈 玉 和 莫 寄 屏 (1992) : 80 。
16.邢 慕 寰 (1995) 认 为 : 「 蒋 硕 杰 所 没 有 说 的 , 还 有 可 使 生 产 资 源 的 利 用 效 率 提 高 , 因 而 使 战 时 物 资 供 应 较 为 充 裕 。 (55-56) 我 们 不 知 这 是 否 邢 慕 寰 私 下 得 到 的 资 讯 , 但 如 果 只 是 他 的 个 人 推 测 , 那 么 其 正 确 性 可 能 不 高 。 理 由 是 : 米 德 在 该 书 的 第 一 章 起 头 处 便 明 言 「 should we in peacetime continue a policy of economic planning? or should we restore the working of the price mechanism? 换 言 之 , 这 是 一 本 在 为 战 後 复 原 而 写 的 书 , 并 不 是 为 战 争 的 动 员 而 写 的 书 。
17.米 德 (1948) 指 出 的 其 他 学 者 包 括 : 罗 宾 斯 (robbins) 的 《 和 平 与 战 争 时 期 的 经 济 问 题 》 , 裘 凯 士 (jewkes) 的 《 计 画 的 折 磨 》 , 汉 德 生 (h. henderson) 的 《 经 济 计 画 的 利 用 与 滥 用 》 , 法 兰 克 (o. frank) 的 《 战 争 与 和 平 时 期 的 经 济 计 画 和 控 制 》 。
18.关 於 「 社 会 主 义 之 计 算 的 大 辩 论 , 请 参 阅 lavoie(1985) 或 caldwell(1997) 。
19.米 德 (1948) 称 他 的 自 由 社 会 主 义 为 「 中 间 路 线 , 并 给 了 明 确 的 定 义 。 他 说 到 : 「 the middle way, which--for reasons which will i hope become clear--i have called the liberal-socialist solution, must proceed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money and pricing systems, but so controlling those systems that three fundamental conditions are fulfilled: first, that the total monetary demand for goods and services is neither too great nor too small in relation to the total supply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can be made available for purchase; secondly, that there is a tolerably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money income and property so that no individual can command more than his fair share of community's resources; and thirdly, that no private person or body of persons should be allowed to remain uncontrolled in a sufficiently powerful position to rig the market for his own selfish ends. (11)
20.蒋 硕 杰 (1948) : 209 。
21.该 文 提 到 : 「 经 济 计 画 之 要 义 , 在 於 规 划 全 国 可 用 於 投 资 之 资 源 , 如 何 加 以 分 配 利 用 , 以 达 成 最 高 度 之 人 民 福 利 , 或 最 速 之 经 济 成 长 。 ( 蒋 硕 杰 , 1978 : 77 )
22.蒋 硕 杰 (1978) : 98 。
23.蒋 硕 杰 (1990) : 275-276 。
24.陈 慈 玉 和 莫 寄 屏 (1992) : 119 。
25.蒋 硕 杰 认 为 : 「 用 walras' law 看 , loanable funds 与 liquidity preference 两 种 看 法 都 是 一 样 的 , 两 个 各 自 去 掉 一 个 equation 没 有 什 么 不 同 。 这 真 是 误 用 了 walras' law 。 ( 陈 慈 玉 和 莫 寄 屏 , 1992: 101 ) 。 蒋 硕 杰 认 为 这 是 对 瓦 拉 氏 法 则 之 「 误 用 , 因 为 「 walras 从 未 将 这 个 法 则 用 在 他 的 货 币 理 论 。 (tsiang , 1989: 9)
26.tsiang (1966): 136 。
27.关 於 蒋 硕 杰 对 於 瓦 拉 氏 法 则 被 广 泛 误 用 的 不 满 , 请 参 阅 黄 春 兴 、 干 学 平 (1999) 。
28.tsiang (1966): 137 。
29.他 说 到 : 「 奥 斯 卡 . 朗 其 是 第 一 位 给 瓦 拉 氏 法 则 命 名 的 人 。 (tsiang , 1989:173) 。
30.蒋 硕 杰 (1977) : 66 。
31.蒋 硕 杰 (1977) : 71 。
32.蒋 硕 杰 (1977) : 67 。
33.蒋 硕 杰 (1977) : 67 。
34.蒋 硕 杰 (1978) : 84 。
35.蒋 硕 杰 (1978) : 85 。
36.蒋 硕 杰 (1978) : 84 。
37.寇 斯 (r. coase, 1937) 也 从 单 一 厂 商 的 存 在 说 明 了 市 场 未 必 是 交 易 成 本 最 低 的 选 择 。 然 而 , 寇 斯 同 意 厂 商 可 能 取 代 市 场 的 推 论 是 以 普 遍 运 作 的 市 场 机 制 和 商 品 价 格 为 前 提 , 一 但 市 场 消 灭 , 也 就 无 从 了 解 厂 商 存 在 的 意 义 了 。 当 1920 年 代 俄 国 进 行 计 画 经 济 时 , 米 塞 斯 认 为 俄 国 仍 可 参 照 自 由 世 界 的 价 格 结 构 进 行 经 济 计 画 , 因 为 它 就 像 市 场 中 的 一 个 厂 商 。 但 如 果 全 世 界 都 进 行 计 画 经 济 , 则 经 济 计 算 便 无 从 下 手 。
38.关 於 海 耶 克 在 「 发 现 过 程 方 面 的 讨 论 , 请 参 阅 黄 春 兴 、 干 学 平 (1996-97) 。
39.蒋 硕 杰 (1983) : 61 。
40.蒋 硕 杰 (1983) : 64 。
41.蒋 硕 杰 (1983) : 66 。
42.蒋 硕 杰 (1991) : 277 。
【关键词】 多元化护理;穴位贴敷疗法;无创机械通气;幽闭恐惧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呼吸内科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0例, 男38例, 女32例。排除诊断明确的严重心、肝、肾疾患, 脑梗、脑出血等重大颅脑疾患, 精神疾病史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不作为排除条件。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35例, 年龄平均70.63岁;对照组35例, 年龄平均70.57岁。两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长短、有无合并症,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患者由于病情需要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由护士准备呼吸机,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无创机械通气的目的, 使用方法, 配合事项, 取得理解后为患者佩戴面罩头带, 连接呼吸机管道, 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配合情况。
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护理结合穴位贴敷疗法。
1. 2. 1 多元化护理包括
1. 2. 1. 1 “一对一”责任制护理, 与患者建立互知互信的关系, 给予家人式陪伴, 亲情式服务, 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由于陌生的环境及治疗方法, 所造成的恐惧、焦虑情绪, 增强其安全感。
1. 2. 1. 2 戴机示范、讲解 使患者通过视频了解无创机械通气使用的全过程, 包括面罩的佩戴, 头带的固定及如何有规律的放松呼吸以配合治疗, 用最直观的方式使患者了解治疗方法。
1. 2. 1. 3 指导患者手语训练 使用面罩无法进行语言沟通时使用手语表达需要, 患者就不会有与世隔绝的感觉, 避免了产生恐惧反应的条件刺激。无创机械通气治疗2~3次/d, 安排上午、下午及睡前, 2~3 h/次。责任护士守护在旁, 随时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 以减轻压力变化带来的不适, 最大限度地避免幽闭恐惧症状的促发因素。
1. 2. 1. 4 夯实基础护理 保持面部舒适, 可使用减压贴贴于面部, 避免面罩压伤。满足患者身体舒适度的要求。
1. 2. 1. 5 为患者效能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
1. 2. 2 穴位贴敷疗法 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 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穴药结合的外治方法, 依据是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 就其施治部位和治疗原理来讲, 属于针灸学的范畴。涌泉穴, 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 乃是肾经的首穴。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 其性热味苦寒, 有散热止痛, 安神定志之功。将吴茱萸研成粉与醋调成糊, 敷于双侧足底涌泉穴, 用透明敷料固定, 每日更换一次。此法可以引火下行, 镇静安神、缓解焦虑。使用透明敷料可防止药糊干燥, 还可便于观察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及早发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1. 3 观察内容 患者在初次接受通气治疗时往往由于对呼吸机作用不了解, 以及由于呼吸机供气时的正压作用使患者产生幽闭恐惧症(紧张恐惧的心理), 使患者不能主动配合产生人机拮抗[1]。采用自制患者幽闭恐惧症状评估表及患者病情监测表对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评估, 比较使用多元化护理结合穴位贴敷疗法后, 患者幽闭恐惧症状发生率的变化, 配合治疗的情况, 及PaCO2下降20%所用的时间。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多数年龄大, 病程长, 其气道狭窄, 肺顺应性降低等器质性和功能上的改变大多不可逆转, 以致部分患者在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后PaCO2仍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 鉴于此种情况, 以PaCO2下降20%为病情监测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幽闭恐惧症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配合治疗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aCO2下降20%所用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即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二者比较, P
3 讨论
3. 1 无创机械通气是呼吸内科用于COPD及呼吸衰竭的早期治疗的主要方法, 可达到一定水平的气体交换和改善氧合的目的, 且无需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 可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 减少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的痛苦和创伤[2]。患者在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 由于需要使用鼻(面)罩, 不能说话, 不能活动, 就像处于一个狭小的密闭空间, 与世隔绝, 是患者产生恐惧反应的条件刺激, 其治疗过程中压力变化带来的不适更是促发因素。尤其是首次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由于幽闭恐惧症状的影响可导致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不同步, 自主呼吸增强, 耗氧量增加, 机体缺氧加重, 导致患者喘憋, 甚至拒绝治疗[3]。多元化护理是多方位地扩大服务领域,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 系统的, 整体的责任制护理活动, 强化健康教育, 提升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表明多元化护理用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2 穴位贴敷疗法简单易行, 安全而无副作用, 且治疗各科疾病确有良好的效果, 故临床应用较广[4]。吴茱萸热性, 有小毒, 入足少阴肾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具有安神定志之功。涌泉穴是人置最低的穴位, 可引气血下行, 功擅主降, 是升降要穴, 刺激涌泉穴可宁心安神[5]。醋调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可引火下行, 镇静安神, 缓解焦虑。
4 结论
雷海潮说过“传统的护理模式使每个护士对患者的照顾是片段式的, 并且偏重治疗, 忽视了对患者的整体照顾, 而优质护理服务则是为患者提供了全面、全程、无缝隙的整体护理, 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 护理模式也从以前的单纯医学护理操作向多元化护理及中西医结合护理转变。本次研究表明采用多元化护理结合穴位贴敷疗法, 可明显降低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幽闭恐惧症状的发生率, 提高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及治疗效果, 使得患者能够顺利接受并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也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 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彩芳, 殷兴艳. 呼吸内科ICU呼吸机幽闭症心理护理体会. 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1):91.
[2] 陈秀桃. 心理干预对无创通气患者的影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1):97.
[3] 王曙红, 蒋冬梅. 机械通气舒适研究进展. 护理学杂志, 2006, 21(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