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7:34:44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区别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健康教育
中小学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结合已经逐渐成为体育教学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面临着新的发展前景,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是21世纪体育教育前进的方向。将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完美地结合到一起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只有弄清楚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才能够更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1.体育课堂教学和健康教育的区别
中小学体育教学坚持以完善学生身体健康为主,以学生为主体,能够通过体育课堂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教学目标。通过体育教学还能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而健康教育更加侧重于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能够养成健康的作息时间等,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减少不良生活习惯所带来的对健康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加疾病防护意识。
2.体育课堂教学和健康教育的联系
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联系性,从两者的最终目的来看,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体育教学正是健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的一种手段,而通过体育教学最终又能够实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从实施对象来说,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都是以学生为主,只不过健康教育的对象更加广泛。
总之,虽然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区别,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及途径
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对健康教育观点的认识
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这门课程是不重要的科目,教师的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很多的学校只是一味地强调理论上的重视,而在实际教学上却不付出行动,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下,体育教学往往遭到忽视。体育教学长期以来都没有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在长期忽视的情况下,难免会使得体育教学的质量提升不上去。体育教师首先要充分重视体育教学,虽然,体育这门学科没有列为考试重点考查科目,但是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健康状况密不可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学校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健康教育才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要重视自己所教的科目,要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健康意识。所以,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想将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首先就要革新教师教学观念,重视体育课堂教学。
2.注重培养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
教师是实施教学任务的主要力量,教育的向前发展离不开教师,缺乏较为专业的教师也是不利于将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结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部门要抓紧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师培养机制,能够让每一名体育教师都是专业的、合格的。培养体育教师的任务是艰巨的,需要教育部门专业人士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3.将“健康第一”的观点理论放在首要位置
中小学生虽然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如果丧失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学习再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比起灌输学生学习至上的思想观念,更应该注重灌输给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寻找适合的教学内容,形成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强调学生要进行体育锻炼,掌握运动的知识,教师还应该适当地传授给学生健康运动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体育练习。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爱好等各个方面,能够在教学内容上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能够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二者的关系,中小学生的成长发育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教师正确认识二者关系,并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二者结合起来,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德育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有目的的接受教育者品德熏陶与培养的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帮助受教育者化解心理矛盾、缓解心理压力,让受教育者能够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生活的重要教学活动。两者之间既存在区别,又有联系,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正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对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进行了探析。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的区别:第一,理论基础有所不同,分属于不同的教学领域。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为基础,而德育教育则是以理论为基础。第二,对学生的评判标准也有所不同,德育教育注重以社会形成的共同品德及行为目标方式为标准,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学生个体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第三,教育方法不同,德育教育是教授、感知,而心理健康教育是诱导、宣泄。
两者的联系:第一,教育群体是高中学生。第二,两者之间拥有相同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高全面发展型人才。第三,两者都需要遵循共同的教育规律,都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个人诉求的表达。
二、将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两者融合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目前最受社会欢迎的无疑是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在选择员工时,不仅要工作技能过关,还要心理素质过硬。只有将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由于两者在教育方法上面存在相应的区别,德育教育更加注重的是教授,这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需要运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引导。两者相融合既弥补了德育教育的不足,也为德育教育的发展拓宽了渠道。
三、如何将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1.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教师在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责任。因此,高中学校首先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从而打造一支工作作风优良、教育高效的师资队伍。教师自身也要重视参加各种教学培训,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平时教学中的表现来引导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学生在学生其他科目时,也要加强对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才能根据自身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找到战胜逆境与困境的方法,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
2.在开设校园辅导站的同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学生的高中阶段正属于生理发育期,是心理状态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学校在逐渐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根据各个在校生的心理特点及思维方式开展个性化辅导模式,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疏导,但在疏导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学校在缩小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界限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教师做家访、电话互访、开家长会的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进而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法。
高中是学生树立三观及远大理想目标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诉求,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只有将高中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两者之间才能达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才能使教师科学合理地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健.浅谈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2):37-39.
[2]潘慧荣.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文学教育(中),2013(11):140.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价值观多元碰撞,传统价值观念及理论灌输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一些大学生来说显得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包括心理咨询在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一种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方法开始介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大大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心理工作方式的重要性,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放在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更加民主和尊重人的个性。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在《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这预示着心理健康教育将在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笔者曾有幸当了八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在担任辅导员过程中开始接触并尝试用心理咨询的工作方式做学生思想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到心理工作者的转变,成了一名专职心理咨询师,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任务,感受并见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和传统思想教育的区别与联系,有机会探索两者的之间的结合点。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优势、两种教育之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突出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主要是课堂上教师自上而下的教导和灌输,以理论教育和宣传为主,通过榜样示范、舆论导向、道德约束等方式来实现对大学生的观念、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教化,使大学生按社会和国家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教育方法有时不符合大学生个人内心的需求,流于说教,尤其是现在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存在,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滞后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如刻舟求剑般地显得假、大、空,不能切合大学生需要,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因此工作效果比较差。
心理健康教育和传统的思想政治方向相反,是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心理工作者会以一种平等、尊重、真诚、理解、包容之心面对大学生,尊重大学生自己的人格和力量,教师主要以协助者的身份进行工作,针对大学生个人需求做工作,以开放性探讨的态度去面对大学生,反对强制和灌输,主要采用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比较柔性的方法进行工作,修渠铺路,将学生的个人需求同社会需求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从而达到学生自愿接受教育的目的,显得针对性强,有实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区别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虽然可以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相互借鉴,不能彼此替代。
1.理论依据的区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域和范畴,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是其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图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意识形态浓厚,阶级性鲜明。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医学、教育学方面的理论为基础,通常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诊断与统计测量学,人格心理学等。工作过程中心理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原理以及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品质和生活质量。它的出发点是人的需要,重在个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要求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对教育对象不指责,不评判,尽可能保持价值中立。
2.教育目标的区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比较宏观,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按社会和国家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微观,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强调个性和谐、潜能开发和人格健康,让大学生学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做到内心不紧张、不焦虑,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等。
3.教育内容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大致可以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重在“德育”,目的是逐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生活适应、学习心理、恋爱及性心理等方面的困惑和障碍的指导与帮助,目的是使大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快乐生活。
4.教育方法的区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意志代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多依靠公开的报告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群众舆论宣传等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自上而下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的接受态度有很大关系。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宣传、讲座、团体辅导等方式宣传普及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心理疾病预防的意识。心理咨询为大学生提供自愿、保密、平等探讨问题的平台,让学生自己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学生配合性与主动性较好,教育效果好。
5.对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要求的区别。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除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外,如领导干部、教师、标兵模范等凡是能够得到社会支持和认可身份的人都有对相对人群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心理学训练,尤其是心理咨询师,没有受过专门心理咨询培训的人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不但不能帮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可能还会对来访者造成二次心理伤害。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建康教育二者各成体系,有着本质而明显的区别,但二者也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交叉,这使二者结合成为了可能,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
1.思 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一种让大学生树立观念、改变认知和情感并养成一种行为方式的方法,也都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学科体系不一样,但都是培养和塑造人的一种工具、方法和途径。
2.两者的工作对象都是人。顾名思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人,人是最根本和最宝贵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要符合人知、情、意、行的规律,才能起作用,这也是这两种教育方法能够融合的基础和保证。
3.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大方向,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失去了方向,一个道德品质有问题的大学生是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在心理上也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惑。同样,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一个心理有着这样那样冲突的大学生,无法将自己和谐统一起来,也难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了一个大学生成为一个内心和谐统一健康的自我人,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人,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格完善的个人是和心理健康教育共同的目标,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三、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现状[1]
(一)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了教育教学与服务学生心理健康双重职能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承担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双重功能,中心老师还担任与心理学联系紧密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指导课程。目前,从课程的管理和实施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归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但是从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学工一起接受主管学工院长的领导,实现了教育教学与服务学生心理健康的双重职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院的安全稳定做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贡献。
(二)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者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身份转变
近年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领导到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各系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书记和辅导员几乎每年都会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培训,有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组织的,有省教育厅组织的,例如省教育厅每年都会组织两次“自杀危机干预工作坊”、“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培训”,几年来从未更改。有不少书记和辅导员为了更好地做学生工作,还参加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证,实现了由“单一型”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到兼具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学生工作者的转变,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走上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道路。
(三)从课程内容安排和授课方式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借鉴
自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合并以后,两种教育体系经常在一起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内容和授课方式上在不断地相互借鉴。思政课部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学生内心需求,注重各年级的心理特点授课,还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心理电影赏析、角色扮演等授课形式结合学院“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改革融入了自己的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心理工作者发现在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过程中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时事的了解,对国家历史和现状的分析与把握,对道德和社会价值的看法等等这些与思想政治息息相关的东西,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方向和效果,影响来访者的社会适应性,因为一个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同样也离不开顺应社会这个大环境所提倡和要求的美德。如果要实现一个人全面健康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起来,缺一不可。
四、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中存在的困惑
(一)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从教学体系上归属了同一部门,但是两者深度融合不够
由于学科性质的区别,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重在应用,所以离学生距离近,课上课下的主要精力用在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学队伍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整体教育与引导,主要是宏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多不参与具体学生管理工作,课下和学生接触的比较少,部分专职老师也没有从事学生管理的经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相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比较弱。
也正因为学科性质的区别,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书记和辅导员因为有效管理学生的需要,对掌握心理的知识需求迫切,学习主动性强,相比专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需求相对没有那么迫切。目前很少有思想政治专职教师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认为大家从小都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什么难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很少专门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长远来说,这两种认识都是有待提高的。打破学科壁垒,两种学科内容和工作方法相互借鉴融合才是长远的发展之路。
(二)具体到一线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用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咨询的方式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时会有冲突
学生工作者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工作方法能够更好地倾听和共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理解,缓解学生不良情绪,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是用心理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也会遇到困惑,对此笔者当学生辅导员时深有感受。比如 辅导员在做学生失恋这个工作的时候,从心理这个角度来说学生有负面情绪,不想学习,情绪低落,容易招惹,甚至不想上课,做出逃课行为都是可以理解和尊重的。但是从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你的情绪是可以有的,影响了别人是不允许的,逃课这种行为是要受到批评教育的,逃课太多不问因果可能还要给予处分的,因为国有国法,校有校规。这就是两个工作方法之间的冲突。两者工作方法结合会出现感情上我能理解你,行动上我要约束你的结果,这和纯粹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方式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有差别的。这两者工作方法的冲突也存在与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大环境要求之间,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健康教育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因,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纯粹的思想道德问题,也不是纯粹的是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两者的结合——适应问题。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种方法工作方法可以相互借鉴,尤其是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心理工作者也有很大的启发。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高职学生面对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较大的冲击;而来自生活、学习、人际、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大,由此而衍生出了很多新的问题。怎样把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作为高职学生,他们遇到的各种思想和心理矛盾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假如仅依靠一种教育手段将很难起到作用,从另一方面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精神方面的工作,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的方面,有着很多的交汇点。充分探寻这些交汇点,既扩展工作的思路,也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实效性即有实际效果的一种状态或过程,是任何组织活动都必须追求的目标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系统作用于对象并通过结果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效果状态。”[1]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种相对独立的工作,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与心育的联系
(一)两者在教育内容上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增进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能力的体现,恰恰又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前提的。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方向要受到其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支配,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以理想、信念、品德和意志等为重要内容。就内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
(二)两者在教育作用上的联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高职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豁达的处世方式等,这些都是学生从小就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先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成功地与他人交往,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达到更佳的效果。就功能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互为条件和前提。
(三)两者在教育方式上的联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在思想教育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方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并能坦然接受现实中的自我,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二、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与心育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都属于精神领域的研究范畴。但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有着很多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首先,两者是理论体系的区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毛,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时事政策等为理论基础,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研究范畴,还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阶级性明显。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活动,是以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等为理论体系。
其次,两者是价值导向区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求把握价值导向原则,具备鲜明的立场,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注重 “价值中立”的立场,帮助学生了解事实,澄清其价值体系中的矛盾,做出合理的判断。
再次,两者是工作目标区别。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点在于不断塑造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个人品格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点体现在如何进一步改善和调整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发展状态,进而消除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最后,两者是工作领域内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都属于意识领域方面的工作,在内容上有重叠部分,但也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不属于其工作范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健康概述、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学习辅导、职业辅导、人际关系的调整和其他精神障碍治疗,它不能直接解决政治立场,观点等问题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途径
(一)革新观念,全面育人
由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的因素导致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思想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虽然在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这一现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师传统教学方式与教学思路的限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仍然不够。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应强化对思想政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强化思想政治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使思想政治教师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应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教育方法的独特优势。既要心理健康教育发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变被动应对型教育为发展型教育。采取课堂教学、团体辅导、专题讲座、个体咨询、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把心理学中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三)培养一支思政教育与心育兼备的教师队伍
强化教育队伍的建设。把心理教育教师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倾向问题,而且要全面掌握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及应对措施,了解、咨询、调适、矫正、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文化和环境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对学生具有多重的教育功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重视校园文化的功能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加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完善和创新校园文化的功能,努力建设一种高等教育大众文化阶段的创新性、先锋性、兼容性、民主性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高职和谐校园文化,要以和谐理念为指导,这样才能使全校师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凝聚力;才能营造和谐舆论氛围,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也才能使高校肩负起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是我国高等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职院校与思想政治教师强化对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的认识,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侧重与引导,以此使学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为心理健康培养提供思想基础,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养成与培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的结合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弥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不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1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主要为学校心理咨询师)根据人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以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3]。
1.2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主要为教师或辅导员)以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将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政治观念,逐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过程[3]。
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从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本质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据的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正面导向特征,往往是一种集体主义教育,强调个体应当遵循群体利益和社会规范[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大学生给予积极关注,使其个性能够更好地发展。另外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尤其是进行个体或团体心理咨询时,会涉及学生个人隐私,因此为学生保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会根据大学生具体情况,把保密和公开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教育和服务,也是一种强制性的管理[4]。在学校实际工作中,生行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时,学校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行政处分,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通过对受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从问题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出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节情绪,改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学生学习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社会意识、道德判断的引导性。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无条件尊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一般不会对学生做出道德判断。
3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心理发展的方向受到主体思想的支配,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又要受到心理发展的影响与制约[4]。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强调平等、尊重人格,坚持以人为本,都是以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人格塑造为目标。不同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塑造注重个体生理、心理因素的结合,使其更加完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塑造,注重个体社会性与个性的结合,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部分相同的原则、相同的目标,将二者相结合,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4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着重要作用,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机制也是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杨芷英[5]从接受心理、激励、人际交往心理、学习心理、态度、自我教育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本文主要就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进行补充,并说明学习、情绪以及个性心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4.1学习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学习唯物辩证法、社会主义政治信念、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思想观念中的过程。因此,学习心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体现在其必须主动让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对新现象进行归类和推理[6]。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观念、新发现的好奇心,增加自信心是关键。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要重视对学习结果的反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后,学生接受多少内容、接受的内容是否存在偏差,都是从反馈中体现出来的。奥苏贝尔强调学习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同化过程。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联系,进而被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来。其结果一方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新的内容,建立更广泛的联系[6]。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对新学习到的知识、理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进行分析,最后形成一个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完整的系统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既有社会适用性,同时又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特殊性。只有当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才能做出与思想观念相一致的行为,减少思维混乱和行为偏差。
4.2情绪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主要表现为情绪。情绪对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社会功能,可以帮助个体适应社会需求,激励人的活动,提高活动效率。当人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容易注意到事物美好的一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而当人处在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或者产生攻击性行为。同时,情绪也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情绪波动较大,行为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当学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时,片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会取得良好效果,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便是指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当面对冲突、困扰、挫折、失落时,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情绪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运用情绪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学生内心更容易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并有效将其内化,从而产生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习惯上的改变。
【摘 要】当今的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内容过于简单或者德育不力,不恰当地用惩罚、强制教育、思想灌输等方式解决学生成长中出现的不良行为,造成德育教育工作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赢双利。
【关键词】基于;家校互联合作;德育;心理健康;有机结合
小学生思想品德(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相同之处。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和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补充,并有机结合起来,不要将任何一方独立起来。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很好的体现以德育为首的教育原则,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c德育双丰收。
一、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孪生兄弟
1.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的要求对学生施加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给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以帮助和启发的过程,是一种技术,根本指向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其理论依据、包含内容及其实施方法等方面还是有区别的。
2.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看起来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其内容具有共同的教育目的和相互衔接的内容,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活泼可爱的学生),基本功能都是“育人”,都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双方的教育目标都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心理层面解决学生某一时段出现的问题,思想品德(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爱国主义情感、遵守道德观念的意志、文明行为等思想道德等层面的引导教育,通过在家校互联合作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心灵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譬如最近有段时间国家提出的“中国梦”和“孝心少年”等一些教育活动主题对学生进行感染性的教育。
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作用
思想品德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内容与形式区别,但具有教育学生健康心理上的联系,而且从教育原理上能够相互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与德育的基础
人类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是一个心理发展过程,任何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基本心理成分为基础,而思想品德价值观和道德修养情操等是人心理中最高层次的精神东西。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和健全的心理过程和人格,是不可能培养自己高层次的心灵精神世界,也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操和修为。因此,压迫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首先要通过家校互联合作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适应社会、承受挫折、情绪的控制、人际关系交往、生活习惯目标等。同时,只有将学生的心灵和心理引导教育在良好的状态下,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顺利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校生活后,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恰当的人生目标,并且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及时调整自我需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从而确立个人需要与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相统一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四、基于家校互联合作平台整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点
1.在德育过程中和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德育工作中,不仅重视政治思想教育,还要把现代人的观念和素质、心理问题的防范和调节等内容纳入德育内容中来,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知道如何为自己创造健康、幸福、美好的人生。
2.把“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作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的“切入点”
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和整合基础。人格健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实质上也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通过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能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统一起来,建立一个完整、健全的心理结构,使个体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和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一个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2,(2):210-211.
【关键词】德育 心理健康 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79
随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渐重视,其为学生成长及发展奠基的优势逐渐凸显。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也因此受到关注。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区别,各具特色,不能替代。但两者又有一定联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内在的联系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融合提供了可能。针对于此,本出了有益的探讨。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
学校进行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虽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之间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德育教育主要就是教会学生如果做人,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按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德育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延伸,这两者都是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两者都是为了帮助中小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全其自身的人格并形成良好的教育品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中职阶段进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也对中职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区别
1.理论基础上的差异。中职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所遵循的理论来源存在一定的差异,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原理与伦理学原理,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来源主要是来自教育学与心理学。
2.特征上的差异。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特征受到外界与自身的影响相对较为明显,由于受到外界影响因素的不同,所需要的学科方法与社会形态改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其自身的特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稳定性对易变性,恒常性与时期性等等。
3.学生观念上的差异。在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称之为教育者与求助者,这也是对教师态度的表明,也就是将教师与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上,使双方可以不必顾忌身份上的差异,畅所欲言的讨论问题,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但德育并不是这样,德育主要是从阶级社会开始,其被看作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己权益的手段,具有一定程度的权威性,这也就使被教育的人员可以遵守这一规范。
4.目标上的差异。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上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面向的是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对学生的认识与观念进行改善,这不仅与教师有关系,与家庭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工作的核心是心理不正常的学生,通过对其进行治疗来对其不正常的心理状况进行矫正。在价值取向上,德育主要是服务与社会的,其目标就是对人们的观念进行转变面,使学生在思想、政治以及道德的方向上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符,进而保障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
(一)创设优良的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地点,所以其对学生素质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对其进行明确的分析。
1.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想要完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就应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都会影响到中小学生,所以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培养,以此来提高中职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素质等等,教师的为人师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对学校的主体文化进行的反应,学校的教育氛围离不开校园文化。这就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来营造校园文化,例如设立雕塑、图书馆以及报栏等等,通过广播、讲座、图展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人生,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德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习惯、个性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都与家庭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学校与家庭进行结合,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对孩子的动向进行掌握,并有效的配合学校的教育,积极参与校园活动。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本身就是一部“活”教材,无时不刻地起着教育的作用,周围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各种社会机构都是对学生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比如环境保护、希望工程、抗震救摹⒍啪、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等活动都可作为学生的教育内容,使社会环境成为教育的课堂。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为德育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中职学校把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但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实现了共同“育人”的目标,为世纪所需人才奠定了生存适应力的基础。
当然,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使人类享受着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社会生活中快速的节奏、频繁的应激、剧烈的竞争,也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心理压力和社会道德适应问题。将心理教育融入中职德育之中,可以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的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水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