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08-17 17:34:42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第1篇

上好地理课,教学策略最为重要。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可分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就是利用传统教具来教学;现代教学手段主要利用的是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两种教学手段各有优点。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题探究、练习等;教学思路是如何安排教学环节,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这是上好地理课的关键。

《中国的季风气候》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不容易掌握。下面以此为例,简单谈谈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既可以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用传统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是可以用动画来演示季风的行进路线,画面很形象,学生能够轻松接受。传统教学手段则对老师的绘图能力要求较高,在讲解时需要老师先在黑板上挂好中国地图,然后引导学生画出冬夏季风的行进路线。这样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阅图能力,同样可以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教学内容而定。《中国的季风气候》一课中,学生既需要掌握概念,又需要体会我国季风的特点和规律。这一课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不论采用哪些方法,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要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带着探索问题的动机去学。

三、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上。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我提倡分五个步骤进行。这五个步骤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尝试。现以《中国季风气候》一课分类讲解。

1.明确知识目标

该课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尤其是夏季风和雨带的进退规律。上课伊始老师就该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预先设计好问题。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书自学。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中国季风气候》一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②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是怎么划分的?其分界线是什么?③我国冬、夏两季各刮什么方向的风?来源于哪里?有何特点?带来哪些影响?④我国夏季风和雨带的进退有何规律?

3.学生表述观点,老师引导、讲解并作补充

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绘制好中国地图,学生看书思考后开始针对问题自由 发言。老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太平洋、印度洋、蒙古和西伯利亚等地理名称。在学生谈冬夏风向的时候,引导学生用箭头画出风向并结合地图分别讲述它们的性质。在引导学习表达观点的同时,老师要作必要的讲解和补充。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这一环节是地理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老师需要做精心准备。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老师在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后,应当联系实际生活,列举相关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这样才能让教育达到最终目的。在学生通过课堂了解我国的季风气候以后,我给出了一个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该案例是:2011年,我国南方数省夏季降水稀少,生产生活严重缺水。请尝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大多数同学都能用我国夏季风失常来加以解释说明。

5.巩固练习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做出了新的规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讨论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策略,谋取为地理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教育既包括能够提高人的知识技能,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包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教育作为国之根本,需要经历长期的发展过程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编纂的教材更加符合时代特征,更加适应当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使命题人员的工作有了依据,教育部门有了评价教育工作水平的标准,这也是国家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由试点教学到普遍范围内实行的实施过程,其内在的可行性逐步得到了认可,必要性也逐渐显现。古语有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来形成人的知识渊博,无论是“天文”还是“地理”指的都是现在的自然科学,可见地理学科在我国教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也在改革的深化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使学科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特定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达到内容、形式、方法的结合,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

针对新课标对地理学科的要求,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需要在灵活变化的同时,保持知识的整体性不变。传统教育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时间相对较短,教材内容和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教师经常把全部时间用在知识的讲解上,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很短,增加了课后的学习负担。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提出让学生“减负”的理念,教师的教学内容上的制定要更加符合学习需要,在有限时间内既做到知识的传授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如在学习“地球表面温度带划分”知识点之后,需要给学生2分钟时间进行笔记整理和知识点要点的记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案的拟定中做好对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并在课堂教学中依照既定目标组织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好及时反馈,依据具体情况及时变更教学目标。做到在教学目标制定上,遵循整体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丰富地理学科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设置了严格的界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探究与合作”,它既是一种学习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能够打破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加强交流,师生间共同探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模式的前提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知识的探讨;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教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组别的划分。户外教学的开展则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容,与自然界的具体实物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教师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山上观察植被覆盖情况和岩石构成,在同学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之时,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见识,这也是教学地理的另一初衷。另外,这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等高线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必学内容,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对等高线不太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可以制作一个假山模型,在教学过程汇总,以此模型为依托,在教学时通过教学米尺绘制等高线。同样,在此次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这也是初中地理地图上必须学习的地理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四、地理教学方法上的灵活多变

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选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不但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老师的负担,也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为什么有的老师自身知识水平很高却不能够教出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选取好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法: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交代下去,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我总结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也可以实现富有新意的交际教学法:增加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参与度,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换位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老师工作的辛劳,教师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认识到自身教学方面的不足。

如在学习地球“经纬度”划分时,可以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图比较。除了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将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研讨法和非指导性教学法等方式灵活地综合运用,避免单一教学方法的枯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第3篇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要实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因此,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一改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做法,应让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这种交流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实现了教师观念的华丽“蜕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要求学生学会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求知,这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每位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妨考虑以下几种方法:1.图像法。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地图最为重要,也最难懂。如果我们在开课之初,就给学生传授读图能力,指导他们多看图、多识图、多绘图、多用图,尽量把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要求他们将图中的符号、标志等熟记于心,那么,就能为学生将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2.顺口溜法。顺口溜朗朗上口,又方便记忆,只要日诵一遍,就能熟记心间。如记忆中国的行政区划,就可编成“云贵川蒙青陕甘,两湖两广两河山,新藏两宁加海南,四市四江福吉安,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记忆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就编成“江松嫩和江淮,鄱阳洞庭江汉连,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为先”。3.观察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地理事物,尤其要联系课本上的地理知识,对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做出分析,引导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三、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

由于与地理相关的视频与一些地理景观图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而且对视觉的冲击力也很强,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借用多媒体设备,把一些精美的地理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从而使一些原本疑难的地理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也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东南亚时,我们可以播放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地震的运动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在海底6.5级以上的地震就可以引起海啸,也了解到了海啸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这样的教学能够大大丰富课堂信息量,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本来不容易讲清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能够使学生的地理视野得以有效拓宽,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以大大提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

四、注意强化地图教学

在地理课程中,地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既能够将地理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意识,帮助学生巩固已知、获取新知,又能够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要翻开地理教材,我们就不难发现,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文字的篇幅大大减少,地理图表的篇幅大幅增多,近乎占据了地理课本的“半壁江山”,有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及各种各样的统计表。这些图表最凸显的特点就是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能够形象、直观、准确地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图表,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这些图表的作用,将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与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有机结合,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教给他们查阅地图、获取地图信息,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看图兴趣,使他们养成看图、析图的习惯,将地图变成学习地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五、借助地理漫画进行教学

地理课本中的漫画虽然不多,但也因其极强的幽默、深刻、趣味性而占据着一席之地。它在表现地理事物、反映地理现实问题上,大多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等的特点。它在幽默地表现生活中的某些行为或现象时,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的弊端,针砭时事。因此,教师在处理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许多地理漫画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千万不能就图论图,一笑了之。在当今的地理考试试卷中,也有不少以漫画为体裁的命题,这些题目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所以,教师的地理课堂教学如果能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地辅助漫画教学,就能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注重挖掘美育资源

第4篇

【关键词】直观教学 板图教学 开放教学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空间性强,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比较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呢?通过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觉得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强化教法的改革和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就能使繁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积极性,促进地理知识网格状的构建。在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满足。地理研究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电脑合成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各种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节地理利用电视录像播放《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和地球的各种景观地貌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并伴有动感优雅的乐曲,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载着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她在太空中怎样遨游?她怎样形成了今天的面貌?生命为什么可以在地球上存在、繁衍?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变地球的呢……”于是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打开本节内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万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需要教师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常性的加上一些小插曲,如联系时事热点、一些诗词句子,使课堂更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板图教学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板图教学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地理教学中,使板图和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就能做到内容生动具体,概念深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内容时,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但出现的地名较多,采用怎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记住呢?首先,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大的中国轮廓图,然后让学生分别绘出各行政区的位置轮廓,标出其省会和简称,利用区域轮廓使学生产生联想,把抽象的材料加以形象化教学。祖国版图轮廓像一只报晓的雄鸡,傲视东方,东北三省是雄鸡的头,新疆、是雄鸡的尾巴,台湾、海南是雄鸡的脚;黑龙江似一只飞翔的天鹅,山西似平行四边形,陕西似一个兵马俑,湖南和江西两省像亲密无间的伴侣,广东像伸进海洋的象鼻,青海像高原牧区的一只兔子等。再指导学生通过拼图游戏进行动手操作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如把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图剪开各省后,再拼合,看谁拼得快。也可以用行政区拼图软件,通过多媒体鼠标点击,进行图形轮廓识别比赛。这样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用,在用中掌握、理解知识,学生既学到了地理知识,又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了知识,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的方法。指导学生依据下面一首七字歌帮助记忆: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夹甘,云贵西西北上天,内蒙合海福定安,加上港澳与重庆。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创设地理情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采用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5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优化教学;方法探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而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该时期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心里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这些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对我们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地理课堂的最优化呢?

一、进一步挖掘视听素材,提高地理课的艺术欣赏价值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的过程中讲解讨论理的时间不宜过长,难度过大,否则会造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不是不动就是乱动。可适当精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作为欣赏和调剂很有必要。比方讲亚洲地形时,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总之在选材的过程中要力求有鲜明特色,画面优美,解说风趣,学生喜闻乐见。太正统古板的介绍片一般不宜选播,否则既费时间,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听收看,另外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有学生就会坐不住,注意力分散。再则音乐、片源可以是来自学校的电化教室、教师自己搜集,也可发动学生一道来搜集,扩大资料来源,还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借鉴语外史政等课的活动经验,把表演引入地理课堂

过去我们主要搞过一些课堂5分钟地理知识介绍,但形式比较单一,以演讲为主,加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效果并不理想。细细想来,学生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导游和演讲家,不妨把多样的表演引入地理课堂,比如可让唱歌好的学生,课前找个音乐伴奏带,在课堂上领唱独唱一首特色民歌,效果一定比播放一个现成的音带效果好,象《北国之春》、《铃儿响叮》、《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牧羊曲》等民歌都是不错的选择。会拉琴的同学来一段独奏,而平时调皮又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学不妨来个外国民俗表演,如澳大利亚毛利人的碰鼻礼、三大宗教的不同祷告形式,不同国家的舞蹈。在讲国家地理时,可分别请一些同学事先准备好熟知一些国家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物产、城市、工业产品、娱乐风俗等常识,然后来个吹牛比赛,夸夸×国好,几个同学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谁把牛皮吹错掉就自动下台。有条件的活,可组织学生来个世界风情表演大会,把全班大多数同学调动起来,参与唱各国民歌、演讲、地理小品、民乐演奏、时装表演、地理游戏等活动。结合学生民主评议和专家评审来评比优秀节目。

三、通过摄影照地理、美术画地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观察能力

各国有各国的特色风光、服饰、建筑、娱乐活动……利用课堂的部分或课外时间,也可让学生画一画反映各国各地区各自然条件的典型动物、建筑、风光、娱乐、服饰等图画。可在适当地点进行展出或评比,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让师生一道来搜集中外地理风光及风土人情照片及资料,在地理教室举办小型展览或竞赛。也可以利用画地图来学地理,课前可要求学生准备一张透明纸,描绘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轮廓,然后讲到一个知识点就把它写画在图上,一个国家或地区讲完,它的每个知识点也就相应画在了图上,比直接用现成的地图讲记忆效果更好,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画得好的同学,还可上黑板来进行板图比赛。这样喜欢画画的同学又有了地理课上一展才华的机会。

四、通过竞争激烈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欲望

第6篇

关键词:强化策略 初中地理课堂

初中地理课堂在目前的考试体系下是学校中的弱势课堂,学生地理学习的内在需求不足,课堂中问题行为多、学习效果差。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学生的不恰当行为想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事实上我们却看到这些教师工作得疲惫辛苦,课堂里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为他们陷入了一种强化误区――忽略恰当行为,而关注不恰当行为。

强化是任何能够影响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刺激。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出现而提高,这类强化是正强化。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消失或移开而提高,则为负强化。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者倡导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旨在探明学习行为发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刺激,准确地解读行为。根据行为分析理论所揭示的行为原因,正确操纵强化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管理策略

作为一种课堂管理策略,操纵强化的基本假设是:课堂行为是强化的产物。课堂行为的维持或矫正,可以通过对强化的操纵实现。课堂管理的操纵强化策略,主要是指强化形式在正强化和负强化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管理上,主张通过表扬正确行为,来制止捣乱行为。具体的做法有:

1.学期开始时对制度的清晰正面阐释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期开始时,教师要制定清晰明了的课堂规则,让学生明确课堂上应该做出哪些行为,不应该有哪些行为(实际上学生也希望了解)。

只要有可能,对行为的定义和指导应该用正面的词汇来陈述。当大多数定义陈述的是学生“不能”做什么时,那么教师、学生所关注的中心是那些不恰当的行为。当定义陈述的是学生“能”做什么时,教师、学生就会倾向于关注对恰当行为的强化。对于每种不恰当行为的规定,教师要尽量列出三种相应的恰当行为,因为这有利于对学生创设一种正面的、肯定的引导,以强化正确的行为。如在开学伊始第一节课,我会要求:上地理课要带齐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上课时书本摆放:左书右图;教师画板图时学生也要跟着画,每节课上的版图是上交作业的一部分;作业要及时交,完成好的在其个人千分考核上加分等。

这些规则的制订和实施强化了课堂中的正确行为,使课堂气氛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这样做虽然这往往需要延缓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与精神投入,但这样做是值得的。做好这一点,以后的课堂管理就可以少费工夫,学生有问题行为出现后对教师的批评能心服口服地接受,确立了教师的引导地位,也可避免师生冲突。

2.先表扬后批评

先表扬后批评的做法能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和自我价值感,只要我们先对学生的部分闪光点给予肯定,学生的优点得到正强化,也赢得了学生的心,然后,再批评学生的缺点,这样学生一般都愿意接受,教育效果自然会好,错误行为自然会减少。

另外,当你要批评某种不良现象时,要相应地先表扬其相对的行为。先表扬对学生正确行为给予强化,也让被批评对象知道教师对事不对人,减少其抵触心理。例如,上课铃响后,学生才忙于找地理学习用品,影响课堂学习效率,但有个王同学就每次做得很好(目标行为),因此我就在班里表扬王同学(提供刺激物),并让他介绍经验,原来他每节课后不及于下位休息,而是把上节课用的书理齐收好,把下节课要上的书找好后摆在桌上后再去做其他事,前后时间不超过30秒。于是其他学生觉得很受启发,也跟着这样做(目标行为增加)。

3.以静制动

为了增加和保持学生的恰当行为,学生们应该在他们做出期望的行为时受到强化,而不是当他们做出错误行为的时候才得到关注。研究已表明,当学生们的恰当行为受到强化时,他们将会更加频繁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如果学生得到最多关注的时刻是在他们做出不恰当行为之后,那么很快他们就学会要故意表现得更差,以便得到更多的关注。因而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自然会重复发生。我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学生,批评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兴奋剂(特别是地理教师这类小学科教师的批评),后来我决定对此加以有意的忽视,冷眼相对,引导教学继续进行,学生的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因为达不到目的而趋于消退,这达到了负强化的目的。

二、强化教学策略――及时反馈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也容易很快失去兴趣,人们俗称“三分钟”热度。如何维持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是初中地理教师应考虑的问题,而及时反馈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反馈,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上的进步,已有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得到肯定强化,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适当的缺点与不足的反馈,使学生从中明确自己的差距,受到鞭策。反馈的方式,可以直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进行。

外国学者布克与诺维尔的实验证明了反馈的重要作用。他们令两组受试者以最快的速度与正确性来做同样的练习(减法、乘法、写字母、找出课文中的外国字),连续试验75次,每次30秒钟。在前50次练习中,对甲组增加三项诱因:知道每次试验的分数;试验期间不断予以鼓励,督促他们努力去做;把所犯错误加以分析。对乙组则无这些指示。练习50次以后,两组指示对换,对乙组增加上述三项诱因的指示,甲组则取消这些诱因。结果表明,在前50次练习中,甲组成绩比乙组好;在后25次练习中,甲组的成绩变坏了,乙组成绩明显上升。

强化策略既是课堂管理策略又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其核心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上只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希望同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森,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11期30~33

2.胡继渊,沈正元.加涅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浅析及借鉴[J].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9年第5期

3.陈卫萍.强化策略在学生行为管理中的运用与研究[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6-1

4.[美]Gary D Borich,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Fourth Edition)[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低效表现 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是一片低效教学的景象,即教师的教学偏离目标、违背基础规律、忽略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等,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及全方位发展。

1.课前预习的低效

初中地理课前预习工作低效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师备课不充分,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种突发性提问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与储备知识的支撑,如学生在产生疑问后向教师求助而表现得不知所措或模棱两可,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结合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解答;(2)学生对待课前的预习任务不认真,甚至没有预习的习惯,导致授课开始后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严重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针对课前预习的低效情况,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收集整理所有与本次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知识与内容和各个环节之间进行设计与串联,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临场应变能力。其次,鼓励学生重视课前的预习任务,严格按照熟悉内容――找出重难点――尝试性练习――课堂提问的过程进行预习,确保学生能高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2.课堂过程的低效

2.1合作学习的低效

有的地理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由学习混为一谈,因此在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放任学生分组后自由探讨学习,而忽略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并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合作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生活阅历较少,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缺乏一定知识储备,或不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思考,直接进入交流讨论甚至总结环节。

针对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下出现的低效情况,教师必须确保教学模式应用的高效率,在展开合作学习时,保证学生围绕探讨的主题有绝对吸引力,或是开放性,如学习《认识国家》时,学生的探讨内容可按照教学大纲依次探讨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等,也可以结合学生出国旅游的经历探讨亲身所见的各种国度文化。另外,教师切记不能放任学生处于一种无目标合作的状态,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如学习《中国的地形》,教师应掌握多种主题导入方法,如引导“在了解了我国行政区和疆域的划分以后,大家来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等,确保学生的合作有目标与方向。

2.2情境创设的低效

不可否认,当前初中地理课堂上很多教师对创设情境的文本进行开发时还有很大的误区,盲目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放弃最本质的教学核心。如学习南极知识点时,一些教师通过南极考察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求激发兴趣,而在情境创设后提出“同学们愿意去南极考察吗”等提问而得到“太冷了不愿意去”等答复后,很多教师往往不知所措。教师的初衷在于以宣扬南极考察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入南极知识的学习,而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忽略学生的意志兴趣等因素,这就表现出低效学习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努力反思情境创设在地理教学中的目标,并且要抓住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或感兴趣的点引入到情境中,再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联系,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感受生活,感受地理学习的价值。

2.3活动设置的低效

活动应该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亮点,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融入学习提高效率。但当前很多教师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内容,主次不分,华而不实,就难以取得高效。如设置辩论会探讨“日本人每年在南极捕杀南极鲸鱼是否正确”等话题,显而易见的结论大大降低活动创设的价值与意义。

高效的地理课堂活动设置,应该从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角度出发,以激发兴趣为重点,不断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能力。这个阶段教师必须对活动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形式服从内容,讲求实效。如学习中国地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城市蹲”的游戏,选出20多个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城市,而在喊出“城市蹲,城市蹲,城市蹲完湖北蹲”时,代表武汉、荆州等湖北省内城市的学生就要完成各自的动作。有趣的活动形式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且在高质量与连贯性强的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所学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高效学习目标。

3.课后复习的低效

在课后复习工作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小结的环节,只是简略介绍学习中主要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单一枯燥的总结形式导致小结环节学习效率降低。

教师应该明确课后小结的重要性,丰富小结形式,如教师小结、学生自我总结,或重难点与分散性知识的串联小结,等等,在结束章节学习时注重知识框架的梳理,才能真正为学生掌握知识做好延伸与导入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